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问题平台数量为88家,当月问题平台停业类占比21.59%,即1月主动停业的平台约19家;而2月、3月停业平台数量分别为32家、47家,即今年1~3月,主动停业平台近百家。 最近,投资了一家系统开发公司的王总遇到烦心事,其承接了一家P2P公司的系统开发,但在完成开发后对方却不收货了。“当时对方(P2P公司)信心满满,首付款也付了,现在系统开发完成了,那边说大股东不投资了,不做了。”王总称。 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整肃的大环境下,新进入者变得更加谨慎,与此同时,老平台主动退出或转型的也不少。 平台叫停瑕疵业务向监管靠拢 转型与合规成关键词 和王总不同,肖总的问题则是面临业务转型。他和人合伙开了一家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公司,年初时,他看到了首付贷的前景,打算介入首付贷市场。不过,首付贷从“起高楼”到“楼塌了”也就一个月的时间,“政策不让做了,现在转型做其他业务。”肖总表示。 黄总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P2P平台老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其平台就不断在合规上面有大动作,经常能够看到其朋友圈晚上晒加班的照片。“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进。努力往这方面靠。” 转型与合规,正是网贷平台在监管更加严厉的形势下必须面对的问题。业内知名老平台红岭创投日前也提出要转型,并表示未来要打破“刚兑”。 “我们现在做业务调整,但不方便透露具体内容。”小牛在线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更多的平台,则是将有瑕疵的业务停了,比如以前的活期理财、自动理财业务,并努力向监管要求靠拢,比如加强信息披露、主动开展银行存管等。 个人投资者专业性待考 部分平台瞄准机构资金 在平台合规的过程中,面临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回归信息平台,而这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的专业性提出了考验。 一些平台将目光放在了资金量更大的机构投资者上。锐衡资产联合创始人洪自华表示,目前他们就在撮合对接机构理财资金。这样的机构其实不少。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资金量更大,且对行业更熟悉,是平台未来考虑的方向。 事实上,市场上已有平台瞄准了机构资金。爱健康金融(AJK)创始人黄斌表示,他们平台目前就有机构理财客户的资金。据其介绍,这类投资者对安全的考虑更加看重,而且需求比较旺盛,单个机构的资金量较大,不过优质资产比较难寻。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表示,开鑫贷也会撮合一些企业理财项目,实现企业资金和项目的直接对接,暂时规模还不大。 在周治翰看来,机构理财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强,通常不会要求过高的收益率,也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此外,此类客户更加关注风控和合规性。 “从国外经验看,美国优秀的P2P平台,比如LendingClub等,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已经是对冲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周治翰表示,这也为中国的P2P平台发展机构理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 黄斌表示,在海外P2P市场,机构投资者是主体,而国内机构投资者会不会成为主体还不好说。同时,机构投资者也不是所有平台都能够服务好的。 周治翰认为,P2P的理念,即实现资金和资产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同样适用于机构理财。 市场竞争压力大 部分平台选择主动退出 其实,平台要达到合规和“活下来”并不容易,因为除了监管外,市场竞争压力也不小。 记者注意到,市场日前出现了一些挂牌出售的平台,但能否卖掉还不好说。 “卖给谁呢?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想要进入网贷行业的人已经理智多了。”前述王总表示。 根据肖总的观察,目前市场上想要进入P2P行业的企业并不是没有,但数量已大幅减少。能成功出售的也是一些运营良好,至少是没有出现问题的平台。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P2P平台以往的高估值有所缓解,平台融资和估值都慢了下来,而一些平台选择了主动退出。 此前,北京P2P平台优微贷官网及微信同时发布《暂停运营公告》,表示优微贷所有系统将于2016年4月5日完全关闭。与此同时,优微贷的兄弟平台“八戒理财”也发布了《用户资金清偿公告》。 网贷第三方相关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监管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对于部分中小平台自认无法完全满足监管条例,在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止营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而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 广州e贷方颂表示,平台选择主动退出这种健康、有序的方式将会日渐成为主流,也说明大家不再盲目进入,以暴富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而是理性看待行业发展,更加注重盈利模式。 “今年是P2P规范发展的一年,平台应该进行合法合规方面的排查,为下一轮发展做好准备。P2P的门槛一直都是很高的,既需要掌握金融核心能力,又需要具备互联网的灵活性。”周治翰表示,P2P平台违法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会比以往都要高,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平台有序退出,有利于净化整个行业。 相关阅读: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明确和监管趋严,不断会有问题平台暴露,这是存量整顿的意义所在。在监管细则包括准入制度等落地之后,行业就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同时,记者了解到,投资者维权成功案例却较为鲜见,回款几率仅为两成左右,也就是说八成投资者血本无归,而从已立案的P2P平台看,能取回的本金仅为投资金额的40%以内。...
旅游、吃喝、甚至是音乐会门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开始有了众筹这一模式身影,而这一模式也受到消费者青睐。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运用众筹这一新模式精准锁定潜在用户,通过各项股东权益,黏合消费者,并以转介绍方式形成品牌传播效应。 今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表决通过,将众筹写进“十三五”计划,这让众筹领域正式走入“春天”。 消费类项目成热点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6股权众筹报告》显示,去年是国内股权众筹行业“井喷”年份,过半众筹项目成功完成,吃喝玩乐等消费类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股权众筹累计成功众筹金额近百亿元。其中2015年成功众筹金额43.74亿元,占全部众筹金额接近一半。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众筹降低参与众筹的风险,让消费者得到实物回馈的同时,也激发消费热情,提高参与认同感,并获取比出资金额更为超值回报。对于企业来说,采用消费既投资模式在获取人脉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资金预支款。同时,多样化的回报方式,既可以降低企业的股权外流,又可以保障企业利润点,拓展消费渠道。 消费众筹项目可谓创新不断。比如,分期乐近日就正式宣布,基于用户年轻化特点,将通过众筹为白领、学生等年轻人群量身打造音乐季活动。分期乐首席运营官乐露萍表示,消费场景拓展带来的是用户黏性的不断提升。 专注细分领域 面对群雄逐鹿的众筹市场,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新的众筹产品不断涌现,只有专注于更加细分的领域,才是运营商众筹出路。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京北众筹总裁罗明雄建议,股权众筹平台应多向垂直领域发展。“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有助于找准定位,突出专业性优势,精准地吸引到特定投资人群反复投资,增加黏性,也可聚集该领域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 投壶网CEO赵妍昱预计,股权众筹在未来的十年有高速发展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平台公司专业化和垂直化。只有产生专业生态圈,它的生态元素才能构建出一个很好的互动性,这平台价值才会显现。她指出,投壶网的定位不仅仅是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更是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己任,力图建立起一个医药健康产业线上项目孵化器及全球医药健康产业资源及技术交流平台。...
