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时多赚钱,跌时不亏钱,可谓众投资者皆期许的美好愿望和梦寐以求的终极投资水平。 理财很重要,但随着理财产品的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选择增加的前提下,不少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很多风险。尤其是当下国人,从众盲目心理过于严重,刚起步理财的他们,大多数时候都走入这些死穴。 死穴之一:投机炒股 中国股票市场在最近13个月中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彰显出这个独特投资者群体行为的“滚雪球效应”。上证综合指数在最近1年中大幅飙涨了150%,但在短短的三个交易周多一点的时间里暴跌了30%。 当市场一路涨升时,国家一直引导着投资者队伍一路前行,政府希望中国股票的估值大幅上升。更高的股价也有助于中国的国有企业降低负债水平,因为它们可以将自己持有的股票卖出偿还借款。 投资者进入股市,根本目的当然是要赢利,要使财富增值。但股市中有“7赔2平1赢”的规律,这么多人赔钱,不能不说是这一规律使然。为什么这么多投资者不懂或不相信这条规律? 原因有多种,重要的方面是心理上本能的偏误在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股市幻觉又强化并放大了人们原本就有的行为偏差。 “股市有风险”,不是说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的散户,炒股时不该有一点儿“投机心理”,但“投机心理”还是少一些为好。 如果说,一段时日,股市上“一路飘红”,大爷大妈们便“蜂拥而至”,而一旦风吹草动便“仓皇出逃”,这样的“投机”,十之八九会“血本无归”的。 毕竟,“市场大鳄”,他们“经验丰富”,往往瞅准机会,“快进快出”而“赚了就跑”,那样的功夫,一般中小散户是难以学来的。 很多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只看到人云亦云,很少看到真正有人能静下来思考股市的风险究竟在哪里,如何规避。很多人认为,在你没有找到规避股市风险的办法,没有找到好的指路人之前,最好不要进入股市。 此外,在股市一定要用自己合法的闲钱、并且以投资的心态去操作,绝对不能像赌徒一样。 小贴士 先多熟悉股市的游戏规则,然后再做好资金管理,在股市调整的时候可适当的进入,然后在上涨到有一定的利润时要果断坚决卖出,不要贪婪,贪字到最后只得一个贫。记住:永远要先保住本金,再盈利。 死穴之二:买房保值 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 中国已经实行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终结房屋价格上涨的最强有力的杀手,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钢需”,可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数量逐年减少。 事实上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 十年后“独一代们”也长大成人了,这些“独一代”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的房屋将达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请问“独一代”如何消耗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卖吧?可是指望同为“独一代”的同龄人互相“接盘”无疑是天方夜谭! 小贴士 鉴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将不会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几十年房奴的人等来的将是房屋的贬值。 死穴之三:盲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很多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买之前理财顾问说的天花乱坠:“怎么可能赔本呢?” 但是一旦亏本了,银行就不认账了,于是双方产生了很多纠纷。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没有明确谁是风险承担主体。 投资者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就是到期自己能得到的实际收益,而且还有银行做“隐形担保”;但是银行却认为按照协议规定,产品投资风险应该是“买者自负”,和银行没有半毛钱关系。 于是问题来了,亏本了算谁的?确实一般的商事行为都遵循“风险自担”的原则,但是金融产品不等同于一般的产品呀。所以银行本身就应该担负着评估客户风险承担能力的责任。 一般人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西瓜,但是正常人能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理财产品么? 遗憾的是很多银行在卖理财产品之前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承担评估,也没有帮助客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 徘徊了好久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在7月上旬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终于“破5”了,一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跌入了“3时代”。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周报,在7月25~月31日期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0%,较上期减少4个基点,而且据说这种跌势还将继续…… 很多人看到股市的惨状就把自己的钱从股市里面抽出来放到银行买理财。但是亲爱的们,整个金融市场都是彼此相关、互为因果地。买理财的人一多,理财很有可能会傲娇地降低资产端的预期回报率啊,而且理财收益率也可能继续出现大幅下调…… 虽说有的时候理财产品亏了也不能全怪银行,天要下雨,理财产品要亏,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是银行的错就打打官司,让银行承担损失;不是银行的错也就算了,谁让自己识财不明。但如果既不是银行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而是银行员工的错呢?就麻烦了。 之前某大型银行出现了700多万的飞单事件,就是因为理财经理忽悠顾客,最后某银行把涉事员工开除了,但是投资人损失的700多万谁来补? 综上所诉,银行理财,你长点心吧! 死穴之四:买黄金保值 黄金曾经作为世界货币流通的,目前依然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同时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目前,随着黄金价格的升降起伏,黄金投资也逐渐成为个人理财投资的热门。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很多人都鼓吹黄金能够保值,所以在去年一轮黄金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国大妈们疯狂抢购黄金的场面。那么,黄金真的能够保值吗? 加拿大皇家银行投资部风险管理顾问陈思进认为,在中国,由于黄金保值之说占了上风,为防止通胀使资产缩水,人们投资金条和纸黄金,黄金又飞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每当危机来临,惊恐财富流失的心理,促使人们听信国际炒家把金钱投入黄金,以为握住了金子就留住了财富。 很多人以为买黄金能抵抗通货膨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间,金价共上涨271%,年均6.77%而已。如果再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投资黄金的年化回报仅为3.33%,与长期的通胀率无大异。 100年前五两黄金就可以在上海买栋石库门。按黄金猛涨到每盎司1000美元来计算,五两黄金相当于80盎司,也就是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5万元,这哪够买石库门? 也许你听到很多人说黄金的价格会飞涨到多高,但必须注意,黄金从来不是用来对抗通货膨胀的,而是用来对抗贬值的、失去信用的货币的。黄金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产生利息。 当通货膨胀到了下半场的时候,政府开始加息,不能生息的黄金吸引力会下降,价格就会下降。 不过,炒作黄金的现象,倒是应了一句老话:“Oneman‘strashisanotherman’streasure”(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 就在中国人排队抢购黄金的同时,作为全球三大金融机构之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俄国,趁金价高位大手笔抛售黄金。想一想,如果黄金真能在三、五年内涨到2000到5000美元一盎司,难道他们都是傻瓜,丢掉生金蛋的鸡不要? 死穴之五:所有资金全部存银行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资质经历丰富的80、70后,还是正在白领岗位奋斗的90后,几乎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一定的储蓄资产,即使不多,也会有余蓄。