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弃购”的新股,成了投行“从天而降的馅饼”。在券商中国的报道中,余股包销甚至“成就”了某投行的年终奖,成为投行“小年”的一大意外创收。截至2月1日,2019年内上市的新股中由承销商认购的余额合计526万股,平均每轮IPO有35万新股无人认筹。虽说弃购新股是投行一项意外收入,规模却并不在少数。经统计,2018年105只新发IPO的余股包销为主承销商带来的利润高达5.19亿。其中拔尖的药明康德,包销收益相当于承销保荐费用的35.25%。余股包销带来的进项余股包销实则为主承销商对新股发行当中认购失败的新股“余额”进行包销的一项规则。包销余股对承销商而言,本意味一份“发行价高于市场估值”带来的风险,不过在目前市场打新稳赚不赔的前提下,承销商包销弃购股基本上是无本万利的生意。名义上为“捡漏”,实际而言,遭遇弃购的新股并不在少数。从choice数据统计来看,在过去一年首发的新股当中,承销商认购余额最高者为工业富联333.3万股,最低的南京聚隆也有3.13万股,竟是无一例外的有新股无人认领。2018年,共计有2979万新股由承销商认购,平均每IPO有28万股被“包销”。到2019年这情况更甚,截至2月1日,共计有526万股由承销商认购,平均每IPO就有35万股无人认领。在IPO首发承销与保荐家数上居于首位的中信证券,其作为主承销商参与的项目当中,合计包销收益就有近5468万。据了解,原本依据证券公司内部规定,投行本不被允许持股投资,此前公开增发包销基本由自营部门接受。不过,随着余股包销收入规模不断增加,能够带来不少利润的“余股包销”在IPO项目减少、投行收入渐弱的背景下,成了投行颇为重视的一笔资金进项。亦有说法指出,有投行把承销保荐收入直接拿来作为IPO余股包销的费用,依然走的是公司自营通道,最终清盘时也基本都是由自营部门负责,如此最终收益就全部截留到了投行。在内部的利益争夺尚且如此,投行之间的竞争更是金融圈里“厮杀”最为激烈的地方。白热化的投行竞争1月末,21世纪经济报道称,从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处独家获悉,监管层日前曾在内部对当下券商投行的过低收费、价格战现象提出异议。过会率的下滑,项目数量的压缩,在头部券商的挤压之下,中小投行早已是艰难求生。2018年前十大券商IPO承销规模合计占比升至78%,尽管手握了大部分的项目与资源,事实上,在规模偏大的券商之间的“价格战”圈里亦不是新闻。2018年10月,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三家机构共同中标上海农商行IPO项目,三家券商合计收费仅为51万,其中海通证券的承销费率甚至低至0.5‰。大项目的规模利润也令各家券商在费率上的而容忍度颇高。2019年初华夏银行300亿元的再融资项目中,5家券商合计投入44名员工参与,合计保荐承销总收入仅42万元,人均创收仅为9545元。有数据显示,承销与保荐收入在整体券业投行当中占比近七成。监管政策的变动对投行整体影响较大,也令其间的“争夺”更为激烈。安信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A股市场累计共有105家企业实现成功IPO,共计融资规模达1375亿元,同比下滑37%。其中IPO整体通过率为56%,较2017年76%显著下滑,投行收入下滑27%。也不难怪在坊间,过去的2018年被称作是投行的“小年”。投行“春”意萌动从截至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不少投行业务收入已几乎落至2015年同期的水平。即便是业界翘楚的中信证券,其于2018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尚且不及2015年同期。收入锐减之下,裁员之声也在年关交替之际此起彼伏。业界老大哥中信证券也数次经历裁员风波,头部券商当中包括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均现未“逃过”裁员传闻。最为甚者,1月16日,西南证券要裁撤投行部门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其后被辟谣。去杠杆和严监管的政策令投行于此间倍感寒意,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券商2018年度经营数据,整体券业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258.46亿元,同比下降32.73%。虽说是投行凛冬,却也让人能看到其间一丝暖意。2018 年 4 季度以来,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政策发生明显转变,二级市场并购重组并购面临松绑。此外,除“余股包销”带来的利润外,亦有说法指出,银行永续债将有望成为券业投行的新增长点。随着400亿“19中国银行永续债01”的发行完毕,国内其他大型银行永续债发行亦将逐步提上日程。方正证券固收团队认为,未来可能陆续有1.1万亿元左右的永续债发行,主要发行者集中在中部偏头部的银行。不出意外的是,对券商投行的债券承销业务而言,有望于其间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备受瞩目的科创板,也将在未来为投行带来新的生意。1月30日晚,科创板相关政策及规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布,涉及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方面的诸多制度创新。有分析指出,在科创板注册制背景下,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及承销机构跟投机制将对投行定价能力、销售能力、资本实力等提出新要求。在对科创板预期之下,相关企业的筛选工作已在逐步推进。据悉,有券商投行部门已初步筛选出相关企业,以期在科创板推出后的申报企业中抢占一席之地。在安信证券看来,市场化竞争将促进券商投行转型,进入“强者为王”的时代,定价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相对而言,资本实力和规模较弱的小中型投行,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持续发展。...
摘要:谷歌在最近推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一种名为Adiantum(铁线蕨)的新加密方式,在谷歌安全博客上,甚至将这种密码学上的创新形容成“下一个十亿级别的加密技术”。要说物联网发展的最大掣肘,恐怕是非安全问题莫属了。我们常常能听到“黑客入侵心脏起搏器”“黑客隔空打开酒店密码锁”“黑客破解车联网”等等耸人听闻的消息,最近日本甚至还批准了相关法案,允许政府工作人员监管物联网设备,将物联网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规划中。在物联网安全问题上,谷歌在最近推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一种名为Adiantum(铁线蕨)的新加密方式,在谷歌安全博客上,甚至将这种密码学上的创新形容成“下一个十亿级别的加密技术”。谷歌提出的解决方案,究竟能改变多少物联网安全的现状,在物联网安全的沃土中,还给谷歌留下多少开垦的空间呢?已经称王的AES,为什么不适用于物联网了?在讨论Adiantum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在物联网出现之前,我们的平板、手机一类的产品都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一般来说,被安卓产品应用最广的存储加密模式是“AES”——高级加密标准。这种在密码学中被称为Rijndael加密法的加密模式,在2000年左右被美国联邦政府公开向学界征集“海选”,并经过层层攻击考验登上C位,取代了以往由IBM提出的DES加密标准。比起DES标准,AES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以轻量级的算力提供更有保障的加密,让当时的设备不再需要将更多的硬件成本投入在加密上。于是王朝更迭,AES取代DES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加密标准一哥,Intel在设计芯片时甚至还专门为AES运算留出了一块分区。一种加密标准的普及过程通常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终端设备应用上该标准,导致底层芯片也会做出配合的设计(这一过程也能够逆向进行),最终演变成该标准应用成本降低,大家都一起用。那么为什么AES标准到物联网上就不灵了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和AES时代不同,物联网体系中很多终端根本称不上IT设备,也就不存在所谓适配某一标准的底层设计了。同时即使AES在设计上极大的提升了性价比,但即使是对于当前的一些智能手机来说,仍然是不堪加密算法的重负。例如在低端智能手机、手环等产品上应用很广的ARM Cortex-A7芯片,就无力支持AES,导致应用这一芯片的设备体验并不令人满意,打开应用程序时常常反应迟缓。那么对于设备更小、对计算响应速度要求更高的物联网设备来说,自然也不适用于当下的AES标准。物联网加密的空白画纸,谷歌只点下一个墨点儿毫不夸张地说,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是一次让加密标准重新来过的机会。很显然,谷歌是想依靠Android系统的开源优势,来进一步实现对更多标准的把控,甚至增加自己在硬件芯片设计上的话语权:物联网设备使用我的系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我能提供一套适配性更强加密标准,不仅有利于普通设备物联化、智能化的进程推进,同样会影响到未来谷歌可能推出的芯片,以及AIot的计算平台结构。这样看来谷歌的新加密标准,几乎是非出不可了。应运而生的Adiantum,从技术根源上就抛弃了原本的AES模式,选择了另一种密码“ChaCha”,利用哈希算法加密生成随机数后,再进行哈希解密。这种加密模式和AES最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计算资源的调用上,即使没有特殊芯片的支持,Adiantum仅通过CPU资源也能实现高速计算。