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新规冲击波 端午节前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过去,一些公司热衷于进行市值管理(伪市值管理),其中不少是利用大股东的优势地位,通过拉高股价再减持套现,市场对此诟病已久。减持新规将可能导致这类市值管理操作手法走向末路,这有助于引导市场回归价值投资。另外,前两年火热的定增市场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业内人士介绍,市值管理(伪市值管理)在合规性上仍然存疑,其中牵涉到利用公司内幕信息操纵股价等灰色地带,现在新规推出有利市场健康发展,让市场倾向价值投资。 减持新规正在逐步发酵。 端午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监管层释放重磅消息。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同日,上交所、深交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在减持制度上做出调整。 事实上,长期以来,大股东减持一直牵动着整个A股市场的神经,减持也被市场投资者看作是对公司股价的利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大股东减持隐含着对公司股价高估的判断,另一方面大量集中的减持会对市场产生抽血效应,造成市场波动。 据了解,大股东减持往往还会存在配合采取 “讲故事”、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的手段拉高股价实现套利的现象。 部分上市公司与机构合作进行伪市值管理,通过释放利好,从二级市场拉升股价再进行减持,获利较大。但新规出台后,对大股东减持的规则做出更为详细的规范,譬如减持信息披露更加严格,减持限制更加细化等等,使得上市公司的伪市值管理动力下降。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一些咨询机构通过为上市公司提供资本运作规划的包装和炒作来实现伪市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司拉高股价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机构所推行的伪市值管理背后,配合的则是大股东的减持套利需求。 北京某私募机构合伙人表示,“目前国内的市值管理,很多都在打着制度的擦边球,可以看做是新式‘坐庄’。” 实际上,此前减持制度暴露出的一系列乱象也多次被监管层关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也曾提到相关现象,譬如 “一些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减持套现”、“上市公司股东和相关主体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配合减持”、“利用大宗交易规则空白过桥减持” 等等。 从5月27日减持新规的内容来看,在减持限制上,新增的规定包括对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的行为,在减持数量、持股期限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要求。 而在适用范围上,在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基础上,将其他股东减持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纳入监管;信息披露上,则要求大股东、董监高应当通过向交易所报告并公告的方式,事前披露减持计划,事中披露减持进展,事后披露减持完成情况。 减持新规,对于那些想踏踏实实做好经营的大股东则不会有影响,市值管理还是要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相结合。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从减持新规的实施细则来看,基本上已将大股东 “清仓式减持” 的路径封闭,在减持渠道受阻的情况下,进行此类市值管理(伪市值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 譬如此前大股东尚可以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找寻一条逃避减持规定监管的路径,但细则中 “在连续90日内减持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董监高辞职的,仍须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 等条款则明确限制了此类行为。 国泰君安分析指出,减持新规出台其实从制度上宣告绩差公司通过所谓的业绩调节或者题材博弈进行 “市值管理” 的做法已经从技术上破产。市场资金不得不全面回归价值投资。 监管溯本清源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的减持新规也是从源头上杜绝了上市公司大股东拉抬股价配合减持套利的 “伪市值管理” 现象。 从监管层面看,对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要求在于杜绝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但在此前证监会披露的一系列违法违规案件中,将市场操纵、信息披露违规、超比例持股、利益输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披上 “股价管理、市值管理” 的合法外衣的现象时有发生。 譬如2016年轰动一时的 “宏达新材案”,就被定义为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而被处罚的第一例,是该公司实控人与私募机构上海永邦合谋进行 “伪市值管理” 进而操纵市场的案件。 某公司知情人士介绍,恶意市值管理的路径之一:在牛市行情中,股价一路走高,公司此时通过非公开发行等手段,在高位上发行,使得融资的额度较高;同时在股价走高过程当中,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通过减持进行套现,而这时又是并购重组的较好时机,以‘现金+股票’的形式来收购其他标的,由于股票价值高,付的现金就少。此外,配合公司拉升股票的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赚到了钱,达到预期后也开始抛售,随后股价下跌,进入较低的价位后,大股东以稳定投资者信心等为理由,又会把股票增持回来,其实相当于将股价高位时抛出的部分接回来而已。 只不过,在之前的信息披露体制和减持规则下,大股东和券商及私募等机构因为有信息优势,可以配合操作,大家心照不宣而已。前述知情人士介绍。 但在本次监管层新规推出之后,此类配合减持操作的市值管理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在前述公司人士看来,减持新规对市值管理的影响就是希望企业家眼光放长远,重视持续经营,杜绝一上市就减持套现。 新规推出有利市场健康发展,让市场倾向价值投资。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当拟IPO投资的快速减持可能性,被聚焦于协议转让这一通道时,对拟IPO企业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多位A股PE机构人士认为,适合未来以协议转让退出的拟IPO项目,需要拥有上市后吸引长期战略或价值投资者的能力,而该类公司往往通常需要明显优于同行业的技术、渠道等产业协同优势。 减持新政对A股市场生态的变化远未休止。 5月27日,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及《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利益相关股东的减持行为提出了进一步细化的约束。 由于上述规定、细则将IPO前股份所有者视为特定股东也纳入约束适用范围,拟IPO的股权投资退出正在面临新的考验。笔者从多家私募机构处获悉,新政将对多家PE机构的IPO项目退出预期带来干扰。 一方面,各类减持限制增加将延长产品的退出回报周期,并对存量PE产品的流动性形成考验;而另一方面,部分PE机构也在筹谋应对策略,一些PE机构正在萌生提前退出的意愿,而另有部分机构在投资比例上进行着更为精巧的计算。 而在多位PE投资人士看来,此次减持新规带给拟IPO项目回报周期的变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A股的PE投资逻辑带来改变。 