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监会要求银行对万达、复星、海航等公司所涉及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进行重点排查。部分银行为避险对相关公司债券进行减仓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受此影响,万达电影、复星医药先后闪崩,股债双双放量暴跌。 万达复星股债双杀 22日上午,万达旗下多只债券遭遇疯狂抛售,收益率陡峭上升。以“16大连万达MTN004”为例,这只票面利率仅为3.4%的中票,成交收益率从21日的5.43%飙升到当日的7.5%。截至收盘,有成交的11只万达债收益率上行约200个基点,多数升至7%以上。 万达债交易额也随之暴增,“15 万达01”20日成交额仅为247万,21 日便攀升至7951万,昨日成交额更是达到了5.2695 亿之巨。 整理发现,大连万达存量债券共17只,对应债务总额高达870亿元,体量巨大。其中,未来1~3 年内,万达债券到期规模将达250亿元,3~5 年内,万达债券到期规模将达620亿元。 与此同时,在A 股市场,万达旗下的万达电影(002739.SZ)也遭遇了集体抛售。22 日早盘,万达电影股价快速下跌,截至午盘几近跌停,跌幅高达9.87%,市值缩水超60 亿元。午后,万达电影临时停牌。 据了解,万达电影于2015年1月上市,为国内最早登陆A 股的院线公司,而万达商业地产目前正在A股IPO排队中。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万达商业地产2014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募资288亿港元,但仅过一年多时间就宣布私有化退市,转而寻求在A 股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在股债市场双双“闪崩”的不只是万达,午后,复星医药大幅跳水。 截至收盘,复星医药A 股(0600196.SH)暴跌8.02%,港股(2196.HK)亦收跌5.92%。而复星2022年到期的美元债券跌幅一度扩大至5%,报97.086美元,创史上最大跌幅。 海外并购风险引关注 万达与复星为何同时暴跌? 媒体从银监会内部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大行监管部此前电话通知“银监会大型银行部要求提供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兴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外投资借款情况及风险分析”。 “有股份行之前也收到了银监会通知,对海外收购较多的这一类企业进行风险排查。部分银行主动避险,对委外账户进行了减仓。”某股份行高层对表示。 根据银监会此前向银行下发的通知,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情况成为此次监管排查的重点。 整理发现,近几年来,万达出海并购不仅涉足院线、电视制作,地产与文旅方面的并购交易也层出不穷。 其中院线方面,2016年1月以不超过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海外文化企业并购。地产方面包括,2014年9月并购了马德里西班牙大厦,并于今年6月售出,浮亏近2亿元人民币。 今年5月14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万达要落地两个超过百亿美元级别的项目,一个是马来西亚的大马城,还有一个项目在印尼,目前还在谈。” 不只是万达 除了万达之外,海航集团、安邦集团、复星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外投资借款情况也是本次监管重点,而这几家公司海外收购的触角也极为广泛。 昨日在二级市场上出现“闪崩”的复星集团,出海并购的脚步更是频繁。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2016年7月复星公告称,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出资不超过126137万美元,收购印度领先注射剂药企GlandPharma约86.08%的股权,这被称为迄今中国制药企业交易金额最大的海外并购案。 海航集团方面,更是以令人瞠目的速度与大手笔,将多家海外公司收入麾下。 2016 年,海航超过60 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就至少包括3宗:2月,海航集团以60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科技公司英迈(Ingram Micro);10月,海航集团旗下的Avolon Holdings同意以100亿美元收购CIT Group Inc.的飞机租赁业务;同月,海航集团以约65亿美元,从黑石集团手中收购其持有的约25%希尔顿集团股份,将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 2017年3月,海航集团在一个月后再度出手,增持德意志银行股份从3.04%至4.76%,成为仅次于持股近10%的卡塔尔政要和持股6.1%的贝莱德集团之后的第三大股东。 5月,根据代表海航集团的一家奥地利投资公司披露的文件,海航集团增持德银股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为德银最大股东。 中资出海动作频繁,已受到多个监管部门关注。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指出,去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井喷”的现象,这其中包含了很多非理性和非常异常的投资行为。“有一些纯粹做假,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在他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得快,不等于走得好。海外并购有时候像一束带刺的玫瑰,必须小心,要经过充分的论证。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6月22日万达集团相关债券遭遇大幅下挫。对此,多位私募基金固定收益负责人表示,短期内对相关债券将“静观其变”,在相关消息彻底明朗之前,暂时不会考虑“投机买入”或进场博取反弹。 北京一家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从投资安全的角度而言,不建议投资者贸然抄底。“最好的应对方式,还是保持观察。” 此外,上海某私募基金交易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进一步与历史进行类比,当时复兴集团相关债券急跌时,正好处于债券市场牛市,主流投资机构普遍存在“收益率饥渴”,而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与当时显然很不相同。因此,目前对于万达集团的相关债券,该私募基金将会“静观其变”。 上海合昇资产研究部副总监徐华则认为,虽然万达集团相关未到期的债券总量达到近千亿元,但对总托管量几十万亿规模的信用债市场的影响,预计非常有限,也不会对市场带来系统性不利影响。整体而言,考虑到今年以来信用风险事件发生较多,本次万达事件的外溢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对其他低资质、同类型信用债产生潜在估值压力。 此外,有私募固收投资人士表示,在当前信用债市场整体走熊的背景下,本次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可能会有为数不少的投资机构将根据“实控人风险”等风控标准将万达集团的债券从“投资库”中调出。而这种调出行为之后,主要投资负责人出于避免“担责”的考量,预计短时间内也不会再将相关债券调入“投资库”。从这个角度来看,至少短期内万达集团相关债券都会遭遇较为持续的估值压力。 来自财汇大数据终端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万达集团相关未到期债券合计20只,总金额达到958亿元。