但绝大部分人却是把钱存在银行,享受稳定、微薄的利息,但是把钱存在银行真的好吗?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银行是国企保障,稳定有收益。但是,相信近几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现象屡见不鲜,你的钱放在银行所得利息真的快得过通货膨胀吗? 两会期间,政府给出将2015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的指标,这意味着,1万块钱放在银行一年利息是225元,而结合当年的通货膨胀,实际上1万块只相当于9700元,所以你实际上存在银行的钱还比不过通货膨胀。 利率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就曾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两种职业歌女和医生,假设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一生中得到的总收入相同,那么,对于一个对钱很看重,哪里收入高就去哪里找工作的年轻人,他该选择哪一个职业呢? 先看歌女:貌美年轻时,收入特别高;当年龄往上跳,收入便下降;人老珠黄时,再无人问津。再看医生:求学时,收入是零或负数;做见习医生时,收入较低;30岁后,经验不断增长,病人数量慢慢增长;40岁后,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收入越来越高。 如果想获得更多的钱,年轻人应该选择将未来收入折算成当前的现金价值后,收入总额最大的那种职业。涉及到未来的钱,自然就得将利率考虑进去。利率高,对于吃青春饭的歌女有利;利率低,对于大器晚成的医生有利。 利率高的话,早期收入较高的歌女就可以将钱存进银行,这样若干年后,就能得到更多的钱。利率低的话,对医生没什么影响,对歌女却有影响,因为她以后的生活没有了保障,相比较而言,医生这行比较得利。 不要以为利率一直是正数,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还会产生负利率。负利率是指把钱存进银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货币本金不仅没有让自己增值,反而贬值了。 当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付出利息回报是天经地义的事。假设银行在某年设定的一年定期利率是3.5%,而这一年因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了10%,这就相当于货币贬值了10%。这样一来,虽然银行如约付出了利息,但在货币贬值的影响下,把钱存在银行里不赚反赔了。以上就是负利率产生的全部过程。 负利率将会对人们的理财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面对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将钱放在银行里已经有些落伍。 死穴之六:把买保险当成投资理财 近年来,市场上有关“投连险、分红险”之类的理财产品,看上去很诱人,似乎回报很高,迷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但实际上,如果你是为投资分红才去买这类保险,那你真是傻到家了。保险就是保险,只要其实现特有的保障功能就已发挥了作用。 对消费者来讲,保险不是储蓄,不是投资,而应是保障。中国人寿天津分公司理财经理认为,回归保障才是保险之本,只有回归保障,保险产品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本质上的强大功能,才算是一个好的产品结构。 保险就像一个金字塔,最下面的那层就是保障,它解决的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把这层做结实了,才可能往上面搭建。 理财专家认为,投资保值等业务是寿险的延伸业务,在收益率方面具有较大可变性,而对意外死亡、重大疾病等基本生存的保障才应该是每个投保人的“第一张保单”。 一个成熟的保险业内人士给自己买保险,会把50%以上的投入放在基础保障类产品上,而绝不是投资功能类产品。 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的保费一般比较昂贵,对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合适,在金融环境动荡时,更可能出现保费断供的危机。 商业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拿所有投保人的钱去再投资赚钱,保险公司是最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它的钱都是老百姓的,它自己只有一块牌子是没有资金的。 80年代中期,一商业保险公司向一个市民推荐一款商业保险,说等到2015年退休后,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币的保险金。 当时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是很值钱的。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 不要说到2015年,就是现在在深圳,这50元还不够到保险公司领保险金办手续的打的费用。有钱买投连险不如自己去买股票。 死穴之七:把“定投基金”当成投资理财 基金定投产品的本质就是体现在“长期投资摊低成本、积少成多复利增值”的功能上,是在分享中国经济的果实,而不是短期牟取暴利。 由于投资者选择以固定时间、固定金额投资某只基金产品,由基金托管人(即银行)为投资者自动完成基金申购的理财方式,所以,即使基金净值短期出现暴涨暴跌,投资者也将获得一个平均值,可以较为稳定地获取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 而且在市场震荡波动期,基金定投可以让投资者避免选时选点的烦恼。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它都会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 当基金净值上升时,买进的份额较少,而在基金净值下降时买进的份额较多。长期累积下来,成本及风险自然会摊低,收益也就增加了。 不过,把“定投基金”当成投资理财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有的老百姓把每月的工资被人忽悠到去做基金定投。有些人认为这是最典型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投资理财”懒人行为。 基金的本质是基金公司拿你的钱去赚钱,拿你的钱去投资,去炒股炒房,他们赚了就给你分一点,亏了你自己扛着。 如果你真的有想长期去买基金的意识,还不如自己去多花点时间,找个好老师,研究一下股市。然后采用“基金定投”的理念去买一支股票,越跌越买,长期买入。有利润就出来一部分。 原理很简单:自己去买股票至少还知道钱是怎么赚的怎么亏的。 死穴之八:按教科书理论投资理财 这几年各类投资理财书刊汗牛充栋,但真正有价值的、有实用操作且简单可行的方法几乎没有。 经常有读者要专家推荐什么书之类的,生活中确实也有很多老百姓喜欢买一些投资理财的书来看,以为可以从中找到投资理财的秘诀,其实这是最不靠谱的。 可以发现,中国目前还没有一科真正有价值的专业的投资理财学科,可以让每一个老百姓学到投资理财知识的。 倒是让这些专家专家学者的书卖了一个好价钱。原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不可能有通用的投资理财书籍,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照本宣科会害死人,反而走进一个误区。 更现实的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方法也就不灵了。 所以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看100本书,不如你自己去实践和向有实际操作经验教训的人士虚心学习一次,和他们做生活中的朋友不断学习。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死穴之九:迷信专家学者 这几年,很多老百姓有了投资理财意识后,经常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一些企业、机构也纷纷做起了这类生意,搞一些投资讲座,理财讲座等等。 但这样的免费讲座到最后,常常变成了变相的产品发布会,无形的产品推销会,一些听讲座的百姓迷迷糊糊就购买了他们的产品,被他们发展成了会员。 解穴理念与方法:尽量不要去参加这类活动,否则被人卖了还要帮对方数钱。真正懂投资的人会明白,其实免费的东西到最后常常是最昂贵的。可惜的是很多老百姓竟然连这最基本的投资理财第一课都不能迈过。 道理非常简单:即使你花钱聘请专业理财顾问都不能保证你投资理财就一定能获得收益赚钱,免费的还能让你赚钱?!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展,很多普通老百姓开始越来越关注经济,关注投资理财。 于是,各类形形色色的专家学者开始粉墨登场,有的出场费到了几万10万一次,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言论。但听的老百姓依然是云里雾里,没有实际操作帮助。 大家发现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只是象牙塔里的理论人士,可能理论上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却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经验,其作用可能还不如一个在市场第一线有经验教训的业务员有价值。 原理很简单:真正投资理财赚钱的人是没时间整天讲课出书的。 中国的专家学者都是为某个小利益群体代言的。中国人要学会分辨真伪。多和有实际投资理财经验的市场第一线老业务人员接触,和他们做朋友,至少可以让你学到更多实际的经验,避开风险。 