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上市”背景的德众金融又陷逾期。 12月8日,有网友爆料,安徽网贷平台德众金融出现逾期。12月1日,投资者收到德众金融的短信,原定于2016年12月1日偿还贷款本息,现因借款人资金没有到账,未能及时偿还。德众金融现正积极协调借款人、保证人具体偿还事宜。借款人将根据合同约定以实际用款天数支付利息。 有投资者联系德众金融的客服,客服表示正在筹款中。但是已经过了一个星期逾期问题还没有解决。 德众金融的客服表示,该项目工作人员正在当地协调,也有和当地的政府、金融办协调,有最新进展会以短信形式通知。 目前,德众金融官网还在发行新标的。 德众金融多次陷入逾期风波 5月份左右就有投资人爆料称,“P2P平台德众金融出现项目违约,违约金额达数千万,项目担保方不愿垫付,平台自身也不准备垫付,目前平台试图将此事盖住。” 德众金融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平台上的确有一笔借款项目出现逾期,逾期金额达到1000万元。“编号为0315-030的1年期项目出现逾期,借款企业累计借款2000万元,4月底便陆续有项目到期,目前约有1000万的应回款未及时到账。另外1000万的应回款日期在6月初。”据客服人员透露,目前德众金融与担保方、借款方均在协调,预计6月份能把逾期问题解决。 至于该项目为何出现逾期,客服人员表示不便透露。 此外,今年3月,就有投资人爆出德众金融项目本金和利息均出现逾期。“德众金融不会公布逾期项目,只能通过自己投资和其他投友的交流得知。”有投资人表示。 颇有意思的是,2015年9月,《安徽商报》发表了题为《P2P“晒”逾期率德众金融毫无压力》一文,强调德众金融在信息披露上所做的努力和成绩。在德众金融官网“还款公告”板块,确实发布过两则项目延期还款公告,一则是在2014年12月,另一则是在2015年3月,两则公告所示项目延迟还款期均只有1天。 “延迟还款1天都发布公告,为何现在逾期1000万的项目却没有公示。”有投资人表示质疑。 对此,上述客服人员表示,只有出现90天逾期的项目才进行披露。“逾期项目的情况我们会通过短信等方式告知持有该项目的会员,其他人就不便透露了。” 树大好乘凉:国资+上市背景,曾获得多个奖项 据德众金融官网介绍,德众金融为安徽省供销社下属的安徽新力投资集团发起成立的安徽省国资背景网络借贷平台,经重组收购,现变更为安徽省供销社旗下、上市公司新力金融(代码:600318)控股的兼具国资金融集团及上市公司双重背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纳入安徽新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管理。 德众金融隶属安徽德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14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许圣明,共有5个股东。平台采用徽商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 2016年3月25日,德众金融当选由国务院民政部批准成立、央行主管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理事单位。 2016年11月9日,在安徽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德众金融当选副会长、常务理事单位。 2016年9月11日,德众金融获得由安徽经信委、安徽省商务厅颁发的“2016安徽十大影响力互联网金融平台”。 ...
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标准,实务中我们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投资人会纳闷“脱敏”后的合同,我既不知道对方姓氏名谁;又不知道他的住址;甚至连身份证号都知悉不全,怎么去诉讼呢?合同到底有效么? 逻辑是这样的:合同有效的前提是合同成立,合同成立的前提是双方达成意思一致。那么,网贷合同中,出借人与借款人达成意思一致了么?有精明的出借人会马上问,借款人是谁我都不知道,怎么达成意思一致?!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要看双方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借钱!说细致一点就是给陌生人借钱。这个大前提是固定的,出借人也承认。 既然如此,无论借款人是不是你不喜欢的人,你都概括授权给网贷平台帮你寻找合适的标的,看到有人发标,出借人投标(有时候,授权给P2P平台自动投标),借款人授权给平台应标,形成借贷合同。也就是在主观上,出借人是要出借资金给陌生的借款人,不以这个借款人具体是谁而转移。如此,合同最本质的目的就达到了,合同成立。 《合同法》第十二章借款合同,要求签署书面合同,但自然人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可以保障,各位金融消费者可以放心。但是,根据《合同法》199条的规定,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出借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相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这就是网贷平台要求借款人或借款企业把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写在发标的说明里的最初原因。 诚然,在司法实务中,民事诉讼法要求:原告须提供“明确的被告”,什么是明确的被告呢?其实,对于自然人而言就是身份证号码和住址;对于企业而言就是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地址。这些信息可以向网贷平台索要,但是平台常常会担心,在上海等地区也发生过,原告一旦从平台拿到被告详细信息就可以顺利立案,但是被告一栏里会增加一个,您猜对了,就是:平台本身。为了增加赢率,原告是出借人的情况下,通常会把能拉进来的被告全部拉进来。虽然法院最终会判决居间介绍人不承担还款责任,但平台要搭上人力物力,也是恼人。 鉴于此,我们建议平台设置一个自动查询功能,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出借人、借款人自行查到对方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协商解决纠纷,配合网贷平台的在线法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一轮磋商;和解不成,在网贷平台的协助下,双方去法院或者仲裁庭再次解决。这样就为老百姓找到了两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出口,防止其情绪激动引发恶性维权事件。就我们的经验而言,平台往往财力有限,集中兑付可能性不大,还是要各个击破,找到借款的自然人和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更大回报。 综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网贷合同,为了保护借款企业信息和自身商业秘密,脱敏处理合同相对人的信息,容易引发法律风险,建议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让各方对法律关系和合同效力有充分了解。另外,出现逾期等纠纷,平台应当及时疏导,给予出借人必要的法律帮助,并提示各方主体走正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2016年末如何理财? 年末投资理财产品要注意什么? 四宗罪要注意。 2016年末怎样理财最好? 2016年末投资那理财产品最好? 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11.26-12.02)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760款,较前一周增加了82款。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3%,较上周增加0.04%个百分比,是近两个月收益首次突破3.7%。 年底到了,市场上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增多。投资者们按捺不住,也纷纷选购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希望能在年末锁定高收益。不过,小编提醒投资者,想靠理财发大财得小心,年末理财这几种心态千万不能有。 年末理财“四宗罪”: 1、理财过于“恐慌” 年底是理财公司、P2P跑路、关闭高峰期。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新增问题平台289家,环比二季度上升14%。继2016年二季度末停业平台在问题平台总数中占比首次过半,第三季度以来,停业平台数量继续攀升,其占比也由52.7%上升至53.98%。预计这一趋势在年底仍将持续。 很多投资者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担心自己的钱会一夜蒸发。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吴老太曾遭遇过一次线下理财公司的跑路:“老板是我家的远亲,我们沾亲带故的,他给我的利息比别家都高,我是相信他,才在他那放了20万,这一下都没了,我以后可怎么活……” 现在,吴老太攒够1万就叠的整整齐齐到银行存定期,吴老太的恐慌、害怕,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好的投资机会,眼睁睁地错过赚钱的机会。在小编看来,值得投资的P2P平台有很多。 2、轻信银行员工 “明明是去买银行理财的,怎么变成买保险了? ”近年来,“存单变保单”的事情多有发生。部分销售人员在推销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时,会采用刻意回避产品风险、模糊产品性质、夸大产品收益等“忽悠”话术。 