“今年大家都说债券投资要看‘信仰’,但上一把中铁物资把‘央企信仰’打没了,这次海南交投和宣化北山又把‘城投信仰’打没了,市场上没有安全的地方了。”一位北京券商固收投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近日,北山投资、海南交投发布公告,拟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提前兑付14宣化北山债、14海南交投MTN001。 目前,这两个债券在二级市场估值净价远高于票面价值,如果提前偿还又不给予补偿,投资者将面临重大的损失。在市场人士看来,这已经构成了“另类违约”。而这类违约一旦发生,对债市的影响,绝不亚于此前国企和央企子公司的违约。 “另类违约” 城投债河北宣化北山债上周发布公告称,河北宣化区政府拟进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发行人企业债券(14宣化北山债),将政府债券中的6亿元用于偿还本金,为此,发行人申请提前兑付6亿元本金及相应利息。 公开资料显示,14宣化北山债的上市日期为2014年7月3日,发行价格100元,票面利率为8.6%,期限7年,当前余额6亿元,担保人为瀚华担保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1日,鹏元资信将债券评级调高至AA+、主体评级维持AA-。 发行人河北宣化北山工业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山投资”)股东为张家口市宣化区财政投资管理中心和张家口市宣化区财政局,持股比例分别为70%和30%。 宣化北山是张家口市宣化区最主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载体,是宣化区重点工程及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服务的载体。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该债券的条款说明中虽然设置了“提前偿还本金”条款,但具体要求是“在债券存续期的第3、4、5、6、7年末,逐年分别按照债券发行总额20%的比例偿还本金。”也就是说,本期债券的兑付日为2017年至2021年每年的6月17日。而目前,该债券的剩余期限为5.15年。 另外一只债券总额10亿元的14海南交投MTN001,2014年5月22日上市,票面利率7.05%,期限5年,最新债项评级AA+。 发行人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全资控股,经营范围是公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养护、管理、技术咨询及配套服务等。 由于过去在投资者眼中,城投债是有地方政府隐形担保且收益率高的优质品种,在二级市场交易时产生了溢价,目前这两只债券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净价都在108元以上,均远高于债券各自面值。 “按照公告中的说法,要提前还债的话,只还票面本息也就是100元加利息,那最后债券拿到谁手里,就相当于亏了8块钱,这样的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也是一种实质性违约。”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没有到期就提前偿还,实际上是另类违约。”东兴证券投资银行管理总部执行总经理吕锡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对发行人来说,通过便宜的地方政府资金来置换信用债,当然愿意;但对二级市场投资人来说,如果按照市值兑付,就会带来巨额差价亏损。 有违契约精神 最近,“中字头”企业违约、债券弃发、城投提前还债,接二连三的事件冲击着风雨飘摇的债券市场,对发行人、承销商、投资人等债市链条上的每一个主体的信心造成重创。有业内观点认为,海南交投、北山宣化债的提前还债对债市的事件性的影响,不亚于此前央企子公司的违约。 此次违约的原因,通俗一点说,就是平台公司现在有了更便宜的融资渠道,而把过去发行的高息城投债强行赎回。目前,地方债发行成本相对企业债7%、8%的成本要低得多,发达地区发行的地方债利率相当于国债加20个点,也就是3%左右。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种“另类违约”和此前的违约事件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是因为发行人的财务问题最终没办法偿债违约,而是反映出地方融资平台违背了契约精神。 “此前的违约比如煤炭、钢铁企业,因为行业以及个别公司的亏损,导致资金面断裂,没能力兑付这种情况可以理解;而现在是政府有资金来兑付,财务上没有问题,但地方融资平台为了自己的考虑,违背之前的约定,强行违约,对整个债市是一种伤害,不仅是承揽,对二级市场的投资和承销都是一种伤害。”吕锡广认为。 “今年大家都说债券投资要看‘信仰’,但上一把中铁物资把‘央企信仰’打没了,这次海南交投和北山宣化又把‘城投信仰’打没了,市场上没有安全的地方了。”一位北京的券商固收投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最近做债的投资人倍受打击。 他对本报记者称,虽然按照“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将地方债和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相分离,但是在市场的眼中二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剥离。城投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融资平台,现在地方政府可以发地方债了,就不需要平台融资了,主体都是政府。尽管是平台公司违约,但背后还是地方政府的意愿。 与之前约定有赎回条款债券的提前兑付不同,本次拟提前兑付均非募集说明书约定的发行人权利,尚需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结果很难预测,往小了说是一只债券的,往大了说是政府和市场的博弈问题。”明明对本报记者称。 信用债市场不确定性增大 这种损失不仅是可以量化的价值上的亏损,还有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增加了信用债市场的不确定性。 “整个投资策略都要发生变化,过去是城投加杠杆,现在的问题是,所持有的债券都会面临价值重估,以后城投债就不一定有那么高的溢价了。此外,还有流动性的问题,现在包括股市、债市、期货市场都没有流动性好的资产。”明明对本报记者称。 吕锡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做项目的角度,最直接的就是券商未来的内核风控会把握的更加严格。比如,民营债、评级低的债券、通过第三方征信上去的债券都会从严把握。另外,从承销的角度来讲,有一些债不好卖了。投资人不会像前期那样积极踊跃了,对债券会更加审慎选择。“未来债市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好卖的债未来利率会持续走低,不好卖的债利率会逐渐升高,越来越不好卖。” 国泰君安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认为,提前兑付一方面说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背景下,城投类发行人目前流动性充足,信用风险很小。从本次拟提前兑付的情况看,均与地方政府有关,大背景都是在政府债务置换背景下,城投债发行人(以及地方政府)目前流动性充足,对于融资成本开始变得敏感。这说明从信用基本面方面来讲,目前城投债的系统性风险很小,仍然是目前产业债信用风险担忧环境下良好的避风港。 招商证券固收团队最新研报表示,大规模用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城投债的概率不大。债券的特点与银行贷款、信托贷款、资管计划等债务存在显著不同,尤其是公募债券涉及投资者较多,谈判流程复杂,所受监管也较为严格。现在说债市的地方债务置换已经启动尚为时过早,目前看这两个或仅是个案,大规模的用政府债置换存量城投债券概率并不大。 明明认为,这两只债券的违约可以看做是偶然,但从大的宏观背景来看,这一方向是必然。估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投债发生类似的情况。 他告诉本报记者,首先,经济基本面还存在不确定性,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另外,财政改革还没有结束,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和中央财政关系等都有待进一步厘清,还有税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没有完成之前,财政风险和债务风险都会存在。 ...
日前,国民信托被曝陷天津钢铁集团的贷款项目,导致产品延期兑付。据媒体报道,2015年5月至今,国民信托被曝三次兑付危机。除上述天津钢铁集团项目外,有投资者表示,国民信托还陷入渤钢集团债务危局,国民信托等三家机构所涉集合信托项目规模合计逾6亿元。2015年5月国民信托被曝发行的“金色搏宝信托”因受河北融投的牵连,与后者合作的1.2亿元规模的项目延期兑付6个月。 另据投资时报报道,自2005至2009年,国民信托一共仅发行过23款产品。随后不断被传易主,业务却停滞不前以至进入“休克”状态,直到2013年才重新启动,并在2014年获中国银监会重新批准登记。分析指出,国民信托多年来在股东的变动中颇为不安,多年来其既没有注册资本增资来扩大信托业务,产品还屡出问题,这让其未来的发展更加风雨飘摇。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国民信托,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不接受电话采访。 一年三曝兑付危机 据投资时报报道,原本应于2016年1月29日及2月10日到期清算的国民信托天津钢铁集团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A类第二期、第三期,因融资方天津钢铁集团资金告急不得不延期兑付。 据了解,该产品成立于2015年1月30日,项目总规模3.5亿元,其中A类规模3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9.5%;B类规模0.5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天津天钢集团承担连带责任担保。 由于项目无法按时清算,天津钢铁集团申请了延期。目前,国民信托已同意天津钢铁集团申请,上述两期信托份额的清算期由原定的15个工作日延长至不超过3个月。清算延长期间,委托人的预期收益率上调0.5%。 据投资者报报道,天津信托、北方信托、国民信托被爆出陷入渤钢集团债务危局。据公开资料统计,三家信托所涉集合信托项目规模合计逾6亿元。 有投资者向《投资者报》记者反馈,国民信托涉及渤钢集团旗下的项目其实还有几款未到期,现在马上面临付息,投资者担心能否正常付息。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向国民信托方面征询,公司方面表示会尽快了解相关情况后再做回应。 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2015年5月报道,国民信托在2014年2月27日发行的“金色搏宝信托”因受河北融投的牵连,与后者合作的1.2亿元规模的项目延期兑付6个月。 陷股权漩涡 未来发展引担忧 据投资时报报道,国民信托成立于1987年,2004年迁址北京,2007年正式更名为国民信托,2008年,注册资本金由5.