死穴之十:透支信用卡来投资 最近理财论坛里有不少人在分享信用卡投资技巧,一些网贷平台也声称可以利用信用卡天的免息期进行透支理财,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不过,这种收益真的是那么容易赚来的吗? 每个人的每一张信用卡的交易动态、资金流向等等信息都在银行的监控范围之内,你以为你利用了它的免息期套用它的资金获取收益的方法十分精明。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过程可能在短期内让你“无本生利”,但背负长期的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个人信用风险。 使用信用卡投资网贷平台的投资人会在记账起始日几乎使用完信用卡全部的额度,资金使用在同一个地方,并且每个月规律性地如此操作这类消费行为会被银行监控到。 一般银行对此重则会认定为恶意信用卡套现停止该用户的信用卡并发出警告,轻则会采用逐步降低用户额度的方式来变相惩罚,并且会在央行征信中心留下不良记录。 另外就是PP平台本身的安全问题。如果平台能够按时归还本息一切都好说,万一平台出现问题不能按时归还本息,到时候投资者需要额外一笔资金来率先偿还信用卡。 毕竟,信用卡一旦出现逾期记录以后无论是买房贷款还是其他方面都可能对个人信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用信用卡来进行投资的风险很大,如不是对市场有着十分的把控能力,还是不要套用信用卡里的钱来进行投资为好。...
去年底,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私募基金销售资质提出明确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原先只销售私募产品的机构积极申请售牌照,补齐资质。如今已有机构拿到牌照,但一些小型机构碍于成本、资质等问题,达不到申请条件。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出台后行业很可能出现一轮大洗牌。 部分私募销售机构拿到牌照 《征求意见稿》对私募基金的销售主体提出要求:一类是在协会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即私募直销;另一类是在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协会会员的机构,即以后卖私募产品也要有基金销售牌照。 该规定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一些私募销售机构纷纷申请基金销售牌照。从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名录来看,截至今年2月份,已经有346家机构取得基金销售业务牌照,其中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队伍由去年底的79家增长到93家。这新增的14家机构,包括深圳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公司、深圳金斧子投资咨询公司、北京蒽次方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前海财厚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华融金融服务公司等。据记者了解,部分机构本来是销售私募产品的“专业户”,并不具备公募基金销售资格。私募新规对此做出要求,他们为了合规积极申请牌照,已获得正式资质。 华南某大型私募销售机构行政主管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8、9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基金销售牌照,准备花半年时间,但实际只用了一两个月就完成了。“在申请过程中,一方面要满足一些硬性条件,比如注册资本、技术系统、基金从业资格等,另一方面则是监管部门对公司主营业务等进行考察。我们做了很多年销售业务,这些条件都能满足,而且地方监管部门也比较了解,所以很快就拿到了牌照。” 北京一家大型私募销售机构人员也表示,前期申请、场检等工作都已经完成,大概还有一两周就能拿到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协会正式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也提到,“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募集的,应当委托获得证监会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 记者从一些私募了解到,他们现在选择渠道都会考察其是否具有基金销售资质。 小机构拿牌照难度大 或面临行业洗牌 对于一些大型私募销售机构来说,自身实力强大、设施完备,并且业内知名度高,拿到销售牌照不成问题,但小型销售机构就有相当难度。据记者了解,《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有明确规定,比如注册资本或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高级管理人员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从事基金业务2年以上或在其他金融相关机构5年以上;还有,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少于10人。“其实申请本身不难,关键是一些硬性条件不容易达到。有些机构原来的销售就是个工作室,只有十来个人,注册资本不大。而一套恒生的技术系统要100多万,还有办公场地、人员等,整体成本一下子上去了。”深圳一家小型私募销售机构人员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难免会出现一轮洗牌,成本的提高也使得一些小的销售机构另谋出路。“新规刚出时,就有人在微信群里叫卖通道,就是小机构跟大渠道合作,把他们的客户导流过去,付一部分‘通道费’。”前述深圳私募销售人员说。此外,渠道还想到一些别的规避方法。“如果有牌照的机构签的是正式代销协议,那没有牌照的机构就不在合同里写明卖基金,想打擦边球。”不过,业内人士预测,一旦私募基金销售新规出台,没有销售资质的机构便很难再拿到销售项目。...
“P2P网贷”、“投资管理”、“互联网金融”……在超市、百货商场、人口密集区,总能看到来自不同公司的理财销售人员向行人发放传单,高额的收益、看起来美妙的话术总能吸引一些投资人。相比前几年的线下理财模式,现如今不少线下理财公司就宣传自己为线下P2P理财,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线下理财平台不仅没有资金存管,而且债权披露不及时、不投资,存在资金池以及自融风险。然而,仍然有不少投资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被误导其中。 一个业务员卖两家公司产品 春暖花开,线下理财公司也开始重新活跃起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一些商场附近、居民区等人流密集区,又开始出现线下理财销售人员发放传单的身影。 北京商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走访一家名为“中鸿财富”线下网点发现,该网点从业人员极不专业,部分业务人员甚至横跨两家公司,这样的模式难免令人生疑。 北京商报记者第一次走访中鸿财富网点时,负责接待的是两名业务人员,当咨询产品相关情况、理财产品债权人、资金去向时,这两名业务人员表示“不清楚”、“我们刚来没几天”。在第二次走访时,遇到了该网点的理财经理王韧(化名),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家网点原先所属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赢凯来”),现为中鸿财富的线下网点,王韧表示,除了卖中鸿财富的理财产品,他现在还做了点兼职,可以购买华赢凯来的理财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从中鸿财富传单上看到,1月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3月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6月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12月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3%,这几款产品投资起点均为3万元。而另一位中鸿财富的理财经理李晓(化名)则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传单上信息并不完整,门槛不同,收益不同,比如1月期产品,如果投资1万元以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如果投资1万-5万元,预期的年化收益率为10%;如果投资5万-10万元,预期的年化收益率为11%;投资10万元以上,预期年化收益率则为12%。传单上显示,中鸿财富是中企鸿盛(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财富管理品牌,注册资本5亿元,现有员工5000余人,拥有20多家分支机构,超过120个营业网点。 又在一家商场外,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不少理财公司销售人员专门向老年人发放传单,当索要传单时,这两名业务人员并不情愿给宣传资料。随后,北京商报记者来到这家名为“国众信融”理财公司的线下网点,该网点的业务人员表示相关问题自己并不知情。在该网点的宣传单页上,该平台推出了众多奖励举措,如3月凭宣传单页到店内咨询,免费获取一袋大米或一瓶洗手液。投资相应数额获取不同的奖励,如投资1万元送大米一袋,5万元送吸尘器等。 不管是中鸿财富还是国众信融均称自己为P2P公司。