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95家非法仿冒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的黑名单。违规信息表现形式包括非法投资咨询、非法发行证券、非法证券交易以及未取得相关证券期货业务资质的机构发布证券期货产品广告,这些广告本质上是实施非法荐股、虚假发行“原始股”、非法配资等非法证券活动。记者发现,在违规信息表现形式中最经常见的是非法投资咨询,有五类表现形式:一是以招揽会员或客户为名,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的方式,非法代理客户从事证券投资理财活动;二是以保证收益、高额回报为诱饵,代客操盘,公开招揽客户,与投资者签订委托协议,从事非法证券活动;三是假冒合法证券经营机构网站或博客,发布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招揽会员或客户,例如:假冒“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名义开展非法证券活动:银河证券旗下期权专业交易平台、银河证券互通信息宝;四是使用虚构的证券公司名称,利用门户网站的博客发布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招揽会员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服务,变相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五是以门户网站、网站博客、QQ等为平台,散布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服务。据了解,本次公布的“非法仿冒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黑名单”为中国证券业协会在2012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新发现的及尚未关闭或整改的非法网站、含有非法内容的网页、博客和仿冒合法机构的网站链接,现进行公开曝光。中证协提醒投资者,对这些非法仿冒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李鬼们”要注意识别,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地处东海之滨的宁波,海道辐辏,商贸活跃。宁波人,多行商坐贾,赚钱有术。当今的资本市场中,宁波人是绕不开的话题。有些宁波人,是天生交易员,坊间戏言”炒股不跟(宁波)解放南,便是神仙也枉然”;有些则以实业起家切入金融,搅动资本风云。众多宁波富商中,杉杉系创始人郑永刚是骨灰级玩家。他是业内有名的服装大王,公开表态“靠服装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更希望大家称之为金融家;投身资本市场后,一手操作各类壳资源,一手搜集金融牌照,长袖善舞,收获颇丰。多年来,人们常说看不懂杉杉,看不懂郑永刚。“杉杉系”如同其名,服装、新能源等实业是枝叶,金融投资则是地下盘根错节的根系;根系越发达,枝叶就越繁茂,反之亦然。而郑永刚的资本操控也并非简单左手倒右手,而是多手之间腾挪。01“服装界巴顿”转身新能源“杉杉是一家让人看不到主业的公司,这么多年,没有人能看得懂郑永刚在做什么,但他一直很会赚钱。”有市场观察人士如此评价郑永刚。郑永刚起家于服装行业。31岁那年调任甬港服装厂厂长,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郑永刚带领严重亏损的工厂起死回生。多年以后,当杉杉西服成为服装界传奇,大家都相信郑永刚是为甬港服装厂而生的。因为在宁波话里,“郑永刚”和“振甬港”发音相似。甬港服装厂的老工人曹德盛对市界回忆道,“郑厂长来那天,大家好久没活干,像往常一样凑在一堆儿打牌,都没太注意到他。”那些老工人没想到郑永刚真能把厂子救活,更没想到自己几年后会成为百万富翁。1996年,杉杉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企业。“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成了中国服装行业的第一个广告。厂子里的两三百名老工人都持有杉杉股份,一夜间成了百万富翁。甬港服装厂注册地宁波市百丈路139号,已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图/市界鼎盛期,杉杉在全国拥有2000多家门店,在国内的西服市场占有率达37.4%。彼时的郑永刚高调张扬,臧否人物,又因曾当过兵,人送外号“服装界巴顿”。不过,历经辉煌的杉杉西服正渐渐被人们所遗忘。2018年6月,杉杉服装板块从杉杉股份剥离,单独赴港上市,股价一路走低,如今市值不足2亿港元。昔日服装王者如今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小角色。郑永刚很早意识到服装行业爆发性增长空间已到顶。1998年年底,他带着从服装业赚得的第一桶金闯荡上海滩,并确定转型新能源。杉杉集团总部也从宁波迁往上海。一开始,杉杉的新能源转型并不顺利。杉杉进入锂电池材料领域的前8年亏得一塌糊涂。最初几年,杉杉西服源源不断为新能源业务输血;服装板块逐渐萎缩后,郑永刚又通过金融投资为其输血。2007年,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锂电池行业进入第一个爆发期。2014年,电动汽车兴起,锂电池行业进入第二个爆发期,正是这一时期,杉杉股份锂电池材料的业务营收全面超过服装板块。如今,杉杉已成为全球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生产龙头,苹果、奔驰、吉利、特斯拉、宁德时代等都是杉杉的客户。不过,杉杉做新能源的摊子虽大,利润却一般。2017年,杉杉股份业绩大爆发,营收82.7亿元,同比增加50%;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加171.42%。不过,公司投资收益高达4.83亿元,超过实际净利润的一半。2018年,杉杉营收88.53亿元,净利润11.15亿元,剔除投资收益、政府补助等,公司扣非净利润 3亿元, 同比下降 31%。对此,杉杉方面回复市界称,“杉杉近几年的调整基本都是围绕新能源展开的,公司内部文件提出的目标是做全球新能源领导者。新能源行业高投入且回报周期长,但产业机遇很大。单纯看新能源业务的利润率可能不高,但整体变化的过程是不断提高的。”移师上海后,杉杉的业务不断拓展。不管怎么说,做实业总是不如做金融投资来钱快。这一点,郑永刚深有体会。02实业背后的金融野望宁波历来是一片投资热土。从买办商人、到钱庄霸主,再到创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热衷投资与敢想敢干是融于宁波商帮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在郑永刚看来,“做实业办一两千人的厂,赚的钱可能还没有投资来得快”“没有金融的支持,实业既难发展,又太脆弱”。踏入上海,郑永刚已准备从实业家向金融家转身,他毫不讳言,“现在的身份是一个投资银行家”。郭丛曾担任过杉杉物产总经理助理,在她看来,杉杉股份经营思路在于,“做新能源风险较大,投入高;同时做一些金融投资,通过投资收益平衡最终利润。”郑永刚的金融第一课是投资银行,投资宁波银行让他受益至今。1997年,杉杉作为创始股东发起设立宁波银行。2014年12月至今,杉杉股份先后16次集中减持,累计套现约21亿元。减持宁波银行股份贡献了杉杉股份近几年的绝大部分利润。2014年至今,杉杉股份累计归母净利润也不过33.5亿元而已。投资银行除了带来经济收益外,还为郑永刚提供了融资便利。宁波银行财报显示,郑永刚旗下得力干将陈光华曾担任公司董事。作为宁波银行关联法人股东,宁波银行为杉杉提供了最高30亿元的关联体授信以及最高50亿元的关联体债券承销额度。尝到了投资银行的好处后,郑永刚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参股浦发银行、稠州银行、徽商银行等多家银行。除此之外,证券、保险、PE/VC、融资租赁公司等,市场上凡能想到的金融投资方式,郑永刚都有所尝试。杉杉系的金融版图相当庞大。据市界不完全统计,杉杉系直接或间接控股的投资公司至少包括磐石基金、华山资产管理、升阳资本、宁波杉杉创投、芜湖江东创投、龙田投资、鸿石投资、正道咨询、顺辰投资、青刚投资等。郑永刚手下不少得力助手均投资出身。郑永刚之子郑驹也加入了上海的富二代创投圈——BU资本,磨炼投资技法。宁波当地一位金融人士吴雷向市界表示,“杉杉的人员配置中,高管都是搞投资的,都有银行、证券方面资源,可以找来钱。实业是隔离开的,由金融输血,做大了之后或者卖掉,或者装进上市公司重组,操作方式很多。”在众多金融投资方式中,郑永刚最为钟情的是保险业务。郑永刚清楚保险牌照的价值,试图掌握这个稳赚的主场。他掌舵过君康人寿,通过中科英华持有中融人寿20%股权,还曾参投永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在掌权君康人寿期间,郑永刚激进的投资风格显露无遗。2015年,君康人寿大举出击二级市场,先后举牌中视传媒、东华科技、三特索道等上市公司。由于投资过于激进,2015年10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其列入了违规打新配售黑名单。借助于万能险业务带来的大量资金,君康人寿一度成为郑永刚的资本操作平台。但2016年前三季度,君康人寿亏损约22.5亿元。最终君康人寿易主,而郑永刚则另起炉灶,筹建宁波天一人寿保险公司。郑永刚丝毫不曾掩饰自己的金融野望,试图打造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在实业与投资之间保持微妙平衡。“实业受尊重,投资受宠爱”,郭丛如此向市界描述杉杉系对实业与金融投资的态度。03“壳王”三板斧在金融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郑永刚更为市场津津乐道的是其“倒壳”手法。2014年至2017年,郑永刚先后涉足中科英华、希努尔、艾迪西、江泉实业、新华龙等多家壳公司。除了尚未出手的新华龙外,郑永刚斩获不少,被誉为“壳王”。在这一系列倒壳案例中,申通快递169亿元借壳艾迪西股份的案例最为成功,也最受关注。