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借钱,先写一张 “高条”,借1万还3万,借两万还6万,扣除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到手只有几千元甚至一两千元,利息却要按照原先的借款数额计算,还不上钱就上门威胁。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对从事小额贷款行业的陆某、杨某、郭某、丁某、徐某、缪某6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敲诈勒索罪批准逮捕。 2016年4月,陆某等人分别在南通市区无证开了4家经营 “无抵押小额贷款” 的公司。几人以无抵押贷款为名,通过微信、陌陌等聊天工具发布各种形式的广告,引诱急需借款的人前来借款。 经查,一旦有人“上钩”,陆某等人就会以约束借款人及时还款为名,骗借款人签订比约定借款额高数倍的借条和收条,就是所谓的“高条”,并索要相关家庭成员信息。随后,他们以核实情况为由进行“家访”,并从借款中扣除高额的 “家访费” “辛苦费” “保证金” “当期利息” 等各种费用进行敲诈。 “他们借给被害人的钱只有一两千块钱,但必须按约定的借款数支付高额利息和归还本金,如 ‘违约’ 就要按 ‘高条’ 上的金额赔付,不给钱他们就会持条找到被害人家里或者扬言到法院起诉,上门喷漆、堵锁眼、砸门窗玻璃、打电话威胁骚扰。” 办案检察官说。 2017年5月,被害人孙某因为做生意资金周转不过来,就在网上找到陆某等人开的公司。结果,孙某借2.5万元,利息是一期(25天)2000元,借条要写5万元,多出来的钱是保证金,如果逾期了就要还5万元。在一通 “家访” 后又被扣去一大圈,孙某最终只拿到6000元。 之后,孙某每月都要偿还高额利息,还被陆某等人以贷款超期为由找到家中,就这样陆续偿还了6万元。类似这样遭遇的受害人有20多名,其中最夸张的是,一个人借款9000元竟被要求偿还12万元。 多名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陆某等人也于今年7月先后被抓获,丁某投案自首。警方初步查明,该案的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 几名犯罪嫌疑人也承认,他们这不是正常的借贷,而是敲诈。屡屡敲诈得手,正是因为他们抓住了部分借钱人的软肋:“这些来借钱的人,一般都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在外面借钱的事情,所以才会害怕我们上门去要钱。” 办案检察官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良莠不齐,很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容易引发敲诈、诈骗、抢劫等侵财乃至危及人身安全的治安事件和刑事犯罪,亟待多部门联动整治规范。 ...
9月6日深夜11点,一直忙于讨论如何应对“残局”的资深玩家陈九(化名)才有时间坐下来接受南都记者的采访。 “钱来得太快太容易,有些真正的技术咖都没忍住下了水”,陈九说,过去半年,ICO的造富神话形成了令人疯狂的泡沫盛宴。 事实上,ICO一开始以早期众筹的方式在国际上成为一种项目募资方式,但今年突然火起来,ICO一夜暴富、一本万利的神话迅速吸引投资人入场。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连日来,南都记者通过对ICO各类玩家以及发起者进行采访发现,在ICO投资盛宴的背后,一条ICO造假产业链已经形成。 利益链: 掮客是一个关键角色 南都记者在一个ICO群里发现,有币民一边吐槽90%的项目都是“空气”,一边坚定认为ICO是个不会亏的投资品种。 所谓“空气”,是币圈里的一个行话,指的就是虚假项目、没有真实价值、真实场景、无法落地的ICO项目,这类项目发行的代币,也就被称做“空气币”。 那么,所谓虚无缥缈的“空气”项目,如何让投资人蜂拥而入呢? “谁都觉得自己不会是韭菜,不会是最后的接盘者,所以疯了一样涌进来”,陈九接受采访时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万元不到,就能够给你做一个全皮包装的ICO项目,带项目白皮书、有人给你站台、源代码齐全、平台官网还有钱包功能。这还是偏贵的价”,陈九告诉南都记者,在ICO项目发行江湖里,“项目发行人-掮客-站台的意见领袖-提供代码的码农-ICO平台”是构成一条完整造假产业链的关键要素。 在这条利益链上,掮客是一个关键角色———负责帮助项目发行人买代码、找站台、找包装。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掮客可从项目中抽成即将发行代币的5%。 而提供源代码的“码农”则负责技术活,可拿5%的抽成。不过陈九透露,随着ICO发行高潮来临,越来越多项目发行人直接以数万到数十万的价格购买源代码,而不给码农抽成。 事实上,项目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但真正有原创性代码的项目极少。“买来的代码改都不改直接上已经司空见惯,但投资人睁着眼看不见。”陈九说。 不过,要形成庞大的号召力,让更多人相信这场造富神话,关键人物是站台人。所谓“站台人”需要将项目在众筹阶段先打出名气,吸引投资人认购,完成发行这一最重要环节。这个人往往必须是ICO圈内有影响力的人。据陈九透露,站台人抽成最高为10%。但部分项目发行人自己就是圈内的意见领袖,往往就能节省这部分成本。 然而,在整条ICO投资链中,本应该被最为看重的项目白皮书却显得最为不重要,成本极低。“600元就能搞定ICO官网的源代码,要做漂亮一点加个钱包功能,1万元就顶天了”,陈九说,项目白皮书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好场景,没有场景的虚拟货币就是“空气币”,白皮书要把这些都包装漂亮才好推出去。 而事实上,在ICO最疯狂时,没有项目白皮书也能通过ICO募集到1.25亿美元!7月10日,一个极具争议的ICO项目:PressOne,因没有白皮书,仅靠官网几百字的介绍:“一个基于EOS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内容分发公链,人们可以在这里创建各种各样基于内容的去中心化应用。”竟成功发售220亿代币,其中100亿枚PRS通过众筹完成,价值两亿美元。根据7月中旬的行价计算,累计募集资金价值约1.25亿美元。 对于不发布项目白皮书的原因,项目方给出的理由是“不提供那个,即使提供了也没多少人看得懂,甚至没几个人看的东西”。 角色: 零和游戏里的“嫩韭菜” 包装好的项目最终要由形形色色的投资人认购,其中既有懂技术、看好区块链的资深玩家,也有潜心炒币族,还有连项目都看不懂、憧憬一夜暴富的小白。 活跃在多个ICO交流群里的老艾(化名)算是资深玩家。他从2014年开始就看好区块链。据其自述,当年还花了将近8万元买了3台矿机专心挖矿,结果发现挖矿辛苦、费电,还不如炒币赚得多,于是他把买矿机的账抹平后就卖了矿机专心炒币。 自此,老艾从“矿工”变为炒币族,事情也变得简单起来———通过低买高卖套利。究竟参与过多少代币的炒作,老艾并未透露。但南都记者在与他交流中得知,自2015年开始,他分别投资过无限币、比特币、聚币、狗币,最高峰时手里持有七亿个无限币、4000万个狗狗币,但最后只留了1亿个高位买入被套牢的无限币,其他都卖了。如今,老艾称其手头上还有1亿个无限币、10万个唯链币和众筹认购的路印币,其中唯链币的买入价位是0.39元,而当前价位已经破发。 值得玩味的是,在ICO的投资盛宴里,懂行的资深玩家老艾们往往没有后来冲进来的小白们胆子大。而在不少人眼里,小白则被看做是“嫩韭菜”。 小乔(化名)就是这样的“嫩韭菜”。自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叫停ICO几天来,小乔每天都活跃在各种代币资讯群里,关注代币如何清退等问题。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是今年8月份开始进入“币圈”。和大多数散户投资者一样,都是在ICO概念大火、泡沫最大时进去的。“身边玩币的人之前并不多,但从6月份开始陆续有朋友投资代币。”小乔说,有朋友投资代币一个多月赚了70多万元,当时感觉这个投资收益还挺高,就跟着朋友一起玩了。“要是我提前两周跑,估计也能赚上六七十万,现在不仅没有赚反而本金都亏损了6万多。”据小乔讲述,他一共花20万投资了5种代币,运气最好时,账面盈利有70多万。“我从1700到2000,一直在买以太坊币(ETH),投资的代币都是用以太币支付的”,小乔解释。 只是而今看来,过去几个月似乎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过去4天,小乔投资的5种代币已经成功退了3个,但有两个项目还没决定是否清退。 事实上,以小乔为代表的“币圈”新手并不在少数,南都记者在多个ICO项目群里看到类似小乔这种投资者的身影。他们并不在乎所投资的ICO项目是否靠谱,是否能够真正落地,“不知道是啥项目,看着能投就投了。”其中一个投资者向南都记者坦言。 结论: ICO项目多数涉嫌非法集资 据媒体报道,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ICO白皮书后,得出的结论是:“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中丽基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贺冠华博士长期关注区块链技术,他在参加一些行业会议时发现,部分ICO项目开始进入小区进行宣传,而参与投资的是社区中的大妈。在路演现场,对于技术和行业应用一概不懂的大妈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卖代币,认购能够打几折。 小乔也是类似代表。南都记者在与其交流中发现,其投资代币时并不关注所投资项目是否能够真正落地,更多考虑的是这个平台是否有背书。 方正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安永平表示,近年ICO项目呈现出代币持有账户高度集中的现象,往往持有ICO项目代币的前十大投资账户份额超过项目总数的50%,代币份额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大投资者更容易通过低买高卖等价格操纵手段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项目发行人借ICO为名实施诈骗行为也时有发生。 贺冠华也认为,ICO作为一种低门槛、快捷的融资方式,为少数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但正因为其融资太容易又缺少监管,加上投资人缺乏辨别能力,在暴富心态下参与其中,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热衷于发起设立网络小贷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27日,在82家网络小贷公司中有51家为上市公司背景,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入股。 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成立网络小贷公司的目的不一,有的是为了完善公司金融服务板块;有的是给上下游产业链提供融资支持;有的则是推动主业发展并提高盈利能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是为炒作股价。 这不,清流Club最近发现,8月以来,有5家神奇的上市公司提出设立网络小贷公司的计划。 01 一家生产和销售饲料的公司 8月18日,海大集团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 5 亿元独资设立广州海圆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海大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水产饲料、畜禽饲料和水产饲料预混料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型集团公司。 海大集团官网显示,其拥有40多家分子公司,目前在全国拥有近60家配合饲料公司,在华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华中(含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华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华北(河南、河北、山东、东北)、四川、云南等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均有分子公司以及销售单位。 