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本该加息4次的美联储不加了,本被认定“雷人大雨点小”的英国脱欧竟然成真了,本该背道而驰的股票、债券却持续呈现齐涨格局,“资产荒”的现象从中国到全球比比皆宜,而从雷曼危机以来总计降息667次的全球央行仍在独自死撑。面对这种全球市场的“诡异新常态”,我们是去是留?如何重新审视新常态下的投资逻辑? 在CFA协会举办的“2016中国投资峰会”期间,交银国际宏观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师洪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极端事件都已经正常化(normalize),因此当前可能要以一个特别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例如,在过去14个月里,美股一直在选择方向、没有突破,而在近期突破前,美股连续20天上下波幅不超过0.5%,这是1927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此外,脱欧前后英镑的极端波动更是史无前例。 洪灏曾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并曾准确预测了2010年1月央行紧缩、2011年4月周期大规模轮动、2012年年底市场反弹、2013年的“钱荒”以及市场底部1984点、2014年中至2015年期间中国股市泡沫的开始和终点。 全球央行“买买买”,下场会否很难看? 眼下,全球央行似乎都成了资本市场的最大买家之一。尽管停止了QE,但美联储仍在不断回够到期的国债;除了购买国债之外,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更是找到了“新玩具——公司债;日本央行除了购债外,近期宣布将扩大ETF购买规模至6万亿日元,日本央行至少在超过200家日经225企业是前10大股东。眼下,资产价格被央行的购买行为显著拉升。 各界对最为担心的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创下新低(美国触及1.5%,欧日甚至跌入负区间),债市泡沫积聚,未来通胀抬头之时,收益率曲线会否极速抬升? “当前央行持续购债,主要是希望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不缩表。”洪灏表示,就通胀和长端收益率走势而言,长期可能并不存在很大的上行压力。 首先,科技创新发生在美国,同时美国的劳动参与率(labor participation)持续下降(7月跌至62.6%,创下了自1977年年底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起说是更多人退出了劳动大军,不如说美国正在用更少的劳动力来做同样的工作。 “如果劳动生产率经历一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式的飞跃,通胀就很难上升。AlphaGo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而这种趋势在未来2-3年会更加明显,并会出现质的飞跃。” 第二,从全球储蓄来看,随着中国加之其他新兴市场不断开放资本账户,其对于债券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央行暂时是为了维持资产负债表不收缩而购债,但未来几年,不论央行购债与否,长端收益率下降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 过度负重的央行还剩下什么子弹? 从国际货币进组织(IMF)再到各大经济学家,各界都认为全球央行已经“过度负重”(overburdened)。但是,在财政不作为的情况下,央行还剩下什么子弹? “下一步,如果经济持续无法复苏,央行货币政策并非不能做。例如财政货币化(monetization of financial deficit)。其实,近期日本10年国债收益率跌破负0.10%,这就等于政府借100元,只需要还90元,这无异于央行为政府提供资金。”洪灏表示。 再下一步可能就是所谓的“直升机撒钱”(helicopter money),尽管日本政府近期称并未考虑使用该措施。 “直升机撒钱”与普通意义上的QE不同,具体来说,财政首先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者减税实现扩张刺激经济,然后央行则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为这次扩张政策进行融资。简言之,即财政部新发行的国债,由央行直接买走。 相比之下,QE则主要是指,央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一种刺激经济的政策。 尽管现在各国否认其合法性,但“直升机撒钱”早就出现过。 洪灏表示,“20世纪40年代早期,无论财政赤字规模多大,美联储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长期利率维持在22.5%的水平上。直到1951年,美联储和财政部才签署协议,停止实施该政策;再看1929-1933年,美国出现大萧条,欧洲各国也被拖下水,但日本是唯一一个没经历萧条的国家,因为日本央行进行了财政货币化。” 展望未来,如果被逼无奈的央行重蹈覆辙,通胀预期可能会缓步回升,而在生产率提升、流动性充沛的假设之下,股市的上行逻辑仍然成立。 “股债齐涨”持续,究竟谁“涨错”了? 自英国脱欧的靴子落地后,全球风险偏好出现回升——股市、商品市场反弹。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黄金、债券等一系列避险资产也同步上涨。这一逻辑一度让市场摸不着头脑,资产轮动之快,使得坊间戏称资产已经将美林时钟变成了美林电风扇。究竟是谁“涨错了”? 洪灏称,其实这一逻辑不难理解。“美国通胀仍然温和,这一背景下,国债仍是一个好的配置;尽管高盛近期唱空美股,认为其估值过高,但其远未走到泡沫破灭的阶段,P/E相比2007年和2000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当前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在涨,涨幅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生物制药板块等,而这些都是在未来几年会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趋势。” 就P/E水平来看,2000年前后纳斯达克股指平均P/E达到72倍,当前仅21倍,标普500指数的P/E仅18倍。 总结而言,在低利率环境中,尚没有通胀压力,高收益债违约率低于预期,股票也并非特别贵,因此“股债齐涨”似乎也并不矛盾。 