2014年末,杉杉旗下泓石投资以12.9亿元受让艾迪西近27%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郑永刚成为艾迪西的实控人。入主艾迪西后,郑永刚迅速进行人事清理,注入杉杉背景管理层。在股权转让费支付完不久,泓石投资将持有的股份全部质押给兴业银行合肥分行。郑永刚在运作艾迪西的过程中,两次出现股价大跌,直逼质押平仓线,险些出现问题。而郑永刚均迅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避免危机。2015年底,申通快递拟作价169亿借壳艾迪西。公司复牌后股价旋即连拉十三个涨停。2016年10月,这一重组事项成功过会。这次倒壳,郑永刚预计获益10亿元左右,一战封神。郑永刚的资本运作手法其实很简单:通过新设立的投资平台,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迅速入主壳公司;控制公司后,立即更换管理层,质押股权并推动重组,以实现最终的卖壳套现。杉杉系的资金量大,盘子大,并不只是简单的左手倒右手,而是很多手之间腾挪周转。这在杉杉系的资金流向中可以看出端倪。2014年底至2015年6月间,杉杉取得艾迪西和江泉实业这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时,恰好集中减持和抛售了中科英华套现,资金量也可以覆盖;在先后以10.6亿元和近7亿元清仓希努尔和江泉实业的同时,2017年7月,杉杉股份受让洛阳钼业18亿元股份,时间与金额同样吻合。庞大的资本布局,在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的丰富资源,配合股权质押、融资发债等资本工具构成了杉杉系的资本运作铁三角。作为上海浙江商会名誉会长、上海宁波商会会长,郑永刚身后的商界资源和强大的朋友圈,也确保了他在资本操作中长袖善舞。接盘艾迪西的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不仅与郑永刚同为上海浙江商会成员,二人还做过同学。IPO常态化后,壳资源生态悄然改变,炒壳难度越来越大,“壳王” 郑永刚萌生了退意。2017年,除了存在明显业务联动的吉翔股份(前身是新华龙),郑永刚囤积多年的壳资源基本出手。此后,“壳王”再无操作。新能源行业出了名的“吃钱”,没了倒壳的“快钱”持续输血,杉杉只得一边发债,一边频繁减持宁波银行股份套现。眼看着可供变现的优质金融资产越来越少,郑永刚也有新动作:一是把主营不良资产管理的穗甬控股置入到上市体系之中;二是与雅戈尔、奥克斯、银亿集团等宁波老伙伴们共同设立了甬商实业有限公司。04资本系养成秘籍从宁波地方一个小厂长,到资本势力遍及服装、新能源、金融投资、贸易、医疗、文娱等众多行业,郑永刚究竟如何锻造出庞大的商业帝国?追溯杉杉的起源可以发现,杉杉具有宁波商帮的独特基因。虽然出生草根,但依靠着宁波人特有的精明能干,郑永刚通过杉杉西服的成功,赚得了第一桶金。移师上海后,依靠金融投资和资本运作,郑永刚实现了财富飞跃。这背后与其宁波商帮、浙江商界的庞大资源以及操作能力分不开。在吴雷看来,“宁波当地,很多企业实业摊子做得很大、贸易量很大,上千亿的资产规模,实际利润可能只有一、两个亿。”在实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郑永刚深知这一点,产融结合就是郑永刚给出的答卷。实业与投资一体两面,关键在于如何在两者间保持平衡。郭丛告诉市界,“在杉杉内部,部门领导多少都懂些投资。《原则》《复盘》这些书,在杉杉内部很火。”在她看来,杉杉资金量大,用钱生钱相对容易,只要用好人,舍得分红,还是很容易赚些快钱。当然,热衷投资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风险,止损风控非常重要。郭丛说,“杉杉管理制度每年都在完善,舍得刷人、砍业务、砍部门,风格比较果断。杉杉增减业务频繁,会给观察期和等待期,但势头不对、没有起色,就果断裁撤。”如果某个部门做得好、利润高,该部门第二年立马就独立成分公司,部门经理升任分公司老总。这也是杉杉能够快速扩张、成为涉足众多行业的多元化集团的原因所在。而杉杉的管理模式来自于郑永刚的商业哲学,秘诀是“资本联邦制”,通俗说就是拼股老板。每个杉杉旗下的企业,既有杉杉的股份,也有职业经理人和经营团队的股份,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紧密联系。郑永刚将杉杉打造为一个大型共享平台,然后在这个平台上嫁接各种生长模式。也正因如此,杉杉涉足的行业众多,多到让人看不懂。而郑永刚更侧重于方向把控,他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骑自行车看10米,开汽车看200米,开飞机看方向,我觉得我是开飞机的,看方向就行。”当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布局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时,隐匿在光影下的“杉杉系们”也操控着海量的资金,悄然打造商业堡垒。你或许对它们一无所知,却不可否认,它们无处不在。这才是魔幻中国下真实的商业面貌。...
(原标题:中国外交部: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简介:中方始终认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达成协议的前提和基础,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谈判本身就是一个讨论的过程,双方存在分歧很正常,中方不回避矛盾,对继续磋商具有诚意。针对中美就经贸问题进行磋商,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今天(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始终认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达成协议的前提和基础,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谈判本身就是一个讨论的过程,双方存在分歧很正常,中方不回避矛盾,对继续磋商具有诚意。...
微软召开一年一度全球开发者大会 Build 2019。微软CEO纳德拉在会上发布了一系列重磅产品,其中极具未来感的办公产品格外吸引眼球。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微软今年又带来了哪些惊喜吧!未来感爆棚!又一年微软全球开发者大会如期而至,同样的纳德拉,带来了一个极具未来感的微软。纳德拉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Azure和开发者相关众多产品,堪称“全家福”亮相:1、未来会议室公布“丹麦项目”;2、微软Teams增设AR隔空办公;3、AI辅助编码IntelliCode发布预览版;4、上线基于Chromium重新打造的Edge浏览器;5、Cortana(小娜)的会话功能得到很大改进;6、收购首个使用微软AI的自主系统Bonsai7、开放量子编程语言Q#和量子编译器源代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微软在办公领域的一些列突破,可以说是极具未来感与科幻感,引得网友一片惊呼。当然,开发者相关的众多发布也是非常吸睛的!“未来会议室”再升级,秒杀同传+速记 在去年Build大会上,微软推出的未来会议室使用的是360度相机和麦克风阵列,可以检测会议室中的任何人说话。摄像头能够把各个画面拼成一个全景画面,还可以进行人脸识别,以确保参会者的身份。此外,还能把会议室预约系统做进去。微软全球开发者大会 Build 2018 展示未来会议室更强大的是,这个未来会议室还有基于语义分析的会议纪要功能,能够实时同传+速记。这着实亮瞎了一票观众,纷纷表示同传、速记要失业了。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未来会议室中间会有一个黑色的柱状物体,这便是麦克风阵列中的“重要设备”。而在今年的 Build 大会上未来实验室再升级,公布了“丹麦项目”——简单来说就是让你身边配有的普通麦克风“秒变”虚拟麦克风阵列:“重要”设备,拿掉!虚拟麦克风阵列将现有设备 (如手机或笔记本电脑) 与普通麦克风如搭乐高积木一般动态地组合成一个更大的阵列。丹麦项目可以帮助客户在有或没有专门的麦克风阵列 DDK 的情况下都可以更容易地转写对话,随时随地使用 Azure 语音服务。丹麦项目未来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可以对多个 Microsoft Translator 应用程序进行配对,更有效地帮助多人使用移动电话进行沟通,从而将语言障碍降到最低。网友们不禁惊呼:“真的是越来越智能了!”但推动微软AI演进历程,与其近三年来在语音和语言研究中的突破密不可分。微软在以下几个广泛使用的公共基准测试任务中,率先实现了 AI 超越人类水平的历史性里程碑:2017年:在对话语音转写任务(Switchboard) 中,微软语音识别系统的词错率降到 5.1%,准确率超过专业速记员。2018 年:在汉英新闻机器翻译任务(WMT17) 中,微软机器翻译系统达到了可与人工翻译媲美的水平。2019 年:在斯坦福对话式问答任务(CoQA) 中,微软机器阅读理解系统刷新记录,成为目前排行榜上唯一一个模型分数超过人类分数的团队这些突破对从翻译应用到智能音箱等众多口语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智能音箱,但大多数智能音箱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人的语音指令,并且在发出指令之前,需要一个唤醒词。微软已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加入到 Azure 语音服务中,并提供新的对话转写功能,该功能已经在今天的预览版中提供。该功能通过微软的 Devices SDK (DDK),纯音频或视听麦克风阵列设备得到了增强。这是人工智能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一步,因为环境远场多人语音转写几十年来都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新的会话转写(Conversation Transcription) 功能扩展了微软现有的 Azure 语音服务,支持实时的远场多人语音转写和说话人归因。