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下发,对资管产品明确提出“去刚性兑付”的要求。记者调查发现,《指导意见》在“问题信托”产品的投资人中间讨论热烈,不少投资人担忧并向受托机构询问项目是否能如期兑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多个受托机构并未公开宣称会对项目进行“刚性兑付”,仅表示“积极与融资方沟通”、“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利益”等,不过,也确有信托经理称“预计刚性兑付问题不大”。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指导意见》还不会对信托产品兑付产生明显影响,在未来出台具体的执行细则之后,对“刚性兑付”的认定恐怕还是有具体讨论分析的空间。 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陈进表示,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业的普遍共识,而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是打破刚性兑付,真正实现“买者尽责,买者自负”,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的前提条件。做不到净值管理,打破刚性兑付也是无稽之谈。 资管新规引投资者聚焦兑付 日前,山西信托于2016年9月份发行成立的“山西信托-信达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逾期兑息的情况,引发市场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的产品期限为“24+12个月”,预期收益为8.5%-9%,实际募集规模为1.28亿元,项目按年付息,收益类型为固定收益。在资金用途方面,推介材料显示,“资金用于补充山西广生堂医药批发有限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主要用于批发网点布局和营销、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的采购”。 而该项目出现问题的原因则是因为融资方山西广生堂医药批发有限公司现金流紧张而导致无法付息。另外,融资方整体公司业绩也出现了大幅下滑。山西信托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公司对该信托计划高度重视,已采取增信、资产处置等多种措施,促进借款企业尽快回笼资金;并表示,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委托人及受益人利益。 本来,这只是一项普通的债务违约,不过,随着《指导意见》的下发,记者发现,在包括“信达三号”在内的多只目前风险暴露的信托计划中,不少投资人对产品是否会“刚性兑付”,自己的投资收益是否仍能得到保障表现出更多的忧虑。 在尚处于征求意见期的《指导意见》中显示,“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的情况属于“刚性兑付”,并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举报。 “在此前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有明确表示,信托公司应切实履行受托人职责,从产品设计、尽职调查、风险管控、产品营销、后续管理、信息披露和风险处置等环节入手,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加强尽职管理,做到勤勉尽责,降低合规、法律及操作风险。”某投资人表示,要实现“买者自负”,前提是“买者尽责”。 不过,针对投资者的询问,记者了解到,不同的受托公司的态度不同,多数公司并未明确表态“刚性兑付”,仅称“积极与融资方沟通”,“最大限度维护投资人利益等。”,不过,也有信托公司给出了“刚性兑付”的态度。在某投资大连机床的信托项目中,某信托公司的业务人员则直接表示将对融资方陷入困境的信托项目进行“刚兑”。“项目预计进行刚兑,目前在处置质押资产中,预计问题不大。”该业务人员如是说。 期待执行细则 某信托观察人士表示,短期来看,《指导意见》不过对兑付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具体手段上,虽然《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三类属于“刚性兑付”的情形,在未来出台具体的执行细则之后,对“刚性兑付”的认定恐怕还是有具体讨论分析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有信托公司继续进行刚兑。 但他同时指出,即使是在《指导意见》尚未落地的情况下,贸然承诺会对信托计划“刚兑”的行为也是不妥的。 事实上,在日前某论坛举行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会上,多家机构都认为打破刚兑是利好,但需要考虑投资者接受的问题。“刚兑需要有序打破,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直接取消是不可行的,也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某信托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曾经刚性兑付是信托业赖以生存的支柱,这种情况但必须做出改变。在背离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高收益隐含高风险”的规律的情况下,“零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只能是“看起来很美”。 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陈进表示,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业的普遍共识,而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是打破刚性兑付,真正实现“买者尽责,买者自负”,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的前提条件。做不到净值管理,打破刚性兑付也是无稽之谈。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证监会11月30日消息,2017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上海出席纪念潘序伦先生创办立信九十周年活动并致辞。 