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有报道称腾讯控股在考虑减持其在美团、贝壳等公司所持的股权,为股票回购和新业务提供资金,但腾讯否认了该报道。腾讯发言人表示,腾讯没有必要筹资,也没有此类减持股权的时间表。道琼斯周二稍早报道,这家微信运营商最近完成了对其全球投资组合的评估,并确定了滴滴全球等公司为潜在减持对象。...
“发售前,今年要赚几十万;发售后,一天亏了几十万”,这句话成了今年一些倒卖iPhone 14黄牛的心声。9月17日,“黄牛诉苦苹果14倒贴100元出”的话题引起了热议,社交平台上流传的一张黄牛路边摆摊卖iPhone 14的照片中,从黄牛的表情可以看出今年iPhone新机的行情。图源 / 社交平台黄牛没有预料到,iPhone 14系列的价格,跳水如此之快。“这应该是价格跳水最快的苹果手机了”,有手机行业观察者评价道。9月16日,iPhone 14系列产品发售当日,短短一天内,黄牛们遭遇了滑铁卢。过去几年里,iPhone数字系列的价格往往会破发。因此,很多黄牛把炒作的重点放在Pro系列两款产品上。上午时,他们还会溢价两三千“扫货”iPhone 14 Pro和Pro Max,到傍晚时,只能溢价两三百,而且还只收特定机型,一天之内跳水数次。截至9月19日傍晚,深燃从多位黄牛处了解到,iPhone 14和预料中一样,首销即破发,黄牛的实际报价比官方价格低100元-500元之间,但没想到iPhone 14 Pro很快也不再紧俏,只有iPhone 14 Pro Max的价格还算坚挺,能有一些溢价,但黄牛也只愿意加价两三百收入。为何iPhone 14系列价格跳水如此之快?他们认为,直接原因是,苹果出现了大量提前发货的情况,有些原本预计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发货的,在首发当日就收到了现货。另外,iPhone 14系列产品的更新并不尽如人意,而手机市场遭遇寒冬,消费者们纷纷捂紧钱包,花钱越来越理性。曾经,iPhone手机就如同理财产品,抢到就是赚到,黄牛们靠着苹果手机首发期,能够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如今,黄牛们靠苹果手机发财的时代逐渐过去。手机市场寒冬凛冽,破发的iPhone 14背后,寒意也在袭向苹果。iPhone 14倒贴才能出手,黄牛慌了“iPhone 14发售当日,我们公司各种机型都有入,总共入了三百多台,结果一天亏了几十万。”华强北的职业黄牛罗文对深燃说道。早上,华强北的黄牛们还在疯狂的加价扫货,其中iPhone 14 Pro溢价能高达近两千 ,iPhone 14 Pro Max溢价能高达三千。但行情随时在变动,中午时,黄牛们就发现了风向的变化,扫货价格大幅下跌。到下午2点时,罗文就开始感慨:“太惨了,崩盘了”,还劝朋友圈的同行们把手里的货,能出的赶紧出。黄牛们慌了。行情动荡之下,一些用户甚至反向高价“收割”了黄牛。一位用户称,自己发售日早上将两台Pro系列分别相较原价加价1800元出掉,到次日下午相较原价加价100元买回来,最后还净赚了3400元。以前是黄牛抢手机高价售出,现如今反而用户抢到手机后高价卖给了黄牛。有一些人预购成功后,首发当日到线下门店提到货之后直接高价卖出,如果无法卖出,还可以直接退回。但黄牛们通过各种渠道囤起iPhone手机后,卖不出去,就只好砸在手里了。总之,黄牛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相较去年,今年Pro系列价格跳水比较快。”苹果专卖店店主黄灿对深燃表示。在他的印象中,去年,大概发售四五天之后,Pro系列价格才开始跳水,但今年,首发日就跳了两三次。9月17日,发售第二天,急于出手的黄牛们,就摆摊卖起了iPhone 14。摆摊卖苹果手机的视频,也很快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在这些摆摊的短视频里,博主们纷纷表示“苹果今年形势不妙啊”、“亏钱就亏一两万,赚钱只赚一两百”。黄牛摆地摊卖iPhone 14图源 / 社交平台据钱江晚报报道,9月17日,一位“黄牛”诉苦,他发售当天加价1800元收的iPhone 14 Pro Max,第二天只加价600元卖出去了。另一位自称孙哥的“黄牛”表示,iPhone 14亏100元倒贴出,iPhone 14 Pro加价300元,1T的金色、白色iPhone 14 Pro Max加价500元,黑色和暗紫色加价600元。“前几年一部手机赚五六千,现在你敢留过夜就等着亏本。”有人调侃黄牛党们这一天的状态是“上午,加价2000元不卖;中午,加价1500元不卖,下午,加价800元不卖;傍晚,加价300元不卖;深夜,加点吧,加50块也行”。截至9月19日下午,罗文还在亏本卖,相较预想中的大干一场,气势明显弱了下去。“今年的行情太惨了”,他自称是“低价甩卖”,发售第一天高价收回来的手机,目前只能亏本卖了。至于以后还会不会这样大张旗鼓的当苹果黄牛,他已经开始萌生退意。除了“倒卖”iPhone 14赔了之外,今年,很多黄牛们还被易联购这个平台给坑了一把。据@小莉帮忙 微博,9月14日,自称做手机销售的小康前来求助,他表示,前几天,自己在易联购小程序上抢购了十几台苹果手机,一共支付了158000元,但对方一直不发货,客服也不回复,和他同样情况的还有很多朋友。根据注册地址,他查到这家公司在重庆,小康也托朋友去现场核实,发现该公司已经人去楼空。一位有类似经历的用户告诉深燃,自己在8月底时从易联购平台订购了iPhone 13后正常收到货了,但在9月9日iPhone 14发布之后,自己又订购了4台iPhone 13系列产品和4台iPhone 14系列产品,却都没有发货,6万多的钱款也要不回来,目前已经报警。网传易联购跑路公告,优乐购机负责人对媒体称“这是假的”网友们反映称,易联购是在正常运营了一个多月,做大用户池后,赶在iPhone 14发售这一波,卷款跑路了。惨淡的行情加上嚣张的骗子,今年成了黄牛被坑的最惨的一年。为什么iPhone 14成为“屠牛刺客”?黄牛暴赚的时代正在过去。回想起2010年,苹果的封神之作iPhone 4发布的时候,黄牛们就已经开始像炒期货一样炒手机,通过判断未来的价格涨势囤货、出货。当时,原价四五千元的一部手机,价格直接翻倍,炒到上万元的情况也不少见,黄牛炒作热门手机机型,靠着一个机型赚上十几万都不在话下。近几年,虽然iPhone不似以往“一机难求”,在过了首发期之后,市场货源越来越充足,溢价便会渐渐消失,但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排队,希望产品一经发售,自己就能用上新品,也愿意为了喜欢的配色、偏好的内存容量而承担溢价,因此,黄牛一直活得不错。去年,还有黄牛靠着iPhone 13系列产品,两个月赚了30多万。但没想到,iPhone 14这一波,很多黄牛栽了个大跟头。iPhone 14发售当天的凌晨,罗文还在和同行交流,去年靠iPhone 13系列赚了十几万,结果没想到iPhone 14让他血亏。黄牛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罗文认为,最接的原因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现货。很多用户预订的iPhone 14系列产品,提前发货了一到两周,“本来是一个月到货的,首发那天也到了”。在他看来,黄牛今年被苹果摆了一道。社交平台上,“苹果提前发货”也成了iPhone 14相关话题中的热门话题之一。有用户表示,自己原本在9月22日-27日才预计能发货的iPhone 14 Pro,结果在9月17日一早就收到了。还有用户发现,自己去线下店,直接就能“捡漏”买到iPhone 14现货。有分析认为,苹果的产能优化,导致市场上能够出现大量现货,留给苹果黄牛赚钱差价的时间越来越短。产品升级无法达到用户预期,也影响着用户对这届iPhone的热情。早在苹果发布会当日,用户们就已经发现,今年的iPhone产品更新并不太明显。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数字系列和Pro系列的产品性能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深产品经理判官认为,iPhone数字产品线的用户,和Pro、Pro Max产品线的用户群体,已经不是一群人了。前者的需求是,“我要买个iPhone”;而后者的需求是,“我要买个照相摄像好的手机”。苹果官网灵动岛VS用户使用灵动岛数字系列的升级没有吸引力,Pro系列的升级也不尽如人意。就连当时最让用户惊喜的灵动岛,发布前和发布后,也被调侃是卖家秀和买家秀,成为了一大槽点。发布会上十分流畅的灵动岛,用户到手后才发现,灵动岛并不是状态栏,而且和微信、腾讯视频等很多软件并不适配。很多用户吐槽,“灵动岛才是最大屠牛场”。此外,2022年,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用户对于加价购买手机变得更加理性。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用户平均换机周期为28-31个月,用户们的换机动力正在下降。一位每年都关注苹果发布会,且在iPhone XR发布前每年都会换手机的用户,在iPhone 14发布后连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想买”、“现在的手机是不是还能用”、“换一次新机是否很轻松”。在仔细思考后,她发现,自己换机其实只是为了新鲜感,iPhone 14更新后,在续航、像素、芯片、内存方面的提升,对于当前的自己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这笔数千元的开销,虽然能承担得起,但还是舍不得。综合考虑后,她放弃了这次换机。寒意,袭向苹果?iPhone 14发布后,预售是十分火爆的。开放预约之后,据Apple Insider报道,中国市场对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高需求,导致苹果服务器崩溃,消费者在24小时内预订了200多万台。中信证券最近一份研报表示,对今年iPhone 14系列的销量持乐观态度。预计苹果2022年全球出货量为2.3亿台,2022年iPhone 14系列销量约8350万台。iPhone 14系列四款机型中,今年iPhone 14 Pro系列两款机型,相较数字系列显然更受用户青睐。不过,今年苹果调整产品策略,拉大标准版和Pro版产品性能差距,想要以标准版为入门产品,也正谨慎地观测着市场的反馈。2022年,手机行业正处寒冬,无论全球还是中国市场,第一、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都在下滑。今年上半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削减订单。中国信通院最近更新的7月国内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出货量为1990.8万部,同比下降30.6%。市场寒冬之下,苹果手机店店主们也感受到了寒意。