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发展积累的问题和改革带来的新情况,LP应依照怎样的标准找到靠谱的GP?LP近两年的关注点发生了哪些变化,股权投资市场的未来发展有哪些趋势? 2016年,中国股权投资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变差。资本市场震荡,战略新兴板、注册制等政策的调整,为投资机构的项目退出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由于过去几年天使基金、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快速增加,投资已经变成红海市场。 面对市场发展积累的问题和改革带来的新情况,LP(有限合伙人)应依照怎样的标准找到靠谱的GP(普通合伙人)?他们近两年的关注点发生了哪些变化,股权投资市场的未来发展有哪些趋势?在第十届中国有限合伙人峰会上,诸多LP也已形成投资GP的成熟方法论。 可复制性的系统打法比过往业绩更重要 作为中国最早做市场化母基金的团队,盛世投资目前管理规模达200亿,它在六年的时间里投资了80多只基金,在GP的选择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盛世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姜明明表示,盛世在GP选择上倾向于小而精的基金,因为三亿到五亿规模的基金更容易出业绩。 除了团队过往的业绩,盛世比较看重基金本身的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投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另外,虽然某些投资机构很强,但盛世更关注的是,被投基金究竟由哪些合伙人在管理。盛世会对合伙人具体在基金中的项目退出情况、回报率等,进行数据分析。 “美元基金Commonfund Capital在中国首先关注的是GP团队是否靠谱,在认识GP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后才可能相应地去投资。” Commonfund Capital中国首席代表李以勤说,美元的PE、VC市场相对成熟,机构来中国投资是为了寻求更好的业绩,所以在寻找GP时会看团队的过往业绩,能不能做到退出后资金的收回。此外,作为机构投资者一旦投资就是十几年,所以机构也会看重GP有没有长远做业务的打算。 “想预测一只基金的回报很难,但风险管控和流动性的管理方面依然有章法可循。”璞玉投资董事总经理孙达毅说道,首先要看的是团队内部、合伙人内部,以及GP所管理的不同基金之间,利益是否有一致性。 孙达毅认为,在成熟市场中,GP所管理的前一个基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下一个基金的好坏。但在国内市场中这种关联度很弱,璞玉在看团队过往业绩的同时,更注重团队是否能有一套可复制的系统性打法。对于没有过往打法的新GP团队,璞玉会看团队的储备项目作为参考。 通盛时富资本合伙人谢海麟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过去几年GP团队所投项目是否真正赚钱,和团队真实的投资能力关联非常弱。原因在于过去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形势很好,二级市场退出渠道畅通,GP发现价值能够赚钱,做资金的搬运工作也能赚钱。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GP的专业性,团队在细分领域的投资逻辑。 “现在的GP团队更偏向在行业沉浸很多年的专家出来带队,而不像早两年,很多金融、券商、银行背景的团队出来做投资。”他说。 HQ Capital高级副总裁严冬傲表示,HQ Capital喜欢优缺点突出的GP,中规中矩的GP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较难以存活。“优点突出指团队在一两个领域特别强或者有一两个很好的项目,这样的团队虽然也可能有很突出的缺点,但机构可以想办法去帮忙弥补。”他说。 股权投资回报预期在明显下降 严冬傲认为,股权投资行业有两个比较大的变化,一是GP的两极化,二是VC和PE的分化。“现在能够融资的GP越做越大,规模一倍两倍的扩大,但融资能力弱的GP很难融到下一轮基金。”他说。 谢海麟则观察到另外一种趋势,一些产业资本开始做LP。他们有产业背景和资源,愿意通过投资拓宽领域和视野,注重投资能不能和固有产业结合,而不是那么不计较投资回报,也是一种进步。 孙达毅表示,整个行业的回报预期在明显下降。“以前都说30%以上回报,现在达到30%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今年一些LP能够有8%以上的回报都很满意了。”他说,这也是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的原因,大机构对于回报的预期很急,分成的部分不好拿只能靠管理费。另一方面,原来很多国内的投资人沾政策的光,做中介的事情。但现在中介的生意越来越难做,逼着投资人找各种不同的细化方法。 美元基金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股权投资市场的主流,但目前人民币基金则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在第十届中国有限合伙人峰会上也提到,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由早期的两头在外向两头在内转变。以前是境外注册基金投VIE结构创业公司,然后海外上市,现在是基金的募资、退出都在国内。今年以来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只有寥寥几笔。 姜明明认为,人民币基金在2007年以后,随创业板的开设而迅速发展,从几千亿发展到几万亿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基金经历了Pre-IPO包打天下的阶段,但现在如果还是用Pre-IPO模式,什么领域都做,什么阶段的项目都投,这样的基金在市场没有竞争力,不管基金管理人多强都很难募资。 人民币基金在向两极化的方向发展,一是积累比较好的机构往早期走的趋势非常明显,越来越关注中早期投资,真正参与到项目的价值挖掘过程中。 第二,更多以产业为背景的并购基金出现。不管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都有专业化的趋势,比如在大的主基金盘子之外,还有专门的医疗基金、TMT基金等。盛世从去年开始做产业化,做了中国第一个天使母基金、文化产业母基金,今年还做了医疗产业的母基金。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认为,人民币基金的LP对于投早期项目,退出时间较长已经越来越能够接受,但是对于投资失败项目容忍度方面仍没有美元LP强。 姜明明对此表示,这跟LP的结构有很大关系。目前人民币LP结构中80%-90%来自于个人LP,10%到20%是机构投资人,美国则完全相反,而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对于基金失败的容忍程度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很多人民币基金,包括美元基金在中国做人民币基金的时候,募资过程中给投资人预期太高。只讲成功的项目,不讲失败的项目,容易产生误导。中国LP对于行业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心理上产生了预期的反差。 ...