地产价格限制中国央行降息空间 视线转回中国,尽管全球央行倾尽全力,但市场近期对中国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似乎跌入谷底。在全球降息潮的大背景下,中国央行究竟会按耐多久? 洪灏称:“如果考虑种中国房价和商品价格,实际利率已经很低,房地产泡沫可能绑架了降息空间。当前,中国降息概率较小,但央行仍可能降准来对冲资本外流压力。” 中国央行在8月5日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 “中央银行流动性供给方式出现变化,2015 年上半年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供给流动性,2016 年上半年则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操作供给流动性”。 A股底部正在抬升,未来增值取决于“新经济” 至于去年经历了巨震、正在逐步复苏的中国股市,未来又应该如何布局?技术创新和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什么?即将开通的“深港通”能否形成长期利好? 洪灏认为,看似没有规律的A股事实上并不乏规律。从1996年起,上证综指基本每十年翻一番,1996年约500点,2005年约1000点,2014年约2000点,现在则处于3000点附近。其以每年7%的复合增长率上升,这一增速大致等于中国在许多个五年计划里所设定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 这条以7%斜率上升的基线连接着上证1996年、2005年和2014年前后经历的三个历史性的底部。由此可见,“第一,中国股市底部在不断抬升,如果在水平线上寻底,就是刻舟求剑,我们一定要承认经济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股市对长期增长率非常敏感,如果对长期增长预期下降,底部可能也会下一个台阶。”洪灏称。 此外,就中国转型而言,上证和深证就是两个典型的对比。“上证并没有很好反应中国经济有活力的部分,当估值回归到长期均值时,再创造投资增值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未来增值空间就在新的、有增长潜力的、代表经济发展的板块。就深证而言,有业绩的中小盘股增长形势良。”洪灏称,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长期预期可能并不及“新经济”那么振奋,而较多“新经济”板块并没有在统计数据中完全反应出来。 靠谱众投 kp899.com: 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阶段和金融科技(FinTech)产业袭卷全球的时机,中国社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加深,互联网科技对金融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与日俱增。 2016年8月20日,由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校友会、中信出版集团指导,中关村·虹桥创新中心、北大创业训练营、中信出版集团奇点学院等机构共同主办的 “互联网+双创论坛——金融科技(FinTech)重塑经济与世界” 在上海IBP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科技地产事业理论奠基人,科技园区543框架体系总设计师、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莹辉先生首先致辞表示:“通过双创等方式,可以推动整个金融行业乃至社会的深刻变革,科技金融将成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目前科技的发展已经提升了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新经济形势下,通过科技的创新和业务的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会迎来更多机遇。” 北京大学校友会秘书长李宇宁在致辞中表示:“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关村的缔造者,是国内科技地产的领军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大学和知名的企业合作的方式,将各方创新资源能够充分结合和释放。促进社会和经济活跃程度,从而服务于国家的战略。” 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汇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沃伟东分析,“今后金融科技的方向,大概三个方向。一个就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方向,这很有可能是第四次全球性的颠覆性创新。另外一个就是人工智能。第三就是动作物联网,实现人机物的互动,物体通过设备连到机器,人跟机器之间连接。而区块链互联网人们之间的交流呈指数式的发展,但区块链会使人们的交易呈指数式的发展。十年前每个企业离不开互联网,十年后每一家企业可能都离不开区块链。” 北科建资产公司董事长张志高出席并主持大会,确保大会的圆满进行。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蒋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平安创投董事总经理郁乐、夸客投资管理( 上海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郭震洲、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好买财富CEO杨文斌、腾讯金融商务负责人谭广锋、区块链创业企业OK Inc.副总裁兼首席研究员段新星等业界的专家、技术大咖、知名企业、知名媒体等200多名嘉宾参与了这次盛会。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通过双创等方式,可以推动整个金融行业乃至社会的深刻变革,科技金融将成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目前科技的发展已经提升了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新经济形势下,通过科技的创新和业务的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会迎来更多机遇。 在随后的高峰对话环节中,由《纽约时报》研究员,著名财经评论员安替主持。