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IT培训、出国考试、考公务员、考研,不知从何时起,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纷纷上马分期服务,培训费动辄上万元。学生没钱不要紧,培训机构可以零利息帮你向金融机构贷款,先上学后还款,有的还能包你高薪就业。 虽然教育消费金融的发展帮助了许多想继续深造的年轻人,但在一片火热的教育信贷背后亦存在一系列隐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互联网金融平台与教育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让教育机构招揽学员的同时不忘向平台引流,贷款容易退款难;学费不透明,信息不对称让“零利息”大打折扣;只要教育机构能上线分期服务,贷款方案、宣传话术都能被量身定制。 互联网的介入,让教育消费金融变得更加便捷、快速,但乱象也随之显现。 学员投诉贷款容易退款难 因为想通过自考提升学历,7月29日,安徽姑娘小奚(化名)来到位于芜湖的尚德机构咨询,咨询结束后,小奚以没带钱为由要离开时,工作人员告诉小奚,培训机构可以帮助她向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北银)贷款,只需分期还款就行。 “学费原价5980元,因为当时芜湖正在抗洪抢险,工作人员说可以减免1000元学费用于捐赠芜湖抗洪,再加上是最后一天报名,我就动摇了,签完协议回去等北银的电话审核。”小奚告诉记者。 7月30日晚,没接到电话审核的小奚被尚德告知贷款已经申请下来,但小奚在北银App上的查询结果却是自己的证件号未申请过贷款。察觉贷款流程可能有猫腻。7月31日,小奚去尚德,要求取消贷款,工作人员却以贷款已经下放为由并不处理。直到8月1日,北银的客户端才显示贷款申请通过,合同生效。再找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称小奚已经签了《尚德机构贷款补充说明》,其中提及“承诺自报名之日起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终止课程协议”,不能退款。 “7月5日起,电子协议里就多了一条贷款学员学费不退的规定。我报名完全是陷入尚德的套路,说是最后一天报名,其实是可以补报的;说减免1000元是为了捐赠灾区,他们拿不出凭证;说好的电话审核我没接到,培训机构说贷款下来了,我却查不到自己的贷款信息。”小奚告诉记者,因为不想待在“骗子”公司学习,她从没有去上课,却又担心不还贷款会影响自己的征信及日后生活,陷入两难。 8月10日,就教育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及贷款学员的退款问题,记者致电并致函尚德机构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方回应只有了解报料学员的信息后才能与记者沟通,但在记者加入的尚德维权群中,有近300人希望拿到退款。 退款为何还要出示父亲病历? 因分期贷款陷入困境的还有在英孚教育贷款学习的张多夺,去年刚毕业的他在课程顾问的指导下向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银)申请了30599元的贷款。今年4月,因为父亲病重,张多夺决定回老家,并申请退款。 “刚毕业时工资只有3000元,没那么多钱,课程顾问说英孚与中银有合作,可以免息分期贷款,他做担保人,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工资要报5000元。”张多夺告诉《IT时报》记者,在后来中银的电话审核中,课程顾问亦示意他谎报工资5000元,贷款很快便批了下来。可当他想退款时,事情却没那么好办。 在张多夺与英孚签订的《英孚课程协议》中,符合退款情形的有两种,一是自协议之日起30天内(包括协议日当天)无需任何理由,中心将全额退款;二是符合适用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 当张多夺要想申请退款时,英孚提出,需要他提交户口本、离职证明、父亲的病历和回家的车票作为退款证明。张多夺对此不能理解,并拒绝提供相应证明。 对此,英孚相关人士回应称,超过30天无理由退款期后,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特殊原因或者其他意外事件学员要求退款,会根据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一对一的沟通和跟进,同时需要学员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以供英孚做出客观的判断和决定。英孚表示6月中旬起,曾多次与张多夺联系,但对方不再接听电话,导致退费难以进行,并表示,希望可以帮助学员解决所关切的问题。 明明是应聘怎么却成了贷款培训? 今年2月,在58同城投送简历的小秋(化名)接到湖南长沙华信智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新华电脑学员)的面试电话,在面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小秋推荐了ui课程,不仅包教包会,还能包推荐工作,这让小秋动了心,在公司的帮助下向佰仟金融以零利息贷了15800元做学费。招聘者告诉小秋,前6个月只需每月还95元的服务费,本金还款从第7个月开始,共12期,每期1554元。想着培训几个月找到工作就能还款,小秋欣然答应。 等签好合同过了几天,小秋觉得不对劲,自己只是来应聘平面设计,怎么还背上了贷款?而且学费似乎也不太对,说好是无息贷款,最后还款总数却是19218元。 通过招聘招揽学员,帮助学员贷款参加培训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在记者加入的一个500多人的教育信贷维权群里,大多数学生都是因IT培训背上贷款。 