海大集团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用户数据与客户资源,可以依托庞大的经销商和养殖户群开展农村金融业务; 凭借长期的客户大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能更全面地掌握客户资产、信用和经营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成立网络小贷公司,可以为公司部分上下游经销商及养殖户提供小贷产品,创造利润增长点; 公司已建立了涵盖 SAP 系统、共享系统、OA 系统、BPM 系统、资金 GS 系统和实时代收系统等诸多先进系统为支撑的大数据平台,遍布全国的客户群体,长年的各项经营合作数据及多维度大数据风险识别体系。 02 一家日用陶瓷、不锈钢等家用品的公司 8月22日,冠福股份发布公告,拟与全资子公司塑米信息、江晓先生共同出资设立广州钱米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冠服股份是一家集日用陶瓷、竹木、玻璃、不锈钢等家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12月,旗下有冠服家用、华鹏陶瓷、五天分销等14个子品牌。 公告显示,公司成立网络小贷公司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基于塑料原料采购需求的方便、快捷的小额贷款融资服务。 通过运用塑料贸易平台产生的大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对塑米城云平台中的广大中小微企业以及供应链相关企业的交易数据、生产指标数据等经营生产数据进行关联和深度发掘,从而建立征信和风控体系,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互联网小额贷款服务,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建立更深层次合作。 同时,成立网络小贷公司也能提升塑米信息整体生态圈的盈利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控力。 03 一家生产和销售漆包线的公司 8月24日,民盛金科发布2017年中报,中报显示,民盛金科正积极推进筹办投资设立广州民盛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事项,并与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民盛金科主营漆包线、高精度铜管材和其它铜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年初,民盛金科收购广东合利金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希望切入金融支付领域,以此转型。 今年3月,民盛金科曾发布公告,拟与合利金融以自筹资金共同出资4亿元人民币设立网络小贷公司。 虽然民盛金科并未在公告中披露设立网络小贷公司的目的,但业内人士分析,民盛金科可根据平台客户经营、消费、交易以及生活等行为,采集数据信息分析客户信用风险和进行预授信,再配合喝利金融可抢占客户流量入口和数据。 04 一家从事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的多元化经营企业 8月30日,中远海发发布公告,公司拟与上海泛亚、中波发展及维信金科在上海成立合营公司。合营公司将主要从事提供互联网小额贷款、各项小额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及其他经批准的服务。 中远海发主要从事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范围涉及集装箱运输、船舶租赁、揽货订舱、运输报关、仓储、集装箱堆场、集装箱制造、修理、销售、买卖等领域。 中远海发在公告里表示,合营网络小贷公司能为航运物流业的上下游客户及供应商提供定制金融服务,并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05 一家集合食、住、行、游、娱、购、旅居等产业链的企业 8月30日,珠海控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横琴抱朴投资有限公司、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珠海融通沃富投资合伙企业成立一家合营公司——珠海九洲互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珠海控股业务涵盖城市公用、旅游地产、海上客运、港站管理、酒店服务、主题景点、旅游观光、高尔夫、游艇帆船等领域,并拥有国内最大高速客轮公司、国内最大水路客运口岸、国内第三的水上旅游品牌、华南地区最大的客运码头集群,积累了丰富的水上客运及旅游行业运营和管理经验。 公告表示,成合营公司可以整合及加强合作方的资源,从而推动场景金融成为其核心业务。 从以上上市企业的公告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均是有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正如前文业内人士分析,成立网络小贷公司,可以为其上下游客户提供小额贷款等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相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上市公司布局网络小贷的态势,还将持续火热。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9月6日,嘉应制药(002198,SZ)发布关于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就公司2017年半年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说明。8月28日,深交所就嘉应制药半年报发出问询函,就公司营收净利和现金流变化幅度不一致、公司过去三年盈利不分红,以及销售费用和毛利率变动等情况展开追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深交所在问询函中提到,2014年度至2016年度,嘉应制药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0.66亿元和0.55亿元,但上述三个年度公司均未作出分红决定,要求上市公司做出解释。嘉应制药回应称,公司董事会对相关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并提议2017年半年度进行利润分配。 三年未分红因市场竞争加剧 2014年度至2016年度,嘉应制药分别实现净利润0.74亿元、0.66亿元和0.55亿元。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第四条第二款:“具备现金分红条件的,应当采用现金分红进行利润分配。” 深交所在问询函中提到,嘉应制药在2014~2016三个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均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要求嘉应制药结合行业特性、发展阶段和经营特点说明利润分配方案的原因、合理性,以及是否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嘉应制药在回复函中解释,公司未作出现金分红的决定,主要基于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成本压力较大等方面考虑。嘉应制药表示,由于近几年来医药行业各项监管政策纷纷落地,医药企业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合规要求,不断加大对生产设施以及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同时,由于医药市场进入重构期,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力加剧,公司加快抢占市场步伐,成本压力较大。 根据嘉应制药《公司章程》相关规定:“任意三个连续会计年度内,公司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嘉应制药董事会表示,已对公司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并提议2017年半年度进行利润分配:公司拟以2017年6月30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0.4元(含税),共计现金红利2030.04万元。 嘉应制药2017年半年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8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89.93万元。嘉应制药证券事务代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未来分红方案,仍需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公司业绩等,由董事会与股东大会最终决定。 多部门加强分红监管 数据显示,嘉应制药2007年上市至今累计实施分红4次,累计现金分红4285.04万元。2017年半年报显示,嘉应制药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37亿元。 根据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披露本次利润分配预案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对于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司,应详细说明未分红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同时上市公司还应披露现金分红在本报告期内的执行情况。 一直以来,股东的利润分配权备受关注,但在A股市场仍然存在一批少分红甚至从不分红的“铁公鸡”。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16年底上市以来从未分过红的公司有39家。具体来看,A股连续不分红时间最长的是金杯汽车(600609,SH)、中毅达(600610,SH),两家公司同为1992年上市,到2016年底已25年“一毛不拔”。 证监会表示,现金分红是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长期投资者理念增长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方式。 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公布的一则司法解释加大了对长期“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们的干预力度。该司法解释规定,公司股东滥用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司法可以适当干预,以实现对公司自治失灵的矫正。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不破不立。 智能投顾是个舶来品。2010、2011年,美国西海岸涌现了第一批 robo-adviser机器人投顾,随即风靡全球。2014年,robo-adviser 以中文名“智能投顾”出现在中国市场。2015、2016两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创业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接连布下棋局。 但由于市场、消费者、技术等多方面都还未准备妥当,行业一面是舆论声势的火热,一面是客户端、市场表现未及预期。