在类似ARM Cortex-A7这样的芯片上,Adiantum的加密解密速度要比AES快了5倍。这种加密模式的出现意味着两件事:第一,加密将不再是物联网芯片降低成本的牵绊;第二,对于PC、智能手机等IT设备的芯片设计还可以继续优化。当加密问题被解决,本来就对芯片要求不高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放心大胆的应用上一些廉价的老款芯片,降低设备物联网的成本。而不再需要留出AES空间的PC、手机芯片,也可以再多塞进几个“XPU”来提升性能。不过作为一种刚刚出世的新加密算法,Adiantum还有漫长的挑战王者之路,谷歌开发者表示虽然自己认为Adiantum的安全性已经足够,但也欢迎各位白帽子前来挑战。和当年联邦政府“强推”AES不同,谷歌作为企业推出一种加密算法,能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软硬件生态的全力配合,恐怕还是二话。就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恐怕不少用户都会怀疑:谷歌会不会在加密算法加“后门”,在关键时刻用来反制中国物联网系统呢?所以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Adiantum都还只是谷歌埋下的一枚棋子,是物联网加密空白画纸上的一粒墨点。闭环生态上的开源表演当然谷歌并不是提出解决物联网安全的唯一角色,终端的加密也并不是维护物联网安全的唯一路径。在通信技术、云端、API接口包括法律法规层面都需要多线进行,如此看来,谷歌最适合的模(jing)仿(zheng)对(dui)象(shou)应当是非微软莫属。和谷歌一样,微软有着应用广泛的操作系统作为基础优势、有云服务供应能力,并且在人工智能技术上颇具高度。而在物联网安全上,微软打造了一套更封闭生态:基于Linux推出定制化的微控制芯片、云端安全服务Azure Sphere和操作系统Azure Sphere OS,从芯片、云和操作系统一整条完整的物联网运行链上维护安全。并且利用起深度学习技术来模拟自动化攻击,来提供安全问题的自动化监测和修复。如此看来,谷歌如果在物联网安全领域继续巩固优势,下一步所做的很可能就是将Android系统进行针对物联网应用的优化,推出支持Adiantum控制芯片,再在云端完成闭环。不过目前的趋势是,谷歌和微软都在闭环的布局上做着开源的事。拿微软的Azure Sphere的安全服务来说,除了支持自己的云服务外,同样支持AWS、谷歌云、甲骨文、IBM等等供应商的服务。而谷歌的Adiantum加密,除了在Android系统上测试外,也在物联网设备常常应用的Linux系统上进行了测试。不过有手机和PC的先例,我们很难想象未来物联网生态是一片和谐、欣欣向荣的开源游乐场,如今在Mac上用个office软件都那么别扭,更别提在微软的物联网芯片上应用谷歌的加密模式了。如今的几位厂商之间彼此的宽容,更像是一起合资承包鱼塘,等鱼养肥了再来分割成果。不过不管怎么看,物联网的安全桎梏,就快被合力解开了。...
“开工这两天,我们一直在赶制回复交易所的函,现在还没完成,递交了回复还不一定能‘通关’,要等深交所审核。” 2月12日,一名影视类上市公司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2月11日,因“重组预测性信息披露不准确”,新日恒力董秘赵丽莉被上交所公开谴责。这位猪年首位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女董秘的遭遇“刺痛”了不少从业者,尤其是节前受到监管层“热切”关注的上市公司董秘。春节前夕,一众上市公司竞相“比亏”的景象震惊了资本市场。业绩预告中动辄数十亿的亏损额不仅让投资者“瞠目结舌”,也让交易所忙得不可开交,一封封质疑上市公司“财报洗澡”的问询函、关注函如雪花般飘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月28日晚开始,沪深交易所共下发122份问询函和关注函。目前有94家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预亏10亿元以上,其中59家上市公司表示受到了巨额商誉减值的影响。商誉减值加剧亏损尽管在大多数行业专家的预测中,2018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并不乐观,但巨额的商誉减值还是出乎了市场的意料。据西南证券数据统计,根据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主板勉强维持正增长,中小创则出现明显的盈利缩减。其中,中小板业绩增速为-16%,创业板增速则下降到惊人的-47.7%,近乎腰斩。商誉减值规模的激增无疑是削弱上市公司业绩的“罪魁祸首”之一。预计全额计提三家子公司超19.53亿元商誉的华闻传媒(000793.SZ)预亏38亿-48亿元;预计全额计提子公司12.22亿商誉的华业资本(600240.SH)预亏46.52亿-50.51亿元……西南证券预测,中小板公司2018年的商誉减值规模在350亿元左右,创业板则有可能达到450亿元,两者分别较2017年增加2倍以上。若剔除商誉减值因素,2018年中小板业绩较2017年下降7%,创业板业绩较2017年下降11.5%,降幅均有所收窄。密集、大额的商誉减值损失引起了市场密切关注,其中关于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进行“财报洗澡”的质疑之声在场内泛滥。“商誉的减值测试,是一个操作空间很大的项目,因为企业价值的评估很难判断。存在企业将潜在开支一次性计提,并冠以‘商誉减值计提’给财报洗澡的可能。这样2019年只要稍有利好,财报预增幅度巨大,尤其是轻资产公司,未来甚至可能走成大牛股;另一种情况是,公司通过这种会计处理,将原本水分太多的商誉挤掉,以防未来商誉会计政策变更。” 2月12日,华南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对记者指出。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财报洗澡”的行为,多名受访人士指出,可以从上市公司对经营情况的预估中看出端倪,如不同阶段上市公司对企业经营预估偏差太大。以年度亏损王天神娱乐(002354.SZ)为例,公司在1月31日发布的预告中指出,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为49亿元,加上其余资产减值损失等,天神娱乐2018年预亏73亿-78亿元。但在三个月前的《2018年三季报》中,天神娱乐预测2018年全年可实现0-5.10亿元的净利润。随后不久,沪深交易所对天神娱乐、人福医药(600079.SH)在内的约75家上市公司发去关注函,质问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调节,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其实春节前交易所专门和我们交流过,今年市场环境不好,股市也不好,不想影响市场的整体预判,今年监管会很严格,但是节前很多公司集中发布预亏报告,一些企业抱有侥幸心理,觉得监管层管不过来,于是从中浑水摸鱼。”2月12日,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说道。企业激辩巨额计提为了应对沪深交易所关于业绩“大幅波动”的问询,节后,上市公司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回复公告编制工作。“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外界很难判断公司是否人为调节利润,企业方一般会出具报表数据,举证计提的合理性。”上述会计师表示。但目前市场人士对于促成此次大额、密集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原因,尚存争议。有受访者指出,除了并购重组对赌集中到期影响外,今年1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家提议,商誉计提由减值改成逐年摊销,也让不少上市公司心惊胆战。“如果会计政策变动,很多上市公司每年业绩都会受影响,很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根本不够摊销,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面临退市风险,所以决定今年搏一搏,一次性全部计提。”上述深圳上市房企董秘说道。但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人士认为,不同公司的处理方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监管趋严、经济下行、企业经营情况复杂等原因,上市公司常用的商誉处理方式多为一次性计提损失,多次计提损失较为少见。“商誉不能做分摊、冲销,只能当企业经营达不到‘现金流折现法’测算的数值后,则需要做商誉减值。今年的情况有大的宏观背景、政策变化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问题。但在这样时间内大规模的爆发,肯定不是企业个案问题导致的。”2月12日,华东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董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上述深圳上市公司董秘也表示:“早前并购重组的活跃时出现了一些泡沫,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在对赌期内没有实现,承诺期结束之后,公司是否还能实现预期业绩,这家标的还值不值这么多钱,每个公司的判断是不一样,但评估机构肯定不愿意再给予这样的标的较高估值。”事实上,从实业经营经验来看,企业未来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商誉减值计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经营不善时,才会做减值准备,评估机构会判断企业经营能够维持预测值,如果不能达到,就会做计提。但是所有行业都是有周期的,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在经营五六年之后,除非做更多的创新,开拓新业务、新产品维持永续的利润,才能保持不发生减值,但说心里话这种情况很少。”上述华东上市公司董秘说道。...