其中,在交易所交易的最大规模单只债券为50亿元,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最大规模单只债券规模为100亿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我司x组坐席xx被手机号码为xxx的客户在12312举报,举报类型是伪装贷款。通过听取录音属于正常催款。现在工信部对投诉事件查处力度大,只要被投诉一定会查,请同事们一定要注意话术,话术语气一定要平稳。” 6月18日,某消费金融公司电催部门收到一封群发邮件,其电催人员表示,“现在电催真的越来越难了,听说移动中继线都要被关闭了。”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这段时间确实越来越紧,今天大面积催收短信关闭”,小锋是某小贷公司电催负责人,6月19日,他介绍,“我之前是用自己的通道做催收,后来为了避免风险,想把自己的催收渠道切出去,找了一家供应商,还没对接完,供应商就跟我说政府下文了,不允许发了。” 电催渠道监管趋紧其实早有预兆。小Q,一位电催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表示,早在15年底,国家就开始管控催收行业,“先是任何和金融行业有关的营业执照不允许办理,然后公安和工商挨家挨户地登记,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客户资料都不敢存在电脑里。” 当时小Q正在一家专业催收公司任职,负责外接银行信用卡逾期的电话催收。“因为是做信用卡的催收,所以我们用语都非常规范,绝对不会出现不客气的话或者威胁”,小Q说“但是我们一般是冒充经侦,公安就会来查电话录音。” 小Q用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比如一些手机APP,能查到更多的私人信息,比官方渠道的还要详细,30块钱一个人。”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前后,国家对电催行业的管控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全国范围内的短信平台都停止了业务,一些还在运行的短信平台,如果短信当中出现“涉嫌”、“公安”、“传票”等敏感字眼,就会直接被运营商自动屏蔽。“不过短信不能发了,电话还是可以打。”小锋说。 5月4日,深圳市互金协会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苛的”的催收监管条例,将监管范围从短信进一步扩大到了电话,严禁在上午8时到晚上9时之外的非正常时段催收;同一天不能超过3次用电话、短信或者匿名电话重复催收;借款人之外的相关人员明确拒绝提供协助后,严禁骚扰并追问借款人下落等。 “规定是这么规定,但电话该打还是打”,小Q介绍,“打电话就用黑卡,短信平台停了,还可以用微信,就是要注意千万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 但同时小Q也承认,这个规定有影响,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106通道停了,还可以用别的通道,比如铁通,移动中继线关闭,可以用别的外呼系统。 监管重点是信息泄露和暴力催收 5月中旬,一队公安突然来到某汽车金融公司,突击检查客户信息的存管。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好,没什么事,因为客户信息都是签了授权的,倒是旁边好些房产电销公司被关的关抓的抓。”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电催行业的监管趋严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信息泄露,二是暴力催收。 “其实就是死人了。”小Q说,早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有信息保护的意识,获取客户信息很简单。 “比如想要查客户的地址是不是真的,可以直接打电话到服务中心,说电卡号码忘记了,提供地址手机号就能得到电卡号码,一般后4位默认是密码。有了电卡账户,用电情况就一目了然。” “再比如查淘宝收件地址,打电话给淘宝客户,说帮别人买了个东西,怕寄错,看看最近一次对方收货地址是哪,姓名电话一说客服就告诉你了。” 这就造成个人信息大量外泄,诈骗案频发,像16年8月的准女大学生案就是信息外泄被诈骗犯骗光学费造成的悲剧。 暴力催收这块的悲剧更是只多不少,最近的例子就是辱母案。“这种是民间高利贷了,像正规的消费金融公司不会有暴力催收的,最多也就是在人家小区或者公司喊喊喇叭,说他欠钱不还。”某消费金融公司贷后人员说。 面对近期国家对电催行业的严格监管,他认为,“现在管的是电催,直催(上门催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估计接下来也会管,喊喇叭什么的估计也快不能干了。” “国家对这块的监管肯定是会越来越严格的,最起码这段时间是动真格的。”一消费金融行业从业者介绍,看看最近的央视新闻就知道了,“我上周去省金融办开会,就中午吃个饭的时间,央视新闻报了三条小额贷款丑闻,有校园贷的,有催收过程中发生死亡的,还有网贷口子诈骗的。” 业内人士表示,坚持严格监管 其实对行业发展是好事 据了解,目前的规模比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智能催收,如自动拨打客户电话,语音提醒还款,在发生逾期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客户语音语调,调整话术,提高催款成功率等。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一般而言,配资产品不会去投资ST股,风险太大。”某资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而在招商财富-长城汇理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合同中,并未写明最终投向的是ST股。只表述为投资上市公司股权。 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厉害的操盘手,都不能完全避开市场风险。 在重组题材股屡有斩获的长城汇理并购基金创始人宋晓明,折戟新都退(000033.SZ)。该股自5月24日复牌以来连出17个跌停板的新都退,在6月20日,终于被1.97亿元的资金强行撬开跌停板,该成交量也创下该股历史最高值。 6月22日新都退再次吸引到资金眼球,大涨6.06%,收报1.4元,流动性警报暂时解除。不过这一价格意味着“招商财富-长城汇理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面临巨亏风险,最新A类基金净值显示,在6月19日该资管计划净值跌至0.39。 这一资管计划的起始规模4亿元,投资者数量逾190人,3.2亿A类份额由招商银行面向其私人银行客户销售,投资起点100万。 柏先生是在招行重庆私人银行钻石客户中心购买的这款产品,其介绍,当时的理财顾问告诉他,这是一款并购基金产品,而且此前该产品一期回报率很好。 2015年11月17日,招商银行为柏先生做了两次投资评级,11点27分结果为A5,11点55分结果为A4。 五倍杠杆 “赌” 重组 根据招商财富-长城汇理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合同显示,该资管计划的管理人是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是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管理费为0.15%/年,托管费为0.15%,同时招行收取1.2%的代销服务费。合同显示,该资管计划作为LP投向深圳长城汇理六号专项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深圳长城汇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独立做出投资决策,无投资顾问,投资方向为:“通过协议转让、二级市场举牌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收购A股上市公司股份,成为上市公司主要股东,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对上市公司实施债务重组、不良资产剥离、重大资产重组或产业整合并购,并获取相关投资交易差价。