2016年,P2P行业血雨腥风将不可避免。网贷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发布后,不少平台老板面临艰难的选择:接受创业失败 or 迎难而上,进行整改。严法之下,大量平台将因不合规而“消失”。 而2016年,586万P2P投资人也不得不面对两件事:收益下行 & 自负盈亏。 信托行业曾经凭借牌照优势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规模下滑、风险暴露、竞争加剧。 新年第一个月,陈生(化名)一直处于煎熬之中。他经营的P2P平台,因在过去两年大力扩充O2O业务,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对P2P的监管和运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依赖线下门店发展理财业务将被禁。为了合法合规,陈生面临痛苦的转型,还不得不为符合信息披露、银行存管等规定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让本不盈利的公司雪上加霜。是接受创业失败,还是迎难而上,陈生进退两难。 较为悲观的预测称,监管新规之下,可能有多达90%的P2P平台被淘汰出局。未来一两年,P2P行业血雨腥风将不可避免。 网贷问题平台爆出后 任何背书都是“然并卵” 就在e租宝“东窗事发”前的两个月,陈雷(化名)发现自己小区楼下竟然也入驻了e 租宝的网点。他“慕名”前去,很快成为了客户。 当时,陈雷没有想到,他参与了国内最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近5年时间内,已经有多达1263家P2P平台出现风险,占累计平台总量32.7%。 用野蛮生长四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P2P行业的扩张。2015年,P2P网贷成交量相比 2014年增长 288.57%,达到9823亿元,截至 12 月底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13652亿元。网贷平台数量亦呈疯狂增长,截至2015 年 12 月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了2595 家,相比 2014 年底增长了 1020 家,绝对增量再度创出新高。 在成交量和平台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问题平台也出现集中爆发,整个行业急需整顿。 2015年,问题总数高达896家,是2014年的3.3倍,是2013年的11.8倍。问题平台涉及金额亦屡创新高。新华网消息显示,截至2015 年12月8 日,e 租宝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 万人,待收总额高达703.97亿元。 问题平台屡屡出现,最受伤的无疑是P2P投资人。 现在,陈雷成为了千万“维权者”中的一员,加入了维权的QQ群。在这里,陈雷体味到“人生百态”:群里的投资者背景各有不同,有财大气粗的企业主,但更多的是捉襟见肘的普通百姓,甚至是老年人,他们把养老钱都投进去了。陈雷庆幸,由于当时股市正反弹,他投入e租宝的金额并不大。 遗憾的是,根据以往多家P2P案例,投资者能挽回的损失可能有限。去年12月22日审结的铜都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截止到结案时,可执行退赔总金额仅约为1200万元左右。按照法院规定,所有受害人均按约12.3%的比例退赔。投资者的损失近九成。 也有投资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e租宝与此前案例不同,“有央视背书”。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俊豪指出,所谓的“央视背书”并不能成为维权的依据,亦不能因此增加投资人获赔的比例。除非能证明投放广告的媒体机构主观上是“明知”,否则e租宝投放的广告媒体,并没有义务“回吐”广告收入。由此看来,什么上市公司客户,什么央视广告,什么冠名高铁,看起来高大上,一旦大厦倾倒,其实是“然并卵”。 严法之下 这些平台正在“倒下”的路上 对于P2P投资者来说,2016年“踩雷”的风险比2015年更大。 《办法》在新年之前出炉,结束了P2P行业“三无”(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时代。严法之下,大量平台将因不合规而“消失”。 截至 2015 年 12 月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了 2595 家,未来一两年,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监管风暴。 《办法》对P2P网贷平台禁止从事的行为进行了明确地规定,划定了12条“监管红线”,除了包括此前确定的禁止自融、禁止设立资金池、禁止期限错配外,还明确了禁止平台代销金融理财产品、禁止从事股票配资等创新业务。 此外,对于平台的资金监管和信息披露,也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平台对借款人资金必须进行银行存管,必须披露最大10户贷款余额占比,并首次提出,P2P平台需要向网络借贷行业中央数据库报送并登记有关债权债务的信息等。 毫无疑问,《办法》一旦实施,那些存在自融行为、设立资金池等违规操作的平台将首当其冲。这部分量有多大?一位P2P资深人士透露,自融及假标现象在P2P行业屡见不鲜,以深圳为例,这类平台占比可能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第一梯队的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办法》出台不久,知名P2P平台翼龙贷就遭到质疑,旗下多款产品可能涉嫌资金池问题,尽管该公司对此做出了回应,但仍然没有完全平息疑问。 中瑞财富CEO张巍薇认为,《办法》对于一直以来合法合规经营的P2P平台来说,是一缕“春风”,对于依赖线下机构、存在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平台来说,则是“寒冬”的开始。 只是对于合规的平台而言,“剩者为王”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P2P平台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要做到符合《办法》中各项规定,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平台而言,这足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仅以银行存管一项为例,在近3000家平台之中,目前有意涉足银行存管的平台仅有几十家,真正实现与银行对接的平台,在10家之内。最早与银行完成对接的平台积木盒子CEO魏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系统对接,积木盒子专门组建20-30人的技术团队,花费8-9个月时间与民生银行进行系统对接,确保每个资金存管环节都做到合规可靠。 金信网相关人士表示,只有银行存管模式才能有效实现资金隔离,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银行存管模式的推行也将成为行业规范的重要标志。但其推行也将使得很多中小平台因达不到门槛而无法接入银行存管,或者加大了平台的成本压力,从而很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小型平台会逐步淘汰出局。 586万P2P投资人2016年不得不面对:收益下行、自负盈亏 截止到去年底,P2P行业规模达万亿,投资者达586万人,相当于香港人口总数的80%。对近600万投资人来说,2016年,有两件事不得不面对:P2P收益不断下行,以及适应自负亏盈。 P2P收益率近两年步入下降通道。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5 年网贷行业收益率为13.29%,比2014年下降4.57%。未来,P2P收益继续下行在预期之中。网贷之家预测,2016年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将降至10%-11%之间。 虽然收益率不断下降,但资产配置荒之下,仍有大量投资人涌入P2P。盈灿咨询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投资人数已达586万人,较2014年增长四倍之多。 疯狂的发展中,“刚性兑付”是P2P平台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利器。然而,《办法》中明文规定,P2P是信息中介平台,“禁止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这意味着,投资P2P,将进入风险自担时代。 《办法》首次明晰了P2P行业“合格投资者”的概念,并且明确规定,出借人需“自行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按照目前对于出借人条件的划分,P2P行业的出借人被归属到了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分类中。 张巍薇指出,这是国内投资人教育的重大进展,监管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投资人加强风险意识,重视投资风险,同时也给投资人敲响了警钟,在投资P2P之前,尽量做好前期调查,并且秉承分散投资的原则,一旦投资出现亏损,指望P2P平台或者监管机构“兜底”就不可能了。 当然,风险自担是建立在更规范的管理上的。《办法》对于资金存管和信息披露都给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监管细则要求的信息披露非常细化和透明,这将从制度上给予投资人极大的保护,帮助投资人减少“踩雷”的风险。 另外,张巍薇提醒,“破产隔离”的规定是对投资人权益保护的重大利好。只要投资人投资于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备案、依法开展资金存管的P2P平台,就算平台因经营不善而进入清算阶段,投资人的已出借资金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给P2P行业带来的阵痛短期难以避免,但长期来看,行业规范有利于发展,作为金融领域的创新事物,P2P仍然受到政策支持。 金信网人士指出,《办法》基本采取了“底线监管”的原则,并未对行业准入进行严格限制,而是明确了更多平台禁止的行为,从而将监管带来的行业洗牌和风险降到最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监管者保护金融创新的态度。 ...