刘士余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资本市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使命。抓住机遇,肩负起使命,很关键的举措就是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进一步发挥好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作用。90年前潘序伦先生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其倡导的诚信为本的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是注册会计师的核心道德理念和执业准绳,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刘士余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核心,公众公司披露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乎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直接关乎到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必须通过审计制度安排解决公众公司和公众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内外实践证明,审计制度是资本市场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制度安排,离开了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看门人”作用,就不会有“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也就不会有持续稳定和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 刘士余强调,立信的命运从来都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立信的文化核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立信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从事资本市场审计的行业排头兵,可喜可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信应当也有能力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要树立行业自信,自觉接受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受人尊敬的行业,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从来不是为了处罚而处罚,而是要通过监管促进其不断提升执业质量。要切实维护法律和准则的严肃性,不断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不断审视存在的不足,行稳致远。二要坚守诚信底线,立足行业本源。只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坚守诚信底线,才能健康长远发展。三要健全内部机制,夯实质量基础。要树立以质量为核心、以风险为导向的文化理念并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要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伙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四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最大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培养人才永远是事务所发展的根本。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冯淑萍,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吴清等参加了活动。 ...
骆江峰强调,“北京大白表示会投一些货币基金或央行逆回购债券等固收类产品,但是为什么拿这笔钱去买高风险的股票,甚至ST股,我们至今很难理解”。 “今年1月打款之后,一直到8月,我们没有拿到基金的月报或季报、持仓和浮盈情况,北京大白也不让我们退出,我们就在想,它是不是拿钱去炒股,而且还亏了?” 11月28日,龙树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树资本”)董事长骆江峰介绍,今年5月开始,其一直要求北京大白披露基金进展,但屡屡未果。 3.9亿元的“顺丰定增专项基金”,除了2亿元成功获配,剩余1.9亿元至今下落不明? 参与投资的龙树资本在11月22日和24日,通过微信公号陆续抛出疑问。 经数日调查,采访目前陷入“对撕”的龙树资本和北京大白双方,以及顺丰控股、基金托管方中信证券、律师等相关各方,起底“顺丰定增专项基金”事件全貌。 摸底 “顺丰定增专项基金” “当时公司为了80亿元定增,去各地做了路演”,顺丰控股(002352.SZ)证券事务部人士11月27日坦言。 “顺丰定增专项基金”(编号SM6460)成立于2016年11月8日,类型为开放式,周期18个月(一年投资期+0.5年退出期)。经基金委托人、管理人及托管人协商,到期前可展期或提前结束。 而上述投资的背景是,2016年5月,鼎泰新材(002352.SZ)披露顺丰借壳上市预案。面对未来的上市红利,不低于11.03元/股,合计80亿元的巨额定增,成为机构竞相争抢的蛋糕。 2016年8月,龙树资本与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北京大白汇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大白”)签订了《财务顾问协议》,由后者提供顺丰定增的财顾服务,协议约定“合伙制基金指定投资于顺丰定增项目”,为此,龙树资本支付了375万元的财务顾问费。 据龙树资本、北京大白和中信证券三方签订的《顺丰定增专项基金私募基金合同》,今年1月,作为上述私募投资方之一的龙树资本将合计7500万元分两次打入该基金专户。 据龙树资本称,目前已联系到近50家参与该基金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而北京大白为顺丰定增一共设立了7只私募投资基金。