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银行票据大案频发,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在交易流通环节都暴露出诸多问题。从监管层整治票据思路看,推广电票,淘汰纸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监管部门甚至为纸质票据的使用设定了“大限”。 记者从某国有大行确认,近日央行全国范围内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文)。根据224号文,“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必须全部通过电票系统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必须全部通过电票办理。”央行这一强制提升电子票据业务比例的规定变相为纸质票据设定了“大限”。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电子票据发展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另一方面,由央行牵头搭建的票交所也正在筹措中。记者从参与票交所筹备工作的国有大行票据中心创新部门人士获悉,8月至9月之间,该部门密集开会商讨票交所筹建事宜,“十一月上线应该差不多”。 开放贸易背景审核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全面放开电票承兑、直贴业务真实贸易审核要求,无疑是224号文核心内容。 根据224号文,“对电子商务企业申请电票承兑的,金融机构可通过审查电子订单或电子发票的方式,对电票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在线审核。企业申请电票贴现的,无需向金融机构提供合同、发票等资料”。 目前就承兑业务而言,这事实上是对纸票业务的“歧视性条款”,因为纸质票据并没有类似的“免除条款”。业内人士认为,这等于免除了对电票承兑业务的发票原件的签注要求。对于上述通过在线形式进行审核过的业务,客户是否还有义务、银行是否还有责任要求客户在业务快速审核后,在一定时限内提交发票原件进行签注,这需要央行的后续解读。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电票规模在整个商业汇票出票量中占比仅28.4%。但业内预计,随着电子票据规定细则陆续出台,电子票据将在未来有爆发式增长。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已经出现明显分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票据贴现新增规模均比去年底增长18%以上,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该项业务更是增长1倍以上。 相反,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的票据规模虽然略有增长,但占比却大幅下降,其中,中信银行的存量规模更是大幅下降了16%左右。 为电子票据风险“打补丁” 根据记者统计,今年年初至今银行票据大案频发,累计涉案金额已经超过100亿。虽然绝大部分票据案暴露的是纸票风险,但最近一笔票据风险恰恰暴露在被认为安全的电子票据链条上。 据记者了解,前不久爆发的“20亿”电子票据风险事件中,中枪的就是电子票据。此案无疑给银行与监管层敲响了警钟,电子票和纸票一样有问题,且手法还有相似之处。爆发风险的电子票据,重点漏洞在于被监管部门多次警示的“同业户”乱象以及电票系统代理接入环节。 不过记者发现,此次224号文给电子票据监管打上了“补丁”。 此次224号文提出,“直连接入电票系统的金融机构提供电票代理接入服务时,应对被代理机构基本信息及身份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且须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向被代理机构进行核实确认(查询报文内容至少包括申请人全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营业执照编号、金融许可证编号、查询事项等),被代理机构应给予同意接入或者不同意接入的明确答复”。 强化电票系统代理接入真实性审核,明确电票系统接入分为直接接入和代理接入两种,这是对于不久前发生的代理电票接入案件漏洞的进一步完善。 ...
9月9日,银监会就《关于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行解读。 《通知》引发社会关注。银监会表示,其目的在于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困难企业扭亏、转型、发展、脱困的合力,规范债权人委员会(下称“债委会”)工作,指导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帮扶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债委会是由债务规模较大的困难企业三家以上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协商性、自律性、临时性组织。 债委会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这一形式有其特殊意义:既可以减少金融机构债权损失,又可以防止无序抽贷导致企业经营困顿,让部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得到支持恢复运转。 不得随意抽贷、停贷 华北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由于风险偏好所致,银行业普遍存在“锦上添花”、“雨天收伞”的情况。他介绍,有一家地方连锁餐饮企业,在经营好的时候多家银行争相放贷,企业资金流过度充裕,于是跨界发展结果经营不善影响了餐饮主业,多家债权行争相抽贷,最终企业没能撑下去。“抽贷会引发连锁反应,先跑的银行总能得到企业的部分流动资金和资产偿还。有时候一两家银行抽贷企业还能撑一撑,但几家一起抽贷,大部分企业都受不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债委会有助于债权人之间互通信息,达成共识,防止因个别银行率先抽贷对实体企业造成冲击,减少金融机构债权损失。 《通知》指出,各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一致行动,切实做到稳定预期、稳定信贷、稳定支持,不得随意停贷、抽贷;可通过必要的、风险可控的收回再贷、展期续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解困。 “组建债委会的一般都是贷款余额较多的大型企业,在地方上提供很多纳税、就业支持。”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 债委会并非企业出现困难才会组建。记者了解到,按照银监会提出债委会组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国多地已经明确组建债委会的程序。如黑龙江地区要求对全省有三家债权行且贷款余额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均组建债委会,5000万元以下的自主决定保留,不作统一要求。也有其他地区提出由最大债权行牵头组建,但未划定明确界限。 中部地区一位参加债委会的股份行人士介绍,其债委会所在的企业经营状况还不错,最大的债权行牵头,每个月召集其他债权行经办客户经理在企业沟通,企业介绍自身业务发展以及融资、负债情况,各债权行轮流表态当前及今后对企业的支持。 不过他表示,由于企业经营尚好,因此债委会的交流氛围很融洽,一旦企业出现风险苗头,债权人可能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般来说,企业出现问题时,债委会还是应当由地方金融办、银监局等部门引导,毕竟这是自律组织。” 记者获得的一份地方债委会组建倡议中也提出,对于债权行拒不参加债委会、不遵守债委会合作公约的,由银行业协会对其进行自律性惩戒。 “企业可救”是基本前提 对于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苗头时,债委会可以根据企业特点集体研究策略,共同开展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有序开展债务重组、资产保全等工作。 《通知》指出,债委会对企业实施金融债务重组的,企业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企业发展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企业产品或服务有市场、发展有前景,具有一定的重组价值;企业和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金融债务重组意愿。 “企业可救,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华东地区一监管人士对记者表示,毕竟参与债委会的每家银行的风险承受度和考核方式不同。有时总行、分行都通过的处置方案,但由于担保方式、不良考核的不同,在执行中也有较多的困难。 记者了解到,某地一家重点钢铁企业受市场形势及当地基建工程停工影响,银行贷款多次逾期,涉及10家银行债权人。当地银监部门组织召开协调会,各债权行一致同意其属于暂时遇到困难,可以救助的企业。并对稳定贷款达成一致,不压贷、不限贷、不抽贷。并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的新增融资需求。此后,钢材价格回升,企业生产经营得到恢复。 对于“僵尸企业”,黑龙江地区提出,摸清“僵尸企业”名单,制定清晰可行的资产保全计划,稳妥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尽量多推动企业兼并、债务重组,少实施破产清算。必须破产清算的,不搞“一刀切”,防止处置不当引发新风险,防止部分企业借机逃废债。 《通知》指出,债委会应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这也需要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等进行一定的引导,但要尽量减少直接干预。 ...