一场来势汹汹的监管风暴刮向日益庞大的私募队伍里。先行者装备充足只需略整行装,后来者筚路蓝缕只能抱团商策。自去年11月中基协发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征求意见稿之后,监管收紧的趋势愈加明朗。私募放养的任性时光一去不复返,大浪淘沙成为行业新的主旋律。 开年仅仅一周,很多私募以及关联方直接从假期模式切换到高速运转状态,忙活着研究新规,为合规奔走。如何取得或保留合格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成为多数、尤其是小型以及新晋私募最为焦虑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在几条明确规定的硬标准中,高管是否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如何取得法律意见书、怎样尽快发产品“保壳”成为当前热点。 新规出来私募忙晕 就在春节前两天,基金业协会再发重磅监管政策《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一时刷爆朋友圈。 “新规刚出来时,我的好多个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多人都对新规里的一些细节存在疑问,一时也找不到答案。这几天,各路解读的材料纷纷出来,很多人也去问了协会的相关人士,才渐渐明确该往哪些方面努力。”一家刚刚成立但尚未获得牌照的私募表示。目前,他们正忙着按照新的要求准备材料,并没有因为新规的推出而推迟甚至放弃申请。 一位为私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机构人士透露,大家很关心高管是否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可以获得基金从业资格的方式有:1)中基协考试,基金法律法规+证券投资基金基础;2)2015年7月以前考取证券考试的特定2门,证券基础+证券投资基金。其他情况都需再补考一门基金法律法规。私募的快速行动从迅速火爆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可见一斑。最近的3月份预约考试,私募机构分布较为集中的上海、北京均已显示报满。 火了券商PB亮了律所 “按照私募机构管理新规,私募机构注册登记后,还没有发过产品的私募牌照将会被注销,最近一个时间节点是5月1日,如需‘保壳’,请未自主发行过产品的私募机构尽快和我们联系,需要律所的我们也可帮忙介绍……”,这样的宣传这几天司空见惯。 根据协会的公开信息,已登记但未展业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超过1.7万家,占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量的69%。也就是说,超过1.7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最晚在今年8月1日前都需要发行产品才能保住现有的资质。目前,发行产品如何认定还存在争议,但不少私募认为壳没了再申请太难,果断加入保壳大军。 络绎不绝的私募客户乐坏了相关服务提供方。目前券商PB业务竞争激烈,而券商在各路机构中最受青睐。券商最近也是火力全开,推出各种优惠服务,甚至大幅调低托管费用。某些中小型证券公司开出的“保壳”托管费低至5000元,还推出加上其他项目的套餐,私募可灵活选择。 “这几天是挺忙的,我们都快忙不过来了,计划再招几个人。”上海一家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兴奋地表示。由于私募发行100万的产品即可通过新规,他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会迎来新产品发行潮,只是规模不成正比。不过备案产品要出托管费与外包费,收入也会相当可观。 同样受益于新规的还有不少律师事务所。新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备案时需要专业的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不少律所瞄准背后的商机,已针对私募基金的法务需求开展专项服务,单份法律意见书报价多在5万元左右。 目前,依据中基协给出的指引,并没有对出具法律意见的律师的资格进行限定,只是出具法律意见的律师需要对证券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了解监管规则。不过,中基协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也说明“将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公示信息中列明出具《法律意见书》的经办执业律师信息及律师事务所名称”,这意味着律师也会被纳入监管。 从目前来看,在几条明确规定的硬标准中,高管是否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如何取得法律意见书、怎样尽快发产品“保壳”成为当前热点。 ...