资金闲置时可投资于包括银行存款、新股申购、货币市场基金、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低风险金融产品。” “在代理销售长城汇理2号产品之前,招行已代销了一支长城汇理1号并购基金产品,在1期业绩表现良好(优先级投资人清算收益超过70%)、客户口碑较佳的情况下代销了2期基金。”招商银行这样解释代销该资管计划的原因。 “这应该不是招商财富主动管理的业务,不然管理费不会这么低。招商财富应该是通道,为长城汇理融资。”接近招商财富的人士介绍。 该资管计划对委托人设置的门槛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或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或个人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因此,其主要针对招行私人银行客户销售,风险等级R5,为激进型产品。 合同显示,长城汇理并购基金华清4号和华清5号则认购上述资管计划的B类份额。两级计划(A类和B类)份额的初始配比原则上不超过4:1,但在合同中,B类份额的规模并未明确,据柏先生提供的录音显示,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B类份额规模为8000万。即这是一款1:4杠杆的资管计划,理财资金规模3.2亿,A类份额优先收益率6%/年,还约定了超额收益的分配方式。 资管计划的封闭期为2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延后一年。资管计划的备案信息显示,备案日期为2015年11月23日。 笔者发现,在1年半的存续期内,这只产品在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上显示的净值始终为1,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但进入今年4月后情况急转直下。4月末开始,招商财富资产管理公司发布多份资管计划的临时公告,正是这几份公告揭开了该资管计划的投资真相。 4月28日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4月24日,合伙企业持有ST新都2856.96万股,占合伙企业总投资金额的70%左右,市值2.97亿。而4月26日,*ST新都发布了终止上市风险提醒公告。 “一般而言,配资产品不会去投资ST股,风险太大。”某资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而在招商财富-长城汇理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合同中,并未写明最终投向的是ST股。只表述为投资上市公司股权。 新都酒店多次重组计划落败 5月17日晚,深交所对*ST新都作出股票终止上市决定。深交所发布公告称,*ST新都将自2017年5月24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个交易日,最后交易日期为2017年7月6日,股票的证券简称变更为“新都退”。 麻雀变凤凰的神话最终没有实现,1994年上市至今已达23年之久的*ST新都最终走到退市的一步,沦为2017年“退市第一股”。 由于深陷多项丑闻,新都酒店在2013、2014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市公司不但“披星戴帽”,而且陷入漫长的停牌期。 虽已濒临退市边缘,但在A股市场上“壳资源”的号召力是无穷的,新都酒店吸引了长城汇理的目光。2014年中报,长城汇理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新都股东名单当中,当时长城汇理通过旗下产品并购1号持有新都酒店1588万股,持股比例达4.82%。 2015年,新都酒店再次和重组擦肩而过。当时新都酒店计划将现有资产置出,并置入作价26.5亿元华图教育100%股权。不过由于年报“非标”,华图教育最终放弃此次借壳。 随后,新都酒店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桂江企业、长城汇理、深圳贵州经济贸易公司、山东省国际信托宣布结盟,联合出售手中持股。上述股东原计划运用结盟售股方式来架空上市公司当时的大股东瀚明投资,从而掌控对*ST新都的重组主导权。但重组中途,桂江企业突然解除“联合出售盟约”转为单独叫卖持股。 为了能获得新都酒店的主导权,长城汇理通过旗下深圳长城汇理6号和融通资本长城汇理并购1号溢价吃下桂江企业所持2198.3万股,每股转让价格12.80元,转让价款合计2.81亿元。至此长城汇理的合计持股比例达11.50%股,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作为长城汇理6号专项投资企业的LP,资管计划持股价格是12.8元/股。融通资本长城汇理并购1号资管计划也是募集而来,规模1.22亿,托管人为兴业银行。 11月到期资管计划难退 一切似乎都按原定计划在走,但2017年4月25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南分所出具《调整2015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函》,将新都酒店2015年度营业收入中确认的2014年度租赁期的高尔夫物业租金收入,从经常性损益事项调整为非经常性损益。2017年4月28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再“补刀”,发出《通知函》,认定《复核说明》将高尔夫物业租金认定为经常性损益不当。 紧接着,2017年4月28日,新都酒店收到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关于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撤回由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与深圳新都酒店股份有限公司恢复上市相关申请文件的说明函》。 “此前A股的壳资源确实非常有价值,近几年年度涨幅最大的股票,几乎都是ST股,再加上退市个股寥寥无几,也让不少机构对于风险非常麻木。不过随着管理层政策的调整,IPO发行进入常态,壳资源的价值会逐步下降,新都酒店事件不会成为特例。”广东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表示。 新都退的股价在遭遇17个连续跌停后,招商财富-长城汇理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8000万安全垫已被击穿,A类份额基金净值下跌至0.39左右。 更不乐观的是,据招商财富-长城汇理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临时公告显示,因为新都退5月15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深圳长城汇理6号专项投资企业作为大股东之一所持股票不能减持。而2017年11月23日,上述资管计划将到期,还将面临退出困难。 招商财富表示,将与招商银行、普通合伙人长城汇理保持密切沟通,敦促其切实做好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工作。 “前期总行已与本计划管理人招商财富和有限合伙普通合伙人长城汇理成立协调工作小组,一方面保持紧密沟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客户沟通解释工作及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对有限合伙企业管理人长城汇理进行敦促,要求其严格遵守有限合伙协议约定,履行管理人职责,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利益。”招商银行方面回复称。招行表示,作为一只重组并购基金,其本身也需要处理问题资产并将其优化。此次虽然发生阶段性不利状况,但管理人并未放弃管理,在产品清算之前客户的真实盈亏还存在不确定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温商贷因被媒体质疑3年换5家银行还未上线存管,直接甩锅浙商银行? 6月21日,温商贷官方微信发布《揭秘温商贷3年换5家银行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一文,文中写道:“2016年3月,温商贷经过多方努力,在即将迎来平台上线运营三周年之际,与浙商银行温州分行签署了《网络借贷交易资金存管协议》,浙商银行温州分行将为温商贷提供资金存管服务。