一位广州学员告诉《IT时报》记者,其在面试后也被游说参加培训班,学费20000元,紧接着面试官直接拿他的手机在某借贷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里贷了款,刚提交申请,就显示贷款成功,因为速度太快,他都没看清老师给自己贷了多少钱,也不知道利息、手续费是多少。老师全程拿着学员的简历操作贷款,并不需要过问学员的个人信息。 一名参与维权的学员告诉《IT时报》记者,有些金融机构给了学员6个月的缓冲期,即使有的学员没有参加培训,也只有到第7个月,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贷款。 记者调查 可为培训机构“量身打造”的教育贷款方案 近两年来,政府对于消费金融的口子一直在放开,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即可放行。2016年3月5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随着政策松动,加上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火爆行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消费金融,教育贷款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尤被青睐。 8月9日至10日,记者以培训机构的名义向两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提出合作需求。 一家专门向教育培训机构和个人提供零抵押信用贷款的平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培训机构通过贷款模式能留住更多的学生,平台则可以完成放款的指标,培训机构还可将线下的用户往平台引流,帮助平台开拓更多用户。当培训机构选择与平台合作后,平台给予培训机构贷款授权,学生只需要在招生老师的指导下填写身份证号、还款银行卡号以及课程邀请码,就可完成贷款申请,款项当天就能下发到培训机构的账户里,以保证培训机构的利益。学生贷款审核过程中,绝对不给家长打电话,如果学生逾期,催收由平台处理,不会牵连到培训机构。 对于合作模式,该平台向记者提供了“6+12”及“6+18”两个模式,前6个月告诉学生只收少量账户管理费,实则是贷款的低息利率,后12或18个月,则是高息利率,与本金合在一起,由学生每月返还。对于记者提出能否“零利息”的问题,该人士笑称:“金融机构不可能不收利息,不过可以根据培训机构的产品策略及方案具体沟通,量身打造贷款方案。” 另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则向记者提供了一种“无息”方案,比如,培训机构可将学费提高,学生每月还款1100元,100元利息由培训机构代交,这样学生的还款页面只显示还款1000元。不过,该平台亦告诉记者,这样的垫息方式不如其他方案利润高。 关于贷款学员的退款问题,上述两家金融平台均告诉《IT时报》记者,在培训机构与学生意见达成一致后,后续退款具体操作是培训机构与平台之间的结算。 记者观察 好事应落到实处 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为试点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和规范经营提供了保障,同年,成立了以银行为背景的北银消费、中银消费等消费金融公司,2015年6月,消费金融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截至今年3月6日,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15家。 但如果在搜索引擎一栏中,输入“消费贷款”一词,跳出的结果中,提供消费信贷的公司远不止15家,在政策的利好导向下,这里成为金融创新领域的一块试验田。 尤其是提倡在学习上消费的教育消费金融一经推出,便一片赞扬声,穷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分期的方式去参加MBA、IT等短期技能培训班。诸多互联网公司涌入这个领域,其中不乏苏宁、百度、京东、阿里等巨头,百度的战略性业务百度金融的App——“百度有钱化”上线的首个应用场景就是教育贷款领域,和华尔街英语、达内、千锋教育等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布局教育产业,京东、苏宁也都相继与教育机构合作,向年轻人提供分期信贷的服务。同时也有很多创业型公司,将自己创业的垂直领域锁定了这片蓝海。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与营利性教育机构展开合作,双方将目光盯在了更多生源和更多收入时,乱象不可避免地出现,而学生是这个链条中最弱的一环。 “市面上的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学生在签合同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警惕是否存在霸王条款。虽然学生享有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但其中可能涉及教育或金融机构的利益,解除合同比较困难。”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告诉《IT时报》记者,他曾多次参与讨论国家工商总局在8月5日公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 尽管此前《上海市教育培训机构学杂费收缴和使用管理规定》、《江苏省培训收费管理办法》等地方性管理条例中都明确规定了退款要求,但从记者加入的多个维权群及实地走访的华尔街英语、韦伯英语等培训机构来看,不少机构依然在以折扣优惠等理由,跨学年打包、捆绑预收学杂费,而学员因在贷款时分别与培训机构及金融机构签订了合同,使缴费情况更加复杂而导致退款之路漫漫。刘俊海亦向记者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体现了“无因退货”,但教育培训是服务,并不在此范围内。 ...