要是你重仓持有的平台在“全民普降收益”时它独升,你是欣喜若狂还是惴惴不安?加入网贷快一年的张先生就触雷了。 “去年年底经朋友介绍开始玩网贷,一开始不是很放心都投的1个月,试投的几个平台都不错,其中有个利率在里面最高的,连续投了三个月都不错。3月降过一次利率,不过当时大环境也在降息降准,可以理解,4月又降了一次,其实当时心里有点不太开心了,毕竟同样投一万一下子少了好几十块呢。不过对比其他只有10%甚至8%还是很有优势的。”张先生坦言,后期还是考虑不深,被平台打出的优惠诱惑了。“回来突然说发放加息券,算起来比我刚投时还高出3%,当然重仓了。月初,之前的几笔有回款,想提现竟然提不出来了。然后一直找客服,只是让我先等等,说是借款有逾期。上周再打电话没人接,群也解散了,除了用加息券加码了快10万进去,之前的几笔也有10来万呢。” 像张先生这种因为被平台告知有“首投加息券”“老用户优惠”、“加投额外送礼”等活动而被雷的投资人不在少数,平台一夜之间消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数据显示,近期被爆出现问题的平台,其中有经营几年、前期表现良好的老平台,也有才上线不到一个月最后匆匆关站失联的新平台。 投资理财必须理性,不能为了吸钱而短期搞加息等非理性活动,这些资金都需要对应优质资产端才能产生收益,全国优质资产端总量有限(银行、各大理财机构都在争夺),通过加息来的资金怎么办?无优质资产端,短时间通过加息活动、通过发放加息券吸引资金,意欲何为?特别是多个平台集合在一起搞加息理财活动,堪忧(毕竟这不是购物,可以搞一个什么购物节)。这些钱或者进入平台自己资金池,拆东墙补西墙;或者进入不良资产端亏损,兑付困难;或者圈钱准备跑路;或者平台挪用资金做其它用途;这些都会出问题! 投资者切记:小心加息券成挖坑券! 网贷行业日趋规范,整体收益下滑。网贷财经提醒投资者,切勿被利益冲昏头脑,慎防突如其来的“加息”、“优惠”。 问题平台在爆发前多有征兆,投资者要提高警觉性。一般来说,越到平台的危机时刻,或者平台准备圈钱跑路时,多会发出一些收益明显比该平台其他正常标高出许多的短标和制造一系列抢占眼球的活动,如“以老带新”来吸引更多用户,发放大量加息券以求吸纳更多新的投资款。 此外,投资者可多加留意平台人事变动。一个平台若是运营稳定,人员结构也会相对稳定。一旦出现较大动作的人事变动,特别是高层人员的变动即要警惕,是公司内部出现问题了还是正常的人员流动投资者很难判定,保守做法就是,此平台暂时撤离!宁可错杀也不能冒触雷的风险。毕竟,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才是关键。! ...
记者查询近30家知名P2P平台后发现,其中11家平台已经上线积分商城功能 受到监管趋严、竞争加剧、行业性负面事件频发等因素的影响,P2P行业已经逐渐走下了神坛,曾经那个风光无限的行业,如今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尤其是投资人信心的下降,使得各家平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投资人流失。 数据显示,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为13.19%,且各月平台平均流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受周期因素影响,2016年4月份P2P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有所下降,但5月份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再度走高,并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形势,各家平台纷纷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的手段留住投资人。近期,P2P平台就刮起了一阵积分商城之风,旨在通过运营留住投资人。《证券日报》记者查询近30家知名P2P平台后发现,包括点融网、积木盒子、金融工场、银客网、懒投资、理财范等在内的11家平台已经上线积分商城的功能。 对此,金融工场董事长魏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2P平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优质资产外最核心的竞争利器。上线积分商城的目的是让投资人在获取投资回报之外,还能享受一系列的增值服务,进而平台达到维护老投资人的目的。 银客网总裁林恩民也认为,积分商城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投资人黏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人投资的积极性。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对此产生质疑,认为P2P行业高单价低频的业务模式会对积分奖励的设计提出巨大的挑战。“以大家常用的签到奖励积分为例,送太多成本太高,送太少又显得鸡肋,尤其是与投资赠送的积分相比,实际上往往很难激发投资人签到的动力,进而难以达成提高频次的目的,最后往往会演变成单纯的投资送礼品,增强投资人黏性的效果十分有限。” P2P积分商城“三板斧”: 签到、投资、做任务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目前P2P积分商城获取积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签到、投资和做一些论坛任务。 签到的方式最开始兴起于国内的一些论坛,主要作用是保证网站的点击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P2P积分商城的签到也主要集中在APP端。单次的签到往往只能获得很有限的积分,要想获得可观的积分,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连续签到。以金融工场为例,单次签到获取的积分是2分,连续7天签到后可额外获得10分的积分。