退出预期遭冲击 吴恩(化名)是一家大型专注于A股市场IPO业务的PE机构投资经理,在一家拟IPO项目里,他管理的多只计划合计持有公司不低于20%的股份,成为了上市前的第二大股东。 但突如其来的减持新政,正在让其较高的投资持股比例面临退出压力。根据规定及细则要求,特定股东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时,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而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则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 “按照我们进入的时期锁定期是一年,但减持新规显然让退出周期变长了,”吴恩如此盘算,“解禁后用集中竞价一年才能退出4%,而就算以大宗交易的2%来算,一年相当于8%,20%就要将近3年,而且受让对象也要被限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新政将对部分已经成立的拟IPO投资合伙基金等私募产品的流动性构成影响。 “按照目前的产品期限结构,从短到长有‘3+2’、‘5+3’不等,但是减持限制出来之后,至少要让一些PE机构的退出周期往后出现延长,这容易给一些PE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北京一家中小私募机构合伙人认为。 但也有投行人士认为,对于不少PE退出来说,这一周期的拉长更多只是“回归”。 “2016年以前其实IPO的退出速度也没有那么快,因为和现在比当时的审核周期会更长,”上海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去年IPO发审的提速相当于让退出周期变短了,而这一次减持新规等于将退出周期重新延长;区别在于此前的周期沉淀在上市前的审核中,而现在的周期要放在已上市阶段。” 前述私募机构合伙人表示,目前最大问题可能发生在一些按照当下发审节奏来设计期限的产品上。 “特别是一些刚投进去1年左右,即将或刚刚开始辅导的企业,而且更长的减持周期政策要求下,可能也会影响PE产品的收益预期。”前述合伙人表示。 在这一趋势下,不乏已有PE机构已在筹谋Pre-IPO的退出机会;但在减持新政下,拟IPO阶段的退出也将面临新的困难。 “一些即将进入辅导期或者还在辅导期的项目,目前有的投资方是有退出意愿的,特别是减持新规出来之后,管理人和LP都担心政策会有新的变化,”上述私募合伙人表示,“但目前的问题是新股退出的逻辑和周期都变了,如果找不到适合的投资者,上市前的退出也并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前再度发生股份变动也不是拟IPO企业所希望看到的。 “我们不希望股份穿透后再发生大的变化了,因为这些都需要在申报材料上进行重新体现和还原,而且上市前的这种变动也容易在审核过程中受到更多关注。” 北京一家拟上市公司董秘坦言。 “去年开始,Pre-IPO投资者和私募机构刚刚庆幸于比较快的发审节奏,但新的减持规则并没有让这种喜悦长久持续。”吴恩表示。 觊觎协议减持 值得一提的是,规定及细则在对原股东减持的限制,主要集中在竞价交易(90天1%)、大宗交易(90天2%)两类方式上,但并未就协议转让做出更多约束。 “我们认为在竞价和大宗的限制下,协议转让将成为未来IPO投资的一种退出交易渠道,因为目前协议转让只有下限,没有上线,”吴恩认为,“但这里面要求股东至少持股5%以上。” 按照限行规定,协议转让单个受让方受让比例不得低于总股本的5%。 这也意味着,部分持股不及这一比例的PE基金将无缘协议转让的退出模式;而若以大宗交易进行减持,按照4%的持股比例计算,则该类PE基金的退出时间将至少延后半年。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足5%的拟IPO股东通过大宗交易退出的假设过于乐观,真实周期可能会更长。 “通常投资持股不到5%的,要么是大项目,要么是小PE,除非特殊情况,这种机构是不容易找到大宗交易对手方的,何况大宗的受让方的减持也会被限制,真正的退出往往需要竞价交易来实现,”前述私募机构合伙人称,“若按照4%的比例计算,该类股东全部减持完成至少需要1年时间。” “这个期间,公司的股价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市场环境以及公司业绩变脸的风险将会转嫁给过来。”上述合伙人表示,“这种情况本来也可用部分资金卖空期指来套保,但目前私募分类正在趋严,这样操作的空间也在收窄。” 低于5%即无法作为协议转让方减持的尴尬,也影响着PE机构对新项目持股比例的设计。 “按照这种要求。未来5%以上将是一个很好的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比例,但这也要求PE投资机构拥有更强的投资实力和话语权。”上述投行人士认为,“目前不少机构扎堆的拟IPO企业,很多持股比例也会比较分散;最尴尬的可能不是持有1%-2%的小股东,而是4%这种鸡肋比例。” “但有些PE机构也是刻意不愿意追加到5%的比例,一方面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5%的举牌线需要履行许多信息披露义务。”上述投行人士同时指出。 寻求产业资本退出? 当拟IPO投资的快速减持可能性,被聚焦于协议转让这一通道时,对拟IPO企业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以后找拟IPO项目会越来越难,因为真正好的项目会越来越稀缺,”上述私募合伙人表示,“不排除一些项目存在上市包装的成分,因为PE过去是可以等锁定期后就退出的,所以带有一些侥幸、投机心态也是有可能的。但现在的减持限制下,PE机构必须要对项目价值有十足的把握才敢投资。” 多位A股PE机构人士认为,适合未来以协议转让退出的拟IPO项目,需要拥有上市后吸引长期战略或价值投资者的能力,而该类公司往往通常需要明显优于同行业的技术、渠道等产业协同优势。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公司在行业内部拥有明显领先的技术优势或渠道优势,那么它的上市可以诱发行业内的同业公司、上下游公司本着资本整合的诉求来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投资,这时候也是前一轮股东退出的机会,”北京地区一家中型PE机构市场总监坦言,“比如一家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IPO了,那么新能源整车企业很大概率也会对其进行战略投资。” “围绕产业吸引战投的好处是,战略投资者是大机构、大公司,回报预期和持股周期较长,中短期退出诉求不大。适合作为协议转让的受让方,”上述市场总监表示,“寻找某一产业的潜在受让投资者,也将成为未来PE机构的新竞争力之一。” 但另有投行人士指出,从上市公司利益考虑,产业链相关战略投资者无需通过协议受让,相反其仍可以通过定增等方式完成对标的上市公司的投资。 “产业资本更大概率是通过定增就能参与投资的,一方面定增有定价优势,另一方面还有其他的资本运作空间”,上述投行人士指出,“过去有的采取协议受让,看中的也是这种模式下投资对流动性不会带来影响;但如今无论是定增还是大宗、协议,受让方都有减持限制,那么此时产业资本还能否通过协议转让,帮助PE机构完成退出,也要画上一个问好。”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调查动机 扫二维码如今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菜市场买菜、在商场购物、在饭店就餐、外出乘坐出租车……可以说,二维码已经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电子支付时代,二维码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方便快捷同行的,是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骗局。现实生活中,扫二维码陷阱有多少?《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如今,人们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习惯于扫一扫二维码,殊不知这背后暗藏陷阱。 与二维码有关的违法犯罪现象,具体情节或许并不严重,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却越来越常见。 扫完发现并非付款码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贾女士在旅游时就遇到了二维码诈骗。 去年12月,贾女士去唐山玩。返京那天,贾女士与朋友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往高铁站。 “车费是45元,我们给司机现金,他说找不开。当时时间比较紧张,我们便提出电子支付,司机说扫码就好。于是,我便扫了副驾驶门把手上的二维码,司机也一直在扭头看着我付款。支付完毕,我让司机确认收款时,司机说没有收到,并问我扫了哪里的二维码。看我指着车门把手上的二维码时,司机露出一脸无辜的神情,表示这并不是付款码,也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贴上的。”贾女士说。 无奈之下,贾女士又给司机转了45元车费。 “我感觉这就是个圈套,如果说后座的二维码是乱贴的,司机不了解情有可原,但是副驾驶的位置上贴了二维码,司机难道真不知道吗?如果不是怕耽误了行程,我一定会和司机把这件事掰扯清楚。可能他就是看我们是外地人还着急赶车,所以才故意这样做。”贾女士说。 事后,贾女士对这笔转账进行了举报,但是时至今日已有半年时间,网络平台仍没有给任何反馈。 经过这件事,贾女士对扫二维码存有了戒心。她观察后发现,被动扫二维码可谓无处不在。 贾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微商群里经常看到有陌生人发红包,求其他人扫二维码对产品进行宣传。 “有一次我扫了二维码后,发现连续跳转了好几个页面,我感觉不对劲,就立刻退出了。”贾女士说。 不仅是网上,现实中也有邀请人们扫二维码的现象。 “在北京市昌平区一个小区的门口,经常会有不同的人找周围群众扫码,如果扫码成功,这些人便会赠送毛绒玩具。现在想来,我觉得这也是在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诱使人们扫二维码,不知有何目的。”贾女士说。 骑共享单车扫码被骗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先生也遇到过扫二维码被骗的情形——因扫了共享单车上假的二维码被骗走99元。 “三个月前,共享单车刚开始流行,那时候车没有这么多,而且也没听说共享单车二维码骗局,所以根本就没这个防范意识,结果就中了套路。”张先生说。 据张先生回忆,当时天比较黑,他准备去超市购物,恰好看到路边有一辆共享单车,便兴致冲冲地扫码,但是手机软件并没有跳转到正常的密码页面。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还给客服打了电话。客服说,后台显示该账户并没有支付押金的记录。于是我又扫了一遍,发现还可以继续付款,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张先生说。 尽管被骗了,张先生仍然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经过长时间仔细研究之后,张先生才发现,原来车后座的二维码已经被人用一种近乎于完美的方式刮掉,然后用一张透明的二维码贴纸掉包。 “这件事主要还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网上转账是实时到账,没有追回机制,所以只能认栽。一般共享单车都有两个二维码,自那次被骗以后,我都是从客户端进行扫码,再三确认后才会转账。”张先生说。 地铁里也有扫码诈骗 孙先生在北京经营一家广告公司,他曾在地铁上遇到过二维码诈骗。 “有一次坐地铁,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拿着二维码求扫。他声称自己和同学正在创业做一个项目,开发了一个软件,下载流量只需3M左右,需要有一定下载量才能获得投资。”孙先生说。 孙先生说,他当时毕业没多久,深知创业的艰辛,就想帮帮对方。 于是,孙先生扫了二维码,按理说应该弹出一个应用平台的下载页面,结果弹出的是一个杀毒软件提醒有病毒和危险性的链接。 “到了这个时候,对方还在巧舌如簧地对我说,现在是测试阶段,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可以下载。那时候,我的态度已经很坚决了,于是他便悻悻地走了。”孙先生说。 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很注意扫码安全,但是没想到现在的骗术如此高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学会打感情牌,利用别人的同情心。 “后来315打假的时候,我看到官方公布二维码骗局,有一个便是在地铁、公交上求人扫码,然后手机便会被植入木马程序或是跳转到钓鱼网站,银行卡等会被盗刷。我真的特别庆幸手机有一个杀毒软件,不然那次一定被骗了。”孙先生说。 办理信用卡险些中招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曲女士曾与二维码诈骗惊险地擦肩而过。 “有一天逛街时,我发现某座商厦前的空地上搭了一个挺大的展台,旁边立着办某家银行信用卡送豪礼的展板。那段时间,我正好想去这家银行办张信用卡,所以就过去看看有什么优惠活动。”曲女士说。 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发现曲女士有办卡意向,便热情地围过来给她介绍相关业务,并问及是否有这家银行的储蓄卡,如果有的话,就算尊贵客户,在办信用卡时可以提高信用额度,并且同时可以送很多礼物,包括电磁炉、高档皮具等。 “当时我真的很心动,因为送的礼物都是正规品牌。不过,他们让我扫二维码进行相关信息填写时,我有点怀疑,因为一般流程都是要进行照片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此,他们解释说现在是电子办公,自己提交信息,银行审核比较快。”曲女士说。 曲女士扫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后,页面自动跳转到这家银行的页面。 “要求我输入原有的储蓄卡号、身份证号、办卡预留电话以及详细地址。这时我产生了质疑,为什么办新卡要把旧卡的信息输入这么详细,并且扫他们提供的二维码打开的并不是我原有的银行App。于是我问他们一些详细问题,包括他们是哪个支行的、工作号是什么。在详细询问后,这些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并且态度开始急转直下,表示既然不相信,办不办都可以。”曲女士说。 如此情形下,曲女士当即离开。 几天后,曲女士到上述银行网点办信用卡时,向工作人员提及了那天见到的情形。“工作人员告诉我最近并没有做活动,也许是一些人利用二维码诈骗。”曲女士说。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最近零售业瞄上了餐厅的生意,无论是化妆品还是百货商场都在用餐厅和咖啡馆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现在连包装食品公司也开始玩起餐厅营销了,以求在健康食品的潮流中突出重围。 美国时间5月31日,费列罗旗下的榛子巧克力酱品牌Nutella,将在芝加哥开出全球首家餐厅—Nutella Cafe,配有特别策划的菜单。餐厅主要以巧克力酱Nutella为主题,吃货们可以尝到各种小甜点、巧克力火锅。 但为了迎合健康的潮流,餐厅里还会配有蓝莓燕麦酸奶、水果沙拉和带有意大利特色的三明治、帕尼尼等简餐供早晚餐时段选择。 另外一个美国食品公司家乐氏,也开了家快闪餐厅,以麦片为主题,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家新品。快闪店设在上海,消费者在餐厅内消费38元即可获得DIY创意麦片。 家乐氏去年在美国进行了类似的快闪餐厅营销,在繁华的纽约时代广场开设了一家麦片“餐厅”,不仅可以品尝到烘焙师特别制作的麦片,消费者还可以在店内进行DIY,选择专属于自己的麦片。 这些食品包装公司这么大力气开餐厅的背后是巧克力和以麦片为代表的包装食品正遭遇困境,美国人越来越不喜欢这些“不健康”的食品了,各大公司们想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美国主流早餐麦片实际在近几年一直遭遇销量下滑的麻烦。根据彭博的报道,2013年美国谷物产品销量就开始下滑了,这种下滑趋势至少要持续到2020年。 前不久,以麦片为主要产品的家乐氏发布一季度财报,销售额与运营利润分别下滑4.1%以及17.6%,比去年略有回升,但是依然不是很乐观,其股票在过去12个月中下降了10%。 在20世纪80、90年代,由于不少美国女性都出来工作,速食麦片成了她们快速打发家里小孩吃早饭的好帮手,当年各种麦片层出不穷。 能哄得小孩子都拍手叫好的麦片,其过人之处便是含糖量极高,而且能量也不低。一包330g的家乐氏巧谷乐可可球含糖量为125g,与其说吃麦片不如说是吃糖。当人们消费习惯改变后,麦片不再是小助手反倒成了对立面。 榛子巧克力酱Nutella的情况也类似,曾经是美国人餐桌上陪面包的最佳伴侣,但是近几年被冠上了“非常不健康”的名头。BI曾发文指出,Nutella的不健康甚至超乎了消费者的想象。 对比50年前的配料,71.5%的榛子酱降到不足14%,19.5%的巧克力酱也变成了占比8%的可可粉。一瓶巧克力酱,大半瓶都变成了糖和人身体有害的棕榈油,也难怪消费者开始逐渐远离巧克力酱。 