事实上,在去年底监管层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这相当于给P2P线下理财业务判了“死刑”。在网贷监管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之时,这些线下理财公司仍在“负隅顽抗”。 资金无存管全靠公司自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线下P2P平台在操作方面并不规范,且没有任何的资金存管,存在平台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 王韧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购买理财产品时,可以通过在网点POS机直接支付,只要带银行卡就好。李晓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他们的POS机支付,会出现两张小票,有公司的名字,相当于发票以及收据。“每个月的前一天打收益,由财务人员直接将钱打到投资人银行卡里。”李晓说道。 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到,他们有没有资金存管时,李晓称,他们目前没有资金存管。这样是不是存在资金被挪用的风险?“目前全靠公司自律。我们公司正在和一家股份制银行谈资金存管合作,但费率太高,现在还没有谈成。”李晓说道。 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表示,如果平台没有资金监管,蕴藏期限错配、不透明等风险。“线下模式中的确不存在资金托管,在交易未形成之前,用户资金在本人银行卡中,签署合同后会有代扣协议,理财公司财务相当于拿到了用户授权,即可不再通过用户完成资金划转,资金到债权转让人个人银行卡中,最终的借贷关系完成。”网贷315首席信息官李子川表示。 债权分配不及时 另外,线下P2P平台的债权分配不及时,对于投资者而言,往往面临更大风险。 “债权信息需要等到签完合同3-5个工作日分配,由集团旗下的一家担保公司放贷”,李晓说道。这也并非个例,国众信融理财经理同样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购买他们平台的理财产品后,需要过一段时间才给债权。 线下理财经理往往对于债权披露不以为然。北京商报记者在中鸿财富网点咨询时,正好碰到一位购买相关产品的老年投资者前来询问债权信息。这位老年投资者在3月16日投资了5万元1月期中鸿财富理财产品,但直到3月23日,该投资者并未拿到债权信息。针对这位投资者的疑问,王韧回应称,他们需要去分公司拿债权信息,现在还没有来得及去拿。等这位投资者走后,王韧却自言自语道,“就一个月的标,要什么债权信息”。 针对很多投资人投资之后,并不能马上拿到债权合同,甚至短期投资根本拿不到债权合同,马骏认为,很多1月期产品可能并没有对应真实债权,资金都是在公司内部空转。投之家CEO黄诗樵表示,债权合同是投资人的出借证明,理财公司不给合同是违规的,借出的资金没有凭证,投资人面临理财公司不承认其出资的风险。 短融网CEO王坤表示,如果不及时披露债权信息,这样债权债务的先后关系有问题、先归集资金再匹配债权涉嫌自融。同时投资合同是投资人的投资凭证,其规定了投资人在单次投资行为过程中的权利及义务,如果出现纠纷,这是追偿的重要依据,没有合同即不合规比较危险。 针对中鸿财富以及国众信融一些不规范行为,北京商报记者向上述两个平台发布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回复。 尽量不参与线下理财投资 对于线下理财公司资金流向不明、债权不清晰等诸多问题,马骏表示,线下理财公司根本就不是P2P,这些公司多数债权无法匹配或者是自融甚至是庞氏骗局,对线下理财公司一定是要严厉打击。 事实上,线下理财公司是伴随着P2P的概念而兴起的。马骏指出,在十几年前,如果有人开设这样的线下理财网点去发传单,经侦就会以非法集资查封。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产生了大量的线下理财公司,这些公司披着P2P外衣做一些非法集资的勾当。 黄诗樵也直言,线下理财公司黑箱运营,极不透明,各种违规事件发生,应该全部关闭。业内呼吁监管层应加大对不规范线下理财平台的打击力度。“我们也一直跟监管层呼吁,要区分开真正的P2P和线下理财公司。线下理财公司一定是要严厉打击并禁止的。”马骏表示。 王坤表示,线下理财产品大都属于民间借贷范畴、投融资两端模式粗放,投资需审慎。而且正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对这类线下理财冲击也很大,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可能加速这一行业的淘汰。 目前这些线下的理财公司开始专盯老年人,专家也提醒老年人尽量少参与线下理财投资。“卖给老人这是线下理财公司普遍的情况。因为老年人辨识能力比较差,容易上当受骗,而年轻人可能会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像很多线下理财公司的产品,销售经理自己也不知道资金流向何处,他也没法去跟别人去解释,所以宁愿卖给老人。”马骏说道。...
P2P网贷行业规模越来越大,各种风险问题不断暴露,其中内部从业人员的腐败问题也值得关注。 日前,在深圳举办的一场互联网金融研讨会上,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研讨时表示:“有个高管放的一笔贷款,损失了一个多亿,涉嫌职务犯罪,我们已有证据。” 2015年底,周世平曾主动曝光红岭创投目前的坏账为5亿左右,有的是借款人跑掉了,有的是抵押物不充分。这次则明确了有1亿的坏账来源于高管的腐败,这给P2P行业再敲警钟。 邀请警官查案 红岭创投5亿坏账率曾一度被舆论热炒。 去年,周世平在红岭创投官网论坛上主动曝光红岭坏账约5亿元,坏账率接近3%,引起广泛关注。因为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坏账的披露都是慎之又慎,因为坏账率直接影响投资人的信心。不过,在周世平看来,公布坏账是信息透明之举,对投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周世平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这5亿坏账就是收不回来的,“有的人都跑掉了,有的是抵押物不充分。”对于这5亿坏账的产生原因,红岭创投并没有详细披露。 去年10月25日红岭创投召开第三届董事会,在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设立法务稽核部和内审监察部,高薪聘请刑侦经侦等办案经验丰富的辞职警官加盟红岭,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加强稽核力量,防范贪腐行为的发生。“董事会现场通报某分公司初步调查结果,下一步将由法务稽核部和内审监察部加快调查取证,必要时移交经侦部门处理。” 其后,周世平在红岭社区上进一步披露,个别分公司存在内外勾结,甚至涉嫌职务犯罪,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还在进一步调查,详细情况暂时不方便公布,但内部处理已经开始,家丑不怕外扬,多晒晒太阳才会更健康。” 3月19日,在上述论坛上,周世平演讲时表示:“红岭坏账有一笔贷款损失了一个多亿,高管涉嫌职务犯罪,我们已有证据。”他表示,因为放款额度太高,高管与企业方联系紧密,互相有利益往来,进而出现坏账。 此前,周世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谈及如何防范内外勾结造成不实资产标的。“一要防范借款人有可能存在抵押物高估,二是防范借款人隐藏债务。项目信息公开,全体投资者都可能起到监督作用;另外董事会下面成立一个稽核部,也会请经侦、法院、检察院来做监督;同时建立专门举报渠道等”。 事实上,在传统金融机构,高管的道德与腐败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些金融大案要害很多都是出在高管身上。 对于高管的道德风险和腐败问题能否通过互联网技术避免,多位一线互联网金融人士表示,互联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但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且技术也是由人来操控的,有时候高管的腐败问题也难以约束,当前最重要的是作好风控,加强资产端产品的标准化。 透明化防范风险 作为国内老牌平台,目前红岭创投的交易量已达1300多亿,待收200多亿。 周世平在上述论坛感慨,金融行业风险控制太难了,累计坏账5个亿都是平台自己垫付。 “我们原来对房地产放得多,今年分散风险,向消费金融及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等领域转型。”他说。 事实上,无论是像红岭创投这样排名前位的企业还是中国其他几千家企业,在今后或都不得不面对坏账率的问题。 目前,各大平台也通过不同的风控技术来控制坏账,降低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本报记者此前调研时曾了解到,翼龙贷的模式是通过各地加盟商寻找农村债权,加盟商的道德风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翼龙贷CEO王思聪透露,翼龙贷2012年前贷款损失比较高,2014年之后降下来了。加盟商的风险也是平台要考虑的风险之一。“2012年以前有的加盟商连贷款人一起跑了,那时候体制不健全,联想进入后我们彻底改变了。因为联想的营销体系本身是代理制、加盟制,这给翼龙贷的加盟商管理提供了很好借鉴”。 南京小额贷款公司联盟董事长、小额信贷机构管理及风控专家嵇少峰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坏账是绕不过去的规则,作为金融机构,不可能不出现坏账。银行会出现坏账,P2P平台也一样,“就目前而言,互联网所有的技术手段或技术性优势无法解决信贷特别是高息信贷下坏账率的问题,由于高管腐败或制度建设或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坏账,每个平台也都应该是存在的。” 他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放贷款出现不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没有本质不同,甚至有更多的困难,“因为资金成本和平台成本远高于我们的传统信贷机构,P2P高坏账率是不争的现实,也是逃避不过的问题。无非是这个坏账由谁来买单,你的体系有没有买单者。” 对于防范互联网金融的腐败降低坏账率问题,多位互联网金融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更需要阳光透明化,这种互联网的信息传递非常重要,阳光透明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也应该建立有效机制,防止借款人多家平台重复借贷的情况。...