嘉宾们就互联网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影响等相应话题进行了深度高端对话与思想碰撞。 8月20日下午,在中关村虹桥创新中心举行了北大创业训练营全国四期班的招生面试工作。本次专场作为北大创业训练营面试首站,共计29个优秀的项目参加。企业代表在讲台上向台下众多的创业导师讲解自己的企业产品、团队、商业模式、发展规划等,创业导师进行综合评审,并给予项目诊断和指导。 今年4月9-10日,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校友会、中信出版集团在上海联合举办了 “大数据颠覆营销论坛暨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开放日”活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此次三方再度联手举办主题为“金融科技(FinTech)重塑经济与世界”的互联网+双创论坛,就是为长宁入园企业打造创新要素高度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注入更多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资源,帮助企业更好的创业和发展。 中关村虹桥创新中心是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驻上海的首个园区,以9栋企业总部独栋和5栋标准写字楼,围合成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的低密度、花园式办公环境。2016年,北科建虹桥创新中心已经与北京大学展开合作,正式成为北创营全球路演中心之一,为全球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其为创新创业服务的定位,已经引发国内外多位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关注,此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俞敏洪老师,美国加州larkspur市长Mr. Dan Hillmer都曾经到中关村?虹桥创新中心参观。 在上海建立全球科创中心,长宁区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缔造了中关村的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北京中关村走到上海长宁,布局中关村·虹桥科创中心,将积极把握互联网+革命性历史发展机遇。同时在复制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完善中关村虹桥创新中心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政策以及中介六大方面的产业服务体系。整合北京和长三角创新发展资源,将中关村·虹桥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互联网+科技创新高地,助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据悉,目前已有各类行业协会、校友组织开始在中心建立其在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家组织,同时,中心还通过丰富多样的行业展览、论坛、沙龙等技术成果展示、推介及交流,加强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对接。 靠谱众投 kp899.com: 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校园分期平台开打场景争夺战。一方面,由于过度透支、借款人自杀等事件的曝光,校园分期平台一度备受争议。另一方面,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各路大军中,只有满足用户不同的场景需求,才真正有发展的后劲。 又一家校园分期平台宣布“走出校园”。 近日,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至此,校园分期消费中的三大平台已经“集结”完毕。今年4月份,分期乐宣布进军白领市场,同时还在开拓蓝领用户。更早之前的2014年12月,趣分期推出面向互联网白领的“来分期”平台。 这三家机构起家于校园业务,却在近一两年纷纷转战白领市场。这究竟是自然的商业扩张逻辑,还是受制于市场环境的转型之举,亦或只是想摆脱舆论场中“校园贷”的标签? 从目前现有的情况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综合的选择。校园分期平台正逐渐走出校园,争夺更广阔的消费金融市场。 监管环境趋严 校园分期平台究竟是不是受到舆论的压力而选择转型?对于这个问题,平台之间都表现得讳莫如深。 8月15日,重庆市政府发文规范“校园贷”。禁令共有8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向学生发放贷款前必须征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 这是自今年4月份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后,首个跟进出台的地方政策。 同样是在8月份,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呼吁各校园网贷平台应自觉遵守“五要五不”共10条规则。其中“五不”规则是指:虚假宣传、线下签约、非法中介、超高费率、暴力催收。 而优分期选择在这一时期宣布进军新的业务,很难不让外界将转型与监管环境变化联系起来。 但是优分期CEO房平只是表示,切入非校园市场是从公司建立之初就确立的大致方向,从去年到今年,公司非校园市场团队已经切入了很多新的场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推出这个服务是顺大势而为”。 “这段时间有些敏感,我们就不回答了。”这是《国际金融报》在询问另一家校园分期平台时得到的回复。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校园贷已经出现一些负面的现象,包括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而今年上半年的“跳楼”和“裸条”两起极端事件,更是将这个行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形势的变化,校园分期平台也有委屈。此前,在河南某学生因无力偿债而跳楼的事件发生后,曾有相关平台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校园分期平台都是与消费场景结合,有真实的购买行为,数额也不大。