理财范单次签到将随机获取积分1分-9分,连续7天签到也可额外获得10分积分。 第二种获取积分的方式是投资,这是积分获取的最主要方式。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分几种情况,包括投资当时一次性发放积分,投资时和回款后各发放一部分积分,以及投资付息回款各发放一部分积分等。积分获取的分值主要与投资额、投资期限相关。以金融工场为例,投资奖励积分为年化投资额。而理财范的积分则是按照投资已收利息1:1进行发放,积分将随每月利息同步发放至积分账户。懒投资的积分则包括付息和贴息两种,均按利息的十分之一兑换成积分进行发放。银客网则分优选项目和周期项目,投资优选项目是每100元发放1积分,投资周期项目则是每次回款产生的积分乘以回款次数。 最后一种获取积分的方式是活动和任务,主要是以论坛活动为主,比如参与各种热点话题讨论、发文、晒图等。包括银客网、理财范、金融工场等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但具体的积分数值无统一标准。 至于具体积分的价值,积分商城提供兑换的商品,各家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积分商城的商品主要分为虚拟商品和实物商品两种,虚拟商品以加息券最具代表性、实物商品则涵盖衣食住行各种类别。具体的兑换参数,由于各家在一开始发放时积分的价值不同,所以兑换时也不同。以加息券为例,在懒投资兑换0.1%的加息券需要499积分,在理财范兑换1%加息券只需要10积分,在银客网兑换1%加息券需要3000积分,金融工场则没有加息券,只有返现券,兑换10元的返现券需要999积分。虚拟商品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起投门槛、期限、项目等。实物商品往往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关键是考验各家的渠道商,比较常见的是兑换各家平台的吉祥物公仔,金融工场的“豆哥”需要12000积分,懒投资的“小懒”需要285积分,理财范的“米范”则是10000积分。 鸡肋还是利器? 重点在消耗投资人手中的积分 对于投资人而言,积分的获取几乎是零成本,因为最主要的积分获取方式是投资。那么,P2P平台增加积分商城对投资人而言没有增加任何成本,该投资还投资,积分自己就到账户里来了。但是对于平台来说,积分商城无疑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且不提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仅是每个月发出去的商品本身就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对平台而言,这钱到底花得值不值呢?对此,理财范CEO申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积分商城缺乏直接营收来源,属于亏损业务,每个月的支出大约在数十万元,主要包括采购、快递等成本。但是,积分商城的效益也是可以看见的,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数据体现:一是,积分商城在整个产品中的跳出率(浏览后关闭窗口/总投资人浏览量)是最低的;二是,理财范投资人在积分商城页面的停留时间最长,占APP端口停留时间的65%;三是,理财范每月服务数万余投资人,通过积分商城兑换虚拟商品进行再投资的占绝大多数。由此可见积分商城虽然本身不盈利,但确实在增强投资人黏性、促进投资人投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业内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谈道,相比获客,积分商城更大的价值在于维护老投资人的活跃度,增加投资人黏性等。“理财类APP属于低频类产品,如何让投资人主动提高打开APP的频次,发掘新东西、新玩法,提升活跃度与投资人黏性、提高投资人投资频率,是理财APP要面对的更加严峻的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积分商城不仅不会增加平台的运营成本,反倒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增量手段。” 在谈及应该如何运用好积分商城,避免让其变成鸡肋时,魏薇则表示,积分商城的运营关键点是:消耗掉投资人手中的积分,使积分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积分更像是投资人的选票,通过积分商城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是投资人真正想要的产品和服务,借此积累经验和数据,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
自从监管层要求P2P平台将资金进行存管以来,P2P平台都在积极与银行进行对接。不过银行存管的门槛很高,不是所有平台都能接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11家平台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其中21家正式接入存管系统。这也就“催生”了一种新的资金存管模式——银行+第三方支付联合存管。 目前P2P平台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资金银行存管:一是独立银行存管,即平台在银行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在该行大账户下开设子账户;第二种方式即为“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存管的模式。 银行+第三方支付联合存管模式,即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平台提供支付通道、结算通道服务,银行则为P2P平台开立统一资金存管账户,按P2P平台存管帐户进行监管。