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投资人爆料紫恩控股出现兑付危机,旗下嘻乐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产品无法进行兑付。 公开资料显示,紫恩控股集团成立于2015年7月29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股东为许绪荣、马智永两名自然人。 上海嘻乐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紫恩控股的关联公司。 嘻乐仕基金目前在证券业协会于2015年4月10日完成备案,备案编号为P1010239。目前有两只军工基金完成基金备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产品并没有根据协会要求予以披露。 据介绍,“嘻乐仕军工一号”是由紫恩控股集团旗下,上海嘻乐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以股权形式募集资金投资于捷力通集团。 捷力通集团先后在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中承担研发任务,致力于模具加工、锻造产品、弹载无人机巡飞平台、各种自动控制执行机构系统和专用测试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和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而在网上还可以搜寻出一些其他关于嘻乐仕的基金产品,但是并没有在证券业协会备案的信息。 ...
9月7日,一份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银监局联合编制的《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与整改工作指引表》(下文简称《指引表》)流出。《指引表》整改事项包括违反禁止性规定,违反法定义务及风险管理相关要求,未履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保护义务,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要求,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情形,其他风险提示事项共6大类145条。此前3月22日,北京监管部门下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则有8个部分共148条。 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15日,上海地区正常运营的平台共226家。对照《指引表》部分整改规定,本文选取了47家有交易数据的样本平台,对其风控保障、业务合规性以及存管银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成左右的P2P平台都将面临业务整改,活期产品、债权转让、净值标、P2N业务是整改重点。 注:交易额数据来自零壹数据(交易额数据仅包括一级市场的散标系列,不含债权转让、活期理财等产品;由于数据采集、统计口径等原因,可能与平台官方或其他第三方有所出入);其他信息来自平台官网,统计可能存在遗漏情况。 一、风险准备金 目前网贷平台风控保障措施主要有第三方担保、保险公司担保和风险准备金,而《指引表》第12条明确指出,禁止平台变相承诺保本保息,包括在官网、APP等对外宣传及相关合同协议中明确表示设立风险准备金、备付金、客户质保款等各类客户风险保障机制。监管层禁止平台设立风险准备金,一是网贷平台定位为信息中介,不应该为借款人提供増信服务,二是教育投资者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禁止设立风险准备金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投资人的风险。 47家平台中至少有9家存在备付金或风险准备金等情况,其中,宜贷网为有限垫付计划,你我贷为风险保证金和风险互助准备金,安捷财富和新新贷为质保服务专款,金蜂财富和丰投网为风险备付金、360金融为风险保障金,互贷网为风险保障服务、雪山贷为风险准备金,值得一提的是温州贷称自2017年8月31日起,撤销平台质量保障服务专款,与专款相关的所有查询端口将于9月15日前进行统一关闭,预计后期将有更多平台撤销风险保证金模式,而转向担保模式。 二、融资项目期限错配 网贷平台为了获客,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和流动性,会将借款人的融资项目进行拆分成多个短期项目或者多个短期借款搭配成长期借款;向出借人提供各类活期产品,或承诺出借资金可以随时提取;向出借人提供各类定期产品、包括在合同协议中约定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到期退出的定期产品。而《指引表》第26-28条将上述操作列为禁止项,当然借款人实际借款期限和出借人投资期限相匹配的,或在产品名称中标明持有一定时间后可以转让的产品除外,这意味着活期产品被禁,而定期产品需要整改。 通过整理47家样本平台产品发现,至少有7家平台发行活期理财产品,如拍拍贷的拍活宝,点融网的小融包,金银猫的余额猫,今日捷财的捷财宝,合米金服和网惠金融的活期宝,票金所的票票盈。至少有13家平台的定期产品为持有一定期限后可通过债权转让退出,对于这个问题可通过在产品名称中标明来解决。 三、类资产证券化或以打包资产等形式的债权转让 为了提高投资者资金的流动性,不少平台会开展债权转让和净值标业务。而《指引表》第41条指出平台不得开展调整原始收益率的债权转让业务、及"净值标"担保借款业务。47家平台中至少有19家有债权转让业务,4家曾发布过净值标:陆金服(稳盈-变现通)和宜贷网(债权贷)仍在继续发布,雪山贷已4个月无新标,跃龙财富也已停发。 网贷平台为了扩大业务规模,会与保理、小贷等公司合作,而《指引表》第42条指出,网贷平台禁止"开展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专业放贷机构及各类金融机构的债权转让业务"。这意味着上海地区平台的P2N业务被封杀。47家平台中至少有11家开展P2N业务,分别为口袋理财、东方汇、钜宝盆、温州贷、壹理财、石投金融、今日捷财、合米金服、地方金融、网惠金融和徽嘉金融。 四、存管银行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15日,正式上线银行存管系统(直接存管或银行直连)的平台有463家,其中上海地区有68家,占上海正常运营平台的30.1%,至少有19家银行与上海地区网贷平台合作的资金存管落地。 《指引表》第116条-118条再次提到银行存管属地化,未选择唯一一家在本市设有经营实体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客户资金存管机构,需要在备案登记前进行整改,或者在备案登记后的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华兴银行、厦门银行、江西银行、贵州银行、廊坊银行、海口联合农商行、四川天府银行、徽商银行、新网银行、富民银行共10家银行在上海无经营实体,已落地存管平台中至少有34家面临整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针对近日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相继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后首套房贷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10%成为主流的现象,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今天(19日)傍晚表示,房贷利率调整是银行在北京市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市场利率整体上扬的背景下,根据市场资金水平变化、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所采取的自主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和导向,对此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积极支持。