继招商银行摩羯智投的推出,它以为它等到了春天,没想到等来了质疑。 然而,时间线拉到2017年,一切又是新的景象。 近期金融机构的动作加快,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光大银行等相继推出它们的智能投顾。其中,不少机构都是与智能投顾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 群雄逐鹿 实际上,自2016年开始,不少智能投顾公司就向B端机构落地。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每家技术提供商暗地里的竞标、争抢客户变得更加激烈,还冒出了很多不知名的非主流的同业。一部分是原来的P2P公司,理财产品摇身一变“智能投顾”;一部分是原来主打财经媒体、社群的公司。 业内机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国内号称在做智能投顾,或者智能理财的公司大约有200家,其中至少180家为原来的P2P公司。而自7月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以来,经济日报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家智能投顾平台已被处理。 研发智能投顾,意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目前,我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还未成熟,未来的业态可以参考欧美。“形成多个梯队,每个梯队之间的量级相差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林常乐说。 各有所长的两派代表,对于行业的最终格局都是雄心勃勃。传统金融的背景人士认为,其掌握着成熟的财富管理技术、投资引擎,又有用户金融数据的积累。创业公司从AI能力切入,认为他们是最有可能实现全AI驱动产品的。“金融机构保留着大量传统业务,不太可能会将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新业务的长期开放,并承担3~5年无法盈利甚至失败的风险。” 引用香港中文大学张晓泉教授的话,“智能投顾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类似于早期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搜索引擎。当时没人知道哪家会赢,现在也是如此。” 虚张声势? 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 在智能投顾最通行的定义中,往往带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个性化定制组合、自动化交易等术语。在这些高频词的渲染下,智能投顾似乎成为最前沿技术的具象产品,理性、绝对智慧、颠覆性…… 但国内外皆有声音表达了他们对于市场盛行的智能投顾概念的不以为然。 机器人投顾是金融机构设计的提供自动化投资建议的系统,美国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管理及信息通信系教授Thomas H. Davenport 撰文称。同时他指出,有不少(美国)从业者并不喜欢该流行词。摩根士丹利相关项目负责人 Jeff McMillan 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于robo-adviser术语的厌恶,“人类在财富管理领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系统都是顾问和客户间关系的补充。”据介绍,摩根士丹利的机器人投顾主要人力顾问间接发挥作用,“robo”元素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 “相较而言,国外从业者还比较modest,自称为‘robo-adviser 机器人投顾’,而国内更通用的是‘智能投顾’,不太恰当,水分十足。” 现任清华金融科技中心兼职教授的林常乐介绍,他在普林斯顿攻读运筹与金融工程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美林证券投顾后台架构设计,毕业后成为首席架构师。他直言道,“目前中国的‘智能投顾’,既不智能也不投顾。” 市场上存在一些“智能投顾”,就是由“APP+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组成。据林常乐透露,这样的开发成本最多是10万美元。而当初美林开发智能投顾时,第一期的预算是2900万美元。“APP开发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不值钱也不花钱,真正的价值是背后的投资引擎技术和大数据解决方案。” 而追根溯源,行业的乱象从诞生之初就已经如影随形。鼻祖Betterment、Wealthfront是行业中典型的创业公司代表。松禾远望基金合伙人田鸿飞曾撰文表示,它们的发展模式沿袭了传统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投入了大量资金做市场和运营,在获取客户的同时,也导致获客和吸收资金成本居高不下。 林常乐是INFORMAS(运筹最高学术组织)机器人投顾板块主席,此前在国外时组织参与过多次学术会议,对于美国创业公司有过一定的了解。他表示,此类创业公司做得不算成功,他们对于投资咨询和财富管理理解不深入,专业度欠缺。财富管理业务是投行的掌上明珠,拥有其他业务无法比拟的高ROE,也是抢占高净值客户的渠道,是金融机构升级换代过程中一块无法舍弃的蛋糕。 “但他们不赚钱,说明他们做得并不算是真正的财富管理。”那么,在财富管理过程中,一个真正的投顾是什么样的? 林常乐介绍道,投顾与客户产生深入的交互,挖掘各方面的金融需求,例如短期投资、长期养老、教育基金、家庭生活等。此外,还会了解客户的投资期限、风险偏好、回报预期等维度。投顾要做的就是,给出合理方案,将需求转化为管理资金。 而以上这些要求,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智能投顾还无法实现。以问卷为例。一般来说,在启用智能投顾之前,会要求用户进行五到十数道问卷来了解用户,并据此生成投资组合建议。 林常乐介绍,问卷不能再增加更多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用户回答的不准确性会更高,“智能投顾公司更多是去猜测用户需求"。这方面,银行和券商等金融机构会更有优势,因其掌握用户更多更精准的金融数据。 “总的来说,智能投顾可以拆解为两方面:一是用智能化的方式了解、服务客户;二是在后端投资引擎技术,这直接决定了公司的财富管理水平。 目前的机器人投顾,实际上是试图利用已发展多年、比较成熟的投资引擎技术,加上互联网交互外壳,为客户提供自动化财富管理服务。” AI不AI,不是最重要 目前,行业中声音最响亮的还是早期创业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新产品在业内激起的水花并不算大,大多由传统金融机构推出,比如兴业银行、江苏银行阿尔法智投、光大银行光云智投,而交通银行、华瑞银行、华夏基金正在研发中。为什么金融机构乐于开拓智能投顾? “开源节流”,林常乐在采访过程中多次提及这四个字。他介绍道,在美林证券从一个零售券商转型财富管理机构过程中,借助了许多科技手段,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采用标准化投顾管理,应对不专业的人力投顾,同时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扩展服务边界和范围;又如利用大数据识别精准用户解决咨询问题,节约人力,提高客户转化和留存。 智能投顾有助于金融机构完成财富管理业务升级。“券商的经纪业务就是渠道业务,再向上升级就是财富管理业务。银行的零售业务也同理。”因此,各大券商纷纷设立财富管理中心,甚至是将经纪业务部门直接更名;国内外商业银行建立起资管全资子公司或者事业部。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中,国际市场起步更早,整体已处于平缓期。以美国为例,财富管理行业的现状是,前五大公司占据一半以上份额,马太效应增强。但中国前列资管公司市场份额比例却在不断降低,越来越分散。理财魔方CEO袁雨来表示: “当资产供货商越分散,竞争越激烈,从互联网角度就越适合做渠道的生意。智能投顾从商业模式上恰恰是聚集C端用户和资金的渠道。” 袁雨来在访谈中也特别强调互联网行业最看重的指标,“我们的客户留存达到了90%,超过了行业平均值”;“我们的AI基因比较强,我们更愿意在C端深耕去追求一个成为行业领头羊的机会,我们想成为一家真正靠AI驱动的,价值500亿的个人财富管理公司”。 招商银行摩羯智投是国内银行业的首款智能投顾,常与这些活跃的智能投顾同台争芳。2016年12月,一经推出的摩羯智投引来极高的关注度。根据招商银行8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摩羯智投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投顾,规模突破50亿。 而引用业内人士的观点,摩羯智投资产管理规模跃居第一,渠道优势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和人工智能没有什么关系。” 据了解,摩羯智投强调“人+机器”模式,机器在数据处理和模型化方面发挥作用,而一百个投资组合实际上由上百人人工操作。 从产品维度而言,摩羯智投算不上真正成功的“智能投顾”,还表现在亏损率高,且申购费等费用无折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摩羯智投成为金融机构研发智能投顾的领头羊,招商银行因其创新性、开放性,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金融科技的发展进程。“我真心感谢招商银行!” 某智能投顾从业者表示。 弱人工智能的能力有限定领域,要求必须定义清楚目标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投顾不为“人工智能”而智能,更关键的是将财富管理服务普惠化。 还值得一提的是,理财魔方近期宣布,开发出了行业首款全AI驱动的智能投顾产品“千人千面”,不允许人为干涉投资结果。该实现了“千人千面”个性化投资组合推荐的产品是他们迭代过的第二版本,去年光是开发就花了8个月,此后一直在调优,直到今年5月才正式上线。在问到实现全AI的关键技术时,袁雨来多次用了“保密”回应。 而对于“市场上没有人做到全AI产品”的结论,他说,“各家都没有公开技术白皮书,但从是否做到了为每个用户个性化的配置和调仓就可以很容易反推出来。” 画皮与乱象 如今行业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初创公司、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各占山头。其中,最现象级的莫过于,层出不穷宣传自己“智能资产配置服务”的P2P公司。 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P2P领域,有一些辅助用户进行P2P分散投资和进行期限管理的工具型方法,但是离‘智能’,还有一定距离。” 因为P2P作为非标资产,对于风险的量化和风险定价还难以有效度量,并且P2P领域的信息披露大多不透明,很难对标的资产的风险变化进行动态的监控,更谈不上有效的调整。 这是从技术层面出发,指出P2P资产无法为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分析规则和数据等条件。而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讲,业内人士指出,资产按照风险收益的属性不同,会有权益类,类固收,货币和另类的分类法,如果要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上述4类资产都要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流动性等方面的需求进行适当的配置。 “在这些分类中,P2P可以算作高风险的类固收资产,而仅仅用一类资产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这样会让用户的整体财富暴露在某一类资产的系统性风险之下。” 田鸿飞这样描述其看到的“画皮”现象。