猴年首周,A股反弹近100点,原本打算观望的基金公司开始兴奋,而低风险收益产品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基金公司打出权益类产品的旗帜。但对于低迷的市场来说,此时推出权益类产品还为时过早。 “虽然已有了一些好转,但现在权益类产品依然很难发。”沪上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据其透露,从渠道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对高风险产品的厌恶依然未能平复,保本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在实际销售中更受投资者欢迎。 数据显示,目前有41只基金(A、B类分开计算)正在发行,其中纯股票型基金仅有5只,即使加上灵活配置型基金也不到一半。 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已处于复苏阶段,此时成立权益类产品将会获得建仓良机。但也有多名基金经理指出,2016年的市场仍以震荡为主,策略上将强调自下而上,做好防守。 对于权益类基金来说,好的销售时机尚未到来。数据显示,1月份有17只基金公告延长募集期,其中12只为偏股基金;2月份以来也有包括景顺长城环保优势、长信利泰、西部利得行业主题优选、中欧明睿新常态等基金纷纷宣布延长募集时间。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样的情况似乎已在预料之中。“权益类产品在发行渠道的阻力较大,不光投资者不买账,渠道也不愿意代销。”沪上某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表示。“原本年后要成立的一只股票型基金也就此搁浅。”记者了解到,目前权益类的发行难以见量,多只基金仅勉强达到成立线。“每天只有数百万的量,即使在销售期的最后一天发力,也仅仅是达到2亿元的门槛。”上述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透露。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募集规模靠前的12只基金均为保本基金,仅有东方红睿轩沪港深一只灵活配置基金首募规模超过10亿元,红土创新改革红利甚至仅募集了1.09亿元。 此外,新基金的发行效率也显示出偏股型基金的困境。保本基金的募集时间越来越短,易方达保本一号和南方益和保本甚至一日售罄,而偏股型基金的认购期均在20天左右,每日募集份额仅有不到1000万份。 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司已决定暂缓权益类产品的发行。“权益类基金的审批流程很短,而且基金公司或多或少已有一些批文在手,待市场稳定后再发新基金是较好的策略。” ...
新春伊始,信托公司增资扩股的激情再次被点燃。继民生信托将其注册资本金由30亿增至70亿后,长安信托日前也以股东按比例出资的方式,大手笔增资近20亿元。此外,海航资本公告称,渤海信托股本总额增至29.6亿股。而安信信托拟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约50亿元以补充资本金,申请材料已于1月27日获证监会受理。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累计增资扩股超百亿。 事实上,今年以来,信托行业大手笔增资频频出现。2月5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泛海控股拟收购及增资扩股民生信托,此后,民生信托的注册资本将由30亿元增至70亿元。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1月10日宣布,海航资本与新华航空、渤海信托等签署了《盈利补偿协议》,渤海信托拟增加注册资本96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全部由上市公司认购。 2014年以来,信托行业固有资本的增速明显加快。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末,信托业实收资本为1386.52亿元,相比2013年末的1116.55亿元同比增长24.18%。另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年又有9家信托公司进行增资,增资规模达到242.74亿元。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拓展业务空间与抵御风险是近年来信托公司掀起增资潮的两大原因。“目前来看,信托公司增资扩股的趋势没有结束。因为信托公司开展每项业务几乎都要占用净资本,前两年主要因为资管规模膨胀,而今年还面临信托业务转型和分级监管新政即将出台等叠加效应。”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10年银监会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强大的资本实力可以扩大业务规模、开展创新业务。同时,中国信托业协会2015年正式发布了《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在评级体系的四大板块中,资本实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一位信托业内人士称。不过,他坦言,信托公司希望增资扩股为以后增加自身评级筹码无可厚非。“但这需要信托公司根据自身情况来平衡好短期业务发展和长期发展这个度,切不可盲目攀比。” ...
野蛮生长后,不少平台为自证平台运营规范,或与第三方支付、合作或直接与银行合作,尝试推行资金银行存管模式。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共80家平台与银行签订了存托管协议,签约率不到平台总数的3%,真正进入实际操作层面的仅10家平台,涉及存管的银行超过25家。 “我们还没完成存管,但仍在积极进行中。”2月18日,深圳一家P2P公司的运营负责人李翔(化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相比于他们这些“草根”,银行更青睐国资、上市背景等根正苗红的平台,以及那些已经在行业内占据相对优势的平台。 李翔所在的这家P2P公司成立于2014年,虽不是银行所喜爱的业内“大户”,但背后也有港股上市公司的投资做背书。不过,和银行方面接触已久,目前仍没能与银行达成最终合作。 显然,在去年12月28日P2P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P2P平台们正急着解决资金存管问题,希望尽快接入银行存管系统。但目前来看,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这条路并不好走。 据网贷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等20余家银行涉足了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80家平台与之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约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3%。其中,只有10家平台已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真正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其余70家平台仍处于签约-系统对接阶段。 多位P2P平台以及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2P平台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存管之路难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多数银行似乎仍未决定接入这“烫手的山芋”,因为在银行看来,P2P平台的业务量并不算大,而且风险很高;另一方面,一些P2P平台也在观望,毕竟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必须对原有的业务作出重度改造,这相当于“剥一层皮”。 仅10家平台接入银行资金存管 在监管要求及投资人对资金安全的需求下,不少平台已开始积极行动,纷纷与银行沟通资金存管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在监管政策支持下,银行也想抓住此波红利,开展此业务的积极性迅速增长。 随着P2P平台数量的急剧增多以及“跑路”等事件的频繁发生,对P2P平台的监管呼声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2015年7月18日和12月28日,监管层分别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均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所谓的客户资金存管,是指第三方机构根据投资者在网贷平台上的自主操作所产生的信息及指令,实现客户资金的往来清算。