摘要:阿里文娱单季度70亿的亏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依然在烧钱的优酷。好在版权这东西有不错的长尾效应,“马爸爸”又富甲一方,不然这优酷的故事,真不知道要怎么圆场。1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9财年第三季度(2018年1月到12月)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阿里大文娱归属的数字媒体与娱乐业务,报告期内其单季度的经营亏损高达70.94亿元,这多是旗下优酷购买版权带来的高成本所致。数据显示,仅第三季度优酷原创支出以及版权无形资产减值达到28亿元,大量收购海外版权耗资35亿元。在2018年6月,优酷曾耗费逾10亿元拿下了世界杯播放权,在版权豪气上斥资的优酷,业绩却是乏善可陈。视文娱以战略地位的阿里,在过去两年对其文娱板块施以重金。为了组建文娱集团,阿里可谓大刀阔斧的搞并购、重组,比如将土豆合并私有化;收购文化中国成立阿里影业;合并虾米与天天动听,成立阿里音乐等,就像资本堆砌的大拼盘。而在阿里大文娱板块业务中,优酷一直是重中之重,阿里之“娇子”。不过,或许是战略的多变,又或许是高管动荡带来的管理涣散,在砸重金投入后,昔日在线视频龙头优酷,仍被腾讯视频、爱奇艺全方位压制。优酷已经成为阿里内部名副其实的亏损王。阿里文娱单季度亏损70亿就拿其2019财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来说,阿里数字媒体和娱乐单季度亏损70亿,其中原创支出以及版权无形资产减值达到28亿元,大量收购海外版权耗资35亿元,合计63亿元。尽管阿里巴巴并未在财报中透露优酷平台的具体业绩,但可以看到,造成亏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或源自其居高不下的内容成本。实际上,2018年优酷为了获得版权扩大影响力,曾作出亏损80亿元的预算,但显然优酷的烧钱速度,已经超过了预算。在2016年大文娱建立初期,其被视作你阿里未来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战略,当时的文娱CEO俞永福曾表示,将在三年内对阿里大文娱内部投入超过500亿,计划投入大量资金但没想过要在十年内盈利。但在如今视频独家版权模式之下,各大视频平台在采购版权上不断加码,高成本的烧钱抢占市场,然而到最后谁没有称霸市场,反而亏损越来越大。“优爱腾”各自背靠三大互联网巨头阿里、百度、腾讯,作为战略性布局,视频网站背后的三大巨头并不着急盈利,但在烧钱竞赛下,如果算下各大平台的成本和营收,压力却是不小。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6年,10年时间,网络版权费暴涨了7200倍。2017年的热播大剧《孤芳不自赏》、《择天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均被影视公司以超过6亿的版权费购买。2017年10月时任阿里大文娱董事长的俞永福给杨伟东和优酷站台,说优酷要富养“女儿”,烧钱不涉上限,当时光三部剧:范冰冰的《赢天下》、吴秀波的《大军司马懿之虎啸龙吟》、《长安十二时辰》就号称花了优酷17.24亿版权费。优酷的《如懿传》等古装大剧总版权费更是突破了10亿大关。由于对头部内容的巨大投入,优酷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网剧季报中,其新增网剧播放量和在播网剧均处全网第一。尤其是《白夜追凶2》、《白夜重生》以及《白夜追凶衍生剧》,此剧获得很高的评价。但与此同时,阿里大文娱的亏损额度也在扩大,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和2017年第四季度,阿里大文娱集团运营亏损额分别达10.19亿元、31.96亿元和38.28亿元。不过,同样投入巨大的2018年,优酷的业绩确是乏善可陈。这一年上到影视上市公司炸雷股价疲软,融资困难,下到内容层面,似乎流量明星、大投入都不再是票房的保证。据说,这一年的横店剧组锐减。原优酷总裁杨伟东曾直言,“优爱腾仍亏损,是商业模式有问题,如今视频平台仍延续以往电视平台与播出平台的版权交易方式,一次性产购买卖,而随着头部内容的投入加大,内容的价值无法仅仅靠广告和会员来充分消化。”优酷竟成贪腐腐败的重仓地?加之平台的过渡竞争,过去几年版权价格攀升,视频平台烧钱抢夺资源的“玩法”,事实上在反噬平台。事实上,视频网站的相互竞赛也给了高管巨大的贪腐空间。2018年优酷的题材涉猎非常广泛,涉及舞蹈、科技、语言三大类,其中重点布局了《这!就是街舞》、《这!就是铁甲》、《SNL中国》等。2018年12月份,曾直指当在线视频亏损问题的优酷总裁杨伟东因经济问题被带走调查,据财经媒体报道,前优酷总裁涉嫌贪腐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优酷于2018年春集推出的“这就是”系列,“利益输送”金额可能过亿。不止是“这!就是......”系列综艺的产业运作,杨伟东还是世界杯分销版权的获取,多部现象级网剧和网综的参与者。事实上,如今影视剧采购所涉及的领域已经是互联网公司腐败的高发地,杨伟东担任优酷总裁期间,更是在外部公司一直有占股。2018年6月份,优酷曾耗费逾10亿元拿下了世界杯播放权。而阿里巴巴2018年三季报显示,优酷所属的数字媒体和娱乐版块当季实现营业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24%;亏损额同比增加14.25亿元至48.05亿元,而10亿元的世界杯播放权版权支出以及其他版权和“原创内容生产”费用支出,无疑加大了其亏损。有业内人士称,当前影视剧采购所涉及的领域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腐败的高发地,不止是杨伟东,此前优酷的前副总卢梵溪和前腾讯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春宁,均因视频采购上涉嫌商业贿赂而被警方带走调查。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今,近7年时间里,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已有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因腐败而“下课”,其中有一大半都发生在大文娱。阿里文娱为何大而不强?事实上,贪污腐败频发的背后,是阿里大文娱资本主导下业务大而不强的“先天”缺陷。如今阿里的大文娱盘子虽然大,核心业务不仅有优酷土豆,还有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文学等业务,但其文娱板块各个业务却是大而不强,有人将其喻为拼凑的盘子无法产生协同效应。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阿里大文娱的8个文娱相关业务部门基本都是阿里花重金收购整合而成的,居然没有一项重要业务是阿里平台内生发展而来。砸入重金的各项业务都收效甚微。比如UC,UC订阅号升级为大鱼号之后,曾推出10亿元的扶持激励措施,但是目前依然无法和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产品竞争,其余也是落后于竞品。战略摇摆不定,难成大器?而各版块业务整合的压力凸显,也直接导致了阿里文娱管理高层的动荡,成立仅两年半时间其内部却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人事调整。2016年9月,高晓松卸任阿里音乐董事长,阿里影业掌门人也经历了张强、俞永福到樊路远的更迭。2018年5月,此前担任阿里音乐CEO和大麦网CEO张宇被调回阿里集团,由杨伟东兼任阿里音乐CEO,樊路远兼任大麦网CEO。人事频繁变动下,阿里大文娱每年巨额的投入和管理的混乱,无疑为贪腐高发提供了土壤。其中,优酷、阿里影业成为贪腐重灾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导致阿里文娱板块战略摇摆不定的关键原因。俞永福在位时,曾对外宣布阿里大文娱的定位是做产业基础设施,完成对用户、内容和商业三大产业的基础设施升级,来获取流量和用户。此后,俞永福又提出3+X的业务矩阵战略规划,“3”分别是大优酷事业群、UC事业群和垂直事业群,X包括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文学等独立纵队,并极力强调“抚养女儿”来做内容。有意思的是,在樊路远接手阿里影业CEO之后,就率先澄清了俞永福提出的“专心只做基础建设”的说法,提出“内容+基础设施”双轮驱动战略。所以,尽管阿里每年投入近百亿资金,却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各业务在市场中掉队。而无论是管理层的变动、还是持续亏损的优酷,阿里文娱作为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棋子,无疑要面对当下“难成大器”的尴尬。...