今年5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在销售过程中明示产品的代销属性,充分揭示代销产品风险,不得采取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客户购买产品,并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 在新规的指导下,“存款变保险”的情况会有所减少。小编建议投资者,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时,不要将银保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划等号,在银行员工推销时提高警惕,向其详细了解想要购买产品的性质。 3、只看预期收益不看投资期限 很多人在年底都需要准备年货、给父母或亲戚送礼等,开支会非常大,因此要预留出足够的资金出来,如果把钱投到了流动性较差的理财产品中然后发现钱不够用会比较麻烦。 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销售人员通常会告知你产品可以提前支取,但需要注意的是提前支取需要支付手续费,持有时间越短手续费越高。 甚至还有不少投资者急于追求高收益,之前投资的产品还没到期就拿出再投资,这其中必定损失不少收益,折算下来未必划算。 小编认为,如果你短期内可能有较大支出,那么就要选择灵活性较大的产品或是短期产品,比如货币基金、短期银行理财等,如果你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则可以考虑一些中长期产品,比如长期银行理财、基金等。 4、混淆收益率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唯一能看懂的就是“收益率”。张女士拿着某银行最新的理财产品宣传单,提出了问题:“这款期限90天的理财产品写着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4.30%,认购起点5万元,如果我买5万元该产品,到期就能拿到 ‘5万元×4.3%’的收益么? ” 张女士犯了很多投资者常犯的错误:混淆了“年化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一些销售人员在推荐理财产品的时候会有意地忽略“年化”二字,只是一味地强调收益率的数字。以张女士提到的这款理财产品为例,年化收益率4.3%,到期的实际收益率=4.3%÷12×3,相当于1.075%。 小编提醒投资者,在年末选购理财产品,除了关注产品的收益率外,还要仔细看产品的说明书,不能“马虎”。 想靠理财发大财须小心 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而发财的定义通常指获得了许多财富,也指手中拥有大量可支配的财富。 有不少人把理财当作发财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做投资决定时,想到的只是收益,抱着发财的心理,冲入股市、线下理财等,从未关注风险。 小编提醒投资者,抱着发大财的心态去理财,最后很可能理出了问题来。举个例子,去年,泛亚交易所推出活期理财产品“日金宝”号称可以随时存取,利息也高。面对如此高的利息,很多风险意识较弱的普通投资人倾囊而出,最终吃了大亏。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继10月18日,网易北京办公室楼下数人手持横幅“网易一元购”维权事件后,近日,网易“一元购”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近日,《消费主张》栏目播出了“一元购是馅饼还是陷阱”节目,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诸多网友表示,“一元购”害人不浅,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此有所作为。 亏损数十万 上门维权遭群殴 何为“一元购”?举个简单的例子,商家将一件商品分为若干份,每份一块钱。把一个标价7000元的手机,分成7000份,每份一块钱,当7000份都卖出去之后,一元购平台抽出幸运者,这个手机则归这位幸运者所有。 不仅如此,大量“一元购”网站还提供在线折现服务,将消费者的中奖物品兑换成虚拟货币,方便消费者提现或再次进行消费,由于“一元购”具备可快速投注,快速开奖,快速变现等特点,当下的“一元购”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金钱游戏”,使得不少人因此赌性成狂,血本无归。 小马是山西长治的一名大三学生,于今年5月接触到网易一元购,截止到7月,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向网易一元购投入了10万元,这其中包括自己打工挣来的两万元,以及向九家学生贷款公司借下了八万多元的债务。在此期间,小马除中过一部价值六千多元的苹果手机和一些20元到100元不等的充值卡外,一无所获。 无独有偶,河北孙先生通过网易公司发来的手机短信,点击进入了一元夺宝的界面,从开始的一块到两块不等,增加到投入上千或是上万的资金,从去年的12月份,截止到今年9月份为止,大致亏损四十多万。 此类事件不胜枚举,然而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不得已的维权换来的却是拳打脚踢。 据《消费主张》栏目播出“一元购是馅饼还是陷阱”节目内容显示,北京的一元购受害者刘先生在和朋友到网易公司门前维权,却遭遇到几十位保安的殴打,他们有的拿着路边的禁止停车指示牌,有的往身上砸、往脑袋上砸,很是吓人。 与此相像的是,10月18日,数人手持横幅“网易一元购,害我家破人亡,还我血汗钱,还我中国梦”到网易北京办公室楼下进行维权,然未果。10月14日下午,部分维权者做出过激行为意欲跳楼,后被警察劝阻。 此外,还曾有“网易一元购”的消费者表示,去网易公司维权时,换来了“分期付款”的“封口费”。不过,此说法,后被网易一元购业务负责人否定,称根本不存在“补偿金”这一说法。 并非蜜糖而乃砒霜 中奖人可设置 由于“一元购”起购门槛低,仅需一元便有能获得中奖的机会,吸引了众多人趋之若鹜,欲罢不能。投入的钱越投越多,奖品却并非都是值钱物品,于是投入更多的钱以求中奖,如此,周而复始,期待大奖能够砸在自己的身上。而想法与现实总归有所差距,待幡然醒悟时,为时已晚,多年的积蓄或已打水漂。 “一元购” 的小恩小惠让不少人尝到了甜头,认为此路可行,殊不知,小额为蜜糖,只为换来投资人大额的投资,你看重的是他的奖品,他看重的是你的本金,更为重要的是,你的钱是实打实的,而他的产品却并非也真能看得见,摸得着,以为是蜜糖,实则为砒霜。 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显示,现在,国内已有上百家垂直“抽奖式购物”平台,多家大型电商、互联网企业涉足。这些平台的用户规模在数千级别,不少网站的销售额过百亿元,以此估算,全国“抽奖式购物”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 然而,这个千亿元的市场却并非玩家们想象中那般简单,大多数玩家认为中奖靠的是运气,而事实表明,玩家能否中奖取决于商家的心情。 据央视新闻报道,很多“一元购”平台开奖过程并没有监督,甚至可以在后台控制中奖者和开奖进度。“一元购”平台搭建者表示:“后台都由人为控制,人流量、粉丝、指定中奖等都可以控制。此外,商家还可在后台添加虚拟机器人参与开奖过程,通过人为操作,让机器人中奖。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海俊表示:“一元购”者种模式,购买的不是股权也不债权,而是中奖的机会,所以依然改变不了一元购作为变相博彩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如果“一元购”平台利用开奖过程的不透明而操作开奖过程,指定中奖人,则涉嫌欺诈,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认为:“一元购这样的销售方式,违反了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解释里面就包括一个非法经营彩票,它虽然明着不叫经营彩票,但是就构成性质上类似于非法经营彩票,彩票也是一个博彩,其实也是一种赌博行为。” 暂处“灰色地带” 归谁所管尚不明确 截至到目前为止,“一元购”仍旧没有明确的部门进行监管,对于 “一元购”类的违规操作行为,彩票主管部门可进行管理,但没有执法权,公安、工商部门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进行查处,便使得“一元购”成为了“灰色地带”,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其野蛮生长的理由。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元购的不法行为,国家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停止,并查处其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对消费者进行适当的保护,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 曾经参与过新《刑法修正案》起草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认为,一元购已经触犯《刑法》,是典型的非法经营,工商、公安部门都可以监管;而《彩票管理条例》起草人王薛红认定,一元购就是一种非法赌博,公安部门完全可以依法查处。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追究。” “一元购”尚处“灰色地带”,究竟应归谁所管,也尚无定论,但值的肯定的是,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必定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对其进行管理和约束,当下,消费者若想减少损失,还需要有足够的约束力,不贪图便宜,自然也不会当受骗的机会,让有心商家有机可乘;若执迷不悟,怀揣着依靠中奖就能致富的心态,那么,还请谨慎。