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表示,2017年3月以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银行作为房地产信贷政策的执行主体,主动配合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过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抑制需求过度增长,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北京市房地产调控所取得的成效。 从本次房贷利率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看,是各家银行根据资金成本变化、同业竞争情况、自身市场规模、经营策略和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进行的自主调整,部分银行通过提高房贷利率压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模,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 从具体利率水平看,各银行根据各自成本不同,进行了自主差异化定价,大型银行资金成本较低,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也相对较小,普遍为基准利率上浮5%;中小型银行资金成本压力较大,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普遍为基准利率上浮10%或以上。 此外,从全国范围来看,除北京以外,近期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区商业银行陆续提高首套房贷利率水平,首套房贷利率水平较基准利率上浮5%-10%已成为全国房地产市场重点调控城市的普遍现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化解谷歌AI霸权的另一种思路?开发平台的生态围剿 相较移动互联网,AI 将是一个更激进的开发者游戏。 无论是学界还是巨头,都只能给出规则和参考,以及一小部分示例性应用,而最终让人工智能落地产生价值的,只能是成千上万脑中闪过鬼点子的开发者。 这种特性的驱动下,抢占人工智能开发基础,聚拢优质开发者生态就成为了巨头们在 AI 军备赛上的重头戏。而这场比拼的核心要素,就是深度学习开发平台。 目力所及,各种供给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框架与平台层出不穷。由于很多平台都是企业和科研内部使用或者半开放模式,所以完整统计到底有多少类似平台很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市面上至少有超过 15 个主流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平台以及背后的企业主体并不是那么友善。围绕平台、社区和开发者群落,一场新的人工智能争夺战正在打响。 而目前这场战役的主旋律,是如何围剿谷歌与 TensorFlow。 微软、Facebook 联手下了一招「围棋」 由于机器学习平台最初多是局限在学界使用,算法与模型的工程化基础不够充足,所以开发平台也更多是由实验室推出。大家各玩各的,不够统一。 这种方案的流弊,在于产业线索掺杂进来之后,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变得非常复杂和碎片化。一个开发者为了让产品具有不同方面的功能,常常需要使用不同平台,然后费尽心力的整合到一起。 针对这种情况,9 月 8 日微软与 Facebook 联合推出的一款开源工具:ONNX。 所谓的 ONNX,是「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的缩写,即「开放的神经网络切换」。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款工具的价值在于开发者可以把训练的神经网络架构在不同平台间无缝对接,省去了大量的转换成本。 根据微软和 Facebook 公布的消息,ONNX 目前已经确定兼容微软的 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Facebook 的深度学习框架 PyTorch 以及非常主流的深度学习开发平台 Caffe2。 这三个开发平台之间的打通当然是有其价值的,但好事者却更关注另一个信息:打通的平台中没有谷歌的 TensorFlow。 于是一种猜测应运而生:Facebook 和微软这两个重度 AI 投注者,或许希望依靠打通开发平台带来的技术标准化价值、灵活操作的体验优势以及打通平台界限后的社区资源共享,来更好的激发开发者兴趣,从而孤立谷歌在开发平台层面的势能。 这或许说明,合纵连横的互联网企业「围棋」法则,已经开始在 AI 这块相对意义上的净土中上演了。 项庄舞剑:阻断 TensorFlow的生态化增长 这里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一定要针对 TensorFlow。 TensorFlow 原本是谷歌大脑项目旗下的深度学习开发平台,在 2015 年这个项目正式对外开源。凭借谷歌 AI 项目的多元优势,其使用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个重要的变化来自于今年 2 月 TensorFlow1.0 正式对外公布。这个正式版不仅优化了语言适应性,加入了更多算法支持,尤其加入了 XLA(Accelerated Linear Algebra 加速线性代数)使得 TensorFlow 开发的模型可以被部署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个改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下一个时代和巨大商机。其效果立竿见影,从今年 2 月开始,TensorFlow 正式超过了 Caffe 成为了使用人数最多的机器学习平台,并且差距在持续拉大。 与 Caffe 这种学院派不同,TensorFlow 成为「扛把子」瞬间让业界联想到了那几年被安卓支配过的恐惧。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谷歌不断投入 TensorFlow 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可能,并且打开了与谷歌大脑、TPU、云计算等等业务的关联性,又有 Deepmind 等高手时长放出新创意和工具,都让 TensorFlow 成为了最有噱头和商业遐想的 AI 平台。 对于其他 AI 巨头企业来说,逐渐成型的谷歌 AI 生态或许意味着谷歌在 AI 领域的霸权威胁。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决行业问题只是表面文章,如何阻断谷歌 AI 向着完整的自生态发展,才是战略性目标。 联合起来与 TensorFlow 对抗,似乎成为了最现实的选择。尤其 TensorFlow 并非完美,其自身弱点给这个领域的竞争留下了更多不确定性。 抢夺大多数:深度学习平台的 AI 暗战 采访了一些工程师朋友,虽然大家对机器学习的看法非常不同(这件事其实很值得研究),但普遍来说,对 TensorFlow 的评价是「易入门,难精通」。 作为一个内部使用平台,虽然经历了非常多的迭代过程,但 TensorFlow 在运算效率上依旧饱受诟病。并且花哨无用的功能很多,对于开发者来说学习成本高、执行性较差,也难以开发出复杂的神经网络。 但 TensorFlow 的弱势,并不足以让其他平台持有者掉以轻心。不说谷歌自身在目的性极强的自我更新,就从大的开发者环境来说,谷歌和 TensorFlow 也有转弱为强的可能。 大多数开发者似乎认为,PyTorch 等高度贴近深度学习特性的平台,更适合「高手们」使用。而 TensorFlow 则凭借简单的 API 接口和非常强大的社区资源,更适合入门者接触。 但这种定位一旦被确立,对于其他平台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 AI 产业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重点不是如何配合深度开发者,而是如何开通与更多新手的连接,抢占已经感知到趋势,即将获取开发者身份的「大多数」。 