约翰(化名)不到40岁已经是大型美资银行的债券交易主管。毕业于常春藤名校的他十分谦虚,给出的说法是“之所以能升任主管,其实是因为利润下降,银行需要节省开支”。 “从金融危机开始,整个市场就对固定收益交易(fixed income flow trading)不怎么有利。宏观层面上,利率和收益都非常低。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在金融危机后大幅下降,固定收益交易人员大约减少了50%到60%。”塞尔比·詹宁斯(Selby Jennings)招聘公司负责销售和交易的主管迪伦·潘尼(Dylan Pany)告诉记者。 约翰的前任已有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非常资深,可以想见工资也非常高。去年,银行预计利润将达不到以往水平后,便推行了各种节约开支的举措。约翰的前任也就是那个时候决定退休的。 作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约翰被提拔到了交易主管的位置——虽然他自谦地认为他的优势仅仅在于相对较低的工资。 银行减员成潮流 美国银行业巨头近几年来都在财报中向投资者发出警告,表示市场的低波动性及维持在狭窄区间的利率已经限制了交易活动。另一方面,美联储及全球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难于预期,也让利率交易以及与利率相关的固定收益交易变得难上加难。 银行利润下降,通过裁员降低成本来提振股价是近几年来的趋势,固定收益类交易员因为收入高其部门景气程度差,成了重灾区。 2015年10月,瑞士信贷集团首席执行官谭天忠(Tidjane Thiam)表示,瑞信将在2018年底前节省35亿瑞郎开支,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多人。德意志银行因2015年第三季度的亏损创历史纪录,宣布裁员1.5万人。2015年第四季度,摩根士丹利宣布裁员约1200人,固定收益类交易员裁员比例可能高达25%。 高盛的惯例是每年裁减5%的人,以激励员工上进,并且为低阶员工提供上升通道,但是今年高盛裁减固定收益业务的员工幅度达到10%。 除了整个市场大环境外,潘尼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规章制度,例如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让这些交易不像以前那么有利可图。各大银行也相应减员。当然,这种现象最近稍有改善。所以,固定收益交易方面的工作在最近一段时间略有增加。” 在金融危机前,交易员通过自营交易在好年月收益颇丰。然而,正是泛滥无度的自营交易在金融危机时拖垮了整个银行业,迫使美国政府出手救市。 在金融危机后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明文禁止银行进行自营交易以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造成银行交易部门的利润下降。 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打击,整个市场的交易量也显著低于危机前的水平,特别是衍生品交易市场受到的冲击更大,造成交易员经纪业务的利润也显著下降。约翰在金融危机以前曾经是很大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的做市商。但现在他的主要业务也从这些高利润的信用衍生产品,变为了普通债券交易。 “现在只有最简单的、对客户来说交易成本最低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约翰说。 自动交易替代人工 面临降成本压力,美资银行不断推出新的手段。潘尼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做市交易正在慢慢转向互联网量化交易和电子交易。” 在削减开支成为银行业主流做法的今天,自动交易具有对银行吸引力。 其实,电子交易在股票市场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股市的高频交易不断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涉事机构甚至被美国国会传唤,要求就高频交易对股市突然崩盘的影响做出解释。早在200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便全面禁止了高频交易大类中的“闪电指令交易”(Flash order)。 电子自动交易对银行的好处是很明显的。程序对市场的反应比人快,所以在扫描搜集一系列市场信息后,还能比人更快地做出交易。同时,程序严格遵守交易几率的规则,不会因为情绪波动或一时疏忽而犯下错误。最重要的是,构建和维护交易程序的成本要比雇用交易员的成本低很多。 自动交易程序给出的价格都是动态的,以响应其他交易和市场条件。其实现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市场信息收集的难易程度。通常而言,交易越是频繁的产品,越先进行了自动化交易。目前,股票交易已经都自动化,外汇和政府债券也大多自动做市交易了。在这些领域,只剩下大单交易还需要人工电话确认交易。 公司债券,则成为电话交易,即交易员人工坚守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债券的流动性不及股票和政府债券,其价格透明度远低于后两者,而且,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出售的债券,也可能因为期限、还款优先等级、内含期权或其他条款等的不同,包含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就算是同一个公司发行的债券,价格也不见得能作为参考。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型的不断完善,现在各大银行都已建立起了公司债券的计算机交易程序。不过,大多数银行的公司债券交易平台仅能做到由程序进行自动报价,如果客户想进行交易,还是需要交易员人工确认交易价格。当交易员认为程序报价有错时,有权拒绝客户的交易要求。也就是说,还没有做到完全脱离人工控制进行自动交易。 公司债“尝鲜”互联网金融电子交易 在所有银行中,高盛在公司债券自动交易方面跨出了第一步。高盛8月在彭博终端上推出完全自动的公司债券交易系统。交易额低于100万美元的投资级债券,就可以不需要人工确认价格,直接在系统上自动完成交易。 不过,针对投资级公司债券,机构客户每笔交易最少也有2500万美元,大多数情况下每手都是上亿美元的交易额。100万美元以下的交易属于零星交易,主要是为了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其总体利润相对较低。 电子自动交易被“尝鲜”的高盛限制在交易额100万美元以下,而其他银行仍然要求人工确认系统的自动报价,种种情况都说明,目前公司债券的自动交易还处在实验摸索阶段,距离做到像股票一样自动高频交易还需时日。 对于自动交易是否能成为公司债券交易的主流,潘尼耸了耸肩,对记者表示:“电子自动交易的确有很大的用处,但是在固定收益这个行业,那些出钱的基金经理等人往往是这个行业有20年左右经验的人,他们还不习惯电子交易。” ...