与 Speech DDK 相结合,房间里有一群人在谈话时,会话转写也可以有效地识别每个人的语音,处理诸如交叉对话等常见但具有挑战性的场景,并生成转写。会话转写功能利用多通道数据,包括来自代号为 Princeton Tower 的 Speech DDK 的音频和视觉信号。边缘设备是基于参考设计的 360 度音频麦克风阵列或 360 度鱼眼摄像头,通过视听融合来支持更好的转写。边缘设备将信号发送到 Azure Cloud 进行神经信号处理和语音识别。隔空办公,身临其境 很多时候办公会因为地域的差距不得不选择出差,但是微软在此次发布会中展示了未来办公的方式——无需出差便可身临其境!只需双方都打开微软的Teams软件,建立一个AR“房间”,戴上AR眼镜,便可以开始隔空办公了!更神奇的是,隔空双方还可以通过AR进行互动。当然,虚拟交互、创作也是不在话下的。这看起来仿佛只有在科幻大片中才能见到的工作方式,已然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了!因为与面对面的人交谈总是比视频聊天或通过电话更好,这样的技术会使项目上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AI辅助编码——IntelliCode发布预览版 发布会上还晒出来AI辅助编码工具,现在已经普遍可用!它支持Visual Studio中的C#和XAML以及Visual Studio Code中的Java,JavaScript,TypeScript和Python。 默认情况下,它现在也包含在Visual Studio 2019中。IntelliCode本质上是下一代IntelliSense(微软极受欢迎的代码完成工具)。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IntelliCode与众不同呢?答案是微软通过向GitHub提供数千个至少有100颗星的开源项目的代码来训练它。 使用此数据,该工具可以制作更智能的代码完成建议。 它还会在提出建议时考虑当前的代码和上下文。默认情况下,IntelliSense会为开发人员提供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列表。虽然这很有用,但是用户需要的代码往往是列表中的一些项目。像IntelliCode这样的工具的承诺是让开发人员的生活更容易,提高生产力,减少bug的可能性。随着这些工具变得越来越智能,它们很可能能够更深入地进行预测,甚至可能建议根据用户要实现的内容以及其他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知识自动完成程序代码的大部分。基于Chromium重新打造的Edge浏览器上线,内置IE模式2015年发布的Edge浏览器,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事情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2018年末,微软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抛弃微软自己开发的浏览器内核,采用Chromium内核重新开发。基于Chromium 内核的新 Edge浏览器上个月,微软终于正式公开了基于Chromium的Edge浏览器,向 Windows 10 用户开放了首批测试版本。在今天的大会上,Edge 浏览器迎来三个新的变动,一是 IE 模式,二是隐私控制,三是收集功能。IE模式新标签页打开IE模式新版本Edge浏览器将内置IE模式,只需在Edge内打开一个新标签页就可以直接访问IE模式。也就是说,你可以在Edge浏览器中运行基于Internet Explorer的旧版web应用程序,而无需切换到其他浏览器。收集功能Edge还增加了新的收集功能(Collections),微软表示,收集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有效地收集和组织内容,而且该功能还与Office集成。打开Edge浏览器右侧的面板,可以显示所有收集,也可以通过将想要的内容拖放到面板中直接收集。隐私控制Edge浏览器将支持全新的隐私控制,你可以在无限制、平衡和严格三种模式中选择。根据你选择的隐私控制模式,Edge 会自动调整设置,限制第三方和网站通过互联网跟踪你的行为。尽管微软表示这些新功能将在下一版本的Edge浏览器中推出,不过还没有说明具体日期。目前可以在官网下载开发版本尝鲜。小娜没黄:技能型的语音助理,不止是对话2018年,谷歌大秀了一把Google Assistant的“Duplex双工技术”,一通如同真人一般的订座电话让人惊呼“给你打电话的可能不是人”。相比之下,微软的数字助理Cortana(小娜)似乎没有太多声音。不过,微软一直在慢慢地将Cortana重新定位为一种“技能型语音助理”,而不是Google Assistant、亚马逊Alexa或苹果Siri的竞争对手。在今天的大会上,微软展示了Cortana如何响应对话、主动组织会议和提醒。接近3分钟的demo中,Cortana与用户无障碍对话,像一个真正的工作场所的“助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Cortana的会话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微软去年收购了Semantic Machines公司,他们与微软的研究人员合作,正在构建一种会话AI,将技能和上下文语义结合起来,让Cortana这样的数字助理真正能做你让它们做的事情。收购Bonsai:首个使用微软AI的自主系统今年Build大会的一个有点意外的主题是——自主机器人。这个小小的蛇型机器人叫Sarcos Guardian S,可以爬过地震后的碎石废墟等人类无法进入的地方。不过,Sarcos机器人仍需要人类操作员远程控制。现在,微软和 Sarcos 合作,为 Guardian S 增加智能功能,使其能够自主地导航。这得益于微软去年收购的专注于增强自主系统学习能力的AI初创企业Bonsai。微软正在构建一个端到端的工具链,帮助每个开发人员和组织更轻松地为自己的场景创建自主系统——无论是自主机器人,还是可以检查远程设备的无人机,或通过自动校准设备帮助减少工厂停机时间的系统。今天,微软宣布了该平台的第一个预览版本的自主系统,开发人员可以与专家合作,使用可自主运行物理系统的Microsoft AI 和 Azure 工具构建智能体。开放量子编程语言Q#和量子编译器源代码量子计算方面,微软宣布将在不久的将来开放Q#编译器和量子模拟器的源代码,作为量子开发套件的一部分。微软表示这个想法是为了帮助研究量子计算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更深入地使用这些工具,以帮助他们开发和理解量子技术。简而言之,该工具包具有开发人员构建自己的量子计算程序和实验所需的一切。你可以使用它来学习基本的量子概念,编写第一个量子应用程序代码,并提供真实的解决方案。...
[摘要]与之前曾引发轰动的“阜兴系”爆雷事件相比,金诚集团的套路颇为类似。“阜兴系”旗下拥有4家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机构,而金诚集团拥有6家。 5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金诚控股(01462.HK)短暂停牌,且未公告停牌原因。 风暴始于“五一”小长假之前。4月29日,金诚控股发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执行董事兼主席韦杰以及执行董事徐黎云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遭杭州市公安局调查。5月3日,金诚控股跌20%,在近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高达84.68%,股价目前仅为0.072港元,已经沦为不折不扣的“仙股”。 与之前爆雷的“非吸”案件不同,金诚集团不仅运营了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同时还拥有一张颇为珍贵的基金销售牌照。 杭州公安局拱墅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并无新的情况可以通报,该案件的进展会通过“平安拱墅”官微对外发布。 披着私募的外衣 金诚集团是金诚控股的母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韦杰名下有159家公司。根据金诚集团官网的宣传,其旗下有6家私募及1家基金销售机构,共管理私募产品规模超过700亿元,有超过300种产品可供选择。金诚集团特意强调了其安全性:“我们的产品,每一个都是有政府信用为依托,有稳健回报和灵活周期的高端理财产品。” 然而,这个理财迷局在一夜之间崩塌。4月28日晚间,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发布通报,据浙江证监局移送线索及群众报案,依法立案侦查金诚财富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对金诚集团实际控制人韦某及相关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称,自4月28日凌晨开始,金诚集团韦杰、徐黎云、蒋雪琦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杭州警方抓获。天眼查信息显示,韦杰这个“80后”曾经在浙江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过7年律师,创业后才开始进入金融行业。 与曾引发轰动的“阜兴系”爆雷事件相比,金诚集团的套路颇为类似。“阜兴系”旗下拥有4家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而金诚集团拥有6家。区别是,金诚集团除了发行私募产品外,还拥有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阜兴系爆雷时,相关产品的托管银行被投资者要求赔钱。而金诚集团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几乎形成了一个闭环。”