这种情况下,放低身段,打开大门,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平台产品化运营的核心思路。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平台进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开发,无非思考三件事:是否流畅易用,是否消耗大量学习成本,以及是否有强大的社区资源和讨论环境。 或许,微软和 Facebook 以工具打通平台连接只是第一步。在终端应用场景更加多元、AI 落地需求更加强烈的前提下,开发平台的重组与整合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核心命题。 毕竟,「不能再让谷歌造出 AI 时代的安卓」,应该是大多数 AI 巨头的普遍共识。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导读:快意恩仇者有之,黯然离场者有之,老骥伏枥者有之,昙花一现者亦有之。对于市场中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只是在加剧的淘汰赛中,谁能笑到最后呢? iPhone风生水起的十年,其实是智能手机车轮飞转的十年。过去的十年间,手机江湖翻云覆雨,上演了一出出悲欢离合的商业大戏,多少纵马江湖的品牌跌宕浮沉。快意恩仇者有之,黯然离场者有之,老骥伏枥者有之,昙花一现者亦有之。对于市场中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只是在加剧的淘汰赛中,谁能笑到最后呢? 第一回 王者没落与青春归来 诺基亚、摩托、黑莓转手中国厂商欲东山再起 最近黑莓重返中国,不久前诺基亚、摩托罗拉也带着“青春”回来了。这些手机圈曾经叱咤风云的大牌们,在过去的十年里饱受风雨,令人唏嘘。 2012年,诺基亚弄丢了“全球第一”的桂冠,被三星超过。在此前的14年里,诺基亚一直站在手机行业的巅峰。但这只是王者没落剧情的开始,之后的诺基亚最早喊出了向互联网转型的口号,但断臂求生、卖身微软的救赎却加速了王国的崩塌。2016年5月微软将诺基亚手机业务转手卖给了一家芬兰公司HMD和一家中国公司富士康。诺基亚手机从昔日的商业帝国跌落到一个创业公司。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可以说是“难兄难弟”,坎坷际遇何其相似。作为2G时代的霸主,它曾与诺基亚各领风骚,成为当时洋巨头的两大门派称雄江湖。但是在3G向4G的转变中,摩托罗拉也掉了队,先是拆分,之后手机业务卖身谷歌(微博),最后又归入联想旗下。 黑莓的辉煌日记里,与苹果一度分庭抗礼是最耀眼的篇章。但此后随着触摸屏的普及,全键盘手机被边缘化,从2010年起,这家市场曾高达840亿美元的公司迅速陷入风雨飘摇。2016年9月黑莓放弃手机业务,直到2016年12月16日“接盘侠”TCL出现。 一定程度上,这三家代表着很多人“青春”的公司,都是被触摸屏手机打败,在变化的市场都没有与时俱进,经历痛苦的转型却最终跌入尘埃。有意思的是,他们或者已经委身中国公司,或者中国力量左右其间,并在中国掀起一股“复古风”,希望能演一出“王者归来”的戏码。他们的“新中国故事”的确令人期许。老品牌的复出,情怀牌会加分,只是还有几人会为“情怀”买单? 第二回 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 中国厂商第一梯队大挪移 2017年谁将是中国手机市场的老大?综合各种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的排名中,前四位的分别是华为、OPPO、vivo和小米。 而这一排名相信也只是暂时的。用“风水轮流转”来形容这十年中国手机品牌的快进快退再合适不过,尤其是第一阵营。 在2014年的时候,市场上的销量冠军还是小米。小米是手机市场的一匹黑马。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短短四年便创造出一个销量神话,“小米”模式更是广受追捧。还有人评论说,小米最大的贡献是打掉了“山寨机”。而目前雷军(微博)正在编织“新零售”,要线上线下两手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实现了逆袭,这在手机行业前所未见。 同时,“学习OV好榜样”成为一个新的现象。在手机渠道默默耕耘数年的OPPO和vivo终于迎来花开季节,从去年开始销量暴涨。大批厂商学习“OV大法”,大把银子撒向社会零售渠道,以及请代言人、赞助热门综艺节目,营销大战此起彼伏。引人关注的是,OPPO已经显露出与华为一较高下的姿态。 目前华为在全球排名第三,2015年该公司超越小米,首次问鼎中国市场,在中国第一的宝座上已经坐了两年。几年前曾经风头无两的“中华酷联”,站在第一梯队的现在只剩下华为。 2009年中国3G发牌,运营商强定制模式造出一批行业新秀,“中华酷联”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中国手机品牌新一代领军者。但随着全行业进入4G,中国手机市场再遭洗牌:运营商渠道大面积收缩,电商模式崛起,社会公开零售渠道大放异彩。酷派深陷动荡,中兴和联想都在艰难转型,只有充满忧患意识与狼性文化的华为率先完成了进化。 随着市场集中度提升,市场格局似乎正在变得稳固,但局中人都明白,这个市场没有常胜将军,不进则退。 第三回 从三大OS之争到两强争霸 微软失意移动战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谷歌安卓、苹果iOS和微软的Windows Phone(以下简称WP)三大手机操作系统争夺战从未停息。不过,在这盘棋局上,微软显然是失意者。 尽管没有正式声明,WP成为微软的弃子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微软财报中,已经有连续两个季度没出现智能手机业务。该公司最新的战略方向已经从移动优先变为“AI优先”。 今年7月11日,微软宣布WP 8.1停止主流支持,就是说微软不再为该平台提供更新,依然使用该平台的用户将不会有新变化。在今年5月,微软中国官方商城就不再提供任何Windows手机销售服务了,最近微软更是取消了Lumia手机的中文官方介绍页面,转而跳转到英文页面上。 而根据IDC数据,WP市场份额在今年一季度跌至0.1%,到2021年这一数字或将接近于零。 早在2002年,微软开始进军手机领域,当时称为Window Mobile,2010年更名为WP。当时微软的周围聚拢了一批终端厂商,不过这一平衡从微软收购诺基亚起被打破。微软一度推出Lumia手机品牌,但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策略,始终没有帮它走出亏损的泥潭。而随后的Windows 10的大一统战略尝试也被证明不得人心。 现在市面上已经几乎看不到WP手机了,越来越被边缘化。据说,WP的“死忠粉”——纽约的警察们将在今年年底前将手中的WP手机全部换成iPhone。 曾经耗费数百亿美元的“移动为先”战略,对微软来说,就像是做了一场梦,现在梦醒了。 第四回 冰火两重天 他们还在苦苦挣扎 索爱、NEC、多普达、夏新……还记得这些名字吗?在功能机时代,他们都曾傲娇地冲杀在一线。不过在市场的淘汰赛中,渐渐淡出视线。据说,2013年国内大大小小的手机厂商数量达到六七百家,而目前活跃的手机品牌不到50家。如今仍有不少厂商还在苦苦挣扎,既有老牌,又有新锐。 CEO离职、产品线收缩、银行追债、业绩巨亏……老牌手机商酷派如今身陷危机,四面楚歌。作为智能机的先行者,2007年得益于双待机和3G定制,酷派业绩曾翻倍式的增长。在鼎盛的2012年,酷派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而另一个典型是乐视手机。2014年互联网资本大肆进军手机行业的背景下,乐视手机应运而生,同时出现的还有360、格力等一批跨界者。乐视手机打着“生态”概念不走寻常路,但在乐视资金链危机的阴影下,这家公司的前途未卜。 同样情何以堪的还有HTC。但早在苹果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时,HTC已经于2002年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机。这家台湾公司曾经被视为可与苹果一战的翘楚,2008年HTC推出全球第一款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G1,将该公司推上巅峰。