与那些放高利贷的线下贷款公司不一样。 在业内人士看来,“校园贷”极端事件只是少数,自己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是“背了锅”。但与被动等待行业洗牌相比,主动转型或是更积极的策略。 发展遭遇瓶颈 除了政策方面的考虑之外,消费金融市场巨大的潜力也是另一个动机。 易观国际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火爆,交易规模约1400多亿元,同比增长444%。预计到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目前,校园消费金融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非常普遍。《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超过67%的大学生用过分期消费并且表示还会继续使用。 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也意味着校园市场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长期来看,大学生群体数量一直较为稳定——校园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也有毕业生离开。当大学生们离开校园之后,便会成为其他消费金融机构的用户。 这也是分期乐切入白领市场的逻辑。2016年初,分期乐发现每天大概有600万元的订单不是来自学生,没法进入审核流程。这些用户都是刚毕业的白领,还在校园时期知道了这个品牌,工作后有了消费需求,希望能够在分期乐上购买。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业务,分期乐全部拒绝了。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分期乐非校园人群的交易额已经突破10亿元,非校园业务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校园市场的增量相对平缓,不是爆发式的。要让公司有更大的突破,一定是切入新的场景,新的场景就是非校园人群。”这是房平在宣布新业务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 但与校园业务“三分天下”的格局不同,在更广阔的市场中,竞争对手们的数量也变得多了。 除了银监会批准的15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外,电商巨头也不甘落后。阿里、京东、苏宁纷纷推出自身消费金融产品,而包括拍拍贷、美利金融等专注于消费金融的公司,都在积极地跑马圈地。 其中,消费场景的争夺或将成为成败的关键。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明天就是要跟着场景走,需要与具体场景无缝对接,才能最终走得长远。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的重要场景包括教育、租房、旅游、购物、家装、汽车等。 为了争夺场景,三大平台也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弹药。7月,趣分期宣布完成PRE-IPO系列首期约30亿元融资。更早之前的6月,分期乐宣布完成D轮系列首笔融资2.35亿美元。分期乐创始人兼CEO肖文杰表示,本轮资金将会加速集团向全人群业务的拓展。优分期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将计划启动新一轮融资。 不过,对于场景的布局,三家平台有着不同的战略。房平表示,趣分期做电商跟京东竞争,分期乐走的是电商加金融战略,优分期只做金融服务。 ...
面对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的处罚,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态度从“坚决抵制”到“低头接受”,不仅说明了该处罚得到了有效执行,或意味着间接证实了业内对绿地及云峰财务不实的质疑。 8月19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下称瑞华)在公司官网发表声明,称自身作为交易商协会的会员,未及时配合其开展有关调查工作,在履行会员义务中存在不足和不当,“接受交易商协会的公开谴责批评,并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 同时,瑞华表示,作为云峰债务违约事件的间接第三方(瑞华系云峰集团原托管方的审计师,非云峰集团的审计师),已在6月30日前向交易商协会报送了涉及此事的全部工作底稿。 交易商协会本次的处罚决定还要追溯到对云峰违约事件的调查。根据交易商协会公示的《瑞华事件答记者问》,今年2月,协会因发现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披露的上海云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峰集团”)财务信息与云峰集团自身披露的财务信息有巨大差异,遂要求瑞华说明具体情况并提供相关工作底稿。 但是在此后的几个月中,瑞华并未积极履行会员义务,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完全不配合”。由此,6月21日傍晚,交易商协会给予瑞华公开谴责处分,责令其及时整改,暂停瑞华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一年。(详见财新网“涉云峰债调查 中介瑞华被停发债审计一年”) 然而,该处罚引出的是瑞华的“叫板”。当日晚间,瑞华在其官网发布声明,表示不接受交易商协会的决定,并认为自身不是云峰集团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申报会计师,因此不应被列为自律处分对象。并表示,自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将通过司法途径主张自身权利,挽回由此带来的名誉及经济损失。 瑞华是国内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光是其上市公司客户就近400家。此声明一出,市场讨论非常热烈,也有很多声音认为交易商协会的处罚没有依据。 戏剧化的是,没过多久,瑞华从官网上删除了与交易商协会“叫板”的声明。处罚下达的两个月后,瑞华的态度更是发生了180度转变,不仅接受交易商协会的处罚,也承认自身的失职。 同时,瑞华的态度转变或意味着间接证实了业内对绿地及云峰财务不实的质疑。目前,交易商协会对云峰违约事件的调查还在进行中,市场也将拭目以待。 ...