据见诸网络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下称信披规范)透露,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包括P2P网络借贷、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和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机构对公司概况、公司治理、公司网站重大事项、企业项目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披露。 而对于P2P平台,该信披规范要求平台每天更新至少21项平台运营信息,包括交易总额、交易总笔数、借款人数量、投资人数量、人均累计借款额度、笔均借款额度、人均累计投资额度、笔均投资额度、贷款余额、最大单户借款余额占比、最大10户借款余额占比、平均满标时间、累计违约率、平台项目逾期率、近三个月项目预期率、借款逾期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客户投诉情况、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有关情况。 而这些信息需要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定方式及渠道全部披露,包括相关网站、互联网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定方式及渠道。 除此之外,该信披规范还要求网贷平台披露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平台与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的合作情况、公司治理信息等等。由此可见,此信披规范被冠之以“最严”可谓实至名归。 信披制度因具公信力已被广泛应用 信披制度,在传统金融行业就被广泛使用,例如银行、基金、信托公司都已有着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同样的,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公司也在信息披露方面更加成熟和制度化。无论在披露内容、披露时间、披露形式、送报部门等等,都形成了十分明确的机制。这就十分有利于投资者、社会公众、监管机构、第三方协会共同监督,从而充分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也能将行业运营不断地推向阳光化。 信息披露主要指公众公司通过各种报告形式,将公司及相关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信息披露包括了要向市场披露自身的管理和运营信息,也包括向投资者做好风险揭示和项目融资等信息的提供。相比自律,信息披露制度更像是凝聚了社会公众、监管部门、第三方协会合力的“公律”,其影响力当然不言而喻。信息披露对于保障投资者利益,推动公众公司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引导行业阳光化运营、最终走向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网贷行业而言,虽然监管将之定位为“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企业”,然而本质上还是为金融服务的,金融的本质烙印深不可抹。尤其是在我国征信体系极建设仍十分不完善的国情之下,信息不对称在很多行业十分严重。很多时候,网贷平台自身也必须建立自己的风控体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对风险识别的能力,才能让平台上线的项目质量有所保障。这也是很多投资人选择投资一个平台时十分看重的所在。不少网贷投资者之所以蒙受损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很多关乎风控体系的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的。 其中,是否与第三方资金托管机构、乃至银行达成资金托(存)管合作,就是关乎平台风控是否严谨、过硬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很多涉嫌自融、私自设立资金池的平台都没有真正做到客户资金第三方托(存)管,风控从本质上就流于形式。而资金池平台的所谓风控,很容易从中进行“暗箱”操作。此时,如果有平台与第三方机构联合披露的实时存管数据信息,那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平台进行违规操作的可能。 而平台信息披露得越充分,投资者对其也就越信任,投资热情也会越高。这就从正面上推动平台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程度,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努力充分披露信息之下,行业合规化也将加速推进,行业发展也变得更为成熟。 完善的信披是置行业裸露在阳光的法宝 当然,完善的信披是置行业裸露在阳光的一大法宝。这也就是为什么信披制度在传统的银行、基金、信托、资本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 目前,即使网贷行业的监管已经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然而网贷行业统一的监管尚未形成,而且具体而可操作的细则也远没有真正落实,行业更多要求的是自律。与此同时,行业发展取得不错成绩也伴随着不少问题的发生。截至今年2月,行业平台累计已经达到3944家,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平台。2月问题平台约有74家,全国问题平台累计1425家。而随着监管更加规范化,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加之优质资产开始严重不足,行业调整、洗牌淘汰开始加速。一些不良平台将无所遁形,而一些发展后劲不足或者与监管不符的平台开始纷纷离场,都加剧了网贷行业的调整、转型的风波。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网贷平台在信披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努力让平台自身经营更加透明化,提供给投资者更为对称的经营与项目信息。不少平台披露的数据就包括有:平台成交数据总览、每月数据、数据解析、投资人分布分析以及排名、借贷余额、风险备用金等平台运营数据。而在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与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的合作情况、公司治理信息等方面,不少平台也都在努力做到披露得更为充分。 然而对于当下网贷行业所处于的“信息极为不对称”状态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目前行业监管仍需要完善之下,难免会有一些实力不强的平台滥竽充数,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数据“粉饰”得十分“漂亮”,欲以“障眼法”获得投资者的芳心。况且对于通过实力来吸引投资者的优质平台而言,这也是极为不公平的。而因为缺乏信披标准,一些涉嫌自融、设立资金池的平台也可以通过粉饰、“包装”经营和项目数据而苟且于行业,这对于行业危害甚大。 因此对于投资人来讲,平台信息的充分公开,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敞口,避开投资雷区;而对于P2P网贷平台,完善的信息披露则是增信和有效体现风控的主要方式。而基于标准之下完善的信披制度是强有力的监管重措,是推动网贷行业走向健康化、合规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已经意识到信息透明的必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法做到充分披露的平台势必消亡于行业的大发展趋势下。 财经贷眼: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银行理财门槛高,股市动荡风险大,余额宝收益实在低……资产荒背景下,门槛低、收益高的P2P,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投解析语重心长地提醒各位,不清楚下面5点的,请自动远离P2P! 1. 收益低的平台,也并不一定安全! “高收益高风险”已成为常识,于是不少人为了规避风险,就刻意选择低收益的平台投资,以为低收益就一定安全。 其实,收益高低跟平台的资产端优劣、风控或盈利模式有关。虽然收益高得离谱的平台更常出现风险,但收益低并不意味着一定安全。 投解析建议大家对低收益低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投资前一定要广泛收集信息,远离风控水平低下、保障措施不全、平台及项目信息缺失的平台,切记资金安全永远最重要! 