正当整个平台欢欣鼓舞的时候,浙商银行杭州总行承接存管的一家上海平台倒闭,因此叫停了所有的存管业务。城墙失火,殃及鱼池。” 根据文中所述,所谓倒闭上海平台即为国诚金融。 时间倒退到温商贷所称与浙商银行签署资金存管协议的五个月后,2016年8月,国诚金融股东、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温征因关联平台国阳财富出现经营危机,遭投资人高达1.2亿元提现申请,国诚金融也陷入困境。 随后,国诚金融在挤牙膏式的兑付过程中,甩锅浙商银行?4月1日,国诚金融连发五条公告,对公司兑付情况和资金状况进行说明,其中一则公告中,国诚金融明确指责其保证金托管行——浙商银行私自挪用保证金达500万元。 国诚金融的公告中表示,去年12月23日,也就是国诚金融爆发兑付危机4个月后,浙商银行主动找到国诚金融,声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得公司存管资金躲过法院查封。同日,浙商银行与国诚金融签订《终止资金存管业务合作协议书》,约定国诚金融在2017年1月15日前结清全部的存管标(即国诚金融所发的,资金在浙商银行存管的标的),浙商银行将保证金退还至国诚金融指定账户专用于投资人的兑付。不过在他们结清存管标后,浙商银行却“出尔反尔”拒绝履行保证金的退还义务。 对于国诚金融的公告,4月6日浙商银行发布《关于对国诚金融发布虚假信息公告的声明》进行回应,称上述国诚金融的说法与事实情况严重不符,属于虚假信息。国诚金融根据与该行签署的存管协议存入该行的500万元风险保证金至今仍在该公司风险保证金存管账户,且该账户目前已被法院冻结。浙商银行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法院指令及合同的相关约定进行操作。而对于国诚金融发布虚假言论的行为,浙商银行保留追究其一切责任的权利。 目前,国诚金融尚未完成投资者兑付工作,而传闻上海经侦已正式立案调查。 有业内人士指出,温商贷此番指责只是又一次甩锅行为。不仅避重就轻没有详细解释为何更换5家存管银行的异常行为,且浙商银行在国诚金融事件前后皆有存管平台上线,并未暂停存管业务。 查询多家浙商银行存管的互金平台得知,在温商贷签订存管协议的3月到国诚金融兑付危机产生的9月之间,小微钱铺(5月)、陇e贷(6月)、珠宝贷(8月)、e兴金融(9月)、新联在线(9月)、鑫合汇(9月)等浙商银行存管先后上线,而温商贷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签订了协议却并未上线存管系统。 而在国诚金融9月的兑付危机发生之后,投融家(10月)、民贷天下(11月)、贷贷兴隆(12月)等存管上线从未间断,并且进入2017年浙商银行依然每个月都有网贷平台存管上线,比如油融网(1月)、连资贷(2月)、票据客(3月)、文创汇(4月)、爱达财富(5月)、口贷网(6月)等。 因此业内人士推断,温商贷所称“浙商银行叫停了所有的存管业务” 或是一次蓄谋的甩锅行为,也存在浙商银行因对温商贷风险评估并未通过而单方面叫停存管的可能。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牌照注销节奏加快。央行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共注销12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仅从5月15日到6月6日就有8家支付机构的牌照被注销。 而从2011年开始,央行陆续向市场发放了270张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有效期为五年。但在2016年8月第一批支付牌照到期续展时,央行已明确表态原则上不再核发新牌照。这意味着市场上支付牌照只减不增,目前存量基数只有258张。 与此同时,央行加大了对无牌照违规经营的清理整顿,今年“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市场上存在大量机构无证从事支付业务的现状。并公布清理进展,截至今年1月,全国清理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对其进行整顿、清理,部分已经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一方面是存量牌照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无牌擦边球打不下去,市场对牌照的刚需不言而喻。 一照难求 “近期支付市场上引人瞩目的两件事,一是国美斥资7.2亿,收购盈通支付有限公司,拿下支付牌照;二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受理此前携程预付卡违规经营举报事件,即使不被处罚,携程接下来如何开展线上支付业务也是未知数。”一位第三方支付业务人士张先生表示,“对支付业务而言,牌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价格水涨船高也是必然。” 查询国美收购的盈通支付有限公司企业注册登记信息时发现,盈通支付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北京市、山西省、云南省、贵州省)、互联网支付(全国)两项。而对比此前支付牌照交易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只含这两项业务的牌照交易价格最高为去年8月恒大收购的集付通(有媒体报道称集付通收购价为5.7亿元),此次国美收购价可称再创新高。 前述第三方支付业务人士表示,市面上的支付牌照主要有三种: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其中以网络支付牌照最贵。而网络支付又细分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话支付和固定电视支付,其中又以移动支付牌照最为不菲。 张先生表示,此前一张经营范围为互联网支付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市场价在5-6亿元左右,如果有移动支付业务,可以更高一点。国美7.2亿的成交价肯定不低了,支付牌照之紧俏可见一斑。 根据中金公司的市场数据测算显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整体交易规模(线下POS流水+线上交易规模)同比增长73%,至87万亿元,未来十年有望保持27%的中高速增长。 “但蛋糕虽大分配却不均,80%以上市场份额被支付宝、财付通、银商、快钱四大支付巨头占领,其他200多家中小型企业抢食不到20%的份额。”某股份行支付业务人士表示,支付是一个利润较薄的行业,传统模式主要靠收取手续费盈利,但不上一定规模根本无法赚钱,其实市场上大量拥有支付牌照尝试开展支付业务的公司至今仍处亏损状态。 转型财富管理成热潮 中科金财董事长朱烨东在6月22日的“新支付、新技术、新金融”研讨会上表示,普华永道发布的《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中指出,84%的支付公司已将金融科技作为自身的战略核心,35%的支付公司已经创建了自己金融科技的子公司,仅有4%的支付公司尚未涉及到金融科技的业务。“同时,我们调研中发现90%的支付公司认为他们四分之一的业务,将在2020年被金融科技公司夺走,所以支付公司快速地向金融科技领域转化。”朱烨东称。 前述股份行支付业务人士则指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比支付更大的金融市场是理财和融资。支付公司将以支付积累的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为基础,能够向个人征信、消费信贷、理财产品销售、小微企业贷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延伸。可以预测,主营业务向互联网金融延伸,支付导流向其它金融业态会成为拥有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巨头下一个争夺方向。 支付向财富管理的延伸渐成趋势。依托移动支付习惯培养的稳定客群,支付宝、财付通、汇付天下等支付平台均上线相关财富管理平台,交易规模超越许多中小金融机构。 近日蚂蚁金服将“蚂蚁聚宝”正式升级为“蚂蚁财富”,全面向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开放平台和最新的AI(人工智能)技术,并宣称将财富管理作为蚂蚁金服2017年的重要战略。 