G1当时一机难求,行货进入中国大陆之后,水货问题曾一直困扰着HTC。在其最鼎盛的2011年,市值一度高达338亿美元。但从2013年起,迷失的HTC出现断崖式下跌,到2015年市值仅为巅峰时期的6%。最新一季财报显示,该公司已连续九个季度亏损。有传言称该公司正在寻找买家。 IDC给出的今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前五大手机商占据着73.1%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活下去”是目前一众中小手机厂商面临的头等大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摘要:在频繁商业炒作、资本运转以及IP热潮下,动漫产业的“崛起”除了有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作为支撑,其兴盛局面又有几分真假呢? 一朝退步,数十年追赶,我国动漫曾错失自由生长、大国竞逐的黄金时期,以致于整个产业长期陷于一种难以名状的萎靡和困顿,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借力互联网和资本浇灌所带来的些许起色才显得弥足珍贵。 客观上讲,巨头扶植和资本涌入确实是惊醒国漫市场的一个引爆点,很大程度上改观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仅此一点就足以成为国漫重新起航的最大功臣。 不过在频繁商业炒作、资本运转以及IP热潮下,动漫产业的“崛起”除了有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作为支撑,其兴盛局面又有几分真假呢?尤其是原创能力、作品产出和产业链协调运作等根本性问题,在资本的刺激下真的找到了解决之法吗? 这个答案很可能是不。 衍生品公司成主导,动漫正成为副业 通常一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虽彼此协调,但所起到的作用差别不言而喻,尤其是上游公司通常占据主导地位而获得极高的话语权,然而我国近几年动漫产业链的变化走向,却呈现出相反的结果。 据动漫产业的定义所述,狭义概念通常仅仅指动漫产业的内容模块。在产业链上,动漫设计、制作公司为上游,版权代理公司、动漫发行公司为中游,与庞大的动漫受众和消费群体直接接触的动漫产品销售和播映渠道,则构成了内容产业链的下游。 而动漫衍生品的产业链与之并行不悖,是广义上动漫产业延伸的部分。虽然这部分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是一条新的产业链,但不可否认其围绕的核心依然是内容模块,基于这种根与源的固有关系,也可以将衍生品归属于动漫产业的下游领域。 因而,按照理论来讲,动漫设计和制作必然是整个产业的核心,对中下游及衍生品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我国显然是个例,漫长的“中世纪”黑暗笼罩导致动漫制作和发行停滞不前,反而衍生品链条凭借自主设计或是海外授权渐趋壮大,奥飞娱乐、美盛文化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相对畸形的发展形式在资本助推下进一步放大,并集中表现在产业链上的变化。 其一,产业链下游企业成为上市主体的中流砥柱,传统动漫制作公司的地位被取代。数娱梦工厂近日统计了30家在A股、新三板挂牌的动漫公司的业绩情况,根据这份表格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半以上的公司皆由动漫衍生品起家,而且这部分业务撑起了公司主要的盈利,致使以奥飞娱乐为首的衍生品公司成为动漫产业最有实力的一批企业。 与之相反,像河马股份、银河长兴等最初聚焦原创作品的老牌公司,基本上都陷入了长期亏损的困境,而逐渐扩增新业务的尝试也正是集体挣扎的写照。 其二,上游公司逐渐沦为附属。一方面,众多衍生品公司扩大后,开始布局全产业链运作,为此大量并购上游公司,包括漫画公司、平台以及新兴的专业动漫制作公司,这点在奥飞娱乐的泛娱乐化扩张中尤为突出。而另一方面则是巨头疯狂砸钱,通过持股的方式以更大范围、更强力度控制中上游公司,甚至与其长期合作的动漫制作公司,也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巨头的威压。 其三,中游的专业版权代理或发行公司本身在我国就极为稀少,如今在IP热潮的驱动下,主流动漫公司和几大巨头都开始积累各自的版权,使得相关公司生存堪忧、开始插手上下游及衍生品开发。比如杰外动漫,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增加动画节目的投资制作业务,加大自有版权的项目投入。至于动漫发行,光线传媒以此为突破口并购了大批动漫公司,成为该行业的又一有力竞争者。 纯动漫制作或发行公司的利润不足以维持运营,是我国动漫产业链有如此演变的根源,如今资本的驱动使得这种趋势进一步强化。虽然大体上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状态,但如果为目前过度吹捧的行业繁盛所蒙蔽而忽视其中的潜在威胁,那么这一波资本青睐显然并不能解决国漫的顽疾。 为什么说是畸形:过度屈从于资本 承认资本引导动漫市场重振的前提下,不得不提防其中的隐患,就像以上提及的产业链演变,一定程度上是畏于生存压力下的不得已做法,但从长远来看,会对整个动漫行业的良性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畸形的原因。 基于现有产业链的一些基础性变化,有两个相当明显的要素不容忽视。一则,内容模块产业链和衍生品产业链、上中下游公司之间的错位,使得整个行业的运作依旧不协调。相较于衍生品制造公司逐渐确定主导地位,内容创作在整个行业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式微。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的现状并不是因为两者营收的差距决定,而更多的是内容开发和制作的发展步伐,本来就是长期落后于衍生品生产,资本的介入并没有改变这个症结。 据日本动漫产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动漫核心内容产值和衍生品营收的差距是这一产业的特色。比如,2011年日本动画播映市场的规模为1581亿日元,而广义的动画产业市场规模则达到了13393亿日元,美国也是如此。 这说明上下游利润差距并不是造成内容创作核心地位丧失的原因,就像日本的产业化运作,因为各个环节同步发展、彼此利益相关,因而衍生品制造公司即使贡献了行业大部分收入,依然离不开上游企业的持续供给。 我国则与之相反,衍生品制造公司在动漫创作尚未成熟之时,就已经独立发展,尽管如今它们普遍加码上游的内容模块,但原始基因一定程度上使得这条路进展缓慢。 二则,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动漫公司在资本的驱动下,都开始了业务相互延伸、跨界的趋势,再加上互联网巨头和影视娱乐企业纷纷将触角延伸到动漫行业,这种表面看似兴盛的状态,实则是一种同质化走向。更关键的是泛娱乐战略下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在使每个大型动漫公司形成一座座孤岛、闭门造车,从而导致难以形成产业链条上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关于这方面,日本动漫是个很好的例子,制作委员会引导下的各产业环节的公司,在其专业分工领域精耕细作,通过市场互动和快速回收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我国,一个动漫公司囊括了漫画创作、发行平台、动画制作、衍生品开发甚至是影视化业务,是极为普遍和平常的状态,但实际上风险急速增加。 如今不管是有实力的还是没有实力的动漫公司,都开始趋向这个战略发展,这本身已经有些盲目屈从,而过度分散的业务未来很有可能使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竞争,毕竟每个环节都因为彼此插足而构成竞争关系,何谈合作共赢、风险与共。 资本逐利,动漫公司只满足于赚快钱? 资本带动的直接效益是近几年国漫重焕生机的核心要素,与之相应地,动漫产业也要承担资本加持背后的风险和压力。 一般情况下,舆论对国漫发展的宏观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媒体渲染的影响,即使通过某些代表性作品来直观感知国漫崛起的趋势,也往往因为从零到一的跨越而产生过度期待,尤其是巨头投资带动各方主体频频动作,以致于似乎营造了无限生机的成长环境。 