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投资人透露称,温商贷近日出现大面积泄露投资人注册手机号,泄露信息里面投资人有高达上千万的投资,手机号一点不加密,投资人纷纷表示问题很严重。以下是泄露信息截图(原泄露资料均未加密,也未做其它处理;以下泄露信息截图,小编做了马赛克和线条遮挡处理): 不过小编再次去核实时发现页面已经丢失。 原链接:http://www.wsloan.com/apis/tg1.aspx?page=1&lx=50 这样的链接有几十个。我只能说令人发指,触目惊心!如果这些手机号被电信诈骗不法使用?我请问温商贷对得起信任投资你的客户? ...
调查动机 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 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 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 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 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 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 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 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 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 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 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 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 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 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 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 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 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 “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 “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 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 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 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 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 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 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 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 “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 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 “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 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 “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原标题:美国商界集体背弃!特朗普两大重要顾问委员会被解散) 不到九个月,特朗普与国内商界精英的蜜月期就结束了。 本周三特朗普在Twitter上宣布,结束制造业委员会和战略与政策委员会,以免参加委员会的企业CEO面临压力。此后特朗普的战略和政策委员会宣布解散,称与总统一道做出决定,以避免分心。 稍早CNBC等美国媒体已爆出消息,称特朗普两大重要商界领袖顾问委员会之一——战略和政策委员会的成员已经一直同意,解散该组织。 这是美国商界领袖纷纷弃特朗普而去的最新迹象。本周一以来,已有多位企业CEO宣布退出特朗普的另一重要顾问委员会——制造业委员会。 “白人至上”危机应对不力 特朗普遭商界精英杯葛 上周五,因反对弗吉尼亚州政府决定拆除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蓄奴州统帅罗伯特·李的雕像,数千名白人种族主义者在该州城市Charlottesville聚集,爆发了十年内最大规模的“白人至上”主义游行,造成1人死亡、19人受伤。 事发次日,特朗普表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谴责来自多方的仇恨。” “多方”这一措辞被解读为没有直接批评发起本次骚乱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引发国会两党乃至社会舆论的集体不满。更有媒体发文“揭发”特朗普多年来如何培养白人至上主义。 特朗普含糊其辞、回避批评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回应也迅速激起商界精英抵制。 由于反对特朗普对“白人至上”主义游行表现的态度,本周一,药企巨头默克(Merck)的CEO Ken Frazier和安德玛 (Under Armour) 的CEO Kevin Plank先后表示,决定辞去特朗普顾问委员会——白宫制造业委员会的委员一职。 就在本周三特朗普宣布结束委员会决定前后,还有3M和金宝汤两家公司的CEO以及通用电气的董事会主席先后退出所在的顾问委员会。 事实上,今年4月以来,特朗普去年11月胜选后开始组建的顾问委员会就再未组织过碰头会,已经名存实亡。本周一前财长萨默斯还呼吁,所有白宫顾问委员会的企业高管都应该离职,应该为做特朗普言行的同谋而羞耻,“有时我会好奇,他们要怎样面对子女。”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上交所曝光了投资人炒作方大炭素;方大炭素大笔交易中出现买方和卖方在同一个营业部;昨日股价跌停,市值缩水60亿元。 8月16日,在头一天股价上涨9.4%后,方大炭素早盘开盘下挫,尾盘跌停,截至收盘股价跌至30.17元/股,下跌9.99%,市值缩水60亿元。 对于方大炭素暴跌的原因,市场观点认为,系上交所的严打扰乱股价的震慑效应开始显现。 公开资料显示,方大炭素主要经营炭素制品,因成为“石墨烯概念股”而火热,也被称作“2017年第一牛股”、“宇宙龙头第一股”。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指出,“石墨烯概念已经炒作快十年,但是一直在 ‘实验室阶段’,没有真正广泛应用,就只能炒,炒上去当然会跌下来。” 暴涨暴跌背后证券营业部频繁买进卖出 两天时间里,方大炭素的股价可谓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是谁在买卖方大炭素?上交所8月14日公布的一则严厉处罚,曝光了投资人炒作方大炭素股票的方式。 8月14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一名为赖国昌的投资人名下证券账户在7月14日交易方大炭素股票过程中,出现了以涨幅限制价格频繁、大量申报又频繁撤销申报的异常交易行为,违规性质较为恶劣。据上交所披露的情况来看,赖国昌的“涨幅限制价格频繁、大量申报又频繁撤销申报” 是自己炒作股票的惯用伎俩。 根据上交所披露信息统计,方大炭素在7月5日至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20%;7月25日、8月4日两个交易日的股价振幅达到15%;8月16日跌幅偏离值达7%,上述6个交易日中,共有26家营业部出现在上交所披露的“买入前5”和“卖出前5”名单。 