国泰基金总经理周向勇表示,最近一年以来,资本市场股价波动,整个行业股票基金规模处于负增长,但国泰的股票基金产品在蚂蚁平台销售量是翻倍成长。支付平台提供数据、技术、客户加上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基金公司是非常愿意和支付平台合作的。 周向勇还指出,以蚂蚁财富为例,目前稳定的活跃客户在3500万左右,这个数字远超任何银行与金融机构。此外80后、90后客户超过三分之一,而这些成长客户,他们的理财习惯正在改变。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 从高发病群体的预防和监测、基因检测和遗传病的预先管控,到普及大众的互联网挂号、电商平台送药上门、定制体检、高端健康管理等等,大健康行业作为民生所向的行业,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到2020年要做到八万亿,2030年要达到十六万亿。 当又一个巨头行业亟待爆发,资本当然闻风而动。 据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单是医药领域就有23家企业完成IPO,超过60%的企业背后有VC/PE支持,其最高回报60倍以上。 资本的涌入会给“大健康”带来怎样的大机遇?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将会催生何种变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哪些机会?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 业内人士议论纷纷,窥探医疗投资、并购背后的逻辑和真相: 上千家机构投医疗,机会在哪儿? “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疗。” “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买医疗公司是一个方向。” 以上是两位医疗产业投资人的感慨。 一位房地产老板直言,“我转做医疗了”。 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是在市场火起来之前就进入了医疗投资行业,他从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10年间,他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变化: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 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成为了主流。 许小林在2009年组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就提到,医疗投资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如果综合型投资机构不把医疗投资拆出来单独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医疗对团队专注的要求越来越复杂。 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2015、2016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A股市场。 许小林还提出,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 2.0时代有3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 2.0时代,医药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 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表示,医药、流通、医疗、医保四个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中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化。 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 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 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 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 具体来说,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 其次,他非常看好IPO。他表示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 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领域。 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 投资人排队疯抢标的,医疗并购有哪些坑? 中国医疗企业的现状就是“小、散、慢、不集中”。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细分性导致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低、准入成本高,想要做大做强,并购是最好最快的方式,这就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整合的热潮。 有数据表明,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元,海外并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 那么并购好做吗? 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副总裁曹霞认为并不好做。首先,要拿下标的不容易。医疗行业不是市场化的服务,整个市场可选择的标的非常少,“只要市场上有一家好的医院放出来,投资人一定是排队过去路演”。二是投后管理非常不好做,管理和整合难度都非常大。 因此,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一表示,并购方一定要有两种能力: 一是整合的能力。现在PE基金投资的逻辑更多是流通套利,但这种模式的选择越来越窄了。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来提高标的的价值。 二是忍耐的能力。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加上杠杆,投入的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产投本身也是跟标的整合起来运营才能成长的,因此要耐得住长时间看不到回报。 高特佳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提出,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并购有两大特征: 第一,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而药品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拓宽市场。 第二,渠道、资源和品类是并列的。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企业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了销售渠道。 她还提出,未来2年行业并购趋势有三点: 一是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 二是产业链的创新,并购方会通过收购进入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从而打通全产业链。 