在他们了解20多家智能投顾公司后,发现产品的配置简直是五花八门。 “有的配P2P资产、有的配小贷,还有人拆信托、拆私募,做MOM、FOF模式的也有。剥开皮后,看各产品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不知后面卖的什么东西。” 此外,Fintech另一大热的领域——区块链和ICO,与智能投顾可以说处在同样的境地,野蛮生长,乱象丛生。据悉,创立于2014年的蓝海智投,于近期成立了蓝海数币资本,为数字货币市场提供全方位专业金融服务,并披露了ICO计划。 蓝海智投创始人、CEO刘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道“金融,赚的就是未知的钱。”一位从业人士来对此的评价是,“这是典型的金融人士,想要赚快钱”。 而现在ICO的泡沫已经被戳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发布公告,宣布“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ICO利益各方暂停币种交易、推进清退方案,整个ICO代币市场火速降温。蓝海数币资本也在公告第二天宣布退币。 2B or not 2B,that's a question 合规风险始终是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成为一些智能投顾公司收缩或者放弃C端业务,转向服务B端机构用户的重要缘由。他们通过开发智能投顾工具,提供给金融机构使用。比如初始2C的财鲸、弥财、蓝海智投等,都于去年开始拓展2B业务。此外,高企不下的流量成本、谈不上有效的中国市场、投资者认知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都促使他们由C转B。 据林常乐介绍,金融机构相当务实,“智能投顾”这个概念对金融机构而言并不重要, 真正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开源节流”的整套解决方案才重要,包括智能化系统、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一些联合运营的咨询方案。要做到这些,必须同时具有先进的技术与关于投顾领域的深刻业务理解。“比如在数据分析方面,要求我们的数据科学家比做业务的人还懂业务,明确展示出变量背后的业务逻辑。” 但矛盾的一点是,在C端未能验证成功的智能投顾,如何说服B端机构采用呢?因为不管2B还是2C,归根结底还是2C。 总的来说,银行和券商等机构都有意愿尝试。业内人士透露,金融机构选择技术合作商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解决问题,用数据和事实验证效果。而最具说服力的事实就是该产品的C端表现。 技术风险 从更具体的技术风险角度来说,必然涉及智能投顾产品的核心——算法和模型。模型给出的投资策略是否与客户风险偏好相匹配,是衡量智能投顾产品的重要条件。模型需要训练和验证,需要对样本数据的模拟不断地学习、记忆,并修正算法。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谈到,智能投顾至少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潜在技术风险: 第一是由于样本是历史数据,当出现“黑天鹅”事件时,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可能会失效。人工系统中并未载入类似的事件和后果,也无法从历史中学习到相关模式的处理方案。 这一点在今年上半年多数量化投资基金业绩低迷状况中得到印证。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在2017年前成立的68只量化基金中有42只取得正收益。然而进入二季度后,仅21只量化基金收益为正,47只收益告负。二季度量化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负。在历史重复出现之外,创新也在发生,新的历史在生成。 第二个风险是样本也会“说谎”。机器学习擅长发现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而并非因果关系。这将造成误判,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理财魔方的联合创始人马永谙却认为,这并不可以归纳为“技术缺陷”。因为从理财的角度来看,面对“黑天鹅”事件,资深从业人员也很难准确预判,而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投资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很多创业者把创业称为“孤独者的游戏”,智能投顾的发展也同样孤独。王永利表示,产品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不断地积累数据,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算法和模型的效果也需要在较长周期内进行检验。 结语 立足于各自背景的各方,能发展出各具优势的产品,而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有相应的缺憾。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娟在某次论坛对话中提到,他们协会一直有对从业机构的员工人数、男女比例和年龄做统计分析,然后发现,“很多小微贷企业的年龄层次在28岁到25岁之间,这样年龄层次设计出的智能投顾一定是小型消费金融;如果是券商、基金、信托、银行等,产品设计部门年龄会偏大,做出的产品更契合该年龄阶段。” 因为人工智能是全学科技术,关联生物学、心理学、身体功能学等学科。人才就应该通过全学科的培育和孵化。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定增股减持新规后首只定增基金到期开放的最后一周,基金行业颇为关注的流通受限股估值新规也适时发布。 昨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流通受限股票估值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给出了流通受限股票确定估值日价值的具体计算公式,并规定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必须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相关实施工作。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后确定估值标准切换时点,并履行信息披露等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所称流通受限股票,是指在发行时明确一定限售期限的股票,包括但不限于非公开发行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通过大宗交易取得的带限售期的股票等,不包括停牌、新发行未上市、回购交易中的质押券等流通受限股票。 引入看跌期权 对限售股估值 根据新的计算公式,估值日该流通受限股票的价值为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一股票的公允价值减去相应的流动性折扣。 流动性折扣计算上则引入了看跌期权,看跌期权的价值在估值日按平均价格亚式期权模型(AAP模型)确定。AAP模型公式综合考虑了剩余限售期、在剩余限售期内股价的预期年化波动率、预期年化股利收益率等因素。 文件出台后,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暂时对流动性折扣计算公式未完全理解。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流通受限股涉及的流动性折扣会由中证指数公司计算,此后将具体数值发给各基金公司,基金公司采用即可,不需要基金公司自己对流通受限股进行估值。 北京一中型基金公司的量化投资经理表示,以前持有限售的股票,有时直接用市场价格,实际是高估了。《指引》考虑了更多影响估值价格的因素,算法方面做了无风险套利组合,买入一张到期日的平价看跌期权,这个期权花费的价格是流动性受限对应的量化的成本,因而估值更加合理,防止赎回套利,从而保障持有人的利益。 估值切换或致 定增基金净值波动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金融工程研究员则从金融工程的角度解释了看跌期权估值模型,“以前流通受限股的估值方法主要考虑解禁期长短,采用线性估值,估值随着解禁日临近逐渐接近个股市值,采用新的方法之后,估值和市价之间则是非线性关系。”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不同于上证50ETF期权采用的欧式期权(行权价格已知),亚式期权的行权价格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均价。在亚式期权中,过往一段时间内股价波动率越高,流通受限股估值折扣越大。例如,同样是100元买的银行类定增股和创业板定增股,银行股由于波动低,或许估值是90元,而创业板股的估值会低于90元。此外,亚式期权也会考虑到股票预期年化股利收益率,年化股利收益率越高,估值折扣越低,但考虑到A股市场股利收益率普遍偏低,按照新的估值模型,实际上影响最大的还是剩余年限和预期年化波动率两个因素。 估值新规对定增基金将产生何种影响?北京一位定增基金经理称,根据该公司此前测算,定增基金净值普遍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减少1%~3%。 不过,上述基金公司金融工程研究员认为,对比老的估值指引,新的估值指引影响不一。“仍以银行股为例,若是目前市价高于定增价格,老的估值指引会按照定增价格计算估值,在市价基础上打折;而按照新的估值指引,银行股波动率低,估值相对原来价格可能会上调。” 尽管《指引》规定,基金管理人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估值切换,但基金行业人士普遍表示,为了避免预期基金净值高估,导致部分持有人先行赎回的不利影响,今年迎来开放期的定增基金或在开放申赎之前会先完成估值切换。 财通基金率先公告 将适用新规 作为市场上最大的定增投资者,财通基金已率先发布公告称,将适用新的估值办法,对旗下相关基金对应持仓标的估值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当日可能会对基金净值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投资者申购、赎回权益产生影响。 财通基金表示, 公司以往折扣安全垫的投资策略与新估值方法在理念上多处暗合,预计影响不大,对于旗下基金持仓标的估值影响有涨有跌、总体方向不确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新的估值方式充分考虑了流通受限股票的历史波动率因素和限售因素。归根究底,此次估值新政并不影响我们对标的本身投资价值的判断,只是影响了限售期间的估值水平,随着投资标的到期解禁,估值与实际投资价值差异将会消失,请大家切勿混淆、更不必恐慌。” 财通基金表示, 从长远来看,新的估值方式在引导和促进长期价值投资、保障资本市场稳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深远的作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日前,一份名为《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与整改工作指引表》(下简称“指引表”)在网络流传。文件签发日显示为2017年5月9日,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银监局联合编制而成。文件全文共计6大项145条。 对比此前网传北京监管部门下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发现以下值得关注的禁止事项: 第3条规定,禁止持有(控制)5%以上股份(表决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与平台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在平台上融资。 