但实际上这是某种信号误导,一个公司并购或投资动漫产业,就可以以此为噱头宣布进行业务重组、资本操作,某个玩具厂商扩展了动漫制作的业务,就敢美名其曰动漫公司去拉投资,跨界搞动漫创作、影视化运作的企业,照样打着泛娱乐的大旗忽悠投资人,这足以说明动漫产业的泡沫化日趋严重。 与依旧受追捧的热潮相反,通过上半年30家动漫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四成亏损、21家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一旦资本退潮,动漫产业很可能重新陷于停滞。这不是不可能,毕竟动漫获得资本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IP运作的商业前景,而目前经典IP的影视化或游戏化,已经显现出过度消耗IP价值、精品难出等弊端。 作为经典IP源头之一的动漫,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盲目逐利所造成的负面作用影响,且不说大规模扩张给动漫企业带来负债危机等问题,就连因作品贡献而备受赞誉的动漫制作公司,也逐步在资本裹挟下有沦为赚快钱工具的可能性,以绘梦动画为例。 绘梦动画的生产模式几乎都是本土做动画前期、企划,中间的原画、动画外包给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而IP则来自阅文集团,由此可以实现中日市场同时盈利。短时期内,绘梦动画的产能和作品质量大大提升,这种切实有效的模式也得以适用于其它公司。 但是从过程运作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其中的问题,就是中方由制作者变为了所谓的监督方,而国人最在意的原画、动画创作能力依旧被转嫁到日本公司手中。这种类似买办的形式,实际上造成了诸多隐患,最关键的是培养我国优秀的制作团队沦为一句空话,同时意味着真正的技术和实力积累远没有得到历练。 另外,从资本层面讲,一旦投资方热衷于绘梦模式、调转投资方向,很有可能引起大批国内动漫制作公司效仿,届时只会用钱收买日本动漫制作公司效力的国漫,又何谈崛起?总而言之绘梦依靠的这种商业模式毁誉参半,在资本刺激下更有可能丧失对长远利益的考量。 对我国动漫产业而言,资本是外力,原创才是动力,当外力凌驾于动力之上可能也就意味着话语权的丧失,换句话说,在利用资本助力的机遇之时,也应当适当考量盲目逐利给整个产业链及各环节主体带来的隐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摘要:商品极大丰富和零售渠道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一套能够彰显价值主张的生活解决方案。实体店未来的出路是从单一的商品销售向贩卖生活方式转型。 8月21日至27日,笔者参加了一次针对日本零售业的考察,我们走访了无印良品、茑屋书店、永旺集团、京都八百一、MiniStop、NITORY、银座SIX、大丸百货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零售企业。 “日本零售业至少比中国领先30年”。一位在日本永旺集团工作了十多年的中国人告诉我们。 如果说日本零售业的现在是中国零售业未来的话,这次考察让我对实体店的未来感到喜忧参半。忧的是大卖场、百货店等传统业态持续衰落,未来难见回暖;喜的是以茑屋书店、NITORY、无印良品为代表的生活方式提案业态表现良好,它们对中国实体店转型具有参考价值。 先说大卖场。家乐福在2004年就已经退出日本,沃尔玛的门店全部改换为西友超市,Costco虽然在日本拥有13家门店,但这种会员制仓储超市的大包装商品并不适合日本小型化家庭的需求。 再看百货业。自2000年以来日本百货业便进入无法逆转的衰退期,大丸百货一位门店部长对笔者坦诚,百货业的确是一个“夕阳产业”。购物中心化是百货店转型的一个方向,但日本市区土地面积有限,原有的物业结构无法满足购物中心大体量、重体验的物业需求,转型困难重重。 最后看便利店。即便在日本做得最好、全世界都来学习的便利店业态,也面临客流下滑的问题。日本特许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日本便利店同店客流量出现缓慢下滑的现象,2016年一年更是连续跌了12个月。 另一方面,此次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颇具亮点的业态,它们共同特征是:打破传统的经营者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新组建商品、编辑卖场。在国内,人们称之为生活方式集合店或者生活方式提案店。 茑屋书店、无印良品都是这样的业态。茑屋书店总经理称,他卖的不是书,而是书中的生活方式;无印良品则为消费者提供返璞归真、“这样刚刚好”的生活方式。推而广之,日本当前发展较好的几个企业比如LOFT、堂吉诃德、Tokyu Hands等均是这样的业态。 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判断:商品极大丰富和零售渠道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一套能够彰显价值主张的生活解决方案。实体店未来的出路是从单一的商品销售向贩卖生活方式转型。 火热的东急手创,冷清的高岛屋 8月24日,日本零售考察团一行来到新宿时代广场。这栋8层建筑被电梯从中间一分为二,一边是一家叫做Tokyu Hands(东急手创)的创意百货店,这家店集合了家居用品大卖场、文具店、杂货店等多种功能,提供一站式的生活解决方案;另一边是闻名业界的高岛屋百货。 当时正是东京时间上午十点左右,一个令人诧异的场景发生了:东急百货这边客流涌动,如同一个客流的洒水壶一样,消费者从八楼贯穿而下,川流不息;而电梯另一边的高岛屋百货却门庭冷落,只有购物广播回荡在空旷的商场。这个电梯仿佛赤道一样,将同一栋大楼划分为冷热不均的南北半球。 东急手创馆创办于1976年,主营品类有各种家庭用品、文具、手工材料、家具、五金用品、电器、灯饰、玩具、派对用品、行李、露营用品、自行车、宠物用品等共计约30万种商品。 除了商品之外,东急手创馆也有自己的咖啡馆——Hands Cafe。Hands Cafe延续了东急百货的DIY生活提案,以“Shake Hands”为经营概念,打造一个可以让顾客和店员互相交流的日式杂货风格休闲空间,提供餐饮和杂货等多样化的服务体验。 全日本目前共有12家Hands Cafe,一般都是开在Tokyu Hands里面,每家分店的装修设计都不尽相同。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行区分,将最贴近当地生活习惯的风格呈现出来。顾客们除了在Hands Cafe享受美食以外,店铺还会不定时的推出联名菜单来提高人气,或是举办各种主题手作活动吸引消费者,比如:手工皮革制作、印章雕刻等课程。 具有180年历史的高岛屋是日本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之一,在日本国内拥有20余家连锁店,2007年营业收入位居全日本百货公司之首。作为高端百货店,业界称高岛屋为“没落的贵族”,它是日本传统百货业步入下滑通道的一个缩影。我们对高岛屋的评价是,中规中矩,缺乏亮点。 在同一栋建筑内,东急手创的火爆与高岛屋冷清凸显了传统百货业的尴尬境地。面对新崛起的商品丰富、价格平民、体验感强的生活方式提案店,传统业态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东急手创 高岛屋 无印良品VS茑屋书店,生活方式提案店向全品类扩张 在国内,无印良品热度不减。关注到无印良品的两则新闻,一个是它在上海开出了一家自己的餐厅;另一个是它开始卖生鲜了。无印良品画风突变,其品类扩张范围之广让人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但当你参观了无印良品位于东京有乐町的旗舰店之后便会明白:无印良品到底想要干什么,或者说未来无印良品将发展成什么样的模式? 无印良品有乐町店号称是它的“世界旗舰店”,这家店于 2017年 7月 28日扩建后重装开业。改建后的门店采用LOFT的形式将三层楼面全部打通,从一层可以看到二、三层的陈列商品和消费场景。 一层是无印良品的首个生鲜卖场,还有部分是自营的烘焙食品;二楼是服装、日用品、文具和图书,并且有一个无印良品自营的餐厅;三楼是一些家居、智能产品、家用电器甚至还有销售自行车。 