随着监管路径逐渐明朗、行业自律不断加强,一直饱受社会诟病的P2P网贷行业,今年以来出现了良性发展迹象,行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 趋势一:行业呈现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P2P行业累计成交量达10252.5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68倍;截至7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6567.5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94倍。 数据还显示,截至7月底,网贷投资人数升至348.19万人,环比上升2.93%;借款人数达到115.39万人,环比上升2.65%。 网贷收益率也日益回归理性。从统计数据看,综合收益率从1月份的12.18%逐月下降至7月份的10.25%。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一年来,行业综合收益率一路下行,是政策调控效果的体现,意味着网贷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当前形势下,百姓投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金融机构对居民投资理财的需求总体上还不能有效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综合以上数据,业内专家认为,P2P网贷行业正呈现出稳健发展的势头。 近期,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银行业应大力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监管层鼓励银行业探索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建立互联网金融技术平台。征求意见稿同时提出,银行业要针对细分客户群和业务场景,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形成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趋势二:平台“存量淘汰”迹象明显 在稳定增长的同时,行业分化也在加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81家,环比下降2.89%,正常运营平台数为2015年8月以来的新低。“存量淘汰”迹象明显。 数据显示,7月共有101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问题平台51家(跑路30家、提现困难20家、经侦介入1家)、停业平台50家(停业43家、转型7家)。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平台在退出时属正常停业,而非“一跑了之”。今年上半年,“大王理财”在清偿投资者本金与收益后永久关闭。像“大王理财”这样停业的P2P平台,今年7月就有43家。 “今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数量占停业及问题平台的比例不断下降,2015年年底该项数值约为60.38%,2016年6月已降至44.68%,这意味着良性退出的平台数量占比明显上升。”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 “网贷行业在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加强的背景下,整体环境逐渐向好,一些网贷平台知难而退主动离开,平台数减少,新增平台数也在放缓,质量自然就会提升,收益也会回归理性。”业内人士说。 趋势三:监管路径日渐清晰 历经数年发展,网络借贷的市场定位、监管路径日渐清晰。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网贷平台作为网络金融信息中介企业的定位。 该管理办法中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的规定,将可能成为P2P行业的“隐形门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7月,有近150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不过,真正与银行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的只有48家,仅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04%。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期下发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P2P网贷(征求意见稿)》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向会员单位征求意见,行业自律逐步加强。 地方网贷行业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据深圳市网贷企业比较集中的福田区网贷行业协会负责人透露,深圳正计划推出网贷行业信息披露系统,平台的相关数据有望与深圳市经侦、金融办等监管部门实现实时对接。 “未来更重要的是监管思维的转换。”黄震认为,P2P作为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难以实现绝对的无缝监管,传统的执法、排查理念并不能十分有效地防控风险。相关部门更应加强大数据检测预警技术,通过实时的业务数据检测,提前预防,及时监管。 ...
挂牌不得、整改不易、创新层无缘,新三板“类金融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不过,不少小贷公司仍寄希望于监管层的“松手”。近期,中贷协下发了关于了解相关小贷公司诉求的调查问卷,以便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意见与证监会沟通。 距离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已近两个月,但是被禁止新挂牌和排除在创新层之外的小贷公司却依然“不甘心”。 近日,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下称“中贷协”)下发了《关于调研小贷公司上市情况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称,近期中贷协陆续收到部分地区金融办、地方协会及会员单位的反映,希望就小贷公司上市有关事宜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协调,为了真实掌握当前上市和拟上市小贷公司的有关情况,中贷协设计了调查问卷。 据了解,共65家小贷公司收到了上述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46家已在新三板挂牌的小贷公司,以及15家拟在新三板上市的小贷公司。此外,还包括2家香港上市小贷公司和2家美国上市小贷公司。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此次调研主要是希望了解相关小贷公司的诉求,以便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意见与证监会沟通。 挂牌全面搁浅 坏消息来得措手不及。5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公告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特殊行业挂牌公司,在相关监管政策明确前,暂不进入创新层。 海宁鸿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道雄告诉记者,在获悉这一消息之后,自己整个人“懵了”。 2015年8月,鸿丰小贷登陆“新三板”。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6461万元,同比增长5.72%;净利润约5153万元,同比增长12.04%。 钱道雄称,若按照去年11月下发的《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鸿丰小贷已足够资格进入创新层。但今年5月份小贷公司等金融属性企业突然被排除在创新层之外,令自己措手不及。 “在通知下发前,我们刚刚完成了一次定增,投资者也看中了我们能够进入创新层,现在我还需要和这部分股东解释。”钱道雄说。 业内人士分析,进入创新层意味着流动性,流动性是估值、交易、定增等一切运作的基础,没有流动性价格就没有意义,所以进入创新层对金融机构来说非常重要。 钱道雄对记者直言,此前公司为了挂牌上市已花费数百万中介费用,每年的维护费用也高达数十万,但小贷公司无法进入创新层,则意味着其融资的大门已经关闭,失去了公司上市的意义。 “目前针对新三板创新层的政策红利还没有出台,因此影响不明显。但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释放,对已上市小贷公司的打击会加大。”