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北上后的多年间,国民信托在宝华系主事香港商人郑建源的掌控中长达十年之久,郑建源一度因间接持有平安集团大额股权声名鹊起,市场同时风传其与香港新世界大佬郑裕彤交好,甚而有消息指小郑曾为老郑担纲“白手套”角色。 在郑氏实质控制国民信托期间,自2005至2009年,国民信托一共仅发行过23款产品。随后不断被传易主,主办业务却停滞不前以至进入“休克”状态,直到2013年,其才重新启动,并在2014年获中国银监会重新批准登记。 2014年年报显示,其股东分别为上海丰益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璟安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创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恒丰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1.73%、27.55%、24.16%、16.56%。其中,上海丰益当时的法定代表人为佳兆业集团,原实际控制人为郭英成。 上述易主传闻之后,国民信托股权最终由郑建源转给佳兆业创始人郭英成;不过,这回手未捂热,2015年3月生命人寿及其背后金主张峻又从郭手中接盘。2015年8月21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公告,原则同意富德生命人寿通过受让方式收购国民信托93.44%的股权。 事实上,佳兆业和生命人寿关系密切,郭英成和张俊皆为广东普宁人。2014年4月1日,生命人寿增持佳兆业股份1298万股,对佳兆业持股占比上升为15.2%。后生命人寿成为佳兆业第二大股东,持股29.96%。除股权持有外,生命人寿甚至直接联合佳兆业参与土地收购。2014年4月9日,生命人寿与佳兆业联合在大鹏新区以54亿元拿下深圳史上的最大地块。 据统计数据显示,国民信托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60.8亿元、425亿元、684.08亿元。2011年至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3.33亿元、1.95亿元、1.78亿元;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31.96%、81.28%、-41.62 %、-8.62%。 国民信托多年来在股东的变动中颇为不安,多年来其既没有注册资本增资来扩大信托业务,产品还屡出问题,这让其未来的发展更加风雨飘摇。 九成本金未分配 据证券时报报道,上述国民信托天津钢铁集团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A类第二期、第三期产品,该信托计划分为AB两类信托单位,A类信托单位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B类信托单位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 A类信托单位的预计存续期为12个月,可分期募集。B类信托单位的存续期为12个月,存续期满6个月后可提前结束,不分期募集。 由于产品申请延期清算,A类第二期信托份额的清算期为2016年1月29日~2016年4月29日。2月29日,相关投资者收到该产品清算期内的第一次分配。 此次清算将2015年12月21日~2016年1月29日的信托收益以及7.15%的本金分配给投资者。而清算期间信托收益及超过90%为支付的信托本金尚未分配。 一位投资者称,“从与国民信托内部人士沟通的情况来看,他们原本对融资方偿还资金的情况信心满满,后来也开始变得悲观,令我们也十分担忧。” 虽然钢铁行业景气度下行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认为天钢集团产品有其独特属性,是比较好的交易对手,贷款延期此前并无明显征兆。”国民信托相关人士向记者坦承,产品成立于2015年初,季度还款一直非常稳定,临近清算融资方才爆出资金流问题,在信托公司的协调下,天钢方面筹资2500万元,信托方也及时进行了该产品清算期内的第一次分配。 不过,上述人士对该产品最终兑付时间并不确定,“公司正积极与融资方协调,但产品何时能兑付完毕尚不能确定。”...
自2015年下半年刮起的私募监管风暴,在过去的这个周末达到最高潮。4月1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合格投资者制度成为贯穿《办法》的核心线索。 “投资冷静期”和“回访确认”制度也初次被引入。 在推介渠道方面,《办法》也作出了严格的限制。除电视、海报、公开资料外,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也成为“禁地”。这一办法的推行在业内看来,将引发一次行业大洗牌。 多家私募巨亏仍收管理费 都说私募基金汇聚的是精英,然而在A股的大幅波动下,“精英”也有点hold不住了,继私募大佬葛卫东、王茹远接连爆出操盘产品巨亏之后,另一家私募巨杉资产也重蹈覆辙,最大亏损幅度达50%。 但与前者相比更甚的是,在这样的业绩之下,巨杉资产还仍然收取管理费,让人想起此前用隐蔽手法提取管理费的猛犸资产事件。 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的一大优势就是凭借绝对收益与投资者分成,最大程度地抛弃现有公募盈亏都收取管理费的不合理方式。而在现实情况下,私募基金靠雁过拔毛,把投资者当韭菜随便宰割的乱象却层出不穷。 私募基金巨杉资产与富安达基金合作发行的结构化产品巨杉鸿6号成立一年后遭遇亏损,严重时亏损幅度多达50%。 有投资者爆料称,巨杉资产曾通知客户补仓,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改变产品继续亏损的情况。而且还要计提管理费等,且故意不公开产品净值,也不披露产品运作情况。 记者从巨杉资产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截至4月15日,巨杉鸿6号/7号的A类产品的净值均为1.0120,B类产品的净值均为0.6230。B类产品亏损接近40%。 过去两天,巨杉资产官网公开的公司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400开头的客服电话拨出后则显示不存在该号码。富安达基金公开电话接听人员则以不清楚哪位基金经理负责为由,拒绝了记者的询问。 上海一家老牌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直言,现在的新私募太急功近利,“他们忘了,活得久比活得好更重要,不能把客户当韭菜割。” 巨杉资产是由原汇添富基金公司80后基金经理齐东超于2014年初创建,其2004年任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研究所分析师,2005年加入汇添富基金,历任汇添富基金分析师、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投资副总监。巨杉资产最新资产规模已超50亿元。 与巨杉资产情况相似的还有一家私募基金,猛犸资产旗下发行的私募产品在去年7月至12月期间的业绩高点提取了3次业绩报酬。此事被曝光后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甚至基金业协会也高度重视,并按程序启动了调查工作。 投资人质疑基金管理人使用了极为隐蔽的“缩份额法”计提业绩报酬,手法属于非常规操作,不符合合同约定,同时也完全没有任何信息披露。 同时,基金结束封闭期在即,基金净值却回到水下许久,投资人均处于亏损状态,有些产品甚至已经接近清盘线。投资者在未获得任何收益的情况下,被悄悄提取了大量业绩报酬。 业内人士表示,和公募相比,私募基金行业提取管理费更看重业绩,其提成主要有份额法与净值法。相对而言,份额法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在私募行业采用得很少, 此次猛犸资产受到市场质疑,正是由于其利用份额法提取管理费的行为。 实际上,猛犸资产提取管理费只是私募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私募基金通过“创新”方式公开募集、突破200人的法律限制、人为下降投资起点、虚假宣传、基金不透明等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特定对象+合格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机构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是募集环节众多问题爆发的核心原因。因此,保证私募机构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成为最新出台的《办法》中着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新规将募集行为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八个步骤,在签署基金合同之前,需要先经过公开宣传机构品牌、确定特定对象、进行投资者适当性匹配这三步。 换言之,将普通受众转化为基金的投资人,需要经过一个从非特定对象向特定对象转化的过程。 在不同阶段,基金公司在宣传时能做的事情范围也不同。 第一步,面对不特定对象,私募机构只能宣传私募管理人品牌、投资策略、管理团队等信息,不可以宣传私募基金产品,也不能宣传业绩;第二步,在确定为特定对象之后,可以向其推介具体私募产品信息,但是依然不能够公开宣传;第三步,向合格投资者宣传时,募集机构要对合格投资者身份进行审慎审查。 究竟何为“公开宣传”,又如何实现非特定对象向特定对象的转化呢? 此前在《办法》征求意见阶段,新华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郑孝和曾表示疑惑,认为对于在宣传方面通过微信获取客户是否属于公开宣传、是否应该受到限制,需要结合行业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不能在报纸、电视台公开宣传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朋友圈微信也不让弄就有些过于严格,因为微信本来就是小众的。如果自媒体和圈层媒体都不能做,那怎么把信息传递给客户?”郑孝和说,业务承销都需要合理的渠道,现在需要适应新的沟通方式,比如微信。 在郑孝和看来,一方面,私募寻找投资人通过“圈层”关系发展客户是比较常见的方式,而且在特定“圈层”中,人数几乎都不会超过200人,规模在几十人的占多数;另一方面,对投资者资格和数量的控制,最核心的还是应该放在合格投资者制度,合格投资者意味着有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公开推介或变相公开推介,第二十五条则规定不得通过9种媒介渠道进行基金推介,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单、户外广告、网站链接广告以及博客等。 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于新规发布当日便解释称,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哪里宣传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将非特定对象转为特定对象,然后对特定对象进行宣传,这也是此次新规制定的难点问题。 “《办法》出来以后,给了非常明确的标准,把非特定对象转变为特定对象,一定要对其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如果他通过了这个风险匹配,他就从非特定对象变为特定对象,对于这个特定对象,无论是放在微信朋友圈还是推介会,都是合法的。”洪磊表示,如果没有进行测试,或者测试没有通过,私募机构对其进行宣传和推介就是非法的。 “拆”与“大变小”难界定 《办法》第九条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不得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机构应当确保投资者已知悉私募基金转让的条件。 根据规定,所有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的行为均为非法,私募基金分拆销售被明令禁止。但记者注意到,含合伙型基金的合伙份额、公司型基金的股东权益等在内的基金份额转让是否也应该被全面禁止,也引起了业界的讨论。 “严格讲,基金份额的转,很难界定‘拆分’、‘大拆小’的标准。譬如投资人持有合伙型基金1亿元的份额,对外转让5000万元,按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履行合伙人变更、合伙份额转让程序即可。”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乃进表示,这其中存在“拆”和“大变小”的行为,但本质上属于私募基金份额向合格投资者转让。 “(第九条)禁止的应该是本质上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的行为,低于100万的来拆肯定不可以,最小单位不能低于100万。高于100万的拆分转让如果也被禁止,一些产品的交易结构就无法设计了。”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称。 但在刘乃进看来,此类基金份额收益权的转让可能使对私募基金实际投资人的监管落空,极易演变为对合格投资者的突破。“所以即使可以得出未被全面禁止的结论,也尽量不做为好,我认同全面禁止。”刘乃进表示。 对冲基金人才协会秘书长郭涛则表示,在实际中,合伙型基金的GP份额可以转让,LP份额若变为基金形式,不可以拆分,曾经可以转让,但现在已有产品不允许转让。“不过转让基金份额其实只占了一小部分,没那么普遍,只涉及锁定期比较长的私募,国内私募锁定期普遍不长,每个月可以赎回,没太大必要进行转让。”郭涛称。 小私募出局成必然 《办法》还在私募基金领域首次引入了“冷静期”的概念,并对不同类型的私募基金采取了差异化管理。 具体而言,基金合同应当约定给投资者设置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募集机构在冷静期内不得主动联系投资者。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由非销售人员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方式回访八项内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其他私募基金合同关于冷静期的约定可以参照前款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要求,也可以自行约定。 投资者在募集机构回访确认成功前有权解除基金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回访确认制度并不是强制规定。基金业协会表示这项制度尚处在探索之中,但鼓励募集机构和投资人设置该项制度和条款。 据庄正介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采用该项制度,且操作过程不断趋向严格。 “这和通道有关系。现在公募基金子公司基本都已经这么做了,需要投资人在现场读声明、录像等;一些信托以前没有规定,但现在也需要面签;契约型基金直接做券商托管,稍微松一些。”庄正表示,从趋势上看回访确认制度趋向严格,私募募集的时间和私募基金的运营成本也相应地在不断提高。 郭涛也表示,由于包括律师、工作人员、办公场地等费用在内的运营成本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年合法的私募基金数量将会减少一半以上,同时私募创业的门槛和成本都在提高,小私募被洗牌出局是必然结果。 此次的重点将落在互联网企业上,并且落实企业主体的责任,打击力度较为猛烈。尤其是在去年优衣库事件后,相关部门对于“有害信息突发事件”的处置十分重视。视频直播作为新兴的社交形态,也成为违规内容的新传播途径。 易观智库分析师庞亿明表示,“直播平台缺乏明确条规,管理不够完善,不适合的内容易于传播,此次查处将起到警示作用。” 长期研究视频领域的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告诉记者,“相比七八年前的互联网环境,现在已经干净许多。自净网行动以来,违规的内容也在大幅减少。此次监管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今后还会持续地整改。” 在他看来,视频内容相对难以监管也是导致违规内容难以清除的原因,从技术角度而言,机器检测的技术有限,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审核。 欢聚时代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YY有一个300人的监控团队三班倒值班,一周7×24小时工作,机器技术监控所有的视频画面和声音,把有可疑情况的直接输送人工端审核处理。技术上是每5秒扫描所有开播的直播间一次。处罚包括关闭直播、封号、罚没收入和保证金等。” 成立半年的熊猫TV方面则表示,在严格的审核制度之外,还将投身于公益事业,将在4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公益战略以及针对长沙“小汪峰”的一揽子救助计划。除了针对个人的资助计划,熊猫TV也与公益机构达成合作。 从多个平台的回应看来,它们对于监管都表示将积极配合,并且都已列出明确的标准。从企业自治到有关部门的参与,或将更有效地创造健康的直播环境。 一位视频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内容的监管,具体来说是视频中人的行为进行审核,事实上界定是否违规的界限比较困难,一般都是突发性的事件,技术上难以即刻做出反应。”该人士建议,可以考虑建立视频内容的分级措施。 “长期而言,有助于直播平台建立标准,主播也将逐渐走向职业化,但是短期仍存在风险。若一些平台在查处后受到关闭等惩罚,这一领域诞生的网红经济或将遭遇阵痛。主播也分三六九等,其中真正赚钱,达到百万收入以上的,是金字塔顶端的主播。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丁道师告诉记者。 “作为资本市场的热地,直播平台仍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几大直播平台都在往泛娱乐化布局。随着监管的标准化和内容的规范化,主播也将和演员一样成为职业化的艺人,平台也会走向专业化。”一位直播平台人士表示。...
上市系P2P平台有其资本上的优势,在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少有领先。但目前看来,这一类平台业绩分化情况非常严重,且多存在盈利短板。 上市公司平台透明度颇高 P2P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曾吸引多家上市公司转型进入该行业。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份,上市公司参与P2P业务的有64家,形式分为全资控股、参股和多家合办三种方式,其中参股的比例最多,超过70%。 面对这轮监管的收紧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多家上市公司证券部负责人肯定地表示,公司会按要求进行披露,这不存在任何障碍。目前,很多大平台已经将项目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公示,网贷之家上有491家公司公布了包括前一日成交额、近30日成交额、平均利率、平均借款期限等在内的信息。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大金重工旗下的投哪网、腾邦国际旗下的腾邦创投、熊猫金控旗下的银湖网等上市系P2P平台赫然在列。 除了在同一平台公告信息,部分平台还在平台和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了经营状况,如萃华珠宝旗下的珠宝贷就在平台上按季度公布运营报告和监管报告,还包括《借款及担保合同》法律意见书和立信会计事务所出具的专项核查报告。冠城大通的海投汇纳也被入年报,披露营业收入、应付账款等信息。 除了信息披露,对项目和质押物的描述在上市公司的P2P平台上也较为清晰的呈现,如熊猫金控旗下的银湖网,网站上可以看到借款人的学历、资产和信用记录。海投汇还对以汽车为质押的资产,标注了车牌号。 “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平台大概率是健康公司,且都对项目进行了清晰的描述,第三方存管银行落实也到位,而问题平台基本连项目内容、前景和借款人信息都提供不全”。中融民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翟丹斌认为,上市公司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对P2P平台的运营透明对有着间接要求,越接近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少。 P2P平台盈利仍是短板 虽然背靠上市公司大树好乘凉,但这些平台业绩分化严重,且多存盈利短板。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是一个重量级平台,中国平安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陆金所注册用户数超过1800万人,累计总交易量超过1.6万亿元。其市值也已经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业内前七。而相对的,不少P2P的注册平台仅有几百人,如拓日新能旗下的“天加利”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注册总数不足400人,待收仅123万元,投资总额276万元。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多数上市系P2P的平台投资人数不足千人,大多数平台成交量在10亿元以内,这个数量级的成交额按照2%~3%的行业水平收取佣金,每月的利润很微薄。如果聘请第三方机构做风控,还有一笔风控服务费。大金重工旗下的投哪网工作人员表示“前期做活动投入较大”。高调转型的熊猫金控在2015年年报中公布了旗下银湖网的财务数据,全年营业收入为2564.18万,亏损1093.61万。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由于前期投入2亿元,加上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导致还没有进入盈利期。 拓日新能旗下的天加利P2P平台金融部门一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平台大多数是和主营相关的,这可以作为上市公司内部金融板块的一个重要补充。例如拓日新能的天加利项目都是和上市公司有业务联系的新能源企业。与此类似的还有诺普信旗下的农发贷,主营化肥、农药,就贷款给种植大户;萃华珠宝和东方金钰、金一文化共同投资的珠宝贷就为珠宝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我们相当于为客户提供一些便利,利率只有6%,低于市面上大部分的平台,而且公司目前没有大力发展P2P的计划,因为新能源行业利润率不高,公司资金没有那么充裕,”该研究员说。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是跨界涉足P2P,耗费漫长的资金投入期拓宽市场的愿望不很强烈,而与主营相关的平台则免去了拓宽市场的大量花费,而合作时的信用程度则可以作为征信采纳。...