某资管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未兑付金额高达上百亿,让这一案件看起来触目惊心。但时代周报记者多方问询后发现,无论是在PPP行业,抑或是在金融圈,或者网贷行业,这家公司都籍籍无名。 根据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通报,金诚集团非法集资案受害人可以通过相关APP进行网络借贷投资人登记。事实上,与“阜兴系”类似,金诚集团旗下相关私募产品披着合法的外衣。金诚集团旗下的私募矩阵包括新余观悦、新余观复、金诚资管、杭州金转源、杭州金仲兴、杭州观复这6家经备案的私募基金。天眼查信息显示,这几家备案的私募基金,甚至连提供的联系电话都出现了重合。 中基协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8日,金诚旗下共运作354只产品,主要投向为影视项目,以及特色小镇和保障房等PPP项目,仍在运作的基金产品共有323只,其中包括杭州金转源72只、杭州观复111只、杭州金仲兴29只、金诚资产50只、新余观复31只、新余观悦30只。 公开信息显示,金诚旗下一些投向PPP项目的私募产品,融资期最短可达24个月,而年化收益率则高达7%―8%,甚至高达10.5%的年化收益率。这与PPP项目长周期的特点大相径庭。依照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规范的PPP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属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益性项目,合作期限原则上在10年以上。 旗下基金连续被监管点名 金诚集团的危机曝光,始于其旗下基金第三方销售公司的业务被暂停。2013年1月6日,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称“金观诚基金”)拿到了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某基金第三方销售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与私募基金采用备案制不同,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是核准制,这块牌照并不好拿。 然而,金观诚基金却创造了基金第三方销售公司被罚的纪录。 2018年5月,浙江证监局责令金观诚基金整改,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认购和申购业务6个月。根据该处罚决定,金观诚基金存在借用关联方经营场地销售私募基金产品、公开夸大宣传等情形,反映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 6个月后,浙江证监局再出公告,责令其继续整改。浙江证监局认为,整改期间,金观诚基金存在与关联方业务混同、代销的关联方发行的多个基金产品出现兑付风险等新的重大问题和风险情况,金观诚基金应当继续整改存在的问题,并于2018年12月7日前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1月17日,金观诚基金被浙江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12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事实上,这已经是金观诚基金近一年里4次被监管层点名。 金观诚基金被整改,源自于浙江证监局2018年4月25日开展的私募专项检查。在这次检查中,金诚集团旗下的5家私募公司拒绝配合检查工作,监管要求公司法定代表人到浙江证监局接受监管谈话。 浙江证监局表示,发现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现场检查工作的情况。而这5家私募均与韦杰存在关联。当时金诚集团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有个别员工思想认识不足,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要求拷贝其电脑资料时被拒绝,从而引起冲突。 兑付危机 蹊跷的是,金观诚基金的整改,与金诚集团的兑付危机“神同步”。2018年5月,金诚财富陷入了首次兑付危机,投资者发现,金诚财富旗下产品无法实现大额赎回。2018年7月9日,金诚集团官方宣布,旗下部分产品展期6―12个月。 股权类私募基金业务相关方的权责界定非常模糊、存在歧义,资金募集和运用过程中的监管规定存在很大漏洞。中基协官网信息显示,自2018年4月后,金诚集团旗下私募公司再未成功备案过新私募产品,这意味着在金观诚基金被暂停销售业务后,金诚集团资金端受到很大影响。 据中基协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私募基金应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参与任何形式的“资金池”业务,不得存在短募长投、期限错配等违规操作。 从金诚集团旗下私募产品的运营来看,主要投资方向是特色小镇长期项目,以短期融资对接长期项目,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回报率与私募产品周期、收益率严重不匹配。金观诚基金被整改,意味着“借新还旧”的链条被切断。 今年4月26日,金观诚基金还在官网发布消息称,通过其购买基金的客户,产品的赎回不受影响,并留下了热线电话。时代周报记者多次拨打该号码,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本文为When The Wolves Bite的章节精译。这是一个关于华尔街最具争议的两位对冲基金大佬:比尔·阿克曼和卡尔·伊坎之间的决斗,也是美股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个公司之一:康宝莱(HLF.US)。在这个故事中,你不仅仅能知道阿克曼和伊坎的投资人生,还能了解康宝莱是如何运作,以及华尔街对冲基金行业的生态。一、华尔街之狼的争斗:阿克曼为什么要做空康宝莱1.康宝莱做空的由来2011年初,比尔·阿克曼坐在他曼哈顿第七大道888号的办公室里。突然他的电话响起,一个女人用非常紧急的口吻说“比尔,我找到了下一个MBIA”(注:MBIA是阿卡曼的成名作,美国城市债券保险公司,阿卡曼在次贷危机做空这个股票赚了14亿美元)。阿卡曼和MBIA之间做空的缠斗,要追溯到2002年。阿卡曼很早就认为这家公司的信贷资产质量有问题,并非外界认为的那么完美,阿卡曼在这段时间中,不断增加其空头的头寸。阿卡曼也很早看到了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当然,这一次成功的做空最终要归结“好运气”。当次贷危机来临时,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相继倒闭,阿卡曼在这一次做空中,获利了14亿美元,也让阿卡曼跻身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大佬的地位。当然,这一次做空也让阿卡曼留下来一些“后遗症”。最明显的就是长期公开做空后,带来的疲惫感。阿卡曼和电话那头的女人说,自己再也不想公开做空一个股票了。电话那头的女人叫克里斯丁·理查兹,她比任何人都了解阿卡曼,她甚至写了一本阿卡曼的书:Confidence Game: How a Hedge Fund Manager Called Wall Street's Bluff。在彭博工作了多年后,她加入了独立研究机构Indago,专门给对冲基金做独立研究服务,阿卡曼也是他们的客户。这家机构就是给对冲基金提供可以做空的公司。2011年,他们挖掘了一个财务报表有重大嫌疑的公司:康宝莱!康宝莱有着典型的传销公司“金字塔式”结构,历史上看这种传销公司非常容易和财务造假牵连在一起。然而克里斯丁和阿克曼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成功。阿卡曼简单听了几句后,就因为“家庭事务”因素要离开,留下他的分析师进行交流。阿克曼的分析师似乎也兴趣不大,他们一边交流,一边进行快速计算,看看这个做空的主意到底有多“靠谱”。比尔·阿克曼的对冲基金潘兴广场(Pershing Square)每周二都会进行投决会,分析师会提供他们认为有意思的投资建议。在这一次的投决会上,阿克曼的分析师详细讲解了康宝莱做空的投资建议,其中有大量数据来做克里斯丁的报告。不过,这时候阿克曼本人似乎兴趣不大,他提出了许多质疑。而且,和阿克曼争论似乎永远不可能取胜。阿克曼发现,康宝莱模式也已经运行了30年了。在此期间,从来没有被监管过,或者出过任何丑闻。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个公司就要挂掉呢?克里斯丁对于康宝莱的质疑在于,公司通过传销的方式在全球发展了67000家营养俱乐部。事实上,购买康宝莱产品的,都是其一层层的销售人员自己,而非终端客户。这个模式最终是无法滚动下去的。阿克曼依然对这个公司将信将疑,在2012年1月11日,他亲自来到了康宝莱位于奥马哈的营养俱乐部,眼见为实看看这个公司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他们遇到了这家俱乐部的运营负责人。这位负责人抱怨说,每个月的成本都要3000美元,但是一个月的销售额也就3450美元,根本没办法赚钱。到了2012年2月22日,克里斯丁所在的独立研究机构发布了一篇关于康宝莱100页的深度报告,报告认为康宝莱的成功故事是基于一个谎言。康宝莱其实是通过一层层分销,不断给新加入的销售洗脑,用所谓的财富故事骗取他们的信任,最终实现公司的持续增长。阿克曼对于康宝莱的信心不断提高,他开始思考一个完美的做空时间。而且,虽然嘴巴上说不希望再次公开做空了,但是阿克曼本人就是一直喜欢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对冲基金大佬。2.阿克曼的出身和成长阿克曼从小在一个富裕家庭长大,他成长于纽约市旁边的富人区Westchester,退休的克林顿总统也住在那个区域。阿克曼从小就获得了巨大的资源投入,在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各种户外俱乐部。他的姐姐毕业于哈佛,而阿克曼考大学唯一的目标,也是进入哈佛。