随着监管的不断趋严,曾经红火一时的网贷行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洗牌”、“大浪淘沙”的时期,一些优质平台脱颖而出,银行与优质平台的互动也越来越多。 优质网贷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一方面是因为传统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压力很大;另一方面,网贷平台也在逐步尝试优质资产。”网贷行业交流社区多米网创始人陈雄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随着网贷平台资质越来越优秀,今年以来,双方合作逐渐增多。”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网贷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有哪些?市场上哪些资产受两者追捧?而随着预期收益率的下降,网贷平台又是否会失去自身优势? 三种合作形式 在国外,网贷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屡见不鲜。比如,LendingClub在爆发丑闻事件之前,高盛集团和杰富瑞集团一直购买其贷款。在陷入危机之后,LendingClub与西方资产管理公司洽谈,设立合作基金,金额高达15亿美元。 另一家行业领军借贷平台Prosper的贷款购买交易高达50亿美元,买家包括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堡垒投资集团等知名机构。此外,Prosper已开始向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出售贷款。 不过,在国内,这一合作自去年才开始出现。截至目前,网贷平台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重合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金融机构购买平台上同类的资产。银行、券商、保险等机构的资管部门都有与一些平台的资产方洽谈资产购买合作,少部分已经达成合作。比如,开鑫贷的保单质押贷款一直是其优势业务。 二是资产证券化。包括蚂蚁金服、京东在内的集团将同类资产打包,在交易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去年10月,由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挂牌,这也是首次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资产证券化。 三是平台资产方与银行合作推出助贷业务。平台的资产方将借款用户推荐给银行,由银行放款给借款人。今年5月,友金所宣布和北京银行,双方联合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企业员工提供金融服务,首期授信规模5亿元。 对于这一现象,陈雄认为是金融机构和网贷平台“合力”的作用。 “对于平台来说,自从去年相关指导意见出台后,打消了监管方面的风险,一些有实力的平台进入市场,他们比较倾向于优质资产。”陈雄告诉记者。 两种资产受青睐 网贷行业进入洗牌期,也有助于越来越多的优质资产浮出水面。那么,什么样的资产能同时被金融机构和网贷平台看上呢? 陈雄认为,这些资产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深耕某一业务领域,形成了相对比较有效的风控体系,比如有实力的小贷公司资产;其二是依托股东资源获取的资产,典型的包括供应链金融。 事实上,金融机构对这两块业务并不陌生。比如,银行曾开展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不过,通常需要依靠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风控。如今,包括海尔在内的集团都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并搭建自己的平台,这些平台上的资产自然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青睐。 资产重合之忧 一个经常容易被投资人忽视的问题是,优质资产通常收益率较低。但是,网贷行业发展之初,正是凭借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较高的资金成本也使得平台在争夺相对稳健的资产时缺乏竞争力。 不过,随着行业趋冷,网贷行业收益率也持续走低,为平台选择优质资产创造了市场环境。 数据显示,7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已下降至10.25%。今年前6个月,综合收益率分别为12.18%、11.86%、11.63%、11.24%、10.96%与10.38%。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低息平台占比持续上升。 《2016中国财会人员理财与网贷投资报告》调查显示,在安全前提下,43.43%的受访者可以接受不高于6%的收益率;81.04%的受访者接受不高于8%的收益率。 上述报告认为,大量财会人员可以接受6%的预期收益率,大大低于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平,说明大部分人是比较理性的。 随着理性投资人加快进入网贷行业,且持续加大对网贷的投资金额,网贷行业有望以更加合理的资金成本获取优质资产。 但问题又来了,互联网金融诞生之初就定位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如果网贷平台的资产与传统金融机构类似,那么还能发挥其应用的意义吗? 陈雄认为,网贷行业最大优势是市场化。虽然现在部分资产出现了重合的趋势,但还会不断涌现新的资产,互联网金融始终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网贷行业中原有的高风险产品依然会存在,投资人根据风险偏好选择产品,平台也会根据产品收益进行分级。 ...