黄灿提到,用户们都开始讲究精打细算,发售至今,他的店里,iPhone 14系列的同比销量,相较去年iPhone 13发售后的同一时期,整体销量有所下滑。“原本财大气粗的客户,现在都纷纷打起了算盘,以前可以让我赚钱,但今年就在考虑怎么买才能划算,老板们都在等降价”。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认为,苹果今年针对标准机型的产品区隔策略失败了。他发布的iPhone14线下预购调查显示,苹果高端产品的预购在初期更受欢迎,在中国地区,iPhone 14 Pro系列订单量占比约为85%,iPhone14 Plus仅仅约为5%。iPhone 14 Plus这一新产品预购结果明显低于预期。他还指出,目前尚不清楚苹果是否会提高Pro机型的出货预测,苹果将视Pro机型的强劲需求在经济衰退期间能持续多久来做出决定。但Phone 14和14 Plus砍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伴随着技术创新陷入瓶颈期,手机厂商们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科技的军备赛,而是一门真正的生意,而且是一场零和博弈。当产品本身无法促使用户产生消费冲动时,用户们也很难持续买单。优化产品组合,拿不灵动的灵动岛当亮点,苹果的产品更新似乎也黔驴技穷了。就连很多资深果粉们也认为,现在的苹果手机没必要追新款,手上的什么时候用废了什么时候换新的就可以。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曾对深燃表示,iPhone 14的热销周期或将维持5个月左右,苹果在中国市场上再现去年iPhone 13的高光并不容易。不过,iPhone 14已经摆了黄牛一道,至于出货量究竟如何,能否坚挺,是“真香”还是“烂尾”,就等苹果三季度的财报了。*题图来源于苹果官网。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罗文、黄灿为化名。...
前几天在广州,我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交流会,请了达叔敬佩的经销商老板,以及一些头部合作伙伴。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其他行业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仍有很多区域,实现了很高的增长。其中一位演讲嘉宾是位浙江的老板,觉得他的观察挺有价值,故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以下为这位浙江老板的分享内容(注: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一我目前接手的生意,都是医疗市场的刚需、都是世界最顶尖的品牌、都是解决临床最真实的痛点。平时找我的人很多,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几个点,我一般都会拒绝,再赚钱的生意也不做。为什么?除了我个人的风格,还有一点,就是浙江这个市场决定的。整个浙江的医院、主任、医生客户,除了在本职工作上是医生群体,在思维上,也像一个生意人。于是,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市场里,能在浙江把生意做大的,都是好的医疗品牌、好的产品,浙江市场也拿出了很大的量,同时就要求很低的价格。只打价格战,可以么?也不行,还得靠质量取胜。从站在这个角度看,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浙江,医疗水平是有保障的,这一点不得不承认浙江的好。那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作为一个经销商老板,如何选产品,如何定战略?我首先把生意,分成两个类型:一个,是交易型生意;另一个,是投资型生意。先在认知上,把这两个类型给区分开,然后才能去谈如何投资,如何思考战略。比如,我手里的一些设备生意,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面没有耗材,没有更多的现金流。我把这种生意,就归结为交易型生意,就是单纯的追求价差。但是,我今天来分享的产品,在我的思考里,就属于投资型生意。投资型生意的特点是什么?站在时间的河流里,这种生意需要慢慢养,当下未必赚钱,但是两三年之后肯定赚钱,而且会赚好多年的钱。交易型生意,是当下就赚钱,今天就赚钱;投资型生意,是今天可能不赚钱,但是未来肯定很赚钱,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但是,投资型的生意,有个什么问题?风险控制。比如,我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把市场都耕耘好了,机器都装下去了,后面的耗材被划给别人了,怎么办?厂家耗材每年都涨价,钝刀子割我的肉,怎么办?我有没有还手之力?没有。在交易型的产品里,货卖完,钱收到,我不开心,立马就不合作了。但是,在投资型产品里,即使我有怨气,会生气,仍然得硬着头皮继续沟通,继续做。因为整个公司,所有人的利益,都绑在这个生意上,开工没有回头箭。二站在这个理性的角度来看,是不偏悲观了?肯定是,所以在早些年别人找我做投资型生意的时候,我害怕被伤害,一直是拒绝的,给我再多地盘,我都不愿意接。后来,怎么又做了?就是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太理性,还是需要一些感性和激情的成分在里面。通俗点,叫什么?就是赌一把。选择相信一个品牌,相信一个公司,相信一个人,即使存在一定的风险,也要赌背后绵绵无期的回报。做这个的深意,如果想不被对方伤害,有什么方法么?把生意规模做大,大到对方舍不得伤害你,或者伤害你的时候,会有人站出来保护你。甚至伤害你的同时,会对他也造成伤害,利益深度绑定,双输的局面就很难形成。即使发生了,也是极小概率的事件。在这里,要重点提三个字,权、责、利。这三个字,不仅在厂家和经销商之间要理清楚,在我们公司内部,老板与销售、工程师之间,也要理清楚。如果不能理清楚,规则不清晰,沟通成本就会非常高,而且会发生误判,心结解不开,就容易闹矛盾。如果把权责利,再延伸一下,可以扩展到整个生意的利益链条,这个利益链条上的每个人,都要能赚到钱,利益诉求都能获得满足。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卡住了,他躺平了,不干活了,就像血管里的一个血栓一样,堵住了,整条血管都废了。一个小小的血栓,可能会导致一个生物体,彻底挂掉。所以,我最害怕听到什么?害怕听到和我合作的伙伴,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的人说,自己没赚到钱,每次听到这个,我心里就慌了。为什么?因为对方是在表达不满,是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要拉出来看,到底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主观判断。能不能置之不理?可以,但必然会付出代价。放在房地产市场里,目前的困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你让开发商干活,又不让开发商赚钱,还天天骂他们,然后就都撂挑子了。“今天的果,是几年前种下的因。”这句话,放在房地产市场里适合,放在我们医疗市场里,也很适合。比如,我今天可以站在这个地方分享,不是我今年做得好,而是多年前就注定了我会做得好。而在医疗行业里,所有人都羡慕分子诊断公司的崛起、上市、赚钱,但他们之前搞分子诊断的时候,苦成狗了。在资本端,融不到钱;在市场端,没有应用场景,两头不讨好,很难赚到钱。类似的场景,在很多医疗细分赛道里还有好多,比如质谱、流式细胞、肿瘤早筛、干细胞、NMN等细分赛道。你作为一个普通人,能预测到下一个千亿市场,会在哪里爆发么?不知道。而正在干的人,也不知道,几年之后,某个因缘际会的应用场景出现,他就彻底发财了。这是什么?是命、是赌,是投资型生意。三那我为什么坚定地做临床、做POCT产品?在我的认知里,这是符合时代趋势的,我在20年前,看到第一款POCT产品的时候,就激动万分。为什么?是基于我对医学本质的理解。不管大家对检验科怎么看,我是做临床检测业务的,我提供一个视角,供大家参考。如果说临床医生,是一个治病救人的方案解决者,那检验科的医生或者检验科的主任,在本质上是什么?他们是医学诊断数据的生产者,是数学家、是统计学家。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什么?通过对方法学、设备、试剂、样本前处理、时间控制、定标、质控、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等各种手段。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确保数据的质量。确保他给出的数据,是可信的、有品质的、在控的。而这个数据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工业发展、医学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必然会被技术突破。然后,就会实现小型化、便利化、床旁化、快速化。按照医学的发展史,医学刚诞生的时候,没有检验科,没有各种检验科设备,都是医生自己折腾。检验科,本身是工业化的产物,是工业社会里集约化处理的产物。这个科室,因工业而生,也可能会因工业而消亡。即使不会全部消亡,很多参数、很多诊断,也会在应用场景里,发生转移,从检验科回归临床。放在消费市场里,分为创造价值和转移价值,两个方面,有人只做转移价值,就能赚很多钱。比如,原来大家买家电,分散购买,转移到国美、苏宁买,然后这两家就崛起,再然后大家转移到京东、天猫上买。国美、苏宁就从崛起再跌落。人们买家电的需求、本身价值并没有变化,只是价值转移,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财富就重新分配了。那我作为一个经销商老板,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医学的发展,对样本的流向判断,就决定了十年之后,我的生意规模。床旁POCT快速诊断设备,本质就是一场医学数据的价值转移,在患者身边,快速生产数据,可靠的数据。如果我看到了这个趋势,我就必然会把这个生意,当做一个投资型生意,而不是短期的交易型生意。那我分享浙江市场的现象,大家就能学到多少么?不一定。因为每个省的人文、经济、收费、业务逻辑,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必然存在区域差异化。区域特征,会不会消失,会不会趋同?可能就是不会。那分享就没有意义了么?也不是。即使区域特征不会消失,各自都会保持自己的特点,但是发展的方向,追求更好质量、更低价格,老龄化推动业务规模增长,这些都不会变。