提示:又到开学季,就在莘莘学子们满怀期待准备迎来美好的大学生活之时,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挖空心思谋划着种种手段骗取学生们的学费。近日,梅城发生一起以“缴交学费账号变更”为由的电话诈骗和网上贷款诈骗案,涉案金额达12300元。 案件回放 8月31日上午,梅江公安分局三角派出所接大学新生小林报警,称其被人骗走12300元。据小林所述,他今年刚刚考入广东茂名某学院,按照学校规定,学生缴交的学费和住宿费都直接存入学校统一发放的工商银行卡内。但是8月26日上午,小林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广东茂名某学院工作人员的电话,他跟小林说,学校发放的卡已经更换为建设银行卡,要求小林把学费与住宿费都存到这张新卡去。小林没有多想,立即根据指示到附近的一家建设银行柜员机处,按照对方口述的银行账号,把6500元学费存了进去。几天后,小林才想起打电话到学校咨询此事,但学校说他们从没给学生打过电话让他们存钱,这时小林才知道受骗了。 因担心会被父母责骂,小林不敢对他们说起此事,他决定从网上贷一笔钱把被骗的学费补上。8月31日,他在网上搜索到一间小额贷款公司,通过qq咨询了贷款的相关问题和手续费用后,对方就发了一封合同到小林邮箱,并让小林把合同打印出来签名及按指纹,然后把合同拍照发回。对方还称,网贷需要先缴交一笔手续费,小林想起父亲房里放着几千块钱,于是擅自拿了那笔钱当作网贷的手续费用,想着日后钱贷出来了再悄悄放回去。打定主意后,小林便汇了1800元手续费给对方,但对方又以小林无偿还能力为由,要他再汇4000元,小林再次如数汇了过去。原以为终于能顺利办理贷款了,岂料对方仍以各种理由开口要钱,小林这才察觉到,自己再次被骗了。 相关链接 针对学生和家长的骗术 虚假承诺中介陷阱 一些家庭环境不太好的学生一入学就希望可以通过打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但往往容易掉进一些以介绍兼职为名,专骗中介费的诈骗机构设下的陷阱。 防范措施:新生不要盲目寻找兼职,要找兼职可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机构。 热情帮忙借机行窃 骗子抓住新生人生地不熟的特点,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借机偷走其行李。 防范措施:遇到过分热情的陌生人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 冒充老乡趁机盗窃 骗子装扮成新生或者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并趁机盗走学生财物。 防范措施: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此外,宿舍记得及时上锁。 冒充老师骗取钱财 新生报到后,骗子会利用其对老师、同学还不甚熟悉的情况,到其宿舍以“老师”之名收取各项费用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新生到校以后,一定要认准辅导员,非辅导员以外的人员提出收费要求,均需再三确认。 冒充“孩子”跟父母要钱 骗子常利用父母担心子女的心理,发送类似“爸妈,我的银行卡丢了,速汇学费和生活费到我同学的银行卡上……”之类的诈骗短信,骗取家长的钱。 防范措施:家长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保持冷静,立即联系子女求证或询问其老师、同学等,避免上当。 以“兼职刷信誉”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求职网站散布“网店刷信誉、招聘兼职”等类型的招聘广告。在骗取学生信任后,骗子以替商家购买商品刷信誉为幌子,让学生登录其提供的诈骗网站链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购买诈骗网站内的商品,骗取钱财后销声匿迹。 防范措施:网上一些“刷单”的兼职多是以高薪兼职为诱饵的诈骗活动,学生遇到这些信息,要保持冷静,千万别被“高薪”等字眼诱惑。 警方提醒 这类诈骗案件是针对大学新生,专门骗取大学生开学学费。而很多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强,轻信骗子的话,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由于当前是开学季,不少诈骗分子将目标锁定在了大学新生身上,往往以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缴交学费为由让学生转账到指定账户,将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等悉数骗走。警方提醒广大学生,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接到陌生电话时要保持警惕、冷静,不要盲目相信陌生人的说辞,在接到要求对外转账、汇款的陌生电话时,一定要多方核实对方信息,证实情况。在网上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涉及个人信息和财物等重要事项,更要多加防范,如发现被骗,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
《网络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是一部重要的金融监管法规,将对网贷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对来自网贷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地区的223家P2P问题平台的综合分析发现:跑路失联是P2P问题平台的主要事件类型;70.40%的P2P问题平台注册资金规模在1000万~3000万之间;80%的P2P问题平台成立时间不到一年。造成P2P网贷平台风险发生的原因除了行业外部原因,P2P网贷平台普遍存在客户征信信息缺乏、平台经营信息不透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平台风险意识缺乏等问题。本研究证明,新监管办法规定网贷机构不能从事十三种禁止性业务十分必要。 日前,中国银监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公安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网络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意味着备受瞩目和期待已久的P2P行业监管细则终于落地。监管办法通过负面清单界定P2P网贷业务的边界,明确规定了网贷机构不能从事的十三种禁止性业务。尽管,中国银监会已经表示,P2P网贷平台有12个月的过渡期进行整改,但是,监管办法出台将给P2P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已是不可避免。事实上,自去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国互联网金融全面进入快速增长阶段。P2P网贷作为十部委意见提出的7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已经成为用户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达2349家。但是,在P2P网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频频曝出坏账、造假、跑路等一系列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问题,整个行业出现了一些危险信号,2015年以来,全国P2P问题平台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累计问题平台1778家,占P2P网贷平台总数的43.1%。其中,山东是P2P问题平台最具代表性的省份。2015年,山东P2P网贷平台数量增长迅速,网贷平台总数、当年新增平台数量等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了推动监管办法的有效执行,帮助投资者和小微金融消费者了解P2P网贷发展现状,有效防范行业风险,规范P2P网贷行业运行,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对2015年山东全省P2P问题平台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寻找出带有普遍意义的P2P问题平台风险特征。必须指出的是,样本中223家问题平台仅仅来自不完全统计,只是山东省问题平台的一部分,我们估计全省问题平台的实际数量要大于上述统计数字。 P2P问题平台事件类型 2015年,山东P2P问题平台的事件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其中失联跑路的问题平台占问题平台总数的42.15%,将近一半;存在提现困难的问题平台占比29.15%;停止经营的问题平台占比28.70%。上咸Bank是山东上咸投资有限公司旗下运营的P2P平台,注册资本1666万元,于2014年1月13日上线,在运营刚刚满一年的2015年1月16日被曝失联,注册投资者上万人,涉及金额高达1.62亿;鲁商贷系山东易得财富投资有限公司旗下运营,于2014年11月26日上线,注册资本1201万元,于2015年1月19日被曝限制提现,平均年利率达19.53%,累计成交额达10.82亿元;齐鲁人贷是青岛零时代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于2013年1月23日上线,注册资本5000万,2015年1月26日因借款人集体抱团,拒绝归还本金,资金断流,造成了提现困难,平台累计成交额5.29亿元,平均综合年利率达33.75%。 为了进一步分析P2P问题平台产生的原因,我们对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的问题平台事件类型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滨州P2P问题平台中失联跑路的情况居多,占比达24.47%,其次是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占比分别为17.19%、15.38%;潍坊P2P问题平台中存在停止经营困难的居多,占比达21.88%,其次是提现困难、失联跑路,占比分别为16.92%、11.70%;青岛P2P问题平台中失联跑路情况居多,占比为14.89%,其次是提现困难、停止经营,占比分别为13.85%、10.94%。由此可知,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的P2P问题平台事件类型与全省P2P问题平台事件类型具有一致性,多数P2P问题平台最多的为失联跑路。 P2P问题平台注册资金规模 出现问题的P2P网贷平台在不同注册资金规模中均有分布,其中有70.40%的P2P问题平台注册资金规模在1000万~3000万之间,其次,注册资金规模在500万~999万之间的问题平台占比达13.00%,注册资金规模在3000万以上的问题平台占比为9.72%,注册资金规模小于500万的问题平台占比为5.38%。由此可知,全省P2P问题平台的注册资金规模多位于1000万~3000万之间,其次是500万~999万。 为了进一步分析全省P2P问题平台注册资金规模分布状况,本报告将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的问题平台注册资金规模分布状况再做具体分析。2015年省内问题平台中有157家问题平台的注册资金规模在1000万~3000万之间。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在不同注册资金规模区间内均有分布,其中三市注册资金规模在1000万~3000万之间的问题平台总数有72家,占比为45.86%;注册资金规模在500万~999万之间的问题平台总数有15家,占比为51.72%;注册资金规模小于500万和3000万以上的问题平台总数分别有8家和14家,在各自区间内的占比均为66.67%。由此可知,三市P2P问题平台的注册资金规模多集中在小于500万和3000万以上的区间内。由于山东地区平台与小贷机构千丝万缕的联系,专业性团队建设相对较弱、并不雄厚的注册资本造成问题平台多发的乱象。 P2P问题平台运营期限分布 山东P2P问题平台的运营期限分布显示,运营期限在3~6个月区间内的问题平台达76家,占全省P2P问题平台总数的34.08%;运营期限在7~12月区间内的问题平台有54家,占比为24.22%;运营时间不足3个月的问题平台有53家,占比23.77%;而运营时间在1年以上的问题平台有22家,占比9.87%。由此可知,山东省P2P问题平台平均运营时间较短,多数问题平台的运营时间竟不足6个月。自2013年以来,山东P2P网贷行业凭借“利率高、倒闭少”闯入大家的视线。一时间不仅吸引了大量投资人,也吸引了一些想捞一笔就走的平台。其实,这些平台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诈骗,通过高利率、虚假宣传、秒标等方式,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然后卷钱逃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山东省内P2P问题平台中以自融平台居多。 为了进一步分析省内P2P问题平台的运营期限状况,本报告同样将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的问题平台运营时间状况做具体分析。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P2P问题平台运营期限在3~6个月区间内的有42家,占比高达55.26%,这就是说在全省3~6个月运营期限的问题平台中有超过一半的问题平台分布在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三市P2P问题平台运营期限不足3个月和7~12个月的平台家数分别为26家和27家;运营期限在1年以上的问题平台有8家,占比为36.36%。由此可知,滨州、潍坊和青岛三市的P2P问题平台运营期限和省内问题平台的运营期限分布具有一致性,大多数P2P问题平台的运营时间不足6个月,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山东P2P问题平台中有一些是以欺诈为目的的。 导致P2P问题平台的原因分析 2015年山东新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的P2P平台累计223家,在大多数月份山东P2P问题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的主要原因,一是经过前几年无监管的疯狂增长后,各种资质不同的P2P平台纷纷建立,部分P2P平台开始暴露自身的缺陷和问题;二是P2P网贷行业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致使那些经营不善的P2P平台雪上加霜。2015年P2P网贷行业风险集中爆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宏观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平台自身风控问题。 (1)宏观环境的变化加大了网贷行业的生存压力 ——政策变化。