其中,中信证券旗下的两家营业部出现频次最高,7月5日至7日,中信证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上海东方路证券营业部分别买入方大炭素4亿元、6544.8万元的股票。而就在相同的时间段,这两家营业部分别卖出的方大炭素股票有1.5亿元、6723万元。7月25日,中信证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又再次卖出方大炭素1.8亿元的股票;8月4日,中信证券上海东方路证券营业部再次买入方大炭素1.17亿元股票。 一位证券公司从业人员表示,大笔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在同一个营业部,一般是自买自卖,背后是同样的投资人,“是否违规只有交易所能看到,投资人报了很高的单但是没有成交,而是及时撤单就属于虚假报单、虚假交易。但是如果你是真实买卖,没有操纵股票价格,基本上就是合规。” 孙建波认为,投资人违规交易被处罚将是常态,严肃监管,净化市场,才能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市场。 参股子公司超六成亏损理财方案遭否决 被投资人炒作的方大炭素经营状况怎样? 2016年财报显示,方大炭素实现营收23.95亿元,同比上涨2.78%,净利润仅为674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股。其中,炭素制品收入为17.3亿元,铁精粉收入为5.19亿元。 此外,方大炭素2016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旗下9家重要控股参股公司中,抚顺炭素、合肥炭素、成都蓉光炭素、成都炭素、北京方大炭素、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6家子公司分别不同程度亏损。 子公司出现不同程度亏损,方大炭素却想拿出大笔资金买理财产品。8月1日,方大炭素宣布了一个60亿元的理财方案,旋即招来上交所的问询函。8月14日,上交所向方大炭素发问询函询问,要求方大炭素说明上述拟委托理财资金的来源,以及委托理财的目的、具体投向、计划安排及其合理性并说明委托理财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8月15日,方大炭素回复问询函称,理财资金来自于自有资金。但8月16日,方大炭素公告称收到大股东通知,“要审慎理财,金额不宜过大”。当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99.8%的票数反对方大炭素原定的60亿元理财议案。方大炭素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曾在2016年年底购买7亿元理财产品。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针对金融案件专业性的特点,最高法也在探索建立专业化的金融审判机构。将根据金融机构分布和金融案件数量情况,在金融案件相对集中的地区选择部分法院设立金融审判庭,探索实行金融案件的集中管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信息源获悉,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金融审判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意见共30条,要求各级法院“遵循金融规律,依法审理金融案件”。对于能够实际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普惠金融,合法合规的金融交易模式依法予以保护。对以金融创新为名掩盖金融风险、规避金融监管、进行制度套利的金融违规行为,要以其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确定其效力和各方的权利义务。对于以金融创新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集资诈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正在清理整顿规范中的互联网金融,最高法在意见中指出,“准确界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与网络借贷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居间合同关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与出借人以居间费用形式规避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规定的,应当认定无效。” 在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前述的意见也表示,“充分发挥破产程序在依法处置‘僵尸企业’中的制度功能。对于已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营运价值的‘僵尸企业’,及时进行破产清算,有序退出市场”。 针对金融案件专业性的特点,最高法也在探索建立专业化的金融审判机构。将根据金融机构分布和金融案件数量情况,在金融案件相对集中的地区选择部分法院设立金融审判庭,探索实行金融案件的集中管辖。 加强国有企业贷款通道管理 最高法院要求在金融审判中,严格依法规制高利贷,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比如,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院还特别提示,应加强国有企业的贷款通道业务管理。“无金融资质的国有企业变相从事金融业务,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的,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依法否定其放贷行为的法律效力,并通过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遏制国有企业的贷款通道业务。” 某银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杠杆的重点应该是杠杆率高的国有企业。近些年,国有企业从银行获得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再转借给其他企业的情况并不少见。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变异为类金融机构了。” 对于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最高法的意见中也表示,将依法审理涉地方政府债务纠纷案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法认定政府违法提供担保的法律责任,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认定地方政府利用平台公司融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基金、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债作出的行政行为或者签订的行政协议的性质、效力和责任,明确裁判规则,划出责任边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集聚。 今年以来,金融风险防范在我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最高法在意见中表示,“依法审慎处理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的破产案件,特别是涉及相互、连环担保以及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的企业破产案件,避免引发区域性风险和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特定主体的破产制度设计,预防个案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严格审查破产程序中的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破产促进 “僵尸企业” 出清 对于已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营运价值的“僵尸企业”,意见中要求,充分发挥破产程序在依法处置“僵尸企业”中的制度功能,及时进行破产清算,有序退出市场,切实减少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释放生产要素、降低企业杠杆率。 