网贷平台只承担信息中介角色,这样使得投资者的资金、P2P平台自身的资金、项目资金都隔离开,并进行分账管理。 在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出台之前,很多号称有资金托管的P2P平台多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的模式。但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参差不齐,监管体系和法律并不健全很容易钻法律空子,投资人的资金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托管保障。 虽然《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资金存管制度,进一步规避了P2P平台所面临的道德风险。不过,由于对于资金存管的规定并不是很明确,所以在政策落地后,绝大部分P2P平台仍依靠第三方支付进行资金托管。 之后的P2P监管细则意见稿,第三十六条中明确提出了“客户资金存管”要求,同时强调资金存管机构对出借人与借款人开立和使用资金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根据合同约定,依照出借人与借款人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发出的指令,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进行存管、划付、核算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的“客户资金保护”条款中,银监会确立网贷信息中介机构须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这意味着,P2P平台必须选择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所以,春节过完后,交易资金银行存管将是P2P首当其冲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监管要求及投资人对资金安全的需求下,不少平台已开始积极行动,纷纷与银行沟通资金存管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在监管政策支持下,银行也想抓住此波红利,开展此业务的积极性迅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等20余家银行涉足了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80家平台与之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 李翔对记者表示,2016年,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对接是其主要工作之一,目前,已经和一家银行在做技术对接。“我们不像有些平台那样,只占名额,不实际对接,我们先测试对接没有问题之后再签约,预计上半年内可以听到我们正式接入银行存管的好消息”。 但这部分已与银行签约的平台仅占据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3%。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与银行签约的80家平台中,只有10家平台已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真正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其余70家平台处于签约-系统对接阶段。 银行存管定义尚不明确 由于银行从头开发资金存管系统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等原因,一些平台会暂时选择“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过渡。 在积木盒子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魏伟看来,目前P2P监管条例中对银行存管的定义尚不清晰,是P2P平台与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工作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现在存在很多种模式,哪种模式达到了监管的底线尚无法得知,很多平台处在观望状态。”魏伟说。 据魏伟介绍,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出台后,P2P网贷平台与银行的合作主要采取3种模式:“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平台保留自主权的银行存管以及银行主导的存管模式。 其中,“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一般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或P2P网贷平台在存管银行开设存管账户,并根据平台发出的相关指令完成充值、投资、提现等功能,而由银行监管资金流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则担任技术辅助方,提供支付结算、技术咨询、服务定制、运营维护等服务,协助银行更高效地完成所有借贷资金在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存管账户之间的划转。 平台保留自主权的银行存管是在联合存管模式的基础上,省去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环节。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银行开设虚拟账户,这个虚拟账户与投资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有交易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根据交易情况,向银行发出交易指令,银行则按照平台的指令完成交易。这种模式更像是事后对账模式,即P2P完成业务撮合后,将投资账单交由银行审核资金流向是否合规。 而在银行主导的存管模式中,银行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投资者注册投资平台账户的同时,银行就已经在平台上设立了一一对应的账户。而当投资者投资或充值时,页面将自动从平台跳转至银行网站,而用户的交易密码则由银行掌管。用户每操作一步,银行都会及时将信息回馈给客户让其进行确认。而用户也可在银行网站上,查询到自己在平台上的详细流水,做到点对点的操作。无论是用户投资,还是还款,账户都一一对应,保证平台无法接触到任何资金。 在3种模式中,由银行主导的存管模式安全指数最高、执行难度也最大。 “银行需要为平台量身定制一套专门的存管系统,银行和平台均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和技术力量。”魏伟说。与此同时,银行需要对平台有充分的业务理解。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真正实现直连银行存管的平台凤毛麟角。 相比之下,由于银行从头开发资金存管系统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等原因,一些平台会暂时选择“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过渡。 不过,目前政策对银行存管的定义尚不清晰,尤其是对门槛较低的联合存管模式到底合不合规,业界还存在争议,所以更多的平台以及银行选择观望,等待监管细则的进一步明晰。 据魏伟透露,银监会相关部门已经与银行开始讨论制定P2P资金存管的具体操作细则。届时,哪些模式不合规细则应该会交代明确。 平台与银行尚处于“观望” 目前为止真正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的P2P不多,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对平台准入有严格要求,银行开发系统周期长,平台投入成本高,双方都需要投入时间和专业人才,这些都是制约双方快速合作的因素。 当然,除了政策层面,P2P平台以及银行们选择“观望”而不快速行动的原因更在于执行的代价与难度之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宏观鼓励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也希望快速争夺这项业务,毕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银行首先会对P2P平台进行调查甄选,只会与那些合规合法运营的平台进行合作,并且优先考虑直接并入业务系统中。