三是跨界公司并购医疗企业,比如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收购,还有海外并购等。 迈博太科集团COO李云峰建议新入局者:一是要进入专科的领域尽可能专;二是选择略微擅长的细分行业;三是不管投资还是并购,要讲究投后管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经验。 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投贵了、错过了怎么办? 医疗投资行业如此之火,那医疗投资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美好吗? 许小林从去年就强调,真实的医疗投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很多机构在赌行业的创新与未来,甚至过去两年大家在赌移动医疗,希望有爆炸式增长,但可能最后会有一批机构血本无归。 不过他认为,医疗投资本身是蓝海。从短期来看,市场20000亿逐步成长到现在到了40000亿,很快会到80000亿。快速增长的市场一定是非常蓝海的市场,问题是大家都在共同标的里做同样的竞争。他比作是“山上有灵芝很多人都不去采,都在山下采土豆。” 在同质化竞争中,医疗产业的泡沫同样产生了。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汪洋表示,大量的热钱一来泡沫就产生了。 以他投资的一家移动医疗公司为例,创始团队是从医药产业出来的,有很强的资源,模式也不错,但是两年做下来,烧了2亿的人民币,注册的用户包括患者都在增长,但收入没有增长,而且新一轮融资也不太顺。 君联资本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周瑔提出,其实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类风险叫做投贵了,另一类风险叫做错过了。这两类风险又是互相矛盾的,关键是怎么平衡。 投贵了。现在钱太多、好项目少、风口少,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以前的基金回报有4、5倍就很好,但如果投资的项目比以前贵了1倍,退出的时候二级市场的价格又下跌了,那高回报就没有了。 错过了。从君联资本以前的投资来看,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期基金里活的最好的项目的回报会超过其他项目回报之和,项目的回报是呈指数增长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项目,那预期4倍回报可能就降到2倍,甚至2倍不到。 怎样平衡呢?周瑔认为就两点: 第一,专业化。对行业进行专业化摸索,在别人没有看到时就敢去投,在别人没有看懂时要去投。对行业发展的早期预判能力和专业性非常重要。 第二,不跟风。跟风去追项目,首先项目的价格会大大提高,其次投的项目可能不是头部公司,这样很多情况下是冒着最高的风险取得最低的回报。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多只债券、股票毫无征兆的诡异下挫,让万达集团遭遇监管排查其风险、银行清仓的传闻不胫而走。 6月22日上午,万达集团多只债券突然急剧下挫,旗下公司股票也一度逼近跌停。当日下午,复星集团也出现类似情况。随后,有消息称,监管层要求各家银行提供对万达等企业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风险分析,多家金融机构也要求管理人清仓大连万达债券。 22日下午,媒体从银监会内部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大行监管部此前电话通知“要求提供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外投资借款情况及风险分析,并重点关注所涉及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情况”。 “监管层不太可能针对个别企业进行风险排查。” 业内人士分析,持有的债券出现宽幅波动,会给银行自营盘带来很大风险,其自营盘不太可能集中抛售。万达集团等企业债券6月22日的下挫,由委外资金抛售的可能性很大。 有银行业人士介绍,6月22日,有银行已经紧急开会,排查相关企业业务,对风险进行评估,并讨论下一步的风险应对措施。 委外资金抛售可能性大 6月22日,万达集团多只债券价格突然跳水,15万达01债早盘价格一度跌逾2.3%。旗下万达电影(002739.SZ)也在上午大跌9.87%,随后在午间紧急停牌。当天下午2时左右,“复星系”的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A、H股截至收盘分别大跌8.02%、5.92%,复星国际(00656.HK)则大跌5.78%;复星集团2022年、2023年到期的美元债价格则下挫5%、6.3%。 上述情况出现后,随即有消息称,监管层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各自对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海航集团、安邦集团等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风险分析。此外,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均要求管理人清仓大连万达债券。 “我们行没有持有万达债券,目前没有收到监管要求排查的通知。”某中小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门高层表示,如果风险已经暴露,或者出现可能的重大风险,银行宁可不做这些项目,也要采取避险措施,以保证资金安全。 在万达集团债券大跌之前,上述监管要求排查风险的消息,在银行同业业务的同行之间已经小范围流传。事件发生前,他也听同行说过监管要求排查的消息。 上述股份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认为,监管的风险排查理由或基于:第一,万达、复星等企业集团,最近两年进行了大量海外并购,彼时正是中国资本外流最为严重之际;第二,中国企业近期进行的海外并购,大多以房地产、消费类资产为标的,严重背离了“脱虚向实”的产业导向;此外,部分大量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均具有过度依赖高杠杆扩张的特征,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有些企业这几年海外并购,用远远超过正常价格的估值,并购大量无形资产,而且价格高昂,但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该人士说。 中国企业高歌猛进“出海”并购之际,正是中国资本外流最为严重之时,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3月,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公开表示,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其中不乏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根据银行金融市场条线人士介绍,银行大量抛售持有的某项资产,必须有人下达交易指令。但按照惯例,金融机构不会无缘无缘的突然减持某项资产。“有权下达交易指令的人,只能是得到某种消息,并且是有限的少数几个最核心的决策人员,不可能有很多人知道下达了交易指令。”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判断,万达集团、复星集团债券大幅下挫,由银行直接抛售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出现上述集中抛售的情况,很可能是委外资金所为。 根据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介绍,银行的债券委外投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银行主动管理,即管理人只充当执行的角色,交易决策、交易指令均由银行下达;一种是管理人主动管理,交易决策由管理人自行决定,无需银行下达交易执行。换言之,在这一模式下,抛售某只债券时,管理人可自行决定。 