但这种存管模式下,一般不会为投资人开设个人账户。据悉,汇付天下、易宝支付、新浪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与银行签订了协议。 近期有不少平台宣布签署协议/上线联合存管,笔者对其进行了整理,统计范围只限于某些公开资料,如有不足,大家可以帮忙补充。 联合存管:资金到底去哪儿了? 银行+第三方支付联合存管模式自“诞生”之后,其合规性便一直被广泛讨论。有业内人士质疑:联合存管模式实质上平台的存管账户不在银行,依然在第三方支付,银行也无法监督平台用户账户内的资金流转。 某银行内部人士则表示:“第三方支付跟银行的合作其实只是让平台在银行多了一个企业的对公账户,这种模式与平台直接在银行开设存管账户有本质区别。” 笔者尝试在乐金所充值时发现,充值需开通恒丰银行资金存管账户。不过当笔者开通该账户时,所开通账户为汇付天下账户,而非所谓的恒丰银行账户。乐金所介绍称,开通汇付天下账户后将为投资人自动开通恒丰银行存管账户。 笔者就这一问题,致电乐金所客服,该客服称,资金确实存管在恒丰银行,不过并没有解释为何开通的是汇付天下账户。在笔者再三询问下,该客服称,可以理解为恒丰银行为平台开设统一资金存管账户,并没有为投资人开设个人账户。 “如果投资人的"一对一"账户依然是开在第三方支付而不是银行,银行端就只有企业的专户,那么投资人账户的资金是没有办法纳入到存款保险范围的。而如果是直接对接银行的"一对一"存管模式,每个投资人都会在银行有一个弱实名账户,投资人的账户资金则是纳入到存款保险保障范围的。” 上述银行内部人士指出。 联合存管合规性并不明确 目前来看,联合存管的模式是否合规,还需要监管部门核定。不过,在目前的行业环境下,联合存管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合作模式。 可以说,联合存管模式是一种银行、第三方支付和平台的“三赢”。第一,银行可以不必为了P2P的存管业务而花费大量精力和成本去开发系统;第二,第三方支付机构握有大量的P2P平台资源,这一模式有利于第三方支付业务开展;第三,降低了P2P平台接入银行存管的门槛。 不可否认,不管平台以何种形式实现资金银行存管,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背书作用,甚至于银行存管已成为投资人辨别平台合规靠谱与否的一大依据。 然而,有了资金存管,P2P平台也不一定就真的安全。 一方面,银行并不会为P2P平台承担名誉风险,而且目前银行与P2P平台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难以排除某些平台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例如,有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投资人,在与某些银行签订协议后,就开始宣传银行存管,实质上并没有上线银行存管。最近暴雷的e速贷就是这样例子。 银行资金存管只是保障P2P投资安全的一道防火墙,并不能保证用户资金及其项目的绝对安全,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银行资金存管都有相同的“含金量”。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较而言,与银行总行合作,含金量要大大高于与地方支行合作。总行存管标准更为严格,系统更稳定,对资金约束力更强,当然也更难对接上线,而支行存管则容易许多。有部分中小平台凭借地方关系优势,早早与地方支行合作,并借以宣传和增信,其实有一定程度的误导嫌疑,而这,往往也是媒体容易忽略的细节。所以,投资者切勿单凭是否实现资金存管这一个指标,就判别一家平台的好坏和实力。 P2P平台的资金安全,还是取决于平台的运营内控和道德规范。投资人要看好自己的钱,资金存管并不是考验平台的唯一指标,除了这个指标,还需要对平台债权项目的安全性,风控等方面严格筛选。 ...
今年以来线下理财平台频频爆雷,不少看上去高大上的平台轰然倒塌,一批知名线下理财平台也屡传危机。投资者开始诚惶诚恐,绝大部分表示今后不碰线下平台。 那么,与线下平台关联紧密的线上平台还值得投资吗?今天布谷君就带大家来看一个比较典型的平台--金信网。 金信网是知名线下理财机构信和财富的兄弟公司,其运营方金信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还是信和财富的小股东。金信网曾依靠信和财富这颗大树以及强大的资产端生产能力,迅速崛起成网贷行业第一梯队成员。 基本面:没有散标,利率中等偏低、流动性弱 金信网成立于2013年底,目前注册用户超过150万人,成交规模超过210亿元。根据公开信息,去年10月金信网成交规模100亿,不到8个月的时间成交量翻番,目前仍在以每个月15亿速度在增长。 根据布谷君观察,金信网理财产品都为集合标的(即优选计划),没有散标。平台上有1-24个月等6种不同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从5.8%-12.7%不等,利率跟投资额度挂钩,投资额越多利率越高(如下图),这套规则跟很多线下平台一样。 金信网App上还有一个“加息宝”,该产品24个月内可持续续存,年化收益率为5.8%,每月递增0.3%,最高年化收益率可累加到11.5%。 金信网优选计划产品都是到期后才能退出,加息宝每个月有一个开放日可以免费赎回,非开放日赎回需要缴纳应计赎回本息的5%作为赎回费用。总体来说,金信网的产品利率中等偏低,流动性偏弱。 根据公开信息,在2015年11月5日之前,金信网和信和财富的大股东是同一个自然人夏靖,不过无论是金信网还是信和财富,他们的管理团队信息并没有在网站披露。在媒体的眼中,金信网的创始人就是美女COO安丹方,不过她在金信网的占股只有1.5%。 布谷TIME实测:产品可选性不多,但也不能“傻瓜式”投资 作为一个快3年的成熟平台,金信网在投资体验上比较成熟。布谷君就不再介绍注册、充值、体现这些环节了。(主要也是偶注册的比较早,这些内容已经记不清了,有体验不爽的小伙伴,欢迎后台给布谷君提意见) 从可投产品上来说,优选计划中包括月满金(1个月)、季度金(3个月)、双季金(6个月)、金元宝(12个月)、金信宝(18个月)、金信盈(24个月)等6种产品,起投金额都是100元,每月利息复投,每种产品给出的收益率都是一个区间,根据投资金额的不同调整利率,投资越多利率越高,鼓励大家多投资。 