近段时间,“投资4.5万元,一年回本”的消息,一直在社区居民中流传,约300%收益。张先生昨天就找到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求证这个消息。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确认,这种高额收益是完全不可信的,甚至涉嫌非法诈骗,老百姓千万别把钱填进这个陷阱。 网贷平台抛出高额收益理财 张先生介绍,前几天,一个朋友给他极力推荐了这个投资。“因为我经济条件比较差,他说很想帮我。”张先生说:“他说自己都投了十几单,每单4.5万元,从投单日开始,每天差不多给200元利息,一共给30个月利息,最低能得12万,差不多一年回本、两年翻倍,三年就达到300%的收益。”这个理财产品,听上去很诱人,而且张先生的朋友说他投的几单都已经开始给利息了。可是,张先生对投不投资非常纠结。 记者表示想去这家公司看看,实地采访时,张先生却告诉记者,根本没有办公地址,就是一家网贷平台,不过说是相关合同都是和正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签。 号称这是最后的财富盛宴 通过张先生,记者联系到了他的那个朋友,询问具体的理财产品的情况。这个人解释说,这是公司的一场财富盛宴,是把公司的技术研发、管理、运营、现金流等全产业链整合在一起。投资这个理财产品,每份是4.5万元,30个月合约到期最高可收益达18万元以上,利息最低也能翻倍。 面对这么大的利益诱惑,记者咨询了一些专业人士,他们都表示,开始有利息到投资人卡上的,都是投资人自己的钱,到后面,很可能连本都回不来,这就是个骗人的产品,因为30个月300%利息回报,太疯狂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出的这个项目,甚至涉嫌非法诈骗。 网贷公司要披露经营指标 据调查,在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有个别企业就是靠着高额收益的诱惑,给一些老年人洗脑,骗取他们的钱财。网贷行业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共有515家平台退出,其中出现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现象的平台为268家。截至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的数量为2349家。 面对这么庞大的网贷平台,老百姓该如何挑选公司、如何辨别产品呢?业内人士表示,8月初,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其中大部分平台已经着手披露65项强制性指标,日后将逐一公开21项鼓励性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交易总额、借款人数量、平台项目逾期率、借款逾期金额、客户投诉情况等,能如实披露这些数据的公司,都是在明示投资风险,防范金融欺诈,力促大众的投资行为回归理性。对于互金公司的产品,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如果年收益超过15%,投资者就要格外慎重了。 ...
曾被视为帮助购房支付能力不足人群购房的“首付贷”金融产品,在经过了超过半年的争议与拉锯之后,终于迎来了命运裁决的时刻。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与房地产有关的金融业务,首付贷的命运,在中央七部委文件确认下,画上了句号。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总行(以下简称“央行”)、银监会等七部委议定,“首付贷”已被确认为违法违规金融产品,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此类产品或服务。 在此之前,首付贷已经被认定为目前多地房地产市场波动的主要推波助澜者。在“去库存”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也随着首付贷的违法违规认定而拉开帷幕。怎样在“去库存”与“去杠杆”之间寻求平衡,将是接下来楼市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认定违规 “已经认定是违规的了,接下来的清查整顿房地产中介市场的专项行动中,首付贷也是重点检查和整顿的对象。”8月17日中午,一位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职能部门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在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清理行动之前,首付贷已经被认定为违法违规金融产品。 所谓首付贷,即是通过相关机构,以不同科目、名义的贷款方式,向购房者提供首付阶段的“贷款”,从而使购房支付能力不足或需资金周转的购房者达到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继而达到银行按揭贷款放款要求,完成贷款购房行为的一种金融产品。 首付贷实际上只是一种通俗称谓,其涵盖的金融产品范围较广。一般情况下,部分首付贷是以个人消费贷款等科目由相关机构发放,还有部分首付贷产品由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金穿透而来,其间不少游离于现有监管体系的视野之外。 首付贷是否违规的问题,一度争议颇大。也正因如此,此次对首付贷性质做出正式认定,由中央七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做出。这七个中央部委包括: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 在由上述七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168号文件”)中,针对首付贷问题,七部委表示,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得向金融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返佣等费用。 这是首次在官方文件中,首付贷被列为“违法违规金融产品”。“以前只是系统内部、央行的地方营业部,我们在进行交流和询问的时候,会被告知首付贷这类产品并不被监管层认可,但是,没有文件明确表明,首付贷是违法违规金融产品,这次168号文件中,明确出现了这个表述,这就是明确了。”前述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职能部门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专项整治 在168号文件首次明确了首付贷“违规”的性质之后,一场包含首付贷的集中专项整治或将拉开帷幕。而与首付贷发放关联甚为紧密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也成为了这个专项整顿的主角。 由于对购房者购房环节的直接切入,房地产中介机构一直以来是首付贷等金融产品的主要发放渠道。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大中型房地产中介公司,都曾为自己的客户提供首付贷等金融服务,只是程度规模不同而已。而部分房地产中介机构,通过收购等方式,已经拥有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 “首付贷这类产品,实际上是把很多支付能力不足的人拉入了房地产市场,一旦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出现逆转,这些支付能力较差的人会产生违约风险,从而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2016年4月,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说。 