4月25日,两市早盘小幅低开,开盘后一度迅速走低跌逾1%,临近午盘,震荡回升,跌幅逐步收窄,截止收盘,沪指报2946.67点,下跌12.57点,跌幅0.42%;深证成指报10106.79点,下跌44.97点,跌幅0.44%;创业板指报2126.83点,下跌10.09点,跌幅0.47%。两市成交量严重萎缩,不足4000亿元。<<号外财经>>注意到,本周一实际上继续延续了上周的走势,上周A股日均成交量大幅萎缩,且出现跳水,其中上证指数在上周三遭遇放量杀跌,一度触及2905点,创一个月来新低。 “未来还不能排除市场创新低的可能性,但这一概率正在降低。”业内人士表示,“本周资金面面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货币政策边际改善有限,以及美元阶段性走强对大宗影响短期偏负面,市场震荡寻底为主。”<<号外财经>>发现,资金面趋紧、信用风险担忧等使得债市继续调整。上周全周中债总净价指数跌0.51%,中债企业债总净价指数跌0.73%,中债国债总净价指数跌0.48%,中证转债跌2.27%。 在股债继续调整的背景下,基金经理普遍表示“防守是首务”。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认为,当前A股市场的真正需要,不单只是经济数据转好,更是投资者对经济数据的认识需要调整。如果经济数据转好,多数投资者认为它不可持续,那么这些数据也支撑不了A股的上涨。上周在亮眼的经济数据发布之后,A股莫名其妙的下跌,可能就是投资者认知的结果。展望本周股票市场,魏凤春观点偏谨慎,主要的考虑有两点。第一,中国经济暂时企稳,国际大宗商品近期明显反弹,可能减弱美联储对美国经济下行的风险担忧,而4月利率会议的声明只要稍显鹰派,就会给市场造成一定的波动。第二,上文提到的国内投资者存在多维预期分歧,以及在商品期货调控趋严的条件下,周期品存在回调风险,也可能使A股继续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因此,短期应关注偏防御的行业板块,个股方面则要回避前期涨幅高、估值高的个股。 <<号外财经>>注意到,上周,普通股基平均收益为-4.55%,指数股基平均收益为-4.10%。偏股型平均收益为-4.70%,偏债型产品平均收益为-0.64%,灵活配置型平均收益为-2.29%,平衡型平均收益为-3.77%。固定收益基金方面,纯债基金平均收益为-0.42%,一级债基平均收益为-0.48%,二级债基平均收益为-1.04%。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2.51%。 “当前市场又进入到新的相对稳态中,前期的利好因素逐步稳定对市场影响弱化,如经济基本面企稳,汇率阶段性持稳,政策面持续稳定,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等。但利空因素初步显现,主要是流动性和市场面,流动性方面大资金面目前处于较为紧张状态,叠加违约对流动性的影响,这对市场影响偏利空,股市资金面方面市场重回存量博弈的结构,难以支撑趋势性大涨行情。”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没有大利空出现市场预期仍以震荡为主,结构性机会将是主基调,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把握结构性机会。...
近期大宗商品表现亮眼,频频上演涨停潮,国内大量游资涌入热炒,一时间期货公司开户人数激增。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期货市场交易机制比股市更加复杂,借道公募基金是分享收益更为便捷的选择。尽管监管层发布商品期货基金指引已经一年有余,但公募基金行业目前仍然仅有一只商品期货基金。不过,据记者了解,近期已有4只商品期货基金上报证监会,还有多家公募正在研究或推进商品期货基金。 商品基金涨幅居前 由于大宗商品全面疯涨,近期商品类基金涨幅惊人。 截至目前,境内真正的商品期货基金仅有一只,即国投瑞银白银期货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资料显示,该产品采用被动管理,无杠杆,主要投资白银期货合约,持有白银期货合约价值合计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不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110%,收益目标为扣除相关费用后,基金净值增长率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收益率相当。相比投资白银期货和纸白银,公募发行的白银基金投资门槛更低,千元起投,而且费用更低,申赎便捷。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基金近一周涨幅达5.72%,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9.9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以来,投资于A股市场的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17.79%。 除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基金,还有一些公募基金产品直接投资于大宗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近期表现也十分惊艳。以前期较为火爆的黄金为例,对应的黄金基金既包括投资国内黄金现货合约的国泰黄金ETF、华安黄金ETF、博时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也有跟踪国际金价的诺安黄金、易方达黄金主题、嘉实黄金和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等QDII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超15%。近期全球资源价格暴动,资源类基金也随之飙涨。截至上周末,目前位列QDII基金收益榜首的全部为资源类基金,QDII基金收益冠军中银标普全球精选年内上涨26.24%,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今年以来涨幅也达到18.98%。油气基金收益也十分可观,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美元年初至今已上涨16.54%。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追踪大宗商品类股票指数的指数基金,如国联安上证商品ETF及其联接基金、招商中证大宗商品指数分级、天弘中证大宗商品股票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等,可以用来间接参与这一波“涨价”行情。 公募争相布局商品期货基金 事实上,早在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1号——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该指引的发布为商品期货ETF的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时过一年多,国内成功推出此类产品的基金公司,目前只有国投瑞银基金(博客,微博)管理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了解,由于商品走向风口,近期各地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开始研究和推进商品期货基金。从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来看,截至4月15日,已有4只新的商品期货基金上报待批。 证监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3月,曾发行了首只商品期货公募基金的国投瑞银上报了有色金属期货指数基金(LOF),华泰柏瑞则上报了易盛郑商所农产品(000061,股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而在2015年年底,已有两只商品期货基金获得受理,分别为华泰柏瑞旗下的东证大商所农产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及华宝兴业旗下的铜期货基金(LOF)。截至2016年3月11日,这两只产品已得到证监会第一次审查反馈。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上述基金审核均实行普通程序,审核期限为6个月。 从现有的商品期货基金形式来看,目前公募发行的产品分为ETF和LOF两种。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两者最大区别是投资标的不同。LOF的投资标的为单个商品期货,比如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审批中的华宝兴业铜期货基金主要追踪的是上期所阴极铜期货主力合约。ETF则主要采用指数化方式进行,如华泰柏瑞的东证大商所农产品ETF跟踪“东证-大商所农产品指数”,该指数囊括大商所交易的5个农产品期货品种,成分主力合约的选择以持仓量作为指标,即以持仓量最大为判断依据。 深圳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按照美林证券的投资时钟理论,商品期货是经济处于通胀期或预计进入通胀时期的最佳投资品种,国内目前商品相关的投资标的较少,商品期货基金的蓬勃发展将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配置工具。...