当然,在1984年阿克曼如愿被哈佛录取。毕业后阿克曼先在父亲的家族企业工作了两年,之后回到了哈佛攻读商学院。是的,比尔·阿克曼的人生就是一路开挂的赢家,从富家子弟成为了哈佛-哈佛的社会精英。也是在一次父亲举办的鸡尾酒会上,阿克曼遇见了一位资深投资人Leonard Marks,后者建议阿克曼去看看格雷厄姆的经典《聪明的投资者》,这也打开了阿克曼价值投资的大门。很快,阿克曼在富达开了一个股票账户,用4万美元买了人生第一个股票:富国银行。阿克曼认为富国银行的贷款要求更加保守,导致其比竞争对手更加出色。这时候是1990年10月,巴菲特也刚刚开始买入富国银行。阿克曼开始阅读巴菲特的每一封股东信。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克曼居然在一次纽约Fordham大学活动上,坐在了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旁边。阿克曼很快打动了苏珊·巴菲特,让他之后的午餐环节中能够和巴菲特坐在一次吃饭。但是那一次见面给阿克曼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巴菲特对于市场的观点,而是巴菲特太太在丈夫所有拿的食物中都加入了大量的盐,包括他的甜品巧克力蛋糕。之后,阿克曼和哈佛商学院的同学David Berkowitz开设了自己的对冲基金:Gotham Partners。公司最终管理320万美元资金,全部来自父母和哈佛的教授。他们最早的办公室在230号公园大道,这里有大量初创的对冲基金,他们分享会议室和办公桌。虽然在第一个月净值下跌3%,但他们很快扭转了局势,第一年净值上涨了20%以上。很快,他们找到了第一个大客户,Ziff Brothers投资公司的合伙人Daniel Stern,他们孵化了大量对冲基金。他们给了阿克曼的对冲基金1000万美元,并且同意在基金规模做大前由他们承担开支成本。1994年年仅27岁的阿克曼第一次控制公司管理层的“激进投资”。他和另一家公司一起,要控盘持有洛克菲勒中心的房地产基金公司。27岁的阿克曼对决洛克菲勒家族,最后以他的胜利告终,1995年他的对冲基金盈利39%。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97年阿克曼又看中了一个高尔夫俱乐部的投资案例。阿克曼认为他们全国的高尔夫球场土地会大幅升值。在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后,阿克曼加倍下注。这也导致虽然2001年公司扣费收益率达到19.65%,但是投资者认为高尔夫球场投资会变成一种不良资产,导致大量的赎回。这也让阿克曼寻找下一个能迅速带来收益的投资建议。这时候,他找到的是Pre-Paid法律服务公司,这家公司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这家公司在华尔街被许多人做空,大家觉得其提供的服务一文不值。比尔·阿克曼并不这么认为,他很快就买入了100万股,这家公司很快成为了他的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比13%~15%。2002年11月19日,阿克曼在公司的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报告“Pre-Paid法律服务的投资建议”,认为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果然,公司的股价开始上涨。而好景不长,此前阿克曼重仓的垃圾资产“高尔夫球场”本来预计的财务合并被司法部门拒绝,这意味着其对冲基金Gotham Partners将出现流动性问题。在接下来的两周内,他们不得不卖出20%的Pre-Paid法律服务公司的持仓。到了2003年1月,Gotham Partners在成立了十年、资产规模从3百万美元变成3亿美元、年化回报率取得了20%后,宣布清盘。更糟糕的是,他当时在MBIA上的做空被美国司法局调查,阿克曼被当时的纽约司法局长Spitzer拷问了半天。这是阿克曼人生的至暗时刻。3.阿克曼和伊坎第一次结怨但是阿克曼的对冲基金有些资产流动性很差,其中有一个就是达拉斯的房地产基金。阿克曼认为公司的股价至少值140美元,但是当时股价只有60美元。这时候,他拿起电话,给一个华尔街的老狐狸打去了求助电话,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卡尔·伊坎。阿克曼寻求伊坎的帮助,伊坎是华尔街最让人闻风丧胆的激进投资者,他名声不好,但从不触犯法律底线。伊坎同意支付80美元一股的价格给阿克曼。阿克曼当然知道伊坎不是什么慈善家,背后可能有诈。于是他要求伊坎的律师出具一份声明,这份协议中写明,如果伊坎三年内以更高的价格卖掉,伊坎和阿克曼将平分10%以上的利润。这样,阿克曼不会在伊坎之后大赚一笔后,看上去像一个白痴。没过多久,2003年7月29日伊坎就宣布以132.50元每股价格对这家房地产基金进行收购,比阿克曼卖给他的价格高了87%!之后公司拒绝了这个提议,到了2004年同意将价格调整到137美元。阿克曼以为,伊坎要给他平分差价呢,就如同协议写到的那样。阿克曼在家里等了两天,发现伊坎根本没有给他打款。阿克曼马上给伊坎打电话,老狐狸伊坎说:“哥们,我可没有卖掉股票哦。”很快,两个人就争吵起来了。最终,只好闹上法庭。2011年10月,法院宣布阿克曼获胜,伊坎支付900万美元给阿克曼,另外加上利息。这件事情,让两位对冲基金大佬第一次结上梁子,最后搞得两边都不愉快。作为“有仇必报”的伊坎,一定不会放过阿克曼,他一直等待下一个教训阿克曼的机会。4.阿克曼的二次崛起回到阿克曼这一边,在关闭他的对冲基金后,阿克曼很快再次崛起,从老朋友这边拿到5000万美元的投资额,他重新开始了对冲基金,取名华尔街的地名潘兴广场(Pershing Square)。他的投资方法也非常简单,买入低估值的公司,然后对管理层进行干预。一个漂亮的投资是美国第三大汉堡连锁公司温蒂。在买入了温蒂后,他要求温蒂将著名的加拿大连锁咖啡品牌Tim Horton分离出去(这家咖啡店马上会进入中国的,是加拿大全民咖啡店)。果然,温蒂的CEO照办了,公司股价也创了一年内的新高。阿克曼成本价30元,而股价上涨到了51.70元。他们用同样的方法投资了麦当劳,虽然麦当劳管理层并没有听从阿克曼建议,但公司的确增加了分红,也推动了股价上升。尝到甜头后的阿克曼,开始一个个投资低估的实体零售企业。但是也不是每一个投资都是能赚到钱的,阿克曼一直投在实体零售店上,赚不到钱。在错误投资了连锁折扣店Target之后,阿克曼又重仓了百货公司JC Penney。是的,就是那个被亚马逊打得没有还手之力的JC Penney。阿克曼并不认为这些百货公司是受到了所谓电商冲击,他认为经营不善来自于年轻人不去,以及和公司的设计以及品牌相关。于是在购买力10亿股公司的股票后,阿克曼将CEO解雇,换了来自苹果的Ron Johnson。他们将百货店铺重新设计,更加年轻和时尚,百货店中间包含着各种小店。既然苹果手机成功来自设计,那么这位来自苹果的高管也可以将百年老店JC Penney焕发新春。这个巨大的计划,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在Ron Johnson接手公司的16个月之后,公司股价暴跌50%,19000员工被裁掉,销售下滑25%。Ron Johnson被解雇,而大量零售企业巨头纷纷站出来,指责阿克曼不懂装懂,对传统企业的干预太多了。其中包括著名的星巴克创始人施瓦茨。JC Penney被阿克曼看做是其人生最失败的一次投资。当你做了一笔失败的投资后,你需要干什么?真正理性的决策应该是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大部分人的决策是找到下一个扳回来的机会。阿克曼也是如此,他需要一次大胜来扭转局势。康宝莱,看上去就是一次完美的机会。二、华尔街之狼的争斗:大卫王向康宝莱开枪1.康宝莱的诞生和崛起2000年5月21日的11点,在加州豪宅区Malibu安静的马路上,急驶进了好几辆救护车。一个六英尺高,190磅重的男人被发现倒在了家里的地毯上。他就是这栋价值2700万美元豪宅的主人,44岁的康宝莱首席执行官Mark Reynolds Hughes。Hughes的太太告诉警方,前一天晚上她的丈夫为87岁的祖母过生日,喝了很多酒后就入睡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丈夫已经不省人事。一个月之后,警方公布了调查结果:Hughes因为饮酒过量身亡。去世后的Hughes,留下了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他控制了康宝莱超过一半的股票,在加州和夏威夷都拥有房屋。就这样,康宝莱的创始人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在Mark Hughes年仅13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婚了,Mark跟着妈妈一起生活。从小他就有嗑药的习惯,经常被送入戒毒中心。1975年4月27日,就在他年仅19岁时,Mark Hughes的母亲因为嗑药过度死亡。据说她的母亲由于过度肥胖,尝试了大量的减肥药,最终死亡。警方发现,在死亡的时候,她身体里有大量的止痛片,他的母亲去世时只有36岁。这件事对于Mark Hughes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之后的岁月中他告诉别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生致力于帮助别人减肥。到了1970年代中期,Hughes开始销售减肥产品。他开始发现市场真的对于保健品需求极大。这让Hughes看到了一个巨大机会。之后他还去了中国,学习了中药调理。回来后,他认为研发一款中西合并的保健品,一定会有巨大市场空间。于是在1980年初,Mark Hughes在自己家创立了康宝莱,那时候他只有24岁。康宝莱最早的产品是一款代替餐食的奶昔Formula 1,可以帮助大家减肥。要买一整套的产品,非常昂贵,全产品线售价3000美元。于是,Hughes同意给愿意成为经销商的人25%产品折扣。这些经销商也能够向下去招募新的代理。最好的销售会进入总统俱乐部,如果更加优秀,他们会进入主席俱乐部。在这个等级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百万富翁。五年时间内,康宝莱从38.6万美元的收入成长到了惊人的4.23亿美元。