在此之前,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曾明确表示,住建部将配合央行开展围绕首付贷等房地产消费金融产品的专项整顿工作。 记者了解到,从目前来看,针对首付贷等房地产金融类产品的市场整顿工作,将与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整顿结合一并开展。“首付贷很大一部分是中介公司为渠道发放的,一并进行专项整治,是合理的。”前述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职能部门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正因如此,168号文件明确要求,中介机构提供住房贷款代办服务的,应当由委托人自主选择金融机构,并提供当地的贷款条件、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房地产信贷政策,供委托人参考。中介机构不得强迫委托人选择其指定的金融机构,不得将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捆绑,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得向金融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返佣等费用。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中介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 降低杠杆 “现实当中,很大一部分首付贷,被用于投资性的房地产购房,这实际上是一种加杠杆的行为,类似于股票市场的配资,我个人认为,决策层一直担心的是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渠道很多放贷机构属于表外,很多时候不知道楼市里加了多少倍的杠杆。”中国房地产综合开发研究院分析师孙永升向记者表示。 在当前的监管框架下,房地产市场的名义杠杆率,实际上即是银行按揭贷款利率。首付贷是针对购房者在首付的阶段发放贷款,这部分贷款的利率高于按揭贷款。由于这部分放贷的资金来源复杂,监管层很难准确掌握房地产市场中的实际杠杆率。 面对2015年底以来的特大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异动,中央各相关部门对市场异动的成因进行了多次探讨与分析,主流意见认为,房地产市场中以首付贷、消费贷为表现形式的房地产市场配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特大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蕴含着较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截止到2016年3月前后,某P2P行业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由2016年3月,向前倒推8个月,深圳市通过线上渠道发放的首付贷为45亿元人民币,而该平台上的P2P公司,2015年全年发放首付贷约50亿元人民币。这还仅是一个平台在一个城市的数据。 168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省级房地产、价格、通信、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尽管大基调仍然是去库存,但房地产市场的高杠杆,会逐渐地被遏制,清理首付贷,我相信只是个开始。”孙永升说。 ...
上周末,一则P2P借贷额度将设上限的消息在行业内引发热议。 知情人士透露,《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即将发布,与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借贷金额应以小额为主,并明确划定了借款人的借款上限——在单一网贷平台,个人最多借款20万元,企业法人最多借款100万元。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暂行办法》应该会很快出台,基本上已经确认了会增加这样一条关于借款上限的规定。如果该规定严格执行,对行业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不过,正式文件没下发之前,还不确定是否存在变数。 同一法人最多借款500万 据记者了解,《暂行办法》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贷平台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这绝不是捕风捉影”,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之前收到的消息已经基本确定会有这么一条规定,但是在具体的限额上当时并没有确定。关于借款限额的规定,业内其实一直都有讨论,本以为去年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会有,但是当时里面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条。 此外,深圳地区一位P2P平台总经理也表示,基本上是已经确定会有(限额)这一条规定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曾提出,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并且,“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本机构的单笔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广州地区一位P2P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这样的规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互联网金融的定位就是和传统金融有所区别的,监管层的目的就是让其做“普惠金融”,而不是和银行去竞争,如果去做银行现在做的事情,这个新兴事物就没有意义了。 从风险控制方面来考虑,防范风险过度集中,对机构和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 众多平台面临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暂行办法》规定的限额来严格执行,对行业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这个规定对很多平台应该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前述深圳地区P2P总经理认为,按这个规定,现在的很多业务都做不了了,比如赎楼、房贷抵押以及部分车辆抵押等,很有可能会超过这个限额。此外,很多的小额企业业务可能也做不了。 记者发现,除了大单模式比较知名的红岭创投以外,其他多家国资或上市公司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项目或多或少也有超过《暂行办法》限额的情况。 比如国资系的开鑫贷,熊猫金控旗下的银湖网,深圳市高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天源迪科、沃尔核材、科陆电子、海能达、兴森科技等2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创办的鹏金所,金一文化、萃华珠宝等公司旗下的珠宝贷等平台。 