“从投资角度看,判断什么时候进入一个行业,进入该行业的什么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大家从先投利润较厚的环节,再到现在投一个行业细分领域,竞争相对激烈的业务,是这样的过程。但做投资最难的是宏观角度的判断,因为何时具体投资一个行业,然后抓住热点,这些做好了才能是一些基金一战成名,绩业长青。”红杉资本副总裁李张鲁在由潜力股和中国青年投资家青年投资家俱乐部、三分微视联合举办的潜力投资课堂上说道。 下面是红杉资本副总裁李张鲁先生关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股权投资趋势分享实录: 时也运也,红杉这样的公司就是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浪潮 我本身是2011年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当时供职于华创,见证了宜信从3000人到30000人,也见证了宜人贷的从0到1。也是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我开始专注互联网金融,占了些便宜投到了些好项目,比如铜板街、中量等等。 整体如果你关注一个领域 如果你看一个领域的项目看了十几个二十几个就会形成一定的判断力,只不过做的时间越长判断的精确度会越高。 不过从投资角度看,判断什么时候进入一个行业,进入该行业的什么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大家从先投利润较厚的环节,再到现在投一个行业细分领域,竞争相对激烈的业务,是这样的过程。 但做投资最难的是宏观角度的判断,因为何时具体投资一个行业,然后抓住热点,这些做好了才能是一些基金一战成名,绩业长青。比如我之前供职的华创,就顺利抓住了互联网浪潮,奠定了一个行业的基础。而红杉这样的公司就是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浪潮,奠定了行业的基础。 如何判断时运是否到来? 我认为宏观的判断有以下三种情况就可以涵盖。 1、一些科技变革发生时的机会,如电脑的来临,移动互联网的来临,在这些机会出现时会衍生出更多新兴的细分领域的机会,也会创造出更多细分行业的项目。也是因为这一点,互联网金融得以出现。 2、行政管制的放松,这是国内比较特殊的点,在一些西方国家和印度一般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这个机会使得不少人赚得盆满钵满,比如早期的支付行业,做一些灰色的清算结算,最后由于和央行等监管部门沟通顺利,最后拿到牌照,有的做好了业务,有的赚到了牌照钱。P2P也是如此,最早大家利用法律漏洞以及灰色地带,利用个人与个人的借贷来规避非法集资以及借贷牌照的限制。但早期做这块业务的人都赚的盆满钵满。 3、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和消费情况的改变。最近大家在关注养老产业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机遇,对于这个的把握宏观上来说是很容易做出来的,但从一个基金的存续年限来看,你抓住是很难的,因为你很难判断这个时间点是三年爆发还是五年爆发,只要你稍微投早这对你的基金的收益打压是非常严重的,之前有不少的基金是过早的投了二手车行业以及相应领域,然后在他们基金快到期时就被迫推出,极大的影响了最后的收益率。 总之我开始看互联网金融是2011年,但我投出第一个项目是2013年,当时并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而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年,据一些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的金融领域融资额才10亿美金,但到2014年年底单月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就达到了十亿美金。 美国的环境和国内有极大不同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也比较火爆,但融资的热点和国内有较大的不同。在国内最受欢迎的融资领域是贷款、理财,以及互联网证券、信托、基金等一些升级领域的项目。 但在美国最大的两个融资热点是支付和金融艺术金融科技。美国的环境和国内有极大不同,因为美国做受欢迎的支付公司paypal它的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他做的解决方案也相对单一仅局限于电商的支付,不像国内的微信研发一些红包AA支付等业务,所以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以送礼为基础或AA付账为基础的新型的支付公司。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公司整合多个支付端口的服务商,而这些在过国内都是由阿里和微信完成的。 美国另外一个比较大的融资领域是金融企业服务,这个业务主要是投资一些金融信息系统和相关的业务公司。美国不论在银行还是证券基金都有十亿甚至数十亿规模的公司,但国内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国内与美国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节奏是完全不同的。美国在IT行业出现的时候美国就有上万只共同基金和数千家银行。大家在这个市场格局中竞争中后发现,如果每家机构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环节如清算系统、柜台系统,那他们的市场占有速度会更快,因此产生了些自然的分工。 在国内则相反,中国的银行和金融系统是牌照制的,在2000年左右就只有很少数的金融机构,但当时国内的IT外包公司就已经出现,他们能够进入银行的业务中去,银行每开展了一个新业务他们就开展相应的IT产品,因此就形成了类似于人头外包的单体多项目多产品的这样的业态。可以说国内金融机构官僚的做法及业态扼杀了很多这方面创业机构的创业机会,可能有些人有些资源会做一些银行的集成商,但很难规模化产品化。 为什么会有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概念呢? 美国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在这样发达的市场还能出现呢?这跟技术变革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导致大数据的激增,移动互联网时代所需的数据量与电脑时代是量级上的区别,而且它是随时随地的。因此基于这个就给创业机构提供了土壤。 比如我深度参与的宜人贷的顺时代他就是第一个基于信用卡账单、数据给客户进行放款的业务,推出是14年早期,当时用户在使用时在3分钟内获得用户的信用数据,同时在第二天能够获得所需款项。既有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没有数据集成商这一切将是不可能的。 去年红杉大幅度的增加了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投资了许多金融数据公司,这是因为原有的金融系统和公司他们拥有海量的数据,但他们没有数据处理的能力,因此我们投资的公司可以帮助他们获客和内部服务的优化业务。 国内的理财市场还是在早期阶段,有很多机会可以关注 现在理财市场有平安、阿里、招财宝等,第二批的有挖财、铜板街等,他们都做到了极大的规模,像铜板街一个月的发量也有7、80个亿。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理财市场还是在早期阶段,不光储蓄率很高,而且各个用户群也没得到相应的服务。既有的理财机构他们还是以销售产品为导向。因此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关注,但是这些机会并不局限于在线的理财平台,更多的是新一代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财服务平台。比如线上获客、线下成交、远程服务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贷款市场仍值得进一步去拓展 而贷款市场则是鱼龙混杂,虽然市场上最多有3500家P2P机构,现在也就2500家,也有有数十家公司得到了正规、民营、草根的投资。但是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仍值得大家进一步的去拓展。贷款市场可以分为几个模块: 1、贷前与客户获取,如融360这类。 2、贷款公司本身,大家可以关注垂直领域的业务,可能并不像原来做的那么大,但仍然会有不错的投资回报率。 3、贷款的辅助业务,这块是近期比较火爆的领域,比如做反欺诈业务和信用审核的公司。在贷款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后,这些贷款辅助业务也会逐步兴起,因为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急剧增加,因此他们需要一些手段改善提升自己的业务。 贷后业务,主要是个人贷款管理、抵押品管理、催帐业务。在宏观经济非常悲观的情况下是非常值得投资的,也因为一些银行的不良率已将翻倍了。因此将产生大量的坏账,供催收公司发展自己的业务,而催收公司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并没有体系化网络化,在这块我们相信会有极大的优化的空间,有金融创新的机会。 综合上述所说,我觉得大家是幸运的,因为在国内大家投资互联网金融的成就将远超于美国,在美国大家只能投一些大学生贷款之类的项目。 刚才提到整个贷款领域的竞争十分严重,像2012年北京的房抵贷款从月息大幅度降低,还有公司的数量增加客户属性优化,所以像宜信这样极早期就进入的公司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后进入的公司就压力极大,同时这个行业的收入增加主要依靠人员密集,像宜信规模达到5万多人后它的规模就很难再增加了,因为他的管理成本呈几何增加。同时竞争出现 ,同一岗位的人员在3年内能达到3-4倍。更大的竞争来源对国家消费金融的支持,因为今年会披露16家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他们的资金成本利率在6-7之间,放款成本在18之内也能够赚很多钱,因此P2P急需要新的生存空间。 由于这样的竞争对于P2P公司每一分钱都是关键的。在同等的定价下,如果一个公司的风控做得好运营效率高,就更具有竞争力,也可以说打价格战,降低利率,获得更多客户,打击对手。 P2P公司该怎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 最好的方式有两种:一、选择则差异化的市场进入。二、引入新的技术,提升整个流程的运营效率,并减少整个人工的投入。 具体这些P2P公司何去何从呢?