根据6月13日,放标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早上8点开始出标,各项目的额度和满标速度各不相同。 1)12个月的金元宝是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总额2025万,共有234个人一起投资,下午13点44分满标。最大一个投资者投了110万,还有一个投了100万。 2)1个月的月满金额度有990万,共182人投资,中午12点13分满标,最高投资额100万元。 3)3个月的季度金额度有765万,共148个人投资,下午13点11分满标,最高投资额50万元。 4)6个月的双季金额度有540万,一共84个人投资,中午11点32满标,最高投资额50万元。 5)18个月的金信宝额度仅22.5万,一共6个人投资,下午14点满标,最大投资者放了22万。 6)24个月的金信盈额度也是22.5万,共5个人投资,上午10点05分就满标了,最大投资者放了20万。 从上述罗列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在金信网的这些优选计划产品,一天的规模大约4000多万。12个月期的金元宝最受欢迎,其次是1个月期限的项目。两个超过1年的长期项目,额度少,投资者也少。 不过,里面有个“坑”,布谷君还是要再提醒下。那就是流动性!金信网的优选计划没有提前退出的方法,所以投资的时候一定看清楚投资期限。另外一个是金额,别为了拿高息投资过多,忽略了自身资金安排。 加息宝,作为App独享产品,起投金额1000元,投资当日计息,投资周期最长24个月。利率从5.8%开始,逐月递增,每个月涨0.3%,11.5%封顶,想要拿到最高利率,需要坚持19个月。不过,加息宝每个月有一次免费退出机会,比定期产品的流动性好一些。 那么,投资加息宝和优选计划,到底差多少?布谷用1万元给大家举个例子,收益如下表,单位为元。 由此可见,想要流动性还是要牺牲收益的。 布谷TIME提醒:美女创始人安丹方离职、背靠的大树信和财富有风险 金信网的产品都是债权打包的产品,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完全看不到债权的相关信息,只有优选计划相关介绍以及投资记录,从信息披露方面来看是相当不透明的。换言之投资人在投资之前不知道把自己的钱借给了谁,对钱的走向是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只能相信平台遵守约定到期给你回款。 不过,在投资完成匹配后,会有一份借款合同,合同上会标明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信息,此外布谷君的投资项目还标注有借款用途是扩大经营。总体来说金信网的信息披露方面在投资前是没有的,但投资后可以拿到较为详细的信息。 不过,金信网总体信息披露还有待完善。比如,网站的总体运营数据并没有像一般平台那样披露,只披露最近30天数据,平台整体的数据,布谷君还是从最近的报道中“抓”出来的。 另外,此前媒体前辈的评测中也提到:网页中提到100%安全,合作机构100%本息担保,但是并未披露担保合作机构的名字。 根据客服回复,金信网的资产方的合作机构是信和汇金,信和汇金提供100%本息担保,至于信和汇金把钱贷给了谁、做什么用,想要知道的话,客服建议去咨询信和财富。可见两家的关系,说是兄弟公司,其实也类似左手和右手。不过,话说回来,在行业内,理财平台一手资产、一手资金也很普遍。但最好能把资产、资金以及合作模式给大家解释明白。 说完合作伙伴,我们再来看看股东和管理层。上文中已经提到金信网的管理层信息并没有在网站上公示,百度百科上显示管理团队时夏靖和安丹方。不过在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中,从去年年中开始金信网的大股东和法人也相继由夏靖变成夏昕,今年3月主要人员披露列表中安丹方已经更换成韩知音,也有坊间传言安丹方已从金信网离职。 根据公开报道,安丹方最后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时间是去年12月,今年以来就淡出江湖。布谷君就该问题咨询金信网客服,得到的回复是对于高层变动不知情。在与多名金信网离职员工沟通中,布谷君被告知,安丹方应该不会再回金信网,离职传闻坐实。 关于夏靖和夏昕的关系布谷君不做猜测,这个新晋“管理层”韩知音的背景也没有信息可查,但是布谷君推测,金信网和信和财富的实际控制人还是夏靖。 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信息变更提示 信和财富,可以说是金信网背靠的那颗“大树”。融360的调研称金信网的运营模式是,由信和财富在线下获得借款人,对借款人进行信审、风控,然后推荐合适的借款人到金信网,金信网再从中选取合适的债权打包,列入集合投资计划。由此可见,信和财富是金信网的资产提供方,从风险角度来讲,信和财富的风险会直接传递到金信网。换句话说,如果信和财富做的扎实两边收益,如果信和财富做的不扎实两边一起遭殃。 信和财富2012年成立,员工数量约为3万人,门店将近1000家,2015年单年撮合交易量达到400亿元。当年,信和财富以“信和财富 说话算数”亮相央视而闻名业界。去年7月,信和财富涉嫌非法集资遭大连市政府通报,今年4月初曾被曝绍兴分公司被调查,随后官方宣布线下业务转型到线上。 综上来说,信和财富这棵大树目前存在很多不特定风险,如此庞大的线下机构,容易形成资金池和自融。另外,在当前的监管环境对信和财富非常不利。 当然,金信网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有不少资本。比如,金信网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同时还是央行旗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信息共享系统成员。此外,金信网注册资本超亿元,风险保证金超亿元,这些几乎都是一线平台的“标配”。 结论:相对于金信网的收益和可能的风险,布谷君建议谨慎投资,等到金信网管理层明朗以及信和财富风险排除之后再考虑。 ...