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经过近四个月的征求意见后,证监会关于基金子公司的两项规定近日终于正式落地,规定确定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体系,引导基金子公司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 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子公司新规定出台,意味着基金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正式去通道化,向主动管理转型。在监管趋严背景之下,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受限,对信托通道的需求大幅提升,信托业短期内已成为资管行业中的大赢家。 基金子公司受约束 今年8月12日,证监会向社会公布基金子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12月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这意味着基金子公司监管新规正式出台。 两部法规文件披露了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全新的监管框架,意在解决此前存在的资本约束机制缺失、风控和合规管理薄弱等问题。 “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总体偏低,加之没有资本约束,近年来快速发展,野蛮生长,承担了很多通道业务。”一家信托公司研究员表示,“通过净资本约束其杠杆水平和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可避免过于粗放发展。”上述规定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新规要求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 业内人士唐子佩表示,新规下基金子公司净资本消耗显著增加,加大经营压力,直接带来基金子公司的增资需求与通道费率提升。 信托成大赢家 业内人士认为,在泛资产管理格局变化和近年来行业监管趋严之下,信托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短期内将大幅提升通道业务。 一家信托公司研究员表示,出现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金融去杠杆加速,理财和银行表外业务监管政策趋严,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等通道业务受限,银行和理财等被迫转向信托通道的需求大幅上升。 数据显示,从横向同业对比来看,第三季度基金专户和子公司、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新增量分别为0.92万亿元、0.77万亿元和0.27万亿元,合计1.96万亿元,相比第二季度新增3.97万亿元的扩张总量呈现断崖式下降,环比跌幅50.7%。而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三季度逆势加速扩张,更多反映了在监管趋严环境下非标通道的转换。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受限,只能走信托公司通道,通道费用率短期内提升以及业务量增多,都将有利于信托公司,也为信托公司进一步转型提供支撑。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虽然许多学校对自己的无线覆盖及网络带宽感觉良好,但他们却将面临另外一个由科技设备带来的问题:他们对黑客,或者用更正式的话说,对网络犯罪的防范力有多强? 员工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对黑客来说是最大的吸引点。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指出,“儿童的社保号可以被身份窃贼用于申请政府福利、开设银行及信用卡账户、申请贷款或公共服务以及租用住房。”更让人担忧的是,直到申请第一份工作之前,儿童甚至都不会发现自己的身份已经被盗。 即使没有社保账号,学生和员工的数据对于垃圾邮件和经销商也有着商业价值。比起将数据转卖,一部分黑客发现盗取数据后要求赎金更有利可图。黑客们将用户封锁在用户自己的数据之外,直到收到赎金后才解锁。根据CETPA主席Aaron Barnett在该组织最近一次在萨克拉门托召开的年会上的发言来看,美国有将近10%的教育机构都收到过“勒索软件”。 学区是软目标 学区还有一个吸引黑客的原因:简单。许多数学区没有能力负担起对抗这些老练又多变的对手的资源。虽然工具越来越好,但是会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并24x7监控网络的员工数却没有增长。在这场“掰手腕”中,学区是注定输掉的那一方。几乎所有我在CETPA遇到的IT领导都赞成“学区从单纯受害者变为大举入侵只是时间问题”。 降低学区对黑客的吸引力:将数据存储在云端 来自洛杉矶郡教育办公室的科技服务部高级经理Khai Nguyen说,他和他的同事一直提醒自己IT只是一个手段,教育才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鉴于教育经费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巨幅增长,所以IT部门需要为他们的服务对象寻求更经济有效的科技。比起投资全面的网络安全项目,通过减少本地储存的数据来降低对黑客的吸引力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更经济有效。将大部分应用都储存在云端似乎更符合经济效益(这就是说让供应商成为“主机”)。 将数据储存在云端对于供应商和学校来说是双赢 让教育工作者敢于使用科技对于来教育科技业来说是有利的。无线传输,曾让很多教师失望的东西,现在已经大幅改善了。让网络犯罪的阴霾浇灭这样的热情,是教育科技业负担不起的。 相比于直接在学期服务器安装软件而言,提供云储存服务对教育科技公司更有利。这样做能使产品的部署和维护成本更低。鉴于科技教育公司面临的来自经济和用户支持的挑战,需要让供应商和学校都要受益,从而整体上整个激发教育科技市场。但是即使CETPA会上的IT领导们也同意把所有东西都储存在云端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我们中的大部分还没有准备好将所有东西都马上包出去,以下是最常被提到的担心: 对云服务的抵触:事实、谣言、情绪 1. 失去控制权:“我希望能够掌控正在发生的事情。”(难道对于无人驾驶,每个人不是都有相同的担忧吗?); 2. 失去能见度:“我想能随时看到正在进行的事情。”(最早的宇航员也希望在太空舱安一扇窗户,即使他们没有任何能力控制什么); 3. 关于数据所有权的担忧:“我不想冒险,因为供应商可能会倒闭,或者改变主管协议要求我们赎回我们的数据”; 4. 对灵活性的需求:“我希望能够有权进入服务器并与其他应用交互使用”; 5. 对可靠性的担忧:“我们的日常工作时间要求严格,我不能冒险,比如当我需要工资名单时网却断了”; 6. 对于云端更安全这一概念的怀疑:“即使所有的数据都储存在了云端,黑客们仍然可以通过黑掉我们的网络来获取数据”; 7. 对数据隐私的担忧:“我不相信供应商会遵循隐私条款保护我们的学生的数据”; 8. 拒绝:“在保护数据这一方面,我不认为供应商会做的比我们好”; 9. 自我价值:加州某学区的CTO承认“让数据在数据中心储存和运行是我们中多数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做的事情,我们需要点儿时间在认知上做出改变”。 网络安全是一场激烈的猫鼠游戏 几乎所有的谣言和情绪都在某种程度上基于事实。大部分行业专家都认同本质上云端并没有更安全,但是对于资金与人力不足的学区的IT部门而言,如果没有外部帮助,他们就不可能在这场激烈的猫鼠游戏中获胜。而且,今天正确的事情在明天也许就不再正确了。据网络安全公司Symantec的数据,在2015年发现了54处“0天漏洞”(zero-day vulnerabilities,平台的系统漏洞,如微软Windows的漏洞,在修复之前就可被黑客利用),相较于上一年上涨了125%。 科技教育公司不能完全解决以上所有担忧,但是他们可以行动起来,让学区的科技主管们采取云端策略时心里更踏实。由于他们主要的业务就是科技,他们会选择有利于网络安全的最佳做法,并在实际行动中显示透明度,从而使科技主管们信任他们并采取云端储存策略。 停在了IT主管这儿 但是橘子郡教育办公室的科技执行主管 Carl Fong 表示,将数据储存在云端并没有减少学区需为数据安全负起的责任。他表示,他们在购买云端服务之前需要确保安全性是符合他们所要求的,同时他们也需要以CETPA及加州郡教育指导协会科技及电讯委员会发布的网络安全框架K-12为指南,来尽可能的防护他们自己的网络。 Fong同时强调,他们需要聘请第三方咨询对学区和其供应商进行年度审计,以确保学区资金得到妥善使用。(对于涉及违反数据协议的案件,Fong建议陪审团可以不原谅那些声称因资金不足而没有部署网络安全及相关人员的学区。) 急需:学区、供应商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因担忧带宽不足会影响教育科技的扩张,奥巴马政府在2013年发布了《教育连接倡议(Connect Ed initiative)》并扩大了E-rate项目。上千个学区因该项目受益而升级了他们的网络。 网络犯罪是下一个威胁 根据2015全球信息安全调查,自2009年以来,被探测到的事故以6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通过为IT主管们提供让他们安心信赖的云服务,教育科技公司可以维持该行业的增长。也许在未来,在2019年E-rate项目到期时,它可以被调整以帮助学区进行网络安全建设。 一线希望 公立学校峰会的CTO Bryant Wong和数字安全主管Joe Bielecki在CETPA的展示则要乐观的多。峰会领导人在安全工具用于“阻挡糟糕的事情”的同时,也允许教师和学生看到可以获取的数据有哪些,以此提供了在数字时代安全生活、茁壮成长的教学机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初涉医疗行业的投资人,读懂此文,避免踩坑 随着近年医疗投资的火热,医院成了各路资本追捧的宠儿,除了医疗体制改革政策东风的推动,“看的懂”也是许多初涉医疗行业投资人的重要动因。