在这个大背景下,这些公司希望通过开“餐厅”来扳回一城。这些餐厅实际是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种体验,创造了新的线下消费场景。曾经的Nutella、家乐氏麦片只存在于超市的货架上,而如今搬到线下,是完整的体验场所。 这种餐厅其实并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而是要给品牌造势和多卖餐厅以外的产品。在餐厅里,可以品尝完全不同的菜肴,完全意想不到的东西,消费者甚至可以DIY挑选制作。品牌试图向消费者传达这些你们以为“不健康”、“不符合潮流”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有点像餐厅也有点像厨艺学校,将干巴巴的产品变得更加有故事与趣味,并让每个消费者都参与其中,把学到的菜谱,用到家里或在主动在社交网络上宣传,为品牌制造口碑。 除了家乐氏和费列罗,冰淇林品牌梦龙去年在伦敦、巴黎、纽约等地都开设了快闪店,要想吃上一根DIY自主搭配的梦龙,平均排队时间为半个小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十足。再比如,百事可乐打造了兼餐厅、酒吧和活动场地一体的“可乐之家”,不仅以可乐,还要以炫酷的文化来吸引年轻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长和系完成重组约一个月后,主席李嘉诚开始调配财产,将私人财产逐步转移至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业内估计,股权变动可能是 “分身家” 的部署,也有可能是想套现作其他投资。 据联交所股权披露显示,李嘉诚申报所持的长和股权中,其中6,549.1万股于上周五出现变动,场外每股平均作价为108.6元(港元,下同),涉资约71亿元,惟所持好仓仍维持于30.07%;同日,李嘉诚长子、副主席兼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李泽钜,以及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好仓的持仓量齐升6,549.1万股,每股平均作价亦是108.6元。 长和发言人解释道,上述变动是李嘉诚将自己私人公司的持股,转至家族信托持有所致。对于李嘉诚将个人持股转至家族信托的原因,以及市场揣测举动或涉 “分身家”,发言人称:“不要揣测太多,纯粹是私人财产转移。” 资料显示,李嘉诚是信托基金的财产授予人,而信托可能受益人包括李泽钜、其妻子与子女,及李嘉诚次子李泽楷。 有外资分析员表示,李嘉诚突然将私人持股售予信托基金,可以理解为分身家,近年个个富豪都部署分身家、接棒,所以此次股权变动也有可能是李嘉诚进一步分配财产。 除了分身家,该分析员续称,李嘉诚可能想令长和的股权架构更清晰,于是将个人持股放进信托基金,然后把套现所得投放在自己的私人业务上。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减持新规发布后,过去股民们最怕的 “清仓式减持” 或将不复存在,限售股解禁时间将延缓。“这好比股市的出水口被拧紧了,水池的水慢慢变多,这对散户来说是好消息。” 有股民称。减持新规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证券公司定增和股权质押业务,私募发售的定增项目,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将受到影响。 股权质押融资利率或提高 2016年1月实施的减持制度主要规范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对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未作限制。实践中,一些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 “过桥减持”,规避了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比例的限制。 针对这种情况,《实施细则》作出了相应规定,以保障减持制度的实施效果,防止监管套利。一是要求出让方须遵守减持数量限制。大股东、持有特定股份的股东,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相应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二是要求受让方须遵守6个月禁止转让限制。对通过大宗交易,受让大股东集中竞价交易买入股份以外的股份,或者受让其他股东持有的特定股份,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让。 业内人士评价称,对大股东和特定股东而言,减持新规,相当于股份的流动性大大降低。这样,银行或券商对这些股票质押的就要重新评估,调整质押率,可能会要求质押更多股份。股票质押的质押率会降低。 北京某券商人士表示,新规出台后,质押限售股股票的流动性风险加大。“应该会提高此类股票(限售股)质押的利率,降低公司的风险。” 私募机构:在售定增项目现在要暂停 此次减持新规中,通过非公开发行获得的股份锁定期满后12个月内只能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50%,还要受90日内减持总数不超过股份总数1%的限制,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定增投资的时间周期到两年以上。而两年以内资金无法退出,这意味着投资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提高,投资者参与定增市场的热情将下降。 北京一家私募机构工作人员称:“定增项目的退出期延长,这与之前和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不符,比如,之前一年期的定增产品,现在没法退出,还有一些正在销售的定增项目,现在也要暂停。” 该人士称 “现在处境很被动,公司正在通知投资者,做沟通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底今年初以来,监管层对非公开发行的行业、节奏、审核要求等方面已收紧,这次的减持新规则是进一步规范了定增。兴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在新规出台之前的4月,A股定增项目发布数仅16宗,同比减少78.08%,募资规模529.47亿元,同比减少72.63%。 天风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彪认为,定增将面临短期的阵痛。2015年与2016年定增规模连续超过万亿元,分别为1.22万亿和1.69万亿,除了后续的解禁压力之外,定增与IPO的失衡一定程度上会扭曲股权市场的融资功能。 徐彪称,因为定增的要求比IPO低,难保一些低质上市公司反复通过定增圈钱,从而占用融资通道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或是推升壳资源而扭曲估值体系;加之,定增往往伴随着杠杆收购,客观上也与当前的金融去杠杆趋势相违背。因此,新政的限制在表面上能缓解和分散市场解禁压力,但监管层更希望看到的或许是市场回归价值。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德龙表示,再融资对市场资金面的抽血效应是比较明显的,去年市场再融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而IPO规模1000多亿元,再融资的规模比IPO的量更大,因此,出台减持新规对股东和董监高减持进行规范,控制减持规模,这对市场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今年以来523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711亿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523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出现减持行为,套现711亿元。其中68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变动占流通股比例超过5%,大股东减持超1000万股的上市公司有22家。减持市值方面,冀东水泥、世纪游轮、山东钢铁位居前三,分别变动31.45亿元、28.44亿元,18.00亿元。 以冀东水泥为例,4月初雄安新区政策出台后,受益雄安概念,冀东水泥股价连续走出6个一字涨停,之后股价向下。在第六个涨停的4月12日,冀东水泥大股东菱石投资有限公司减持6737.6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5%,变动市值达9.86亿元。