6月15日,新三板企业枫盛阳(430431)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总经理刘金玲因个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天津公安局西青分局立案侦查,案件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闹得沸沸扬扬的枫盛阳股权质押爆仓危机,正式进入第二季。此前媒体报道称,枫盛阳被曝资金链出现问题,实际控制人刘金玲被起诉。 其实从枫盛阳之前披露的一系列借贷纠纷、刘金玲个人涉足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一些市场人士应该已经猜得出这个昔日“天津新三板女首富”陷入的是什么麻烦,不过严重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能并没有多少人意料到。 刘金玲到底做了什么?其实早在枫盛阳挂牌之前,刘金玲的便从做实业走向了玩资本。 综合枫盛阳信息披露,天津法院的开庭、判决和执行公开信息,以及工商登记资料,解读君整理出了刘金玲旗下“企业版图”。 从公开资料看,目前与刘金玲一起被卷入各种民间借贷诉讼的除了挂牌公司枫盛阳,还有天津众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天津金卓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其中众凯投资可能是刘金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关键存在。关于众凯投资,解读君之前已经八过一次:《枫盛阳危机背后的女人:新三板女富豪的起落》。 众凯投资是一个互联网理财平台。众凯投资官方网站自我宣传为P2P平台,但并非那种提供居间服务普通P2P平台。 众凯投资官网介绍了四种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但没有介绍任何对应的项目信息。今年众凯投资、金卓盛融资担保公司、自然人刘莉卷入一起债权转让纠纷,该案4月份已强制执行。 刘莉是刘金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另外一名关键人物,除了与刘金玲一起出现在多宗民间借贷诉讼中,还与刘金玲共同持有多家公司股权,其中持有众凯投资20%出资额。 刘金玲持有枫盛阳64.87%股份,截至目前超过九成已被司法冻结。新三板分层在即,本来按照标准一和标准二,枫盛阳有望进入创新层,但由于刘金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及挂牌公司本身被天津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已注定与创新层无缘。 ...
近日深圳平台瑞银贷发布的以“海黄树”兑换提现的“奇葩”公告掀起轩然大波;6月1日,安徽P2P平台徽融通曾发布一条“以酒兑付”的公告;而早在2013年10月,山东平台“乐网贷”突然停止正常提现时,老板竟称其名下有450万斤大蒜等多项资产,高价变现不成问题。 看客的眼光一下子都被“奇葩”的兑现物吸引去了,那么投资者的本金呢?眼看着钱被打了水漂,也明知道1万元现金抵一瓶酒的实物代替现金兑付都是平台的损招,接不接受都是亏钱,这些倒霉的投资者又成了没人管没娘奶的娃。 据观察,问题平台的抵债物通常都具有难以变现和“有价无市”的特点。如果平台最终未能解决危机实现兑付,大多数投资者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将手中抵债的实物变现的。对于P2P投资者而言,尤其是踩雷投资者,往往遭遇维权无门。但在现实中,踩雷投资者仍会走上荆棘密布的维权之路。 进入深度洗牌期,不少平台加速倒下,而事发时不论是媒体还是执法部门,都把焦点对准了平台,“兑付困难”、“暂时停业”,或者追问平台的公告和回应,鲜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维权和追讨本金的投资者身上,或是一直跟踪事后处理中投资者是否讨回资金。 笔者查阅现有的报道得知,投资者维权成功案例非常鲜见,回款几率仅约两成,也就是说八成投资者虽然维权仍是血本无归,而且从已立案的P2P平台案件来看,投资者能取回的本金还不到投资金额的40%。 笔者想对投资者说的是,在选择网贷平台时,一定要提前做功课,了解平台的资质和背景,还要知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资产的变现能力、担保公司的偿付能力。有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去项目现场一辨真伪。 通常情况下,平台想“以物抵债”,多半是因为现金流出现问题了,倒闭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投资者真不幸遇到“以物兑付”平台,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果平台与借款人存在真实借贷关系,那么平台应及时披露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并协助投资者进行维权;如果是没有真实借贷关系的诈骗平台,投资者则应收集和提供相应证据,第一时间报案,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情况。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维权投资者应“抱团取暖”。一般来说,P2P平台跑路后,投资受害人都不会太少,可以团结众人力量,共同收集证据,通过创建维权QQ群、集体发帖等途径抱团维权,扩大维权舆论影响力,给跑路平台施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以物抵债”奇葩兑付事件频出的症结,归根结底还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缺少规范的企业倒闭清盘机制。有观点认为,应该在问题平台的清偿过程中引入专业托管机构。这样有利于在细节上把控该平台资金和债权情况,使平台有希望通过良性方式进行清偿工作,减小给投资人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因此,以上对投资者的建议都是“治标”,只有行业规范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了才是“治本”。 ...
近日,“某宝”事件持续发酵,先是北京九叔在其微博上连续发文指责“某宝”收取高额逾期管理费和罚息(逾期利息),其后“某宝”又被爆出放贷人要求借款人(主要是女大学生)拍裸照作抵押的新闻。本文将对“某宝”平台的高额逾期利息和逾期管理费、催债手段及宣传行为进行法律分析。 一、关于高额逾期利息与逾期管理费 我们查看了“某宝”平台的《借款协议》,其中约定如果借款人超过宽限期还没有偿还全部借款本金和利息,那么自宽限期次日起,“某宝”将以截至当日未偿还借款本金为基准,以24%为年化罚息利率计收罚息。除此之外,借款人还需向平台支付一定的逾期管理费。这就意味着,借款人借入100万,全部逾期一年的话,就要支付24万的罚息外加一定金额的逾期管理费用。 那么“某宝”规定的高额逾期利息和逾期管理费用是否合法呢? (一)什么是逾期利息? 在法律上,逾期利息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罚息里的一种,“某宝”《借款协议》中的“罚息”即逾期利息。根据《合同法》第207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实际是借款合同到期后,借款人继续占用本金所产生的利息收益,是本金在逾期阶段所产生的孳息,支付逾期利息是对出借人损失的合理补偿。逾期利息一般是合同借贷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逾期利息由放款人收取,但在“某宝”平台中,平台是否收取部分利息作为催收报酬不得而知,本文仅就逾期利息和逾期管理费的数额进行分析。 (二)“某宝”高额逾期利息及逾期管理费用是否合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30条之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某宝”在《借款协议》中约定以24%为年化利率计算罚息其实并未超过法律规定的限额,其相关当事人可以主张年化利率24%的逾期利息。 