2014是P2P网贷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监管措施,处于一种无监管的状态,未经授权的金融信息公司迅速发展。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同时,建立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使互联网金融进入规范正式的监管范畴,指导意见明确了监管责任,划定了业务边界,提出了具体监管建议,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为了争夺互联网金融的优质资源,以刺激当地金融发展和GDP增长,各地政府也发布相应的鼓励政策,这些政策对当下正在起步阶段的互联网金融而言无疑是有积极促进意义的。 ——利率下调使P2P网贷行业的资金成本不断降低。2015年,央行多次下调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利率的下调使得P2P网贷平台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与银行相比,P2P网贷平台的贷款利率远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用网贷平台融资的客户数量。更进一步的,由于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向传统商业银行融资的客户一般为优质客户,此时,通过网络借款平台借款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因为通过网贷平台融资者风险更高。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网贷平台的预期收益率出现下降,例如中融宝在2015年上半年,标的收益维持在10%上,但进入下半年之后,标的收益在8%~9%之间,整个行业收益出现下滑。 ——国有资本、风险投资的进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路资本、各个行业、众多企业都在纷纷进入,出现各种跨界合作。国有资本和风险投资的进入说明P2P网贷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首先,国有资本的进入一方面为P2P网贷市场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平台可以利用资金迅速发展,争做区域内的领先者,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国有资本的进入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的态度和宽松的政策。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各种平台资质良莠不齐,各种资本的进入很容易造成P2P网贷的畸形发展。其次,由于P2P网贷平台数量越来越多,在争夺客户方面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所以各种平台对各种媒体投入大量资金,宣传自己。如果资质欠佳的平台利用媒体夸大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很容易轻信媒体宣传,以至于难以辨别平台的真实情况。 ——征信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征信体系作为依托,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P2P网贷行业的发展。 首先,我国个人信用意识比较薄弱,个体消费者未对违约后的后果引起充分重视,并且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共享和价值挖掘不足,也为金融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制造了一定的阻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从信贷风险管控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P2P网贷平台的发展都将面临严峻的信用风险挑战。其次,从企业的信用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信用等级的评估是阻碍企业扩大业务规模的最主要阻力,随着我国征信体系的逐渐放开,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意识到数据对于征信的重要意义,原本以业务为绝对发展重心的战略,变成业务与数据双向并行的战略考量。但是目前征信机构较少,针对网络征信的机构更是屈指可数,而目前由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所以现在也只是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简单处理。第三,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P2P网贷平台缺乏借款人信用信息。国内可接入央行征信中心的机构只有银行、第三方征信服务商以及部分小贷公司,普通P2P网贷平台目前还没有接入资格。虽然央行发放了部分征信牌照,阿里的芝麻信用也开始向部分企业提供接口,但是全国形成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尚需时日。 (2)网贷行业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来自直销银行的竞争。面对2015年网贷平台的行业发展环境,除了早已存在的竞争者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又出现了新的竞争者直销银行,并且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网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中国的直销银行主要有传统银行设立的直销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设立的互联网银行。一方面,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传统的商业银行、券商都在积极进行互联网改革;另一方面,各大互联网公司利用自己本身的优势,跨界金融行业。 传统银行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在2015年3月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同时工商银行也在积极拓展网络融资产品体系,目前网络融资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人。改变现有的银行信贷经营,转向贷款额度较小、信息对称、适合标准化的信贷服务。互联网公司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为例。微众银行是近年来国内首家获得开业批复的民营银行,具有“个存小贷”的特色,主要定位服务于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客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金融供给不能向中小实体经济延伸的问题。从这些案例来看,不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都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这无疑又是P2P网贷的竞争者,并且由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本身具有雄厚的资本,互联网企业具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所以对于大多数没有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支撑的网贷平台而言,竞争更加激烈。 ——来自典当行业的竞争。典当行业一般提供短期、小额资金为主,恰好能够满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典当行业因为具有“小额、短期、快捷、灵活”的特点,恰好适合小微企业对融资的需求,而目前典当行客户结构已经从以前的个人变为了企业主,因此典当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经营的比例不断增加,与网贷平台形成替代关系。《2015~2020年中国典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典当行业累计发放当金和典当余额不断增加,因为P2P平台问题频发,部分投资者对网贷平台信心降低,典当行业与P2P网贷之间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加强。 ——来自互联网理财的竞争。互联网理财使大量没有太多充裕资金的个人投资者拥有了理财通道,与P2P网贷存在替代关系。就目前的理财环境来看,用户对理财的认知存在三个特点,一是从环境上看,需求旺盛。长期以来,存款几乎是用户唯一的理财方式,因此对于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渴望十分强烈;二是从金融机构方面看,产品复杂。目前大多传统金融机构都在开发各类理财产品,但是产品结构普遍比较复杂,影响产品的销售;三是从用户方面看,认知较少,用户对于理财产品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用户在互联网理财方面的需求非常明确:既强烈又简单。其实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这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的,所以投资者偏向风险较小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P2P平台的各种风险不断爆发,并且投资者没有合理的维权渠道,所以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理财产品。虽然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在收益及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但是,各种各样的“宝宝理财”让更多小额资金的用户也拥有了安全的理财渠道,所以大量的投资者逐步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正是因为互联网理财产品更低的进入门槛和更高的灵活性,使越来越多的风险厌恶者在互联网理财产品和P2P网贷比较之下,转向了互联网理财产品。 (3)网贷行业普遍缺乏风控意识 P2P网贷行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发展模式不确定,风险控制不足和信誉机制缺失。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加速进入网贷市场,但实际上很多机构对网贷行业并不了解,具体地说是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不了解,对P2P平台的运行方式和风险特征不了解。近几年,P2P网贷行业高速发展,大量民间借贷公司涌入网贷市场。许多民间借贷公司虽然线下团队经验丰富,但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把控有所欠缺。甚至有的小贷机构仅仅建个网站,重点还是依靠线下撮合借贷双方交易。 首先,P2P网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积累了电商和个人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否能够帮助P2P网贷平台完成风险评估尚待验证。从目前运行的绝大多数P2P平台看,以线下模式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发展的平台在贷款前会对借款人资质与还款能力进行考核,但是贷款后却难以跟踪资金的使用情况,无法保证专款专用、分期划拨、定期检查等。一些企业为了搭上互联网金融快车,在对互联网金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进入了P2P网贷行业,对行业的风险特征和自身发展模式并不清楚。很多P2P平台先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资金进入平台账户后,再匹配借款项目,如果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资金托管,必然出现资金池现象。有的平台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难免挪用客户资金,长此以往,资金链难免断裂,最终只能一跑了之。 其次,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否安全与平台的运行密切相关,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成为影响P2P网贷平台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采用的多是新技术,更容易发生故障,任何原因引起的系统问题都会给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者带来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传输故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威胁账户和平台安全。所以平台必须提供基础的技术保障,尤其是密钥管理及加密技术。但目前大多网贷平台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 风控能力的强弱决定着P2P网贷平台的寿命。P2P网贷平台没有严格的风控体系与安全措施,对借款人资格审核也不严格,一旦被曝出负面消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挤兑潮。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P2P平台轻者清盘歇业,导致平台破产情况发生,有的P2P平台直接卷款跑路。 再次,信誉机制欠缺。P2P网贷平台的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信誉。由于投资者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不知道平台是否运行良好健康,P2P网贷行业就可能成为“柠檬市场”。在此次监管办法出台前,我国P2P网贷行业监管缺失,客户无法了解平台运营情况,这就导致了靠高预期收益吸引投资者的P2P平台可以生存,而预期收益率较低的P2P平台会因丧失客户最终被排挤出市场。此次出台的监管办法,不仅有专门的一章对P2P平台信息披露作出规定,同时还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P2P网贷平台进行评估。 ...