该人士还称,2015年以来,由于回报率走低,债券业务只有层层加杠杆才能取得正收益,如果所持债券价格出现宽幅波动,不但收益难以保证,还会很容易击穿本金,相关部门管理层也会受到处罚。因此,为了防范风险,不到万不得已,银行不会轻易抛售其自营的债券。 银行紧急开会商讨对策 6月22日午间,万达集团发布声明,否认金融机构要求清仓持有的债券之事。当晚, 万达商业和万达电影也发布澄清公告。此外,复星集团也在当日下午否认此事。 “如果监管层排查,也是对具有共同特征,或存在相近风险的一类企业一起查。”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说,监管针对个别企业进行风险排查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万达集团存量债券规模巨大。根据公开统计数据,万达商业的存续债券规模共870亿元,其中620亿元在未来3-5年到期。面对万达集团、复星集团等公司突然出现的股债双杀,银行等金融机构又将如何应对? 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说,据他了解,6月22日,已有银行紧急开会,排查是否持有与相关企业有关的资产,并对风险进行判断,讨论下一步的风险应对措施。尽管并未持有相关企业的债券,他所在的银行同样也讨论了此事。 该人士还称,按照惯例,面对此类已经暴露或者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第一步,监管层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银行也会进行自查,包括业务规模、风险敞口、期限等情况,对风险进行判断。如果风险已经暴露,或风险过大,银行往往会采取抛售所持相关资产等措施。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存量债券规模巨大,只是对涉事的几家企业而言,对银行间市场来说,上述几家企业的单一债券发行规模占比并不大,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下一步银行可能采取的措施,要看具体的风险程度,以及银行自身对风险的评估。 “如果风险太大,银行也不太可能出手稳定市场,毕竟没有这个义务,首先还是要自己避险。”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说,一般而言,如果判定某项或某类资产风险很高,银行很可能还会继续减持。常见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更大风险,企业会向其核心授信银行申请继续提供资金稳定市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编者按: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每天又忙又穷,感觉工作上随时可能被人替代……有没有觉得说的就是你?如果是,那么你离“新穷人”这个角色不远了。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新穷人啊,请不遗余力拯救自己! 这两天晚上,菜导下班回家发现,平时冷清的便利店门口突然多了好些人,走近一看还有堆积如山的快递,原来大家都在翻找618网购的东西。 站在小区门口,一边是便宜热闹的网购,一边是昂贵高冷的楼价,这样的场景多少有些魔幻,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更富有了还是更贫穷了呢? 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只是此情此景,倒是让菜导想起了一个词,叫做新穷人。 你是新穷人吗? 新穷人(newpoor)这个概念,是著名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提出来的。这个词本身定义不太好理解,但是新穷人的几个特征倒是清晰明了。 首先,新穷人是指大部分都受过比较高等的教育,这也是与传统的穷人最大的区别。以前的穷人都是因为教育贫穷而导致生存贫穷,新穷人并不是。 其次,新穷人大部分都是小白领。每年毕业的千千万万的大学生都可以看成是潜在的新穷人,大部分人都远离家乡,渴望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占有一席之地。 接下来,就要说说新穷人的核心特质了。 新穷人的收入水平与蓝领工人区别不大。 虽然说得好听新穷人是白领阶层,但其实收入微薄,这个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表明上看是白领,收入可能还不如农民工。 新穷人工作能力有限,工作内容枯燥,随时可被替代。 常常听到一句话“大学生不值钱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企业里面,很多岗位都不需要什么核心能力,每天都是枯燥的重复,随时都可以被取代。 就像之前那位要被华为辞退的员工,虽然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但其实只是一颗螺丝钉,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能力,所以面对辞退,基本上可以说难再就业。 最后一个特点是热衷抢购消费。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网购一样,新穷人虽然收入水平有限,但同时受过高等教育,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贫乏的矛盾下,热衷以网购为代表的抢购消费。 其实换个说法,新穷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穷忙族。 每天忙着上班、忙着赚钱、忙着网购,最后发现自己既没赚到物质层面的财富,也没实现精神层面的追求,碌碌无为过日子。 这些就是新穷人的特征,有没有感觉自己中枪太多了。 穿着新中产外衣的新穷人 之前,有报告将年薪10万-50万的人群定义为新锐中产,大家都呵呵一笑,这个收入在房价面前不值一提。 菜导之前看过一份关于消费升级的研究报告很有意思。报告里面说,高端消费和低端消费现在都很热,为什么呢? 高端消费热,是因为那些顶层卖房套现的人财富暴增,所以奢侈品消费需求就来了。 低端消费热,主要就是指网购、轻时尚、快餐为主的消费火了,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因为买房而缩衣节食,说得好听是理性消费高性价比消费,说得直白点,就是大家都没钱消费。 所以,新锐中产与新穷人来对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距。 即使是有车有房的所谓中产,日常消费一样是各种网购,对打折的奢侈品趋之若鹜。就像文章开头的魔幻场景:一边住着昂贵的房子,一边抢购便宜的商品。 你说,年入10万-50万就是新中产了吗?有车有房就是中产了吗?看起来,中产与穷人相差很远,但本质上就是高负债的新穷人。 尤其是当下房贷利率攀升、经济下行的环境中,这些脆弱的新中产更是不堪一击。 购房和供房的压力不断增加,而所在企业的效益不断下滑,再加上自身缺乏突出的工作能力和竞争优势,无论是金融去杠杆也好,还是潜在的经济萧条也好,只要稍有风吹草动,这些中产便迅速地沦为新穷人。 不要沦落为新穷人 菜导一直告诉大家,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先要学会改变自己,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新中产也好,新穷人也罢,这些称呼半毛钱用处都没有。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真的沦落为新穷人。 新穷人最大的两个致命点:高学历低能力,低收入高消费,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现状。 菜导知道,很多人因为现实的苦闷,就寄情于消费带来的满足和刺激,但是这并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钱不够花你很痛苦,钱花光了你会更痛苦。 所以,不要因为情绪就任性买买买,无论是高消费还是低消费,都要量入为出。 要改变现状,应该去想如何挣更多的钱,而不是沉沦在消费带来的短暂的安慰和虚荣。再说了,你的消费还很low啊,不要自欺欺人了。 解决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也是一样。