2. 投资P2P,并不是越分散越好!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确实能分散风险,但2016投资P2P,并不是越分散越好! 随着监管细则的落地,P2P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18个月整改期内,P2P平台或将出现大的变动和调整。分散投资的平台太多,意味着不能集中精力关注平台动向,及时规避风险。 3. 银行系、国资系下的P2P也不是100%安全! 一般来说,有银行做干爹、国资担保的P2P更安全,但也不能太迷信。平台安全不安全,关键还得看其风控能力。 风控没做好,国资系的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前段时间曝光陷入兑付困难的投融无忧,就号称是“国资担保”“100%本息保障”。然并卵?该有问题还是有问题。 4. 有亲朋好友“看着”的P2P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安全! 有不少人投资P2P,都选择了自己朋友或亲戚工作的平台。理由是有亲朋好友在里面“看着”,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的能最先知道消息,及时“逃出生天”。 不过投解析想说,目前已倒闭或跑路的平台,有不少员工自己都投了,一样是血本无归啊!再说,有的P2P业务员为了完成工作量,你懂的,最先“忽悠”的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更何况,平台违规操作,普通基层员工是根本无从知晓的。 5. 除了要选好平台,钱借给了谁、用来干什么也很重要! 有不少人认为选好平台就行了,至于自己的钱借给了谁,用来干什么,那是平台的事儿,跟自己无关。 投解析提醒各位,如果投资P2P不是为了做慈善,还是上点心吧,因为随着监管细则的发布,平台将逐渐回归信息中介的本质,不再保本保息或刚性兑付。这意味着,以后即使平台没问题,一旦借款人跑路或诈骗,你的钱就有可能“打水漂”! 因此,投资P2P一定要注意,除了选好平台,更要选好标的! 投解析: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对于理财投资来说,这也基本是适用的,在理财投资行当,不是每个人都是专家,对投资个方面都是很精通,如果缺乏这些又不学习,又偷懒的话,可能投资就只能靠运气了,这些的所谓“懒”,具体应该是哪些呢?对此,小编也做了一些整理,希望可以帮到投资者“认识自己”。 1。懒做规划 比如国内投资者最喜欢的股市投资,发现很多人在交易开盘前都不大做投资规划,一旦遭遇某些极端的行情,往往就是束手无策,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等反应过来,已经损失了打扮,因此,在事前做规划很重要,比如什么位置抛,如何抛,抛的比例等等。而出现不能顾及行情的时候,要提前设置好委托等等。这些,最好在一天刚开始交易前就要做好计划,打好腹稿 2。懒得管理 还有一部分人的投资,尽管也投资了,但却是“疏于管理”,就像不在乎钱一样,这也是应当极力避免的,否则干嘛还去投资呢,当然,如果是作几年以上的长线投资,那是另外一回事,或者借助专业人士来帮助理财,也是另外一回事,像一些股市类的投资,机构还提供有很不错的保障收益 3。懒得关注资讯 另外,投资关注资讯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资讯,往往又是携带这趋势信息,对投资方向的判断有很大帮助,因此,投资者要习惯于,勤于阅读资讯,了解资讯 4。懒得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不读书,不看报,办法还是老一套。对于理财投资,也是一样的,新的事物、工具不断的出现,如果不了解它,不学习它,可能就失去了一些有利于投资的机遇,做事情时,也少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5。懒得控制自己情绪 在投资中,行情有变化,而很多投资者,往往又是过于感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投资行为,行情好时疯狂,行情不好,需要转向于谨慎时,又不善于控制自己,刹不住车,控制不住情绪,然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却不是一件小事,需要从平时做起,因此,小编认为,要想在投资中做到“收放自如”,平时就得多锻炼,锻炼自己的沉着、沉稳 6。懒得请教 对于投资,如果是不懂的地方,请教人也是一种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如果也懒得请教,那么对你的投资,恐怕不会有什么好处 7。懒得算赚或赔了多少钱 最后,对于投资者,还需要有清晰、准确的财务概念,即一项投资,你要清楚赚了多少,或者是赔了多少 清楚的指导赚了多少,才有可能在下一步做好自己的更新一步的投资规划;而对于亏了钱的,更是要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好资金,准备下次再战 总之,慧眼识贷提醒大家,在投资理财当中,以上的七种懒,你最好都不要有,否则投资那是相当的危险,甚至是致命的。在新的一年当中,也希望大家有新气象,争取戒掉投资理财中一些懒的坏毛病,让自己的投资更易获得成功。 慧眼识贷: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A股行情起伏不定,普通投资者想准确把握赚钱机会实在不易。于是,头顶“懒人投资神器”、“用时间拥抱玫瑰”、“百万富翁生产线”等光环的基金定投再次火热起来,基金公司对它的推广也如火如荼,甚至有专家称现在这个行情最适应基金定投。 那么,基金定投的收益到底能有多高?今日,将用四个真实的定投故事,为投资者一探真实的基金定投应该是怎样的。 案例一:小散十年定投东方精选浮盈一度超两倍 在一张张定投交易单据前,四川宜宾的唐先生讲述了他和其第一只基金东方精选近十年的定投岁月。 “在我的整个投资中,基金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炒股只是一小部分。主要是后者太费神,要看新闻、宏观经济和各种分析报告,而且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我炒股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股票市场赚钱的永远是少数。”对于自己资产配置的思路,唐先生向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娓娓道来。 由于早年在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工作,唐先生与基金接触的时间比不少基民早。为了实现资产稳健增长的目标,唐先生开始在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通过每月后端的方式定投东方精选。 唐先生的第一笔投资始于2006年10月19日,投入2500元申购东方精选。从此至2011年12月15日的59个月中,每月中旬他都会存入2500元申购该基金。随着年份增长,唐先生手中的资金也变得宽裕。2012年1月,他申购该基金的金额也从2500元升至2800元。2012年2月~2015年8月,申购金额再次提升至每月3000元。 在2006年10月、11月和2007年7月,唐先生又单笔申购了该基金。遗憾的是,2007年8~10月以及2015年2月这四个月,东方精选的申购未能成功,出现了临时断档。 理财不二牛统计其交易单据后发现,自2006年10月以来,唐先生申购东方精选共计112次,申购总金额高达34.23万元。那么,唐先生近十年的坚定持有,到底有多高的收益? 根据东方基金APP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18日,唐先生持有东方精选的市值为327109.95元。当日东方精选的单位净值为1.5923元,唐先生持有份额约为20.54万份。 另外,唐先生在2013年有3次小额赎回行动,分别是:3月8日赎回10万份,当日净值为1.011元,赎回金额为10.11万元;3月22日赎回5万份,当日净值为1.0077元,赎回金额为50385元;5月6日赎回5万份,当日净值为1.0147元,赎回金额为50735元。三次累计赎回20万份,赎回金额总计202220元。 理财不二牛为唐先生近十年申购东方精选算了一笔账:截至2016年3月18日,其总市值约为52.93万元,总成本为34.23万元,获利约为18.7万元,收益率为54.64%。也就是说,在近十年的定投中,唐先生总共获得了超过50%的回报。 不过,令唐先生最后悔的是,自己没有选择好卖出时机。他曾注意到东方精选的账面浮盈一度高达两倍多,可是没有卖出,当行情不好时,只能眼睁睁看着利润回吐。理财不二牛注意到,这段时间该基金正由明星基金经理付勇掌舵,付勇离去后,东方精选已多次更换和增聘基金经理,风格也不像以前那样突出。 案例二:基金从业人士7年定投史 去年大跌前获利清仓 来自深圳的刘先生,目前就职于某基金公司,换句话说,这是位专业级选手。据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了解,在刘先生定投的多只基金中,最早的是融通深证100(159901,基金吧),持有期达7年,该基金主要跟踪的是深证100指数。 刘先生的首笔投资始于2008年7月25日,定投金额为200元。同时,他将分红方式设置为红利再投,且选择后端收费方式,扣款日期为每月初。 刘先生投资记录显示,期初到2009年3月2日,他前9个月的每笔投入均为200元。2009年3月19日开始,他开始加仓,将每个月的投入金额提升至500元,并持续投入了14期。2010年4月1月起,继续加大定投力度,将每月金额增加到1000元。2010年10月8日起的16个月内,定投该基金的金额再提升至1500元,达到了这7年月均定投金额的高峰阶段。随后,刘先生将月定投金额逐步调低,直至恢复到起初的200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刘先生只有1月份有定投记录,直到2013年3月才恢复,这也意味着7年间有13个月处于“断粮”阶段。此间也是深证100指数表现最为低迷的阶段之一,刘先生错过了底部吸纳筹码、降低购买成本的好时机。 交易数据显示,刘先生定投融通深证100总计73期,总投入为60300元。