上述较为知名的平台中,红岭创投曾以亿元大标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就在上周,红岭创投发布的关于福州2号特标项目的融资公告显示,该项目融资额为1亿元。 而开鑫贷最新发布的商票贷“DK160819038018”,融资金额为317万元;银湖网8月19日最新发布的一个直投项目融资额度为500万元;鹏金所和珠宝贷超过500万元的项目也不少。 前述广州地区P2P平台负责人认为,现在一些做大额标的平台必须要调整,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肯定是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其业务模式从大额向小额调整也是未来的趋势。 事实上,很多原来做大额标的平台也在慢慢转型或者开始发力一些其他业务。如红岭创投今年上线分期乐购消费金融平台,人人聚财也已转型做车贷业务。 “如果限额规定真的下来,平台只有调整自己的业务了。”前述深圳地区P2P总经理表示,但也不排除有平台将来会寻找一些新的方法来继续做(大标)。目前来看,限额的规定究竟如何实施也还是一个问题,毕竟现在各家平台的借款信息并不透明,较难监管。 虽然监管层一直在倡导P2P平台信披透明化,而且关于信息披露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多,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并实施统一的网贷信息披露制度。 前述广州地区P2P平台负责人则认为,《暂行办法》这个限额的规定,如果真要执行起来也不难,可能会在这个规定之前先出台信息披露规定。可以想象的是,P2P平台未来是要将相关的信息进行上传和披露的。这样一步一步来,应该是可行的。 ...
据一位互联网金融高管透露,数月之前,在政府和学术机构、业界的一次座谈会上,监管层透露,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即将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中设定了借款上限。 即将出台的《办法》第十七条明确,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办法》称,网络借贷金额应该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络信息中介及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余额上限,防范信息集中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这样的安排会督促互联网金融成为真正的“普惠金融”,P2P进行风控过程中本来就要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而这也是普惠金融的要义之一。他认为,这条规定会对“大单”较多,比如涉及房地产项目融资的P2P造成影响,而有些所谓“大单”本来就是被银行“踢出来”的容易坏账的项目。 另据网贷财经从知情人士获悉,近期即将公布的网贷监管暂行办法,相比征求意见稿,整改期将由原来的18个月缩短为12个月。...
网贷监管细则修订近期又传新动向。日前有消息称,监管层在此前一次座谈会上透露,银监会即将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设置了借款上限:同一自然人在一家网贷平台借款额度不得超过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得超过100万元。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习惯做大额融资项目的平台很难转型去做小微业务,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网贷行业信贷资产集中度问题。 一位知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这也是自去年12月底发布网贷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来,首次公布细则里的具体内容。根据网上流传的《办法》第十七条明确,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500万元。 《办法》称,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络信息中介及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余额上限,防范信息集中风险。 纵观目前网贷行业,不乏一些专做大额的平台,项目额度高达千万元,而有些所谓“大单”本来就是被银行“踢出来”的容易坏账的项目,业内人士表示,设置上限规定,监管层的考量应该是引导行业回归到小微融资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来(这样的安排会督促互联网金融成为真正的“普惠金融”,P2P进行风控过程中本来就要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而这也是普惠金融的要义之一),以破解目前行业“傍大户”、资产集中度过高的难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借款人的过度借贷风险。 不过,其它业内人士介绍,在实践中,不仅小微企业和个人存在融资难,基建、产能过剩等领域也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这一小一大两类群体均是P2P平台的主流借款对象,分别代表了P2P行业的两种发展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产品设计、风控、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组织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不大。这意味着,习惯做大额融资项目的平台,很难转型去做小微业务,监管强制性的借款额度规定,不仅不会促进这些平台主动向小微业务转型,反而可能促进这些平台通过去P2P化来规避监管规定,因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信贷资产集中度问题。 北京地区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缺乏全国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无法断定借款企业累计借款有没有达到上限。从根本上讲,防止网贷平台信息集中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借款企业的负债情况和信用情况。 业界也呼吁网贷监管细则尽快出台。薛洪言表示,从目前来看,各方对P2P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潜在问题认识已经比较清晰,对P2P行业未来的发展定位也基本形成了共识,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也有了多半年时间,各方已经充分发表意见,因此,监管细则出台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此外,监管细则的尽快出台有助于打消部分从业者的观望态度,加速行业转型和规范发展。 上述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最近监管动作频频,不仅中国互金协会陆续完善各项要求,资金存管细则等政府方面的措施也不断公布,管理办法可能赶在这波监管高峰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