然而在”看的懂”的逻辑下,由于医院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也在无形中给前赴后继的投资人埋下了许多“深坑”。本文旨在从财务尽调的角度说说医院投资的那些事儿。 1、 医院财务尽调需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1 医院的分类 按照专业性质,可以划分为综合类医院、专科类医院(口腔、肿瘤、妇科、男科、中医、心血管等)、教学医院、诊所; 根据所有制属性,可以划分为国有医院、集体所有医院、民营医院、外商独资和参股医院、混合所有制医院; 根据主管部门,可划分为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国有企事业单位下属医院是否为公立医院仍有争议,笔者倾向于不是,因为公立医院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根据经营目的,可以划分为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值得注意的是,医院经营目的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1.2 医院投资财务尽调的一般逻辑 医院投资财务尽调符合项目财务尽调的一般逻辑,但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受到政策法规的严格监管),所以财务尽调人员应当熟悉与医院经营、管理、财务、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其在公司财务中的体现。 一般而言,医院投资的财务尽调逻辑如下: 1)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业务情况、内部治理情。基本情况包括上述的专业性质、所有制情况、经营目的、管理层情况、股权、基本经营数据等;业务情况主要是提供医疗服务(门诊/住院)的流程、设备耗材采购的流程、支付结算的流程等;内部治理情况包括会计准则、制度的使用、现金的使用、采购库存药房的制度、医院职工的管理制度等。 2)在了解医院基本情况、业务、内部治理情况的基础上,寻找潜在的风险点。如可以从“舞弊三角理论(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出发:对于前序投资人设置了对赌条款的管理层,可能有做高业绩以满足对赌的动力;对于缺乏必要管理制度和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医院,那么可能存在内部舞弊的机会;对于职工薪酬明显低于行业水平的医院,收受红包或者统方行为可能会被医师自我合理化。此外,还可以通过预先获取医院的经营及财务数据,计算相应的指标,与已有的案例或公开的数据进行比较,对于异常数据需寻找其原因,对于无法解释原因的,应当在接下来的尽调中重点关注。 3)从风险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证实或证伪。怎样采用现场体验、观察、询问、访谈、暗访、计算分析、分析比较、突击盘点、 控制性测试、抽凭等方式进行。要注意尽调的突然性和随机性,注意反复交叉印证,注意账面数字与访谈的呼应。 1.3 医院投资财务尽调的共性与个性 医院财务尽调有其内在的逻辑,但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了解医院情况、判断投资医院的风险点等不适那么容易。因此,笔者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提取出医院财务尽调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以供参考。 下面,笔者将以营利和非营利医院的划分标准为切入点,从财务尽调的“共性”与“差异”两个层面说说“医院投资那些事儿”。 2、 医院投资财务尽调所需关注的共性问题 首先说说营利与非营利医院投资财务尽调所需关注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对现金的控制、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应付职工薪酬。 2.1 对现金的控制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现金收入构成了医疗服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小额高频的特点也给日常的现金控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常见的与现金控制有关的问题包括:截留现金、账外资金、坐支现金、私人卡收款等。 在对医院进行尽调时,一方面需要获取医院的《收费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了解医院挂号、划价、结算、收费、入账、对账的一般流程,并有目的的提取流程中关键节点的单据,核实管理制度的落地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仍旧采用手工帐、未上线ERP系统或ERP系统流程存在明显缺陷的医院要重点关注,可通过现场观察、暗访、询问、突击盘点、检查收据存根等方式验证其对现金控制。 此外,对于部分民营医院可能存在使用股东私人银行卡收取服务收入现金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2.2 收入确认的完整性 所谓收入确认的完整性是指尽调人员应当确认已发生的交易已被正确的记录。医院收入的90%以上为现金收入,其特点是单笔金额小,发生次数频繁,这给尽调人员确认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此,笔者为大家提供一个医院收入完整性的思路。 首先,我们要了解医院确认收入的一般流程: 1)病人在挂号处挂号,由挂号处将其信息录入ERP系统; 2)病人在收费处划价并结算,收费处将结算结果录入ERP系统; 3)收费处生成费用结算单并于当日结束后报送财务处; 4)财务处凭费用结算单确认当日收入; 5)2-3个工作日后POS机/第三方支付收款到账; 6)财务核对银行到账金额与日记账余额(上述过程未考虑病人欠款、社保支付等情况,欠款和社保会形成应收医疗款)。 在了解了医院确认收入一般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手段核实其收入的完整性: 手段一,收入确认的穿行测试。所谓穿行测试其实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按照医院确认收入的流程,随机抽取数笔业务,走完从业务发生到账面记录的全流程。例如:尽调人员可以再医院挂号的ERP系统中任意抽取数名患者的挂号信息,按流程核对其划价、结算单据、财务系统(一般是金蝶或用友)中的收入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网银)是否完备,记录的结果是否准确。 手段二,银行日记账与收入明细账发生额的核对。由于医院现金收入占比通常达到90%以上,因此,尽调人员可以随机抽取若干天的收入明细账贷方发生额,与对应期间内银行日记账借方发生额进行核查,比较是否一致。但是采用该种方法时,尽调人员先要保证银行日记账的记录真实反映了银行对账单的业务(先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在一段时间内的发生额是否一致),其次对收入日记账的发生额进行调整(POS机收款的账期、社保支付的账期、消费折扣等),最后再核对调整后的银行日记账发生额与收入日记账发生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种方法仅适用于医院、零售业、餐饮等现金收入占绝大多数的行业,如果在其他投资中使用该种方法尽调会闹大笑话的。 除上述两点之外,收入确认的方式也应当被重点关注。 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不管是营利还是非营利医院都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计量。据此,非营利医院应当通过“应收医疗款”“预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等科目对其的全部医疗收入进行核算;营利性医可采用“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对其医疗收入进行核算。 然而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只根据现金收款确认收入,进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收付实现制”(在部分应收和预收款较大的月份可能会造成收入成本的错配)。做为尽调人员,应当对此类错计的收入发生额进行估计,以还原医院真实的收入。这里,笔者提供一个还原医院真实收入水平的方法。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收入是归属于本期还是在本期实际收到。形成两者差异的来源包括:预收的医疗款直接确认当期收入(如储值卡充值、预交治疗费、预交住院费等)、未收到的医疗款不确认收入(如应收的社保金款项、垫付的治疗费、垫付的住院费等),以及部分非医疗服务项目。在了解差异的来源的基础上,尽调人员可从收入明细账中匡算差异的金额。对于那些采取“事实上收付实现制”的医院,尽调人员特别需要关注大额的预收医疗款(如民营医院在某些促销活动的时段,现金收入会有大幅度的增加),估算其金额,以还原报告期标的企业真实的收入水平。 2.3 主要财务指标的合理性 此处的财务指标并不是大家熟悉的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为何呢?