但是在该条中,最高院用“其他费用”一词对借款人因为逾期可能产生的费用进行了兜底性概括,该条中的“年利率24%”应当涵盖了出借人向借款人因逾期还款而产生的一切费用。“某宝”平台的《借款协议》约定:“特别逾期管理费的金额调整为‘截至宽限期之日后第76日未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罚息与基础逾期管理费之和×30%。’” 因此,我们认为此协议中“某宝”约定的逾期管理费用实质上属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30条规定的“其他费用”,则平台已经向逾期借款人收取了年化利率24%的逾期利息,如果再收取逾期管理费的话,其实已经超出了法律保护的范围。以下通过案例说明: 【(2015)响民初字第00578号】张爱高与嵇礼林、徐友康民间借贷纠纷案 本案中,被告嵇礼林向原告张爱高借款2万元,约定月利率19.8‰,借款期限到2015年6月5日,如逾期偿还,按月利率双倍计算,并由被告徐友康提供保证。借款到期后,被告未履行还款义务,原告起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借款及保证合同除双方约定逾期利息过高,双方约定的逾期利息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依法不予保护。并判令被告按照月利率2%支付逾期利息。 当然,如有借款合同同时约定了逾期利息和(逾期)违约金的,则二者总计不可超过年利率24%。参考案例:【(2016)沪0116民初2626号】某某诉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二、关于“裸条”催债事件中平台的责任 据新京报报道,“某宝”平台上的某些借款人(主要是女大学生)通过“某宝”平台借钱,由于平台设置的高额利息(报道称有的借款利率周息可达30%),其逾期的恶性循环使得借款人还款更加困难。放贷人以此要求女借款人发送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作为抵押,若借款人到期还不上钱则向QQ群或借款人的父母朋友发送该裸照。 从法律角度来看,“某宝”平台上的放贷人收取周利率可达30%的高额利息(《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规定借款年利率不得超过36%,其明显超过)以及逼迫借款人拍裸照的催收行为是明显不合理的,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刑事犯罪。针对放贷人违法性,本文暂且不论。但我们认为“某宝”作为居间人,对平台上的出借人及借贷人并未尽到作为居间人的合理审查义务,导致“裸条催债”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据媒体报道,通过“某宝”平台借钱的人主要为一些没有收入来源,欠缺还款能力的大学生,但尽管如此,“某宝”在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等相关情况上却缺乏合理性审查。并且“某宝”方面表示,在其平台上借钱的人不需要审核,金额自定,利率自定,一键操作,几秒钟达到借钱目的。由此可见,“某宝”是可能预见到借款人存在无法及时还款的情形的,其也未尽到其应当尽到的合理审查义务。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履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的义务。虽此规定仍处于意见征求阶段,但我们认为根据《合同法》第5、第6条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也可以判定平台作为居间人应当负有合理审查义务。 三、关于“某宝”宣传行为的法律风险 15年8月,“某宝”启动“拉上好友抢红包,轻轻松松玩出钱”活动。其在宣传中表明,将用20多亿作为活动推广费用,而后证实预计落实到每个注册用户的奖励实为50元。今年2月,蚂蚁金服举报称“近期网络上有多个自媒体账号散布签到赚钱的言论,推介“某宝”平台旗下新业务,打着马云以及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的旗号,严重误导用户。由此可见,“某宝”存在着大量的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行为。根据《广告法》第4条之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而本次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将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因此平台的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行为已触及监管红线,需要警惕。 前面我们提到“某宝”收取高额逾期管理费,“某宝”方面表示主要用于催收。那么平台的催收与放款人的恶意催收是否有联系呢?也即平台对放贷人的恶意催收行为是否知情?或者是否参与放贷人的恶意催收行为呢?这将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如果存在的话,平台也可能根据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结:“某宝”事件透露出来的高额利息、罚息和逾期管理费以及恶意催债、虚假宣传等行为值得网络借贷平台和借款人深思。在此提醒平台应当守住法律底线,合规经营;借款人理性借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指数宽幅震荡,个别次新基金却在结构性行情中赚得盆满钵溢。统计显示,目前次新基金仓位较为分化,个别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20%以上,但仍有基金成立以来尚未建仓。 分析人士表示,年初至今,存量资金反复炒作新能源汽车、OLED等产业链公司,把握这几条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主线并大幅建仓的次新基金成为赢家。记者了解到,个别基金公司包括华安、景顺长城等,获得了不少机构资金的申购。 满仓做多热门产业链公司 市场指数剧烈变动时,往往是观察次新基金仓位的好时机。记者统计6月15日基金净值发现,2月以来成立的150余只偏股型次新基金中,超过40只基金当日净值涨幅超1%。这意味着接近三分之一的次新基金的仓位在5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基金中,超过10只基金单日涨幅超过当日创业板指数涨幅3.42%,个别智能汽车、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主题基金表现抢眼,单日净值上涨超过4%。近期市场热点集中在新能源汽车、OLED产业链等,这或许意味着上述基金满仓热门产业链公司。 “今年市场分化很大,存量资金持续追逐几个能够看到业绩的热点板块,我们近期也把股票换到这些热点上。”沪上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而这似乎也是上述次新基金的操作思路。 从成立以来的净值表现看,上述次新基金中,国泰大健康、嘉实智能汽车、景顺长城低碳主题等基金表现抢眼。这些基金均于今年2、3月份成立,截至6月15日净值增长分别达到22%、16%、11%。此外,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中海魅力长三角、大成互联网+大数据等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也超过5%,体现出上述基金经理的热点把握能力。 记者了解到,由于个别基金公司包括华安、景顺长城基金等今年结构性机会把握精准,获得了不少机构的净申购。 个别基金成立仍未建仓 虽然个别次新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但在今年的震荡行情中,仍有不少基金成立以来尚未建仓,基金对市场观点的分化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同样于2、3月份成立的兴业聚盛、泰信鑫选、中银宝利、西部利得行业主题、新华科技创新主题、金鹰智慧生活、汇添富优选回报等基金,不但6月15日净值波动为0,且目前的净值仍停留在1附近,说明上述基金仍未战略性建仓权益类资产。 