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4月12日精准抛盘冀东水泥,减持5512万股,占流通股4.09%,套现8亿元,4月28日,海螺水泥继续减持6534万股,占流通股4.85%,减持金额达13.60亿元。海螺水泥、菱石投资减持前分别为冀东水泥流通股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 这波减持潮中,不乏知名公司,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在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232.84万股,变动市值达11.55亿元。对于资金用途,美的集团董秘江鹏回应,本次减持资金与何享健实现其个人理想、推动慈善计划相关,具体的慈善计划将在适当时候发布。 与此同时,限售股的解禁已造成了相关个股暴跌。5月初,第一创业9.8亿限售股解禁,接近200亿的解禁市值,让第一创业成为当月解禁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解禁到期后,第一创业连续暴跌,从5月8日开始,第一创业开启了暴力下跌的模式,连续两周股价跌幅超过40%,曾连续3个交易日出现一字跌停。同样因限售股解禁暴跌的还有多伦科技,5月3日多伦科技1085万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占解禁前流通A股的20%,当日多伦科技暴跌7.73%,此前多伦科技已连续两日一字跌停。 伴随IPO提速,未来限售股解禁规模将扩大。Choice数据显示,从6月起至2018年末,共计将有2740家公司迎来限售股解禁,解禁数量合计3943.75亿股,解禁市值约为5.03万亿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笔者前些日子受到邀请,去宁夏考察农村金融市场。选择去宁夏考察的最终原因有两个。第一,我离开风控一线有将近四年,实在是不接地气,也不清楚现在的风控到底是怎样做的?所谓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也想去实地看一下农村金融的市场,看一下风控是如何把控借款人风险,也想跟借款人当面聊聊,听听他们对借贷的需求和看法。第二,对于农村金融,我之前所知甚少。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很不看好农村金融,认为风险不可控。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看,去体验。 宁夏之行,收获颇丰。今天,我就把我看到的关于农村金融的问题,在这里跟大家详细的来谈一谈。 对于任何借贷型金融产品来讲,要本着两个出发点来设计,第一个是借款人需求。需求这代表了资产端的市场,如果借款人需求不高或者是难以接受,那么此类借贷产品就是去了市场,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二个是风控,有了借款人借款,那么如何把控借款人风险,把资金给到优质的借款人,如何让借款持续的还款,风控的好坏则是重中之重。如果风控能力变弱,或者风控趋于形式,很容易造成借款人集中违约或者大面积违约。我们就以农村金融借款需求和平台风控入手,着重的来分析一下。 一、农村金融的市场大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人口7-9亿之间。不仅仅是农业人口多的问题,在地域上,华北大部、东北三省、西北大部、华中沿海地区为我国的“粮仓”。 从人口基数和农业种植面积上来说,我国确实是有广阔的农业金融市场基础。然而,最为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市场基数大,种植面积大,人口多。那么农业金融的需求到底来源于什么呢? 笔者认为,农业金融的需求是来源于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我们都知道,农业细分领域很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等。这些产业虽然是民生之根本,但是毕竟是看天吃饭。传统金融是以风险控制为首先要前提,对于“看天吃饭”的农业,传统金融依然沿用的是审慎审批原则,甚至有些农业较为发展的地区,根本没有被传统金融覆盖。 对于传统金融来讲,主要服务于农村金融的有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的城商行、股份制或者四大行都不在偏远地区设立驻点机构。大部分的农户在当地得不到借贷服务。 所以,农村金融市场庞大,是建立在我国农业基础数量大,农户借贷需求得不到传统金融满足的这两点之上。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我们怎样把控农业金融的风险呢? 二、大数据风控VS实地风控,那个更有效? 农业金融从金融角度出发,确实是有很大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农业金融的不确定性。这里地不确定,体现在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上。比如说某农户种植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蔬菜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导致绝产。或者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出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的颗粒无收。或者在蔬菜丰收后,受到市场环境、自然环境等制约,导致蔬菜价格降低、农民入不敷出,还不上贷款。以上三点属于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在风险控制角度讲,这属于客观因素造成的。 第二,农业金融主观还款意愿。这里说的主观还款意愿是来自于借款人对于信用的缺失。有的地区的农户地处偏远,信息比较闭塞,对于信用问题认识不足。也有的甚至会出现集体骗贷的行为发生。这些属于主观意识上的违约风险,重点的是在于借款人本人的主观因素。 结合以上两点来说,农村金融不适用于大数据风控。因为大数据风控虽然抓取的维度较多。但是,不利于分析客观原因造成的风险。对于农户是否真的进行农业种植、养殖、只有眼见为实,然后客观的进行分析,并不能单纯依靠大数据来抓取。毕竟,大数据只是抓取了现有了数据和历史过往数据,无法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来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再者,大数据对于网络上的留存数据和信息抓取力度较大,对于并不经常上网的农户来说,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抓取。 所以,农村金融的风控模式是要脚踏实地,而并不是快速占领市场。大数据风控虽然审批较快,放款效率高,但是从根本上无法对农村金融的真实性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无法对不可抗力的风险做出预判。单纯的追求效率,采用“秒批”的模式,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很容易造成大面积违约。 那么农村金融的实地风控,应该怎么去做呢? 三、农村金融的风控调查手段 实地风控首先确立借款人本人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身份信息(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 2、信用记录(征信) 3、经营信息(承包或自有土地凭证、畜牧养殖许可等等) 4、住址信息(家庭住址、养殖、种植基地坐标) 5、收入证明(上下游销售合约、种植、养殖上下游关系证明等) 在确立借款人基本信息之后,风控才要去借款人所在地进行实地。以上的基本信息是风控的前置条件。在实地过程中,如果借款人提供的信息出现重大错误,或者有出现恶意骗贷的行为,那么风控要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不在对借款人进行下一步的实地。 那么实地要看借款人经营,如何看呢? 首先,实地要看农户在经营什么?经营成本有多少? 在农业金融中,主要的还款来源就在于农户的经营中。如果是种植类,那么要观察种植农户种的是什么?生长周期有多长?种植面积有多大?种子、化肥的成本有多少? 如果是养殖类客户,那么要观察客户养殖的畜牧或者渔业幼苗的成本,饲料的成本,以及每天养殖的用度花销。养殖农场或者渔场的面积有多大。 其次,要看经营收入的构成是什么? 经营收入的构成主要是看,农户在丰收后的主要销售渠道。