混日子是很舒服,但是你现在越舒服,将来就可能越不舒服。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变,磨练现有的工作能力,拓展新的工作能力,只要有心开始从来都不算晚。 记住,时代已经悄然转身,那些并不久远的危机再次隐约亮出獠牙,千万不要在浑浑噩噩中成为待宰的羔羊和时代的炮灰。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17年注定将在基金业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今年上半年,监管层连续发布多项新规,剑指公募基金从募集、管理,到投资、销售等多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规效应逐步发酵,在资产管理规模即将迈入10万亿大关的当口,公募基金的“游戏规则”也将迎来全方位的改变。 基金发行重回理性 今年以来,股、债两市均不见明显起色,市场风险偏好明显降低。然而,新基金发行市场却显得格外“热闹”,一边是某基金创造公募史上最大规模募集,另一边则是基金发行渠道异常拥堵。与此同时,踩点成立、顶格发行、延期募集等现象屡见不鲜,暗示基金发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银行委外资金就源源不断地流入公募基金等资管平台。此外,公募基金在孱弱的市场环境中仍然积极“去库存”,则主要源于去年12月证监会发布的一则通知。根据这则通知,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总数60%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报基金产品,证监会将委托相关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人有关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委外基金的大行其道,给普通投资者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而基金公司近半年开足马力发行新基金,也令监管层注意到去库存的困难现实。今年3月,监管向基金公司下发机构监管通报,要求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超50%的新基金应采用封闭式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其中,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同时,单一持有份额超50%的新基金需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5月23日,证监会发布《机构监管情况通报2017年第5期》和《关于对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处理方案及相关材料的要求》,允许基金管理人自行选择延期或者不再募集。 “去年委外业务高涨,为对接机构资金,大家都在拼命报产品。而实行基金产品注册制以来,行业长期积累的超期未募集产品批文数量较多,短期内消化大量超期产品批文确实存在较大压力。”沪上一位基金业人士坦言。他进一步指出,在基金发行异常艰难的当下,新规无疑为基金公司减轻了去库存压力,但机构定制基金业务未来可能会大幅收缩。 回归基金“主赛道” 近些年来,尽管A股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牛熊转换,但除传统基金品种之外,分级、保本、定增、沪港深基金等,曾在不同市场阶段成为基金公司的“吸金”利器。 然而,这些产品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分级基金在市场调整中展现出的巨大杀伤力,已超出部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本基金采取连带责任担保方式,其规模快速膨胀导致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大幅提升,潜在的行业风险不容忽视;随着定增股票破发逐渐增多,定增产品收益日渐摊薄甚至出现亏损;沪港深基金快速扩容的同时,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等乱象。 针对上述问题,监管层多箭齐发,逐一出台政策“整治”。2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作出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等内容的修订。 根据今年5月1日生效的分级基金新规,申请开通分级基金相关权限的投资者须满足“申请开通权限前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营业部现场以书面方式签署《分级基金投资者风险揭示书》”等条件。 继2月出炉的再融资新规后,5月27日,《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发布执行,进一步严控定增资金退出。定增产品的未来发展面临较大冲击。 6月14日,证监会下发《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对港股通类别的基金设立、投资与运作进行规范,包括规定“基金名称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当将80%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港股类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等等。 分析人士称,监管层的意图是引导基金公司竞争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投研核心能力的建设。在外部环境的倒逼之下,基金行业不得不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回到资管行业的“主赛道”上来。 重塑行业生态格局 在公募基金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中,迷你基金问题由来已久。业内人士表示,这类产品不仅不能为基金公司贡献收益,还让众多持有人难以真正获得基金行业“专家理财”的效益。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一季度末,资产净值范围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数目超过200只,占基金总数的近5%,而范围低于1亿元的基金总数则接近500只。 6月2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2017年征求意见稿)》,严格细化了上市基金的“终止上市”程序。其中,分级基金基础份额和子份额持有人合计少于1000人或者规模合计低于5000万份,且在10个交易日内未消除的;除分级基金以外的其他基金持有人少于1000人,且在60个交易日内未消除的,将进入终止上市程序。 “迷你基金本来就如鸡肋,基金公司要投入人力、物力维护,但管理费收入却很低。监管层对分级基金和保本基金等监管新规,也促使这些基金的投资难度加大,加上投资人的不断撤离,基金经理选择清盘可能是最方便省事的做法。”沪上一位基金行业人士坦言。 此外,针对基金销售端,监管层也在近期作了严格规范。7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办法》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适当性义务为主线展开,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以判断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为目标的投资者分类义务,二是以判断产品风险等级为目标的产品分级义务,三是以“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投资者”为目标的销售匹配义务。 “这意味着未来公募基金的销售、发行,会处于更加严格的监管之下,行业生态格局也将随之改变。” 一位基金评级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