同时,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的拯救功能,促进有价值的危困企业再生。健全完善破产企业识别机制。对于虽然丧失清偿能力,但仍能适应市场需要、具有营运价值的企业,要综合运用破产重整、和解制度手段进行拯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再生。 由于“僵尸企业”长期占用大量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导致生产要素扭曲配置,社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长期处于僵持、待定和中止状态,社会资源的流转和增值被中断,而“僵尸企业”存续又需要通过银行和财政不断输血,造成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叠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极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8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人民法院依法推进破产审判工作妥善处理“僵尸企业”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贺小荣表示,最高法院建立了破产企业识别机制,在对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和和解制度的功能,对于能够救治的困境企业尽量挽救;对于不具救治价值或救治无望的企业,果断通过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防止债务风险累积引发更多风险和危机。 目前,人民法院妥善审理了中国二重集团、江苏舜天船舶、深圳福昌电子等一系列企业破产案件。如云南煤化工集团及其下属四家企业系列破产案件,通过重整程序,有效化解集团债务危机,该集团650亿元负债中约500多亿元得到实际清偿,摆脱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并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去除过剩产能,集团旗下关闭煤矿18家,清理357万吨/年的过剩煤炭产能。 据贺小荣介绍,从2013开始,破产案件数量出现拐点,开始逐年上升,尤其是2016年,全国新受理的破产案件数量比2015年上升53.8%。其中,浙江、广东、江苏新受理的案件数量居于前三位,以上三省受理的案件总数占全国破产案件总数的48%。截至2017年7月31日,法院共受理公司强制清算类和破产类案件4700余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稳步上升。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宁海县,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第59名。而正是在这个山清水秀、经济实力强劲的县城走出了一个让网贷江湖闻风丧胆的 “宁海帮”。 他们在平台体量、科技金融等领域并没有做出让业界眼前一亮的成绩,却因“涉嫌恶意诈骗”、“恶意跑路”等负面信息被不少投资者和“羊毛党”所熟知。 如今,“宁海帮”惯用的借“空壳”平台敛财的套路还在继续,并且玩得越来越溜。 一位来自宁海的羊毛党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听过圈内“宁海帮”的传说,虽然我来自宁海,但我也不敢投。 一年爆雷18家 “宁海帮”有多厉害?看看他们的“爆雷”记录便能体会一二。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与“宁海帮”相关的“爆雷”平台至少有18家。 它们分别是:华东财富、佳联财富、甬佳贷、康意和、鼎融资本、京浙贷、联创财富、百聚财富、中山投资、融丰创投、译汇财富、甬利财富、振源财富、乔赢财富、庆协投资、昊华财富、保全财富、来鑫财富。 这些平台的公司注册地址遍布大江南北,但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法人代表的身份证签发机关均是宁海县公安局。 回忆起当年的“疯狂”,“宁海帮”成员费波感触颇深。 时间回拨至2014年,彼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借着“互联网+”的大浪潮,在融资、广告投放上出尽了风头。 但从运营角度来说,没有风投机构加持、没有国资背景、没有明星创始人搭伙;从资产端角度来说,缺少大量高质量的资产;从资金端角度来说,没有上述两项就吸引不到投资者。这些对“宁海帮”而言都是进入行业的壁垒。 但这些壁垒未能阻挡“宁海帮”赚钱的心。费波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他们可以把理财平台变成一笔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当然,这里所谓的理财平台仅仅是个 “空壳”。 费波核算发现,这笔生意所需投入的成本包括构建一个理财平台的开发成本和平台运营期间的运营成本,而盈利就是投资人的投资金额减去成本的差价,此外没有任何支出。 “一般此类平台的运营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全国这么大,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网上总有贪心的人会上钩。每个平台每个月少则赚几十万元,多则赚几百万元。”费波称。 重出江湖再玩老套路 2014年后,“宁海帮”沉寂了一段时间。今年初又开始蠢蠢欲动。 在羊毛圈,对“宁海帮”的最新“画像”是这样的: 这批诈骗团伙主要游走于江浙沪流动作案,在2017年4月到5月又扎堆上线多个拥有同样系统模板的网贷平台。他们没有放贷经验,也没有真实业务,却一直在炫耀其实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他们运营的空壳平台狂发秒标、天标,甚至连过节都持续发标。平台上线寿命短则一周,长则一月,跑路时间全看缘分。 据投资人爆料,浙亚财富就是“宁海帮”的平台之一,浙亚财富也完全符合羊毛圈内对“宁海帮”平台的肖像刻画。 据投资者消息,这家平台在试运营日期截止前就已经“失联”了。 8月15日和16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也尝试多次拨打咨询客服热线,始终无法接通。 随后,记者以浙亚财富投资人身份,拨打其在工商信息上预留的联系方式,对方强调,我们和浙亚财富并无关系,是代理工商注册信息的公司。如果有任何问题与其法人联系,并提供了其法人张亚芬的联系方式。 但记者多次拨打该人士提供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根据浙亚财富网页显示,其目前累计待收总额(待还给投资人的钱)为117万余元。 事实上,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浙亚财富外,具有典型“宁海帮”痕迹的金库贷、裴迪易贷也已跑路;昆爵金融、旭泓财富虽仍在发标,但记者多次致电均无人接听。其中,旭泓财富实时待收金额为3800万元,昆爵金融实时待收金额为5072万元。 为浙亚财富开发技术系统的是一家名为贷齐乐的公司。 《国际金融报》记者以新建理财平台意向客户的身份咨询了这家“宁海帮”的指定技术供应商——宁波贷齐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员张群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他们成立至今已开发过1000多个网贷平台。一般在不改变底层逻辑构架和功能板块的前提下,最低的基础报价是19.8万元。效果类似于浙亚财富官网(如下图),但浙亚的网页是他们稍早前的产品版本,现在新版本有些许不同。 