这种调查甄选过程显然是需要时间来推进的。 魏伟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说,不积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即使去对接P2P平台,也要有严格的考核,首先这个平台得有足够的规模,否则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也不划算,毕竟银行也是盈利机构。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会给银行带来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随着e租宝、大大集团被定性为非法集资,部分银行暂停了P2P充值业务,如农行、交行、招行等,均在本月初暂停了网贷平台充值业务。 一位浙江城商行的风控部负责人更是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目前,网贷领域属于高风险板块,再加上平台的业务量并不大,对银行收入贡献极其有限,银行根本没必要为此冒风险。 “另外,银行本身就有小贷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说,P2P其实是抢了银行的‘饭碗’。”上述风控部负责人表示,所以银行不积极是可以理解的。 据魏伟介绍,银行托管系统的开发需要银行与平台双方的努力,是费时费力费钱的过程。“这套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一家平台的技术水平和投入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平台需要设立一支不小的技术团队,这将是巨大的支出。” 以积木盒子与民生银行的存管系统为例,该系统于2015年7月2日上线,是业内首家上线的完全意义上的银行托管系统。 魏伟告诉记者,积木盒子在一年多前就已经为搭建与民生银行的存管系统投入了30多人的专职技术团队并经过历时9个月的系统搭建与调试,才完成这一系统的开发。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为止真正与银行进入资金存管的P2P不多,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对平台准入有严格要求,银行开发系统周期长,平台投入成本高,双方都需要投入时间和专业人才,这些都是制约双方快速合作的因素。 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资金存管推进缓慢,一方面当下真正出类拔萃的大平台并不多见,大多数平台无法满足银行在资金、股东、团队等方面的谨慎要求,另一方面银行也对小额分散、交易频繁、网站迭代快速、利润微薄的P2P网贷平台不太感兴趣,更不愿意为一个自己不熟悉的新行业押上自己的信用。 如何破解资金存管难题? 银行与网贷平台的对接是一个冲突和碰撞的过程。P2P关注用户体验,监管层关注风险管控,如何把握平衡,成为合作过程中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课题。 按照P2P监管细则意见稿的要求,不合规的P2P平台将有18个月的整改期。届时,不合规的平台将被踢出局。 “对于我们来说,18个月的缓冲期已经足够,目前我们与银行的存管合作推进其实已经在进行技术对接了,但我们不像有的平台只占名额不做实际对接,我们先测试对接没有问题之后再签约。”李翔说,“预计上半年内可以听到我们正式接入银行存管的好消息。” 李翔认为,就行业来说,由于前期的野蛮生长不排除有平台无法在18个月内完全符合合规要求,那么势必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毕竟合规转化能力也是平台实力的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当下资金存管推进缓慢的难题? 上述业内人士坦言,银行与网贷平台的对接是一个冲突和碰撞的过程。P2P关注用户体验,监管层关注风险管控,如何把握平衡,成为合作过程中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与P2P的合作中,只有银行与平台共同成长,趋利避害,才能合作双赢,这正是互联网金融健康生态的开始。 “解决资金存管困境一方面依赖行业自身的自律发展,说白了资金存管也是监管层进行市场淘汰的手段之一。”李翔认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更深入地了解P2P发展中的问题,避免错杀无辜。 “目前其实没有更好的办法,P2P平台努力在调整期内符合合规的要求,积极推进银行存管的合作。”李翔说。 业内有观点认为,大银行兴趣不大,城商行、区域性银行或将是未来平台资金存管的主力。记者梳理资料发现,相比于大银行,中小银行的积极性要高很多。 对此,李翔说,其实,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出台之后,积极争取存管合作的平台其实大都在争取网贷行业第二梯队的地位,因为,目前第一梯队也大部分已接入银行存管,以国有银行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 “但第一梯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成立两年左右的发展中平台,这个群体较大风险也相对较高,鉴于发展潜力依然存管于是地方性银行适时跟进,像江西银行、厦门银行、浙商银行就在这次存管合作中较为活跃。”李翔认为,作为还未接入银行存管业务的P2P平台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余地,从这个角度讲城商行确实是主力军。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趋势还是以几大国有银行为主。“城商行因为自身的特点,相比大银行具有更强的经营灵活、信息传递快捷、决策链短等优势,也有内生的产品设计能力,也能更好地满足P2P网贷平台的需要。但是,未来的趋势一定还是几大国有银行。” 魏伟也认为,对接P2P平台,城商行的IT建设及互联网化程度与大银行尚有差距,城商行是否成为未来对接P2P资金存管的主力军,还要看P2P资金存管的具体操作细则的内容。 相关阅读: 2016年1月25日,厦门银行在厦门召开“P2P网络借贷平台客户资金银行存管方案介绍会”。会上厦门银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李飞对资金存管方案做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会当天即有19家平台与厦门银行达成合作意向。有平台人士表示,这半年来他们接触了不下10家银行,首选的都是股份制以上大银行,但是实际效果却非常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厦门银行给出了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和上线的时间表,这对目前风声鹤唳的P2P行业来说,似乎是一根救生的稻草。 ...
未来不久连银行都可以破产了,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15年11月份的“北大经济国富论坛”上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实际上前段时间国内已经有银行破产了,只是国家为了维稳不允许任何媒体报导而已)。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成熟的投资人最靠谱! 那么什么是成熟的投资人呢?我认为是一个能够独立识别、判断和承担风险,并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NO1. 心态篇:(首先要有成熟投资人的心态才能成为成熟投资人) 一、投资P2P网贷平台(包含一些理财产品)和股权众筹项目都是投资行为,而不是投机行为,所以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抱着投机的心态去投资。 二、既然是投资行为,就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只是投资项目不同,风险不同而已!选择不同,带来的结果不同!不同的网贷平台,风险系数不一样,好的平台风险小,不好的平台风险大!相对来说,自融性平台风险高于有借贷业务的平台,有借贷业务的平台风险高于纯信息中介的平台! 三、高收益的平台未必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平台也未必就一定安全,风险和收益都是相对而言。对于一名成熟的投资人来讲,他会懂得如何从高收益平台中挑选风险小的平台,也会选择从风险小的平台中挑选高收益平台。 四、如果你对某个平台感兴趣,你一定要仔细研究他,等你研究透了看明白了再下手;一旦投资以后就要经常关注他们的公司动态和各个借款项目、交易数据、资金流向况!不研究平台的投资就像去赌场打牌却不看牌盲打一样。