我觉得应该去做些诱捕类的业务,避免与消费金融产生正面冲突,形成自己的价值,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他们覆盖了上万家3C门店,这是巨大的成本投入,对于后进入的人是一种门槛,所以一些金融机构不一定要自己做,而可以成为其的资金提供方。因为在国内这种机制下,银行增加人是非常困难的。 更高级的打法是谁能降低资金成本谁就是王道。像京东发了ABS,那他的资金成本就3.6几,这是极具竞争力的。再像宜人贷上市,其主要目的是成为上市公司拥有自己的信用背书从而发一些资产包,降低获客成本提高竞争力。而这些P2P公司靠什么竞争呢?主要靠自己对新技术新业务的投入。这方面每家公司都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投入一个互联网业务成本就要2000多万。像既有的股东与管理者他们是否能达成一致?而且大家的薪酬体制上也会有所冲突。因此大家如果还要投垂直领域的贷款公司或既有的P2P公司转型的公司。那要看对新技术新业务的投入到底如何?只要他们肯投钱有决心还是可以观望一下的。 互联网保险是众多投资中的热点 像各个不同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竞争力我觉得是有相同之处的。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使得客户的使用流程得到极大的简化,同时能使用户随时随地的交流。比如京东白条,只要通过三步就能获得额度,这个流程比传统的贷款有极大的优势。总之他不光是流程的提高,而且用户不止在若干个月内只发生一次关系,他只要分期了,未来每个月都会还款,就会给京东创造新的销售机会,这也能增加京东用户的忠诚度。另外一个例子,以前你买理财时理财经理到快到期时才回来找你,而铜板街却不同,铜板街的用户每个月会打开15-20次 ,因为铜板街经常会有新的活动和收益总结。像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也是这样,他让我们传统的保险流程缩短到三步,也是理赔流程受到了简化,同时大家远程就能完成健康险的理赔,这也是业内的首创。因此服务好就有竞争力。 像刚才说的几个领域都有互联网进入改善用户的体验。但保险行业却没有,现在获得两轮以上融资的也就寥寥数家。这个市场应该是国内最落后的领域,保险公司的服务流程都极其恶劣,所以对于我们有很多机会。传统的保险公司不仅服务差而且还主要靠的是线下的渠道,而现在大众的需求是希望得到保证,而不一定到保险公司理财,因为以前没有更多的互联网理财手段,而现在不同了。因此大家会把理财和保障分开,也创造了很多机会。传统的公司很难通过线下的渠道卖人均的1、200的健康险,所以用户很有可能会去网上需找这类产品。像保险领域的主要投资目的还是要颠覆以前保险的购买习惯。现在通过这样的理赔手段能够判断他何时需要买这样的产品,这也要依托第三方的数据来掌握相关的信息。因此保险公司的销售机会,通过一些大数据可以把精算数据做得更好,使得成本更低,这和做风控的逻辑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相信互联网保险当是众多投资中的热点。现在情况大致是10个投资人有4个都在看互联网金融,但现在这个时间点与原来已经有所不同了。做我们VC这个行业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有时老板让你去看一个行业,但这时他的热点已经过了,这样你的投入产出比将会降低,你的职业发展路径将会有不确定性。互联网金融去年经历泡沫之后,现在很多机构虽然兴趣浓厚,但也持观望态度,也会导致这个领域的投资速度减缓。虽然单一的投资速度减缓,但是总体的投资机构数增加使得这个行业变得拥挤。因此一些初创企业会考虑投资方的贡献价值,比如是否投资过资金端等。因为你有这样的产业链优势,你就会降低资产方投资的早期的投入,同时提高他的业务速度。所以现在投互联网金融拥有产业链优势的人会有极大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还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投资容易,做利润容易但是退出确实很难,因为大家也看到了对互联网金融上市的一些限制。所以金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语音识别领域,是大公司必争之地,大公司的技术积累会比创业公司好很多,创业型公司机会相对少一些; 2.图像识别需要找到一些可以接受目前成本结构和服务方式的方向; 3.在人工智能领域内投资和创业,需要考虑周期的问题。从创业公司角度说,必须找到一个很好的对应应用,从而使一开始推出时就有一个好的切入点; 4.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应用,并且需要对成本、演进方式、节奏都有所把握。 5. 机器到底能不能理解人的情感,这件事我没有答案。 话题开始前,牛奎光讲了一个小故事。20世纪90年代末,初入清华计算机系不久的他,“象棋下得还不错”。有一天,班级里一个参加奥林匹克竞赛集训队的同学到寝室聊天,问:“关于象棋你是怎么思考的”,牛奎光随便聊了聊。一个星期后,这个同学编写出了一套象棋程序,牛奎光便下不过了这个程序。而此前,那个同学基本不会下象棋。 也是在牛奎光入学清华的1997年,对战IBM“深蓝”的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以1胜2负3平成绩败北。 相对而言,象棋招数变化相对有限,对计算机的搜索域要求相对简单。而围棋如果想把每一种可能性都计算出来,要复杂得多。 所以直到不久前谷歌AlphaGo对弈韩国棋手李世石,并以4:1绝对优势胜出,舆论惊呼“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媒体探讨“人工智能怎么样与商业结合”,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又到了什么阶段,公众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听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97级的IDG合伙人牛奎光怎么说。 牛奎光,IDG资本合伙人,专注于企业服务、安全、数据驱动的应用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是找钢网、纷享销客、同盾、商汤等的投资人。 (以下以牛奎光自述形式整合梳理其对人工智能方向的判断和投资逻辑。) 人工智能和商业结合的时代正在到来 “人机大战”使大家对人工智能有更广泛的认识,但对于创业者来讲,他还要想到人工智能怎么跟商业结合,怎样应用到一些场景中去。目前来看,大多是从接收信息和给出信息的角度进行考虑布局——这是人最常见的两个活动。 人对外输出信息最主要靠“说”,这是他表达自己的最快方式。而接收信息最快的方式是用眼睛“看”。人工智能最初就是在这两个地方开始得到很好的应用。 从我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两件事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一是互联网的出现使数据变得越来越多,并且积累很多在网上。二是后来的机器学习跟之前的方法相比,有很大的进步,设计算法其实是让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组织从生物学上向人脑信息处理方式学习。也就是我们人脑目前可以说是计算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吃几片馒头就可以工作了,能量消耗也很少。这就使一些简单智能的工作慢慢地可以由计算机去完成,这是这次所谓的人工智能热之后的一个背景,它的意义也是蛮大的。 1.语音识别:大公司必争之地 人工智能取得进展的第一个领域是语音识别。 语音输出之后,怎么更好地被计算机所去理解,自然也就变成了人工智能过程中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事。这就是语音识别。 而反向问题,得到一段字后,如何将它转化为语音,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需要解决的只是读的过程中哪个字和哪个字连结得紧一点,或者稍稍带点感情。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语音变成某个字或某个音,二是自然语言理解的问题,这个比较复杂。比如两个人如果有过很长时间打交道的经验,那么在交流时,其实有些话不用讲出来便可以互相理解,但这些话在没有语义的情况下,甚至第三方都很难理解,更不用说机器了。 但这个事情本质上还是一维问题,就是从声音到文字,所以也相对较容易为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去年机器学习的发展使整个语音识别有了较大飞跃。 之前整个语音识别技术还没有到特别实用的阶段,但是今天在一些垂直领域,比如有些导航地图,因为POI(Point ofInterest,信息点)可能就是那么几十万个,所以容易基于某地理位置加上之前提高了准确率的模型,再来识别,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包括有些购物网站,因为它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数尽管多,但也相对有限,所以通过语音搜索的准确率也容易大大提高。 这些都相当于在之前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加上行业应用,到目前已经达到了民用级的阶段,我相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领域可能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突破。 在语音识别领域,很可能大公司的技术积累,会比创业公司好很多,所以可以说给创业型公司留的机会相对来讲要少一些。但还是能举出例子来,像科大讯飞(002230,股吧)就是做语音做起来的,也做得非常好,又比如云知声,一直做语音服务,做得也还可以。就看时间会给它们留多少来跟巨头竞争。 语音的通用问题有可能还是大公司解决得比较好,创业公司相对比较难,但它可以在一些具体领域实现突破,比如在一些具体行业里,有一些行业专属库,涉及特珠的词或特珠的交流方式。但在通用型应用上基本是大公司的事情。 现在我们输入还是需要键盘,说明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什么时候我们输入不用键盘了,直接用语音来输入,这个时候才说明到实用程度了。但是现在技术才刚刚开始,找到具体的应用点非常重要。如果能把这件事情做到足够成熟和产品化,是件巨大的事情。因为这相当于掌握了输入入口,这也是大公司必争之地。 2.图像识别:找到接受目前成本结构和服务方式的方向 人工智能取得进展的第二个领域是图像识别。 图象基本上是人接收消息最快的方式,在微信里听语音可能要15秒,但是看字的话,有可能扫一眼就差不多了,因为它是二维的,你甚至可以说是有纵轴、横轴,甚至还有深度信息,其实它的信息获取效率是非常直观且非常快的。 当时关注到图像识别,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一篇论文,说在他们限定的测试结果集上,计算机对人脸的识别已经开始超过了人眼,这件事说明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机器识别已经开始可以跟人相媲美了。 