上海某第三方网贷平台开发高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贷齐乐的报价并不算低,成本基本还可以再低几万元。一般如果开发平台数量越多,报价可以越低,成本大约在17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是标准流程化生产,一般一个“空壳”平台的制造成本、运营成本不会超过25万元。 技术开发商无罪? 有意思的是,《国际金融报》记者还发现,在贷齐乐官网展示的177家网贷平台的合作案例中,1/3以上的平台都已处于“非正常运营状态”。 在这些“非正常运营的平台”中,问题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部分网站网页显示出现问题,比如裴迪易贷的网页上,因为缺少维护,不少banner部分的图片已经缺失; 第二类,平台网站依旧存在,但是通过客服电话已经无法联系上,包括中金通、东融金融等; 第三类,平台官网已经无法打开,比如晶晶理财、均金贷、清融网、联合众创、江泰投资、紫金贷、钱窝窝等。这是情节最恶劣,案例最多的类型。 对此,张群对记者表示,目前运营平台成本大,一些平台在发生持续亏损之后选择退出。 那么,这些平台中是否存在恶意诈骗的行为呢? 张群说:“我们公司只负责系统开发,如果在体量较小的情况下,会有平台选择我们进行技术托管。” 上述高管对记者透露,对第三方平台开发公司而言,确实没有义务做尽职调查,这就是生意。但是在和一些平台高管接触的过程中,第三方平台开发公司完全可以分辨出哪些是相对靠谱的平台,哪些存在隐患。 “目前网贷行业正处于整改期,不合规的新进小平台很难再获得投资者流量。为了吸引投资者,经常会在平台开业之初提高回报率,这时候很多羊毛党也会来撸平台。对一个恶意欺诈的平台而言,谁被谁撸真的还不好说,羊毛党只能吃闷亏。所以一开始端正态度,正确看待风险资产投资回报的投资者不会上当,一般这个阶段诈骗平台只能骗到贪心的投资者。”该高管称。 (以上内容部分由爆料人、投资者口述,记者整理;为保护其隐私,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网络以港币13.5元在香港挂牌上市。 2008-2011年,来自阿里系第一波创业人离职创业。 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公司美国上市事宜。 2014年9月20日,阿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日市值突破2300亿美元。 2014年底至2015年中旬,资本市场热捧的第二波阿里系创业人开始了征途,其创业大本营设在位于距离阿里巴巴总部仅2.5公里之遥的梦想小镇。 2017年5月17日,前阿里校友李立恒创办车蚂蚁发布解散声明,并在后续引发了员工讨薪在内的一系列闹剧。 2017年8月3日,前阿里校友唐永波创办的空格APP宣布暂停其相关所有业务,而在不到2年前空格未上线即获天使轮,并在上线60天内拿到德同资本领投的1亿元A轮,创下当年app单笔A轮最大融资。 据阿里离职员工组织 “前橙会” 2016年末提供的541家阿里系创业公司中,除去197家不愿透露外,剩余344家中,已经挂牌新三板、被并购及进入IPO阶段的有16家。今年截止8月5日获得融资的仅有22家,近12个月未获融资的67家,2年未获融资的41家,3年未获融资的12家,“被曝光死亡的”已有16家。实际上,梦想小镇上当前阿里系创业项目平均生存时间仅3-6月,在未获下一轮融资的局面下至多不超过1年。 骄阳夏日的杭州梦想小镇,伴随新零售、共享、AI、ICO概念包装下既然找不到一丝资本寒冬的意思,那么是否就意味着阿里系创业人的“团灭”始于“人祸”? 1、梦想和死亡的距离,2.5公里 梦想小镇,园区位于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总部外的西北侧2.5公里处。园区被两河:余杭塘河,以及一条南北向的支流划分为四块。每座园区均有三面环陆,后靠皆有河流,有且仅有一个大门,中轴为南向北的良睦路到园区时已成断头之势。互联网村正南向是马云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天使村、梦想小镇、创业大街南向的天空则被菜鸟网络总部所在地——乐佳国际的四栋高楼所挡。杭城著名风水师厉先生实地勘察后叹言:这里的创业者背后在远期似乎都有着来自阿里巴巴的支持,但眼下惟有靠自己——因为那是个美好表象。 为什么阿里系创业人对梦想小镇情有独钟? “我说‘近’,当然有两层意思在里面。” 苏杰,畅销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产品经理十年》作者,前阿里产品经理,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的他也是首批入驻梦想小镇的创业者之一,他所说的“近”在狭义上是大部分原阿里员工生活圈距离小镇的距离,毕竟他们的主要根据地位于杭州城西,且过往大多安家置业于阿里园区周围,就近选择也是无可厚非。 但在广义上的“近”是指代这里距离淘宝城的距离,因为绝大部分阿里离职员工创业的项目都与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今第二波阿里创业人中的成功案例不乏如:专注一小时送货上门的线上便利店“闪电购”;如专注打通线下渠道进而通过线上进行整车销售的“卖好车”;再如颠覆年费制健身房模式“乐刻运动”等。 既然有联系,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交集。 放眼阿里系创业人的诸多项目和企业文化中那股子浓重的“阿里味儿”,就像印度人身上的咖喱味那样让人心情复杂,“校友间肯定可以吃的习惯,但如果换作外人则需要长时间的适应”,苏杰也并不否认自己的孵化器合伙人也是清一色阿里校友的事实。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至2017年中旬,梦想小镇4个园区累计创业项目超过1000个,其中直接由阿里创业人组建的项目约占40%以上。仅良仓孵化器提供的资料显示,旗下100多个项目中有50%团队直接来自前阿里人。而小镇其他项目乃至整个杭州创业圈中,有前阿里员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团队几乎占据90%以上。 当然了,这种另起炉灶延续阿里文化的方式,在小镇建立之初不乏有前高管干脆从“西厂”带人出来的先例。空格APP创始人“谷鬼”唐永波挖走了10余名阿里员工,彼时其团队罕见的“高配”让资本市场眼前一亮,奠定了那段“没有BP就先拿500万元天使轮,上线60天让A轮融资过亿元”的传说。花名、破冰、271考核、政委体系、甚至996加班无一例外都被移植到了这里,而小镇距离曾经自己奋斗过的平台走路30分钟即可到达,为此“梦想小镇”顾名思义,但衍生的含义则是——创业者,实现的梦想距离只有2.5公里。 梦想小镇顺风顺水处至少有四条: 2014年末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下,前阿里员工离职潮,让投资方的热钱云集于此。 诞生的土壤在环境精美程度丝毫不输阿里西溪园区的梦想小镇上,甚至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给创业团队。 创业者通过评选可以高概率获得国家扶持政策的20万梦想基金,并有底息贷款的护驾。 地理区位优势,开启了与老东家间方便之门。 但今天,淘宝城距离创业“坟场”的距离,也只有2.5公里。 在过去2年间,小镇的餐厅和停车场总有“灵异”事件发生:每年6-7月份时,排队长龙和停车难问题让人不厌其烦,但时间到了11-12月年底时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凭空小镇上会消失了掉了成百、甚至数千号人。此般场景如同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迁徙一般。 如果说每年3-4月份和6-7月是招聘行业的旺季,这或许可以解释前者现象的原因,但11-12月的状况显然无法用淡季的理由服众。 因为这是项目失败和创业团队解散的征兆。 “对外融资公报可以造假美化,但孵化器的照片墙是不会造假的。园区10几个孵化器平均死亡率50%是比较客观的数字,人少是因为他们已经搬离了这里,因为小镇上的项目大多在年后集结然后持续3~6个月最多1年时间的疯狂推进。如果在当年12月底之前融不到下一轮,那么就宣布解散或者干脆孵化器内部合并变成新的项目,到了第二年开春再反复一轮新项目从招人开始,”梦想小镇一位创业者告诉朱思码记,“前几天有投资人找谈我A轮500万,但是要下放一个COO且年薪百万,不过我拒绝了他不代表其他人不会拒绝,原因你懂的。” 