一个投资人的成熟程度,和他一般情况下是不是足够清醒、理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以及在这方面的专业程度是相匹配的。 五、止损的心态:如果你发现某个平台有些不太正常的行为,一定要仔细了解和思考背后的原因和逻辑!细节决定成败!当你发现这个平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安全漏洞的时候,就一定要踊跃的退出! 六、淡定的心态:如果风险发生了(比如暴雷),一定要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切莫慌张,首先要搜集足够多的证据,比如下载电子协议、交易记录、大部分的网页截图(包含网址链接)、客服对话记录等,然后联络律师咨询相关事宜,其次再联络其他投资人一起按照律师的建议进行维权,必要情况下可以去派出所报案,等待经侦处理。 NO2. 技能篇(如何修炼成为一名成熟投资人,即如何研究平台) 一、看营业执照、股东结构、高管背景、团队规模等 营业执照:A、查看这个企业的注册资金(注意要查询实缴资金,而不是认缴);B、查看营业范围,是否含有金融服务,金融信息外包等内容(一个营业内容只有电子商务或网络技术开发或企业管理咨询之类,但是不包含金融服务的公司可能会很危险);C、看实际经营地址和注册地址是否符合;D、看股东结构,一般多人持股尤其是有企业或基金持股的公司会相对安全一些,单人或只有两人股东的公司相对不太靠谱;E、看股东和高管是否有多年的金融行业从业背景,尤其是P2P网贷行业,高管一定要有多年的民间借贷或银行的从业经验。F、看团队总体人员规模和是否配有技术开发人员,以及技术开发人员的规模(虽然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高,但是大部分想长远发展的企业都会重视技术开发,没有技术开发人员或只有一两名技术开发人员的平台一般都不靠谱)。 二、看平台上线时间、交易规模、投资人数量、用户待收、资产负债比等基础数据 新上线的平台不可怕,可怕的是上线三个月以后,一年以内的平台!尤其是9-12个月期间的平台!大量数据标明,P2P网贷平台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上线运营9个月左右的时候!还有一个时期,就是每年的年关时期!对于部分实力不强的P2P网贷平台来说,真的是过年如过关! 看平台的总体交易规模和投资人数量、投资人待收等基础数据!如果一个平台在短时间内(几个月或半年、一年内)交易规模快速突破五千万、一个亿甚至是几个亿的,或者注册人数快速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且平台实际投资人有几万的,我想这个数据大多数是有问题的!数据有问题,不诚信的平台大多不靠谱!看平台用户待收,如果平台用户待收比较高,尤其是待收负债比不合理,那这个平台是非常危险的!资产负债比=用户总待收/资产总额,资产总额=企业固定资产+企业投资+拥有的债权;企业固定资产指的是这个公司或法人名下的资产,由于企业投资回收周期长,变现慢,所以基本不用考虑;拥有的债权指的是从这个平台借出去的款项总额和平台购买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包总价值。资产负债比很能表明一个平台是否自融或存在安全隐患!(具体这些数值一般平台不会公布,需要问平台客服或自己精心计算) 三、要看平台的资金流向、借款用途、还款来源、还款保等风控手段 1.一定要了解平台的资金流向(即你投给平台的这笔资金去哪儿了)和借款人借钱干什么,怎么还钱,如果还不了钱怎么办等风控手段!作为一个明智的投资人,一定要学会甄别哪些是自融平台!经济下行状态下,自融平台非常危险,尤其是玩庞氏骗局的那种平台,如某租宝!在了解资金流向时不要听客服怎么说,而是要自己用眼睛去判断!即平台借款人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完整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而且还要看这些图片是否被P过或修改过!互联网时代,我们讲,无图无真相(You say a JB without pictures)!仅仅靠那些文字描述是非常不靠谱的行为!就比如说聚金资本推出的新三板上市挂牌公司的股权质押借款,一定让投资人知道:哪个公司借的款,他是做什么的,什么时候成立,借款多少,风控手段等。那么围绕这几个问题,标的要展示的有:1、借款公司的营业执照;2、这个借款企业的实地办公场景;3、借款协议(包含出借人、借款人、担保人、借款额度、股权质押等内容的那些页面);4、股权质押登记证明;质押权人和聚金资本的关系证明;5、法人身份证、担保人身份证等资料!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民间有句谚语:当你说了一个谎话时,你就要再说十个谎话来圆这个谎!所以对于造假平台来说,造假一张图片容易,造假多张图片就很难了,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让你发现的!作为投资人一定要报以怀疑的态度去看一个平台,这样才能看出这个平台的破绽! 2.还要了解这个平台的风控手段(自融性平台就不要谈什么风控手段了),并不是我个人不看好纯信用的贷款,而是纯信用的贷款除非做小而分散,否则当前经济形势下也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P2P网络借贷本身做的就是银行不做的次级资产或做了成本太高的分散资产!所以,风险管控更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平台是否安全可靠,就是要看万一借款人不还或还不了,平台怎么办?有没有补救或挽回的方法!有过民间借贷从业经验的都会有个“底限思维”,即把每个借款都当成坏账来处理,一旦发生坏账了,平台会怎么办!如果做的就是汽车质押、房产抵押项目,一旦发生逾期或坏账了,还可以变卖这些资产进行偿还投资人的债务!分散的小额信用借款也还可以,因为利润可以覆盖坏账!但是大额的纯信用借款就很危险了,国内有很多提现困难的平台(包括某个知名的国资平台)都是因为大额信用借款! NO3. 直觉篇(透过现象看本质,练就一叶知秋的本领) 对于牛逼的投资人来说,他们会练就一叶知秋的本领,基本靠的就是直觉!平台在跑路和暴雷前一般都有先兆,细心的投资者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必要时尽早收回资金、落袋为安。P2P平台爆雷前有哪些征兆呢? 一、平台不断爆出负面舆情或消息 问题平台出事前总有一些风吹草动,一般都会有发现蛛丝马迹的投资者在第三方论坛或QQ群中爆料。网贷正处在一个草木皆兵的发展阶段,任何负面信息对于一些体量较小的平台而言,打击可能都是致命的。负面新闻可能是平台公司本身的基础信息,也可能是平台公司所涉及的项目的信息,也可能是平台所处的地域或项目所处的行业的情况。不过作为投资人一定学会甄别负面信,尤其是出现项目标的虚假或平台的法人本身在外界有很多不良的案底,特别是外债缠身的情况,这类平台极易出现挤兑潮,挤兑就意味着危险! 二、平台运营的各种异常行为 一般而言,平台上标速度、投资期限、标的利率都保持在较稳定的状态,很少有大幅度的波动,投资者可以从发标期限、发标额度、发标利率等方面来观察。投资人对平台异常行为的识别要点是平台突发性、频繁地发短期标(天标、秒标等),突然提高发标的额度,通过各种非常规的活动提高项目的利率等。 三、平台运营人员或大户的异常行为 稳健的P2P平台一般运营团队成员稳定,鲜有员工离职,投资者群体也较为稳定,新投资者会按照一定比例递增,老投资者一般比较信赖平台而选择长时间投资,一旦平台运营内部人员大规模离职、更换法人代表或者大户投资者集中撤离,那么投资者就要注意了,这也许就是平台出问题的先兆。 总而言之,要想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就要经历炼丹炉里三昧真火七七四十九天的考验!所以,投资无捷径,磨练是根本! 财经贷眼: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如今,无论是个体投资人,风投基金公司,还是企业投资人,早期投资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不幸的是,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专注于种子轮阶段,成为早期投资人。 那么在成为一名早期投资人之前,你应该考虑哪些注意事项呢?现在,不妨来看看本文寻找答案吧。 你究竟有多少时间? 不管你是“不起眼”的天使投资人,还是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人,都应该首先问问自己,你究竟有多少时间?无论你手上有多少资金,真正约束你的,其实是时间。很多刚开始投资早期阶段创业公司的投资人都表示,种子阶段的创业公司基本上很难在承诺的时间之内达到他们的预期。 每个投资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除了在投资之前要做大量耗时的尽职调查工作之外,投资之后对初创公司的支持也尤为重要。如果要想构建一个成功的早期阶段投资组合,不妨根据“幂次定律”尝试多样性投资,通常而言,建议投资人至少要做15笔投资,当然,如果允许的话,甚至可以有近30笔投资。不仅如此,想要真正完成一笔投资,绝大多数投资人需要了解大约100家潜在初创公司。