北京大白11月23日微信公号称,其在今年7月28日将上述基金归集到编号SM6460的“顺丰定增专项基金”,并通过“泰达宏利价值成长定向增发663号资产管理计划”,以35.19元/股,获配顺丰568.3万股,金额1.99亿元。 以顺丰上市当天53.5元开盘价和55.21元收盘价推算,定增股东们至少获得41%的浮盈。 不过,热闹背后,潜藏投资风险。 8月28日,北京大白因未严格履行基金信披义务,收到了北京证监局的监管警示函。 此后,龙树资本终于获得该基金截至7月31日的信息披露月报表,显示该基金募资总额3.92亿元,不过除了2亿元进入定增,剩余1.9亿元去向不明。 “照此份额推算,我们的钱也只进了近4000万,剩余部分去了哪里?”骆江峰提出了质疑。 更早前的一份6月20日《顺丰定增专项基金委托资产估值表》显示,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北京大白曾将3.53亿元(占比99.49%)投向二级市场,买入西部资源(600139.SH)、国发股份(600538.SH)、中国电建(601669.SH)等13家A股上公司,甚至还有ST昌鱼(600275.SH)、ST上普(600680.SH)等ST股。总市值3.47亿元,估值增值-542.9万元。 7月31日基金信息披露月报表显示,该基金净值仅为0.857,亏损15%。 那么,将上市当天稳赚41%的顺丰定增基金募资金额,押注ST股和其他股票,北京大白究竟是什么考虑? 耐人寻味的是,2017年4月,北京大白官网上有一篇《事件驱动系列专题报告:从业绩预告捕捉摘帽行情》的文章,描述的正是ST摘帽事件的投资逻辑,数据称:2009年10月到2016年5月投资ST摘帽累计2.78倍收益,年化绝对收益17.85%,整体胜率80.18%。 争议 “炒ST股” 那么,原本定位顺丰定增的私募基金,为何曾在定增前投向了二级市场?目前资金投向哪里? 11月29日上午,记者致电作为基金托管方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托管部行政负责人吴俊文,其回复,“我们按照合同约定,将基金定期信息披露提供给了基金管理人”,不过其称,无法对外透露基金的投向和最新净值。 另一位主角北京大白,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 尽管29日晚间,北京大白董事长朱宝称“我们准备去一趟证监会”,对资金投向未予正面回复。 不过23日北京大白的微信公号文章,表明了其态度,在11月24日其向龙树资本的名誉权纠纷《民事起诉状》中写道,“公司在实际投资中,也是严格按照《顺丰定增专项基金私募基金合同》中的关于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的约定进行投资”,强调公司并不违约。 而上述私募基金合同对“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三个类目给出了相距甚远的范围。 其中,“投资范围”涵盖股票、定增、新股申购、新三板、债券等,还注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基金管理人拟增加以上列示之外的其他品种(非标品种除外),如对该投资品种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20%可直接投资”。 “投资策略”为“主要投资于市场上知名企业的已上市股票(定向增发),或通过其他基金和有限合伙企业间接参与该项目的已上市股票、未上市股权”。 “投资标的”则为短短六个字的“顺丰定增项目”。 那么,投资对象到底如何界定?龙树资本和北京大白到底孰是孰非呢? “此类情况应该是采取对非合同制定有利的一方有利的解释,写明投资标的是顺丰定增的,就应该去投顺丰定增。”28日下午,公义律师事务所於炯律师表示,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不利解释原则,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理解。 杭州某投资公司法务部人士也称,“合同目的是投资顺丰专项定增基金,而非进入二级市场,按投资标的来认定更符合双方最初签约目的。” 骆江峰强调,“北京大白表示会投一些货币基金或央行逆回购债券等固收类产品,但是为什么拿这笔钱去买高风险的股票,甚至ST股,我们至今很难理解”。 不过,北京大白指出,“龙树资本单方面要求按照高于当时基金净值的价格提前解除《基金合同》,保本退出”。对此龙树资本否认,“我们并不是因为定增时间拖得太久想退钱,大白一直不披露基金进展才是关键。” 此外,其认为,龙树资本未在2017年7月21日前填写《认购对象出资人信息表》,导致其部分认购资金未能获得认购资格,是双方争议所在。 骆江峰回应,“关于投资人的信息,我们的确没给,我们也没有必要提供,因为相关投资人信息已经在中基协完成备案”。 龙树资本成立于2011年,曾参与义乌首只政府引导型私募股权母基金,截至2016年,资产规模超60亿元,自称投资风格“不追风,也不追求热点”。 注册资本5亿元的北京大白成立于2015年,曾参与南孚电池定增,控股方紫懿控股集团直接投资及参股企业30逾家,合计管理超50亿元。 “我们要求召开所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北京大白应该公开基金成立以来的所有数据”,骆江峰称,目前已联系到近50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对龙树资本而言,其更担心的是,该基金2018年5月即到期,但定增新增股份同年8月才能第一次解禁,获悉该情况的北京大白,应组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讨论基金展期事宜,但是至今还没有进展。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1月29日,九鼎集团(430719)再次因重大资产重组延期复牌被提示风险。 九鼎集团因收购AgeasAsiaHoldingsLimited (富通亚洲控股有限公司) 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九鼎集团于2015年12月3日至2017年11月23日期间分别于每五个转让日发布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的公告》。 目前该重组事项已取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并完成了相关款项支付等程序,涉及上述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文件已披露。股转系统正对公司相关文件的完备性进行审查。 根据最新消息,九鼎集团恢复转让日预计不迟于2017年12月29日。西部证券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九鼎集团于2014年4月29日在新三板挂牌,以做市方式转让,公司主营投资管理、投资咨询。