站在这个逻辑上,我们既没必要在手段上追求一致和趋同,但是最终目标上,又都会不断增长。每当我困惑的时候,想不清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最原点,思考医学和生意,最本质的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最本质的东西,我抓住了,没有跑偏,生意就不会做得太差。...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字节跳动“大力出奇迹”的产品法则正在失灵。“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是在被燃次元问及“你认识多少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时,互联网用户回答时提及最多的三款应用。而被进一步问到“说出字节跳动最近一年新推出的产品”时,能回答出来的人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和在校大学生杨子硕回答如出一辙,“不清楚。”“我基本没下载过新应用,市面上的几个头部应用,就能满足我的一应需求。”杨子硕告诉燃次元,尽管他早就知晓字节是出名的“APP工厂”,产品推出一个就能火一个,但他也坦言,“最近一两年,没听说过字节又在推哪些新产品。”而对于字节近一年来新上线的“抖音盒子”“识区”“可颂”等应用,杨子硕表示并不了解。过去十年,字节跳动成长速度之快有目共睹。坐拥两款现象级内容产品今日头条和抖音流量入口的字节跳动,宛如一间APP工厂,在“大力出奇迹”的方法论下,不断孵化迎合各种风口的APP。燃次元通过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发现从2021年9月起至今的一年时间里,字节一共上线了10款新产品,如抖音盒子、汽水音乐、识区、派对岛、可颂等。但10款新产品中6款已经在应用商城“应用宝”中无迹可寻,其中理由或因内测多日无功而返,或因上架表现不佳被进行下架处理。“APP工厂”模式失灵的同时,从字节推出的产品来看,也没有一款产品能成为抖音之后的“奇迹”。甚至那些在字节“大力出奇迹”法则下跑出的明星产品,也无一能避免用户增长瓶颈难关。字节官网的产品介绍界面共展示了12款产品,但“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这几款过去曾斥巨资投入的产品,如今流量也不若从前。西瓜视频在2020年斥千万元重金挖来的知识UP主巫师财经,在2年合约到期后重回了B站。巫师财经最新一期《网红与资本简史》视频在B站和西瓜视频上,分别为“265.2万”和“40.2万”的视频播放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平台当下的差距。虽然张一鸣并不认定“APP工厂”的定义,他认为字节跳动是一间“非常浪漫的公司”,并且是“务实而浪漫”。但事实却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字节跳动没有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般按照业务线分成多个事业部,只有技术、用户增长和商业化三个核心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留存、拉新和变现。“APP工厂”定义的真正改变,源自梁汝波在2021年11月主导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自此,字节业务开始合并同类项,成立六个业务板块。也正是在此次调整后,抖音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根据调整,头条、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国内垂直服务业务并入抖音。随着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抖音于字节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伴随着第二任CFO就位,以及公司名称更改这系列消息,字节“打包抖音上市”的猜疑不胫而走。不过,从最新消息来看,字节的上市计划再次被无期限搁置。据晚点LatePost报道,CFO高准在8月31日字节举办的AllHands(员工面对面)活动中首次亮相,并宣称,“字节跳动目前没有具体的上市计划,也没有上市的时间表。”只是,选择蛰伏的字节,依旧顶着重重压力。过去打着“无边界”旗号的字节,开始在走巨头走过的老路,在市场格局稳定的电商和本地生活等领域掀起波澜。而在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大背景下,字节也不可避免要在一个存量市场与对手展开贴身肉搏。不断延展的边界众所周知,“字节没有边界”。就像创始人张一鸣在面对“边界是什么”问题时,回答的,“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张一鸣在2016年接受《财经》采访时,曾对公司的业务扩张逻辑进行过阐述,“我们有一个原则,尽量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就不做。”但这段话之后,张一鸣还补充道,“除非是业务防御关键点。”而从一年时间以来字节内测以及上线的产品来看,字节的扩张似乎确实没有“边界”,仅从产品的推出来看,涉足的领域便颇多。以2021年为例。2021年9月,受双减政策影响,字节在大力教育寻求转型之际,上线了一款定位于青少年儿童的教育短视频产品“小趣星”;2021年12月,字节内测音乐APP“汽水音乐”;同月,抖音独立电商APP“抖音盒子”上线。来源/燃次元截图2022年以来的公开信息显示,字节一连尝试了7款应用。先是年初内测了智能阅读工具APP“识区”以及游戏社区产品“灵选”;5月,字节推出音乐编辑工具“海绵乐队”,试图打造音乐版“剪映”;7月,字节上线了可满足玩家通过虚拟形象聊天互动的社交APP“派对岛”、定位于年轻人生活方式社区的种草APP“可颂”,以及群体同样定位是年轻人的资讯类产品“头条号外”;8月,字节推出主打无广告搜索的APP“悟空搜索”。除了上述所提及已经进入大众视野的业务外,字节还将抖音作为新业务的“试验田”。今年7月,抖音便内测团购到家业务,以“团购到家”的方式切入外卖赛道。同月,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于近期申请注册多个“蛋花”“蛋花小说”商标。彼时,Tech星球报道显示,抖音在平板端的首页内测试名为“小说”的功能频道。8月19日,在团购领域小有成就却一直攻不下外卖业务的抖音,宣布与饿了么达成合作。表示双方“将携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场景升级,通过优质的内容、丰富的商品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深度连接商家与消费者,在视频化时代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根据官宣,抖音与饿了么的合作将以小程序为载体展开。但宣布合作至今已有一个月时间,仍不能在抖音平台看到与饿了么有关的合作迹象,就连“饿了么”小程序也还没在抖音上线。字节近年来也通过对外投资,不断对“业务防御关键点”进行查缺补漏,其中不乏有涉足互联网大小巨头的核心业务。尽管在今年年初,字节内部的战投部门进行了一轮调整,但字节战投自组建团队起,便运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以补齐自己的短板,扩大自己的业务边界。就算战投部门在经历调整后,字节的投资版图仍在不断蔓延。天眼查数据显示,字节跳动集团近年来对外投资超百个项目(包括国内和海外市场),对外投资公司超400家,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企业服务、文娱传媒、人工智能、保险经纪、数码科技、教育培训、医疗服务、房产服务、消费等。据2022年以来的公开信息显示,字节除了对数码科技类公司进行投资外,还在文娱领域,通过收购购票务平台“影托邦”和漫画平台“一直看漫画”,补齐了文娱版图;在消费领域,除了对定位新型数字化快消品牌公司“东方鸿鹄”投资外,还再次投资了柠檬茶饮品牌“柠季”;以及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收购了以妇产科闻名的“美中宜和”。“APP工厂”魔力失灵尽管字节跳动的业务无边界,但从探索延展边界的现况来看,结果并不好。据燃次元不完全统计,虽然字节在近一年开发了10个新产品,但有一大半的新产品,要么还在内测阶段没有进行到公测阶段,要么是已经公测的应用宝中“查无此APP”。这些“淘汰”的产品包括小趣星、识区、灵选、海绵乐队、派对岛和可颂。(其中“海绵乐队”在应用宝中已经无显示,但在Apple store中仍存在。)虽然有些应用已从应用商城下架,但原先下载过的用户依旧能正常使用。只是抛弃这些新应用的,正是这些通过“邀请码”成为其中一员的首批用户们。苏苏是识区和汽水音乐的“种子用户”,但和最初在共享邀请码微信群蹲守并拼手速抢到邀请码的热情相比,现在的苏苏坦言已经好久没登录过这两个应用,“就是三分钟热度,像刚登录识区时,我还自己创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识区’,并认真挑选了心仪的订阅源,但玩了几天后就觉得很没意思,或许是用户基数太少,创造的内容无法支撑起一个生态。”与此同时,还能在应用商城继续下载的“抖音盒子”,表现也难言优秀。9月初,包括36氪在内多家媒体报道称,“抖音电商旗下独立潮流电商APP抖音盒子即将停止运营。”但对于该消息,字节方面予以否认。只是,即便字节方面称停运消息不实,但抖音盒子没有在市场掀起浪花也是不争事实,抖音盒子的用户数据表现也能从侧面对此有所反映。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8月,抖音盒子上线以来全网月活跃用户数据从未突破11万,在2022年2-5月这5个月时间中,抖音盒子维持了10万多的月活跃人数,但从6月以来,全网月活跃人数便急剧下滑,在8月的全网活跃人数更是跌破上线当月的数据。反观抖音,月活跃用户数据在7亿上下波动。二者差距可谓云泥之别。来源/易观千帆 燃次元截图曾在字节创立早期任职参与研发的产品经理梁恩告诉燃次元,字节内部信奉“大力出奇迹”的产品法则,其精髓在于对新产品采取“重资本+重运营”的推广手段,先是打造出规模效应,并借着规模效应实现流量变现。“可以理解为字节流水线上打造出的新产品,在互联网中充当着流量贩子的角色,先是砸钱引进流量,再倒卖流量。只要规模足够大,便能赚取利润,从而产品便能保留。一定时期不能做到盈亏平衡,或者不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便会沦为弃子。”