2、阿里创业人之“死” 在杭州创业圈,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判断身为创业者是否接地气:关键在于是否能吃得惯黄焖鸡和沙县。一时洛阳纸贵,创业人云集的梦想小镇园区周围仿佛一夜间冒出了一堆黄焖鸡米饭的铺子。 老阿里人似乎都赞同这个说法。 诸如梦想小镇互联网村5号楼,现任默安科技CTO,前阿里巴巴资深安全专家云舒是一位黄焖鸡爱好者,同时他是阿里10年陈的老员工。他没有跟风,选择在2016年资本寒冬时跳出来创业。与小镇上那些跟风说法而排队买黄焖鸡的人不同,云舒所代表的是老阿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并非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而是事关做人与创业。 D君,07级的支付宝员工,有赞创始人白鸦、铜板街创始人何俊的前同事,同为黄焖鸡爱好者和创业者的他直言:“工号在20000以后校友,麻烦以后离职创业的时候别没事老带上阿里,因为你既不懂也不配谈‘价值观’。” 老阿里人的价值观是纯粹的工作,非功利性地做事,以及简单的为人处世原则。 “创业这件事本无必要贴上标签,更没必要给自己贴上老东家的标签,如果你非要贴我没办法说你,因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贴阿里标签满世界生怕人家不认识的。” D君举例曾经搭班过1年,刚刚赴港上市的前同事——82年出生的白鸦在支付宝2年多的时间里吸收了很多东西,自己又有想法所以2011年出去创业了,但白鸦自始自终对于支付宝这段经历很低调。 “我唯一一次听他对外说过自己的履历就是自己曾经在百度做过产品。” 换言之,一个人在处理创业和老东家两件毫无关系的事情上,很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实际想法,毕竟在阿里做过多少成就都是过去式,现在做的才是进行时,如果不断的犯重复错误就说明这个人的思维逻辑讲不通——是人有问题。 那么,眼下的阿里系创业人都有什么问题? 胆色,在2014-2015年的离职员工,在做法上偏保守的核心是期权套现,且赶上资本市场的风口。尽管,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时,也有部分员工套现创业的情况出现,但当时没有大众创业的热潮,更没有2014年上市套现时的离职潮出现。或许这些这一波老阿里人眼中不安于现状的狠角色在当时存在着冒险的色彩,譬如放弃了价值数千万元的期权,但如今这些冒险者中不乏蘑菇街的陈琪,铜板街的何俊,虾米网王皓,有赞白鸦,以及正在赴美上市的挖财李治国,这些人的成功是因为放弃了部分利益换取几年的创业窗口。 动机,工号20000号的员工大多在2009年后入职的,当时企业已经起势,吸引了大量的毕业生和来自传统企业的高管,当年入职人中多多少少带有着镀金和其他想法的因素,他们更是今天2014-2015年套现后离职的第二波阿里系创业人的主力,即今天梦想小镇的主角。 企业文化的熏陶,阿里企业文化师承通用电气GE,杰克韦尔奇的2-7-1被阿里巴巴引入到管理中。10%无能的人要被第一步淘汰掉,而20%有能力但出挑的人会被慢慢消灭,余下70%都是听话的螺丝钉,但前期淘汰率那么高的代价换回的是团队的杀气极重。与之截然不同的是腾讯和网易的企业文化,淘汰率相对低,离职率也没有阿里那么高,企业增长速度没有阿里那么迅猛,但前者缺乏的是后者更强的包容性。当阿里创业人的公司继承这样的企业文化后,他们挂在嘴里的阿里味成了HR强势或管理上强势到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延续。 产品思路,腾讯产品思路之所以被称道是在于其一个产品覆盖6~8亿用户,因此在内部可以8个团队同时赛马,覆盖用户所有的需求的前提是产品杀伤力足够直接心灵,且不受到KPI的约束,因此其内部是一个松散且偏灵感的产品团队。但阿里系创业者的产品是用KPI保证充足的产品数量,但质量上还是有差距的,但弥补差距的方式并不是用产品征服用户,而是选用50%产品+50%人力的组合,如同上活动需要当面跟小二沟通一样,且在用户沟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在大平台或许可以维持这样的体量,但创业公司只能靠烧VC的钱。 有人曾说BAT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黄埔军校,但黄埔前五期(1926年截止)出来的跟第二十三期(1949年截止)出来的学员必然不是一个概念。 所谓”能否吃的惯黄焖鸡和沙县”,其内涵是阿里系出身创业者能否忍受并适应这份辛辣且廉价的饭菜,当作一日三餐,作为自己长期奋斗的开始。 “如果不习惯,那就不如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反正集团从来不拒绝二进宫,只是不会像谣言说的那样给你升职罢了。” 3、BAT出身,创业者的荣耀还是投资人的锁链? 2014年-2015年间,资本市场对阿里离职员工的追捧,也是造成2年后败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聪明人神化了阿里,到头来是自作聪明的坑了自己。 “2014-2015年中旬股灾爆发前的整整8个月时间,阿里出身对你项目是否能融到钱的概率至少有一倍的加成,甚至即使不投你也希望跟你多聊聊,因为他们希望借你帮助他们打开在阿里系的人脉圈。”杭州某投资机构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朱思码记,彼时杭州资本市场一股莫名的虚火把阿里系烧得滚烫,而如此衷爱阿里项目的又以外来投资机构为主。 人们常说英雄不问出身低,但人们自己需要找英雄的时候大多都会优先考虑出身名门的。当一家公司招聘应届生时,在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优选选取211、985和海归,当这个命题丢给投资人时,项目的好坏与创业者本身的出身本不存在任何的联系,但投资人挂在嘴上常说投项目就是投人。 不过投资人向人民撒了谎,他投的是人——的背景。 “在路演过程中,阿里项目创始人之前的层级甚至直接影响了你项目融资的金额,不夸张地说你的离职证明比BP更有溢价能力,譬如当年空格APP之所以被德同资本看中,除了年末指标未完成的内部因素外,更大原因是看中了创始人带出来的那十几号人,以为他们团队就值一个亿,只是不知道德同资本今天是怎么想的。” 实际眼下梦想小镇的阿里系创业者级别基本维持在P6(资深专员)、P7(专家)、P8(高级专家)间,而阿里2014年上市后社招的准入门槛是:以P7为主,P6商量着来。换句话说,今天的阿里系创业者的质量已经不那么高了。 当然,个人在学历上的造假可以通过学信网核实,但诸如BAT离职员工履历上的造假与水分一般很难通过尽职调查向对方企业人事部摸清。而大公司架构庞大,事业部林立,时常会出现轮岗、架构调整、转岗、外派等状况,他的考核是3.25还是3.75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诸如这类问题更增加了调查的难度。以至于外部路演时经常能看到阿里有十几个“聚划算创始人”,或者创业者履历上背了3个BU老大的头衔但在职时间不到4年。 因此对于投资机构面对BAT创业人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点: 做好尽职调查,大型投资机构可以试图与官方达成尽职调查合作协议,或寻找第三方专业机构,细节可精确到其上一级汇报人,年终reveal情况,所在部门任职时间,业务线等。 重视员工在职时间,大厂级别与在职时间可优先倾向在职时间更长的。 创始人其过往负责业务是否与其创业项目本身存在交集,如有业务交集可精确到其过往业务参与程度,是否参与过战略级风暴会议,甚至可以直击深度执行细节:预算情况,直接汇报人,团队成员各司职责,所属团队成员打分参照依据,横向部门沟通情况,执行时间线,如何设置甘特图节点等方向,严防大厂过水蟹。 一个项目的优劣,当然无法用过往的履历或者在职时间来量化评分。但创业者对待创业这份事业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能否的走的远。众多创业者自嘲为创业狗,但字面下仍有两层意思:不听话野狗,自己主动找食吃,因此可以独立做系统性的东西;听话的猎狗,等着别人来喂,更适找一家公司豢养。 马云曾说阿里员工离职原因就两个,前者受了委屈,后者钱没到位。前者如果只是创业爱好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重复犯同样的错误,项目不断的换且又恰恰赶上了投资人手紧的时候,这样的爱好会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同样有的人追求自由和更高的利益,追求0-1的刺激感,在如此大的平台上,自己已经无法感到快感时,有能力又有胆识的人肯定不会落下。所存在的问题是有胆子的人不一定能力强,有能力的人的又不一定有这个胆量。 杭州,本不是一个合适创业的地方,由于阿里巴巴的一家独大让本地生态圈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问题。阿里的既有基因太强,人才的来源过于单一使得创业公司很难跳出这个圈子思考。阿里式的思维尽管没有什么不好,但在一个追求物种多样性的互联网生态圈里,尤其对于未来产品将要面向全国的用户来说,不跟其他大厂的创业人比,仅用这样思维创业其实并非好事,也绝非易事。 当问及诸多创业者,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去招更多外地的大牛。 但当作者问及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厂的大牛是否原意到淘宝城外2.5公里的小镇上班时,他们几乎在同时选择了沉默,毕竟眼下他们所面临更严峻的问题是:如何拿到下一轮的钱,然后活下去。 ...... 大家都明白,什么样的人才配做最强王者。 ...