我们现在看到图像识别在一些ToB应用上会相对多一些,比如监控,包括在一些人跟证件照的比对上。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很多To C的应用出来。 比如脸萌推出的Faceu,它的技术是由商汤集团提供的。也就是说机器在识别人脸之后,未必做的都是很严肃的事情,还可以做一些好玩的,比如画画眉毛涂涂腮红。这样我们看到其实现在很多娱乐领域里,人脸识别也得到了应用。又比如现在有云相册,可以按照人的归类使照片按人分享变得更容易:大家出去游玩拍照片,云相册可以自动识别人脸在后台将所有照片做好分类,只有点击一下,便可以直接按照人脸分别分享出去。 可以看到这些更偏娱乐化或实用化的To C方向应用,也是很好的方向。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跟技术相关驱动的应用出现。 关于图像识别我目前有两个判断:一是产品上已经开始接近成熟,二是它刚刚迈到走向成熟的这个坎。换句话说,在一些算法、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方面,还有一些改进空间。而且关于深度学习,其实从出现到现在,从学术研究上也有不少值得研究和突破的地方,而且改进的空间可能还挺大。 另外,图像识别还是需要找到一些可以接受目前成本结构和服务方式的方向。比如在监控方面的应用,尤其是人员流量大的地方,像比利时爆炸案,跟公共安全相关的地方有很强的需求。 最后就是我们身边的智能设备,具有一些简单计算的能力,比如在拍摄时自动识别关键位置和关键的人,或着做人脸追踪,自动调整角度。这些都是很好的应用,如果能从这些角度展开,商业机遇也不小。 现在,人工智能和商业结合的应用都这样一个一个来了。 3.其他 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之外,还有一个方向我特别看好,而且我觉得很激动的事,就是什么时候人工智能能够给每个人都配一个秘书。 从指使人的角度讲,这是人的天性。我们可能很早就听说三岁小孩子会打酱油,为什么他会打酱油?因为有人指示他去。这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的能力。 之前有一部电影讲的便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做着相当于秘书的事情,后来这个男主角便爱上了虚拟的人。 我觉得如果能给每个人都配备一个类似秘书的服务,使它能记住每个人的偏好、兴趣点,那么可能会使人的生活便利程度大大增加。而且这是和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事情。 人工智能的创业要找到好切入点 现在是投资人工智能很好的时机吗? 对投资或者创业者来讲,在人工智能领域内投资和创业,需要考虑周期的问题。要问,到底是所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从创业公司角度说,必须找到一个很好的对应应用,从而使一开始推出的时候就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向循环,从而使得这个公司或是组织得以继续在人工智能角度往下发展。 人工智能的物理表现形式不太重要,主要还是对事情的理解。在速度上,计算机的进步和机械方面的进步差别太大了。我们现在很多事情可能跟10年前、20年前机械的进步没有本质性区别,但是我们的计算能力(比如学人脑怎么思考)和处理信息方法有了巨大的进步。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在软性方面可能进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计算机从能耗和信息处理的速度上来讲,跟人比起来还是效率不够高。当这个效率足够高的时候,可能很多原来的生物学的组织形式就要发生变化了。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方向的人工智能应用我还是非常看好的: 一是通用型的,如果像咱们这样说话,它能够识别出文字来,它基本就算解决了键盘的问题,这是一类通用的应用,一种基础性的应用。 二是情感的支持和获得。其实人对外感情的沟通,很大程度上都靠语音和图像。人工智能在对人的感情的理解上,相当于做一种陪伴,这也是一个应用的方向。 三是正如我们刚刚谈到了一些ToB或To C的应用方向,目前还是声音、图象识别为主。我觉得接下来在自动驾驶,甚至医生看病方面,也会有相当一部分重复性工作由机器来完成。 甚至现在有激进的说法是,多少年之后,人类驾驶有可能就是违法的;也有人说,多少年以后,医生看病可能是违法的。我觉得这些说法比较激进,但是它可能也是代表了一个应用产生的方向。 终极的事应该是机器到底能不能理解人的情感,这件事我没有答案。 我觉得正像《奇点临近》里面讲的,人类技术是在以指数级别上升,只不过人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暂,所以在过程里面,是近似线性发展。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很多会问,人工智能真的将彻底取代人类工作吗? 我觉得这挺正常,而且这事应该是可以发生。 首先,开个玩笑说,共产主义包括劳动是人的一种权利。而我们现在的社会远远没有到达劳动是权利的阶段。如果说,当大部分的工作可以由智能机器去完成,那个时候有可能劳动真的就变成了是一种权利。 另外,我觉得人是一直和外部环境一起进化和共生的过程,如果人可以把把一些重复性的或低级要求的工作逐渐地由机器替代的时候,其实会有更多时间去做一些更具有创造性或交流性的工作。 我当时看《奇点临近》的时候,觉得它有一个表达形式是对的:人的“进化”更多的是机体保持一种比较有效的生命形式,或者是物理形式,如果外面有更高效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可能会跟着这个技术一起去进化。 看重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哪些要素 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跟之前我们在中国见到的很多其他商业模式的创业者情况还是不太一样。 主要在于这个领域创业者主要还是基于对人工智能目前发展阶段基础上,去找到能够接受这个技术的成本和演进方式的应用,这样的创业者才可能会更好地把自己公司慢慢地滚动式地发展起来。 这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看:一是需要创业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路径有较深了解,或对这件事情有很好的感知,这样才可能更好地带领公司。团队里是否有能把握好和技术路径发展相稳合节奏的人才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典型的由技术进步带来商业模式的应用,或是一种革新的创业形式。 这就对创业者要求非常高了: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应用,并且需要对成本、演进方式、节奏都有所把握。 比如谷歌,作为大公司,它有资本做一个AlphaGo跟人下棋,但是哪个创业者会花这么大的成本搞个机器人就是为了赢一下这个棋呢?所以对成本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判断。 我们比较看好的人工智能创业团队,最好这几个方面能力兼备: 1.创业者具备比较强的技术的能力,或者有一个比较好的对技术发展节奏的把握能力。 2.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同时还得有一个好的商务能力,把这个切入点变成在当下阶段就可以实现的应用和收入,从而使公司能快速滚动起来。 我相对来讲比较看好的是在软件领域有突破的,就是基于这个观察:实际上硬件的进步可能并不是特别快;在软件上的进步,比硬件的进步要快得多,无论是在计算速度还是在算法上。硬件类或者跟机械沾边的进展也有很多很好的公司,也会出现,但是我觉得通过软件的进步,给到创业者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 还是那句话,大公司在这件事情上可能会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是无限的。 这和我们当时在看PC互联网时代时跟现在的一个重大区别:PC互联网时代,搜索的数据多是公开数据,所以像百度、谷歌这种公司从数据的可获得性来讲,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种事其实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改善。 技术驱动可能是IDG与其他VC机构有明显差别的地方,我们对于技术驱动型的事情特别特别的敏感。比如我们很早便开始关注云计算并且进行系统性投资,包括在安全方面、人工智能,都是技术驱动型的事。包括有专门的专家网络来帮我们做一些相关的尽职调查,所以还是比较了解这个行业里哪些公司相对来讲技术上是比较实的。 当然我觉得看公司的时候,还是应该综合起来看,对人和团队也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说企业服务市场的成熟度是40%的话,人工智能的创业领域的程度度仅仅为20%,一切刚刚开始。 学生时代时,我问过导师这样一句话:老师,什么样就算研究生毕业了? 他说:第一,同行说的话你听得懂;第二,不同方向上你大概知道它的难点在什么地方。能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就可以毕业了。 我认为我还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快问快答 Q:谈到人工智能,首先会想到哪三个关键词。 A:闻声,识面,理解感情。 Q: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A:首先有很好的初心,出发点是为了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其次是解决的这个问题市场空间足够大,换句话说,想解决的这个事是个大事;第三,非常接地气,今天所做的事是非常具体的,而且能够戳到市场的痛点;第四就是能聚人。 Q:喜欢的一本书? A:《从0到1》。 Q:经常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A:我觉得有一个挑战,人在坚持自己想法的时候,有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困扰,很可能你的想法是对的,但是你在过程中其实是不知道的。所以我觉得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情,有时候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Q:渴望拥有的才华是什么? A: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