从这个角度来看,抖音盒子是一个“淘汰产品”。抖音盒子的失败,也只是字节“APP工厂”失去魔力的表现之一。而这早在悟空问答宣布停运的2021年初,便有端倪。悟空问答的倒下,既意味着字节几年时间内所付出的资本和资源,全都成为了“沉没成本”,也意味着字节“技术+产品+资本”的逻辑并非万能。悟空问答关停之后,字节旗下的社区产品飞聊停运,多闪则并入抖音。至此,字节再没有推出过像抖音一样的“奇迹”的同时,就连除抖音以外的明星产品,如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等应用也开始陷入增长瓶颈,日活跃用户数据在持续下跌。对此,梁恩认为这不可避免,而这更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不止字节一家,像BAT这三家巨头在近一年时间里也频繁下架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应用开发是一片蓝海,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逐渐接近天花板,意味着红利期已经结束,现在已经从增量市场开拓变为了一场存量市场的争夺。”“字节的飞速崛起,离不开时代红利。在特定时期下,APP工厂模式是起效的,大力也的确能出奇迹,但随着红利见顶,字节的产品法则已经无法再打胜仗了。”梁恩说。压力重重就像新产品不符合预期就要被舍弃一样,字节现今的流量变现之路也并非坦途。从营收情况来看,今日头条和抖音是字节跳动的现金牛业务,二者贡献字节跳动80%以上收入,其中后者占比高达60%。可以说,抖音扛起了字节的大梁。来源/视觉中国但字节以广告业务为主的主营业务,发展却接近了天花板。据消息人士透露,字节跳动2021年全年收入约为580亿美元,同比增长70%,增速较2020年的111%增长有所放缓。而在2020年此前的几年时间里,字节跳动的营收增速都保持在200%以上。中国互联网广告业今非昔比已成既定事实。《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和2021年,互联网广告全年收入分别为4971亿元和5435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同比增长13.85%和9.32%,但增幅均有所下滑,增幅分别为-4.35%和-4.53%。而正如童叟皆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一般,字节自然也希望能够多条腿走路。字节仍在不断研发新产品,快速造轮子的同时,字节还通过分散的战略投资以布局全赛道。但商业化不可能永无止境般野蛮生长。近年来而被字节重点经营的游戏、出海、教育等业务,都在攀至巅峰后,开始走向下坡路,甚至有的遭遇了迅速陨落。大手笔投资是字节作为游戏领域新势力开疆拓土的战略手段,字节也发行过《航海王:热血航线》《花亦山心之月》等小爆款游戏。但自主游戏研发难度大、出爆款几率小等主观因素,以及国内版号受限的客观因素,仍是字节游戏业务发展路上的掣肘。囿于此,字节游戏业务主战场逐渐转移至海外。字节在海外的发展,凭借着TikTok的成功,在拥有大量用户积累的基础上取得了领跑优势。因此,在海外市场相继推出涵盖图文咨询、游戏、音乐等多领域的产品后,字节将重点放在了跨境电商上。跨境电商在2020年被定为字节内部重点新业务方向之一,并于2021年末上线了对标“SHEIN”的跨境女装独立站“Dmonstudio”。但该重点产品存活时间只有几个月,在今年2月便发布了停运公告。在“Dmonstudio”上线之时,跨境电商平台“Fanno”也开始在欧洲市场推出,凭着“低价+补贴”,Fanno一度挤进意大利购物类应用下载排行榜的前三名。但好景不长,今年上半年以来,Fanno也不断有拟关停的消息传出。和仍在维持的上述业务相比,字节的教育业务则是再无奇迹。“双减”政策下,字节跳动初见成效的教育业务中断,继2021年底停止了旗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的在线教育业务后,今年2月在官网相继发布了停运公告。这就意味着,尽管字节做了很多努力,但除了原固有的短视频和头条门户所带来的广告收入外,其他领域在创收上仍乏善可陈。尽管张一鸣在2016年接受《财经》采访时,关于业务扩张逻辑还提到,“世界是动态的、前进的。如果你停下来去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情,你和对方都会被时代潮流拉下,因为世界不是只有你和你的对手。”但如今的字节不得不频频涉足巨头林立的赛道,去走别人的老路。如在电商这个不折不扣的老战场,字节提出了“兴趣电商”概念,即给予算法的内容推荐机制,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当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兴趣后,便会产生购买行为。从中尝到甜头的字节并不满于此,又开始盯上集中市场主要份额的货架电商平台,也计划发展货架电商。在今年5月31日所举办的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宣布,抖音电商的定位将从“兴趣电商”升级到“全域兴趣电商”。8月,Tech星球报道称,抖音内部已经将抖音电商的行业运营分为内容业务和货架业务,货架电商成为了抖音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本地生活也成了字节变现的新方向。商家直播、商品团购、达人探店、外卖服务……一套组合拳下来,抖音的本地生活初具规模,抖音生活服务官方数据显示,抖音生活服务合作门店超过70万个,覆盖城市370个。 囿于难以通过一己之力撬动美团,抖音还和饿了么达成合作,试图实现弯道超车。从尝试多业务探索的抖音身上也不难看出,在国内,加速变现的抖音除了是字节主要收入来源外,也成了字节制胜的武器。像字节针对元宇宙风口打造的新产品“派对岛”从应用商城消失后,不久在抖音APP上线了一个社交新功能“抖音仔仔”,用户在进入该功能界面后,可自创出专属的虚拟人物形象。该功能和定位于可满足玩家通过虚拟形象聊天互动的“派对岛”,可谓如出一辙。只是,字节过去的成功,依靠的是强大的应用矩阵,抖音又能否继续带领字节打胜仗?这一切都是未知数。而在用户增长和流量变现都承压的背景下,字节又重申着“没有上市计划”,这意味着在原有压力之上,还要再添一个风险资本退出的压力。不过对于当下的字节来说,再打造出一个“抖音”,才是当务之急。...
“证监会将一如既往积极听取行业诉求,会同各方共同推动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和份额转让试点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日前在2022全球PE论坛上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上海两地的份额转让业务规模逐步扩大,聚焦效应日益显现,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基金市场发展,对于拓宽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行业退出渠道,激活科创资本的有效流动具有重要作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行业发展迅速,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均已跃居世界前列。整个行业已从一个“小众行业”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今年7月底,已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达1.48万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规模近11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存续规模2.7万亿元。在政策持续引导支持下,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进一步拓宽,退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作为行业“募投管退”运作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的退出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收益,对于促进资本循环流动也至关重要,因此也一直是市场各方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证监会积极回应行业关切,特别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启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建立上市公司创投基金股东减持股份“反向挂钩”机制,启动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创投基金行业退出渠道更为通畅。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11月先后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加速推进S基金(Secondary Fund)市场建设。所谓S基金,是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也叫二手份额转让基金,是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基金,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二手份额或投资项目组合。与传统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不同之处在于,S基金是从投资者手中收购企业股权或基金份额。从以往看,被投企业IPO、被并购、股权回购等退出方式较为常见,而S基金的“出道”将进一步拓宽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2022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累计发生交易353起,可获知的累计交易金额达668.07亿元,同比增长153%,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47%。“份额转让作为基金退出方式之一,有利于推动更多基金参与到服务科创企业的‘接力跑’中,实现对科技创新的长周期支持。