钱道雄说。 除了已在新三板挂牌的小贷公司之外,一些拟上市的公司也倒在了“黎明之前”。按照全国股转公司有关负责人的说法,“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大多处于新兴阶段,所属细分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监管政策尚待进一步明确与统一,面临的监管形势错综复杂,行业风险突出。在相关监管政策明确前,暂不受理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的挂牌申请。 据媒体报道,至少有6家私募机构和“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已经领到了新三板同意挂牌的函以及拿到了股份转让代码,其中有3家属于私募机构,另3家属于小额贷款公司。 积极寻求沟通 面对突如其来的“被叫停”,不少小贷公司还在努力中。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得了中贷协下发的调查问卷,针对已上市小贷公司,这份调查问卷涵盖了“基本信息”、“主要股东及董监高人员信息”、“经营业务情况”、“融资情况”、“公司上市情况”等五大类内容。 其中基本信息一项,除了包括公司全称、营业地址等基本信息外,还要求填写员工总数、信贷员数、实缴资本金、近年来股本变更情况等信息。 而主要股东及董监高人员信息一项,调查了小贷公司前五大股东名称、性质及持股比例。此外,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信息也是调查选项。 在经营业务情况一项,要求填写自2013年起的各项经营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存量客户)户均贷款余额、放款(含利息及手续费)加权平均年化利率等。此外,近年主要偿债指标也是重要的调查内容,包括流动比率(倍)、资产负债率、EBITDA利息倍数(倍)等。 融资情况一项,包括对外债权融资余额总额,以及各笔融资时间、金额、利率及方式。 公司上市情况一项,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包括定向增发等募集资金情况、上市主要目的、选择该市场的原因、上市带来的好处以及所属市场的不利监管政策等内容。 而对于拟上市小贷公司,则填写“拟上市挂牌情况”,包括目前上市挂牌进度、拟上市挂牌地点、上市初衷、上市准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等。 钱道雄告诉记者,这份调查问卷的内容比较详细,希望能尽快出台相关的报告向监管层反映。 不过,记者从上述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自从小贷、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被排除在创新层之后,已有行业协会与证监会进行过沟通,但效果并不好。对于此次中贷协的尝试究竟能取得多大作用,不能过于乐观。 融资渠道创新 长期以来,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2008年,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小贷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贷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尽管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逐步有条件地放开了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但小贷公司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业内人士分析,若小贷公司最终无法进入新三板创新层,则意味着小贷公司需要找寻新的融资渠道。其中,发行资产证券化(ABS)产品被认为是可能的突破口。 8月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刊登“关于为‘招商创融-瀚华小额贷款资产支持计划1号’提供转让服务的公告”,宣布自8月10日起,在综合协议交易平台为招商瀚华小贷1号提供转让服务。 瀚华方面表示,通过发行小贷ABS产品,瀚华旗下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资产转让方式盘活了存量资产,将再次提升瀚华金融在小微信贷方面的市场运作水平和盈利能力。 此前,阿里巴巴和京东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也都曾发行过相应的ABS产品。 不过,小额贷款公司发行ABS也有较高的门槛。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小贷公司若想发行ABS产品,必须有一定规模足够优质的资产,才能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此外,小贷公司发行ABS产品还必须得到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 ...
近日,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 一是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 二是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 三是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贷款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 四是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 五是不得在校园内开展网贷营销宣传活动; 六是不得在线上开展虚假片面营销宣传活动,误导学生借款行为; 七是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暴力催收; 八是不得有泄漏、恶意曝光或非法使用学生个人信息的行为。 ...
傅园慧的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让这个95后的小姑娘火遍大江南北。但是在投资界也有这么一门独门绝技,能够让你事半功倍,甚至“独步江湖”。 第一招玉女素心剑法 ——生活开支要懂得节制 这是古墓派的心境绝学,要点在于对于生活要学会清心寡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要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增加收入来源不仅仅包括努力工作,还要扩大个人资产的对外投资,增加个人投资收益和资本积累。 另一方面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节流也不仅仅是压缩开支,也包含合理消费,合理利用借贷消费、信用消费,建立一种现代的个人消费观念。 第二招 独孤九剑 ——理财不能盲目跟风 该剑法是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就比如在理财过程中要树立自己的投资理念一样,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模仿投资,结果只能坐等被收割。比如很多散户喜欢逢高买入,殊不知高点也是风险聚集点,一旦幕后大佬抛售,最后只能勇当接盘侠。 因此,理财一定要亲力亲为,容不得一点偷懒和占便宜,比如你对基金比较感兴趣一定要自己去研究去琢磨,实在摸不透也可以寻求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帮助。 第三招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分散投资风险 此乃衡山派绝学,该招式的绝妙之处在于招式的变化无常,非常类似于投资过程中的分散风险。其实就是理财师经常讲的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为什么要强调分散投资风险?因为我们都知道投资是风险性行为。 所谓的风险性是指你无法预测最终的投资结果。所以为了降低风险要根据情况把100万个蛋分成100份、1000份或着10000份,以规避风险,某一份遭遇灾难,也不至于破产。在投资过程中,一些多元化投资策略的产品就充分考虑到了分散风险的重要性,比如MOM众星拱月,多品类组合投资能够降低单一投资品种的风险聚集。 第四招长拳十段锦 ——投资是一个动态过程 作为华山派入门拳法,长拳十段锦的要点就在于坚持和耐力。投资同样也需要坚持以及耐力。理财师认为,投资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对于资金管理者而言投资方向可能需要应时而变;而对于投资者,可能也需要对投资规划做出适应性的调整等等。保持投资的灵活性能够降低市场风险。 另外,投资还需要注意看长远,特别是投资周期长的投资,需要坚持不懈、长期投资。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投资人应该多看多听多总结,将一些有利于理财的信息收集起来,用以弥补投资过程中的知识不足。...