亚马逊在正在启动 “Instant Pickup” 即时提取服务,让顾客在下单后马上就能到提取地点提取商品。该举是它在实体零售领域的最新行动,可将配送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 该全球第一大在线零售商周二称,它已经在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内的5所高校启动Instant Pickup运营。亚马逊计划到今年年底进一步扩大该项目的覆盖范围。 亚马逊移动应用用户可从各个运营地点的数百件畅销商品中挑选,从零售和饮料到手机充电器。顾客下单以后,亚马逊的员工就会在两分钟内将订购商品装到储物柜,之后顾客凭二维码提取。 该电商公司6月宣布斥资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它显然已经认识到生鲜食品等特定品类的购买活动难以转移到线上。而它的Instant Pickup项目则瞄准另一个细分领域:即兴购买。 “我口渴了所以想买瓶可乐。”亚马逊学生项目主管里普利·麦当劳(Ripley MacDonald)指出,“我不可能跑到亚马逊网站去订购,不可能去等它送到,毕竟可能要等上半天。” 谈到新项目,他说,“我可以在学校这里提供那种服务。” 亚马逊能够缩短配送时间,对于实体零售店来说一直是个痛点。随着消费者日益选择更便利的网购,这些实体店难以取得销售额的增长。在Instant Pickup推出以前,亚马逊购物者通过该公司的Prime Now项目一个小时之内就能收到订购的商品,通过AmazonFresh Pickup提取服务15分钟之内就能收到生鲜食品。 晨星公司分析师拉吉·霍特维(R.J. Hottovy)表示,“这是亚马逊涉足食品杂货领域的大计划的一个自然延伸。”他指出,Instant Pickup可帮助该公司满足消费者的少量购买需要。 Instant Pickup也让亚马逊与自动售货机正面交锋。不过,它还不大可能会威胁到办公室和学校中出售零食的自动售货机。 “该服务可能适合出售部分电子产品,因为这些商品自动售货机通常都不会提供。”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师阿南达·查克拉瓦蒂(Ananda Chakravarty)指出,“而对于汽水来说,等两分钟已经算很久了。” 自2015年以来,亚马逊已经在美国开设了22个当日提取运营地点。Instant Pickup项目也将会依赖这些设施来展开,它们覆盖伯克利、洛杉矶、亚特兰大、哥伦比亚、俄亥俄州、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等地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人工智能开始出现在手机厂商的宣传文案中,或许当时还有几分噱头的成分,但从近期的一些热点来看,华为和微信对簿公堂、传闻融资10亿的锤子要搞人工智能系统,已然跳出了口水战的圈子。 尽管在手机市场每一年都会出现迭代性的技术,可相比于10年前的初代iPhone,无论是产品外观还是交互方式,并未作出革命性的改变,况且手机行业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存量市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柔性屏、全面屏等新概念相继出现,同时也有一些手机厂商寻求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风口之上的人工智能自然成了手机厂商的眼中物。 傍上人工智能,手机的老战场和新威胁 然而,当人工智能成为科技行业焦点的时候,也诞生了另一种言论: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等待它的会是死亡吗? 手机厂商用行动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荣耀在去年推出的Magic成功缔造了人工智能手机的概念,三星S8用人脸识别替代指纹识别,再一次向人工智能技术靠拢,以及越来越多手机厂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追捧,至少在营销上是这样。 就目前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为直接的卖点,即便有一些手机厂商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来优化拍照效果。如何适时的在概念上占坑,并且在销量上跑赢竞争对手,似乎是一个新的选择。 从已有的产品来看,三星在新发布的Galaxy S8上,使用全新的Bixby取代了原来的S Voice服务,并且还配备了专门的按键来启动Bixby,且Bixby据称是三星人工智能、深度学习、UI设计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不过除了三星自家的应用外,还鲜有第三方服务接入Bixby;比三星稍早的荣耀Magic有着类似的理念,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资源调度,此外还通过对用户行为的预判来推送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下班回家汽车智能导航,电影购票观影提醒等等。 除此之外,魅族在Flyme 6中加入了名为One Mind的AI功能,同样具备分析、决策、进化三大能力;小米虽然在人工智能层面没有明显的动作,但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称小米每天的数据量高达200TB,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小米建立了大概1000个详细的用户画像特征,并以此为用户进行精准推荐;苹果罕见的为Siri拍摄电视广告,试图改变人们对其语音助手的认知,增加了更多人工智能的元素。不一而足。 不过,三星Galaxy S8的卖点仍然是全面屏而非Bixby,荣耀Magic并不是华为的主推机型,魅族的销量开始走向下坡路,而市场上销量登顶的机型大多数和人工智能没有直接的联系。即使如此,手机厂商对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充满兴趣,或可以归功于智能手机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 就在不久前,苹果、谷歌、微软、阿里等纷纷打起了智能音箱的主意,亚马逊在Echo发布3年之后,终于撬开了市场。智能音箱会成为手机的替代者吗?答案似乎并不乐观,但巨头们对于“音箱”的疯狂,无疑证实了另一趋势:科技巨头们已经笃定语音将成为下一代交互入口之一。而这才是手机厂商所惧怕的,也是足以颠覆智能手机地位的。 苹果已经将Siri应用于iPhone、iPad、Apple Watch、HomePod等产品上,和Siri诞生之初相比早已是两种景象,甚至不排除Siri在未来将替代UI成为苹果生态的主要交互媒介。无独有偶,谷歌、微软、亚马逊等有着同样的想法,谷歌的Assistant已经效仿苹果进行布局,亚马逊一直在为Alexa寻求开发者,微软的Cortana此前便实现了跨平台使用。而在国内,阿里、百度以及一些创业公司,也开始了相同的玩法,从占领音箱开始,逐渐占领更多的硬件,更多的场景。 