导读中泰证券研报认为,娱乐形式的多样化+高票价的抑制+渠道下沉的逐渐饱和导致票房增速与银幕增速的不匹配,上座率大幅下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承压。电影春节档落下帷幕,“平淡”成为关键词,微增票房总量背后,观影人次及上座率均大幅下滑。2月1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今年除夕至大年初六7天长假期间,全国电影票房为5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艺恩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3 亿,同比下滑10.5%,较2018春节档减少1500万人次,平均票价为44.8元,同比大幅增长12.8%,场均人次为45人,同比下滑27.4%,上座率为35.5%,同比下滑25.1%。(在艺恩前述统计口径中,总票房为58.23亿元)上座率大幅下滑另一面,是类型片获突破,分化显著。2月12日,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25亿元,《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票房分别达到16.23亿及11.78亿,低排片量的《熊出没·原始时代》逆袭拿下5.32亿票房,成龙领衔的《神探蒲松龄》爆冷只获得1.35亿票房,获阿里影业支持的《小猪佩奇过大年》,票房为1.17亿。观影人次显著减少的春节档,意味着什么?2月12日,有院线上市公司中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众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短7天假期内都去看电影,他认为,由于时间容量有限,春节档将会进入缓增长乃至退步区间。“像《神探蒲松龄》,成龙的戏票房这么低,且开始排片还不错,证明春节档已经白热化,不一定是个特别好档期。”国信证券传媒首席分析师张衡部分同意此观点,他表示,除了时间的限制,影片质量依旧有提高空间。“更多的爆款还是有空间,离天花板距离仍存。”出品公司有着不同看法。在2月11日的专访中,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影院运营有极大提升空间。“《熊出没·原始时代》这么低的排片拿下高票房,证明排片本身有问题,此外,在营销上及影片选择上,影院都还有提升空间。”差异显著《流浪地球》爆红,引发了资本市场瞩目。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公告,收益从百万级别到亿元不等。“投《流浪地球》是个偶然,我们也想着扩宽视野,此前的选片逻辑,好像不够用了,《流浪地球》溢价很高。”有上市公司人士称。另一个意料之外,在于《熊出没·原始时代》。该部电影在2月5日排片仅有4.4%,凭借高上座率拿到7352.7万票房,电影上映第二天揽获了8295.7万票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我们选择精细化营销,有自己的节奏,在排片上,没有太多投入。”张昭说。乐创文娱为《熊出没·原始时代》出品方。其他影片就没这么幸运了。市场瞩目的周星驰作品《新喜剧之王》上座率一路走低,仅获得5.57亿票房,《神探蒲松龄》、《小猪佩奇过大年》均低于预期。节前,市场对2019年“春节档八大金刚”抱以极高期待。其中,包括《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等多部喜剧题材影片,聚集了包括周星驰、成龙、宁浩、黄渤、王宝强、沈腾等最顶级喜剧明星阵容,可谓史上最高规格。平淡数据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首当其冲的,是票价显著上浮。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统计,今年春节档平均电影票价达到44.7元,较同期上涨幅度达到12.4%。如果和2018全年水平相比,今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和服务费分别高出了26.4%和21.1%。“上浮的票价撞上低迷的经济,结果是消费降级,全民涌向头部影片。”前述院线公司中层说。艺恩数据显示,春节档中,大地与万达观影人次下滑最为明显,分别为-21.9%和-19.3%,与之对应大地和万达的平均票价增幅也最大,分别为14.4%和22.9%。另一头,高票价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票房,业内普遍认为有限。“高票价下依然有人去看,证明供需关系是稳定的,这个不是特别重要原因。”张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盗版亦成关注焦点。今年涌现出大规模盗版问题,上映后不过三日便有卖家开始在交易平台出售包括《流浪地球》在内的春节档盗版电影资源,其中票房排名靠前的几部热门电影盗版情况尤为严重。《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公开表示,全部春节档影片盗版资源在线观看次数,保守估计也超过2000万次。但对于盗版实际影响,业内看淡。“盗版年年有,波动性很小。”多位电影公司人士如此表示。此外,春节档时间容量天花板临近,成为重要诱因。“春节档已经过热了,仅有的7天假期,不可能天天看电影,加上电影项目储备放缓,以后春节档乃至票房总量,都有退步可能。”前述院线公司中层道。张昭也表示,春节档时间有限,像《熊出没·原始时代》就有着较长期的营销节奏,将推出方言版等。事实上,在争夺观众时间上,电影确实面临着强劲对手。百度的搜索指数显示, 去年同期《红海行动》的话题量和搜索量大幅高于《流浪地球》,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搜索量更是大大超越去年同期上线的《谈判官》。中泰证券研报认为,娱乐形式的多样化+高票价的抑制+渠道下沉的逐渐饱和导致票房增速与银幕增速的不匹配,上座率大幅下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承压。谁的影院?张昭并不讳言,影院运营有极大提升空间,甚至制约了国内票房水平。他以《冈仁波齐》举例,以几百万投资额,拿到1个多亿票房,但排片空间,才百分之零点几。“还是一个增量市场,增量主要还来自于现有空间的运营效率的提高。”张昭还认为,区域化发行,创造新的体验等,都是影院增量空间。“每个电影院应该放不同的电影,因为用户不同,运营效率不同,要注重对周边观众的吸引。(如果)你都交给票务平台,还有啥?电影院就是零售业,零售业核心是场景,怎么基于周边,基于地理位置,提供更好的服务,才是方向。”有趣的是,影院方却倾向于把责任推给出品方。此前有院线公司高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院线最大问题在于缺乏优质影片,称“国内影片发展速度远远低于渠道”。对此,张昭回应称,国内影片进步很快,问题在于,“营销的进步赶不上内容的进步”。“过去片方说是一回事,片子是一回事,大家也就过去了,现在是一天,一个小时,观众就反应过来,反应过来肯定是恶评。所以,营销本身都是内容。”张昭还认为,部分影院相对差的硬件、软件水平,也影响了观众对于影片的观感。“很多评价其实是在说影院服务水平,我们也很无奈。”对于张昭的看法,前述院线中层解释了原委。他表示,从排片上,确实会多照顾参投影片,但这不构成决定性因素。“目前影院本身经济效益有限,盈利微薄,更多是起到渠道作用,所以会倾向于自己投的片子,但实际作用有限。因为到了后期,肯定会依据市场规则,影院经理也有业绩压力,像《无名之辈》后期逆袭就是案例,且操控排片越来越困难。”对于区域化发行等,前述院线中层称,影院本身不具备发行团队,存在体制性因素,但他坦承,目前影院确实存在“看片吃饭”的局面。实际上,这确实是一个巨头竞速年代。随着万达电影、文投控股、阿里影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全产业链巨头频出,掌握电影院的巨头,是否将对其它电影公司造成挤压?对此,张衡显得乐观。“影投集中度并不高,左右不了市场。”艺恩数据显示,在今年春节档,TOP5 影投集中度和观影人次双双下降。票房TOP5 影投分别为万达(同比下降0.8%)、大地(同比下降10.6%)、横店(同比下降2.1%)、金逸(同比增长5.6%)以及中影(同比下降1.2%),票房集中度为26.9%,较2018年春节档下滑1.3个百分点,观影人次同比下滑18%。...