展望未来,不少基金认为,考虑到近期仍然有许多不确定性事件影响,短期A股市场仍然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不过,临近下半年,市场机会已然临近。未来一方面要关注新能源汽车、OLED、军工电子等景气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兴产业,一方面也要关注传统领域龙头公司,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上述公司未来也有望渐入佳境。 国泰基金表示,仍维持对市场谨慎乐观的判断,投资上追求业绩和估值的匹配,精选业绩增长确定、行业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此外,由于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黄金等避险类资产的配置也不容忽视。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整体波动幅度相对有限,而结构性行情依然可能持续火爆。中期来看,随着英国退欧公投等事件的明朗,我们认为市场机会已经渐行渐近,下半年行情值得期待。”上投摩根表示。 富国基金(博客,微博)则认为,从中期角度来看,尽管宏观经济难以大幅反弹,但企业层面的盈利不断蓄积,新能源汽车、OLED、军工电子等创新成长行业的景气程度不断提高;在传统领域,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未来也将逐渐踏上“病树前头万木逢春”的历程。 ...
互联网金融,谈一谈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和理解,供大家拍砖。 1、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没有进一步解释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难道,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就完了吗?显然不是。 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跟传统金融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它并不是一个简单地衍生品,而是一次革命!虽然我也同意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但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互联网化。 金融的互联网化,再具体地说,就是金融的碎片化,金融的精细化,便捷化。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而在这里的“金融”,绝非仅指银行。所有具有金融属性的机构,如保险、证券、基金、P2P公司、小贷公司均在这一行列。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券商等等,都是如此。所以,互联网金融是代表着这些有着类似特征的金融机构,在金融的互联网化过程中,围绕各自主业的一种变革。 2、互联网金融的碎片化 如果你简单认为余额宝当年的那一场绚丽的演出只为业界带来了P2P的模式,那就太浅薄了。P2P只是表象,余额宝最大的贡献是向人们证明,金融互联网化可以迸发出多么可怕的力量! 对于传统银行乃至其他金融机构,其冲击力可想而知。银行人发现还有这样一种方法,在营销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仅靠互联网光速的信息传递,就秒杀曾经被他们认为并不好销售的金融理财产品。没有豪华的VIP室,没有专业的打着西装领带的理财经理的顾问式推荐,没有渠道,仅仅靠互联网上的口口相传,就将这些虚拟的“商品”瞬间秒杀!这个现象不断挑战着所有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体系的认知。 究其根本,金融互联网化,首先是互联网的碎片化带来的改变。人们再不需要,在特定的营业时间,去特定的营业网点办理业务。互联网给了人们时空上的便捷。金融产品的本质,还是为了使客户的资本实现增值,与是否去营业厅无关。互联网金融的碎片化,给了客户,也给了金融机构,在时空上的延伸。 时空上的解放,并不简单是延长了金融机构的营业时间和办公地点,而是可以使金融机构扁平化,更好地控制成本,更加机动灵活地推出更多的理财产品。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碎片化”的真正价值,即金融产品的“碎片化”。 3、互联网金融的个性化 众所周知,我国是银行大国,而非金融大国。金融产品匮乏,缺乏细分,新产品开发的周期过于缓慢。另一方面,个人财富积累的增长,直接导致了供需之间的严重失衡。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成熟甚至饱和,金融市场也正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演变,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将对金融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融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在商品极度贫乏的市场中,消费者可以挑选的产品本来就很少,个性因而不得不被压抑。但当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产品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上都比十年前非同日而语,现实条件已初步具备。消费者能够以个人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和购买商品或服务。更进一步,他们不仅能作出选择,而且还渴望选择;消费者所选择的已不单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包括其他的“附加物”,这些“附加物”及其组合可能各不相同。所以没有一个消费者的心理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分市场。金融产品的个性化正在也必将成为主流。 4、互联网金融的便捷化 互联网金融带给消费者极大的便捷,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方便的时间,方便的地点,来购买合适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产品,将会与其他电商产品一样,摆放在网店里销售。这一改变也将影响到产业链的改变。金融产品的营销将打破原有的界限,提供方将与营销方剥离。这一改变已经在保险行业得到验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保险营销方。相信,金融理财产品也不会太远了。 金融产品的提供方与营销方剥离,势必会导致提供方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专业化的分工,使每个角色都更为专业。产品将进一步细分,也必将加快新产品的推出周期。这样就从另一个角度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便捷。无论,你需要什么,总有一款产品适合你。 互联网金融,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基金,保险等多种形态的金融产品互联网化。它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利,也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多种选择和购物体验。正是它的碎片化,才为多样化提供了支持和可能;而产品的多样化,也为碎片化的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互联网金融,让金融变得更简单,更加贴近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