无印良品有乐町店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无印良品未来将涉足消费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印良品官方明确表示,无印良品希望通过商品和服务,成为一家为全球消费者的生活提供助力的公司。 《无印良品的转型》作者渡边米英告诉笔者,无印良品甚至还涉足建筑业,可以帮消费者建造房子。笔者在无印良品旗舰店也看到了一间“无印小木屋”的样板房,这件十来平的小房间造价为税后300万日元,合计人民币18万元。 在访问无印良品旗舰店之前的8月21日晚,日本考察团走访了茑屋书店代官山店。这家店是茑屋书店的集大成者,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卖场编辑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关于茑屋书店,此前有详细报道,在此不做赘述。 笔者想说的是,对比了无印良品和茑屋书店之后,我们发现它们在品类上的重合度越来越高:茑屋书店经营图书、美食、音像制品、创意小百货甚至服装等等,而无印良品也经营上述品类,不同的是,无印良品的商品多为自己开发的自有品牌。 为此,我们的结论是,未来生活方式提案店将会向全品类扩张,延伸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无印良品和茑屋书店,这两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企业未来也会遭遇巷战。届时,消费者的取舍是,要选择像无印良品那样简约自然的性冷淡生活方式呢?还是选择茑屋书店那样优雅时尚的新中产生活方式?或者是兼而有之? 无印良品旗舰店 无印良品开卖自行车 无印小屋,零售价折合人民币11万 从NEWoMan到京都八百一,细分化、主题化业态大有可为 8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新宿一家名为NEWoMan的主题百货店。顾名思义,这家店的特色在于,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围绕女性展开。当然,作为女性用品的一部分,里面也销售很小比例的男性服饰。 这家只有7000平方米的精品百货店是全球“网红”品牌的集合馆,比如正宗意大利料理ROSEMARYS TOKYO、被誉为“咖啡界苹果”Blue Bottle Coffee;米其林两星餐厅BbyB. Shinjuku Sta;沙龙级服务的CHANEL BEAUTY BAR;还有创设于1976年,旗下共计有16个独立品牌的集合店Beams。 为了凸显女性化主题,这家百货店还引入了帝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妇科诊所,该诊所上午是综合体检,下午为专业门诊。 关注到其中的两个品牌。一个叫做SALON的跨界结合馆,它将轻食与时尚跨界融合。SALON门店特别改造了一个挑高空间,下层销售服装、香薰、化妆品、小零食等;上层是一个餐厅,有主厨现场烹饪美食。 难能可贵的是,SALON将时尚和轻食有机融合在一起,毫无拼凑的感觉。笔者参观时正值下午三四点左右,二层的餐厅坐满了人,多是一些年轻女性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品茶、交谈。 另一个品牌位于NEWoMan一层,以大米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店AKOMEYA TOKYO。店内贩卖着从全国各地严选的米,与米饭有关的食器,以及用稻米做出的清酒和食物等。食与器的结合,让店里散发出寓于日常的平淡质感。 NEWoMan为传统百货店转型带来启示。一是如何在不改变门店物业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商品组合,将百货店做出购物中心的感觉;二是如何通过细分定位获取精准顾客群。 无独有偶,我们于8月25日访问的京东八百一同样是一家细分化、主题化的新业态。京都八百一是一家集合农场、零售、餐厅与一体的食品超市。笔者走访的是京东八百一总部的一家门店,这家600平方米的门店月销售额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从NEWoMan到京都八百一,可以看出,在零售业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细分化、主题化的业态将大有可为。 其中有两个关键点:其一、要有统一的价值主张。比如NEWoMan的主张是简约、自然、新女性,这一主张通过门店设计和VI形象不断渲染暗示;再比如京东八百一的主张是有机、健康,它们销售的蔬菜甚至看上去卖相不是很好看,但这正是农作物本来的面貌。 第二个关键点是“小切口,大容量”。即以某一细分的价值主张为切口,但门店的商品和品类组合要围绕该主张大作为张,要丰富而饱满。以NEWoMan一楼的大米主题店为例,这家店虽然主题是米,但其商品涉及到食品、餐具、酒水、礼品、调味品、甚至餐厨服装等周边商品。 newoman 以大米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店 京都八百一 日本没有 “新零售”,中国才是全球零售业的创新中心 日本零售考察团中不少人是奔着求解“新零售”去的。但日本访问之后却难免大失所望,因为,日本根本没有什么新零售,其电商发展状况与国内相比也处于低级水平。 大丸百货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线下如何结合是他们最大的困扰;而京东八百一常务董事弘敏二也对日本考察团表示,他们对于如何发力电商也没有好的答案。可以看出,国内实体零售商向线上扩张时,遭遇过的沉痛同样笼罩在日本零售业心头。 此外,中国电商发展获得的成果并未在日本零售业看到。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支付。我们都知道,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支付是电商最核心的部分。目前国内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几乎普及,甚至路边小摊贩都可以支持移动支付。但在日本,移动支付应用率普遍不高。 另一个代表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配送,国内也要发达于日本。举例来说,中国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第三方配送平台,已经覆盖到80%以上的实体零售终端。类似于永辉、大润发等大型零售企业,则通过自建配送团队竞逐最后一公里。另外,还有阿里、京东等零售巨头,通过菜鸟网络、京东到家布局“1小时”落地配。 在互联网的应用层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由电商演化而来的“新零售”理念也处于全球前列。不久前,有国外媒体深度报道了盒马鲜生。这也说明,国外的零售同行也在向中国学习。 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实体零售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落后。但从它的创新力度、市场容量以及未来增长空间方面来看,潜力巨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你有没有想过,最近很火的 ‘共享女友’ 和你们这个共享KTV是绝配?” “你开玩笑吧,那啥玩意儿啊,能让搞吗?” 一段玩笑话,是几天前记者走访迷你KTV加盟商陈先生时随口说出的。谁成想一语成谶,前天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三里屯派出所对“厦门他趣公司”进行了处罚,同时要求地推人员写了检查和保证书,将共享女友项目的“充气娃娃”带离了北京。 看来,异业合作的可能性没有了。但是迷你KTV的未来,会比“共享女友”强吗? “娃娃机,迷你KTV,VR体验馆,堪称商场三大标配‘神器’。” 一家地处商业中心的大型综合体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几乎所有的综合体都“标配”了这三种“设备”。其中,以迷你KTV的新增数量最多,他表示,“如果现在有哪家综合体找不到迷你KTV的,那么这家人气一定很差。” 