已经成为坐拥3000亿的巨无霸的中民投高举产融结合、产业整合的旗帜,轰轰烈烈。而如今,中民投30亿债券的“技术性”违约却将这个出身豪门的中民投推向风口浪尖。中民投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似乎日益显露。猪年首个交易日,中民投发行的公司债“17中民G1”大跌27.85%,报36.65元,创上市以来最低位。2月12日,中民投也因价格波动异常向上交所提出暂停旗下三只债券竞价交易的申请。而在此前,中民投30亿债券的“技术性”违约也将这个出身豪门的中民投推向风口浪尖。中民投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似乎日益显露。此外,2019年2月1日,中民投持有中民外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约49亿元股权被上海金融法院冻结。中民投持有中民嘉业的约83.3亿元人民币股权亦被上海金融法院冻结。对于总资产高达3000亿的巨无霸来说,如何度过这场危机成了难题。据中民投官微公布,2月11日,杨小平正式出任中民投董事局联席主席。据悉,杨小平为正大集团副董事长,也是这家泰国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由其担任中民投董事局联席主席,也被外界怀疑正大集团将介入中民投这场危机。不过,中民投股权分散,且股东都是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如何处理内部股权关系也是难题。“技术性”违约猪年首个交易日,中民投旗下债券“17中民G1”(143443.SH)当日开盘大跌,最终以36.65元收盘,为上市以来新低,跌幅27.85%。公开资料显示,“17中民G1”全称为中民投公开发行2017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结果公告显示,该期债券于2017年12月26日结束,该期债券实际发行规模44.8亿元,最终票面利率为7.00%。其在上交所上市的相关债券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异常下跌让中民投慌了,2月12日,中民投也因价格波动异常向上交所提出暂停旗下三只债券竞价交易的申请。这三只债券分别为“17 中民 G1”、“18 中民 G1”、“18 中民 G2”。中民投债券价格的波动引发强烈的市场关注也是由其身披“黄马甲“的特殊身份引起的。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民生投资于2014年8月21日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500亿元。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全国工商联发起,59家行业领先企业联合设立的唯一一家带有“国字头”背景的民营投资公司,而且他的股东可谓“声名显赫”,其中包括包括苏宁电器、亿达控股、泛海建设、巨人集团、红豆股份、科创控股、东岳集团、宗申集团等巨头。初略计算,中民投股东们掌控的资产规模已超万亿元。而中民投将“17中民G1”价格的异动归结于部分中小投资者到期交易。 “17中民G1”由于2018年8月开始有部分投资人因产品到期二级市场卖出部分债券,因此中小投资者持有,并有了小额的二级市场交易,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债券一级发行的认购方主要是大型机构,通常单个投资者认购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23日全天成交金额为767万元,仅占债券总规模的0.15%。而在外界看来,“17中民G1”价格的异动是在情理之中的。早在1月29日中民投发行的30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是否偿还完毕的疑云打开了债券价格下跌的通道。1月29日,中民投发行的30亿元债券“16民生投资PPN001”到期,但在下午4点前投资者未收到还款,确已构成技术性违约。而这也是中民投第一笔技术性违约的债券。而风险咨询机构REDD 19点52分报道称,中民投已经于1月29日下午5点左右打款到银行账户,但错过了最后时限,因此构成技术性违约。据REDD报道,中民投是通过出售部分海外土地才筹集到足够的还款资金。短期偿债能力被质疑由于中民投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我们无法得到他的经营状况,但是中民投于2017年11月签署的募集说明书中透露了这个巨无霸的家底。截至2017年6月底,中民投合并报表口径的总资产为3138.14亿元。然后这个成立三年总资产就超3000亿元的巨无霸日子却并不那么好过了。中民投不久前曾坦言公司有息债务整体规模较大、或将面临一定的融资压力风险,随之而来的就是短期偿债的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9月末,其负债总额分别为988.46亿元、2004.45亿元、2292.47亿元和2327.92亿元,负债总额年年攀升。在《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七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也表示:截至2018年9月末,中民投合并口径短期借款398.45亿元、长期借款413.7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29.76亿元以及应付债券206.35亿元,其中,中民投本部短期借款214.60亿元、长期借款99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60.77亿元以及应付债券44.63亿元。负债多没问题,有钱还就够了。然而事实是如何呢?据中民投2018年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46.87亿元,同比增长48.17%;净利润16.02亿元,较2017年同期39.8亿元大跌59.78%。然而其流动负债高达1443.33亿元,与流动资产1493.23亿元相当,其近年来流动负债增速明显超过流动资产,偿债压力可想而知。据统计,2019年中民投待还的债券合计近100亿元,其中包括5只超短融债、3只定向工具和2只私募债。对于公司有息债务整体规模较大、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问题,中民投则显得较为乐观。回复称,去年以来,公司持续转型提升,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外部融资渠道畅通,财务状况及信贷记录良好,已经与多家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重资产,高杠杆而中民投的高负债也是由其自身战略定位导致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中民投所要整合的,正是目前国内最典型的三大产能过剩行业,包括钢铁、光伏和船舶。在兼并、重组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同时,也将通过土地开发等资本运作手段,打通各个资产环节。而这些产业投资及战略投资的收购周期都比较长,且对资金要求巨大。公司对收购企业的整合效果也会受到所收购企业所处行业复杂程度及当地管理层对发行人战略执行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民投近年来投资力度不断增大、资产扩张速度较快,也加剧了自身的负债情况。在目前国家整体层面推进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以产融结合为主战略的中民投似乎也不那么顺风顺水了。中民投表示,资产负债率的快速上升,一旦融资成本快速攀升,公司财务风险亦将不可避免的增加。2018年7月,评级机构新世纪资信指出,“中民投利用资本及债务杠杆不断推进战略投资及产业整合,负债水平快速攀升,目前已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刚性债务”。投资公司,干起来房地产据公开资料显示,房地产作为中民投这家巨无霸企业最倚重业务,已构成其最大的收益构成,仅2017年便为中民投贡献营业收入的占比约38%,远高于资本管理与股权投资、保险、新能源等业务。然而在2018年下半年,中民投却开始“断臂求生”了,包括出售其最倚重的业务中最优质的资产——上海董家渡13、15地块用以自救。中民外滩负责开发的上海董家渡地王,总建筑体量113.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预计604亿元,其中土地成本约248.5亿元。该项目预计2021年完工,住宅、办公楼计划销售回流现金,商业部分则留作自持。这块地是2014年中民投联合上海外滩投资、嘉鹭投资以248.5亿入主黄浦区“小东门街道616、735街坊”地块,溢价率0.2%,楼板价35392元/平,当时这里成为上海总价地王。铩羽光伏而中民投在注入血本的光伏领域,也是铩羽而归。由于2014年中民投成立之初的产融结合的战略定位,中民投将业务最先落点于产能过剩的光伏行业。时任中民投董事局主席的董文标曾与宁夏当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光伏行业300-500亿元;并且还曾与光伏企业协鑫集团合作建立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基金。早在2017年12月10日,中民投就通过旗下子公司中民新能收购圣阳电力,意在通过这种方式与圣阳电力进行重组,并借壳上市。进军光伏领域。不幸的是,2018年4月23日晚,圣阳股份公告称,终止就中民新光展开的重大资产重组。至此,中民投光伏业务上市失败。2018年6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光伏新政出台。暂不安排今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分布式光伏指标为10GW、新投运的部分光伏发电项目补贴下调等政策,也给了中民投当头一棒。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月12日晚间,圣阳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向交易对方中民新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新能”)购买其持有的新能同心100%股权,标的资产作价为12.33亿元。本次交易构成重组上市。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民新能,并且将新增光伏发电业务。中民新能借壳重组上市的意愿还是那么强烈。投资的滑铁卢,也让中民投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拆东墙补西墙的融资方式却将自己陷入困局。2018年12月份,中民投共3只债券到期,合计规模70亿。11月底和12月初,中民投计划发行2只债券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最终仅270天期8亿规模的超短融发行成功,另外一只3年期规模不超过35.1亿元的公司债在经历连续两次发行失败后,最终无疾而终。12月中下旬,为偿还到期债券,中民投只得再次发行210天期超短融续命,此次发行规模14.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11月中民投发行的100亿元公司债中,对于资金的用途,中民投拟将60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剩余4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自去年起其已陷入“借旧换新”的困局,今年以来其连续发行超短期融资债券用以偿还往期债券。...