在传统信托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之下,股权投资已是信托公司转型的一个“风口”。华宝信托日前斥资6000多万港元增持顺昌集团,这已是华宝信托今年以来第5次加码上市公司股权。这只是信托公司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都开启了“血拼”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30家信托公司参与二级市场股票买入或增持。其中,华宝信托已在上半年先后买入了鑫茂科技、中钢国际、圣阳股份和五洋科技,和四川信托一道,以买入4只新股并列上半年信托公司“血拼”的榜单之首;中江信托以新进3只股票紧随其后;外贸信托、百瑞信托、五矿信托、华信信托各买入2只股票。 除了新进股票,不少信托公司对已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也不断加码。例如此次华宝信托对顺昌集团的增持,根据港交所公告,增持后,华宝信托持有顺昌集团股份比例将上升至5.79%,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股东地位。 加码的背后也有着利润的驱动。今年5月,民生信托曾通过管理的民生信托聚鑫1号资金增持了天目药业股份,增持后累计占后者总股本的5%。民生信托表示,看好天目药业潜在发展机会,希望通过增持获取上市公司股权增值带来的收益,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天目药业股份的可能。 这种通过成立信托计划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做法,也曾被业内人士指出,可能是上市公司缺钱,把股票抵给信托公司做融资,双方是债权债务关系。对此,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樊迪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若信托公司通过成立某只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投资上市公司股权,其实质相当于证券投资类基金,信托公司充当投资顾问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中,也存在一部分信托计划明股实债,上市公司以出让股权的方式为其债务做担保。 而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信托公司买入或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实际上是在深度挖掘资本市场的潜力,除了直接用资金参与二级市场外,股权投资已成为信托公司谋求变革的一个新途径。中铁信托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陈赤曾发文指出,信托业应积极拓展股权投资业务,包括项目股权投资、并购投资、私募股权投资(PE)等。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未来股权直接融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股权投资将迎来巨大市场空间,开展真实股权投资业务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主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信托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行业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过去几年,金融股权投资为信托公司带去不菲利益,一些金融机构的股票变得非常抢手,例如陕国投信托和西部信托都曾买入长安银行的股份,安信信托去年底受让泸州商业银行6.03%股份,还有不少信托公司对基金公司股份青睐有加。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不良反弹等因素的影响下,金融股权投资风头有所减弱,从今年信托公司的股权投资行业分类来看,信托公司买入设备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个股最多。樊迪表示,房地产和制造业属于传统周期性行业,受市场行情影响,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其股价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信托公司买入或增持可能是出于价值投资的考虑。 从投资行业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中,瞬息万变的行情会带来较高的投资风险,因此信托公司股权投资还是稳字当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信托公司是否会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难以预测,如果没有特别因素影响,应该会维持目前水平。 ...
七月翻身不成功,由此市场期待的“吃饭行情”未能实现。值得注意的是,7月纳入统计排名的股票策略产品共计4938只,取得正收益的产品达2934只,占比为59.42%。不过在同期沪深300涨幅为1.59%、上证综指涨幅为1.70%的情况下,7月股票策略的表现并不如意。值得注意的是,7月私募对板块的关注度与6月相比有了明显变化:主板关注度回升至22.71%,而中小板的关注度却自6月(53.57%)冲高后回落了近5个百分点。 7月六成私募实现正收益 记者注意到,7月初A股市场开启上行模式,不过随后沪指多次挑战前期高位未能成功,之后在资管新规、银行理财新规、抑制题材股炒作等政策利空影响下在月末跌破3000点。7月27日沪指盘中跌幅近乎吞噬整个7月涨幅,而月末大跌的重灾区则集中在创业板,仅仅三个交易日创业板指便重挫近7%,月跌幅高达4.73%,不少个股跌幅超过10%,亏钱效应较为明显。 那么,私募7月表现如何呢? 据7月中国对冲基金策略分类收益排行榜显示,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排名的中国对冲基金共计8597只,近1月平均收益率仅为0.39%,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不过7月纳入统计排名的股票策略产品共计4938只,近1月平均收益率为0.50%,取得了微弱的正收益。在同期沪深300涨幅为1.59%、上证综指涨幅为1.70%的情况下,7月股票策略的表现并不如意。 细分来看,取得正收益的产品达到2934只,占比为59.42%,最大收益率为31.56%。超半数产品收益率集中在0~ 10%,多达2845只;收益率在10%以上的有85只。此外,也有不少股票策略产品面临重大损失,排名最末的一只产品跌幅高达70.02%。 每日经济新闻投资宝注意到,7月排行榜中,位居第一的是融商精选动力七号,月度收益率高达31.56%。此外,东方富积(北京)投资旗下产品东方富积-标的1号以30.24%的月度收益率位列第二名。值得注意的是,赤子之心资本掌舵人赵丹阳执掌的六只产品7月份业绩表现不俗,月度收益率均为16.2%,排名靠前。