Hughes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更是公司的首席形象官。到了1985年,康宝莱拥有了超过70万的经销商遍布全球。关于康宝莱创造的财富故事也数不胜数。1986年10月25日,康宝莱上市。到了Mark Hughes去世的时候,康宝莱的年销售额高达17.9亿美元。然后这位公司的领袖去世后,康宝莱一度股价暴跌,三年内换了四位CEO。2002年两家西海岸的PE公司JH Whitney和Golden Gate Capital将公司以3.5亿美元不到的价格私有化。2003年4月3日,他们给公司找到了下一个“真命天子”:来自迪士尼国际的CEO Michael Johnson。在经历了最初的调整期后,Johnson很快就带公司走出泥潭。在他上任一年半后,公司重新在纽交所IPO。同时,通过赞助足球明星重新走进大众视野,贝克汉姆、梅西都成了康宝莱的代言人。2008到2011年,康宝莱的股东回报达到了870%,那一年康宝莱销售突破了34.5亿美元。2011年,Johnson也成了全美收入最高的CEO,包括股票期权在内,获得了惊人的8900万美元。康宝莱重新成为了一个给股东创造惊人回报的公司。2.康宝莱做空的第一枪每天早上,Michael Johnson都要骑行30英里去公司上班,这是一个他整理自己思路的方式。2012年5月1日,他像往常一样骑着山地车从位于Malibu的家中来到公司。只是这一天和往常有些不同,是康宝莱的业绩发布会。当然,每年要应对四次业绩发布会,Michael Johnson早已经驾轻就熟了。早上8点,康宝莱的高管们在会议室一字坐开,从CFO、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到法律顾问全部到齐。像往常一样,Michael Johnson先把公司的业绩情况阐述了一遍。过去一个季度,康宝莱每股收益增长了24%,又是一次强劲的业绩增长。财报电话会议的终点,当然是分析师电话接入提问。于是,在各个业务条线的介绍结束后,他们开始接听电话问题。电话会议公司的助理说:你的第一个问题来自绿光资本的大卫·埃因霍温。什么?这种电话会不是只有卖方分析师才能打进去吗?怎么来了一个买方机构投资者提问,而且是华尔街最著名的空头大卫·埃因霍温(关于他的事迹,大家可以看看他的自传《一路骗到底》)。埃因霍温的第一个问题就十分尖锐:“你们的销售中,到底有多少是卖给了自己的经销商,多少卖给了经销商网络以外的客户?”康宝莱高管强调,经销商也可以自己使用公司的产品。但是埃因霍温不依不饶,直接问到底多少比例是卖给了经销商网络之外的客户?公司管理层说,大概有70%的比例是给了经销商网络外的客户。显然,这个数字听上去就像是编出来的。很快,大卫王埃因霍温质疑康宝莱的事情马上传遍华尔街,股价迅速暴跌10%,之后20%。到了收盘,康宝莱股价单日大跌40%。3. 华尔街无人不知的超级明星大卫王在密尔沃基长大,毕业于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大卫·埃因霍温,在1996年和自己的同学Jeff Keswin一起创办了绿光资本。最初管理的90万美元也是全部来自亲戚朋友。一开始为了省钱,他们不得不在主券商提供的免费工位上办公,和其他五家小型对冲基金共同使用打印机等设备。当然,大卫王第一年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没有一个月出现亏损,最后三个月回报率达到37.1%。第二年,他们业绩更加出色,收益率超过了57.9%。那一年的收益主要来自做空连锁餐饮企业Boston Market。大卫·埃因霍温的强项就是做空高估值的股票。到了2001年,他们又取得了31.6%的回报率,在对冲基金行业树立了自己的招牌。大卫王真正的传奇,要从2002年做空美国联合资本公司(Allied Capital)说起。他认为这家公司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骗局,并且在2002年5月15日公开演讲,发表了自己对于公司的质疑。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自己看空的观点,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第二天,该公司股价就暴跌了20%。然而这场做空拉锯战比一开始预期的要困难得多。联合资本开始反击,并且上升到了法律诉讼的程度,要求美国证监会SEC对大卫王的对冲基金绿光资本进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大卫·埃因霍温提供了几百份的材料。最终在2007年6月,美国证监会确认了联合资本有欺诈行为,这家公司股价两年后跌到了1.56美元,最终破产。关于这个故事,大家可以去翻阅《一路骗到底》(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当然,大卫王其他公开做空还包括2008年5月21日针对雷曼兄弟的做空,当时他做了一段15分钟的演讲,认为雷曼兄弟在会计处理上很有问题。关于雷曼兄弟的结局,许多人也已经知道了。如果看过《大而不倒》,里面也提到雷曼前CEO看到这段演讲后,对大卫·埃因霍温是咬牙切齿。其他著名的做空,还包括大牛股绿山咖啡,导致公司股价一度暴跌50%。4. 一个世纪玩笑?2011年,同样给比尔·阿克曼提供独立研究服务的克里斯蒂,也给埃因霍温发送了对于康宝莱的看空报告。和阿克曼一样,埃因霍温一开始没啥特别大的兴趣。不过克里斯蒂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强调她研究的可靠性,最终大卫王开始和分析师对康宝莱的实体店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他确实感觉康宝莱产品的大部分销售都不是客户,而是经销商本人。那些营养俱乐部里面的店长,自己一天消耗很多康宝莱的代餐奶昔。在进行了大量实体店考察后,埃因霍温扣动了扳机,建立了一部分康宝莱的空头仓位。他的分析师甚至早在3月23日康宝莱的年度大会上,向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了终端销售的质疑。这让管理层有些警惕,但是很快就被他们忘在了脑后。因为第二天是康宝莱总统俱乐部的大会。这一天,CEO Michael Johnson会给350多位康宝莱最顶尖的经销商,支付高达5200万美元的奖金支票。每一张支票的交接,都会引发如雷的掌声。回到我们的故事,第一次面对大卫·埃因霍温这样的交易对手,让康宝莱的管理层寝食难安。他们知道,过去被这位“空军司令”看空的公司中,许多最终破产了。就在业绩发布会电话过后的两周,2012年5月16日,埃因霍温将在下午3 : 30,在纽约的林肯中心进行一场公开演讲。演讲的主题当然是他下一个最看好或者最看空的公司。在西海岸的康宝莱总部,管理层全部坐在了办公室,电话接入这个演讲,他们屏住了呼吸,不知道大卫·埃因霍温会说些什么。很快,埃因霍温上台了,他打开第一页PPT,上面写着三个英文字母:MLM。MLM对应的是多层级市场销售的缩写,也是华尔街质疑康宝莱的关键点。康宝莱的管理层想,这下要完蛋了。然后,埃因霍温打开了第二页PPT,写着一个公司的名:马丁原材料。原来,MLM对应的是这个公司的代码。这时候,连大卫·埃因霍温本人也大笑起来。这是一个世纪玩笑,他根本对康宝莱的做空不再有兴趣了,也意味着绿光资本不再持有任何的空头仓位。就在那一刻,康宝莱股价暴涨15%。这是埃因霍温招牌式的虚晃一枪。他不仅仅是对冲基金中的明星,更是全球最优秀的德州扑克选手。他知道,应该怎么去吓唬(Bluff)对手。看上去,康宝莱只是他用来吓唬交易对手的一颗棋子而已。然而这时候,台下坐着另外一个明星:比尔·阿克曼,他盯着埃因霍温的PPT,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三、华尔街之狼的争斗:阿克曼和伊坎的公开“斗殴”1. 阿克曼的公开做空我们在第一部分中,讲到了比尔·阿克曼在2011年流年不利。在2011年夏天的时候,他的对冲基金Pershing Square回报率是-15.6%,这让长期习惯了双位数回报的阿克曼难以容忍,他需要快速找到一个能让自己翻盘的股票。但是他持有的JC Penney百货公司,根本没有任何反转的迹象。阿克曼把公司的CEO炒掉,换成来自苹果的Ron Johnson。认为只要把百货公司的设计重新搞搞就能反转了。但是在Ron Johnson接受后的16个月,公司的股价大跌50%,19000员工被裁掉。2012年春季公司报出了低于预期的业绩,同店增长居然同比下滑了18.9%,公司的总收入同比下滑20%,公司股价在一天之内暴跌19.7%!最终这笔投资成为了阿克曼职业生涯的一个笑话。阿克曼当然不允许这样的失败,他一直在寻找下一个猎物,这个猎物就是康宝莱。特别是他看到大卫·埃因霍温公开接入电话会,并且对公司看空,导致股价暴跌了40%。这时候就像打德州扑克,既然已经有人先开枪了,那么阿克曼跟进就可以了。而且他知道几天之后,大卫·埃因霍温会在纽约的Sohn对冲基金大会上做主题演讲,这将是另一个导致康宝莱股价暴跌的催化剂。就这样,阿克曼以“投机”的心态,跟着做空了康宝莱的股票。2012年5月16日,他从自己的办公室走了八条街,来到了曼哈顿的林肯中心。在这里,他和大卫·埃因霍温都会做一个15分钟的主题演讲,分享他们最看好的投资品种。阿克曼分享的当然还是重仓的JC Penney,当他做完主题演讲后,安静地回到了台下,等待大卫·埃因霍温的上台发言。当大卫王上台发言时,大家都认为他将再次重锤康宝莱,没想到这只是一个世纪玩笑。马上,阿克曼回到了办公室,他的第一反应是把手上的康宝莱空头仓位全部卖掉。既然大卫王已经走了,我也不想在里面了。然而就在他和团队成员做了一番讨论后,比尔·阿克曼改变了主意,他决定自己来做下一个做空康宝莱的催化剂。他要求分析师日夜加班,做出一个完美的PPT。同时,阿克曼大幅加仓他的康宝莱空头仓位,在股价40美元的价格,做空了价值10亿美元的股票,占到了20%的流通盘!当然,接下来就是阿克曼的“作秀时间”了,他给一个好朋友打电话,让他在2012年的Ira Sohn大会中给他一个主题发言的机会。一边阿克曼不断推动他的分析师做出一个完美的PPT,另一边阿克曼将自己公开演讲的时间定在了12月20日。再晚一些,许多华尔街的大佬就要休假过圣诞节了。这还没完,12月19日,就在大会开始的前一天,阿克曼又给在CNBC电视台的记者朋友打了电话,告诉她自己做空了康宝莱的消息。很快,当天两点CNBC播出了这个重磅新闻:比尔·阿克曼做空了大量的康宝莱股票,并且认为这是他一生看到最好的做空机会。几秒钟后,康宝莱的股价就暴跌15%!在洛杉矶的康宝莱CEO约翰逊,突然被一个叫做比尔·阿克曼的人搞了一下,也是怒火中烧。他马上通过朋友接入到了CNBC的电视节目,马上对阿克曼进行了正面反击。