原因很简单,首先医院会计科目的核算与企业会计有所区别(具体请参考医院会计制度),举个例子,医院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等;而医院的“医疗收入”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两个一级科目和“财政补贴收入”(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次即便计算出了相应的财务指标也无太多的参考价值,比方说总资产周转率这一指标,综合类医院通常会有比较“重”的资产,而口腔医院通常是轻资产运营,由此可能造成口腔医院的总资产周转率大大高于综合类医院,但这并不能说明口腔医院就运营的比综合类大三甲医院好。 针对综合类医院项目,我们可以设置四大类指标: 1)总体评价指标:人床比、医疗收入、医疗收入结余、人均年医疗收入、医生人均年医疗收入、床均年医疗收入、医师人均年急诊数、资产负债率、各项经费占医疗成本比率、医疗收入结构分析(可参考医院会计准则进一步细分); 2)运营效率指标: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资产负债率、床位空置率、复诊率、人均住院天数; 3)科研能力指标:医师人均科教费用支出、医师人均科研奖励; 4)控费类指标:药占比、预算使用情况、出院患者费用及构成、门诊次均费用、大处方占比、药房购药人数与挂号人数比; 当然,对于一些专科类医院,可以根据其实际业务和情况,设定更有针对性的财务指标:比如对于民营口腔医院,医师人均医疗收入、单个牙椅医疗收入、单位面积医疗收入以及医疗收入结构(治疗、正畸、种植业务占比)、医疗收入结余、医师人均薪酬,是比较重要的考核指标。 以上的指标仅为医院的财务尽调提供一些参考,在尽调人员尽调前,可通过业内专家或者公开资料获取标杆医院及行业平均的指标信息,在尽调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指标,需要进一步追查其产生的原因。比如说财政收入占比过高的医院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因为在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或非营利转营利后,可能面临比较严重的收入下滑风险;再比如说,监管部门规定药占比不得超过40%,那么对于药占比稳定维持在40%左右的医院,可能存在人为的处方外流、过度叠加检查项目等情况。 2.4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对于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医院都应当是尽调的重点。 对于非营利性医院的职工薪酬分配适用《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3号)的有关规定:“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年度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尽调过程中应当注意其职工薪酬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对于社会资本投资的非营利医院,由于政策的限制,社会股东往往通过虚构员工人数、高薪酬、高福利等方式变相分配公司财产(有部分地区开始允许社会股东在合理范围内分配公司经营所得)。 对于营利性医院,则主要关注其薪酬水平的合理性(过低的薪酬水平可能引起人员的流失)、社保与公积金是否足额缴纳(营利性医院通常只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社保及公积金)、是否存在以费用代替工资发放(民营口腔医院处于为医生避税的考虑,通常以费用代替工资)等方面。 上述问题在尽调时可通过账目与医生访谈进行交替印证。 2.5 费用的合理性 可以说医院的费用科目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尽调人员通过对科目余额表费用类科目三级明细及费用类科目原始凭证的翻查,对如下事项进行调查: 费用分类是否合理。根据收入成本的配比原则,应当使用“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直接提供医疗服务医护人员的薪酬。而部分会计核算水平薄弱的医院,成本费用的核算通常比较混乱,错误的使用管理费用核算医护人员薪酬福利,进而造成收入的毛利率虚高。 高额报销。尽调人员对于医院行政管理、科室主任、医师等人员高频次、大额的报销款需要重点关注。此类报销通常以学术会议、出差、招待费用、通讯费、餐补等名目发放。尽调人员需核算相关人员报销的金额是否符合标准,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科室主任、医师等人员定期大额的报销则有理由怀疑其为变相的薪酬福利发放。此外,对于民营的非营利性医院,需根据员工名册核查其报销的情况,以防通过虚构员工报销套取医院经营所得的情况。 摊销及折旧是否合理。对于医院的装修费用通常使用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而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折旧通常计入“医疗业务成本”或“管理费用等”。尽调人员需获取医院的固定资产清单,了解其折旧的计提政策、期限,对于不符合会计政策、税法及相关管理规范的设备折旧,应了解原因并估算规范后对医院利润造成的可能影响。 是否有奇怪的费用明细。尽调人员需要对含混不清、过于简略、非正常经营所需的费用明细(如会议费、服务费、咨询费、律师费等)保持关注,可要求抽取其原始凭证,并向当事人询问其具体内容。 下面,再说说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在财务尽调过程存在的”特异性“。 2.6 其他 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等项目进行核查。 对于应付账款,需核查其交易对手的资质、账期、期后付款会回款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医院支付供应商的账期通常在6个月到一年,过短或过长的付款周期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收账款一般为应收医疗款,主要组成是社保结算款、住院病人的医疗费及欠费病人。应当关注其收款的账期,和各部分款项的构成比例,不合理的账期和构成比例,可能意味着医院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和重要的医疗设备,尽调人员可采用抽盘的方式核实其是否存在。另外笔者在这里提醒尽调人员,医疗行业常见的“设备投放”销售模式,可能造成医院部分科室(特别是检验科、病理科)存在未计入固定资产清单的“固定资产”,其可能对医院未来的成本和现金流造成影响。(参考链接) 对于在建工程,应当核实其必要性和完成度,对于公立医院来说,非日常经营必须的在建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管理层利益输送或商业贿赂的可能性。而对于有社会资本参与的非营利性医院,则可能存在通过在建工程(不必要的、虚构的、伪造完工度)转移利润的可能性。 对于其他应付和应收款,应当仔细核查其明细,对于频繁的拆借或长期挂账的往来款应当重点关注。如医疗器械经销商常用的”保证金销售“模式:医院向经销商支付保证金,经销商将仪器设备投放到医院,在医院完成约定的条件后,经销商向医院返还保证金,因此,通常会产生一笔长期挂账的其他应付款。由于”设备投放“为变现的商业贿赂,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明令禁止。在实践中,相关人员可能会采用虚构其他应付科目明细、虚构费用支出、虚构收入的方法隐藏此笔交易。 3、营利与非营利医院投资财务尽调的差异点 再来说说营利与非营利医院投资财务尽调关注点的差异。 3.1 会计制度的区别 非营利医院与营利医院适用的会计制度有所不同。非营利性医院适用《医院会计制度》,其主体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 (所)、疗养院等,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可参照其执行。对于营利性医院(大多数的民营医院)往往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在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有不同。因此,在对非营利性医院进行财务尽调之前,要仔细翻阅《医院会计制度》,体会其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点。 3.2 涉税处理的区别 涉税处理的区别在医院投资中主要体现为营利与非营利医院执行税收减免的差异,也是医院财务尽调关注的重点领域。(参考链接) 根据《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的规定: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规定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规定的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经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对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等符合条件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针对上述规定,笔者有几点理解: 1)上述《通知》对“免营业税”的主体并没有做营利和非营利医院的区分,也就是说两者都是享受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的; 2)我国已经在2016年全面实现了”营改增“,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三第一条规定:“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七)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就是说,“营改增”之后,非营利和营利医院同样是减免增值税的。(参考链接) 3)虽然减免了增值税,但营利和非营利医院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方面仍有诸多不同。