在上交所要求回复的最后期限内,东方金钰(600086.SH)卖壳传来最新消息!2月12日晚,东方金钰发布公告称,拟暂时终止与中国蓝田的控制权转让事项。这意味着,与此前因造假退市的蓝田股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中国蓝田借壳案或遭夭折。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蓝田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瞿兆玉,他正是当年退市的蓝田股份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曾因蓝田股份案件被判刑。而今中国蓝田欲借壳东方金钰,被市场质疑是曾经的造假大王要卷土重来回A股。现如今东方金钰在交易所问询后紧急刹车,是否意味着蓝田回A“梦断”?东方金钰暂停“易主”纷争2月12日晚,东方金钰发布的公告称,东方金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金钰”或“公司”)于2019年2月2日公告:云南兴龙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龙实业”)的股东赵宁、王瑛琰与中国蓝田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田”)就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相关事项达成共识,赵宁、王瑛琰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兴龙实业100%的股份转让给中国蓝田。转让完成后,中国蓝田将间接持有东方金钰31.42%的股权。详见公司临2019-018号公告。公司于2019年2月10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以下简称“监管一部”)下发的《关于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事项的问询函》,又于2019年2月12日收到监管一部下发的《关于东方金钰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转让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详见公司临2019-020、临2019-023号公告。但截至目前,中国蓝田未就其身份、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的合法合规性提供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鉴于相关事项仍有待核实,同时出于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经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赵宁审慎讨论决定,暂时终止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公司将密切关注该事项的进展,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交所刨根问底打鬼蓝田东方金钰2月1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下发的问询函,且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收到本问询函后立即披露。此次问询函主要针对东方金钰近期推进的易主事项:赵宁、王瑛琰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兴龙实业100%股权转让给中国蓝田。转让完成后,中国蓝田将取代赵宁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具体而言,问询函中提及如下六方面详细情况:一、本次控制权拟受让方中国蓝田应当尽快落实问询函要求,尤其是对于中国蓝田是否为农业农村部下属企业、是否需要就本次交易取得相关国资及主管部门批准、是否具备收购上市公司的资格及收购资金来源等事项,中国蓝田应当尽快如实回复,并提供证明材料,不得无故拖延。二、媒体报道称,中国蓝田疑似被中核恒通(北京)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恒通)接管,中核恒通的董事为赵京京、张立众、范建军等。请中国蓝田、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赵宁结合上述信息,尽快核实并明确说明中国蓝田与中核恒通及赵京京等的关系,明确说明目前中国蓝田的实际控制权和经营权状态。三、根据公开信息,中国蓝田与曾发生财务造假并已退市的蓝田股份存在关联关系,中国蓝田的法定代表人瞿兆玉为蓝田股份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等被判刑事处罚。请公司和实际控制人赵宁结合上述情况,核实并说明中国蓝田及相关人员是否存在重大失信行为或其他不得收购上市公司的情形。四、请公司实际控制人赵宁具体说明本次控制权转让事项的洽谈过程,包括洽谈时间、参与人员和身份、洽谈的主要事项及进展,并说明是否就拟受让方身份和履约能力等采取必要的尽职调查,与拟受让方中国蓝田及相关方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协议安排。五、公司全体董事应当勤勉尽责,全面核实本次控制权转让相关事项,并聘请律师事务所就本次控制权转让的拟受让方身份、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的合法合规性出具专项意见。同时,公司应当召开董事会会议,就上述事项形成明确意见并公开披露。六、鉴于本次控制权转让事项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涉及诸多疑点,公司实际控制人赵宁及拟受让方中国蓝田在全面核实并充分披露相关事项前,应当审慎考虑是否继续推进本次交易,稳定市场预期,切实维护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后续如发现公司及相关方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形,我部将启动纪律处分程序,严肃追责,并提请中国证监会核查。连拉涨停游资魅影连连虽然易主交易备受质疑,但在东方金钰回复问询函的公告发布之前,东方金钰于2月11日和12日连续两日收出一字涨停,最新股价为3.48元/股。从龙虎榜来看,更是有不少游资积极参与炒作。东方金钰陷连环困局自2018年7月份被曝出资管产品利息兑付逾期以来,东方金钰便深陷债务泥潭。2018年7月26日,东方金钰发布《关于债务到期未能清偿的公告》称,截至2018年7月25日,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到期未清偿的债务共计9.16亿元。随后东方金钰在回复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中表示,截至7月26日,东方金钰从50余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处借款约73.43亿元。此外,东方金钰还为其子公司及孙公司等关联企业担保约36.75亿元。在这之后,公司的预期债务不断增加。东方金钰2018年10月底公告,截至2018年10月29日,发行人及子公司到期未清偿的债务本金共计21.89亿元,占发行人2017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67.76%。2019年1月14日晚间,东方金钰又发布公告称,公司新增到期未清偿债务16.7亿元。随后公司遭证监会立案调查。东方金钰2019年1月31日发布的2018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8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00万元到-110,000万元,每股净利润-0.6667元到-0.8148元,变动区间-489.44%至-575.99%。预计公司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占预亏金额的百分比变动区间为-80.0%至-90.0%。受债务危机影响,东方金钰股价呈现雪崩之势,2018年1月18日,东方金钰遭遇闪崩跌停,在停牌近10个月后,于2018年11月2日复牌,随后更是直接遭遇7个“一字跌停”,至1月31日其股票市值蒸发近百亿元。...