第12条明确指出,禁止平台变相承诺保本保息,包括在官网、APP等对外宣传及相关合同协议中明确表示设立风险准备金、备付金、客户质保款等各类客户风险保障机制。 第13条明确规定,禁止持有(控制)5%以上股份(表决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与平台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向客户提供担保、承诺回购或承诺保本保息(如果前述关联方是具有融资担保业务资质的融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专业担保、保险机构,平台客户提供融资担保、保险服务,但业务开展应当符合相关领域监管要求,并且平台应充分披露与其关联关系)。 第26~28条禁止项指出,借款人实际借款期限和投资人投资期限不匹配、不对应,包括长期借款被拆分成多个短期借款,或多个短期借款搭配成长期借款向出借人提供各类活期产品,或承诺出借资金可以随时提取向出借人提供各类定期产品、包括在合同协议中约定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到期退出的定期产品(借款人实际借款期限和出借人投资期限相匹配的,或在产品名称中标明持有一定时间后可以转让的产品除外)。 第41条提到平台不得开展调整原始收益率的债权转让业务 、及 “净值标” 担保借款业务。 第116条~118条提到,平台未选择唯一一家在本市设有经营实体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客户资金存管机构虽己实施资金存管、但尚未完全符合《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具体要求,可以在备案登记前进行整改,或者在备案登记后的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第133条禁止平台从借款人的借款本金中预先扣除利息或其他各种费用。 据网贷财经此前报道,目前上海市黄浦区24家互金平台中,已有18家互金平台收到黄浦区金融办整改办(下简称“金融办”)下发的整改事实认定书,有16家互金平台收到整改意见书。有7家互金平台已向金融办反馈书面整改报告(平台提交的书面整改报告会由区金融办整治办审核后提交给上海市金融办)。另外有部分互金平台退出网络借贷业务,有6家互金平台转型、1家互金平台注销。 以下附《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与整改工作指引表》全文: ...
私募股权基金的GP和LP如何分配收益是股权基金协议中的核心内容。通常的约定是LP支付给GP2%-3%的年度管理费和盈利20%的管理分红。但即便是这些常见的约定,其实相差甚远。 年度管理费,基数不同 股权基金计算年度管理费看似相近,都在2%-3%之间,但实际上并不相同。有的以实缴出资额作为计算基数,有的按认缴出资额计算,有的直接安排了各个年度的管理费点数,也有的更为复杂一些。以下是笔者比较了几个知名基金关于管理费基数的规定。 管理分红,方式不同 第一种方式:整体分配,先回本再分利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项目不可能个个盈利。盈利的项目若先行按“二八”原则分配,如遇到项目亏损则可能导致某个项目的投资本金无法全部收回。为了确保分配给GP的投资收益为净盈利,许多基金约定投资本金必须先回收,确实有了盈利才能分配给GP管理分红。这种分配方式也称“先回本再分利”,这种分配方式更为倾向保护LP的利益。在此种情形下GP盈利的周期显然要推迟了。 例如某有限合伙协议就利润分配约定如下:“在经营期限内应先回收本金,也即普通合伙人在基金全部回收实际出资额(本金)之后方可提取管理绩效分成。也即当基金实际取得的现金收入超过基金实际出资额(本金)后,普通合伙人有权按照下列计算方式参与分配投资项目增值部分纯利作为其业绩奖励: 期内业绩奖励 = 基金纯利 X 20% 基金纯利= 基金现金收入-基金实缴出资额” 第二种方式:按单个项目分配,预留保证金 按单个投资项目分配,同时GP将其取得的管理分红的部分预留在股权基金中作为保证金,在其他项目亏损时用于回拨补亏,也是股权基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分配方式。预留作为保证金一般占管理分红的40-50%。 例如:某有限合伙协议约定:“当某个投资项目实现退出,且该项目收入超过项目成本×(1+8%×该项目的投资年数)时,即对超出部分的20%计提为对普通合伙人的业绩奖励,其中50%部分可以予以实际分配,另外50%作为风险准备金留存于本企业并专户管理,在合伙企业存续期满时用于业绩奖励清算的差额补偿。” 第三种方式:按单个项目,并核算单个项目成本 也有个别基金按单个项目分配,但同时核算并扣除单个项目的投资本金、管理成本和之前亏损项目确认的本金亏损部分。 例如某有限合伙协议约定,“对于基金可分配资金中的项目投资收入,应扣除i基金已退出项目的投资本金中按出资比例计算由该有限合伙人承担的份额;ii此前普通合伙人已经确认的基金持有的亏损项目投资本金损失中按出资比例计算由该有限合伙人承担的份额;iii该有限合伙人实际出资额中分摊到该项目的管理费用。然后,20%分配给普通合伙人,80%在有限合伙人之间按实际出资比例分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我的董秘生涯 我是在2001年参加工作的。 期间我从一个宣传策划部的实习生干起,历经了投行部、董事局办公室、董事长助理、董事会秘书、副总这些岗位。 在09年拿到了《董事会秘书资格证》,正式出任过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和两家拟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以及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秘书。 我承认我比很多人同龄人幸运,但我从一个普通学生考上大学,又在上海-深圳-香港-广州的这么折腾了一圈,可以说付出的艰辛不比哪个同龄人少,而获得的财富也不比哪个董秘多。 我说说我的董秘生涯,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我说这是个倒霉行当了。 我的第一任董秘生涯始于深圳的一家高科技企业。 之前我在2002年初的时候就结识了另一家深圳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并给他开启了踏入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的念头。 到06年时,那家企业已经风生水起了,实际控制人是很欣赏我,但也许认为我太年轻,所以开口让我推荐一位董事会秘书过去,我就推荐了一位我的研究生师兄。 当时我并不在意,因为我认为,比起高科技企业(当年营收12亿),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当年营收4.5亿)的上市之路应该更为漫长,人家既然开口让我推荐而不是直接点名要我,那我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可事实的结果是我大错特错了。 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2009年底就成功上市了,如果我当时过去会有20万股原始股,现在(2013年)的复权价应该在每股一百元左右,成了国内行业龙头! 而我选择的那家高科技企业,因为卫星牌照的问题到现在还处在报材料阶段,业绩也早被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赶超。搞得现在我和我那位师兄谁也不好意思见谁。 所以呢,“打铁还需自身硬!”管你什么行业,业绩扎实、资质合法永远是第一位的! 哎,第一任董秘的IPO就很不顺利啊。 也许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知道我的能力,又惋惜我的际遇,就适时的把我推荐给了另一位集团大老板。 这回是个比单纯IPO难度更大的事:先拆分、后重组然后借壳上市,借的壳还是个产权存在争议的国企(实为集体所有制)! 好吧,这回咱就卯足了劲干吧!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是在09年,这家企业借壳成功了! 正当我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小幸福中,老板找我谈话:“XXX,你还年轻,先求利吧,以后再求名……”原来某位在我们借壳的过程中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很大的税务问题的公务员辞职了,在我踏入老板办公室的时候,任命他为新任董事会秘书的文件正被拿出老板的办公室。 我的第二任董秘生涯就这么结束了。 2、体会和感受 在这个任期中由于项目的复杂性确实使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的体会是借壳上市比直接IPO难,更锻炼人。 IPO就是梳理一家公司的法务、财务、业务就完了,可是借壳要梳理的两家甚至多家公司。 特别是又牵扯到国有股份的问题,使我几乎整整花掉一年的时间只泡在国资委和证监会这两个部门里。 可以说借壳中所做的工作是完全覆盖IPO的,而IPO中的工作涉及不到借壳的某些方面,至少我的经历如此。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中国证监会。在我的体会中,证监会绝对是中国所有政府部门中最专业、最严谨、最按章办事的部门! 有人说是人民银行,我不敢苟同。因为证监会是所有政府部门中最没有根基、最没有历史传承、借鉴欧美成熟市场做法最多的部门,没有人行那种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官僚体系和历史惯性的包袱。 而且这么多年来,资本市场一直是挑剔者和聪明人的天下,和这样的群体博弈,你只要一丁点不专业、一丁点不严谨、一丁点不按章办事就会被人钻了空子、抓了辫子、拆了台子! 所以,我从来都笑对某些中介机构、投资人所谓“路子”的说法,有本事您去走嘛,要真走得通,呃。。。那我也认!呵呵。 好了,说一下第二任董秘这个故事的尾声:很多圈内人对此的评价是:接手的人这些年干的并不比我好,但也没把事办砸。 这个评价我很满意,至少说明我也是公务员水平嘛,哈哈。 世上的事啊,本来就是换了谁做都差不多。 当时老板也算厚道,我还留任集团董事长助理,兼着集团投资部的总监,主持集团另一个IPO项目。 但是,年轻嘛,还是伤情了。不久之后就去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做公司秘书。 香港这家上市公司的经历我不想多谈,因为本质上来讲就是因为自己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或者说折腾吧),在资本圈中有了些老哥们、老同志,大家帮我抬轿子让一个国资背景的企业集团相中了我,等于让我去香港市场镀层金。 我想谈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给我留下的印象:玩法多、监管严、效率高、极透明。 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秘书制度和国内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来就是借鉴人家的嘛),但因为市场成熟度很高、信息透明度很高所以干起来反倒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来做。 当时除公司秘书组外,我还分管着机要室、企业传讯部和总部庶务部,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大的管理覆盖面呢? 不是我能力大,而是香港的公司秘书制度保证了这个职位能有这么多的管理空间和时间。 可以说如果单纯的作为公司秘书这个职位来讲,在公司中的地位是比国内的董秘要低一些的,更多的是执行而非决策,但效率更高。 当然这也许和我那家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关,也不是所有港企都尽然。 有很多朋友对董秘的薪酬很感兴趣,很多人都说是高薪,呵呵,其实这要看你和什么样人比了。 就我的情况大放送一下吧:以现金薪酬来说,我目前最高的一次年薪拿到的是税前55万元人民币。 以股权来说就有点麻烦了,要IPO成功了、上之前就持股、持股价老板给的低、持股数还不少、解禁时股价还可以,那才能说赚到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那笔横财! 可要是上不成呢?