且上述税种多为地方税,各地执行的时候又会有所差异。 4)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非营利性医院也不是说完全免税,其非定价医疗(不是按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服务收入、非医疗服务收入、所控制的独立的药品连锁企业收入还是要照章纳税的。 3.3 利润分配的区别 根据《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3号)的规定:“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在尽调时,尽调人员应当注意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在利润分配方面的区别。需注意非营利性医院的支出项目金额是否合理;是否与日常经营活动有关;是否存在通过支出项目变现分配利润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允许非营利性医院的社会资本参与合理的利润分配,所以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4、非营利医院改制项目投资的财务尽调 最后简单说说近些年比较火热的非营利医院改制类项目的财务尽调, 非营利医院的改制包括两个维度: 一个维度是非营利属性不变但所有制发生变化:如公立医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转制为混合所有制非营利性医院; 另一个维度是非营利转制为营利医院:如企事业附属医院改制为民营或混合所有制营利性医院。 4.1 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 公立医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主要国有股权部分转让和发起设立新主体两种模式。前一种改革模式,通过政府向合作方转让部分国有股权的方式现实(如湖南娄底市规定“政府可适当向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作方转让部分股权,但政府的持股比例始终不得少于总股本的三分之一。); 后一种改革模式,通过公立医院/政府与合作方发起设立新的医院主体实现(如湘雅医院与湖南轻盐集团发起设立的湘雅五医院)。在实践中,由于股权转让方式存在国有股权定价困难,改制过程流程繁琐等诸多问题,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大多数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设立新主体的改革方式。 此外,由于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的限制,无论是各种改革模式,改制后的混合所有制医院目前只能注册为非营利性医院(虽然部分省份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合理的收益分配)。 在参与此类项目时,尽调人员应当关注医院产权是否清晰、国有股权转让价格是否合理,资产评估是否公允,债权债务是否清晰、清产核资及不良资产处置程序是否合理等问题。 4.2 国有企事业单位附属医院改制项目 国有企事业单位附属医院常见的改制路径有: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整体移交地方政府托管、整体由第三方托管、组成医疗集团、股份制改造、整体股权转让、混合所有制改造等。由于企事业单位附属医院的改制较为复杂,笔者仅就整体股权转让、混合所有制改革(均涉及国有股权的转让)两种情况进行说明。这两种情况均涉及所有制的改变(由国有制变成非国有制)和经营属性的改变(非营利变成营利性医院) 参与此类项目的尽调时,事先应仔细研究改制方案,研读相关政策法规,做到心里有数。 国有股权转让模式的一般流程包括:审批-变更-清算-注销-继承,其中涉及的财务问题包括:股权设置、财务清理、清产核资、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评估、资产继承或处置等。 对于该模式下投资财务尽调的关注点,包括但不限于:国有股权定价是否合理、资产评估是否公允、清产核资及不良资产的处置程序是否合规、税务问题。 对于税务问题。税务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补缴土地出让金,由于国有企业单位附属医院的土地大多以划拨的方式获得,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在医院改制更为营利性医院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变更土地使用用途,并补缴对应的土地出让金;二是原企业所属医院为非营利性医院,根据《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3号)的规定:“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对原主体清算和注销后,剩余财产需上缴国资委并用于公益或非营利目的。若新主体继承原有主体的重要医疗设备、建筑,需取得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根据相关规定缴纳所得税。 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医院投资财务尽调关注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复杂,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法律规范也层出不穷,其中有些甚至相互冲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主管部门认知的区别,各地对于医院的管理政策也不甚相同。因此,尽调人员在对医院项目尽调时,应仔细研读相关政策文件,了解主管部门的监管思路,分析医院面临的个体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尽调重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始于2013年4月的“债市打黑风暴”至今仍未停歇。12月7日,有消息称,原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涂艳军近日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原因或与一级半债券市场有关。对此,记者7日致电国泰君安,一位相关人士表示,涂艳军已经在几个月前辞职,对于其被带走的事情并不清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涂艳军被带走调查“确有此事”,该人士还提供了涂艳军的电话,不过该号码已关机。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7月13日,涂艳军还以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的身份接受了媒体的专访;7月20日,涂艳军出席了某财富论坛。随后便没有公开露面。 在不少业内人士的评价中,涂艳军都是券商资管行业的“风云人物”,他是券商第一个集合理财产品“君得利”的创始人。2004年初,涂艳军进入国泰君安,长时间任职固定收益部门。至今12年间,有两年半到任华泰联合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其余时间都在国泰君安任职,先后担任国泰君安资本市场部总经理、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等。 国泰君安也是较早开展资管业务的券商之一。涂艳军在去年12月出席一场活动时介绍,国泰君安在1993年就开展了资产管理的业务,是当时最早拿到公司化运作牌照的两家券商之一,资管领域也是国泰君安重要的业务布局。 而国泰君安与债券的关系也颇为紧密。在7月的媒体采访中,涂艳军表示,债券是公司中长期看好的资产,在当前债券持有收益比较低的情况下,要保持债券投资收益,主要通过调控久期和杠杆。 那么,资管产品是怎样与债市间产生了不合规的操作呢?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介绍,一般是通过利用债市交易方式和监管上的盲区、漏洞等,操纵机构资产管理账户调节利润、或者直接进行利益输送,达到非法侵占的目的。 一位券商人士进一步表示,涂艳军此次涉及的一级半债市此前也曾爆出过违规事件,因为一二级市场存在距离,债券利率不同,从而使一二级市场出现价差,于是就会出现买卖套利机会。 事实上,自2013年4月债市掀起“打黑风暴”后,三年多来,已有超过30人先后涉案,人员从银行、基金到券商都有涉及,不少违规输送的金额在千万级甚至上亿。最近的一起在今年9月爆出,两家银行和一家基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涉嫌在银行间债市通过中票、短融等工具进行利益输送,债市反腐延伸到了银行间债市。 宋清辉表示,当前,债市输送利益呈现出明目张胆、愈演愈烈之势,堪比“老鼠仓”,给市场带来了无法估算的极大危害,亟需监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制订相关规范,予以严厉打击。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12月7日,昆仑万维公告称,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昆仑香港持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YANGQIANGUAN LIMITED 59,700,000 股股权以1.48056亿元的对价全部转让给 Keeneyes Future Holding Inc(以下简称“KFH”)。 KFH是一家于2016年7月14日在开曼群岛(境外小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万美元,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担任KFH唯一股东及董事。 