遗憾的是,除了三星收购了Viv Labs等初创公司进行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研发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内手机厂商在这个方面都处于静默状态。或许有些厂商也在默默研发,或许等待第三方的行业合作,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旗帜下,智能手机不是颠覆者而是成了被颠覆的对象。 数据战争渐行渐近,从竞合走向竞争 华为和腾讯的数据战争,足以令手机厂商们重新思考,也足以感知到手机厂商面临的焦虑。而手机所扮演的当真只是服务载体的角色吗?手机厂商当然想做服务的主体,几乎所有的一二线手机品牌开始将应用商店、云服务、浏览器、主题乃至是音乐、视频等服务抓在自己手中,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边界早就不存在了。 其实早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初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争夺,只不过那时候还是入口思维而非数据。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们要么以操作系统之名,要么借助第三方ROM,都试图去占领手机这一入口。只不过仅阿里在YunOS上有所成就之外,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选择了放弃,而这或许只是利益权衡的结果。最直接的合作方式就是软件预装,互联网公司得到了想要的装机量,手机厂商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何乐不为。 华为和微信爆发的数据战争透露了一个事实,互联网巨头和手机厂商正在从竞合演变为竞争,原因仍然是利益的冲突。手机厂商希望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体验,以便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得到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出货量,但人工智能是建立在用户数据的基础上的,而互联网巨头们拿走了大多数的数据。 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饱和,单靠硬件赚钱并不符合手机厂商的利益,占领中高端市场是其一,从服务上赚取利润是其二;另一方面,手机厂商想要提供更智能的服务,势必要得到更多的数据,或许一些公司乐意接受这种商业合作,但在某些互联网巨头那里很可能遇到了闭门羹。 冲突的根本在于,微信、支付宝等超级APP的装机量不输于任何一家手机厂商,俨然是凌驾于硬件之上的“万能入口”。比如说,微信利用小程序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开发者,无疑扩大了自身的数据收集能力;同样的,阿里也在为支付宝接入各种各样的服务,数据收集能力不亚于微信。 可按照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概念性构建的场景来看,手机上的智能助手根据数据进行用户画像,进而实现更加智能的服务,在用户需要外出时主动叫车,根据用户的社交内容推荐喜欢的商品或餐厅等等。当苹果、小米、华为等都在推出支付服务的情况下,手机厂商或希望形成一个独立的服务闭环。由此便不难理解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野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夯实智能手机作为“计算中心”和“个人助手”的地位,再进行更广泛的布局,包括应付语音交互带来的挑战。 不管怎样,这对智能手机而言都将是一个发展的拐点。从宏观层面来说,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将面临革新,提供更智能的服务,甚至将改变智能手机的形态,只是服务的提供方可能是手机厂商本身,也可能是互联网巨头们。而从微观的角度而言,手机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品牌、营销和最终的销量,还有数据、技术和服务,如何权衡与互联网公司的利益分配,也将是一种竞争力。 最后,作为一位手机用户想要说的是,我们贪婪的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却也是牺牲掉个人隐私所换来的。如今,我们的“隐私”成了巨头们公开较量的筹码,且这种争夺才刚刚开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套路贷”与正常的民间借贷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常的借贷目的是获利,双方签订真实意愿的合同;而这样的借贷却是签署两份合同,虚构金额,同时还存在暴力、非法拘禁、恐吓等违法犯罪行为。相当一部分放贷者根本没想要借款人还钱,他们从一开始盯上的就是借款人的房产等资产。” 17岁的杭某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想借3000元,半年多之后竟然要还款90万元,逼得他偷出家中的房产证,将自家价值194万元的房产过户给了他人,才算还清了这笔钱。无独有偶,今年3月,时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10万元“小额贷款”不出2个月,他手上的借款合同数额已经变成了110万。然而,这桩旁人看起来明显不合理的交易,对方却能拿出看似无可辩驳的“完美”证据:每一笔合同上都有时先生的亲笔签名,他的房产作为“信用背书”已被网签转卖,他的银行账目上有多笔汇款进入的流水证明。 近期,上述以借贷为名实施犯罪的“套路贷”案件呈高发态势,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社会危害严重。今天上午,上海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市近期打击“套路贷”案件的情况。检方表示,为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案件,有效遏制犯罪,本市检察机关于近期组织开展专项打击,共将5件32名“套路贷”案件被告人集中诉至法院。另据统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8月10日,本市检察机关已受理“套路贷”案件62件171人,已起诉22件52人,法院已判决15件31人。 想借3000元,半年之后要还90万 2015年1月24日15时许,在本市虹口区大连路上的一家馄饨店,在被害人杭某原本只想借款3000元的情况下,傅某、郝某、朱某等人诱骗杭某签了一张借款4万元的借条,并通过王某、被告人唐某将杭某介绍给被告人瞿某,谈妥由后者作为资方放贷。 次日,瞿某、唐某在工商银行同济大学支行转账16万元给杭某,按照要求,杭某当场取出12万元现金还给瞿某,余4万元交给傅某等人,其中3.5万元作为中介费由傅某、郝某、朱某、王某等人分赃化用,杭实际得款仅为5000元,唐某从瞿某处获得中介费5000元。同年8月10日,被告人瞿某伙同被告人应某至杭某家宝山区共和二村48号楼下找到杭某,以当初16万元借款“利滚利”已达90万元为由向杭某索要欠款,并给杭某两个选择,一是拉到外面打一顿,回家跪在父母面前让父母还钱;二是瞿某帮杭以名下房产抵押贷款,一部分归还欠款,一部分由瞿某帮杭某放贷赚利息赎房,以此诱骗杭某作出抵押名下房产借新贷还旧贷的选择。 8月下旬,瞿某伙同应某,找锁匠并诱骗杭某从家中偷出房产证,带杭某至本市大连路、大柏树等处P2P、小贷公司操作抵押贷款,在操作不成的情况下,进而诱骗杭某将房产过户给马某,以马某的名义贷款给杭某。8月28日,瞿某、应某带杭某至本市南京西路699号链家总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房价为170万元。10月21日,马某支付了29万元、22万元、17万元房款后,杭某将房产过户给马某。10月29日,马某与杭某约定房价变更为160万元后,支付余款90万元。期间,杭某所得158万元房款除支付中介费、税费外,均取现、转账给瞿某。同期,瞿某还先后于2015年8月27日、10月17日转账22万元、42万元给杭某进行资金走账,以对应其让杭某写的90万元借条数额,后杭某均全部取现交还给瞿某。2015年10月2日、29日,瞿某让杭某先后汇款5.2万元、90万元,由此让杭还清欠款。 