从美国等成熟市场来看,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通过被投项目IPO退出的仅约12%,通过份额转让退出的约20%。份额转让成为行业退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平表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九雁表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自2020年年底开展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以来,交易规模突破60亿元大关,交易标的权属涉及财政、央企国企、商业银行、民营机构等多个类型,实现了服务私募基金类型的全覆盖,充分激活了科创资本的有效流动,为S基金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动力。王建平提到,两地积极推动新的S基金设立,全市场70%的S策略机构已经在两地市场开户成为合格投资者。截至今年8月底,预计新设S基金超过500亿元。很多母基金尝试开展S基金业务,投资策略更加丰富。与S基金相关的协会、联盟陆续成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白皮书常态化发布,市场生态体系正逐步形成。加快完善市场生态但客观地看,S基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份额转让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行业实践刚刚起步,境外多为线下撮合交易,试点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王建平表示。王建平具体指出以下三点:一是份额转让平台市场吸引力仍显不足。有数据显示,2021年海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但据相关机构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发生交易353起,交易金额为668亿元。两地试点平台交易总金额不足百亿元,市场吸引力还需大幅提高。二是份额估值定价难以形成共识。对企业股权组合而成的资产如何定价是一个难题。如果是多个份额和股权构成的资产包,估值定价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对于国资背景的份额转让,是否必须要进行资产评估、如何进行资产评估,也需要认真研究。三是份额转让尚未形成健全的生态系统。份额转让的规范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价格发现功能、与市场监管部门衔接、交易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市场化机构进场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2022全球PE论坛设立的“S基金的实践与趋势”平行论坛上,多位嘉宾对于国内S基金的发展现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席首席运营官孟兆辉表示,作为政府引导基金,国投创合管理的子基金有需求通过转让平台进行退出。通过过去一年落地的案例,能够感受到S基金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不过,S基金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面临的问题,需要市场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去解决。科勒(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战认为,S基金市场作为私募股权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现阶段需要重视市场教育和市场生态建设。英大保险股权投资事业部负责人李洁璘建议,近两年来,市场十分重视S基金的交易机会,险资机构尤其重视交易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对于后期信息披露的保障要求较高,所以市场需要一个拥有充分信息披露、公允定价能力的平台,以保障未来信息的对称性和安全性。“S基金市场目前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储备、足够的买方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市场对S基金交易的认知存在偏差。相信随着市场机构越来越重视流动性,对S基金交易的关注度将会持续提升。”尚合资本管理合伙人乐德芳表示。协力推进行稳致远受疫情跌宕起伏、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速度放缓。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案例总量达到1295笔,同比下滑五成。除并购外的各类退出交易总量均有下降,其中被投企业IPO的数量同比下降38.8%。在这种情况下,在退出端发展S基金市场已成为现阶段市场各方共同的迫切需求。“目前,试点刚刚起步,面临不少难题,更需要各方一起携手前行、通力合作,使份额转让平台更好满足份额退出和S基金的发展需求。”王建平说。“一是深化份额转让试点工作,二是大力培育专业化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三是鼓励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引入优质中介机构,四是完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生态体系。”王建平进一步指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针对行业普遍遇到的痛点及问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基金份额转让平台也在积极地做出尝试和探索。例如,对于买方机构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推动培育专业化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建立买方机构联盟,建立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北股交基金份额转让平台的作用,推动央企和地方国企、母基金、保险等在京新设S基金或S策略机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建议相关监管部门探索推动保险、理财等资金参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多层嵌套豁免问题,以吸引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和资管产品在京参与设立S基金,提供更多资金“活水”。针对估值、定价难等问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持续引入第三方估值机构、大数据公司、律所、评估机构、审计机构等成为中介服务机构会员,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增强交易过程的合规性,逐步打造北股交基金份额转让平台的基金份额估值定价体系。同时,建议明确转让流程,解决估值定价、折价转让等难点问题,推动国有背景基金的份额到基金份额转让平台进行交易,积累相关数据,进一步完善估值定价体系,增强市场的定价能力和公允性。而对于平台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基金份额转让平台的交易是基于基金合格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建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步取消区域限制。相关主管部门应明确转让流程和交易场所,解决估值定价、折价转让等难点问题,厘清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平台与从事相关资产公开挂牌交易的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的服务边界,实现基金有序退出,畅通资本循环,优化资源配置。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常春林表示,深化S基金市场发展,将有利于缓解基金退出压力,加速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本要素的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要加强督促检查,对贯彻落实《规定》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执行《规定》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规定》全文如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201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2015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2022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修订2022年9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坚持事业为上、人事相宜,坚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列入公务员法管理的其他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第四条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应当结合实际分类施策,严格执行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辞职、职务任期、退休等有关制度规定,畅通干部下的渠道。