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0月下旬开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下称 “全国股转系统” ) 便开始了密集的调研。全国股转系统总经理李明亲自带队赴华南地区与企业和投资机构交流。与此同时,证监会层面也组织了市场人士的汇报和总结沟通会。 除此之外,据了解,全国股转系统向各家券商下发了《主办券商业务开展情况调查问卷》,相关问题涉及主办券商在新三板市场的所有业务。 “这次调查问卷的问题非常细致,例如在经纪业务一项中,问卷甚至设计了‘向合格投资者推介活动参见人数/场次’这样的问题。” 华南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11月29日表示。 全国股转系统则表示,此次发放的问卷调查是为深入了解主办券商业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搜集各主办券商对业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提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问卷内容或指明了未来潜在的改革方向。 问卷涵盖范围广泛 根据记者获得的调查问卷显示,此次全国股转系统调研的内容涉及七个方面,分别是业务发展与监管;经纪业务;推荐业务;做市业务;新三板研究业务;新三板资管业务;新三板直投基金七大块。全国股转系统更是要求调查问卷要由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填写,并于12月5日前提交。 调查问卷中每一个大项里又涉及数项的细节问题。如第一项业务发展与监管中,涉及的分类问题分别有主办券商业务发展、主办券商监管、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以及主办券商业务协同。 “在所有全国股转系统做的调查中,这是我接到过内容最全面的一次问卷调查,如果主办券商如实填写,那么这家券商新三板业务的情况将能够非常清晰的呈现出来。”前述华南地区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从调查问卷可以清晰看到全国股转系统是深刻了解到目前市场的症结所在,而问卷相关问题也是有的放矢。 例如在推荐业务中,全国股转系统设计的问题 “当前企业新三板挂牌意愿降低的原因有哪些?” 全国股转系统给出了7个选项,分别是新三板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新三板交易不够活跃,股票定价机制不够公允;企业挂牌成本较高;地方政府取消新三板挂牌补贴;新三板与主板市场衔接机制不畅,对企业发展形成障碍;新三板定位不清晰,企业难以进行长远规划。 类似的还有做市业务意向中的问答,问卷中提出了“2017年以来,贵公司收缩做市业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可选择的选项是,做市业务出现严重浮亏;库存股退出较为困难;无法达到公司业绩考核目标;对新三板市场未来预期不佳以及转为精品做市策略。 “从问题设计来看,全国股转系统清楚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症结所在,希望这次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能够最终推动市场改革。”北京地区中型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讲道。 铺路下一步改革 十月中旬过后,新三板市场仍然没有等待期待已久的政策红利,取而代之的是一轮又一轮的调研。 “拿到目前券商开展新三板业务的全面数据,这是制定下一步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前述华南地区券商人士讲道。 事实上,在此次下发的调查问卷中,一些问题也透露了未来改革的方向。 在做市业务一项中,全国股转系统便提出,“你觉得哪像改革措施最有利于提升做市商的积极性”。可选项中分别有做市商激励政策、混合型交易制度、私募机构做市、公募基金入市、增加挂牌公司股权分散度等几项内容。 “做市制度在今年以来十分低迷,做市制度也急需完善,现有单一券商做市的局面下,券商做市商的做市动力不足。因此,上述提到的几种情况都是可以改善目前做市商制度的办法。”前述北京地区做市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在新三板研究业务中,有类似指向性的问题是“若强制要求主办券商的研究部门(研究所)必须为其做市的股票提供研究覆盖服务,贵公司是否赞同”。 “目前来看,做市部门和推荐挂牌部门并没有过多的联动,通常一些做市部门也会有自己的研究团队,我想如果未来三板研究可以覆盖做市股票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目前三板研究团队的收入或激励问题。”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分析称。 调查问卷中已经点出了新三板市场的问题所在,新三板市场各参与主体也急迫地等待着改革的号角,但有关新三板改革政策何时能够出台的预期仍不乐观。 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上半年是新三板的风险释放期,2018年下半年才是政策推出期。 “新三板的政策已经一拖再拖好几年了,监管层也了解新三板市场的问题在哪里,但只调研不改革,无论是新三板中介机构参与热情还是投资机构的参与热情都将越来越差,政策兑现对新三板市场来说已经不是一剂猛药,而是救命的水源。”前述北京地区做市负责人讲道。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1月30日,摩拜方面称,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摩拜单车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恶意诋毁和造谣,摩拜单车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ofo方面发给澎湃新闻的回应称,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有序运转。目前,用户通过官方APP、客服电话等渠道均可顺利退还押金。 当天,有网络媒体报道称,根据内部人士爆料,因市场扩张成本高企,摩拜和ofo小黄车两家单车企业资金告紧,已经开始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挪用总金额高达60亿元,自行车厂以及公关公司等供应商的付款也均已暂停。 澎湃新闻记者午间尝试退还押金,两款APP均成功实现秒退。 