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当下,迷你KTV也搭上了共享经济的班车,同时由于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最先做共享KTV的友唱、咪哒等已经获千万融资。此番盛景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共享KTV应该很好赚钱吧,不然为什么会有人大量投放? “其实迷你KTV没想象中赚钱,甚至比娃娃机还差。”早在2017年初就购买并投放了了多台迷你KTV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开始也都看好迷你KTV,但机器投放市场之后,他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而且在圈里了解到的情况都不乐观。或许这位“共享经济”大潮中的娇子,很快就要摸到“天花板”了。 按理说,各大迷你KTV品牌商在纷纷融资,“名利”双收的背后,却有一帮“经营者”和“代理商”在叫苦不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地利”大于“天时”,迷你KTV普遍收益低。 “现在迷你KTV市场有三种模式,分别是购买、代理、自营,最早出现的就是整个设备购买这样的模式。”陈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年初,迷你KTV刚火起来的时候,他就花了十多万买了四台迷你KTV,分别投放在某一线城市的两个大型综合体内。“每台的占地面积大概在1.5平方米左右,一开始每天要付(购物中心)350块钱的租金和管理费用。” 自从投放了这四台迷你KTV后,陈先生每天都会在两个综合体之间多次往返,查看设备、机器的运作情况。但他渐渐发现,“投资”迷你KTV显然不像商家说的那么好。 “购买的时候,厂家说如无意外,放在商场里的机器一天能产生300~500元不等的收益,可是我自己的(投放)却每天都出‘意外’。”陈先生表示,他所投放的两个大型综合体,在中心区域的这个,每天可以产生200~300元的收益,而投放在新区另一家综合体的迷你KTV,每天仅仅只能为他带来几十块钱收入。 “买机器花了十万多,然后现在的收益刚好抵每天的租金,别说每天的油钱了。根本没啥赚头。”陈先生无奈地说。 代理某品牌迷你KTV的吴经理在和懂懂笔记交流时,对于投资者陈先生的说法基本表示认可,他说:“不同区域对于迷你KTV的收益影响很大,中心区域明显会比其他区域收益高,(机器)放在(综合体)一楼,也会比放在其他楼层收益高一些。放在扶梯或通道旁,也会比其他地方略好。” 吴经理告诉记者,他之前代理的是该品牌整个城市区域的投放,而经过一轮“碰壁”之后,他只将机器投放在市中心区域的综合体。“有些地方投放越多,亏得越多。”他说。 跟着吴经理,记者来到位于中心区域的一家大型综合体,看到了他所代理的迷你KTV。 “一楼这个位置,基本上一台每天都还能有个三四百块钱的流水,而在四楼的那两台,加起来都还不够五十块钱。”投资者张先生说。当我们问及为何不止投放在一楼时,张先生告诉记者,“这里面水很深,如果综合体指定的区域我们不去摆,那么一楼(好位置)也不会让我们摆,这是‘规矩’。而四楼(指定区域)几乎自投放到现在都是亏钱的。” 吴经理分析,到现在为止,能够做到赚钱的迷你KTV只占到自己投放总数的不足10%,大部分都是亏钱,有小部分勉强维持租金和管理成本。 “每天我们公司的人都会巡视一遍,但发现很多时间都是屋子都是被占用的。”吴经理告诉记者,就算放是综合体一楼的迷你KTV,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供客人使用,很多时候还有一些乘凉的、逛超市的人占用休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能想办法想让他们离开,即便做法不大妥当。长时间占用,会让很多真的有K歌需要的客人没办法使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损失。” 他表示,越是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占用迷你KTV的“闲人”就越多。 在一家大型综合体一楼蹲守了几天后,记者发现这里吴先生所投放的每个迷你KTV,基本上在午间和傍晚都会被经常占用,有的是在里面休息,有的在闲聊,更有一些中学生在里面做功课。看到经常丢弃在里面的饮料瓶、口香糖等杂物,设身处地去体味一下吴先生的感受,的确是“无可奈何”。 看似风光的迷你KTV,其实能够实现盈利的并不多。虽然商家研发出来这样一种新颖的消遣方式,但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投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诸多问题,除了所选择的区域影响机器收益之外,放置地点还要受制于商业场所的各种限制和“潜规则”。加上人为的“占用”和“损坏”,更导致了迷你KTV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维护投入不足,“人和”这最后一块儿也快没了。 刚从某大型Shopping mall一层迷你KTV走出来的杨女士显然很不高兴,在和记者的小伙伴交流时,她表示跟朋友团购了旁边一家餐厅的晚餐,但因为还没到时间,就想着先到迷你KTV“消遣”一下。 “等人也好,等吃饭也好,(迷你KTV)的确是能让人消磨时间,而且娱乐消遣,但是在给钱之前,没有发现有的设备无法启动,给了钱之后才发现麦克风损坏了,根本没有声音,总不是为了十几块钱‘维权’吧。”她气愤地说。 对此,吴经理似乎显得不以为然。他表示,因为迷你KTV是长期放置在综合体等公共场所,加上有许多人不自觉地总把迷你KTV当成“休息间”,毁坏设备的情况屡见不鲜了。“单单话筒,每一两个月就会坏掉一个,那个顾客(杨女士)是凑巧吧,还没检修到。”他双手一摊。 显示屏、麦克风、耳机、桌椅成了经常被毁坏的设施,虽然不同的厂商对于设备毁坏也有一定的赔偿规则,但吴经理告诉我们,“索赔”的成本太高,也困难。所以许多都是承包商或者代理商都是自己掏钱维修的,这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在知乎上一项关于“不愿光顾迷你KTV”的调查中,设备损坏已经成为网友们最为诟病的问题,而其次便是迷你KTV的卫生问题,也的确令人堪忧。 曾在一家量贩式KTV当主管的阿亮告诉记者,在传统KTV里,话筒的“卫生”一直是商家最头痛的问题。 “每天有多少人用嘴对着话筒‘喷’过,上面所能滋生的细菌难以想象,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每天消毒,然后再给消费者分发一次性的话筒套。”阿亮表示,话筒的卫生问题作为量贩式KTV都难以解决,所以在一直在公共场所摆放着的迷你KTV更是堪忧。 记者在四个多小时的蹲守时间里,看到迷你KTV已经换了三波人,但却丝毫不见有任何消毒作业,也不见有任何一次性话筒套提供。吴经理表示,在话筒架上方已经有“紫外线”对话筒进行了一轮消毒,只要放上去就可以了。 但对于“紫外线”消毒效果如何,能否抑制细菌杀灭细菌(甚至异味)的追问,吴经理始终不肯正面回答,一笑置之。 如此看来,迷你KTV的日常维护都要代理商或者经营者自己“买单”,而有些代理商、经营者本身在迷你KTV上所能赚到的收益也十分有限,对于维护也好、卫生措施也好,投入自然就“铢施两较”。 而维护不当、卫生不佳,恰巧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在碎片化时间“光顾”迷你KTV的重要因素。对于代理商和经营者来说,这很可能是一个“死循环”。 对于这个“死循环”的问题,陈先生在沉思了一阵儿后甩出一句,“最赚钱的还是品牌方(厂商),一个个都是甩手掌柜。”失意之情令人深思。 品牌嗅到了“资本”的味道,经营者却摸到“天花板”的迷茫。 “我能花20块钱,到‘夜猫场(包时段到凌晨或通宵)’唱K,为什么要花12块钱来这个地方唱一首歌呢?”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抱怨,迷你KTV现在越开越多,而且千篇一律,一切都是自助的,并没有提供任何增值服务,还不如去真正的KTV唱得痛快。 KTV主管阿亮告诉记者,现如今传统KTV市场进入低迷期,选择KTV作为聚会休闲方式的人越来越少。但他同时也指出,实体KTV的不景气,并不是迷你KTV导致的。“一首歌要10到15块钱不等,这个价格可以在实体KTV的小包间唱一个小时,平时工作日晚上包时段也才30~50元。”所以他认为,迷你KTV的定位和定价均没有对实体KTV造成任何威胁。 但阿亮强调,实体KTV之所以进入低迷期,是因为“新鲜”劲儿过去了。