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创投视野
ofo 既然都没盈利模式,就用资本互相伤害吧!
发布时间:2016-12-22 08:30 来源:靠谱众投 作者:砍柴网

 

从去年以来,出行市场再次迎来变革,以ofo(小黄车)、摩拜(橙色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风靡了城市街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正在从事共享单车业务的创业公司近20家,并且得到了20余家投资机构的资本扶持。有人感叹,共享单车犹如两年前的打车软件将上演新的出行大战,从目前来看,“橙黄之战”不出意外将接棒滴滴 vs Uber,奠定共享单车之战的主基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共享单车率先开辟的战场就是在资本上进行博弈。2014年成立的ofo共享单车,是全球最早、规模最大的无桩共享单车,今年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包括了来自滴滴出行的数千万美元C1轮战略投资,以及小米、顺为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领投的C2轮投资。 此前不久,摩拜单车也完成近一亿美元的C轮融资。进入11月,优拜单车也先后宣布了A/A+两轮共计2.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可以说,资本博弈是共享单车必经的第一道关口,尤其是在令创业者望而生畏的资本寒冬之下,唯有足够的融资能支撑你活下来,而活的更好则需要靠后天的差异化努力。各家企业在谈论这些融资的用途时,都会不约而同提到几点,比如人才引进、产品升级、优化战略以及扩展业务。而在我看来,所有的这些后天努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品牌,团队、产品、战略的差异化,其最终目的是要建立品牌的差异化,让用户更信赖、也更愿意在你的产品上停留更久时间。

事实也的确如此,继资本博弈后,共享单车之战正在进入品牌博弈的深化阶段。其第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就是近日ofo(小黄车)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规模投放线下品牌广告,刷爆了北上广的地铁、公交站亭和楼宇电梯。而在感慨小黄车的土豪手笔之余,这次品牌博弈也更能让我们看清ofo在资本寒冬下的一些商业逻辑。

没有商业模式,品牌就要充当壁垒

发展两年的共享单车是新兴消费品,仍未有哪一家品牌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就能代表这个行业。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品牌战的首要目的就是定位、卡位,运用抢占用户心智的策略先打用户认知,进而将共享单车这个品类词与自己品牌划等号。从早年的团购、外卖,再到如今方兴未艾的二手车电商,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品牌大战,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业内人士江南春也认为,独角兽公司赢得指数级增长背后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开创了新的品类或特性,都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的品牌价值,进而在主流人群中形成了品牌引爆。

江南春总结道:谁开创商业模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先打进消费者心智,品牌的认知将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对于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仍然是在探索阶段,甚至于各自的技术、产品都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壁垒优势,因此打品牌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ofo率先开打广告战,就是考虑到这点。

资本寒冬,烧广告更“暖和”

资本寒冬,大家都勒紧裤腰带度日,按照常理,大多都不会选择此时做大规模广告投放。而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也就是说,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出奇制胜,甚至收获比平时更大的广告传播效果。

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说过,资本寒冬中大部分人都没钱做广告,这个时候做广告的效果是平时的几倍。因此在9月份新获融资之际,瓜子高调宣布下半年将进一步加码10亿元投入品牌层面建设。

“这是几十年一遇的机会,(可以)将消费者行为和一个品牌划上等号。”杨浩涌表示。

对于ofo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我看来,共享单车迟早将爆发大规模、多屏化的线上线下品牌战,只是谁来打响第一枪的问题。尽管我们不能从ofo这次的个例,来准确预测共享单车未来品牌争夺的最终走向,然而“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ofo至少展现了作为行业开路者的魄力。

对内“效率省钱”,对外“资本轰炸”

很多企业不是不知道品牌战的必要性,但苦于囊中羞涩迟迟不敢烧钱。当年的易到,其实就在与滴滴、快的、Uber的品牌对抗中吃了这个亏。

话分两头,首先,有钱才能任性。根据ofo历次融资数据笔者粗略估计,截至目前,ofo大约融得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为行业之最。这让ofo更有底气敢于花钱。其次,ofo的运用成本和效率在业界领先,保证了其充足的现金流。ofo共享单车的造价成本是远远低于对手,而其先发力校园市场,再包围城市的策略,也让其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有说法称ofo的C轮融资资金至今还没有动过,而反观行业其它某些企业,则不时传出现金流吃紧等新闻。毕竟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成本和效率将是竞争的不二法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