下为两家公司回应全文: 摩拜: 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摩拜单车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恶意诋毁和造谣,摩拜单车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用户导向” 是摩拜单车的价值观之一,自成立以来,摩拜单车始终把 “保障用户押金安全” 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确保用户可随时退押金。 同时,摩拜单车呼吁共享单车行业重视用户利益,确保用户押金安全、可退。 ofo: 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有序运转。ofo自创立之初就严格保障用户押金安全,并设置了便捷顺畅的退押金流程。目前,用户通过官方APP、客服电话等渠道均可顺利退还押金。此外,为了保障更好的用户体验,ofo已经在25个城市联合芝麻信用为用户提供免押金骑行服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大家好,昨天(29日)晚上上市公司又出幺蛾子了。 你们还记得2014年的獐子岛扇贝事件吗? 那时候獐子岛披露三季报公司业绩 “大变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105万亩海洋牧场发生自然灾害,遭遇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等,獐子岛虾夷扇贝遭受了灭顶之灾,价值7.34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农业分析师都惊呆了。 昨晚,有个类似的翻版事件出现了。 股民跟财经大V都被震惊了。 事情是这样子的。 国民技术:投入重金公司人员失联 涉及投入资金5亿元 29日晚,上市公司国民技术(SZ.300077)发布了一个公告,解释今天停牌的原因:旗下子公司和私募前海旗隆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国泰,累计投入5亿元后,前海旗隆的相关人员失去联系。因此公司申请停牌。 据了解,深圳前海旗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旗隆”)为业内知名私募,目前在协会上备案14只产品。 1、投入5亿后,前海旗隆失联了 国民技术称,当初是为了推动公司战略收购和业务突破,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前海国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投资”),于2015年与前海旗隆下设的专注于产业投资的子公司北京旗隆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旗隆”),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国泰旗兴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圳国泰”。 2015年11月9日公告: 国民投资首次投入3亿元人民币参与设立,是有限合伙人。 北京旗隆为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独立管理合伙企业的日常运营,并对合伙企业的投资业务独立决策,有限合伙人不得参与及干预。 深圳国泰设立后,积极寻找新兴的科技、医药等行业的优质成长型企业项目。于是在2016年,国民投资对深圳国泰增加投资额2亿元。至此,国民投资累计投入5亿元。 2016年3月2日公告: 这个高达5亿元的投资里,国民技术只有在2016年12月22日收到过5000万元。 然后目前,前海旗隆、北京旗隆的相关人员失去联系。 国民技术表示,已经在2017年11月28日晚间紧急安排向公安机关报案,截至本公告披露时,公司尚未收到公安机关是否予以立案的通知。 来看看微博评论 2、此前买过2亿元的前海旗隆产品, 至少赚了2684.5万 当然,国民技术表示,并不是随随便便选择前海旗隆作为合作伙伴的。 早在2014年,公司便使用闲置自有资金2亿元,购买前海旗隆的基金产品的稳健份额。至2016年11月基金存续期结束,收回投资并取得预期收益。 如果按照当时公告最基本的年基准收益率6.5%,在这笔投资中国民技术获得了2684.5万元的收益。 2014年11月28日披露《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进展公告》: 鉴于这次合作基础,觉得前海旗隆靠谱,所以才后续有了这5亿元的合作。 前海旗隆仍有14只产品在运行 中基协资料显示,目前前海旗隆备案的产品数共14只。 而在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产品信息最新更新日期为11月5日。 据了解,前海旗隆董事长兼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代雪峰是医学专业出身、且做过专业医生,加上他在医药领域已经有20多年的投资经历。 代雪峰的朋友圈,他最后一次公开发言是在11月11日。 代雪峰其人 据媒体此前报道, 1994年,代雪峰还是一名医科大学学生时,被带入成都著名的场外交易市场“红庙子”,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对于投资的兴趣。2003年他来到深圳,先后任职于国内券商、海外券商和海外投资基金,那期间涉足了美股、港股和台股等海外市场。自2006年4月,他在深圳成立深圳市旗隆投资管理公司,其中2012年至14年重心转移到期货投资上。2014年私募阳光化后就成立了深圳前海旗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又把重心移回股市,主要投资医药类企业。 正是因为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且从事过医生这一职业,代雪峰和他的前海旗隆基金一直以医药投资为根基,其中核心团队来自北大和清华的医学博士和硕士,一直聚焦医药股。 近两年,代雪峰的视野放在全球领域,目前公司重心也在美国。2014年,他在华尔街成立了Khan Funds Management America, INC作为全球总部,办公室就设在世贸中心。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方位、成建制地进入华尔街的基金公司。 2015年又在新加坡成立了东半球总部。2016年发行旗下第一只以美元计价海外基金——“旗隆东方医药基金”。 记者试图拨打前海旗隆代雪峰及总经理电话,均无法接通。后续将对事情进展保持关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伴随近两年基金密集发行,“迷你基金” 数量也不断增多。