比如说客户是种植蔬菜,等到蔬菜成熟后,是谁来收。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收,是每斤收,还是按照种植面积每亩地来收取。收取的价格、标准是多少,跟当地市场价的浮动有多大?这是借款农户还款最终的来源之一。在这个环节上,风控不仅仅是要听取农户口头上说。还需要查明是否有相应的上下游合同,来确保农户的种植能够销售出去。 最后,不可控风险的调查。 但凡农业种植,都存在这不可控的风险。一旦不可抗力风险爆发(地震、火山、水灾、森林火灾、疾病等等)往往带来严重的损失。但是对于这类的风险,我们虽然无法从源头的进行有效的风控,但是也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于农户是否有相应保险的考察,一般来讲,现在养殖类农户都有国家扶持的保险补贴。养殖农户也对养殖的畜牧进行投保。比如说:该农户饲养牛,每头牛的对外出售均价是1万元。每头牛的保险是120元,国家铺贴20元。也就是说,农户只需要拿出100元来就可以给牛投保。 如果牛在养殖期间受到了不可抗力事件或者疾病产生了损失,保险公司赔付9千元。这样算下来,如果出现极端风险事件,每头牛损失1千元。这样,能有效的降低不可控风险带来的损失。 以上的调查手段,我们是需要进行综合测算来得出风控结论。根据风控结论来给农户进行最后的审批。要根据农户的种、养殖情况来进行额度的确定。要根据农户的销售时间点来进行期限的确定。要根据农户的整体成本和卖出利润的估算做利率的确定。三者相辅相成。 农村金融,更应该是这种“笨办法”来做。说句大实话,笔者之前做风控的时候也是偏重于实地风控,通过观察借款人的言行举止和经营来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一个好的风控必须要建立在实地的基础之上,只有真真实实的去看,去了解,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如果在实地中发现了潜在风险,那么直接进行“拒件”处理。那么这种实地风控就一定没有缺陷吗? 四、稳健运营VS快速获利 现阶段要不要利润? 就拿此次宁夏之行的平台来说吧。他们宁夏驻点的服务半径在50公里,采用陌生拜访的单营模式,实地风控。大叔大概的算了一下,陌生拜访+风控实地,如果按照50公里来计算的话,少说这一趟也得100公里。也就是说,做成一单业务,需要100公里的距离。如果没成,这100公里也许就白跑了,搭上人力物力,这样的花费确实不小。 实地=大成本,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实地风控的缺陷之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利润还是要稳健,是一个很难博弈的问题。实地成本大,加之借款利率又不高,平台很难营利。那么这样的做法,合理吗?平台还要不要利润? 在笔者看来,平台固然需要营利,但是平台的营利来自于做好风控,是打好基础的稳步营利。 对于平台来说,我是中介,是借款人和投资人的撮合者,赚取的是中介费用。平台不是红字会,不是慈善机构是企业,企业就需要营利。然而,平台的盈利点笔者认为是建立在风控的基础之上。只有对平台对借款人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让借款人好借好还,防范集中违约或者风险的集体爆发,就能带来赢利点。毕竟,平台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借款人或者投资人。只有后端稳定,平台才有利润可图。 实地风控做农业金融,看到的并不是农业金融广阔的市场,以获取利润为先。而是农业金融的风险为先,扎实的做好风控基础,只有步步为营,平台才能长久持续的经营。如果平台冒进,或者采用较为快捷的方法迅速的占领市场,短时间看是能带来较大的利润。但是从长远看来,避免不了风险的爆发,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总结一下就是:宁可利润少或者现阶段不挣钱,也要防止风险的爆发。这也是此次宁夏之行,去看实地风控最大的收获。 当下,万亿的农村金融正在慢慢的市场化。很多平台也将资产端趋向于农村金融。有的平台深耕农业金融做的早,做的大,占据了一些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然而,笔者要说的是,农业金融不仅仅是靠着品牌和市场发展起来的。而是靠着,有效的风控模式,有针对性的产品,真正的让农户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才是真谛。 在这里,笔者作为一个老风控,也为奋战在农业金融一线的风控人员致敬,辛苦的工作,不仅仅让投资人投资有所得,平台有所利,也将换来农业金融美好的明天。 作为平台来讲,更要对农业金融的标的进行完整的信息披露,让投资人看到农业金融的本质、以及防控风险的手段。有些平台标的模糊不行,不透明,简单一句话就形容完毕,这不仅仅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也会给不熟悉农业金融的人带来一些猜疑。 作为监管层,农业金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现阶段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大环境下,监管者更要给农户们一定的补贴,让跟多的农户能享受到金融带来的改变。“精准扶贫”战略也包含了国家对农业金融的支持,要真真实实服务于农业,深耕在田间地头。只有这样,农村金融才能迎来丰收的喜悦。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减持新规威力几何?对照新规,有不少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的减持计划面临调整;而在定增(及重组)市场,从现在起至2018年底解禁的2万亿元市值筹码中,需要延后减持的超过50%。此外,诸如大宗交易过桥减持、可交换债变相套现等 “花样玩法” 也将纷纷失灵。 减持新规的出炉使原本迫不及待的减持者暂时安静了,截至昨日,尚未有上市公司发布新的减持公告,而仅在此前一周,两市就有20余份减持公告出炉。 显然,针对无序减持、精准减持、恶意减持等采取全面堵漏、从严监管的减持新规是颇具震慑力与影响力的,也将对优化A股市场生态,引导规范、理性、有序减持起到重要作用。 据粗略统计,对照新规,有不少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的减持计划面临调整;而在定增(及重组)市场,从现在起至2018年底解禁的2万亿元市值筹码中,需要延后减持的超过50%。此外,诸如大宗交易过桥减持、可交换债变相套现等 “花样玩法” 也将纷纷失灵。 在市场人士看来,减持新规从实际出发,防范集中、大幅、无序减持,从而维护二级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市场平稳发展。继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后,减持新规的落地,说明市场监管正逐步完善,一套相互配合、行之有效的机制正在形成。 部分减持计划或面临调整 随着减持新规的发布实施,多家已有主要股东披露减持计划但尚未实施完毕的上市公司可能面临调整。如隆华节能、金轮股份、赢合科技、美尚生态、长海股份、新筑股份、振芯科技等,这些公司已预披露的主要股东减持计划(尚未减持部分)若按新规的标准将 “越线”,可能需要调整方案。 “减持新规最大的影响是堵住了利用大宗交易进行 ‘过桥减持’ 的口子。”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据市场机构测算,由于此前的减持规定未对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做出限制,使大宗交易成为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施减持的 “主渠道”。据统计,大宗交易受让方平均持股时间为20个交易日,7个交易日以内就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卖出的占到受让股份的68%左右,大宗交易显露出明显的 “过桥通道” 性质。 而新规明确,大股东(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份减持(即其他股东减持IPO前所获股份、定增股份),在任意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大宗交易减持不得超过2%。也就是说,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3个月内合计不得超过3%、半年不得超过6%、1年不得超过12%。