此前资本市场主要关注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能否实现低成本扩张,以及客户数量与利润增速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加之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违规经营或跑路现象,如今资本市场转而聚焦这些机构的合规操作能力与风控水准。 这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一场“翻身仗” 随着科技金融的崛起,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合作,不再局限在资金存管领域。 近日,维信金科与华瑞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开展合作,向后者输出消费金融风控运营技术。 平安集团旗下平安普惠则升级i贷产品,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普惠此举可能也是在为银行机构输出风控运营技术做铺垫。此前,平安集团将平安金融科技旗下一账通、平安科技下属互联网服务云平台、前海征信等三块业务进行合并,作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输出消费金融风控运营技术的重要运营平台。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机构与银行彼此分享风控技术,无疑是双赢。 对不少尚未涉足信用卡业务而缺乏个人消费金融数据积累的银行而言,这俨然成为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通过获取消费金融机构相对成熟的风控技术,做大零售业务蛋糕,缓解经济增速放缓对公司业务的冲击。 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而言,此举既能扩大业务规模,又能凸显自身的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实力。 但是,看似互惠互利的合作,在执行层面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记者多方了解到,银行对此设定的准入门槛相当高,以至于不少消费金融机构被拒之门外。 维信金科创始人廖世宏介绍说,这也考验消费金融机构的合作智慧。目前维信金科与银行的合作,主要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维信金科与银行共享自己的机器人信贷风控模型与相关业务数据,引入银行低成本资金降低信贷产品利率的同时,实现风险共担;第二步,随着银行形成消费金融风控体系,双方可以开展联合放贷,但各自承担相应信贷风险;第三步,当银行形成核心完备的风控能力,消费金融机构可以对服务申请用户进行风险切分和风险定价,由银行自主选取客户群体,由此打造轻资产业务模式。 “不过,鉴于此前没有相应的成功案例,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前进。”廖世宏表示。 风控技术共享的操作空间 尽管越来越多银行酝酿引入消费金融机构风控技术做大零售业务版图,但银行对此的准入门槛并不低。 一位与银行有过接触的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透露,不少银行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必须拥有逾6-7年的消费金融信贷数据积累,以此了解不同经济发展周期消费金融领域的坏账率变化与相应风控措施是否稳妥。仅此一项,不少消费金融机构就被拒之门外。 何况,银行还希望消费金融机构能提供机器人信贷等高度智能化的业务操作流程,降低相关业务布局的资金投入,实现绩效最大化。 廖世宏告诉记者,针对银行对消费金融机构风控技术的忧虑,维信金科的应对做法,是动用自有资金开展不同消费场景的机器人信贷业务,积累大量借款人还款数据和风险管理经验,等到风控模型成熟,他们再向银行展示各个经营数据,吸引银行开展合作。 他坦言,在合作期间,银行非常关注机器人信贷模型的不断优化,能否保障消费金融业务的低坏账率与操作可靠性。毕竟,风控模型的优化,意味着原先一部分尚未获得消费信贷服务的客户群体被纳入信贷审批范畴,这批新客户的还款能力某种程度会影响到整体坏账率的波动。 多数消费金融机构为了打消银行的顾虑,往往选择采取风险共担方式,为银行分摊一部分消费信贷坏账压力。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机构此举另有算盘——通过风险共担,消费金融机构能从银行获取更多低成本资金,进而降低自身信贷产品利率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但是,若银行构建核心的消费信贷风控体系,那么银行与消费金融机构的关系就可能从合作变成竞争,很可能导致相关合作难以持续。”这些业内人士不无担忧说。 在廖世宏看来,银行与消费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不局限在资金存管与风控技术共享层面,彼此还有很多业务合作空间,比如双方可以联合开发不同消费场景的机器人信贷模型壮大各自业务规模,消费金融机构还可以将特定消费场景的客户群体进行风险定价,交由银行处理实现利益共享等。 “目前,中国仍有数亿消费者缺乏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信贷服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消费金融依然是蓝海市场,彼此合作共赢空间很大。”他指出。相比贷款规模,目前维信金科更看重客户数。究其原因,在小额分散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借款人回头率达到约60%-70%,这意味着客户数越多,业务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更高。 消费金融机构的“算盘”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之所以热衷向银行输出风控技术,也是为未来IPO做铺垫。 一家香港投行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此前资本市场主要关注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能否实现低成本扩张,以及客户数量与利润增速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加之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违规经营或跑路现象,如今资本市场转而聚焦这些机构的合规操作能力与风控水准。 “若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向银行输出风控技术,资本市场会认为它风险水准不亚于银行,由此更容易获得机构青睐。”上述香港投行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这种合作对消费金融机构还有一个隐性好处,就是消费金融机构有机会转型为“轻资产”机构获取更高估值。 所谓轻资产模式,就是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输出风控技术,将大量消费金融业务转交给其他银行机构处理并获得相应收益,由此这家机构在做大业务规模的同时,无需再投入大量风险备付金应对潜在的坏账风险,留出更多利润给予股东回报。 在廖世宏看来,尽管资本市场对这种轻资产模式颇感兴趣,考虑到传统金融机构抽贷带来的业务冲击,消费金融机构应该在打造轻资本业务模式同时,进一步拓宽低成本资金获取来源。 记者获悉,近期维信旗下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ABS)得到相关监管部门核准批复,拟于证券交易所发行。 廖世宏认为,消费金融机构与银行“共享”风控技术的更大价值,是双方可以各展所长,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能力。 在他看来,尽管欺诈风险是当前线上消费金融信贷坏账的主要源头,但随着国内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欺诈风险事件会不断下降,并且其模式日渐趋同;未来消费金融机构比拼的,将是信用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能力。银行相对成熟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海量客户数据积累分析,有助于消费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风控模型,增强风险定价能力。 长期以来,消费金融市场存在着客户逆向选择法则——优质借款人更愿寻求低融资成本的信贷服务,反之不少存在欺诈心理的借款人则对利率高低并不敏感。这意味着消费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利率越低,获得优质借款人的几率越高,有助于消费金融业务良性快速发展。 ...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撰文称,必须承认,金融业综合经营使得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增加,对金融规制提出了挑战。但不能因为金融创新而采取简单回归分业经营的监管“懒政”。客观看,分业经营是管理规制,综合经营是行业选择。 第一,我国金融业要不要开展综合经营? 客观看,分业经营是管理规制,综合经营是行业选择。我国最严格的分业经营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 银行时代,例如工商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来自不同的金融机构贷款。专业银行导致了市场人为分割和行政垄断,形成了低效率和高成本。最初的金 融改革实际上秉承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精髓。商业化改革以后,银行从垄断转向竞争,服务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产品从信用中介转向资产管 理,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但是金融业的 跨业融合创新从来没有停顿?究其原因,是因为更为根本的金融改革目标是确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以及“安全 性、效益性、流动性”。上述“四自三性”实际上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开展服务竞争以赢得生存和发展。而综合经营往往是金融机构取得竞争优 势的必要手段——服务更多更全更新,因而更具吸引力。自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相继提出“稳步”和“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以来,金融 业综合经营步伐明确加快。目前,综合经营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允许开展综合经营,还是退回到分业经营,对此有一些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允许金融业开 展综合经营是尊重市场的现实选择,而回归分业经营已无现实可能。 一是从尊重现实的角度看,综合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客观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银行、证券公司和主要保险公司都 已通过设立、并购其他金融行业的子公司和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代表的交叉性金融业务,跨行业跨市场开展综合经营。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在快速发展,投资控股了 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等机构的一些金融集团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已成为实质上的金融控股公司,一些地方政府也组建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在产品方面,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0多万亿元,与银、证、保金融业表内总资产相比,比例达到1:4,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货币供应 量波动也产生了明显影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使得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化,一些互联网企业陆续进入金融领域,在支付、小微贷款、 金融产品销售等方面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已构建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综合化金融平台。 二是从提升金融业竞争力角度看,综合经营是实现收益与风险平衡的创新方向。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缺陷是业务结构 单一、经营方式粗放、金融服务水平不高,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金融业有效管控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 的压力日益突出。综合经营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和收入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更好地抵御周期性风险,提升跨周期经营能力。 三是从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看,综合经营是实现金融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要措施。