这时你就会发现时间的重要性,而此时的投资人似乎也变成了一种“全职工作”。 你的投资应该专注在什么地方? 早期阶段投资人习惯倾向于专注于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进行投资。 这种投资理念的优势在于,投资人可以和初创公司创始团队保持紧密接触。而劣势在于,你的总体投资机会将会大大减少,同时也无法了解其他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更无法获得更大的投资视野。要知道在如今的世界里,投资人如果没有全球性视角,势必会存在竞争劣势。 有些投资人会采取跨界投资的方法,显然,这不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投资机遇,也能让投资人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投资视野,但是,绝大多数投资人在实际投资操作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一支即熟悉文化差异,又能应对物理距离问题的投资团队。事实上,绝大多数早期阶段投资人更愿意和一些了解跨界投资的人合作,而不是自己闭门研究、“复制”这种技能,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谁在你的人脉圈内? 很明显,不管是寻找投资机会,还是在完成投资后你能为初创公司提供的价值,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你的人脉网络质量。 理想的人脉关系是多样性的。 过去,如对投资人来说是最理想的人脉网络,就是能和某些位高权重的人建立强大的关系。有机会接触到那些高端人士,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产。不过,现如今创立一家早期阶段初创公司的成本变得越来越小,创业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可以说,创业几乎向每个人敞开了大门。的确,高端人脉网络关系非常有价值,但是现在,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创业要素之一了。 相反,当下创业所需要的人脉网络是多样化的,需要投资人能够接触到一些松散的“小圈子”里。这也意味着投资人需要花些时间,和不同类型、拥有不同技能的人进行接触。不幸的是,在构建多样性人脉网络上,绝大多数投资人并没有太多经验,如果你没有多样化的人脉网络,那么可以找一些拥有类似资源的人,然后和他们合作。 除了资金之外,你还能为初创公司提供哪些附加价值? 最终,金钱本身会变成一种商品。特别在早期阶段,初创公司的资金要求相对较小,投入太多资金并不会给这些刚刚创业的公司带领竞争优势。事实上,早期阶段投资人砸下重金反而会给创始人带来很大压力,最终反而导致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所有早期投资人除了提供资金之外,还需要为初创公司提供其他附加价值。正如上文所讨论的,多样化的人脉网络才是关键。 此外,在你所要投资的行业领域有一定专业知识也非常重要,当然啦,投资人也需要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投资人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就要尝试“取代”创业者去管理创业公司。投资人必须要明白该何时去掌控,又该何时放手。他们更多地是要去为创业者提供有帮助的附加价值,为创业者的团队补充力量,查漏补缺。当然啦,投资人也需要了解一点,那就是每家创业公司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为什么投资? 如果你的投资动机只是去寻找一个爱好,或是享受下拥有“投资人”这个身份象征头衔,那么可能付出的代价会有些大。如果你真的想找一个爱好,收藏些古董车或许更便宜,也更酷些。 而对于个体投资人来说,不少成熟精明的投资家也深知其中道理。一些家族基金也想涉足天使投资,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早期投资很有趣也很吸引人,但是最终他们发现,不仅赚不了多少钱,而且过程其实也并不愉快。甚至是机构投资人想要涉足风险投资领域,也必须要有明确的投资策略。 不管你是一个个体天使投资人,还是大型投资机构,想要涉足早期创业投资决不能因为一时兴奋,而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投资动机。 不少人花很大功夫学习早期阶段投资,无非是想多赚些钱,但实际上,投资某个基金或是辛迪加财团可能更能让你赚钱,而对于早期阶段投资,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投资人才能获得高回报,一旦投资人犯了业余错误,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昂贵的。数据显示,早期阶段投资人通常会被分成两类:一类是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另一类则是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 事实上,我们需要更多早期阶段投资人。 在进行早期投资之前,投资人不妨先问问本文所提到的这些问题,如果得到的答案能够说服你自己,那么就去放手投资吧。但如果你无法说服自己,最好能去寻找一些更有经验的投资人或合作伙伴,让他们帮助你获得更优绩的投资回报,否则盲目进入早期投资领域真的会让你自寻烦扰。 投解析: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
随着我国众筹平台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电商巨头、科技媒体、传统金融机构的强势发力,行业整体规模急剧扩大,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不含港台澳地区)至少有365家 ,其中2015年上线的平台有168家,较去年增长7%。一方面,最近半年新入场的机构呈大幅减少趋势;另一方面,至少已有84家平台停运、倒闭或转型做其它业务,约占平台总数的23%。这其中包括曾经备受关注的垂直型农业众筹平台,如尝鲜众筹和大家种。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数量最多的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五个省市,停运、倒闭或转型者所占比重高达20%-36%。受相关政策影响,股权众筹备受青睐,去年新上线平台涉及股权众筹业务的达到128家(包括16家停运或关闭的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行业演变至今,决定众筹平台发展质量的关键早已不再局限于交易规模、项目数量或支持人数等简单数据。流量竞争已经略显过时,其背后是“场景”的崛起,以其中京东众筹、苏宁众筹等平台为代表平台,通过场景即围绕项目做各种设计、包装、推介、体验等活动,让更多用户关注和了解。未来,能够为用户提供品质生活、为项目方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指导,促进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有所引导才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
在持续的低息投资环境下,股权投资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关注,甚至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盈利能力最强的模式”。 不过,虽然目前形形色色的股权投资模式显得极为诱人,但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在看似体面的回报背后,投资者不应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甚至其中八成以上不会带来任何形式的投资回报。此外,股权众筹退出机制的悬而未决,也为行业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股权投资成为资本竞技场 2015年下半年,尽管资本市场风云骤变,早期投资市场受二级市场震荡影响,遭遇融资寒冬,但在宏观政策扶持下,天使投资市场仍爆发出巨大能量,掀起一股全民天使及全民创业的热潮。 在这场热潮的全面爆发下,2015年中国本土天使投资机构数量在上半年便超过2014年全年,全年投资案例更是超历史总和。除此之外,创投、PE投资的投资活跃度亦再创新高,股权投资市场在经过两三年时间的调整后,迎来了全面回暖,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点 清科集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有限合伙人(LP)数量增至15847家,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LP共10110家,可投中国资本量共60855.5亿元。