此外,民间股神、崇尚价值投资的林园,7月份亦收益不错,旗下三只产品收益率均在7%以上,跑赢多数股票策略产品。 私募7月调研主板热情升温 记者注意到,尽管大盘持续震荡整理,题材股炒作被抑制,价值投资之风开始盛行,这也可以从私募调研的板块上看出来。 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7月私募对板块的关注度与6月相较有了明显变化:主板关注度回升至22.71%,在2016年各月份中仅次于2月份的23.20%;而中小板的关注度却自6月(53.57%)冲高后回落了近5个百分点,7月私募机构对各板块的关注度与2月基本持平。 同时,私募机构调研热情自5月以来逐月递减,调研上市公司数继6月份(225家)减少了40%后,7月又减少了10%,私募调研数量重回年内低位。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机构整体调研上市公司家数也出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8月第一周、第二周调研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8家、40家,与以往动辄百家的调研数量相比,上周调研公司家数大幅减少。 从私募调研的行业看,7月私募机构整体对医药生物行业关注度最高,占比达12.56%,但是对百亿级私募机构来说,医药生物却不是很显眼,关注度只占6.52%。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备受冷落的通信行业却在7月一跃成为百亿级私募的宠儿,关注度高达15.22%。此外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行业始终居于百亿级私募调研行业前三位,而7月份该行业却爆冷位居第5位,关注度仅有6.52%。 在7月被百亿级私募调研的个股中,有17只曾在2016年上半年就被关注过。其中,神州信息(000555,股吧)和汇川技术(300124,股吧)被先后调研了4次以上,另有15家上市公司被调研2次以上。据统计,神州信息继上半年4次被百亿级私募调研后,7月又重被淡水泉投资关注。而汇川技术也在今年上半年先后3次吸引百亿级私募眼球,7月星石投资再次前往调研。此外,王亚伟7月再次出击,一举调研了山东路桥(000498,股吧)和世联行(002285,股吧)两只定增概念股。 此外,碧水源(300070,股吧)、海康威视(002415,股吧)、三夫户外(002780,股吧)和武汉凡谷(002194,股吧)4家上市公司7月接受了20家私募机构的抱团调研。其中,碧水源和武汉凡谷还受到了百亿级私募重阳投资、景林资产和瑞华投资的关注。 从被调研后的市场表现看,碧水源、海康威视和武汉凡谷7月分别上涨20.30%、20.46%和18.78%,仅有次新股三夫户外下跌10.20%。据了解,次新股板块在7月27日迎来大幅度下跌,三夫户外跌停,一举吞没了其在7月上半月上涨的果实。 随着上市公司2016年中报逐步披露,机构在二季度的进退路线图渐渐清晰,A股长线资金对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健增长的白马型公司青睐有加,社保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增持煤炭等传统产业,而部分新兴产业个股却遭到减持。此外,以证金公司为主的国家队资金的操作思路也逐步浮出水面。截至目前,证金系有增持银行股的记录——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半年报显示,二季度证金系再度出手增持其股份。 近期A股市场的资金从前期的新兴产业集中的创业板渐渐转向地产、银行等主板市场。对此,西藏银帆投资李志新表示,目前A股呈现出典型的存量资金博弈格局,银行、地产的主板个股能否持续走强要看后续资金的持续性,量能能否持续放大,后期中小创将继续分化,有题材、有业绩的个股可能会走强。 ...
靠谱众投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自去年开始,国内涌现了一批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类的创业项目,并且很快拿到了天使投资乃至A轮。尽管起步势头比较猛,但在我看来,奢侈品二手交易未来一段时间还难以火起来。归根结底,两大问题制约着平台发展。 第一:货源问题。 二手奢侈品交易是一个供需严重不平衡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供应端一直跟不上。这其中,供应端的货源问题又分为两个,一个是货源真假难辨,一个是正品货源不足(尤其缺乏C端卖家)。 货源真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这其中牵扯到奢侈品生产商、代理商以及第三方评测机构,主要取决于这几方的控制是否得力,关于这点我们在下文展开阐述。 相比之下,货源不足则是个现实却又比较无奈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普遍没有把闲置物品作为商品在二手市场交易的认知。目前国内二手奢侈品进入交易市场流通的数量有限,这方面我们可以就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发展历史对比来看。 日本二手奢侈品交易发展中一个重要成因就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在此之前,日本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国民对奢侈商品的消费能力已十分惊人。经济危机的突然到来导致许多人一夜之间変穷,于是乎大批奢侈品被变卖,直接带动了这个市场的繁荣。而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奢侈新品的保有量还不算饱和,大多数人还没有达到因为“太多”而出手的需求,有出手奢侈品的用户非常零散且少。另一方面,国内市面上能买到的一些奢侈品货品大多数款式和品牌都比较老旧,而一些消费力旺盛的潮牌、大牌新款、新品牌,货源更是稀少,也容易导致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 第二:现有的几种平台模式都难以解决用户最关心的“保真”问题。 现在通用的C2C、B2C寄售模式,都是平台担当鉴定真伪的角色,建立质检验货队伍,收取质检的服务费。那么,这真的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式吗? 可能有人会说,目前国外二手奢侈品交易不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么?但现实是,国外的信用环境与国内存在很大不同,山寨假货也远没有国内如此猖狂。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国内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的“保真”可能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平台动机问题 从平台性质来说,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本质上还是以促成交易为主要目的。