(还不包括打算上的,就光数数现在排队的企业吧)要是上之前没持股呢?要是老板抠门高管持股价格定的太高呢?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导致持股不多呢?解禁时股价跌得一塌糊涂呢? 哎,这么多“黑天鹅事件”凑在一起,我们赚份辛苦钱难啊! 不像律师、会计师,别看每个项目数额不多,但稳赚啊! 你上不上他们都要收钱啊!不信你去看看金杜、中仑、天健、立信等国内大律所、大会计所的停车场,合伙人、高级合伙人开的几乎都是宝马7系、X5、Q7、奔驰S等等百万元的豪车! 券商更不用说了,上不成有咨询费,上成了有承销费。 至于说VC/PE等战略投资者,那更是唯利是图! 所以下面将着重说说在我的第三任董秘也是最精彩、最奇葩的一次任职中,和VC/PE斗智斗勇、尔你我诈、轰轰烈烈的悲壮故事,同时会有券商、律师、会计师的精彩登场。 3、精彩的第三人董秘生涯 有些人对我上面这句话不甚理解,会问:资本市场的规则都是千锤百炼、最符合商业契约精神的产物,怎么还会对企业有负面影响? 我会心一笑,做过实业、高管、摔打了12年之后我也才有所感悟: 现在能在资本市场上走一遭的企业哪个是吃素的?必有其过人之处!但市场规则是给整个市场定的,不是给哪家哪户定的,也就是说很多规则是公约数、是底线。 可有的企业在某些方面就是高明,放到历史的大潮中去看,它现在的做法就是比市场规则要先进、有创新! 这个时候你要保持企业的先进性还是退回一步遵守市场规则?嗯,这是个问题。 我智慧不深,只能给个特庸俗的答案:要么你牛B,让整个市场跟着你改规则;否则你就老老实实的退回去遵守市场规则。 幸好这一点也得到了我那位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认同,所以我第三任董秘其实是负责总体策划、运作实际控制人的资产证券化。 “说走咱就走,该出手时就出手!”前面我都做了两任了,在资本市场扑腾了十年,这次做起来必然得心应手、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水到渠成…… 但当梦想照进现实,总使英雄泪沾襟啊! 我在做好上市整体方案后一上来就为这个项目配备了国内顶级律师事务所的名牌律师、顶尖会计师事务所的大牌会计师、金字招牌券商的老牌保荐代表人。 注意,律师、会计师、券商的这个先后排名!这里面有很深的思量和技巧哦,不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发行人都很有借鉴意义,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4、上文说到我选中介机构的先后顺序是律师、会计师、券商,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很多企业稍具规模后老板都想当然的认为“我的企业这么好,简直就是必然的上市公司!” 我不是嘲笑企业主们盲目自大,而是没淌过资本市场这趟混水嘛,不懂也正常。 可就是因为要从创业时的“自由王国”走到符合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规范王国”,也就要求你一定把过往不规范的东西都要规范干净了。 很多时候企业到底有哪些不规范的地方是老板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我的心里又能有什么底呢? 就算我自己摸清楚了又怎么样?法务鉴证报告又不是我出就可以算数的,还是要请律师先来做个尽职调查才让大家心里都能有底些,把一些上市的“硬伤”都找出来,先着手解决。 仔细回顾一下证监会的那些审核条目,历史沿革总是排在第一位的,这里面出了问题,剩下的都不用看了。 说实话,历史沿革的问题往往好解决,总比业绩上不来干着急一点办法(做假账除外)都没有要强,可是解决起来往往也最费时间,因为要这个衙门、那个衙门的硬跑、硬办。 就说一个实际控制人变更吧,创业板是变更工商登记完成24个月后方可报材料,在这期间你有充分的时间去规范账目、调整经营(我把这个叫“以时间换空间”)。 别看一个IPO项目成功后付给律师的费用是200万左右的行情(指中小、创业板),但很多工作是在股改前做的,这个阶段付30-50万也就够了,很多的企业光这个阶段就折腾个3-5年,和请个常年法律顾问也没啥区别,即专业又顶用,何乐而不为? 几乎同时,会计师就可以引入了。 我曾经说过:理论上来讲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上市,哪怕你只是一个小商店、小报亭、小水果摊,只要业绩达到不就行了嘛,剩下的好说! (我这句话忽悠了多少准备创业的理工科大学生啊……,嘿嘿嘿嘿。) 一般理解会计师的职责应该是通过审计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量化、数字化后向投资者、管理者呈现。 说白了就是市场要通过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来确认企业的业绩,而企业的业绩必须得到会计师的背书。 可现实中呢?我想企业给税务局缴税的帐是一个利润水平,给银行办贷款的帐是另一个利润水平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吧?可咱国家还是高明啊!什么叫“实质重于形式”的审查原则? 你原始资本积累的那些“原罪”就不追究了,但你现在还想来资本市场圈钱,那我就不得不提醒你了! 也就是说咱国家就是要通过证监会的这套制度设计让你想上市的企业把以前少缴、没缴的都给我补足喽。 说白了就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这下可就麻烦了,以前的帐怎么清?少缴的税怎么补?虚增的存货怎么销?大股东占款怎么还?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要解决、理顺这些问题,就靠企业内部那些忠实本分的老会计是肯定不行滴,市场也是肯定不认滴。 好好请个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按上市标准审一遍,你才能知道你的企业是有多烂! 接下来的几年里你要接受会计师的指点好好把自己的账目处理好,所以会计师越早介入越好。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明白了“四大”为什么在IPO市场只有百分之几那么一点点的可怜份额了吧? “四大”后台(不是指权力、门路哦,是说业务后台)实力强,内审严格,所以你慕名让他们来审,他们就是来给你“干审”,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想请他们手松一点,报表粉饰一下下?“抱歉,我们内审通不过。”想请教以后怎么调整?“抱歉,这属于我们另外的收费服务项目。”那能便宜不?“抱歉,我们是四大!” 国内所就不一样了,来了把你的帐里里外外看一看,库房盘一盘,询证发一发,然后客客气气的出个什么《指导意见书》,你自己按指点该注意的注意、该调整的调整,然后再审再出个《审查报告》,你自己把还没做好的给做好,最后大家都满意了,出个《审计报告》,皆大欢喜。 再下来,券商就可以闪亮登场啦! 券商者承销人也,你要通过他卖股票,投资者要通过他买股票,你说重要不重要?这么重要就不能随便选。我选券商看三点: 券商的整体水平、实力、市场名声如何,这个没什么好讲的。 保荐代表人的水平和对你看不看好、是否合得来。 保代混口饭吃也不容易,为了妻儿老小当然是有项目就接,可接了后是把你力捧上市,还是当储备项目养起来,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有的保代就是对某个项目提不起兴趣,或疏于研究,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位好的保代应该是特别热衷于你的产业,人脉广、水平高,能在经营、管理上起到高参的作用,以后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发、发债什么的都用得上。 我和有些保代就是一辈子的朋友,和有些则互相视为草芥。 保代在券商中的地位:券商内部通道有限,保代地位高,他手里的项目就往前排;保代地位低,他手里的项目就往后站。 这一点啊,你不在资本市场中有点道行还真不容易看透。 你选好了律师做了初步的法律尽职调查,知道了有没有“硬伤”;引入了会计师,账目逐步清查一遍,知道以后如何调整、规范。 现在把这么个干净、有序的项目往哪个好的券商、好的保代面前一放,他都会动心啊!他肯定会兴高采烈的、卯足了劲的给你研究一下商业模式、业务构成、上市节奏,认认真真的出一份《研究报告》。 事到此时,你就是不上市了也值呀!一个干净、规范、发展有序的企业即将呈现在实际控制人的面前,作为董秘我想是可以大吼一声“我要加薪!”的时候了。 等等,大家先别急! 你们以为我就是这么肤浅的只想要老板那可怜的几千元加薪吗?错!老板那是什么人?是你的伯乐,是你的贵人,恩同再造,那可是一家人啊! 你怎么忍心再从他的口袋里掏钱呢?咱折腾了这么一大圈的目标是什么? 从股市圈钱?哎,又俗了,错的二次方! 上市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借助各位投资者的闲置资源更多的促进企业发展,同时把企业发展的成果回馈给所有投资者,从而完成优化资源配置的社会使命和公众共同富裕的崇高目标! 咱的目标其实是那些VC/PE! 各位亲,大家想想,面对这样一家历史清晰、架构合理、账目合规、业务高速发展的拟上市公司,券商、会计师、律师都已进场,那些VC/PE都是啥眼神? 都是啥眼神啊!那绝对是女流氓看到顶级男模感觉 “帅到都合不拢腿” 的眼神啊! 5、我和VC/PE们博弈的故事 我说的这些都是我亲身的经历感悟,是个案,不一定就是市场的普遍现象。 也许对您有用,也许对您没用,大家图个乐就好了,圈内人眼尖希望给我留个面子;圈外人捧场希望也别找茬挑刺,否则故事不得不断了,大家也就都没乐子了。 最后,开始讲大家期待已久的我和VC/PE们博弈的故事吧: 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现今中国的VC/PE和欧美成熟市场的是不太一样的。 简单点说,就是人家的VC更多是冲着IPO去的,PE更多是冲着并购去的。可中国呢?VC/PE都搅和在一起,IPO是绝对的退出渠道,并购少之又少。 有点钱的(往往是大企业主)或有点道行的(往往是投行出身),反正注册个投资公司、成立个合伙制企业(基金),募集点钱就号称是个VC/PE了。 我这么说,各位VC/PE大大们千万不要以为我是有意贬低,而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性造成了现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这是发展的必然阶段,没什么好回避的。 我有一个老哥,在新疆库尔勒三代务农,后来自家养牛的地变成了城市扩大后的住宅用地,盖了几栋商品房,做了四线城市的小开发商。 结果让我在浦东机场遇到好几次,问之,答曰:我现在每个月都来上一个PE私募股权基金的课,以后我也要转型做股权投资啦! 哎,你看看这世道变的啊!不过这样的所谓“PE”到还算憨厚。 深圳董秘圈可有那么几位董秘,天天想着怎么套各自大老板的钱出来一起做个VC/PE。 X鼎出身的一位奇葩,在广东看一项目,上来就对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说:我们在XX(浙江某县城)给你们高管和研发人员提供二十套住房,够不够?那五十套呢?五十套够不够?! 作为该企业的上市顾问,我当时真想抓起电话叫保安把这厮拖出去乱棍杖毙! 尼玛呀,这种满嘴喷粪的GP,他的LP给他供的难道不是钱,而是大粪吗?这样一些VC/PE,你还期望他们能对企业有什么专业化、高水平的投后管理、战略支持? 除了钱,你什么都得不到(这些钱还是有相当代价的),而他们自己的口头禅就是 “钱不是主要的”。 好矛盾啊! 所以我也奉劝一些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要看到哪家企业有什么VC/PE参与期中就觉得它多么有投资价值,很多东西可能只是你的幻想。 当然,市场上也有专业人士出身做PE做得非常成功的,这里就“不点名了。这些专业人士做项目那叫一个细、投项目那叫一个准、投后服务那叫一个到位!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对VC/PE的感觉,就正式说说我自己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故事。 我们当初想尽早引入PE,确实是想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同时希望有一笔大资金能帮助我们实现业绩大爆发的计划和通过PE专业的投后服务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 我尽早的选定律师、会计师、券商进场,就是要布局造势,布一个开端良好的局、造一个规范经营的势。 