同时,大宗交易的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在前述公司中,隆华节能刚于5月8日披露,控股股东、实控人李占明、李占强、李明强、李明卫等四兄弟,计划在5月11日至11月11日的半年内,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9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77%。然而,按照减持新规,每3个月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的限制,并且一致行动人应合并计算,李占明四兄弟半年内合计只能以大宗交易减持4%,即使加上集中竞价交易,也只能合计减持6%的股份。 此外,已披露减持计划但尚未公告减持进展的公司还有:金轮股份控股股东蓝海投资计划在5月11日后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877.33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5%;赢合科技的达晨系创投股东(系一致行动人)4月27日通过公告预告,其拟在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合计减持不超过4.84%的公司股份;富祥股份的第二大股东永太科技4月11日抛出清仓计划,其计划自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1209万股,占富祥股份总股本的10.79%;长海股份控股股东杨鹏威3月7日预告,其计划在半年内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其他合法方式减持合计不超过1500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7.07%;新筑股份控股股东计划自2月26日起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7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0.85%。 此外,润欣科技原本于今年1月披露,二股东欣胜投资拟在半年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1.25%的股份;4月14日,该股东更改了方案,将减持上限从1350万股缩减为6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25%,然而若其全部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仍然超过了减持新规的上限。 此外,振芯科技大股东国腾电子集团计划在2月3日后半年内减持不超4726万股,即总股本的8.5%,方式包括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2月15日,国腾电子集团已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1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8%。 万亿定增筹码还需 “再锁定” “锁定期满后的12个月内只能减持50%,同时还要受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1%的限制,这无疑将大大延长定增(及重组,下同)项目的持股时间。” 沪上某机构人士介绍。 按原有规则,自5月27日至今年年末,总计有约8300亿元(最新市值)的定增股份将迎来解禁,而根据新规,即使只考虑 “锁定期满后12个月内只能减持一半” 的要求,将有约4150亿元定增筹码要继续锁定。 将时限进一步推延,目前已经实施完成的定增中,约有1.22万亿元股份在2018年按原规则将解禁,而根据新规,其中6114亿元的筹码将无法立即套现,需再持有12个月。 以此来看,仅在未来19个月里,就有约1.02万亿元的定增股份将再延后12个月才能获得减持机会。如果将今年前5个月已解禁但尚未套现的定增股份计算在内,则其市值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约1.2万亿元。 海南航空即将于今年9月6日解禁的定增项目便属此类。2016年9月,公司完成总计165.54亿元的定增再融资,定增价格为3.58元/股,定增股数为46.24亿股,募集资金用于引进飞机及收购天津航空部分股权。 彼时,参与该定增的均为机构投资者,其中不乏知名机构。按照计划,这些机构参与此次定增所获得的46.24亿股将在今年9月6日全部解禁,根据最新股价的参考市值约为149.35亿元。按照新规,上述机构所持的23.12亿股将延后12个月,即在2018年9月6日后才能抛售。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参与借壳交易者。如2016年9月,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的交易完成,阿里创投及云锋新创承诺,其所获对价股份将12个月内不转让。因此,按计划,阿里创投和云锋新创合计持有的4.53亿股圆通速递股份(还不包括认购配套募资的定增股份),将在今年9月解禁。 但根据新规,上述股份解禁后12个月内,阿里创投和云锋新创只能抛售50%,即2.26亿股,剩余50%只能在2018年9月份以后才能减持。 与此同时,阿里创投与云锋新创在减持过程中,还需满足 “每三个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该部分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的要求。假设其只通过集中竞价来减持,则阿里创投今年9月获得解禁的2.72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9.64%),需要两年多才能全部卖完。 在分析人士看来,对阿里创投这种大规模参与重组的交易方,其从进入到最终退出的时间可能长达三年多(具体还需视持股比例高低而定),其时长已足够检验标的资产的真实成色。 新规围堵各色 “减持玩法” 对于减持新规,有投行人士认为是继重组新规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重组新规打击了市场中的花式重组、忽悠式重组等乱象,减持新规则剑指无序减持、违规减持,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使A股生态得以激浊扬清、焕然一新。” 例如,此前由于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股东的套现大多通过专业的大宗交易团队完成,即先卖给大宗交易团队,再由后者负责在二级市场散筹。如今,减持新规一方面限制大股东利用大宗交易减持的比例(连续90日内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另一方面控制大宗交易接盘方的卖出,即受让六个月内不得转让。 “现有的大宗交易团队已难继续运作,谁会接一单六个月后才抛?” 有熟悉该类业务的市场人士称,大宗交易团队过去的持股时长不会超过一周,根本不会配置针对公司基本面的投研力量,可现在要拿至少六个月。 同样,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快速膨胀的可交换债模式同样面临制约。凭借着转换灵活、发行便捷、信披简单等特点,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可交换债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备受上市公司股东和场外机构喜爱,只需监管备案和简单公告,主要股东就可以将手中股票变相套现,且几乎不会引起市场注意。 在减持新规中,可交换债的 “股性” 被明显重视。即在原有规定的“因司法强制执行、执行股权质押协议、赠与等减持股份”的范围中,加入了可交换债换股和股票权益互换,说明 “类股型” 金融工具也将被一视同仁。 对于利用协议转让实现的易主,减持新规在强调 “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 之外,还将出让方、受让方全部与大股东 “相同对待”,即在减持后六个月内继续遵守“任意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大宗交易减持不得超过2%”的规定。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先前这些 “减持玩法” 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即中小投资者无法真实地了解大股东的减持意图和动向,有时甚至无法了解价格和数量。减持新规明显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针对其采取了必要措施。 