本规定主要规范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领导职务所作的组织调整。第五条不适宜担任现职,主要指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干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应当及时予以调整:(一)政治能力不过硬,缺乏应有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见效上存在明显差距的;(二)理想信念动摇,在涉及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三)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在事关党和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紧要关头临阵退缩,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面前消极逃避或者应对处置不力的;(四)政绩观存在偏差,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积极不作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乱作为的;(五)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涣散、自行其是,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组织作出的决定,在领导班子中闹无原则纠纷,或者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破坏所在地方、单位政治生态的;(六)组织观念淡薄,不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七)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精神状态差,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上心、不尽力,工作推拖绕躲、贻误事业发展的;(八)领导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重大战略、重要改革、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所负责的工作较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或者出现较大失误的;(九)违规决策或者决策论证不充分、不慎重,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十)作风不严不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造成不良影响的;(十一)品行不端,行为失范,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造成不良影响的;(十二)因存在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等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需要组织调整的;(十三)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及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经认定确属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十四)因健康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1年以上的;(十五)其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第六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组织调整的有关职责。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举报等有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或者轻微问题的,及时予以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诫勉,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启动调整程序。第七条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核实认定。组织(人事)部门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进行核实,作出客观评价和准确认定。注重听取群众反映、了解群众口碑,特别是听取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与干部本人谈话听取说明。(二)提出建议。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调查核实和分析研判结果,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提出调整建议。调整建议包括调整原因、调整方式、安排去向等内容。(三)组织决定。党委(党组)召开会议集体研究,作出调整决定。作出决定前,应当听取有关方面意见。涉及干部双重管理的,主管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征求协管方意见。(四)谈话。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与调整对象进行谈话,宣布组织决定,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任免程序。一般在1个月内办理调整干部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手续。对选举和依法任免的干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和规定的程序进行。第八条干部本人对调整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调整决定的执行。第九条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应当根据其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采取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公务员、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对非个人原因或者健康原因不能胜任现职岗位的,应当从事业需要和关心爱护干部出发,予以妥善安排。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原则上在职数范围内安排。暂时超职数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同意,并明确消化时限,一般应在1年内消化。第十条对被调整的干部,应当跟踪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第十一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原因、安排方式和后续管理等情况进行纪实,每年1月底前向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报备上年度相关情况。第十二条健全和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应当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应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组织(人事)部门应当自觉承担具体工作责任,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结合日常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第十三条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第十四条严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纪律,不得搞好人主义,不得避重就轻、以党纪政务处分规避组织调整或者以组织调整代替党纪政务处分,不得借机打击报复。第十五条积极营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加强督促检查,把本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对严重不负责任,或者违反有关工作纪律要求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成员、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第十六条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第十七条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0日 01 版)...