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达到360只,占基金总数的近8%。针对 “迷你基金”,近期相关监管层再推监管举措——对于旗下 “迷你基金” 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原则上对其上报的产品适用6个月的注册审查期限。据统计,目前行业内“迷你基金”绝对数量仍较多,今年以来已经有90只基金宣布清盘。随着此次常规监管落地,未来基金公司处置 “迷你基金” 的速度势必大大加快。 “迷你基金” 过多 影响新基金审批速度 据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日监管层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其中对“迷你基金”有新的安排。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在基金注册审查过程中,对于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原则上对其上报的产品适用6个月的注册审查期限(而目前简易程序只需20个工作日)。普通发起式基金、权益类基金暂不纳入上述“迷你基金”计算口径。 同时,监管要求各基金管理人应强化主体责任,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增强投资管理能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通知称,基金规模过小,一方面不利于投资运作,有可能损害份额持有人利益,特别是在基金承担费用相对固定时,基金规模越小,持有人承担的成本就越高。另一方面,一家公司存在过多的“迷你基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能力的薄弱。为督促基金管理人加大对“迷你基金”的主动管理和营销,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前期采取了阶段性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以来,“迷你基金”数量快速增长势头有所改善,行业申报产品也趋于理性。有必要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将临时性安排转入常规。 而此前业内曾传出,针对“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申报新基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10只,将被暂停申报新基金;还有一种说法是,同类型“迷你基金”超过3只,也会被暂停申报同类型基金产品。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迷你基金”监管这一举措,对防止行业盲目申报产品、扎堆追逐市场热点的现象作出了警示。这项新的指导意见也有助于基金公司加快旗下“迷你基金”的处置步伐。 年内宣布清盘基金 达到90只 近两年“迷你基金”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同时清盘基金数量也在增长。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基金公司对“迷你基金”的逐渐清理,预计今年清盘基金数量将超过100只。而明年预计会有更多“迷你基金”转型或清盘。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迷你基金”数量逐月增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产品共360只,“迷你基金”数量比前一季度增长约30%。在这360只“迷你基金”中,混合基金和债券型最多,分别达到137只、100只,这两类占全部“迷你基金”的65.8%,此外股票和指数基金也达到97只。 究其原因,单一大机构资金撤离是今年不少基金规模突然缩水的主要原因。同时,2016年委外资金大举进入基金市场,其后陆续撤出,叠加新规要求机构定制资金需采取发起式模式,一批定制基金沦为“迷你基金”。此外,还有基金运作不佳、基金产品风格和市场不契合等原因导致基金规模较小。 从趋势看,基金公司加快旗下“迷你基金”关停并转步伐。截至目前,包括已经公告的清盘基金在内,今年以来宣布的清盘基金数量达到90只,是过去三年的2.6倍。委外资金进入较多的债券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成为清盘基金重灾区,今年以来清盘基金中,46只为债券基金。此外,有25只混合基金进入清盘程序。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监管规定,将基金公司申报新产品的注册周期和“迷你基金”数量挂钩,会驱使基金公司更加重视“迷你基金”问题,也有助于基金公司加快旗下“迷你基金”的处置步伐,可能未来清盘基金数量还要增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楔子:自从回国后,很多朋友都叫我有空写写国内外基金的不同。但因为老板总教导我做人要谦虚谨慎,忌妄议,所以也就迟迟没有动手,以免贻笑大方。最近细细想来,这一年半以来还是目睹了不少中国基金之怪现状。姑妄记之,如有不实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怪现状之一:公募私募化,私募公募化 在国外,公募基金(Mutual Fund)不求绝对收益,只求能够跟上基准。因此,公募基金经理只收管理费,不收业绩费。于是,他们也就收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菜的心。但是在中国,公募基金虽然不收业绩费,公募基金的评估却按业绩排名来定。所以公募基金经理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会重仓特定行业或股票,偏离自己声明要盯住的基准去做投资。然而这些风险可媲美私募基金的公募基金们却由理财经理、支付宝、出租车车套等各种方式不负责任地推销往千家万户。 私募私募,顾名思义,也就是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资的行为。而这个特定投资人,本应该是“复杂的投资人”,明白自己到底蹚的是哪塘浑水。即便美国后来推出Dodd Frank法案,也只对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有披露要求。可是在国内,私募基金“高净值个人”的要求低至年薪50万元即可,在投资人的资质上也没有过多要求。【最近新出台的资管新规将年薪降到了40万,但是要有2年投资经验或有500万可投资金融资产,算是一点小进步吧】 怪现状之二:五亿的基金管理公司,七八个产品 在美国,一般管理规模的基金管理人(十亿美元以下),基本上结构就是一个母基金,两个子基金(一个本土基金,给美国投资者;一个开曼/百慕大/其他设在某tax haven的基金,给外国投资者)。