2017年4月28日,信而富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作为首批登陆纽交所的互金企业,信而富的后续走势并不乐观,在2018年网贷负面风波不断、监管趋严的情况下,信而富股价一再下跌,距最高点已经下跌了九成。被资本市场认为是失败的上市互金公司。面对行业困境,公司在2018年转型消费分期,那能否转型成功?信而富股价暴跌遇重创在现金贷业务遭遇严监管以及市场舆论风险下,2017年上市的信而富面临股市的持续下跌,截止2019年2月12日收盘时,每股仅为1.15美元,距历史最高股价的跌幅已经高达90%以上。截止到2019年2月12日信而富的总市值跌至仅剩7496万美元。为什么公司股价下跌如此之快?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信而富2018年第三季度撮合借款交易笔数环比下降54%;撮合借款交易金额环比下降52%;新增借款人环比下降30%;这样的状况不是短期。对于赖以生存的老用户,信而富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这跟整体互金行业的监管密不可分。2018年6月以来,面对不断爆雷的互金平台,央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召开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部署动员会,从监管层密集出台的各类政策来看,所有人可以想象到的是,未来互金行业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细化和具体化,那些投机主义者所期望的方向是并不现实的。在此背景之下,互金行业内行业竞争、技术深度、业务布局比拼等各方面的愈演愈烈,对此,GPLP犀牛财经也可以遇见的是,互金行业的淘汰赛仍将继续,乃至会加速发生,未来肯定还将会有一大批实力不够强的互金平台被淘汰掉或者被合并掉。信而富显然受到了这一波冲击。据GPLP犀牛财经查阅到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信而富交易与服务费毛收入总额为1760万美元,较2018年第二季度3510万美元下降50%,净收入1760万美元,环比降低23%。整体来看,信而富的收益逐渐减少,降低幅度很大。抛开2018年7月起的行业整体“爆潮”影响,信而富作为中国网贷龙头之一,上市之后并没有交出亮眼的成绩,反而近两年以来股价暴跌,市值快速蒸发,在后续竞争当中能否保持先发优势,信而富需要时间的观察。转型消费金融 信而富遭质疑信而富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信而富连续三年亏损,总计亏损达到1亿美元。根据信而富披露数据,其亏损仍在继续,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信而富总计亏损5177万美元,当季度亏损1133万美元,较上一季度1059.1万美元扩大6.98%。互金遭受严格监管,财报亏损加大,在此背景之下,信而富开始寻求转型之路。2018年4月,信而富将“信而富现金贷”更名为“信而富消费贷”,官网公告表示,更名为启动全面品牌升级计划,未来除现金借款外,用户还能享受到消费分期、循环借款、认证提额、超值会员等更多服务。不过,更名只是第一步。近期,信而富又推出了商城服务,宣布向消费分期转型。GPLP犀牛财经了解到,作为现金贷行业的潜规则,某些现金贷平台推出的商城场景中的商品价值是补贴现金贷的利润,通常而言,这些商品的售价远高于实际成本,如果希望在平台借现金贷,就需要购买这些商品,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变相违规开展现金贷。转型之后的信而富也被爆这类情况的发生,据爆料显示,信而富在用户贷款过程中搭售其商城商品,信而富是否确实存在“贷款过程中搭售其他商品”情形?业内人士分析为,现金贷产品通常为向“现金分期+消费分期”转型,如果引入消费场景、嵌入购物商城的商品数量不够多元化,受众群体主要仍是借现金贷客户的话,那么就只是把现金贷产品包装了一下,属于“伪场景”,依然属于现金贷业务。因此,信而富的转型有可能是换汤不换药,那么,在此背景之下,信而富到底会不会受到政策的限制?这值得关注,而信而富的转型之路则有待观察。...
新春伊始,证监会就将重拳对准了内幕交易的高发区——并购重组。2月11日,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发布《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内幕交易防控相关问题与解答》(下称“监管问答”)称,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交易各方,以及提供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等相关主体,应当切实履行保密义务,做好重组信息管理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工作。此次监管问答明确了在并购重组一系列简政放权新举措,同时改革了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背景下,防控并购重组内幕交易的新强化措施。并购重组一直是内幕交易的高发地带,近年居高不下,成为监管的一个“顽疾”。证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内幕交易类案件处罚分别为60起、87起,其中涉及并购重组事项分别为44起、57起,分别占比73.33%、65.5%。此外,2018年并购重组内幕交易处罚案件较2017年增长30%。投行人士认为,此次监管问答对并购重组内幕交易的防控更加严格、细化,最大的亮点便是明确了多阶段地报备内幕知情人名单,能有力地约束和震慑知情各方的不当或不法行为。多阶段报备内幕知情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向交易所提交内幕知情人名单以前也有要求。本次监管问答是因为停复牌规则的改变,导致大家对此无所适从,所以重新修订了一下。”2月11日,曾供职证券交易所的深圳某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华林证券投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刘书锦看来,此次监管问答最大的亮点便是明确了多阶段地报备内幕知情人名单。此次监管问答指出,上市公司应当于首次披露重组事项时向证券交易所提交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前述首次披露重组事项是指首次披露筹划重组、披露重组预案或披露重组报告书孰早时点。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组事项至披露重组报告书期间重组方案重大调整、终止重组的,或者首次披露重组事项未披露标的资产主要财务指标、预估值、拟定价等重要要素的,应当于披露重组方案重大变化或披露重要要素时补充提交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组事项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证券交易所可以视情况要求上市公司更新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本次监管问答较以前明显细化严格了,之前是填写内幕知情人名单,在停牌的5个交易日直接提交给交易所,之后定期在交易所系统上填报备忘录进展。”2月11日,南方某上市公司人士表示。“对于多阶段报备内幕知情人名单,之前交易所早就多阶段问询了,但不是每个项目都问询,比如股价异动、发现疑点等会问询。现在监管问答明确了多阶段的报备,以前是没有明文要求,这也是本次监管问答最大的亮点。”刘书锦指出,对券商项目操作人员来讲,其实风控和内核早就这样做了,比监管问答的操作还严格,因此此次监管问答并没有增加额外核查成本。此外,监管问答还要求,上市公司应在披露重组报告书时披露内幕信息知情人股票交易自查报告;上市公司披露重组报告书后重组方案重大调整、终止重组的,应当补充披露股票交易自查报告。上市公司披露股票交易自查报告时,独立财务顾问和律师应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上市公司向证券交易所提交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时,应一并向所在派出机构报告名单。各派出机构可根据需要对辖区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的内幕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防控工作实施专项现场检查。并购内幕交易居高不下并购重组事项筹划周期长、牵涉面广,且对市场具有重大影响,极易成为不法行为人用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近年,并购重组内幕交易占比居高不下。1月初,证监会发布《2018年证监会行政处罚情况综述》显示,内幕交易类案件处罚87起,其中57起所涉内幕信息与资产并购重组事项相关,占比高达65.5%,该领域依然是内幕交易的高发地带;《2017年证监会行政处罚情况综述》显示,内幕交易类案件处罚60起。其中,有44起案件的内幕信息涉及资产并购重组事项,占比为73.33%;“从数量看,2018年,并购重组内幕交易处罚案件较2017年增长30%。此外,2018年还出现了并购重组内幕交易的‘窝案’,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所谓的窝案,是指同一个标的资产在不同的上市公司产生的内幕交易。”刘书锦指出,因此本次监管问答是让上市公司和券商都加大自己的行为约束。《处罚综述》指出,涉及“汉鼎宇佑”、“长盈精密”、“士兰微”等股票的系列内幕交易案均呈现出“窝案”特征,围绕同一资产并购重组事项信息,部分内幕知情人利令智昏,罔顾职业操守,滥用信息优势蓄意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部分相关人利用与知情人的特殊关系或联络接触,非法获取内幕信息,妄图牟取不法利益,均被我会依法严惩。“并购重组是内幕交易违法的高发地,监管机构在2018年查处的涉内幕交易案件近七成是并购重组项目,其中还有围绕同一资产并购事项的窝案。此次,监管机构通过监管问答的形式,强化了并购重组预防内幕交易的操作性指引,这是配合并购重组审核的简政和市场化导引的配套措施,强化了财务顾问机构的核查和保密职责,多阶段地报备知情人名单有力地约束和震慑了知情各方的不当或不法行为。”刘书锦指出。...