所以,虽然平台有杜绝假货,维护平台声誉和公信力的理想和职责,但真正要让平台持续良性发展下去,又必须要尽力促成交易,让用户活跃。但现实如上文所讲,目前的二手奢侈品市场是一个严重供不应求的市场,如果在卖方端卡的太严或是完全禁止,势必会对让作为供应方的卖家数量更加稀少,这无疑会对平台交易达成造成极大损害。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在买家将信任完全托付在平台后,平台方完全有对仿真度极高的商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能性。 这点也是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与寺库等奢侈品电商平台的一大不同之处。目前奢侈品电商都将奢侈品鉴定作为了主营业务之一,这是因为奢侈品电商卖家众多,双方与。但移植到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这个服务逻辑很难成立。 (2)监管手段是否到位 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在针对货品保真和鉴定的具体方式上,目前大部分平台做的也很不到位,令人难以放心。譬如,仅仅依靠卖家上传的图片来进行首次审核,在买卖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由卖家将货寄给平台进行检验鉴定,但平台的检验依据仅涉及货品皮质成分,其他方面完全不予鉴定。而经过平台检定合格的货品直接寄送给买家,且不接受任何退换货(除胖虎为5天内可有条件退换外)。总体说来,种种规定堪称苛刻,很难让消费者完全接受。 目前奢侈品电商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是自建线下体验店,主要功能之一即是承担鉴定与养护服务。在目前市场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独立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情况下,二手奢侈品电商要想揽下这个活儿,自建线下鉴定点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另一条可以尝试的保障性举措是,为平台所有交易的货物定制“保真险”,但这个就真真考验平台的品控能力了。一旦被怀疑品控质量不高,要么很难有保险公司敢接下这单业务,要么就是保费高昂,给平台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综合本文观点信息,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在货源和鉴定两个环节还面临不小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笔者认为整个行业趋于利空,具体项目包括: 心上(A轮,过往投资方:星瀚资本、JOY Capital愉悦资本、PreAngel) 心上(原奢品汇)是一个专注于奢侈品闲置交易及养护服务的平台,北京屹品文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产品。 胖虎网 (天使轮,过往投资方:启迪之星) 胖虎网是一家闲置奢侈品交易平台,为二手奢侈品卖家和消费者提供查询、评估、鉴定、回收、寄售等各种专业服务,让用户手中的闲置二手奢侈品流动起来。胖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
深港通的日程表越发明朗,就在8月12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表态,今年将择机开通。 在深港通的大课题之下,绕不开全球资产配置的大课题。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中国内地资本愈来愈充足,但“走出去”规模有限。 但与此同时,国内的“资产荒”问题日渐突出,国内资本多元化布局的冲动渐趋高涨。 在这一背景下,投资人应该如何追准市场变迁,不妨看看与会专家的看法。 8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在深圳主办“2016深港通策略研讨峰会——深港通影响及全球资产配置大时代论坛”。 在会场现场,港交所董事总经理兼内地事务主管毛志荣表示,在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过程中,港交所将会连接“内地与国际投资者”;促进“国际流动性、内地流动性跟相应全球及内地的投资品相结合”,发挥市场互联互通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 双向流动需求迫切 港交所董事总经理兼内地事务主管毛志荣认为,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尤其自2010年以后,资本市场开放速度加快,双向流动加强,主要体现在内地的流动性越来越丰富。 在他看来,在市场的发展中,外面的钱要进来,里面的钱要出去。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根本上大逻辑就是资本重组、流动性重组,内地更多的资产需要走出去。 但目前外资在中国市场比例仍然较小。他介绍称,中国资本市场里股票大概8万亿美金规模、债券约7万亿美金规模。根据行业测算,国际资本通过QFII、RQFII、沪港通等渠道,总额度仅容许约5000亿美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然而周边市场中,比如开放度更高的日本与韩国,股票市场中外资约占40%以上。 同时,中国内地资本愈来愈充足,但“走出去”规模有限。“过去一段时间讨论较多的是QDII2额度,政府还是有待政策明了。目前能够出境的投资规模大概仅占全球资本市场不到0.1%,我们的对外投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毛志荣表示。 他还谈到,中国的资本主要配置在银行,无论于实体融资抑或投资品种而言,还需要提高股票及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他表示内地银行业的资本规模约为30万亿美元,股票市场约8万亿美元,两者比例约为4:1。而这数据与美国证券市场差别较大,美国市场银行业总资产与股票市值总市值比重约为0.6:1;香港情况是两者基本持平。“这体现了我们过去十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在强调的要点,第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实体经济应该要从银行贷款走出去,证券市场应担负更多融资功能;第二钱从银行走出去要有投资品,我们要实现与发展更多可投资的产品;第三我们还需要全球范围的资产配置。” 从国际角度来看,国际资金也有大量的配置内地需求。“前期大家比较关注股票领域的MSCI指数,根据MSCI测算,如果纳入A股,在过渡性阶段预估会有220亿美元规模;如果按经济总量、市场规模最终完全纳入计算的话,预估会有3000多亿美金需要配置。”毛志荣表示。在债券方面,摩根新兴市场债券指数也在考虑发展非常迅速的中国市场,经行业测算,过渡性安排约有830亿美元规模,如果全部纳入考虑的话是约有7000多亿美元。