据悉,2015年11月,昆仑香港作为投资主体与米投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投科技”)签署《股东协议》等协议,昆仑香港以货币方式向米投科技投资总计9300万元人民币。之后因为米投科技搭建了VIE结构,公司持有米投科技的股份转移到开曼公司 YANGQIANGUAN LIMITED(以下简称“洋钱罐”)。 不过,根据洋钱罐官网披露,洋钱罐于2015年11月上线,上线之初即获得上市公司昆仑万维领投的数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这与昆仑万维披露的9300万元人民币相差数倍,也就是说,洋钱罐明显夸大其实际融资额。 据悉,洋钱罐是一家致力于帮助国内有资产管理需求的白领构建全球资产配置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投资者享受到高端私人银行定制服务,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一个境外小岛注册的公司,你把钱给他们帮你“理财”,你放心吗?)。 据悉,昆仑万维为洋钱罐第三大股东,目前持有洋钱罐19.9%的股权。 昆仑万维还披露,截至2016年9月30日,洋钱罐营收为3600万元,净亏损3738万元。 根据昆仑万维的不同公告,其在今年下半年已多次转让所投公司的股权。今年9月,昆仑万维拟将全资子公司昆诺赢展持有的知名直播App映客的运营公司蜜莱坞网络3%股权转让给嘉兴光信,转让价2.1亿元。此次股份出售后,昆仑万维子公司昆诺赢展仍持有映客 10.23%的股份。如此以昆仑万维此次转让股权价格计算,目前映客运营公司蜜莱坞网络的估值为70亿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You must control it by surrendering controlling.” "通过放弃控制,来获得控制。" “什么是我见到的传统思维?” 看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觉得我要把传统商业批判一番,以为我又是一个所谓“互联网思维”的鼓吹者,要讲什么免费模式、平台思维、社群营销和粉丝经济了。 当然不是。 这篇文章只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典型在过去很成功的方式,现在效果正在下降,甚至这种现象蔓延整个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 什么是这篇文章着重要分析的“传统思维”呢?看下面这三个故事: 故事1: 某公司运营了公众号,为了提高引流效率,领导要求小编每篇文章都要发产品广告。 最终事与愿违,粉丝流失、销量更低。 故事2: 某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规定严格的上班、加班时间,每天考察绩效,必须每周提交创新想法。 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绩效反而下降。 故事3: 某丈夫为了降低妻子出轨的风险,禁止妻子加其他男人为好友(ps.我真见过这样做的),每次回家检查妻子手机。 结果也事与愿违,妻子反而更加喜欢别的男性。 上面三个故事的主人公角色分别是营销负责人、人资负责人、丈夫,角色很不一样,但你是不是感觉特别像同一个人,而且觉得这个人做法特别“传统思维”? 同样,上面3个故事的情节也是一样:都是作出努力去追求某个目标(比如提高产品销量、提升员工绩效),但这些努力反而让想达成的目标越来越远(比如为了追求销量而付出的努力,反而降低了销量)。 这就像你走在街上,有只可爱的小狗距离你3米远,你想更加靠近它然后去追。结果它就跑到10米远了,然后越追跑的越远。 而这就是我这次要分析的“传统思维”:通过对目标的控制,来达到目标。 如果你还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上述这些“控制”的方法在过去其实非常有效,很多人依靠这些方法成功了一次又一次。 比如在营销上,强迫关注、渠道为王等曾经如此成功。 比如在管理上,严格管理、详细控制曾经提高了一个又一个工厂的员工效率。 但这些“控制”方法,现在就好像没有那么有效了,反而是下面这3个新故事,看起来更加像这个时代的: 故事1: 某公司运营了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发有趣的内容引发粉丝的支持,结果不断有人关注他们的产品,销量提升。 故事2: 某公司放弃对员工具体工作时间、每天绩效等要求,让他们对用户负责,结果员工反而主动工作更长时间,也发现了更多创意。 故事3: 某丈夫信任自己的妻子,并且不断给妻子一些小惊喜,结果妻子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不怎么跟其他男人接触。 上面3个故事的主人公角色也不一样,但你同样会感觉像同一个人:都是通过某种间接手段(比如有趣内容、对员工的信任激励等)而达成了目标(比如增加销量)。 你会感觉这3个故事更加像现代思维,更加像很多有创造力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做出的事情,也更加像能够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的方式。 就像走在路上遇到一个可爱的小狗,你并没有去追小狗,而是做了一些间接行为让小狗来追你。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为什么这些年不论是营销、管理还是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出现后面的情况,而“严格控制”、“大干快上”要做的事情,反而变得不那么成功?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我认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变化: 随着信息丰富、商品过剩、沟通增多等带来的选择丰富——在过去信息、商品稀缺的时代,我们更多是“被动选择”(比如渠道上有什么买什么、选老公时同村有谁就嫁给谁);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我们更多是“主动选择”(比如我们买什么取决于我们喜欢什么)。 总之,我们从“被动选择”时代,走到了“主动选择”时代。 在“被动选择”的时代,因为选择有限、人相对固定、行为更加简单、环境变化慢,所以最佳的策略就是使用传统管理思想——详细而严谨的控制。 比如规划好工人的工作时间并派人盯着; 比如为了抢占市场,封杀竞争对手的渠道从而让消费者买不到。(类似于当年非常可乐最初的成功,是因为可口可乐渠道没有下沉到乡镇。) 在这个时代,长期积累的资源而形成的控制力,几乎可以保证并延续任何一个成功——大公司对消费者的控制力,保证了他们可以轻易杀死大部分小公司。 这个时代,甚至诞生了各种管理方法来提高人们的控制能力——比如传统管理学(详细控制企业的每个流程并计算回报成本等),比如波特五力(通过控制上下游来提高议价权)等等。 但是后来到了“主动选择”的时代,严格的控制就变得没有那么有效了。 比如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选择关注或取消关注一个公众号,从而导致你无法强塞给他们不喜欢的广告从而达到提升销量的效果。 比如通过电商任何长尾商品都可以被消费者买到,你就无法通过控制去封杀了。 比如当人与人沟通的选择越来越多(各种社交软件),你通过禁止妻子用微信来保持她的忠诚就越来越没意义。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这种“传统思维”越来越失效的原因:你的消费者、员工、伴侣、供应商、投资人等,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所以通过控制来降低他们的可选项,从而让你获益的方式,越来越容易失效了。 那在所有人“主动选择”的时代,到底怎么做呢? 前段时间看一个电影《奇异博士》,里面的主人公在修禅时迟迟无法进入状态,越是尝试控制自己身体,越是身体不由所控(就像你演讲前,越想控制自己的紧张,反而越紧张),这个时候大师说了一句: “You must control yourself by surrendering controlling.” (你必须通过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来控制自己。) 我当然不修禅,但我想这个逻辑特别适合用来解释这个“主动选择”的时代,你要收获控制的关键: 一句话解释:你需要通过放弃控制,来收获控制。 比如发有趣内容的公众号,放弃对消费者的控制(不强塞广告),反而收获了对他们的控制(主动支持)。 相反,你越是基于自己的目标出发来做一件事(比如阿里当年基于自己的社交战略目标而不是市场需求来推“来往”),越是让这个目标离你而去。 说起来比较玄乎,那具体传统的“控制思维”到底应该如何改进? 这是我认为3个最重要的方面: 达到目标的手段:资源权力VS吸引激励 行动规划的方式:决心VS策略 最重要的资产:内部VS外部 1、达到目标的手段:资源权利 vs 吸引激励 在被动选择的时代,最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大量的资源和权力去控制别人的行为,通过减少人们的选择来达成目标。 比如自己是市场领导者,就控制渠道来封杀后面的人。 自己有很高的广告预算,就用铺天盖地的广告碾压对手。 出了负面公关事件,就给媒体塞钱打声招呼,把自己的事件删掉、屏蔽。 自己是管理者,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控制员工的工作时间、过程。 这在过去非常有效。因为在被动选择的时代,一切都相对固定。人们就像一堆水稻一样,静止在那里等待你去裁剪、管理、控制。 但是在主动选择时代,人们却像跑动的个体,你无法把他们圈养在一个篮子里,必须通过吸引、激励等方式让他们主动过来。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过去是通过资源权力来控制人的行为,那么现在则应该是通过吸引和激励来控制人的内心。 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在面临着这种变化,这让仍然笃信“控制论”,依赖“胡萝卜加大棒”的人非常不舒服。 