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年伊始,备受关注的首批私募资产配置类管理人终于来了! 这是自去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申请要求、基金备案登记要求后,协会公布的首份私募资产配置类名单,共有3家。 2019年第一批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花落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玉皇山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横琴金晟硕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前两家为原管理人类型变更,第三家为新申请管理人。 协会表示,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应当主要采取基金中基金的投资方式,80%以上的已投基金资产应当投资于已备案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资产管理产品。 业内认为,第四类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的诞生,将给12万亿的私募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意味着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时代的到来,私募FOF领域将迎来重大变革,通过资产配置实现更好的投资,未来具备坚实投研基础和品牌效应的FOF机构会迎来较快的发展。 首批三家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诞生 我们先来揭秘一下这次公布的第一批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22日,2014年4月1日就在中基协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注册资本金达到45亿元,员工数量56人。其法定代表人是宋卫刚。 基金君发现,银河投资是变更为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因为其备案登记时间较早,目前在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达到21只。 据其官网介绍,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银河投资为法人独资投资机构,股东是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投资业务和资产管理。 作为中国银河系统内的直接投融资平台,中国银河投资致力于打造国家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平台和私募投资龙头企业。公司投资定通过各类投融资业务重点聚焦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及相关领域,并与各地政府积极合作设立产业基金,支持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至2017年底,累计实现税后利润105.47亿元,合并报表口径资产总额达到66.66亿元,净资产56.24亿元。 浙江玉皇山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22日,备案于2015年1月7日,注册资本达到1个亿。其法定代表人是施建军,他曾任永安期货总经理,随后奔私任敦和资产董事长,2017年6月开始担任浙江玉皇山南投资董事长。 浙江玉皇山投资也是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更变为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其登记较早,而且目前备案产品有3只。其股东方位敦和控股、浙江硅谷天堂、浙江永安资本。据其官网介绍,公司专注于对冲基金领域的孵化投资及战略合作。 珠海横琴金晟硕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是新申请的,成立于2018年1月12日,在今年2月1日完成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登记,注册资本1000万。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晔,曾经在美国道富银行、Vision Investment等机构任职。 公开资料显示,其股东方金晟资产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深圳市,在北京、上海、拉萨、重庆、武汉、苏州、杭州、珠海、香港设有分支机构。金晟资产也在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目前国内管理规模较大的私募股权F0F和直投管理机构。 协会公布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申请要求 第四类私募基金将诞生 去年8月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其官微发布问答,详细说明了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的申请要求、产品备案登记要求等。协会表示,9月10日起就可以通过Ambers系统申请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 众所周知,在完成私募专业化经营分类后,私募登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二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三是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而此次资产配置管理人则是在这三类基础上新增的类型,也被业内成为第四类私募管理人,一直备受关注。 消息一出,不少有意做资产配置的机构积极申请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协会表示,自2018年9月10日起,拟申请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的机构,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在线提交相关申请材料。针对符合要求的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变更登记为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的,协会在办理通过后将变更公示该机构管理人类型。 那么,申请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有哪些要求呢? 协会表示,除了要符合私募相关的法律法规,申请机构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实际控制人要求。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机构中至少一家已经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普通会员;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机构中至少包括一家在协会登记三年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该管理人最近三年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年均不低于5亿元,且已经成为协会观察会员。 二、一控要求。同一实际控制人仅可控制或控股一家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 三、股权稳定性要求。申请机构的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应当秉承长期投资理念,书面承诺在完成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登记后,继续持有申请机构股权或实际控制不少于三年。 四、高级管理人员要求。申请机构应具有不少于两名三年以上资产配置工作经历的全职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具有不少于两名五年以上境内外资产管理相关经验的全职高级管理人员。 同时,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对产品备案也有要求。具体是: 一、初始规模要求。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初始募集资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 二、封闭运作要求。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合同应当约定合理的募集期,且自募集期结束后的存续期不少于两年。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存续期内,应当封闭运作。 三、组合投资要求。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应当主要采用基金中基金的投资方式,80%以上的已投基金资产应当投资于已备案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资产管理产品。 私募资产配置基金投资于单一资产管理产品或标的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基金资产规模的20%。 四、杠杆倍数要求。结构化私募资产配置基金投资跨类别私募基金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所投资的私募基金的最高杠杆倍数要求。 五、基金托管要求。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应当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托管人不得从事与其存在股权关系以及有内部人员兼任职务情况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托管业务。 六、信息披露要求。私募资产配置基金进行信息披露时,应当符合《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协会相关自律规则的规定,明确信息披露义务人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的内容、披露频度、披露方式、披露责任以及信息披露渠道等事项。 七、关联交易要求。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财产投资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机构或者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机构的权益性资产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防范利益冲突,遵循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机制和评估机制,符合基金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按照市场公允价值执行,并按照协会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八、单一投资者的基金要求。仅向单一的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募集设立的私募资产配置基金,除投资比例、托管安排或者其他基金财产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基金合同约定外,其他安排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另外,关于私募完成资产配置管理人后,老产品怎么处理?协会还表示,针对此类私募基金管理人此前所管理的已备案且正在运作的存量私募基金,在基金合同、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到期前仍可以继续投资运作,但不得在基金合同到期前开放申购或增加募集规模,基金合同到期后应予以清盘或清算;如有续期的,应符合基金合同约定。 私募行业迈入资产配置管理人时代 协会推出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在业内引起巨大关注。业内认为,这几年FOF发展如火如荼,通过资产配置希望实现风险与收益的二次平滑,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的设立,将给未来FOF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具备坚实投研基础和品牌效应的FOF机构会迎来较快的发展。另外,一些机构也认为跨资产配置的优势有望实现。 好买财富首席投资官乐嘉庆表示,增加大类资产配置基金类别十分重要,将使中国私募基金的种类和结构更加完善。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大类资产配置对财富的增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也认为,资产配置管理人的推出,将促进优秀的私募基金和FOF管理公司向全业态发展,并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惠及广大投资者。 恒天财富研究院首席策略师周荣华认为,推出资产配置管理人的主要原因在于近两年各方对财富管理行业的认知不断提升,资产配置的多样化引起投资者关注。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被正式纳入监管范围,是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格上财富分析师徐丽也表示,以往私募FOF分为证券类FOF和股权类FOF,分别投向证券类基金和股权类基金,而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可进行跨类别投资,实现真正的多资产、多类别的配置。此外,由于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申请门槛较高,对于中小型私募FOF机构而言仍有较大挑战。 这半年多来,基金君在业内了解到,不少机构有意申请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包括头部的一些私募机构、第三方FOF,券商、银行旗下资管等跃跃欲试,纷纷向协会提交申请材料。能够开展跨资产类别配置的投资业务,对机构来说是很诱人的,进行多市场、多策略组合。他们认为资产配置管理人将给私募行业带来发展新契机,有利于FOF更加规范、发展壮大。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