曾几何时,在KTV呼朋唤友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只是随着娱乐项目多了,KTV行业自然就面临着其他娱乐产业的竞争。说低迷,不如说回归理性发展。 “现在火爆的迷你KTV有一定市场,它可以看做是刚崛起的在线K歌软件的一个场景补充,好奇心推动下,心血来潮时想唱上一曲的人狠毒,但这个市场绝对没有厂商们宣称的百亿、千亿(的需求)。”阿亮告诉记者,唱歌这种娱乐休闲方式,它的需求本身就不是那么普世化,作为同是“共享经济”的产物,市场规模远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小得多。 “一阵大热之后,(部分)厂商已经拿到了融资,自然希望继续扩张,但其实市场需求本没那么大,技术也没有太多门槛,(迷你KTV)的天花板本身就不高。”吴经理对此只能苦笑。 一开始“尝鲜”的人不多,竞争品牌也不多,等到今年初的爆发期后,大量新的品牌厂商“井喷”,就连最先做的那些品牌厂商所设置的“区域保护”机制也难以奏效了。 “虽然厂家说一个区域只投一定的量,但是你不投放,别的品牌会投放,而综合体才不管你呢,只要谁交钱多谁都可以放,哪怕就放在你隔壁,你也没办法。”他告诉记者,自从迷你KTV“井喷”之后,市场都开始乱了,有的拼价格,有的拼数量,更搞笑的是部分热门商圈,跟下“五子棋”似的,几台A品牌的迷你KTV中间还会“安插”两台B品牌的产品。 共享单车市场挤进了这么的运营商,基本后来的运营商多多少少都还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但对于吃了“激素”的迷你KTV行业来说,从一开始的友唱、咪哒发展到现在不下20家品牌来说,同质化、门槛低、创新难,似乎已经让这一行业触及到了本身就不高的“天花板”。 “社交”不足,新鲜感退却之后就成了硬伤。 看似“风光”实则“憋屈”,是投资者陈先生对很多迷你KTV经营者的概括。资本涌入、市场扩张,其实更多的是厂商的“游戏”,更多代理商和经营者,为品牌厂商铺了路之后,大部分都面临着“叫好不叫卖”的困境。 另一位投资者张先生则是把最早一批“尝鲜”买下了设备的人比喻做“炮灰”。“十多万块钱(四台)是年初的价格,现在(部分品牌)为了扩张有些只需要交几千押金就可以了,我们这一批都是‘一次性买卖’。”他打趣的说,十万块钱可以买70台热狗烤肠机了,光在本市地铁口摆摊儿卖都赚大了。 经营了大半年的迷你KTV,张先生和陈先生都自称十分“懂行”。作为“一线”人员,他们对于迷你KTV的未来发展已经持较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需求是有的,但是太单一。”陈先生说。 迷你KTV有别于传统量贩式KTV,它最多容纳两个人一起唱歌,“关上门,戴上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是能‘唱歌要命’也没人会取笑你。”他表示,但是对于一些有“社交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迷你KTV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 所谓的“K歌社交”,是指同学、同事、合作伙伴,一起到KTV里展现歌喉,结识新朋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迷你KTV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独唱”,最多带上一个好不嫌弃你的“Ta”。 “其实是有多孤独才会一个人唱K,是有多不堪才会俩人对唱。”一位网友在评论迷你KTV时写到。至于部分迷你KTV有录音分享的功能,张先生则直言:“会分享出来的都是唱得好的在‘晒命’,谁会理会。” 一开始处于“猎奇”的心态,有很多人会选择迷你KTV“尝鲜”,但不少用户“尝试”过一、二次之后就不会再来光顾了,吴经理分析,“有的(用户)最后连公众号都取消关注了。”他表示,导致这样的一个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用户觉得一个人唱歌很无趣,没有社交没有分享,更没有量贩式KTV那种欢声笑语的氛围。 在“尝鲜”之后,许多消费者的猎奇心态逐渐退却,掩盖在“新鲜感”之下“社交”不足的弊端逐渐成了迷你KTV的硬伤。 就像吴经理说的那样,迷你KTV的天花板的确不高,一套影音系统,一个触摸屏,两副耳机两个话筒,一台空调,装在了一个“盒子”里,通上电通上网这个迷你KTV就诞生了,但也正因为“门槛低”,这个行当现在正上演着“百团大战”。 “共享经济本身就是一项创新,但是迷你KTV真的很难想象有继续创新的空间。”吴经理说,现阶段所有的品牌“玩家”都是在外形、音质、设备上下功夫,优化再优化,但除此之外,很难想到有更新的创意可以为迷你KTV“赋能”。 往前一步“社交开放”是量贩式KTV,往后一步“录播分享”则成了在线K歌软件。在部分厂商纷纷融资扩张之后,留给“共享KTV”经营者和代理商的无疑是难言的困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藏獒 “成灾”,高原数以万计只狗沦为流浪犬 记者在青海部分地方调查,曾经的名犬藏獒少人问津,曾经以忠勇著称的藏狗,已然成为高原的一种麻烦。 在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的一处流浪狗收容所,至少收养着六百只流浪藏狗。听到开饭的响声,数百只藏狗四面蜂拥而来,争先恐后地涌向场内的7条食槽。几分钟后,食槽内已经没有食物流出了,但是藏狗们仍然待在食槽边不肯离去。 风光不再! 藏獒售价有些不足千元 近年来,藏獒身价一落千丈,记者调查曾动辄售价几十万元的藏獒神话风光不再,有的藏獒也就买到1000多元。一些寄希于通过藏獒捞金的人,逐渐抛弃了手中的藏獒。不少无家可归的藏狗游荡在青海部分乡村的街道上。还发生过袭击路人的情况,去年11月,囊谦县一位8岁的女童,遭流浪狗袭击身亡。 2015年夏天,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乡政府和当地的苏莽寺各出资约20万元,在距苏莽寺约1公里的路边,建起了一座面积约50亩,由铁丝网圈成的流浪狗收容所。收容所建成半个月内,约1200只流浪狗被送入其中,收容所对流浪狗进行集中喂养。 这些流浪狗每天大约需要面粉850斤,每月的开支将近2万元,这笔开支,主要由苏莽寺承担, 有时农牧或上级部门会给狗场一些粮食,但数量有限。较大的花销让毛庄乡流浪狗收容所倍感压力,目前狗食虽未断顿,但还能支撑多久是个问号。 青海藏獒一直是中国藏獒的名片,尤以玉树藏獒闻名。藏獒市场最热的那几年,纯种藏獒配种费普遍为三、五万元,名獒甚至可达20万元。大约从2010年,藏獒热开始降温,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处理着自己手中的藏狗,在青海玉树,记者试着拨打了多家藏獒园的电话,皆提示为空号或停机。 《北京青年报》深一度记者蒲晓旭介绍,从这个现象来看,现在可能藏獒经济确实是不行了,很多商人已经不做藏獒的生意。 噱头不断,人为操作曾让藏獒的“含金量”快速提升 在2008年前后,全国各地举办的藏獒展览数不胜数,各种噱头不断。一些炒家在各省举办展览,通过比赛的方式颁布一些虚有的头衔,让藏獒的“含金量”快速提升几十甚至上百倍。 现在来看,这些都在人为操作在催生泡沫。条件允许的话,藏獒可以换成任何其他东西,比如社会上曾经热炒过兰花、普洱茶、海狸鼠、红木家具等等,“繁荣”背后都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香港证监会欲在股票上市过程中发挥更大监管作用的计划可能没得到公众支持,但不意味着它要做出让步。 尽管修改上市流程的建议在公开征求意见时遭到券商与商界领袖反对,后于9月15日宣布取消,但人们看到,香港证监会正更积极的评估首次公开募股(IPO)并推动相关努力。 香港证监会希望在有必要加强监管的问题上凝聚共识,为此付出了多方面努力,其中之一就是2016年6月首次公布的修改上市流程建议。但是,香港证监会已经有影响上市流程的宽泛余地,而且从2017年初以来就更频繁的行使这方面权利。该机构阻止过IPO,直接质问过新上市申请,警告过保荐人要遵守规则,这种方式被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称作是“前置式”监管。 欧达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些反对香港证监会在上市流程中发挥更多正式作用的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后悔,因证监会现在更可能会单方面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