与此同时,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投资案例数突破7000个,涉及金额近800亿美元,VC/PE机构投资阶段更加趋于早期;募资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以1117.52亿美元傲人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新募基金数陡增,较2014年全年上升了2倍之多。 与机构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风起云涌类似,从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股权众筹平台,一系列投资渠道的完善,也为个人投资者搭建了一条进行股权投资的“黄金通道”。 其中,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可以通过融资方以出让一定比例股份的形式,面向多数投资者进行融资,而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最终以股权变现或者分红的方式获得未来收益。随着这种模式的迅速风靡,股权投资的大门被认为已向草根投资者敞开,“股权众筹让草根和VC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说法也甚嚣尘上。 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胡继之看来,股权投资者可能成为未来最大赢家。他认为股权投资是布局未来的最佳方式,不仅具有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且比买卖股票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股权投资市场投资也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第四季度投资事件数量和投资金额明显下降。这也被认为是在市场经过疯狂上涨后,投资机构和创业者将趋于理性的表现之一。 退出机制影响投资偏好 “如果你能在股权投资领域里能找到一个高增长的企业去投资他,那么赚钱这件事情对于你而言比呼吸还简单。” 事实上,虽然在股权投资市场中,类似的创富神话时有出现。但在“看起来很美”的同时,无论是对创业者还是对投资人而言,依然存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虽然股权众筹热度持续高涨,但依然有不少投资者不了解股权众筹的退出方式是什么、能不能保本保息。甚至截至目前,在国内股权众筹尚无公开的成功退出案例。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股权众筹的退出方式主要是领投方带领退出,具体渠道集中在企业上市、被收购兼并、股转系统流通等。而针对早期项目,往往需要5到7年的时间才能有机会上市后退出,且面临着不确定性大的困扰。 虽然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显示,2015年PE机构共实现1878笔退出,其中,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新三板市场发展迅速,2015年PE机构所投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案例数量已达954笔;并购退出276笔,IPO退出案例267笔,退出方式逐渐多元化。但在目前证监会“非正式要求”众筹平台不能做互联网转让的背景下,“退出难”这一痛点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普遍做法仍然是在线下寻求下一轮投资人,通过转让并购回购等方式来安排。 此外,在相关监管政策未正式落地之前,“非法集资”始终是股权投资必须规避的红线。就在1月28日,天津正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涉嫌非法集资,并由天津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有关专家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只能面向特定对象,而且有人数限制,其中,股份公司制股权基金不超过200人,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制股权基金不超过50人,如果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涉及人数众多通常就会涉嫌非法集资。 “按照法律规定,私募股权投资不得承诺保本或固定回报,且通常是长期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或长期的投资一个公司,属于长线投资方式,投资期限一般为5-7年。”上述专家表示,而非法集资通常以高息、返点等作为诱饵,一般承诺投资期限较短,通常以月、季、半年、一年或两年为期来承诺回报,即投资时间短、回报快。“投资者需要对此予以甄别。” ...
2015年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的定调之年,政府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鼓励给这个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 2015年,BAT京东小米360这些大公司在这个领域有大手笔的布局,大公司个人征信牌照的获得和互联网银行的涉足尤为引人注目,小米和360也在2015年加入互联网金融战列。 “流量+变现”,垂直行业公司勇跃互金领域 除了BAT等大公司,有些垂直行业的公司早就步步为营布局,也有很多垂直行业的公司在2015年作为新手涉足互联网金融,毕竟“流量+变现”才是不变王道。 互联网金融地图 从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来看,“全能型”金融产品的门槛现在已经很高,很多新创立的公司都往垂直领域走,如车、房等。垂直领域公司相对于刚创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有2点优势: 垂直领域的公司通过多年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流量,这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 经验和数据的沉淀赋予了这些公司在风控方面的天然优势,它们有时候甚至可以将风控成本降到同类产品的10%。可以说,跨行业发展涉足互联网金融是很多垂直行业公司的必然之举。 “流量+场景”,他们这样布局互金领域 旅游行业 作为重要的场景和流量渠道,旅游无疑是涉足金融的火热领域。从2013-2015年,我们从旅游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布局互金领域的脚步可窥见一二。 旅游行业的很多公司可以称为是“旅游场景电商”,所以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几乎是这个行业所有大公司必备战略,这是旅游行业自身属性决定的。 汽车交通: 基于自身跟线下场景结合的属性,这一垂直行业自然也不会放过金融领域。 车险是保险领域频次最高的产品,滴滴快的和Uber自然不会放过它,而汽车交通领域中“泛电商”的平台自然不会放过消费金融。 本地生活: 赶集好车(现为瓜子二手车)推出车贷款步入消费金融; 58同城推出理财产品“58 钱柜”和“58车商贷”涉局场景金融和汽车金融; 美团金融也传出大量招人的信息,看来也是准备“大干一场”。 电商、社交: 不少电商包括B2B电商都开始布局消费金融,2C电商比较知名的是唯品会与君正集团合作设立网商银行。 2015年,社交平台人人网领投P2P网贷LendingHome C轮融资,5月份公布了重大转型计划,将开拓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业务。 传统企业服务领域公司金蝶也成立金蝶金链涉足金融,旗下拥有数据金融、金蝶支付三项业务。 垂直领域金融大有可为 从所有案例中不难看出一些共性——一是流量变现,二是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此外,一些公司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会申请金融牌照,如途牛。 2016年,预计互联网大公司会继续在金融领域完善他们的布局和进行进一步的布局,而垂直行业也会有更多的公司“试水”互联网金融领域。 凭借自身的场景和垂直领域的经验,相信垂直领域金融的大天地现在才刚刚开始,也会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垂直领域金融的模式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