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 实“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金融业肩负着以金融创新推动企业去杠杆、补短板的重大使命。从去杠杆看,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结构失衡,融资方式以银 行间接融资为主。“要发展找贷款、要贷款去银行”造成企业债务持续攀升,杠杆率高企。在经济上行期,资产负债水涨船高,企业效益掩盖了债务压力;当经济下 行压力加大,高杠杆则凸显为经济金融领域的突出风险。去杠杆需要创新思维。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等必要手段客观上要求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密 切配合,联动创新。从近年来综合经营的效果看,一些金融机构整合不同行业子公司的优势,通过交叉销售、合作营销、联合投资等方式,满足了部分企业的多元化 融资需求,有利于改变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状况。从补短板看,我国企业长期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土地和资源取得比较优势,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小微企 业发展缺乏后劲。补短板同样需要新思维。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殊性,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共同采取采取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方式,多 渠道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引进大数据技术,在高效率管理风险的前提下补足银行在长尾客户服务方面的短板。实践中,部分金融机构也已通过综合开展银行、信托、 金融租赁、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在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保障房建设、扶持中小企业、支持县域经济与“三农”等方面改进了金融服务。然而,受制于创新 能力不足和现行监管约束,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总体上还停留在追求金融全牌照的层面,不同金融业务的相互补充和联动仍然有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 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储蓄资金向股权投资的转化十分不足。金融业通过综合经营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还需要大幅提升。 实践表明,金融业综合经营增加了金融产品、服务供给的多样性和竞争性,使企业和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促进了社会经济发 展,也助推了金融业自身的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其间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监管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严重。但总体来 说,继续发展综合经营符合金融业风险和收益平衡需要,也是当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尊重规律,敬畏市场,因势利导,应作为改革的基本 原则。 第二,国际上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步伐停滞了吗? 从世界范围看,综合经营一直都是金融业的主要经营模式。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导致了美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严格分离, 但与此同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一直实行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ing)制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进行金融大爆炸(Big Bang)改革,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金融集团广泛出现。受其影响,日本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过立法,由此也带动了韩国、台湾等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 融业综合经营。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开展综合经营,标志着综合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彻底取代了分业经营。这背 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结构更加市场化,资本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很难完全不介入证券业务中;二是金融机构有追求规模效应、范围经 济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允许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从具体模式看,相当多国家主要通过 控股公司结构实现综合经营,同时,银行、证券、保险的业务和产品交叉情况也很普遍。 从最新发展趋势看,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金融业总体方向是优化综合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危机爆发后,有人认为金融业综 合经营使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过于复杂,加剧了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难度,是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限制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但国际社会经过不断 反思,认识逐步由浅入深,由直观转入理性。一些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讨论。 一是理性认识分业经营、综合经营与危机爆发的因果关系。2009年5月,美国国会授权6名民主党成员、4名共和党成员组 成了“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目的是调查美国本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该委员会走访了700余位证人,举行了19天听证会,给出的危机成因是:监管失败、系统 重要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失败、过度借贷和高风险投资、应对危机准备不足与政策前后不一致、问责缺失、住房抵押贷款门槛过低、衍生品失控、评级机 构失灵等八大原因,其中并无综合经营。实践证明,在金融危机的暴风骤雨中,相比单一化经营,综合经营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据麦肯锡公司统计,中小型单一 业务银行占了金融危机中失败金融机构的绝大多数,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美国149家失败金融机构中综合经营集团只有3家。 二是优化综合经营格局。危机后,美国“沃尔克”规则、英国“威克斯规则”、欧盟“利卡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在商业银行的 储蓄业务和高风险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目标是提高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并非禁止或限制综合经营。特别是,由G20引领、IMF和FSB等国际金 融组织推动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更好地优化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顶层设计。危机后,一些金融机构也全面优化了综合经营格局。如花旗集团将保险、证券经纪等集中 纳入旗下的“花旗控股”,以减轻资本金压力。摩根大通仍然保持多元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交叉销售和业务协同,降低投资银行经营成本。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在转 型为金融控股公司后,重新树立起在投资银行领域的优势地位,摩根斯坦利还由此进入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目前国际前20大银行集团、前20大保险公司都拥有多 元化的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在此可以做一个比喻:假如洗澡水是风险管理失控,婴儿是综合经营优势,倒洗澡水而不扔掉婴儿就是各国兴利除弊的良好实践。 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危机后,各国并不否定金融业的融合创新,而是从如何解决监管失败的角度构建着力防范系统 性风险、有效管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新框架。宏观审慎管理制度随之建立并不断完善,在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方面正在构建一套更加清晰而严格的监管 规则,金融业综合经营将遵循新的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 第三,在承认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的前提下,怎样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我们面临金融业融合创新的道路选择。综合国际实践经验、我国实体经济需要和金融业发展现状,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稳妥推进 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基本方向。可以按“集团综合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股权、子公司分业经营”模式设计并规范我国的金融机构跨业发展基本框架。这就要求我们 全面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减少套利投机,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及内控机制和信息数据平台,提高持续的风险管控能力。 我们面临金融业融合创新的规制选择。必须承认,金融业综合经营使得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增加,对金融规制提出了挑战。如:金 融控股公司监管真空导致层层控股和整体杠杆率上升,单体风险传染至整个系统,跨市场监管套利活动以及复杂而难以管理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创新而 采取简单回归分业经营的监管“懒政”。建立面向所有投融资行为的功能监管以保证监管全覆盖,建立立足严格的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监管以确保创新负作用最小化, 建立穿透式监管以确保杠杆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才是合理的规制选择。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监管问责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 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为此,明确要求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要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 金融控股公司”。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通过不断的融合创新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三去一降一补”,努力防控风险,是我们应该而且 必须坚持的方向。 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可以说,不论是经济还是金融,长远发展的 动力都源自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都立足于鼓励创新。综合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设计合理的政策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必将藉此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全 球金融体系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流砥柱! ...