他于2015年6月2日选择赎回,赎回当日持有融通深证100为54560.4份,市值为102900.91元,总收益为42600.91元,收益率为70.65%。 理财不二牛注意到,刘先生的赎回时机把握得相当不错,在2015年6月2日股指接近高点前全部赎回,成功规避6月中旬开始的深度下跌,也体现了专业人士良好的择时能力。 案例三:“奶爸”用周定投搞定教育费 在南京从事金融系统工作的张先生,其基金定投生涯始于2011年。起初,他的投入资金额不大且断断续续,但仍小有收获。 “2013年儿子出生,我又开始了定投,就是为儿子攒未来的教育费用。”张先生告诉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定投金额上,我比较随心所欲。最高时单只每周800元,最低时单只每周也有200元。” 张先生的交易记录显示,他是通过汇添富基金直销网站,并以汇添富现金宝方式,实现了定期(每周)不定额的基金定投,其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简单来说,就是张先生每周划转一定的金额,存入汇添富现金宝,以货币基金形式存在,等到与基金公司约定的扣款时间再自动申购相应基金。理财不二牛注意到,通过基金公司直销网站定投,是目前申购费率最低的方式。 交易记录显示,张先生总共定投了4只基金,分别于每周二定投汇添富价值精选(519069,基金吧)和添富环保行业,每周四定投汇添富成长焦点(519068,基金吧)和汇添富消费行业。不过,交易记录显示,张先生定投失败的次数非常高。近3年时间,其定投失败的次数高达101次。如果每笔定投金额为400元,张先生投入金额总计缺少约4万元。那么,如此高的定投失败频率,张先生的收益还能有多少? 先来看张先生首先定投的汇添富价值精选(519069,基金吧)。2013年4月2日,张先生用单笔200元申购了汇添富价值精选,当日申购份额为158.98份,此后每周单笔申购金额最高曾达到500元,这也是他定投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 理财不二牛统计发现,自首次购买到2016年3月21日,张先生分124次申购该基金,总计申购金额为3.47万元。2015年6月23日,张先生赎回该基金19671.08份,赎回金额为59906.46元。考虑到该基金在2014~2016年,总共分红3次,每10份累计分红3.96元。基金公司APP显示,截至3月21日,该基金账面价值仍有9192.61元。由此计算,张先生定投汇添富价值精选的总资产为69099.07元,总收益为34399.07元,近3年的定投收益率为99.13%。 2013年10月17日,张先生开始汇添富成长焦点的定投计划,其申购金额同样为200元,当日申购份额为156.2份。随后,每周购买该基金的金额也随市场行情而增减。最高一笔投资是2015年10月15日,当日申购金额为800元,申购份额为394.63份。这三年中,张先生申购该基金总计67次,总投入2.29万元,累计申购总份额为16654.67份。交易记录显示,2015年6月23日其赎回16578.33份,赎回金额44825.62元,截至2016年3月21日,账面价值为2851.21元。定投该基金的总资产为47676.83元,总收益为24776.83元,两年半的定投收益率为108.2%。 2014年12月8日,张先生开始变更定投计划,定投汇添富环保行业和汇添富消费行业两只基金,申购金额分别为200元和400元。 统计表明,他总共申购汇添富消费行业67次,动用资金总计3.44万元,累计申购份额为16180.4份。交易记录显示,2015年6月23日,他开始大规模赎回汇添富消费行业,赎回份额为5481.07份,赎回金额为18602.45元。与此同时,张先生的交易记录中没有分红和拆分记录,故截至2016年3月21日,其仍持有汇添富消费行业10699.33份,当日净值为2.132元。由此计算,定投该基金的总资产为22811.53元,总收益为7013.98元,一年半的定投收益率为20.39%。 汇添富环保行业方面,总共申购34次,申购金额总计为8300元,申购累计份额为6294.45份;2015年6月23日赎回2145.69份,赎回金额为4065.37元。定投期间没有分红和拆分,截至3月21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1.273元。其定投总资产为9346.4元,总收益为1046.4元,定投收益率12.6%。 截至2016年3月21日,张先生定投的四只基金累计动用资金10.03万元,总资产为167536.28元,总收益为67236.28元。历经3年,张先生的定投收益率为67%。 案例四:教科书式定投真实再现 5年能赚多少 最后一个案例来自家住上海的王女士。 每月投入2000元,分别定投4只基金,每只投入500元——自2011年中旬定投开始的5年时间里,王女士始终不改初心。无论A股如何涨跌起伏,王女士都没有任何赎回行动,其定投记录堪称教科书式的基金定投。 交易单据显示,王女士选择定投4只基金,并选择银行申购,其分别定投了广发核心精选(270008,基金吧)、兴全有机增长、农银汇理增长和嘉实沪深300(160706,基金吧)。“这四只基金也是我做基金定投时,搞理财的朋友推荐给我的。”王女士表示。 具体来看,广发核心精选的对账单显示,王女士对该基金的定投始于2011年5月,每月均投入500元,直到2016年3月,累计投资59次,共动用资金2.95万元。截至2016年3月17日,王女士持有该基金15739.5份,当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2.467元;其账面总资产为38829.35元,账面浮盈为9329.35元,定投收益率为31.62%。 同期开始定投的还有兴全有机增长,该基金总计投入也是2.95万元。截至3月17日,王女士持有该基金20592.55份,当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2.5151元;其账面总资产为57192.32元,账面浮盈为22292.32元,定投收益率为75.56%。 之后的2011年9月,王女士的定投组合又加入了农银汇理增长和嘉实沪深300两只基金。 其中,农银汇理增长的定投总次数为55次,总计投入为2.75万元。截至3月17日,王女士持有该基金18818.83份,当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1.959元;其账面总资产为36866.09元,账面浮盈为9366.09元,定投收益率为34.05%。 嘉实沪深300的定投总次数为55次,总计投入为2.75万元。截至3月17日,王女士持有该基金37086.69份,当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8644元;其账面总资产为32057.73元,账面浮盈为4557.73元,定投收益率为16.57%。 由上可知,自广发核心精选开始,王女士历经近五年的定投总投入11.4万元,截至2016年3月17日的账面总资产为205564元,账面浮盈为45545元,定投收益率为39.95%。同样由于未在去年高点时卖出,这份近5年的宛如教科书般的定投,其收益最终只有40%。 专家点评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 总体来看,前两个案例的背景人物选择都特别好,但两个案例的操作都过于复杂,投资者不能轻易看明白。 具体而言,案例一中,定投品种选择可以考虑一个主动型产品(除了业绩以外,需要考虑团队稳定性);另加一个被动型产品,过滤掉人为因素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案例二中,定投可以不选择开始的时间,但必须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对结束时间的选择。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坚持!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王群航(博客,微博): 关于定投的宣传,经常会给投资者预设一个收益率,如每年10%或15%,然后计算若干年后的总收益——画一个大大的饼,让不少投资者颇为心动,但这些都不太站得住脚。因为回避了一些基本问题,如基金分类、各类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股市波动、债市和货币市场表现等。 行情特别好时,站在5000点、6000点的高位上俯瞰过去,往前推个三五年,做定投当然赚钱。但在目前情况下,市场是波动的,如果是在前期高点进去,就算是做定投,现在也在屡败屡战中不断亏损。 基金定投,虽然叫法不一样,但也是一种长期投资,做定投也要选公司、选产品品种、选时间等。基金长期定投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僵化的基金定投。 唐先生的定投账本(截至2016年3月18日) 定投品种:东方精选 定投起始日:2006/10/19 定投时长:近9年半 扣款模式:定期不定额(月定投) 定投方式:建行后端 定投总投入:34.23万元 总市值:52.93万元 期间收益率:54.64% 王女士的定投账本(截至2016年3月17日) 定投品种:广发核心精选、兴全有机增长、农银汇理增长和嘉实沪深300 定投起始日:2011年5月、9月 定投时长:近五年 扣款模式:定期定额(月定投) 定投方式:银行申购 总投入:11.4万元 总市值:205564元 期间收益率:39.95% 刘先生的定投账本(截至2015年6月2日) 定投品种:融通深证100指数(161604,基金吧)基金 定投区间:2008/7/25-2015/6/2 定投时长:7年 扣款模式:定期不定额(月定投) 定投方式:工行后端 定投总投入:6.03万元 总市值:10.29万元 期间收益率:70.65% 张先生的定投账本(截至2016年3月21日) 定投品种:每周二,汇添富价值精选和汇添富环保行业;每周四,汇添富消费行业和汇添富成长焦点 定投起始日:2013/4/2 定投时长:3年 扣款模式:定期不定额(周定投) 定投方式:基金公司 直销总投入:10.03万元 总市值:167536.28元 期间收益率:67% 记者观察 看了上述四个案例,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四点: 1、基金定投要择时宜宾的唐先生和上海的王女士,通过定投一度获得了丰厚的浮盈,却最终没能把握时机,只能看见盈利缩水。