“有问题的不是康宝莱的商业模式,而是比尔·阿克曼的商业模式!”康宝莱CEO约翰逊对于阿克曼的反击,已经上升到了人身攻击。两位大佬也正式结上了梁子。在当时的电话中,CNBC的记者问道“康宝莱到底有多少产品是卖给了经销商,多少是卖给了经销商网络以外的客户?”而约翰逊的回答是“90%的产品都是卖给了经销商网络以外的客户!”坐在电视前的阿克曼知道这是赤裸裸的谎言,这个CEO已经无法控制情绪了。明天,他要好好给他上一课。终于来到了12月20日的早上9点,阿克曼在简短的介绍后登上了演讲台,打开了准备了几个月的康宝莱PPT。这份PPT的第一页写着:谁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这是康宝莱的口号,也是阿克曼对于康宝莱口号的一种嘲笑。阿克曼从康宝莱的历史开始介绍,一个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快消品公司,一个市值50亿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产品的公司。随后他开始质疑康宝莱的旗舰产品,减肥奶昔Formula 1。为什么这个年销售额达到20亿的品牌,居然没有一个人听过?康宝莱凭什么销售额是著名连锁保健品公司GNC的六倍?之后阿克曼放了一段视频,是来自康宝莱一位超级销售的。他激动的说,我第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5万美元。第二年,当我年仅30岁,我和自己25岁的太太加起来,收入达到了110万,我们成为了百万富翁,这都要感谢康宝莱。阿克曼说,这就是康宝莱的成功之道,依靠层层代理商制度,产品从一个经销商转到另一个经销商,却没有真正的用户。最终阿克曼和他的团队做了三个半小时的演讲,过了整整343页的PPT!康宝莱的股价,继续暴跌10%。两天之内公司股价跌幅超过20%!当然,阿克曼认为公司的股价下跌不会就此停止,他说如果康宝莱的商业模式是一场骗局,那么公司的价值就应该归零!从来没有一个对冲基金大佬,如此在公开场合攻击一个公司。不仅仅做了300页的PPT,还在网络公开直播的演讲中,足足讲了三个多小时,又马上接受电视台记者的采访。阿克曼已经被打上了“做空康宝莱的人”标签。2. 多头的反击比尔·阿克曼以为公司的股价就这么一路向下了,却发现并非如此简单。12月28日,一位叫做约翰·汉普顿的澳大利亚对冲基金经理,也在他的博客中发表观点,认为阿克曼的表演就是一场马戏。他公开了自己做多康宝莱的仓位。之后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经理,站在了看多康宝莱的那一边,认为这是一个极其赚钱的公司。随后,康宝莱的股价又开始出现上涨。2013年1月9日,阿克曼从曼哈顿上西区的家驱车20分钟来到了新泽西的一个小型机场,在那里停着他的G550私人飞机。他即将和几个好朋友一起飞行16个小时,去缅甸潜水。对于阿克曼来说,经历了动荡的2012年,他的确应该好好休整一下。然而,飞机没有飞行多久,他的手机就收到一条紧急信息:对冲基金大佬Daniel Loeb的公开信息显示,其持有8.24%的康宝莱股票。这个信息也导致康宝莱的股价突然暴涨7.54%,触达到了41.24美元。阿克曼遭遇了突然袭击,他从来没想到多年的好友Daniel Loeb会在背后给他捅了一刀。就在其持仓公开后,Loeb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认为康宝莱的销售数据完全没有问题,公司目前的估值完全被低估了,目标价在55到68美元之间。和阿克曼一样,Daniel Loeb是对冲基金的巨星,他的对冲基金Third Point从1995年成立之后,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1.1%。同样,他具有极高的颜值,而且喜欢在公开场合发表他的观点。Loeb曾经和阿克曼一直做多零售商Target亏了很多钱,这一次他不仅仅要赚钱,还要对阿克曼进行复仇。Loeb绝对不是省油的灯,他曾经和互联网巨头雅虎进行过一次抗争。2011年9月8日,Loeb宣布他购买了6500万股雅虎的股票,持有公司5.1%的市值,也是雅虎的第三大持有人。作为持有人,他甚至要求雅虎的CEO由他来选定,并且公开写信要求公司创始人杨致远退位。他甚至公开表示,雅虎的新任CEO汤普森的简历作假,要求他从公司辞职。果然,11天之后,汤普森辞职了。同时,雅虎同意给Third Point对冲基金三个董事席位,其中一个给予了Loeb本人。许多朋友一定会说,故事讲了那么多,怎么另外一个男主角卡尔·伊坎还没出现?大家不要着急,他马上就要出现了,而且将会和阿克曼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时间回到2012年的圣诞夜,康宝莱的CEO约翰逊正在和太太去教堂做礼拜。这时候他的电话响起了,没有来电显示。电话那头传出一个声音:“你好麦克,我是卡尔·伊坎,我不懂这个阿克曼事件。”这时候约翰逊的太太正在向他挥手,意思是让他挂掉电话。约翰逊没有办法,只好和伊坎说很快会给他打回去。第二天约翰逊给伊坎回电,这个老人直接开门见山说“我不认为阿克曼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伊坎,约翰逊对于伊坎的大名并不陌生。他是华尔街最“臭名昭著”的狙击手,许多人不喜欢他,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亿万富豪。伊坎大约管理200亿美元,而且大部分钱是他自己的。他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行。之后,2013年1月16日,虽然有报道说伊坎也开始做多康宝莱股票,但许多人并不在意。大家认为这仅仅是伊坎的一笔短期交易。一周后的1月24日,伊坎上了彭博的电视直播。他拒绝讨论是否购买了康宝莱的股票:“大家都知道,我在对冲基金行业有许多朋友,和大部分人关系都很好。但是唯独我非常不喜欢阿克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在交易上和他对着干。我特别不喜欢他做空康宝莱的方式。你可以做空然后赚钱,但没有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也没有必要去说管理层坏话。”3. 华尔街最著名的电话吵架(The Brawl)第二天,阿克曼给CNBC打来电话,表示将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反击伊坎。12月25日的中午,阿克曼正式接入电话直播。“你不知道吗?2002和2003年伊坎老先生翻来覆去说的投资建议,做空的股票,都是他在抄袭我的作业啊。他看到我放了空单后,才进去的!”阿克曼一上来,就没说什么伊坎的好话,当然他肯定也不会。在通用汽车大厦47楼,伊坎在办公室里面看着阿克曼的电话访谈。他的脾气一向不好,绝对不允许别人公开场合说他坏话。于是,伊坎让他的助理给CNBC电视台拨入电话,他希望能在直播中和阿克曼正面交锋。12 : 25分,伊坎的电话接入。这时候主持人问阿克曼,是否愿意在电话里和伊坎正面交锋。阿克曼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公开对决就这样开始了。“听着,我来说说和阿克曼的历史。2003年的时候,一个叫阿克曼的人哭着给我打电话。他还跑到了我的办公室,告诉我应该如何帮助他,给他快要破产的投资一些支持。你知道吗?我高中的时候在纽约皇后区读的公立高中。在那里,一些弱小的犹太小孩经常会被打。阿克曼就像是那种每天会被打的孩子。”“我告诉你,康宝莱的交易中能看到阿克曼的为人。他可能业绩表现不好,然后早上醒来突然说,我要通过摧毁这家公司来赚钱。他这辈子就是在干这种事情。我们曾经吃过一次饭,这家伙是我见过最固执的人。阿克曼还和别人说和我是朋友。我告诉你们,就算我们是朋友,我也不会和这家伙一起投资。他冒的风险太大了!”“阿克曼做空了20%的康宝莱股票,我告诉你,他会被挤爆的(Short Squeeze)。历史一次次证明,空头最终都要死掉的。他在2003年的教训难道还不足够惨痛吗?你知道吗?阿克曼是一个巨大的失败者!”伊坎一上来,对于阿克曼也是没一句好话。“阿克曼也太弱鸡了吧,通过把大家吓出去,然后告诉全世界,你们看我去年赚了12%,我是多么伟大!我们的基金去年赚了28%,但是没有对任何公司的股价造成影响。我们在2011年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还赚了33%。”伊坎继续对阿克曼进行反击。阿克曼也开始了反击:“伊坎,关于康宝莱怎么操作是你的事情。你可以买入公司的股票,但我觉得你不会怎么做。你不会大量购买一个我们觉得是骗子的公司。不过没关系,你可以自由交易。但是等亏钱的时候,不要责怪任何人,我可是提供了一份300多页的PPT啊!”2013年1月25日,这一天的中午所有交易员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大家打开CNBC看着华尔街最著名、最有个性的两个对冲基金大佬在电视里公开吵架。这一个阶段,纽交所的交易量下滑了20%。康宝莱、比尔·阿克曼和卡尔·伊坎,这三个名字,将会永远的关联在一起。从这一天开始,关于康宝莱的战争才真正开始!四、华尔街之狼的争斗:卡尔伊坎是如何崛起的1. 卡尔·伊坎:真正的华尔街之狼1936年的2月16日,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教师家庭,卡尔·伊坎出生了。之后,他们家搬到了纽约的皇后区(这也是笔者在纽约生活的地方)。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赚钱。13岁时就开始做照片拍摄的小生意,到了高三的时候他通过玩扑克牌赚钱。这点和许多投资大咖的童年类似,包括史蒂夫·科恩,比尔·格罗斯等,童年都通过玩牌赚钱。由于成绩优秀,他成为了他的高中历史上第一个考入普利斯顿大学的学生。在普林斯顿大学他主修哲学,对于数字的敏感和对于人性深度的思考,从此帮助了他的投资生涯。他的大四论文,被评为普利斯顿大学哲学系的优秀作品。伊坎从小就是那个学霸的孩子。1957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遵从了母亲的意愿去了纽约大学的医学系深造。但做一名医生完全不符合伊坎的梦想,他读了两年不到就退学了。退学之后,他参军了。伊坎在德州的军事基地服役了六个月,1961年服役结束后,伊坎需要找一份工作。通过他叔叔的介绍,伊坎获得了在Dreyfus券商的管理培训生职位。这对于伊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的华尔街之路终于启动了。