另查明,2016年8月,在第一次找锁匠偷房产证后的二、三天,瞿某、应某又找锁匠,让杭将一本房产证放回家中大橱抽屉。2016年2月4日,马某以182.5万元的价格将房产销售给杨某,当杨某付清全款要求入住时,被害人杭某及家人才发现瞿某所还房产证系伪证。经上海城市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估价,以2015年8月28日为估价时点,共和二村48号某室房屋价值194万元。 近日,瞿某、唐某、应某被宝山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涉案的傅某等人另案起诉。 放贷者一开始便盯上房产 据上海市检察院介绍,这起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套路贷”案件。 首先,放贷者以“未成年人借钱不用还”为幌子,欺骗杭某签订了一张虚高的借款合同。4万元的借款合同,杭某实际拿到手的仅有5000元。事实上,这正是“套路贷”的惯用手法,以各种名目骗取被害人签订虚高的借款合同,虚高金额达一倍甚至数倍。时先生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明明只有10万元的借款,合同上却写着20万元,据时先生回忆,对方称:“这是行规,如果你不能按期归还10万元,那么就要履行20万元的违约合同,这是对你的约束。” 接下来,便是要制造虚假的流水,也就是通过银行转账记录,证明他们确实向借款人转账了借条上写明的金额。但随后,他们又会要求借款人取出多余现金,在没有监控的地方,将大部分钱归还。同时,他们还会保存好银行的流水记录,作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方便日后伪装成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 由于实际到手的借款金额远小于借条上的金额,部分借款人会出现逾期无法还款的情况。这时,放贷者便会上门讨债,以言语威胁甚至暴力殴打的方式,迫使签订新的借条,并使用借款人的银行卡反复做银行流水留下“证明”,将借款金额不断推高。“在今天这个案例中,瞿某逼迫杭某写下90万元借条后,先后转账60多万元,制造借款假象。事后,这笔钱全部以现金的方式回到了瞿某手中。” 当借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放贷者便会要求借款人以名下房产等作为抵押,签订“阴阳合同”,声称如果还不清借款,就将房产或其他资产抵押作为约束。然而,据办案民警介绍,即使借款人有能力还清第一笔借款,放贷者也会通过不主动提醒逾期、人为制造电话故障、系统维护、甚至躲到外地等种种手段,导致借款人无法还款。但是,只要还款时间一过,原本消失的放贷公司就会再次出现,以逾期为名催讨高额的滞纳金、手续费等,如果借款人不同意,便会遭遇暴力催债。“相当一部分放贷者根本没想要借款人还钱,他们从一开始盯上的就是借款人的房产等资产,每一步都是为了让借款人将房产抵押。” 从本次检方集中公诉的案件可以看出,“套路贷”的手法非常细致,犯罪行为呈现团伙化、组织化。5件案件均系共同犯罪,且犯罪嫌疑人均为3人以上,最多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达15人。部分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团伙形式出现,分工明确,“流水作案”:有固定的幕后放贷人,有稳定的放贷圈,有职业的讨债人,有专门的平帐公司等。有的案件已初具犯罪集团规模,有明确的策划者、组织者、出资者,有明显的首要分子。有些团伙还专门撰写了诈骗、敲诈勒索“剧本”。 受害者中出现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 然而,当借款人最终不堪放贷者无止境的骚扰,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时,却面临着诸多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自己亲笔签名的合同,与借条金额相符的银行转账记录,甚至还有自己取出现金走出银行的画面……据办案人员介绍,放贷人员完全按照司法程序来完善证据链,从一开始就在借贷环节中刻意保留了银行流水、签字借条、公证文书等有利证据,伪装成民间借贷纠纷,使得受害者在民事诉讼中很难打赢官司。 “此类犯罪团伙作案手法隐蔽,刑事和民事案件交叉,情况十分复杂。在我们本次起诉的案件中,有一个团伙还专门请了律师参与其中,确实给办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上海检方表示,对于涉案的纠纷属于“套路贷”还是一般的民间借贷,又或者是高利贷,检方会根据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判断,“我们主要会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案证据是否互相印证,是否指向嫌疑人涉嫌实施‘套路贷’,这部分证据包括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以及同案嫌疑人的供述;二是在分别诈骗或敲诈多名被害人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注重分析各名被害人的陈述的情况是否具有一致性,看看同案的多名被害人是否有相似的遭遇;三是嫌疑人辩解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内容,比如放贷金额为什么高于借款人实际需求等。” 检方表示,本市各级检察机关将继续充分运用检察职能,在检察环节体现从重打击的政策导向,在法律框架下严厉打击套路贷案件,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套路贷案件和高利贷不同,其实质是针对被害人的房产或其他财产,对于采用诈骗或者威胁方式侵犯被害人财产权利的,符合诈骗罪或者敲诈勒索罪的法律规定,我们将认定为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套路贷”受害者多为急需用钱,名下又有房产的本地居民。但在本次集中公诉的5起案件中,有3起案件的被害人涉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在校大学生,“从目前来看,被害对象从急于用款的人,扩展至在校学生、未成年人,甚至有心智不健全的人士。有犯罪嫌疑人利用大多数被害人消费不理性、自控力不强、金融知识不丰富等特点,用‘套路’骗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犯罪。” 检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在急需用钱时,应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要相信路边的小广告。同时,需要增强基本的民事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己的身份证、房产证、户口簿等重要证件被不法者利用,签署合同时对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提出反对。如果遇到假借小额贷款公司名义非法发放高利贷情况,应及时向公安刑侦部门报警,以利于公安机关及时掌握线索,收集固定证据。 【名词解释】什么是“套路贷”? “套路贷”指的是以“迅速放款”为诱饵吸引借款人,哄骗其在空白借条及协议上签字,写下高于借款额几倍的数额。之后,以语言威胁、非法拘禁等手段,对借款人及其家属强行收账,进而将债务“滚雪球”,通过层层“平账”和“再借款”,放贷人最终获取的钱款往往是借款人最初借款额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犯罪团伙平时主要通过行业中介公司、网上发帖、房产交易中心周边散发小广告和“熟人”介绍这四类方式,称“迅速放款办理小额贷款”、“无抵押小额贷款”,以此吸引被害人。而这类“小额贷款公司”,既没有从事金融行业经营资质,也没有通过工商部门合法注册。 据法律界人士介绍,“套路贷”与正常的民间借贷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常的借贷目的是获利,双方签订真实意愿的合同;而这样的借贷却是签署两份合同,虚构金额,同时还存在暴力、非法拘禁、恐吓等违法犯罪行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