相比之下,案例中的刘先生和张先生都在去年指数高点前后选择赎回,保住利润。尤其是“奶爸”张先生,整个定投区间把握到位,所以基金定投的回报丰厚。定投不是无止境的投入,同样需要见好就收。 2、定投品种需精选 四个案例中,刘先生和王女士都选择了指数基金进行定投,但效果却相差巨大。 刘先生选择的融通深证100,跟踪的是深证100指数,后者代表了深市的核心优质资产,成长性强,估值水平低,波动幅度较跟踪大盘蓝筹指数明显剧烈。 王女士选择的嘉实沪深300,跟踪的沪深300指数,后者样本选择标准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明显的大盘蓝筹风格。而2012年以来,A股以成长股行情为主,王女士的选择也意味着错失了小盘股行情。 事实上,选择定投跟踪指数波动巨大的指数基金,更容易降低购买成本;而传统大盘蓝筹指数波动幅度偏小,长期来看收益不太明显。 主动管理型基金方面,投资者则需要对基金产品的风格及人事变动等进行持续跟踪,自然没有指数型基金那样省心。 3、定投的基金需要跟踪 在张先生的定投中,因没有及时关注自己的交易记录,导致定投失败的次数非常多,这对最终收益产生了直接影响。张先生还表示,智能定投的时点并不好把握,也许在当时看来是高点,可放在更长的时间来看,就是低点,市场未来的走势难以预测。 不过,如果通过比较历史点位,从而把握眼下点位处于高位还是低位,却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在卖出时,如去年5000点时,相比沪指之前表现,可判断为较高点位,就可逐步赎回基金落袋为安。 4、定投需要坚持 前三位故事的主人公,在定投中都有中断的现象。特别是刘先生,如果没有中断2012年的定投,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定投在一个周期内是需要完整坚持的。...
绩差股退市“动真格” ST股被部分公募剔出“选股池” 从去年四季报看,还是有部分公募基金重仓ST股,但近期*ST博元退市风波让不少基金投资者如坐针毡,绩差股退市“动真格”,也让公募基金开始重新审视重组股、绩差股的短线博弈理念,强化基本面选股逻辑,部分公募更是要求ST股不得进入“选股池”。 绩差股退市“动真格” 短期博弈失灵 由于我国退市制度尚不完善,真正的退市公司并不多,不少“ST股”成为股市中的“不死鸟”,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借壳等资本运作,再次成为市场追捧的“火凤凰”。*ST博元的退市让多位公募人士认为,绩差股退市开始“动真格”了,短期博弈ST股的炒作之风有望淡化,价值投资的理念有望真正回归市场。 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对于投资机构来言,参与*ST博元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博取重组并购的概率,对于此类高风险类投资,公募一般会控制参与比例。他们此前也会参与这类短线博弈机会,即便“踩雷”,由于持仓比例较低,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并不大。但如今绩差股退市开始“动真格”,以后再做短期博弈需要慎之又慎。 北信瑞丰无限互联主题基金经理王洋也认为,近年来,监管层在退市制度上不断推进改革,*ST博元由于信批违规披露导致退市,无论对基金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都是比较大的教训,而“退市股黑天鹅”带给公募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对市场投资理念的改变。 “短期博弈的投资理念会逐渐被市场摒弃,而价值投资理念将更受欢迎。”王洋称,“我们相信,随着中国A股制度的完善和养老金等长线资金的入市,靠信息优势去博取事件性投资机会的赚钱方式会慢慢失去市场,大家会更加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和长期投资价值,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取相对确定的回报。” “ST股”被部分公募 剔出选股池 针对“ST股”的投资风险,多位公募人士表示,公司会强化ST股的基本面选股逻辑,并通过组合管理来控制风险,部分公募甚至直接在“选股池”中剔除“ST股”。 针对投资风险很大的ST股,王洋向记者透露,公司会深入分析ST股,从公司调研、研究员报告到投资决策,会对公司的基本面详细分析和充分讨论,只有那些基本面发生了重大改善、从亏损到盈利发生业绩拐点、主营业务开始健康成长的上市公司才会谨慎考虑,避免从消息上炒作参与确定性不强的重组概念股。 “公司对ST股有严格的筛选标准。”王洋称,“按照我们的选股标准,在择股上,会首先规避基本面存在缺陷、技术面博弈较强的投资标的,通常情况下,公司不允许ST股票进入股票池。” 北方某小型公募投资总监也坦言,“退市黑天鹅”是防不胜防的,上市公司有问题,就算是调研,事情突发也无法预测。 该投资总监透露,“现在更加谨慎了,我们公司不允许ST股的投资,风控也在不断加强。有些公司即便可以投ST股,但要纳入核心股票池也更严格,需要基金经理或者相关研究员走流程,买的话要提交报告,投委会通过才可以。”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经理称,*ST博元退市风波后,他们在投资ST股上更趋严格:首先是持股比例严格执行“双十原则”,ST股不得超过5%,基金经理在单只基金的组合配置ST股也会有比例限制;二是加强对ST股基本面研究,只能参与基本面好转,业绩出现拐点的ST公司,并且还要强化组合管理。 “单只基金最少持有20~40只股票,并且ST股不得为重仓股,如果1、2只非重仓股‘踩雷’,对我们整体的投资影响很小,这就在组合管理上降低了风险。”该基金经理称。...
QDII额度受限深港通临近 基金公司加紧布局沪港深主题产品 近期监管层对深港通的推动让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加紧布局相关产品,东证资管、交银施罗德、中欧、泰康资管、上投摩根、汇丰晋信、长盛基金均上报了沪深港主题产品;前海开源自2015年开始申报的16只基金中有9只为沪港深主题基金。 去年3月,基金获准正式参与沪港通投资。过去一年,经历了A股动荡、人民币贬值,海外投资成为热门。在QDII基金额度受限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及时调整布局,借道沪港通参与香港市场。而即将开通的深港通更进一步刺激了基金布局相关产品。 港股通受资金追捧 2015年,A股市场剧烈震荡,赚钱效应大幅降低,加上人民币贬值,海外投资变得颇为抢手。QDII基金是目前投资者参与海外投资的一个主要途径,香港市场则是QDII基金投资的主要区域。一段时间以来,石油QDII、黄金QDII火爆,多家基金公司旗下QDII产品额度告急,目前已有近半数QDII基金因外汇额度紧缺而限制资金流入,这无形中给了沪港通超车的机会。 国家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QDII基金获批总额度为899.93亿美元,其中29家基金公司共获批28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800亿元,远低于港股通2500亿人民币的额度。 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QDII额度受限,基金转向借助沪港通替代原先在港股上的投资布局,沪港通的额度比QDII更为宽松。此前,银华、易方达、汇添富等基金公司都曾表示,旗下挂钩恒生指数的QDII基金大部分额度走的正是沪港通窗口。数据也显示出机构的热情,截至2016年3月26日,港股通开通以来的281个交易日中,资金净流入的天数达到264天,仅17个交易日出现资金流出;2015年10月27日开始更是连续98个交易日净流入。 基金布局沪港深产品 当然,单纯地用沪港通来替代QDII投资还是不能满足基金公司的需求。基金公司对于沪港通甚至沪深港基金的布局力度都在增加。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17只沪港深主题基金,2016年以来就成立了8只,另有中海沪港深价值优选灵活配置、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嘉实沪港深精选三只基金正在发行。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在2015年5月发行了A份额后,今年3月22日又设立C份额;富国旗下则有3只相关主题基金,前海开源和宝盈基金也各有2只此类产品。在全部沪港通基金中,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规模最大,达到59.3亿元,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A、富国天源(100016,基金吧)沪港深也分别有14.33亿元和11.26亿元的规模。 近期,监管层对深港通的推动让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加紧布局。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请公示显示,东证资管、交银施罗德、中欧、泰康资管、上投摩根、汇丰晋信、长盛基金均上报了沪深港主题产品,前海开源自2015年开始申报的16只基金中有9只为沪港深主题基金,其中前海开源沪港深智慧医疗灵活配置、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灵活配置、前海开源沪港深大消费主题精选灵活配置、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精选灵活配置、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灵活配置均已获批。 前海开源对于沪深港基金的热情也体现在业绩上。截至3月26日,今年来17只沪港深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1%,前海开源旗下的沪港深智慧生活取得了6.15%的收益,领先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