非银机构杠杆率则大幅上升0.9pct至117.1%,创2020年有数据以来的新高。具体来看,证券公司杠杆率环比上升5.9pct至220.6%,为2021年以来次高值;而非法人产品杠杆连续6个月回升,8月环比上升1.1pct至118.0%。观察广义基金中各机构质押式回购余额走势,仅货币市场基金质押式回购余额小幅回落,而基金公司、理财产品、其他产品均有所回升,其中基金公司、其他产品质押式回购余额已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洋码头的境遇,代表着同时代一批玩家的命运。独立海淘电商洋码头陷入“跑路”风波。就在8月底,公司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刚刚用一篇5000字的长文,讲述了公司业务端持续下滑、现金流恶化、员工大量流失、甚至本人的窘迫状态。现年13岁的洋码头,是跨境进口电商的先行者,曾自称“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这样一位业内独角兽的境遇,实际上代表着同时代一批玩家的命运。网经社“电数宝”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乐吾淘、GMALL全球购、海天下等在内的7家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出现了破产、倒闭、重大重组、创始人跑路、平台关停等情况;今年9月10日,专注母婴进口品类的蜜芽App也已正式关停。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行业内包括出口电商、服务商等在内的其他玩家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利好。为何时代的沙漏,只留下了这批跨境进口电商创业老兵?潮起又潮落跨境进口电商,也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十年前的互联网行业中,电子商务还是一股新兴的市场力量,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短板,而问题的背后则裹挟着机遇。以C2C买手制模式起家的洋码头,瞅准国内外商品的高额价差,对繁琐的海淘步骤进行了大幅简化,并因此受到用户的追捧。2011年的圣诞节期间,消费者想要在洋码头上购买一条大洋彼岸的正品李维斯牛仔裤,从下单到送货上门仅需4天。来源:洋码头官网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海淘,还迎来了政策利好。2014年,海关总署接连出台56、57号文,既赋予了海淘合法身份,也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还给予相关企业多项利好;2015年,国务院继续发布文件,推出降低进口产品关税试点、税制改革等政策,并将跨境电商试点范围逐渐放开。自此,跨境进口电商正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行业的火热,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2014年前后,蜜芽、聚美优品、小红书等海淘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适逢错过BAT高额回报的投资人们,正对下一个新经济独角兽虎视眈眈,一场押注跨境电商赛道小巨头们的投资竞赛悄然打响。2014年12月,蜜芽刚刚拿到创跨境电商行业融资纪录的6000万美元C轮融资;1个月后,该记录就被洋码头1亿美元的B轮融资打破。IT桔子显示,2015-2016年跨境电商领域的融资案例天使轮、A轮和B轮的数量共计200起,平均下来不到4天就有一起融资事件发生。与此同时,唯品会、京东、亚马逊中国、苏宁、网易、天猫等巨头的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也都相继上线,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打破江湖格局的,依然是政策变化。2016年“48新政”颁布,跨境进口电商取消行邮税,改收“综合税”。有商家对此算了一笔账,新政下达前,卖纸尿裤进货100元,卖120元,除去物流、管理、仓储还能盈利;新政后,要多收12%的税,还卖120元会亏钱,但若提价至130元就卖不出去了。原本火热的行业,一下被浇了一盆冷水。据“澎湃新闻”报道,新政出台后一年,受此影响倒闭的跨境电商达上百家。其中不乏烧掉2.6亿元资金的蜜淘。为求生存,包括蜜芽、洋码头在内的创业型平台纷纷开启转型模式,拓展跨境进口商品之外的品类,并在线下、直播等渠道发力。但转型也并非易事。曾碧波透露,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进口电商冲击严重。“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大幅减少,口岸清关时效大幅拉长,整体时效链路时效拉长后,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用户订单取消率比以前更高,洋码头业务持续下滑。”集体的不景气,让市场传出了“海淘平台时代已过”的声音。跨境进口电商创业公司为何沦为巨头附庸?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一些海淘平台倒下,但整个产业仍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市场规模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8%,海淘用户规模1.55亿人,同比增长10.71%。“冰火两重天”背后,行业经历了残酷的洗牌,如今的市场已经成为了巨头的天下。易观分析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中,天猫国际以38.1%的份额排名第一,其次是考拉海购和京东国际,份额分别为23.4%和22.9%,第四名的唯品国际,份额已经降至8.5%。来源:易观分析与此同时,抖音全球购正在先发巨头身后紧紧追赶,现已愈发接近成为最快破百亿GMV的跨境进口电商。今年上半年,其GMV突破40亿,订单超2000万单,同比增长近7倍。市场发生剧烈转变背后,2015年时曾碧波的一句话,道出了创业平台逐渐式微的重要原因。“行业发展至今,供应链、物流、服务是三大主要发展瓶颈,也是行业入局者的破局点所在。”资深业内人士董伟对此解释称,跨境意味着供应链的变动要素更多、变动幅度更大、从售卖到收回资金投入再采购的周期更长。如果把电商业务简单抽象成买家和卖家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段,那么货物的运输清关、货款的收回、建立和维护买卖双方之间信任的成本,都使这条线段更长更易断。2014年后,我国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开始成型。一方面,主流玩家不再是散兵游勇,越来越多的大型外贸企业和工厂参与进来,让产品得以从尾货、二手货源升级成一手货源;另一方面,跨境电商逐渐打通了制造、营销、物流、金融全流程,中大额订单比例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跨境进口电商创业平台逐渐在与大厂的较量中落入下风。首先,大厂的资金实力雄厚,在供应链商家面前的议价能力也更高。这不仅让其在一轮轮价格战中游刃有余,更能让其在物流和供应链端做更多投入,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正品形象。2017年时,某跨境电商负责人透露:“像花王纸尿裤,618京东、天猫、网易考拉都在搞价格战,考拉的纸尿裤60多元一包,低的一塌糊涂,这个价格连到港成本价都买不到。”曾碧波曾表示,洋码头在6年的时间里烧了8个亿,而被丁磊寄予厚望的网易考拉海购,一年就亏了20个亿。来源:罐头图库其次,创业平台的试错成本相对也更高。曾碧波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曾对2018年的洋码头做了复盘,从试图将整个App小程序化,到组建团队帮品牌商做市场营销,再到找空降兵当副总裁,三项战略误判不仅没能让业务有所起色,还让整个组织元气大伤。再次,以蜜芽为代表的跨境垂直电商平台,或许本来就是阶段性的时代产物。在综合电商平台日益精进的算法面前,这类平台的优势已经所剩无几。最后,或许时代的因素也不能忽略。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过去这些平台有空间和机会,与消费者需求、国内产品生产力、品牌力不高有关,随着近年来国货的崛起,进口电商需求增长在减缓,也进一步压缩了一些平台的成长空间。“卷”完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向海外进击回溯历史不难发现,跨境电商行业的起伏与政策风向息息相关。而2020年受疫情影响后,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了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获得了众多政策的支持。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到,要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到2025年使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外贸占比提升至10%。受此影响,现在的跨境电商行业成为了巨头们布局的下一块战场。招商证券研报将当前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其中上游由安克、海信等品牌商组成,中游由交易平台和服务商组成,下游则是消费者和渠道商。更具体而言,交易平台分为出口和进口,出口又分为B2B、B2C、C2C三种模式;而服务商则包括软件服务、金融支付、仓储物流和营销服务四部分。来源:招商证券研报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跨境电商市场一直以出口为主导。2021年出口和进口的跨境电商行业规模占比分别为77.5%和22.5%;而在2014年,出口进口的比例则是85.4%和14.6%。“中国的跨境电商领域出口比进口热,原因和是不是中国无关,甚至和产量无关,个人觉得主要与进出口政策和生产效能有关。发货方出口政策放得更开,收货方进口政策放得更开,对于发货方来说出口自然大于进口;发货方生产的效能更高,收货方生产效能更低,货物自然从高效能处流到低效能处。进口热还是出口热不只受中国要素影响,而是一种多国要素比较出来的结果。”董伟表示。“我国制造业水平发达供给充足、产业链配套完整,成本优势及优质供应链能力为B2C跨境出口带来了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和利润空间。”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提及。在出口平台中,B2B是外贸主流,占比约七成。