这个母基金就是此管理公司的灵魂所在,贯穿管理公司的始终,有的甚至绵延几十年。铁打的基金,流水的投资人。券商、对手方、基金服务商、法律顾问、审计师都和这个基金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成长,了解基金的前世今生。投资人也一样。 可是在中国,五个亿的基金管理公司几乎不可能只有一支基金,有时甚至多达七八个产品。每个产品使用不同的托管行、券商、基金服务商等等,都要进行繁琐的备案、发行、披露等等,而且很多基金业绩一年就没了。基金管理公司深受此害,因此也要求投资人一年起的锁定期(不然我刚备好案你就不投了),而投资人也觉得难以接受(万一市场崩了我急用钱你都不让赎)。我一度对此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问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相信基金经理,要做实时仓位监控 投基金本来就是应该基于对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信任,既然不信任还投乜?一个基金的灵魂就是策略和仓位,假如你什么都能看到,你猜我会不会把最核心的东西配给你?(在美国也也有managed account,但非常非常少,而且仓位/收益也和主基金有不小出入。) 我们X行的钱是绝对不可能和Y行的钱放在一起的 这句话听着霸气,想想却令人纠结。比如说公募基金,张三投,李四也投,我跟王五关系不好,所以王五投了我就不投了?而且如果我们在同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搞了两个产品,我怎么保证你有好仓位的时候是平均配给我们两个人的呢?说不定你跟他关系好,有好IPO的时候你都配给他不配给我了呢?况且在一起还可以在市场下跌时抱团取暖,而不用纠结 “为什么他亏的比我少” 这个问题啊! 每个基金有200个投资人限制 对这点我无fa可说。假如一个基金是私下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有200和201个投资人的区别在哪里?大公鸡基金变成大公鸡1号大公鸡2号就又重新由公募变为私募了? 而且,这种情况滋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有一两个明星产品,其他基金都是为了这个基金“抬轿子”——路演的时候给你明星基金业绩,投资时跟你说明星产品满了,给你的是另外一个东西(跟明星产品一样,呵呵)。就好像人去大医院看病,挂的号是名医的,来诊断的是实习生。而且,每个规模不大的产品放在不同的托管行、券商、基金服务商,也给投资人造成额外的费用负担(很多费用都是规模递减费率)。最重要的是,在产品过多的情况下,这个基金的灵魂到底在哪里,业绩持续性有多高,真的是太难讲了。 怪现状之三:PE基金居然没投资人报告 在美国的时候,我只知道做PE基金很轻松:一个季度才用做一次close,出一次投资人报告。然而回到国内后我才知道,原来PE基金除了年终审计和退出时需要做估值和年报,其他时间都是啥也不用做的。而投资人投了那么多钱,最多能拿到的就是每季度这个PE公司投了哪些项目和项目介绍的PPt和年终审计报告。 “这些估值不准的,没什么意义的。” PE管理人如是说。听起来没毛病,就跟 “反正十年后你要么生要么死,但是中间的过程木意义” 差不多吗。令我感到惊诧的是,投资人自己也习惯了这种论调,对自己应该得到相应信息的权利全部放弃。 “算了吧,反正投都投了。管理也管理不出啥来。” “还有刚投进去就亏一半的呢,还能咋地,只能等锁定期结束啰。” 好吧,你有钱你任性。 怪现状之四:单只基金不做审计 与国外的基金不同,国内的审计不以单支基金为主体,而是以管理人为主体。回顾下怪现状之二里某银行说的“我们X行的钱是绝不会和Y行的钱放在一起的”,就不免觉得好笑——他明明是连审计混在一起也可以忍的嘛。在美国,每支基金都必须单独审计,比如说我曾经有一支母基金,下面连着一个在岸子基金,一个中间基金,两个离岸子基金,然后每年的审计就是必须做6套。(没错,6套!!! - 因为其中一个离岸子基金要和GP一起再做一套)每个投资人都会拿到他分属的子基金和母基金的审计报告,在那里除了正统的年终报表之外,他还会看到母基金和管理公司其他基金之间是否进行过关联交易,有哪些关联交易,有哪些未履行承诺,等等。 对于单支基金不做审计的原因,我猜应该是因为AMAC还没有要求吧。懵懂的投资人们也许觉得看看净值就够了? “要求做什么,按最低的要求做就可以。” “要求不做什么,踩着不许做的线做就可以。” 怪现状之五:最不care的投资人却掌握着最多资金 对于私募证券基金而言,最大的金主当属银行爸爸。不幸的是,不少掌握着大量资金的银行第一不懂投资,第二不在乎收益(只求别亏钱)。尽管政策已经明令禁止合同保底保收益,不少银行还是必须有保底才能过会——不然怎么吸纳存款呢。投资部和合规部好像被切断的左右脑,一个想推门,一个想拉门——进与不进间,基身千万难。除此之外,因为不想懂投资有风险(包括固收产品),银行难免受伤;而受过伤的银行则因为太怕投资有风险,开始设各种预警线、止损线、单账户、流动性要求,搞得很多基金生不如死。 但有人说,银行爸爸也蛮难的——赚钱没奖金,亏钱要调查。 “亲,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一项罪名叫做 ‘国有资产流失罪’ ?” 然而资管新规说,银行爸爸们要表内表外业务分离,成立资管部。不能再搞刚兑、资金池、期限错配。 怪现状之六:安全垫与员工盘 利益的绑定是最稳固的,利益的冲突是最要命的。所以一般投资人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都会问:你们自己有没有跟投?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对冲基金里都有员工投资——上至PM,下至小职员。我们曾经的一个客户CFO就在年终直接把500万美元直接砸进了自己的基金,这是他们对自己投资能力最朴实无华信任的活生生体现。然而在中国,则衍生成了 “你能不能出安全垫” ?(讲真我在美国阅基无数,还从未见识过安全垫呢,最多也就是clawback)投资人以为有了10%的安全垫后,基金经理就能够对他们的投资慎重对待。确实也是慎重对待了——为了不亏掉这10%,基金经理们先小心翼翼地建仓,把安全垫垫起来,才开始真正的投资。结果要么因为过于保守,要么因为还在苦苦建安全垫与投资机会错失良机,最终导致同等策略下有安全垫的基金业绩远低于没有安全垫的基金。 这也许也算一种求仁得仁? 再说员工盘。在美国,利益冲突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为了避免利益冲突,除了跟投自家的基金,很多基金公司都规定员工只能交易指数基金,连股票都不可以交易,为免和管理的基金发生冲突。在中国就神奇了,基金管理公司居然有自己的员工盘,也就是基金单独为员工设立一个产品进行投资。简直是HOLY MOLY SMOKY。 “哇噢,你们公司的福利还真是好呢。”(尽调时投资人说) 我还能说什么。 “来,拿好这5个亿,如何保证交易的公平性、避免赶潮就靠你们基金管理人的良知了哎……” 怪现状之七:通道 上次通道还没写完,一行三会一局就联手出了资管新规严打通道……为什么国内会有通道呢?简短的解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罗嗦的解释:“说来话长……自金融在中国诞生,便是四分天下的格局:除政府这个最大玩家之外,银行、券商、保险、信托或为最大资方,也有相关的监管机构——银行有银监会,券商有证监会,保险有保监会——这就是传说中的分业监管,也是通道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通道业务兴起的充分条件,则离不开 1、投资者认为产品中有 “XX券商资产管理集合计划” 的名称比 “XX基金” 更令人安心;2、X监会规定XX机构不能直接投非白名单内基金;3、掩盖底层资产真正流向房地产等。” 资管新规刚刚出来时,我写道:“这次的资管新规各大监管机构联合出手要消灭多层嵌套,对于通道业务应该是个不小的打击。” 引用一句:“躺着挣钱的券商(信托)从此站起来了。” 放了一个星期再看自己写的东西时,老衲眉头一皱,觉得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如果金融机构不能投非金融机构(对,私募基金就是属于非金融机构,我也不明白到底是由于非金融还是非机构,anyways,总之是非金融机构),那么: 私募基金+通道 = 番茄酱+薯条? 怪现状之八:政策性风险 回国后才真真正正体会什么叫政策性风险——Dodd Frank Form PF 什么的跟这个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还没好好的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请自行播放王菲的《红豆》)。 熔断机制什么的自不必说,几乎是日月神剑波及四海。对于基金而言,有做着量化对冲忽然发现不能烧股指期货被迫转股票多头的,有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基金) “国内就是这样,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怪现状之九:赶风口 老王开了一家洗脚城。老张开了一家洗脚城。老陈也开了一家洗脚城。摩拜单车融了资。OFO融了资。小鸣单车融了资。小蓝单车居然也融到了资耶。老徐做了个FoF。老胡也做了个FoF。老方不想做FoF,然而被老板逼着做了个FoF。 “风起时,猪都可以飞!” “那风停的时候呢?” “无妨!徒儿,快出门去看看外面今天吹的是什么风。” “报告师父,今天是吹的#风呢!”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在线消费贷款在中国的兴起,已经催生了一个活跃的专门买卖被窃用户数据的黑市。 五年前在中国几乎不存在的消费贷款业务,在过去18个月里通过网站和手机app迅速发展,其背景是大批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成立,它们利用大数据来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 自10月以来,两家这样的公司,趣店(Qudian)和拍拍贷(Ppdai),在纽约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IPO),充分利用了投资者对金融科技的热情。不过,它们的股价在近几周下滑,原因是中国有关部门对该行业进行整治。中国监管机构上周暂停发放新的在线贷款机构许可证。 监管机构似乎主要关注不合格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以及粗暴的催收做法,专家们还提出了数据隐私方面的担忧。 “消费者知道贷款平台在采集他们的数据,但他们并不知道是谁在出售数据,”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首席执行官张毅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平台不是以销售数据为主要业务,否则它们无法生存。但是管理数据的员工是数据泄露的主要来源。” 在腾讯(Tencent) QQ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个专门讨论消费信贷的聊天室中,英国《金融时报》联系了一名自称是在线贷款机构员工的人,此人声称有用户数据可以出售。 他提出,能够以每条用户信息4元人民币(合0.61美元)的价格,提供全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和贷款限额。他补充说,对于一些借款人,数据还包括来自芝麻信用(Sesame Credit)的信用评分。芝麻信用是阿里巴巴(Alibaba)关联公司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旗下的机构,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向银行和消费贷款机构出售信用评分数据。 贷款app也通过合法销售数据(在用户同意了杂七杂八的条款及条件之后)来补充贷款收入。 三大贷款app——趣店、拍拍贷和用钱宝(Yongqianbao)——的条款及条件授权这些公司向第三方 “提供” 数据;法律专家称,这一条包括出售数据。除了通过自有资金放贷的在线消费贷款集团外,P2P贷款机构——包括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和信贷(Hexindai)——也采用类似条款。 除非用户接受这些条款及条件,并授权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允许app访问联系人、地理位置、存储文件和其他数据,否则用不了这些app。 趣店周三表示,其从未出售或出租用户数据。该公司表示,针对数据泄露的报道,已启动一项内部调查,迄今未发现有任何泄露,但调查仍在进行。拍拍贷、用钱宝以及和信贷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分析师们表示,用户数据的许多买家是其他消费贷款平台,他们希望识别曾经从其他平台借款的潜在客户,尽快打开自己的业务。用户作了登记、但从未借款的平台,也可能选择将用户信息卖给竞争对手。 “消费贷款平台肯定参与了数据买卖,” 电器零售商苏宁控股(Suning Holdings)旗下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大家都面临着获取客户的问题,希望获得有助于他们进行精准销售和营销的数据,因此对用户数据的需求非常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