例如下面的例子: 运营公众号,传统思维下利用资源和权力(胡萝卜加大棒),设置关注抽奖、送电影票等来获得粉丝。但这只获得了关注的行为,并没有获得粉丝的内心——他们仍然不喜欢看这个公众号。 同样是负面公关,很多企业想利用资源和权力来否认、控制,结果反而失去了更多用户。比如三星NOTE7的炸机门事件。 而另一些公司则通过一些心理技巧赢得大众的理解,反而收获了控制。比如网易之前出现了版权问题,发出的认错信反而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图:网易公关回复,详细内容篇幅所限先不放上去啦) 同样是在饮料市场想打败可口可乐,当年的娃哈哈直接模仿可口可乐做了“非常可乐”,然后依靠自己的渠道优势控制消费者(乡镇渠道买不到可口可乐),而不是让他们真正爱上非常可乐,把非常可乐当做默认第一选择。 结果后来可口可乐进行渠道下沉(也进入了乡镇等渠道),消费者有了主动选择权,非常可乐立马就不行了。 而当年的王老吉则是通过定位“怕上火”攻击可乐这种碳酸饮料,让消费者更想选择凉茶(影响人的主动选择),反而最终击败可口可乐——有一年王老吉(搞不清楚加多宝还是王老吉了),罐装销量超过可口可乐。 总之,过去我们总是希望通过资源和权力去限制别人的选择,改变别人的行为,从而获胜;而在主动选择时代,则更应该影响别人的内心。 不光在商业,甚至很多生活上的方面都体现了这种思维的影子。 比如传统思维下,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经常选择直接把孩子关在家里强迫学习(改变行为),而不是通过兴趣培养等方式让他们爱上学习(改变内心)。这样一旦孩子上了大学拥有了独立选择(类似于当年喝非常可乐的乡镇消费者),自然不学习了。 再比如,前面说的老公为了让妻子更忠诚,限制妻子见其他男人,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 长辈对孩子催婚,强迫孩子相亲,而不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结婚这件事。 很多公司对员工提各种苛刻要求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塑造使命感让他们爱上这个工作。 总之,这是我见的传统思维的几乎最重要特点:总是想通过限制别人(不论是消费者、员工还是孩子)的自由和选择来控制别人,而不是放弃控制,利用心理学、营销学等各种技巧让他们本身开始喜欢这件事。 (PS.这一定能做到,反正李叫兽分享过很多类似方法了。) 2、行动规划的方式:决心 vs 策略 正是因为在前面说的传统“控制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人希望通过控制来达到目标,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做规划的时候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拿目标和决心来替代策略。 大部分人在潜意识一直有这个观点:好像如果我们为了目标付出更多的决心,就能实现目标。 (就像前面说的眼前一个小狗,很多人觉得好像自己主动去追这个小狗,就能拉近和小狗的距离) 比如格力要做手机的时候,提出一亿销量这样的“战略目标”,并且下达了很大的决心,但是并没有提出在同质化竞争、规模效应明显的手机市场,一个后来者到底怎么样才能颠覆前面的人。 问大家眼中的“传统思维”案例时,有个读者这样说: “领导要求在文案中加更多的字,讲更多的卖点,但消费者只能看我们一秒钟。” 这也是典型的“拿目标和决心来替代策略”做法——我想让消费者接受更多的卖点和信息,所以就放更多的内容进去,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努力和决心,反而会降低最终目标的达成,因为消费者最终一个信息都没接收到。 我们都渴望目标的达成,但是现实情况是,从自己目标出发做的事情,往往反而会降低目标的达成。 比如当年阿里想要进入社交领域,补全自己的商业地图,从这个目标出发,投入大量资源做的“来往”却惨遭失败。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并不是从市场机会出发(我发现了用户需求的机会,竞争对手还没做),也就自然得不到“主动选择”的时代,用户的真正支持。 这样的例子不论是在商业还是生活上,简直太多了: 比如一个平时赖床晚起的人,通过下定起床的决心和目标,来养成早起的习惯,基本上都失败了(没有制定让自己早起的策略,比如跟人约好了不早起就发20元红包)。 比如一个管理者为了提高业绩,就是找励志大师来发表演讲,让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业绩翻倍会怎样”、“我们一定能翻倍”,而不提出具体的策略(比如寻找差异化定位,击败竞争对手)。 还有大量的产品广告,直接把自己的目标告诉消费者,以为消费者会产生这种感觉——为了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很酷,就直接说“炫酷之选”,而不是做一些很酷的事情。 为了让消费者觉得产品很奢华,就直接说出“轻奢”这样的目标: 总之,传统控制思维下,我们总是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一切,只要足够的决心把目标说出来、提出来,这个目标就能实现。 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则更多是:你做了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的目标顺带实现了。(比如以赚钱为目标的人往往赚不到钱,反而是做出与众不同事情的人顺便实现了赚钱的目标。) 3、最重要的资产:内部 vs 外部 想象一下,在城市的街道上有很多卖面的,你拿到了5万块钱去创业做面,怎么做能够超过其他人? 在传统以管理和控制为主的思维下,做法是这样的: 进货——到底如何拿到更低的价格,如何跟供应商谈判; 生产——如何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拿到做出更优质的面条; 定价——便宜点卖的多,但可能赚不到钱;定高价利润高,但可能销量低,如何算出最平衡的定价…… 这是过去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更多看向企业内部,想着如何控制,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成本,这是因为他们假设,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在企业内部(现金、厂房、原材料)。 实际上,上面的卖面的例子就来自于我之前最受益的一本讲管理会计的书——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实学》,在这种“控制论”的思想下,要想卖面获胜,主要来自于内部的控制。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就会发现不一样了:如果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不在企业内部的大楼里,而在外部(比如消费者的认知)呢? 如果在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里寻找机会,同样是卖面,可能就不一样了。 比如我一个朋友王辣辣也做类似于《实学》里面讲的卖面生意,但更重要的做法关注的是“外部”——发布去泰国卖酸辣粉的梦想,然后获得很多文青的支持,最终的效果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内部效率优化(比如压低供应价格)的极限。 而这就是“主动选择”时代,重要的变化: 过去的“被动选择”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肯定是在企业内部(比如渠道资源、资金等),只要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消费者就能成功(比如挤掉竞争对手的货架)。 但是在别人可以“主动选择”的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慢慢转移到了外部——在成千上万种选择中,消费者是否有主动选择你的意愿?你占据了用户的什么认知? 当你把企业的最重要的资产,从内部(产品利润、渠道、资金等)转移到企业外部(用户的认知),就会发现好多机会都变得不一样。 比如我公司为了方便开会,有一台CVtouch(可以理解为有白板功能的显示屏),这个产品过去的各种策略都更低估了用户认知这个资产的价值。 他们生产了产品后,销售员直接销售产品,然后一次交易获得收入,接着再找另一家公司继续销售产品。 但却没有利用这个产品本身带来的认知价值——比如产品每天放在我们公司,很多人会看到,如果不用的时候直接在屏幕上推荐信息流(比如创业资讯),甚至推荐附近的外卖(因为连接了wifi,所以有位置信息),变成每个公司必备的生产力工具和信息入口,就可能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总之,在主动选择的时代,很多时候更重要的价值不在企业内部,而在外部(用户认知带来的价值)。 结 语 传统思维有很多种,而且很多非常有价值。但我这次就聚焦分析一种我见过最多次的,最与这个“别人主动选择为主”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思维: 想要通过控制来获得控制。(比如通过控制渠道、减少选择来控制消费者;通过控制妻子来获得忠诚。) 但当所有人都有主动选择的机会时,这种控制反而可能让目标离你而去。 而你要做的,往往就是:通过放弃控制,来获得控制。 不是利用资源和权力去控制行为,而是吸引和激励; 不是制定宏大的目标然后决心实现,而是做另一件事顺便实现目标; 不是看向内部的资源,而是看向外部——你是否影响了别人的主动选择和认知。 说明: 1,本文就事论事,仅仅讲“强调控制”的思维为什么不如过去有效了,而非支持互联网思维之类的(实际上,很多互联网新公司也有上述的思维)。请勿上纲上线,把我拉到两个阵营中间,并且说我否认传统行业,这是两回事。 2,本文仅仅说这种“强调控制”的思维为什么在下降,并不是说在所有情况下没有用了。实际上,它仍然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