目前阿里巴巴国际站是我国最大的跨境B2B平台,整体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相比之下,直接面向境外消费者的B2C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目前,国内互联网电商大厂已悉数入局,其中阿里收购了Lazada,腾讯间接持有Shopee股份,拼多多跨境平台Temu已经在美国结束了平台内测并开放全品类商家销售,京东主攻B2B业务,抖音则依靠TikTok电商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而自B2C品牌独立站起家的广州快时尚电商公司SHEIN,近一段时间估值更是被传已超千亿美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巨头们出海与国内流量见顶有关,同时海外的电商市场渗透率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不过,跨境出口目前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董伟认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后来者短期内或能撼动当地的市场格局,但长期看没有优势,就像亚马逊没能进到中国一样。适合这些新兴市场的电商模式,可能是市场没见过的,根植并成长于本土的新物种。不同于国内,国外电商市场更为分散。以美国为例,2021年其最大的电商公司亚马逊市占率达41.8%,但CR5(市占率最高的五家公司之和)却不足60%;对比之下,同期中国电商的CR3就达到88%。此外,董伟表示,国内的创业者受平台思维控制比较严重。在中国的电商市场,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垄断了用户关于商品信息的搜索,而海外的独立站商家占比会更多,也就是国内更习惯去“大超市”里买东西,海外则更多去“专卖店”买东西。除了本土化方面的问题,国际形势及政策的扰动也为跨境电商赛道的玩家们带去不少挑战。2021年4月亚马逊开启封店潮,超3000个卖家账号受波及,部分国内商家损失惨重。即便如此,进军全球市场依旧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佳选择,只是不知道下一批“洋码头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未来的命运。...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或长辈通常会以家庭协议的方式代替遗嘱来进行财产的传承安排。这些涉及财产继承的家庭协议的名目多样,有的叫“析产协议”,有的叫“家庭财产约定”,甚至有的没有任何标题,只是最后由家庭成员们签了字。此类家庭协议的效力如何?若“遭遇”遗嘱,哪个效力更高?9月19日,上海七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晓萍发文对此进行案例分析称,当协议的性质明确认定为是家庭协议时,该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先性,对于被继承人应当具有约束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被继承人的财产处分权。家庭协议能否认定为遗嘱胡晓萍表示,我国法律并未对家庭协议进行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家庭协议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协商一致后对家庭财产进行分割。内容一般包括财产分配、债务承担、赡养问题等。那么家庭协议能否视为遗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王世卿与矫淑莲育有子女五人,即王某5、王某4、王某1、王某3、王某2。王世卿于2003年1月7日去世,未留有遗嘱,矫淑莲于2016年2月3日去世。位于青岛市户房屋所有权人登记为王世卿,系王世卿与矫淑莲的夫妻共同财产。王某1向法庭提交文书一份,内容为:“矫淑莲,现年82岁,丈夫王世卿于2003年1月7日去世,二人于1975年在四方区南山新村310号买下私房两间……因矫淑莲年事已高,经全家人商议后,一致同意,矫淑莲在世时由矫淑莲居住,矫淑莲去世后,该房的产权归矫淑莲的女儿王某1所有。2009.2.8同意:矫淑莲同意;长子王某4同意;王某2同意;女儿王某1同意;王某3(分别捺印)”(以下称“家庭协议”)以上内容为2009年2月8日,由王某1配偶孙胜军书写,王某4代矫淑莲签名、矫淑莲捺印,王某4、王某2、王某1、王某3分别书写同意并签名捺印。一审法院认为,涉案房屋系王世卿与矫淑莲的共同财产,涉及王世卿的遗产继承,应由全体继承人协商确定,该“家庭协议”缺乏必要的参与人,对于王世卿的继承问题,应为无效协议。“家庭协议”涉及矫淑莲的部分,从内容上看,实质应为遗嘱,“协议”内容由王某1的丈夫代书,遗嘱内容并非遗嘱人本人书写,系一份代书遗嘱,应具备继承法对代书遗嘱所要求的形式要件。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对于遗嘱见证人,法律明确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显然“家庭协议”涉及矫淑莲的部分不符合继承法所规定的代书遗嘱应具备的实质和形式要件,不能认定为矫淑莲的合法有效遗嘱。本案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处理。再审法院也肯定了一审的观点,认为本案所谓“家庭协议”不符合各类遗嘱的法定形式,但该“家庭协议”能够反映矫某莲、王某4、王某2、王某3及王某1当时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分配涉案房屋时应予以充分考虑。胡晓萍分析称,由此可见,由于家庭协议的形式很多情况下都无法符合继承法上对于遗嘱的要求,例如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需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等。因此家庭协议里的相关条款并不一定视为遗嘱。但家庭协议如确能反应家庭成员真实意思表示的,分配财产时也应当予以充分考虑。家庭协议与遗嘱冲突的情况那么,当家庭协议与遗嘱先后出现,两者产生冲突时,应以哪一个作为分割的依据?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冯某2与张某1于1979年4月22日结婚,系再婚夫妻。冯某1系冯某2与前妻所育女儿,张某2系张某1与前夫所育女儿。2010年2月14日,冯某2与张某1签订《协议书》一份,主要约定:冯某2与张某1是再婚夫妇,并各自有一个女儿,现都婚嫁立业,三十多年来一直有二套住房,一套住房是丈夫名下A室,一套是两人现在住房即系争房屋。A室从2010年2月16日归丈夫女儿冯某1所有,系争房屋归妻子女儿张某2所有。2010年3月8日,冯某2与张某1再签订《协议书》一份,主要内容为:A室今日起归冯某1所有,系争房屋今日起归张某2所有。2018年2月4日,冯某2委托某事务所订立遗嘱,主要内容为:冯某2对系争房屋合法拥有三分之一产权,自愿将系争房屋冯某2所享有的份额全部由冯某2亲生女儿冯某1继承,但冯某2配偶生存期间,冯某1不得分割上述房产。该遗嘱代书人为姚某律师,见证人为姚某和赵某华律师。法院认为,协议书涉及对象均为家庭成员,协议书内容中除了就本案系争房屋的权属进行了约定,也对XX村XX号XX室房屋的相关权利进行了约定,两项约定不分先后和主次,亦不应分割,而关于天山三村房屋的约定已实际履行,故该两份协议书是家庭协议,并非遗嘱,也非赠与协议。综上,《协议书》属家庭协议,系家庭成员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各方应按此履行。冯某2在协议书中对系争房屋的权利已经进行了处分,冯某2无权再以遗嘱形式单方处分系争房屋权利,故对原告诉请,本院难以支持。胡晓萍认为,当家庭协议与遗嘱发生冲突时,首先要判断此“家庭协议”的性质,是遗嘱、赠与协议还是家庭协议。1、协议认定为遗嘱性质认定为遗嘱性质的协议首先应当满足法律规定的遗嘱应具备的实质和形式要件,其次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遗嘱人对先前订立的遗嘱有撤销权,当协议内容被认定为遗嘱时,则应当以最后订立的遗嘱为准。2、协议认定为赠与协议性质赠与是无偿法律行为。无偿法律行为的拘束力较弱,相较于受赠与人之利益,赠与人利益更值得法律保护。更何况赠与人是在处理自己死后财产,因此尊重当事人最终意思是必然的。因此,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此种情形下赠与人应当也享有撤销权。应当尊重其最终意思,以后订立的遗嘱为分配财产的依据。3、协议认定为家庭协议性质当协议的性质明确认定为是家庭协议时,该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先性。我国目前并没有法律明确家庭协议的性质,但是家庭协议一般属于家庭成员之间充分合意的体现,通常还伴随着对赡养等义务的约定,需要所有权利义务相关的家庭成员予以确认。对于被继承人应当具有约束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被继承人的财产处分权。胡晓萍指出,(2017)沪0115民初56595号案件中,法院认为争议的焦点是被继承人赵林娣在《协议书》后所立的代书遗嘱是否能够对抗《协议书》。从《协议书》的内容看,不仅约定5名子女对被继承人过世后房屋的分配方案,亦约定5名子女在被继承人生前负有的赡养、照顾义务,且原、被告也实际按此协议履行赡养、照顾被继承人的义务,因此此协议是一种具有对等权利义务内容的家庭内部约定,对所有家庭成员都具有了法律约束力,故在未经家庭成员同意的情况下,被继承人无权通过遗嘱方式擅自变更上述协议中约定的财产处分内容。如可擅自变更,即突破了合同的约束力,也无法体现公平性。综上分析,赵林娣代书遗嘱不能对抗《协议书》。...
“顺丰保价1.8万的单子只赔500”引发热议。据报道,近日,客户王先生自己在顺丰寄了一件价值17000元的手办,因为价值昂贵就花108元做了18000元的保价,在寄的过程中手办有破损,导致手办贬值,随后要求顺丰按照保价赔付或者赔付无损全新的手办,顺丰方面称只能赔偿500元。顺丰客服回应称:保价不是保多少赔多少,是综合快件实际损耗和保价金额按一定比例赔偿的。对于顺丰客服的回复,网友表示:“那保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保价与不保价有什么区别?”、“没保价时说没保价,保了价说不是保多少赔多少,反正他们有最终解释权”。有律师翻看顺丰关于保价赔偿的相关条款,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在相关条款中,顺丰要求客户在理赔时提供托寄物真实有效的价值证明,顺丰会结合市场价值和第三方机构意见评估损失价值并按保价金额结合损失的比例进行赔偿。如果客户不能证明托寄物品的实际价值,顺丰会全额退还保价费用,按照未保价快件进行赔偿,不足额保价部分或超额保价部分均无法获得赔偿。值得注意的是,客户每次保价的时候,都是默认同意了这个协议的。因为不同意,你根本没法点入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