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大批VC/PE闻风而动、纷至沓来。 有专业的,也有不专业的,有政府主导的,也有民间资本的,有海外巨头,也有市场名门,一时间真是“胖大的威猛、瘦小的精神”! 我自己也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曾经创造过一天接待5批PE的记录,我一开讲又是激情澎湃、口若悬河的那种,讲得我是如歌如狂,听得他们是如痴如醉。 感觉真是比当年IPO路演的时候都累,那时一场路演对N多家机构投资人,现在可都是一对一的单练。 累,但快乐。 因为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我的“演绎”,把项目说的天花乱坠但又没脱离企业的基本面。董事长出来压压阵脚,剩下的事什么都不用管了,所以他笑了。 财务总监被我说得没机会冒泡,只能黑着脸干坐着提供报表,所以他哭了。 亲们,你们说,我一个董秘,投资者关系做到这份上,夫复何求? 我对PE来访就本着三点:吃好、喝好、尽调好!我给整个董秘办的要求就是:说好、陪好、配合好! 光说不练也不是真本事,迅速确定了几家不错的PE作为意向合作伙伴后,就正式进入PE进场对项目尽职调查的环节,这时我布的先选律师、会计师、券商进场的这个“阵”的巨大威力就显现出来了: 你PE要法务尽调?不用了吧,国内顶级律师事务所的名牌律师出的《法律尽职调查报告》认真读去(当然有些内容是有删减的,但无篡改)。 什么什么?你PE外聘的小律师不认?“X大律师啊,快给你的老同学打电话,他的学生XXX现在居然不认你这个师伯出的报告!年轻人要好好教育啊……” 然后过两天那个小律师就真一脸绿了。 你PE要财务尽调?也不用了吧,顶尖会计师事务所的大牌会计师签字的《审计报告》仔细看去。 什么什么?你PE的CPA还说有问题?哦,行啊,“X老师啊,你这个拿了ACCA的老牌CPA过来给年轻CPA指点一下嘛,人家有小问题搞不懂呢!” CPA就完败了。 你PE多轮访谈后对商业模式还有质疑?金字招牌券商的《研究报告》看了没有? 什么什么?还是有异议? 老牌保代何在?上!灭了对方的小投资经理!现在是你展现二十年资本圈功底的时候到啦! 6、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只说我自己遇到的事,这些事是在特定条件下、在专属背景下发生的。 比如说有几个朋友纠结于“你这个拿了ACCA的老牌CPA过来给年轻CPA指点一下嘛”这句话,说到底是ACCA强还是CPA强争论的不亦乐乎。 可其实他们都背离了基本面,都忘了这句话是描述发生在我们这个项目上的情况,而我们这个项目因为有海外资产,所以有些事必须得是ACCA才能完成。 好了,我这样一说,是ACCA强还是CPA强的争论在我的这事例中瞬间变得没意义了吧? 所以先别急着争论,资本圈的水太深了,有句话叫 “活得久了真是什么样的事都能见到,但也见不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我这个人天生神经弱,容易笑、容易哭,生活中平凡事件我都是以笑眼看待、喜欢以搞笑的方式表达。 哎,谁的人生不是煎熬?何必那么较真,听故事就好了。 书归正传,看起来我的方法应付PE的尽调是游刃有余的,可实际上每个PE都有其基于各种原因的独立判断,哪怕这些判断的逻辑是稀奇古怪、啼笑皆非的。 我和我的团队所能做的只是引导他们做出更有利于我们的判断而已。 所以我的那些“谋局布势”充其量只是让企业占到了“地利”。更关键的还有“天时”和“人和”。和投资者打交道什么是“天时”?市场的客观环境和即时动态就是”天时”。 09年恢复IPO时,资金汹涌澎湃、一发不可收拾,那阵子哪家IPO项目的发行市盈率不是高得让人瞠目?超发之多让人结舌? 很多中介机构都趁此在与发行人的协议里写上了如果超发奖励多少多少,但其实圈内人都心知肚明:中介机构的水平还是那样,超发不是你有能耐,而是市场资金量实在太大了! 等到市场资金水位回落后看看2012的IPO市场,发行市盈率几何?超发几何?但很多企业主不是资本市场的场内选手啊,所以他们的意识、感觉总是落后半拍的。 他们还是停留在发行市盈率普遍在40陪的美好时光里,所以一开口就问PE要20倍的估值。 在这一点上,我和PE们是一样的:春江水暖鸭先知! 市场上IPO的发行市盈率也就在20倍,你让PE怎么给你20倍的估值?什么什么?现在发行市盈率低,等三年后项目上市时就发行市盈率就上去了?哎,这都是什么一厢情愿的屁话呀!那三年后要是发行市盈率更低呢?PE不是赔死? 有的时候,给学理工科出身的老板解释市场即期定价机制简直和画一条零风险基准利率曲线一样困难!我劝实际控制人要现实一点,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是不可强求20倍估值滴,他却给我扣上一顶“胳膊肘往外拐”的帽子! 说到这,我插一段关于中国PE的看法。 我是太了解中国PE的生存方式和现状了,敢像第五篇里提到的那样“玩”他们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得不站出来替他们说句公道话:PE也难啊!列位看官,你们有福了,见证一个资本圈的历史性时刻吧。 有一条以前没人公开提,我今天首次公开提出来: PE机构(GP)的盈利游戏其实不光是和市场的博弈、和项目的博弈,更是和投资人(LP)的博弈! 每只PE基金就赚那么多钱,刚成立没名气的时候需要立招牌,所以赚了钱给LP多分一点;等立住了招牌,那咱GP就多留一点。 肯定有人跳出来强烈质疑我这一观点说 “不是有利润分成的法律协议嘛!”呵呵,你真以为这么简单?只能说明水太深,你还没摸清。 所以PE机构在这种三重博弈下只能谨谨慎慎投项目、战战兢兢等上市,只能以当下的市场行情为说辞,死命往下压估值。 即便这样看看现在IPO市场哀鸿遍野的样子,看看存量项目、看看市场资金,我认为前两年仅靠IPO的“中国式”PE能笑到最后简直就是小概率事件! 这也是我婉拒了多家PE邀请担任合伙人的根本原因。 说了“天时”,接下来说“人和”。 什么叫“人和”?就是项目企业和PE机构间整体的相互感觉以及企业实际控制人和PE大佬间的相互感觉。这个很好理解,简单说就叫“缘分”。缘乃天定,份属人为! 有的企业不错,但投资团队就是对企业不懂、不感兴趣,这时你说破嘴也没用,不如转身去找下一家投资机构;有的企业不咋地,但投资团队就是看好这个行业,就是想投资后帮企业做好,也是常有的。 关键是看董秘怎么做好管理层和投资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但你以为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就没事了?也不是!有次安排了我老板与沈南鹏先生餐叙。 我老板理工科出身又市场感觉超好,讲起技术、营销头头是道,听得老沈兴高采烈。 可当讨论到财务问题时,我老板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不由得沈先生嘴角一咧轻蔑的一笑。 事后我那具有少女般细腻心思的老板问我:“他咧嘴了,还轻蔑的一笑!为什么?” 为什么?!!!我心里想:我TM不抽你丫的都是好的!没了(moliao),我还背上一个“荐人不淑”的罪名。结果可想而知,没结果呗。 好了,天时、地利、人和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 先说我第三任董秘期间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结果:用了8个月,在规划时间内成功的为公司引入了X亿的资金,虽然公司估值没有达到实际控人那异想天开的预期,但也高于同期市场水平和我的预期(可以透露一下,PE15倍,你们自己想吧),在上海某顶级酒店高调召开了庆祝大会。 但对此结果,我—并—不—满—意!甚至可以说痛心疾首! 有的时候我真想问问苍天:虽说每个人都会遇到猪一样的队友,但为什么我的队友这么猪!? 在经过三个多月的PE初轮接洽(刷了一批)和两个多月的PE尽调(剩下3家)后,终于有一家规模中等,行事低调,但各方面很符合我们资金+业务支持+管理咨询需求的PE与我们达成了合作意向。 说实话,平心而论这家PE能经得住我那样的“玩”也真是不容易,他们细致入微、严谨科学的评估过程也确实让人佩服。 可就在我亲自开车载着老板去签协议的路上,老板突然以一种戏谑的口气问我一句:“你们这个行当一般这种情况下要是最终投成了要多少奖励?” 看我半天没出声,他又补了一句:“没事没事,说说嘛、说说嘛!”我半天没出声,是因为我当时心就凉了,强忍着不让泪水往下淌!(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想哭。) 我是哪种“行当”?什么叫“要多少奖励”? 没错,我们做资本运作的,不像研发、生产、销售人员那样跟企业跟的久,往往是企业在做到一定规模后要上市了才招我们进来,看似我们轻而易举的就分享了企业先期发展的成果。 可是老板们,你们想过没有,研发、生产、销售人员只要一有机会,分分钟就可以跳出去另立门户,就可以成为你们亲手养大的狼! 去盗用你们的成果、去仿冒你们的产品、去侵蚀你们的市场,很多貌似忠厚、看似勤恳的研发、生产、销售人员往往和你们是恩—仇关系!(只是就事论事,望大多数善良的相关人员海涵、表多想。) 而我们呢?我们其实和财务、行政、人力人员是一样一样的,我们貌似哪个企业都需要,到哪里都能做,可我们做事需要一个平台,而且得是一个很大的平台。 只要你们愿意给我们一个安稳、温暖的平台,我们是哪里都不会去的!更不可能自立门户,因为我们连摆个水果摊都不行啊! 正所谓“身负屠龙艺,焉能宰犬羊!” 哼,我们这个“行当”?我们是董事会秘书!是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中唯一做出执业资质要求的“行当”! 就凭这一点,你敢用称呼下九流一般口气称呼之为“行当”就是瞎了你的钛合金狗眼! 7、我的顾问经历 我除做过三任董秘外,还做过几家上市公司的顾问,真的想把这些项目的经历从股改前、到股改后、从报材料前到上市后方面面都写一遍,而且桩桩件件都交待的清楚,这样就可以给大家展示事件全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歧义),分享给大家更多的经验,可以和大家探讨更多的问题。 我希望不管你是发行人还是监管机构,或者是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反正资本市场各种各样的参与者都可以在我的吐槽中看到你们自己的影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只要能帮到大家,哪怕一点点我就很高兴了。 可惜,呵呵,正如开篇就言明了的,很多事 “大家都懂的:不好说的太细。” 否则我以后还怎么混呀! 我的本意不是要去指责谁、数落谁,只是站在我自己的立场说些自己的经历而已,既然是“吐槽”嘛,就要允许直抒胸臆、嬉笑怒骂!哈哈。 我的吐槽原则是以实践背后的感悟、经验为主,具体的人、事都是次要的。 所以只有赞扬的对象才点出其名,持其他立场的则一概避其名讳,以免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因为也许在别人看来,我说不定才是彻头彻尾的大混蛋呢!呵呵。 书接上文,老板开口问了那种话其实就充分说明心里还没有把你当自己人、当真正事业上的伙伴。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在第四篇中是怎么说的“老板那是什么人?是你的伯乐,是你的贵人,恩同再造,那可是一家人啊!你怎么忍心再从他的口袋里掏钱呢?”可是现在老板却把你看成了一个为了那点项目奖励的过客! 说实话,这点奖励即便是我追求的但要你给吗? PE圈的明规则就是PE机构投资成功后给项目介绍人1%左右的介绍费。 这个项目一直是我在主导PE的引入、接待、尽调、谈判,如真投成了,不管最后花了哪家PE机构,我如果要,这笔介绍费人家最后都会算给我的。 可现在只是先签个协议,还要等过人家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最后通过,你个项目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却跑来先和我算“奖励”! 这要是以后真上了市,是不是你看我拿到了该拿的,就可以一脚把我踢开? 悲愤中,我真的感觉自己就是老板养的一只宠物啊!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你太敏感了吧?也许老板就是那么一说而已。 不、不、不,事实的后续发展恰恰证明了我的敏锐判断! 说到这里我得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说了半天我们企业看起来都是我这个小小的董秘一个人在折腾。 因为我们在海外也有资产,所以找一个对两边市场会计准则都熟的合格财务总监就特别困难,以前也没想着上市,就用两边的财务经理对付着,在香港请安永做财务顾问,反正大的帐对上就行。 