此外,还有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揽子工程,经行业测算,若相关海外中央银行全部要配置到有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话,约有6000亿美元。 港交所致力于互联互通 那么,港交所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过程当中,能为资产配置做什么。 毛志荣对此表示,“我们先从股票去看,沪港通开通以后,有300多只香港股票纳入港股通,合计占香港市场股票总市值的82%,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上交所对港股进行投资。其中,没在A股但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比如腾讯,如今老百姓也能通过沪港通渠道分享内地公司的增长。” 第二,做国际资产配置时,货币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香港市场未来将会定位市场的需求,结合汇率市场化改革,推出一系列人民币兑全球主要货币的期货产品,比如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澳元的期货,其中,人民币兑美元的货币期货交易是全球人民币兑其他币种期货交易中最活跃的品种。 第三是大宗商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以人民币计价的方式将是大宗商品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合点,大宗商品也是离岸人民币的重要载体。” 总体来说,在现货市场互联互通模式下,投资者会需要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结合人民币的国际化,港交所在人民币期货产品以及大宗商品期货领域将会有新的发展。 此外,对于互联互通中重要的一部分——沪港通,毛志荣在总结沪港通开通及运行经验时谈到,沪港通开通近两年来运行平稳,沪港通的推出实现了“海外与内地投资者投资对方市场不需要对方市场做出制度改变”,“主场价格发现”,“交易总量过境、结算净量过境,实现了有限资金流动,最小化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主场规则优先,没有改变对方市场的整体交易习惯和交易特点”。沪港通开通以来,北上交易占了上交所0.6%的交易量、南下交易占了港交所1.6%左右的交易量。 目前,沪港通总体的买卖情况已经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沪港通下,来自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参与有助改善A股以散户为主的结构;第二,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情况下,沪港通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平衡买卖力量的作用。 ...
由于金融基因的缺乏,实体企业做金融总会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绿地金融旗下的融资担保牌照被吊销后,虽然回应称并非吊销而是主动注销,仍然引来市场的种种猜测。特别是在“云峰债”屡屡违约下,绿地的金融业务卷入了被投资者等各方质疑的漩涡。 上海金融办日前发布关于同意绿地金融旗下融资担保公司牌照到期不予换发的批复。这也意味着绿地金融旗下惟一一张融资性担保牌照被注销。记者查询工商信息显示,上海绿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地融资担保”)2012年2月28日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等众多业务。 对于这次融资担保牌照被注销的事件,绿地金融相关人士表示,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需要定期申请续期,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绿地金融已经慢慢淡化及逐步退出相关融资担保业务,同时不考虑在牌照到期后的续期工作。“融资担保的业务收益率属于金融行业偏低水平,但风险较高,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不匹配,不适应绿地集团发展大金融的战略。”绿地金融如是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担保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旗下的大型融资性担保公司屡屡出事,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担保比较少,而增信收取的费用比较低,担保机构盈利难;而且担保行业经常出现过度担保的问题;对于绿地融资担保这样的公司来说,由于其此前没有专业的融资担保经验,更是难以在这一行业立足。 巧合的是,虽然绿地金融回应称,融资性担保牌照为自己主动注销。 其实,金融业务是绿地控股的三大新业务之一,绿地的金融业务包括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传统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小贷、担保等类金融机构多个方向,担保一直是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不过,仔细看来,绿地金融和其他实体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其收购的牌照多为类金融牌照,而传统金融如银行、保险等大型牌照还未纳入囊中。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绿地金融董事长耿靖表示,计划在三年内将综合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吉客网打造成国内一流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择机寻求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不过,在此次融资担保牌照注销事件后,绿地金融的金融牌照战略发生了变化,其表示未来主要工作为致力于保险、基金、银行、证券等重要和核心金融牌照的获取。此次融资担保牌照的自然终止不会影响到“投资+投行”大资管金融全产业链布局推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突围金融牌照,但是由于金融经验较少等原因,很多实体企业的金融战略走得并不顺畅。也有业内人士疑惑,现在实体企业布局金融或者从传统金融机构为切入点,或者走类金融路线,但是如何将金融业务与主业有机结合,是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的难题。如果绿地金融现在向传统金融牌照进发,相较万达等实体企业已经晚了很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