01 全方位解析“PPP+环保”模式 刚闭幕的G20峰会留下诸多PPP足迹,绿色金融首次纳入G20峰会议题。PPP概念浮出水面,而PPP+环保开始受到追捧。 资本市场方面,9月以来环保工程、美丽中国、PM2.5、污水处理以及节能环保等板块涨幅居前,环保产业已经进入广阔而蓬勃的发展。 财政部网站公告,预计9月初形成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清单并正式公布。分析人士认为,进入九月份项目清单公布时间渐行渐近,引起资金持续炒作该概念股。 9月,财政部等20个部门联合推动的PPP第三批示范项目名单即将出炉。华商基金认为,这有望持续提升市场对于PPP的关注度,是长期可关注的财政发力方向。 广发基金指出,为了维持6.5%GDP增速,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而7月中央财政收支情况不甚理想,在此背景下,PPP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的一个合适抓手。基于此,建议积极配置PPP和国企改革板块。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7月25日,共收到各地PPP申报项目107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2万亿元。 从财政支出同比数据看,进入2015年后财政支出力度出现明显反转,从历史经验看,支出进入扩张周期后维持同比高增长(20%以上)的时间一般在2-5年,2016年支出同比增长刚刚越过20%,2016-2017年可持续跟踪财政发力方向。 华商基金认为,PPP被视作下一阶段财政发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的应对,政府引导私人部门脱虚向实;其二,调整债务结构,使地方政府财务负担可测量,风险可控。 居民部门参与PPP项目动力来自于两点:第一,加强与地方政府交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获得稳定受承诺的收益回报;第二,与政府项目合作有效提升行业知名度,提升未来订单获取能力,形成良性循环。PPP模式在国内应用前景非常好,将会成为地方政府接下来的主要融资模式。 广发证券分析师郭鹏表示,随着部委职权的日渐明晰,财政支持力度的近一步加大,PPP 项目落地有望持续加速;反映在上市公司的表现为订单持续增长,业绩兑现确定性不断提高。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PPP模式显示出洪荒之力,根据我们对于PPP主题的持续跟踪,我们认为当前核心逻辑主线尚未发生改变,政府对于PPP推动的决心毋庸置疑,后续建议继续重点关注。 PPP模式的边际变化:(1)PPP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PPP项目库已有入库项目10170个,投资总额超过12万亿元,相比于6月底全部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元,规模进一步扩大。 (2)PPP渗透率还较低,后续潜在空间较大。目前PPP项目总体的落地率(处于执行阶段)仅为10%左右,随着法律法规、融资机制等基础配套政策完善,PPP落地率将快速提升。 (3)PPP的配套政策文件落地有积极信号。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已经展开PPP改革工作调研,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财政管理办法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已在酝酿中。同时,PPP领域的统一立法也步入快车道。 (4)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即将出台形成短期催化。与前两批示范项目不同,第三批筛选工作由财政部与相关行业部委横向联合开展,是从财政部示范到全国示范的升级。 02掘金PPP概念 主题基金近半年普涨 在相关个股涨势连连的同时,投资者对于PPP的乐观心态也在基金市场上得到了反映。数据显示,在近1个月内,PPP主题基金除华安策略优选混合微跌0.85%外,其余基金产品全部出现上涨。其中万家精选混合领涨,涨幅为8.60%。万家瑞兴、万家品质、汇添富环保行业等也均表现不俗。 而近半年内PPP主题基金表现则更是出色。该主题基金整体表现居于209个主题基金分类中的第三位。华商产业升级混合、华商乐享互联灵活、交银新成长混合涨幅均超过20%,其中华商产业升级混合的增幅达28.05%。而增幅位居末位的招商大盘蓝筹混合涨幅也达到8.59%,反映出该主题整体形势较好。 记者注意到,在PPP模式的推动下,其投资的重点行业的主题基金也出现了上涨,如环保工程、园林工程、铁路基建等。长城品牌优选混合、海富通收益增长、光大保德信行业轮动混合等相关基金产品在近6个月内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统计PPP主题基金的持仓发现,该类基金主要围绕环保、园林、基建等主线进行布局,投资的个股也比较集中。在基建领域,苏交科成为最受PPP基金关注的个股,被安信鑫发优选混合、融通跨界成长灵活和万家瑞兴重仓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该股同时成为融通跨界成长灵活和安信鑫发优选混合的首选重仓股,分别占到基金持股比例的8.89%和7.15%。此外,葛洲坝、龙元建设、中国交建等基建类个股也同时被两只以上的PPP基金重仓持有。 园林板块也得到了PPP基金的关注。东方园林、岭南园林等相关个股均进入该主题基金的前五大重仓股中。东方园林同时成为招商大盘蓝筹混合的第一大重仓股和招商制造业混合的第二大重仓股,分别占股票市值比为6.39%和6.07%。 比较而言,环保主题的个股成为最受PPP主题基金关注的对象,受到基金重仓持有的个股也最多。三维丝、碧水源、三聚环保、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龙马环卫等一系列个股都跻身PPP基金重仓股之列。 03PPP项目投资隐藏的潜在风险 调研报告显示,从行业分布来看,PPP入库项目主要集中于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片区开发,分别占入库项目总数、总投资额的53.1%、67.2%,其中市政工程项目数3,241个,总投资额2.8万亿元;交通运输项目数1,132个,总投资额3.3万亿元;片区开发项目数554个,总投资额1万亿元。 从财政部232个两批示范项目来看,截至6月末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数已达到105个,落地率持续加速,到6月末达到48.4%。而全国的情况也与之类似,6月末执行阶段项目共619个,投资额1万亿元,落地率23.8%,呈显著上升趋势。 私人企业投资PPP项目面临诸多风险,体现在各个环节。首先,在优质PPP项目竞标中,国有投资很有可能挤出民间投资。财政部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中排除了本级政府所属的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但是并未排除其他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以及国有企业。那么,在投标同一项目时,财大气粗的国有公司和融资平台明显更占优。 其次,在经营过程中,由于PPP项目主要投向领域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较长,未来面临运营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的风险,这一点可以通过设立PPP项目交易平台来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据悉,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在计划搭建PPP项目交易流转平台。预计该交易平台的雏形很可能在年底前面世。 最后,话语权不足一直是民间资本投资PPP项目的障碍。另外,我国PPP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私人资本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法规的变更可能对PPP项目经营造成极大影响。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90年代英国泰晤士水务与上海大场自来水厂的特许经营项目,政府承诺的回报未能兑现,最后以泰晤士水务转让股权,大场水厂重归国有结束。 因此,只有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公私部门明确产权,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才能形成双赢。 ...