而我是相对“三资齐全”的:董事会秘书资格、通过了全国统一司法考试、ACCA考试已过第一阶段(这也是我第二任董秘生涯老板许诺我“先求利”的一部分福利,可是这两年陷于琐事中,我感觉我这辈子也考不到了)。 所以这家企业由我负责资本运作启动上市计划后,实际上我就代理了很大一部分财务总监的工作。 中间来过一个海外归来的财务总监,但那是个奇葩中的极品,搞了个鸡飞狗跳,后面我还会谈到。 接下来的事就很狗血了,大家一定要当段子听,以后有人找上门来我可不承认是真人真事,因为所有数据都是我编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没有指向任何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更算不上泄露公司信息,权当娱乐,不要较真! 正当我紧张准备A机构投委会的补充材料时,实际控制人忽然来电话说停止与A机构的接触,马上接受一个在第一轮就被我们淘汰了的B机构的投资! 也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老板就把A机构的《投资邀约》原件给B机构的老板看了! MY GOD!看到这里,我想所有PE圈的大大们都想抄起家伙砍人了吧? 没有保密意识就算了,可连商誉的底线都不要了!但更奇葩的是B机构,见过PE间抢项目的,但没见过抢的这么那个的! 在《投资邀约》中A机构给我们的估值是15倍,但这是投前啊,B机构的老板当下就说他给16倍,可他欺负我们财务总监不谙投资术语,事后一口咬定这个16倍是投后估值! 为方便圈外朋友理解我举个例子: 假设企业年净利润1千万,投前估值给15倍,企业价值为1.5亿,机构再投资2千万后,企业价值就为1.7亿了,那么这时投后估值就是17倍。所以B机构16倍的投后估值其实反倒没有A机构15倍的投前估值高! B机构还马上打过来五百万作为定金,说剩下的投资款一个月内到位。 这一切都是老板和财务总监绕过我做的,这极品还高喊“B的倍数高!B的倍数高!” 倍你妹呀!高你妹!行吧,既然你们这么爱折腾,那我不管了,就由你们折腾去吧! 结果人家B机构老板承诺的“投资款一个月内到位”变成了尽调完成、投委会通过、正式投资协议签署后的“一个月内”! 在这期间由于我没管,我们财务总监把会计师的《财务管理意见书》(其实就是调账指南)和律师的《法律风险提示书》(其实就是补漏指南)统统一字未改的发给了B机构尽调人员! 我事先在PE机构进来前做的种种清理、规范算是白费了。 编制的财务预测更是不堪入目:费用几乎没有增长、利润却直线上升、业绩增长之大简直找不到任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支撑。 把会计师直接气的退场了。 我说你这么乱搞就不怕市场质疑你业绩不连贯?他还发飙:“外人有什么资格看我们的文件!这只是给投资人看的,是我们企业的内部信息!要在欧洲,我有权起诉他们!” 我擦!《审计报告》要在财政部后台备案的,证监会要看你还敢起诉证监会不成?! 大家真的不要以为我在很夸张的说段子,这本身就是段子!我到现在都没搞清楚当初老板是怎么找到这么一个奇葩中的极品的,可能,物以类聚吧。 后来我从HR部门偷看了这货的简历,本科专业上赫然写着“农机制造”…… 受到某些方面来的压力了,但我自认为一直以来分寸掌握的还可以,而且别忘了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大。 所以书接上文前再次提示一下大家一定要当段子听,以后有人找上门来我可不承认是真人真事,因为所有数据都是我编的——再次重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好了,开讲。 B机构磕磕绊绊的进行了一个月的尽职调查后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B机构的老板主动找到我们老板:“还是把你们的财务总监换了吧,由你们董秘暂代财务总监,要不然我们没法投!” 在B机构开投委会的前夜,他们老板飞到西安秘密约见我(当时我躲到西安生闷气去了),就问我三个问题: 你们的资产质量到底怎样? 你们的账目到底实不实? 你个人对这家企业上市到底看不看好? 给我开的价码是:照实说,即便投不成或以后这个项目有问题了,他们的合伙人或所投企业的高管职位任我挑。 理论上,他们投了,就成了我们企业的股东,也是就我的老板,所以我所说的一定要对他们负责,这也是作为董事会秘书的职业操守。 但当时他们毕竟还没投,各为其主,我只能对当下的大老板、唯一的股东负责。 所以我想也没想就坚定地回复:质量优良,账目确实,上市前景看好!并在我所掌握的信息范围内阐述了得出这样结论的理由。 B机构的老板满意的走了,我也回去继续主持相关工作,这之后整个高管层传递出来的信息是:“X总有手段啊,不管哪儿来的投资人最后都成他那边的了!” 我想说点什么,但是没有一点心情了,就什么也没说。 接下来的3个月中,在我和老板的不断催促下B机构的投资款像挤牙膏一般陆陆续续到帐了,注意,你没有看错:是3个月中陆陆续续到的账。 今天600万,后天1000万,最搞笑的是还有一笔50万的! 这个B机构就是一帮“金融掮客”呀,找好了项目再四处筹钱。 相较于当初A机构X亿一次性投资到位,股份比例视年终业绩一次调整完成;B机构最终是X亿在拖延的4个月间(含最开始尽调那个月)陆续到位的,而且还只算做借款。 一年后视业绩再决定是否转为投资和相应调整!如果B机构最终不投资,我们企业还要承担每月1%的资金成本! 这些都是B机构和我们那极品财务总监谈成的,我知道后是坚决不予承认。但人家口口声声说“这是你们财务总监签字认可的,看!还有章!” 甚至以尽调过程中取得的资料相威胁,逼得我们老板最后也认了。 别看我对老板埋怨的凶,但那是一家人之间的拌嘴,内心深处我真的觉得他很可怜,我心疼他了,如果可以,我特别想拥抱他一下,摸着他的头说:“你受委屈了……”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啊! 说的此,正好借此事说一下:有位朋友批评我第五篇写PE尽调那段是根本不懂尽调,且不尊重律师会计师。 其实我是极其尊重律师会计师才会安排他们先于券商入场,并在规范经营的过程中处处以他们的专业意见为依据,使他们的工作成果充分体现价值!以至公司中都有人笑传“X总就是律师会计师的传声筒啊,离了他们,他就不会干活了吧?” 尽职调查不管是自己企业或是PE机构哪方面做的,都是通过梳理历史沿革、财务审计、财务分析、业务访谈研究等等一些列手段来还原公司经营的实质面貌和真实水平,为公司把好脉、开好方,为下一步投资者(别忘了原股东也属于投资者哦)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判断依据。 所以说在PE尽调中忽悠PE是没有好处的,切不可乱来(乱来者的下场就如同那位极品财务总监)。 我在第五篇中谈到的手段充其量是把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不再提及而已,免得PE机构借此说事、压价,这是保护对老股东利益。 而用自己强大的律师会计师团队去回应PE机构的律师会计师团队,其实是担心双方的律师会计中有“二把刀”看不准问题,专业PK专业嘛,理是越辩越明,真要还有问题就无所遁形了,这更是保护未来股东的利益! 可是某些人呢?用在尽调中律师会计师掌握的资料去威胁大股东、投资人! 而不是依照律师会计师的意见去解决问题,以体现律师会计师的专业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 在此我也想反问一句:“这样运用律师会计师的工作成果就是尊重他们吗?”哎,我就说为了打羽毛球第五篇PE尽调部分写得太仓促,里面的深意完全没有表达充分啊…… 这下大家看明白了吧?为什么我说B机构太那个?利用财务总监的愚蠢使劲压价,用完就一脚踢开,等真正要干实事的时候就又找我上了,用脚趾头都会想明白,等以后把我利用完了也会是一脚踢开! 中间还有很多很狗血的事我都不想说了,因为人家也要养家糊口呀,我以后也还要在圈子里混,各有各的活法,各走各路,大家都各留几分面子算了。 就这样又过了半年,我们老板开始抱怨:他们(指B机构)老板整天到处说自己是有钱人,可我看他们也没什么实力,很多承诺都没做到。 是呀,你还能指望一群“金融掮客”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当初承诺的业务支持、管理支持、战略合作等等我们除了钱之外更急需的东西统统没有兑现! 本来那笔钱要是早到4个月是可以赶上我们年度经营计划的资金需求的,可就因为拖延了4个月之久,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没赶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加上欧债危机,使我们的全年业绩未如预期。 这时B机构的老板急了,拍着桌子对我吼:“X总!现在资产、账目、业绩都和你原来说的不一样!我们被你忽悠了!” 哼哼,我报以冷笑,我忽悠了你们?当初是谁忽悠谁啊?你们堂堂的B机构也能被我忽悠?是不是你们期望我们业绩不达标正好借机大幅下压估值再转手获利都尚未可知呢! 哎,这真是个拼道行的圈子啊…… 这个项目我尽了心,但也碎了心,无力又无趣了。 我曾经那么执着的凭着一份真诚努力的维护着它在通向上市的正确轨道上前进,哪怕慢一点,只要你还在轨道上没有偏离,我都不会多说一句,但我还是能力有限、智慧浅薄啊,有很多的无奈和遗憾。 我知道该是放手的时候了。 记得某次一上市公司大股东请客吃饭,同席的有一位法律界的发审委委员、和一帮投行朋友,几个小时的交流下来大家都有点醉意了。 有位保代说:“老X,你是我见过的董秘里最有能力的之一!”那位发审委委员说:“不,没有之一!就是能力最强的!” 我知道那都是酒后的玩笑话,但我的眼眶还是红了,因为我三起三落,终无正果的董秘生涯真的就是个大笑话啊,笑得我都流泪了! 年前,和一预审员哥们吃炸酱面,我千叮咛万嘱咐,如果这个项目有报材料的那一天,还请多多帮忙! 他不解:“都这样了,你还为了什么?”我说:“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做过的项目,其实不烂……” 我给老板最后的一条信息是:我走了,以后有缘再见。祝贵司早日上市,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至于收没收到,就只有老板和老天知道了。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统计显示,7月份以来有286家A股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减持计划公告。计划减持上限超过1000万股的有78家,占比达到了27.27%,超过4000万股的有23家(见下表),其中陕西煤业(36755.00万股)、天海投资(17396.03万股)、绿盟科技(16458.14万股)、国金证券(15121.80万股)、维维股份(10032.00万股)5家公司的重要股东计划减持数在1亿股以上。观察这23只个股7月以来的表现,有11只个股跑输了上证综指6.01%的同期涨幅,占比近半,表明重要股东大额减持计划多少会拖累股价表现。 如果以公告计划减持数占流通股比进行排序的话,可以发现,占比在10%以上的有21家公司,其中腾龙股份(38.71%)、百利科技(36.21%)、绿盟科技(32.38%)居前三位。 这21只个股7月以来平均只上涨了2.31%,远远低于上证综指同期表现,显示过高的重要股东计划减持数占流通股比还是对股价走势有所压制。 重要股东减持对股价走势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限售股解禁对股价的施压作用也是显而易见。 统计显示,从7月份到今年年底,有626家A公司有限售股解禁,其中解禁规模超过10亿股的共有22家公司(见下表),江苏银行(464039.61万股)、海航控股(462393.85万股)以超过40亿股的解禁总数居前。这22只个股7月以来平均上涨3.31%,表现也弱于整体市场。 以解禁规模占流通股比进行统计,有50只个股的解禁股总数占流通股比超过了100%,15只个股占比在200%以上(见下表),重庆燃气以897.44%的占比遥遥领先。 50只解禁股总数占流通股比超过100%的个股7月以来平均涨幅为1.90%,只有12只个股走势强于大盘,占比仅为24%。 显然,重要股东计划减持和限售股解禁对股价走势将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减持量和解禁数巨大的话,或许将显著拖累股价表现。 统计显示,从7月份到今年年底,96只个股既有重要股东减持计划,又有限售股到期解禁。其中,重要股东计划减持总数占流通股比在4%以上,同时限售股解禁规模占流通股比超过10%的,共有25只个股(见下表),对此投资者需要多加留意。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网数据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