部分股东减持计划或面临调整的公司 日期 上限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5月股债两市的持续低迷,导致投资者入市情绪依旧不高,新基金发行再度陷入冰点,5月新基金成立规模和数量均已创下近一年内新低。 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5月新基金成立数量为51只(A/C份额分开计算),首募规模合计为175.88亿份,与4月新基金335.65亿份的首募规模相比,环比下滑47.6%。5月单只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有3.45亿份,更是创下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5月新成立的51只新基金中,首募规模超过10亿份的屈指可数,仅有光大保德信尊盈半年定期开放债基和嘉实前沿科技沪港深股票基金2只,首募规模分别为35.1亿份和11.68亿份。 大批新基金的首募规模则刚刚迈过2亿份门槛,如长盛盛通纯债基金、国泰量化收益灵活配置混合、新华鑫裕灵活配置混合、东方价值挖掘灵活配置混合等,首募规模均刚刚超过2亿份。从新基金成立类型上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5月发行数量较多的为混合型基金达到30只,其次为债券型基金成立7只。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数量与规模的持续走低,主要与今年以来股债市场双煞、行情不利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吸引投资者入市。事实上,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本月新发基金延期募集的现象依然较为频繁,数据显示,5月有多达19只基金发布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 不过,在新基金发行陷入历史冰点时,部分基金经理却也期待着抄底行情的到来,业内人士王金祥则认为,经过4月的回调之后,市场前期对去杠杆反应较为激烈。市场在当前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底部基本探明。因此,去杠杆放缓后,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整体或可以找到震荡反弹的机会。 万家基金也认为,A股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当前价值投资的理念依旧占据上风。从银行、券商板块的反弹可以看出,市场情绪受监管因素冲击的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表述转向温和,市场也在寻找下一个抱团行业。随着经济的企稳以及监管政策的推进,投资者的预期也在不断修正,实际上是经济企稳为持续的监管提供了保障支持,经济不会大幅下滑,而且休克式的政策也不利于金融市场问题的解决。这种预期的变化会给市场带来修复的空间。 对于债券市场,多家基金公司也认为债市左侧布局机会已经到来,万家基金指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债市不悲观。债市配置价值明显,央行和银监会等频频安抚市场,政策底逐步显现,温和去杠杆成基本共识。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自 “彼岸” 成立,互联网殡葬 “一条龙” 服务成为创业趋势。然而4年过去,互联网并未按照预期颠覆传统殡葬业,行业内也未能出现 “独角兽”。 现有的商业模式中,类似 “网约车” 的平台形式最为盛行。但不同于使用频率高的出行,殡葬行业使用频率较低,传统带有壁垒的 “获客渠道” 更难打破。就此,业内人士马雷表示,互联网殡葬平台的意义在于带动整个行业发生变化。 然而问题在于,在传统殡葬行业利益不受冲击的情况下,互联网殡葬平台怎样吸引或 “逼迫” 传统殡葬服务商推进行业变革? 金融化能否解决 “死不起” 在某互联网殡葬平台首页:陵园墓地展示,殡葬用品明码标价,还展示了159家 “一条龙” 殡仪服务商,其中绝大多数仅限于上海市。 马雷称其商业模式借鉴 “滴滴”。“(平台内有)足够多的公司去服务市场,然后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明码标价,用户应付的资金是在平台里的,满意度回访没有问题了,才会给供应商结账。” 传统的 “一条龙” 殡葬服务有极高的获客成本,其中不乏灰色渠道。另外,“一条龙” 服务商水平参差不齐,消费者投诉较难。马雷希望以平台获客代替传统获客渠道,将原本被 “黄牛” 榨取的利润让渡给消费者,从而将服务费用更透明化。 “就跟滴滴一样,早先那些司机有了灯牌,有了征信,大家就开始守规矩了。” 马雷表示。 不过,并非所有 “一条龙” 殡葬服务商都买账。一位不愿具名的殡葬服务商表示,他也接触过一些平台,但他认为将店面信息输入平台效用不大,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线上获客渠道尚无法取代传统线下获客渠道。 马雷也介绍道,根据测算,他所在的互联网殡葬平台平均获客时间是传统殡葬行业获客时间的前一周,而在网上找相关信息这一习惯早在互联网殡葬平台诞生前就存在。“就是没有一家专业机构把信息放在一起,就像买车一样,没有汽车综合平台之前用户也会找各种车型来做对比,用户早有习惯,不需要去造一个习惯,而这又是个高毛利、低纯利的(行业),完全可以互联网化。” 但传统 “一条龙” 殡葬服务商都希望获得区域内独家导流权,比如前半年或者一年之内,平台只能选择区域内一家店,“要是某个区一搜,有30多家,我登上去就没什么意义了”。行业内也有人对互联网获客效率表示怀疑。一家殡葬信息平台投资人认为,相对于互联网平台,目前最可靠的 “线上” 获客渠道是电话。 “互联网+” 殡葬企业,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死不起” 的问题。一位殡葬业内人士称,价格透明、不绑架消费、不铺张、不浪费,都可能解决,但在 “葬” 这一环节,“互联网+” 的模式还没有出现成熟的产品,经济发达地区墓地的价格仍然是一大压力。 类似滴滴的平台模式与传统的 “一条龙” 服务相比优势不够明显,“平台” 在金融杠杆上寻找新的撬动点。 墓地分期服务也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殡葬行业金融化、互联网化方式。上述殡葬业内人士称,互联网金融对接墓地购买,或将成为 “互联网+” 切入 “葬” 这一环节的利器。此外,“保险产品+” 殡葬也成为殡葬互联网平台解决渠道和收益问题的方式。 那么,殡葬金融化能否解决 “死不起”?效果有待观察,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至少这是扬己之长的一种新方向。 先改善服务再谈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介入已使得行业走向透明化。“彼岸” 严格控制价格,“恩华情” 在网上明码标价,使得原本 “看人下菜碟” 的殡葬用品有了参照,用户终于在一轮又一轮 “阵亡” 的互联网殡葬电商上隐约看到了被规范后的价格体系。 一位业内研究人士表示,殡葬互联网行业尚无重大突破,“价格” 还只能算是 “痒点”,真正的痛点或许在于殡葬服务得到的改善还不够。 互联网模式对殡葬服务的改善收效甚微。在殡葬平台 “圆满人生” 投资人、四川世安生命文化有限责任公司CEO温世凯看来,像 “彼岸” 这样传统门店+互联网的模式只是对行业变革 “虚晃一枪”,“真正要做这些互联网平台,非常非常关键一点就是如何能把线下的服务控制好、监管好,因为对于客户来讲,其最终想得到的,肯定是一个标准化、温情化的服务。” 作为一家殡葬家族企业的二代创业者,温世凯希望用标准化改善广受诟病的殡葬服务水平,而后再对接互联网模式。“不管是商品还是服务,都需要从平台角度制定相应标准,还需通过培训的方式传达给加入到平台的服务的商家及服务人员。” 温世凯以日本殡葬行业为例,日本的殡葬行业各个版块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做互联网殡葬平台更有优势,“没有标准化,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就是很难落地很难进行推广”。 标准化与规范化可谓殡葬行业长期以来追求的方向,但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商户小、散、乱的格局一直是“拦路虎”。 据马雷介绍,一空网根据用户觉醒度逐步进行市场扩张;温世凯也强调耐心,“圆满人生”于2016年底召开发布会,迄今仍处于铺设渠道的前期准备阶段。 “一个项目(彼岸)的死亡并不能代表行业不值得期待。” 有互联网殡葬从业者感叹。温世凯认为,“2020年可能行业会发生一个转折,现阶段需要等待和观察。”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