9日,中国互金协会在京召开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启动会。业内期待已久的信息共享平台自此正式上线运营。 记者从现场获悉,共有17家会员单位在启动会上签署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 这17家单位覆盖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 今年4月份,中国互金协会曾对从事网络借贷、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务的36家会员机构开展了信用信息共享培训,并组织各参会单位进行了试报送工作。在此基础上,协会选取了17家机构作为首批接入单位。 中国互金协会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协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是政策要求,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协会搭建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据其介绍,共享平台是一项包括公众监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的常态化、立体式信用基础设施。 该负责人介绍,共享平台有5个主要特点。 一是以对等原则建立数据中心,会员机构之间权利义务对等,在履行报送义务的同时享有查询共享信息的权利。 二是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和风险控制要求,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处理,并按照统一的数据规范为会员机构提供共享查询服务。 三是共享查询结果中屏蔽数据来源信息,最大限度地保护会员机构的商业秘密和客户资源。 四是除了提供会员机构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外,还与第三方信息提供机构合作,为会员机构提供所需的其他信用信息服务。 五是根据会员机构需求,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重点关注平台接入和网络安全问题,增加数据报送和查询的监控功能等。 此前参与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培训的平台人士表示,信息共享平台遵循对等查询、实时查询、按月更新三个原则提供免费的查询服务。报送的数据包括平台基本情况、名称、上线时间、股东情况、财务数据、经营数据包括成交额、余额等内容。 据此前的媒体报道,针对企业用户的平台共享系统会下一步做完善。中国互金协会会在第二阶段与三方征信公司、公安部等谈合作,为平台提供更全面的信用信息 ...
目前众包模式快递公司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快递员越多,提供服务越有保障,并因此在一开始就将运营重心放在了快速发展兼职快递员上。而事实上,这个时期,快递员与订单的匹配度才是关键。 O2O和众包概念推出至今,曾先后受到过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并诞生过不少明星项目,然而除极少数项目靠钱烧成为独角兽外(如滴滴市场、美团),绝大多数都轰然倒下,并由此导致这两个概念一度受到强烈质疑,甚至被认为是伪需求。在笔者看来,无论共享经济还是O2O,本身模式并没有问题,问题大都出在了具体运营步骤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上。作为O2O与众包的结合体,众包跑腿更是如此。 今天分享的是一个同城快递项目UU跑腿,它有几个鲜明的特点:1、首先是配送类型上,只做基于临时性需求的即时配送;2、服务品类上,重点承接鲜花、蛋糕、小龙虾这样高客单价的产品;3、早期基本以开拓B端业务为主,不接散单;4、跑腿员(又或称快递员)采取众包模式,平台自己不养人。 用户和需求:以承接B端商家业务启动 众包+跑腿模式并非UU跑腿首创,类似闪送,人人快递、京东众包都是此类模式的践行者。不同的是,就切入点来说,UU跑腿以承接B端商家的即时性配送业务起步,并在短时间内就做到了入数以万计的日订单量,这也是其区别于上述各家的根本所在。 即时性同城配送,按订单来源分为C端散单客户和B端商家客户。C端总体需求量大但订单分散且零星,主要依靠高客单价来支撑,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快递员及时响应,否则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闪送、人人快递,走的都是这个线路。 关于众包跑腿,笔者认为,稳定(或者至少可预计)且持续增长的订单才是支持跑腿众包持续良性发展的根本,UU跑腿首先接入B端商家是一种相对正确的做法。 目前众包模式快递公司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快递员越多,提供服务越有保障,并因此在一开始就将运营重心放在了快速发展兼职快递员上。而事实上,这个时期,快递员与订单的匹配度才是关键。 所谓“相匹配”的订单,包含两方面的意思:1、快速进入的快递员需要用订单来留住并不断筛选分层,因此订单数量最好能与人员整体数量和增长量保持较为恒定的关系,即每个人都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一定量的任务分配;2、由于人员增长基本不会出现太剧烈的波动,订单最好尽量稳定或者说可预计,并能保持与快递人员同比例的增长。 前文我们有分析,即时性同城配送的C端订单分散且零星,显然支撑不起稳定的持续交易。这个时候,UU选择了重点开发一些B端商家来提供相对稳定的订单供给,并最终锁定了三类商家:小龙虾外送,鲜花配送,及蛋糕速递。这类型订单需求较为普遍且配送要求居中,客单价又能比普通快递高,既避开了餐饮外卖的竞争红海,又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立足之地,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健的冷启动方式。 (关于餐饮外卖、众包跑腿、普通快递的价值曲线对比,见下图。) 运营核心:游戏化考核+社群 高峰期爆单和配送员考核监管是众包跑腿运营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对此,UU跑腿采取了制定游戏化考核体系、运营优秀跑男社群等方式来解决这两大问题. 1、游戏化考核机制。平台根据配送员(号称“跑男”)的接单总量、高峰期接单率等维度,制定等级体系。工作越好,等级就越高,随之获得的权限与收益就越多。比如:0级跑男,平台会抽佣20%,10级跑男,平台只抽佣10%;一些贵重、易碎的物品,只有高等级跑男才有权限配送,“让送货就像打怪升级玩游戏一样。” 2、建立优秀跑男社群。公司会将等级高、对UU跑腿认同感强的跑男拉入微信群,当爆单问题出现时,公司会在群里呼吁跑男去爆单地点“救火”。 除此之外,还有议价、缴纳保证金、贵重物品保险等机制,以降低爆单现象的发生和提高服务质量。 将该项目放进“投资画布”分析工具中,具体的逻辑关系如下: 模式启示:众包跑腿模式宜从B端冷启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众包跑腿模式里,快递员的获取其实并非难点——不同于其他技能众包,快递众包对人员素质要求较低,身体健康,腿脚灵活,人品端正无不良记录即可承运。相比之下,后续的人员监管与精细化管理反而更考验运营能力。 既然如此,稳定(或者至少可预计)且持续增长的订单无疑是支持跑腿众包持续走下去的根本。这个时候,显然不能指望订单分散且零星C端,相比之下,搞定一些B端商家来提供相对稳定的订单供给,对项目初期的稳健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这其中也需要有甄选,因为并非所有商家都有即时性配送需求,满足UU跑腿客户画像的,应当是那些客单价较高,对用户体验有要求,且消费场景和频次也都还可以的商家及产品。比如UU跑腿选定的小龙虾外送,鲜花配送,及蛋糕速递。 当然,从B端冷启动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C端订单,只是说起步阶段宜以此立足。随着快递员数量越来越多,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加大C端高客单价订单数量和比例,并优先派单给表现优异的跑腿员,作为绩效激励的一种方式,进一步强化平台粘性和认可度。甚至可以在达到足够密度的覆盖和品牌认可之后,转为以C端订单为主。 靠谱众投 kp899.com:你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