然而,当时美国股市正好进入熊市,在他加入华尔街的六个月内,股票连跌了六个月。等调整结束的时候,美股已经下跌了22%,包括1962年出现的单日40%暴跌。伊坎自己的钱也亏得血本无归,他甚至要把自己的福特敞篷车卖掉来维持生活。他之后加入了Tessel Patrick & Company,在那里学会了期权交易。我们知道期权的交易是基于股票价格的未来,风险和收益比股票还要大。伊坎显示了自己在期权交易上的天赋,不久之后他加入了Gruntal & Company,负责整个期权交易部门。如果看过点拾其他的对冲基金大佬故事的朋友,一定记得著名的大鲨鱼史蒂夫·科恩也是在Gruntal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所有的投资大鳄一样,伊坎发现自己的天赋在一个平台被掩盖了,他需要开设自己的对冲基金。他问叔叔借了40万美元在纽交所得到一个交易席位后,1968年伊坎在曼哈顿的百老汇(Broadway,是一条很长的马路,不仅仅是看歌舞剧的地方)开设了对冲基金。这个对冲基金一开始就两个人:卡尔·伊坎和他在Gruntal的助理分析师阿尔弗莱德。后者是一个数字天才,16岁就去了沃顿,之后在纽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们两个人玩命的工作,有时候干脆睡在办公室里。他们也做高风险套利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市场买入某个证券,然后在另一个市场卖出去。最初由于很少人做这种套利,伊坎赚到了丰厚的利润,而且这种利润是没有什么风险的。好景不长,美股经历了股市泡沫的破灭,股票市场从1973到1974年下跌了45%,许多个股的跌幅达80%。这是美股历史上最大的熊市之一。好在伊坎不仅在熊市中活了下来,他还有充足的弹药买入便宜的股票。那时候许多股票的价格都在净资产下面,伊坎发现,如果他买到足够多的公司股票,影响公司的管理层,一定能够赚大钱的。这位上市公司狙击手、主动投资者,购买的第一个如此类型的投资是家电企业Tappan。在1977年伊坎买入了5%的公司股票,这家公司创立于1880年,主要产品是烤箱。伊坎在8美元的价格大量买入,认为公司被低估了,应该进行出售。一开始,公司的CEO并不答应。这家公司可是他们家族祖传三代的,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卖掉。但是当伊坎得到一个董事会席位后,他们感到了巨大压力。最终,这家公司以18美元一股的价格卖给了伊莱克斯。伊坎最初140万美元的投资,变成了270万美元。在接下来的日子,这位企业狙击手一发不可收拾,他成了上市公司最恐惧的人。但是无论如何,伊坎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挖掘被低估的公司,并且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随着规模的增长,他的利润也从过去几百万美元变成几千万美元,甚至几亿美元。在1980年代时,比伊坎更有名的人只有一个:米尔肯。而最终,米尔肯却因为蛇吞象做得过于激进被捕入狱,逮捕他的纽约南区法官朱利安尼之后还成为了纽约的市长。1983年9月19日,伊坎盯上了火车制造公司ACF。伊坎一开始就买入了13.5%的份额,要求对公司的控制权。到了当年的12月份,伊坎持股已经达到了27.2%。看到公司依然不配合后,伊坎直接通过杠杆以4.69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他收购公司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卖掉不需要的资产,包括这家公司在纽约曼哈顿第三大道办公楼的12层楼,以及当地的所有雇员。伊坎极其冷酷,他买入公司就是为了赚钱。但结果,却总是朝着他希望的方向。1985年,伊坎通过恶意收购的方式强行收购了美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的TWA,出任董事长之后他就开始割肉般分阶段变卖TWA的资产,以偿还自己收购TWA时的负债。1988年,伊坎通过TWA私有化交易,个人获利4.69亿美元,却给这家公司留下了5.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而后伊坎又作价4.45亿美元变卖了TWA最有价值的伦敦业务。成立于1925年的老牌航空公司TWA最终在2001年被美利坚航空(AA)收购,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父母并不是商人,但伊坎的身上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犹太人的经商天性:对利益嗜血般贪婪,为利润不害怕风险,看准时机果断出击。伊坎就如同华尔街一条嗜血的恶狼,敏锐地判断出自己可能的目标,然后就集中力量展开攻击。他曾经创下纽交所单笔交易之最,在Texaco一家公司上就净赚5亿美元。伊坎攻击的目标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那些股价暂时处于低谷、但基本面依旧稳健的公司股票,而且股价低落很大原因都要归罪于管理不力与业务混乱。这给伊坎这样的活跃投资者带来了活动空间,他可以迅速低价吃进股票成为战略股东,通过公开报道施压董事会或管理层,利用小股东的不满情绪发起委托书战争,甚至直接发出收购要约,来逼迫上市公司满足他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伊坎开始频繁进攻科技行业的上市公司。时代华纳、摩托罗拉、苹果、微软、雅虎、eBay都是他的攻击目标。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相比,科技类股通常具有更高的估值,也能给伊坎带来更高的利润。在转向攻击科技公司之后,伊坎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旗下的Icahn Enterprises股价曾一年飙升了超过50%,伊坎投资基金2013年回报率超过30%。2012年10月,伊坎收购了NetFlix 10%的股份;一年后出售了其中半数股份,获利超过8亿美元,成为史上最盈利的股票投资交易之一。2013年8月,伊坎大量收购戴尔公司股票成为第二大股东,试图阻止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le Dell)报价244亿美元私有化公司的交易,认为这一报价低估了戴尔公司的价值。疯狂的伊坎甚至打算自己筹资买下戴尔公司。虽然他控制戴尔公司的计划最终失败,但成功抬高戴尔股价依旧给伊坎带来了实际的回报。2014年1月,苹果发布表现疲软的财报之后,股价大幅下滑,伊坎再次表示自己认为股价被低估,又购入了价值5亿美元的股票。至此,伊坎已经持有了价值20亿美元的苹果股票。有趣的是,伊坎的办公室就在纽约第五大道的通用汽车大厦上,每天都会看到大厦门口的苹果直营店,这是苹果在美国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家直营店。2014年1月在大量收购eBay股份后,伊坎要求eBay分拆旗下支付子公司Paypal独立上市,并要求eBay董事、硅谷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辞职。伊坎的理由是,当年安德森曾说服eBay以27.5亿美元的低价出售Skype,而安德森本人就是收购财团的一份子。而且在安德森出任eBay董事期间,他至少已经投资了五家与eBay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其中包括PayPal的竞争对手移动支付公司Dwolla与Boku。至少从董事利益回避的角度来看,伊坎的理由完全是成立的。伊坎,就是那个真正的华尔街之狼!2. 阿克曼的救命稻草伴随着伊坎的进入,康宝莱股价重新回到了40美元,这让阿克曼措手不及。这时候,他只有等待下一个救命稻草的来临。而这一天,似乎很快到来了。2014年的2月16日,CNBC突然爆出重大新闻,之前号称将长期持有康宝莱的另一位对冲基金大佬Dan Loeb已经清仓了康宝莱股票。就在几周前,他的投资者信中还提到,康宝莱的股票应该价值在55到68美元之间。这是典型的推高出货,先公开表明自己看好某个股票,一旦有了不错的利润就脚底抹油开溜。作为老牌对冲基金经理,Dan Loeb也玩这套把戏。几天后,康宝莱公布了2012年财报,公司的净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41亿美元,EBITDA实现了7.36亿美元。两周后康宝莱宣传新增加了两个董事席位,都由伊坎提供人选,卡尔伊坎对于康宝莱的持股比例也最高上升到了25%。华尔街之狼伊坎是认真的,他一定要好好和阿克曼干一架。当天康宝莱股价上涨7%,重新回到了40美元,收复了因为Dan Loeb卖出而下跌的失地。许多人都以为阿克曼这一次要完蛋了,但怎么可能呢?康宝莱的故事如果就此结束,那远远配不上华尔街最戏剧性的一笔交易了!4月9日,全美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康宝莱此前的御用审计顾问KPMG突然宣布终止和康宝莱的合作。同时,负责康宝莱的资深合伙人Scott London也因为内幕交易被FBI调查。两天后,Scott London被指控通过收取现金,给其朋友提供股票建议,帮助其朋友Bryan Shaw赚取了127万美元的非法所得。KPMG甚至宣布,过去三年的康宝莱财务报告全部收回!如果仅仅是内幕交易还算了,但是KPMG宣布公司三年的财务报告全部收回,这让大众开始担心,康宝莱的财务报告一直是做假账!华尔街最忠实的康宝莱粉丝,也开始纷纷调转船头,股价也开始出现下跌。阿克曼在家里看着新闻,长长舒了一口气。他打开家里珍藏多年的红酒,点上一根雪茄,似乎很久没有享受这种放松的状态了。康宝莱这下可是要完蛋了,阿克曼暗自高兴起来。当然,他不会放过这个火上浇油的机会,没过几天继续在电视上公开抨击:“按照目前的情况,康宝莱要再找到类似于四大会计事务所已经很难了,这样他的财务报告其实就没有人真正可以背书了!”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康宝莱CEO约翰逊的能力,很快他在5月21日就宣布,普华永道愿意成为康宝莱新的审计顾问。阿克曼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这还不算完,两个月后,有一个华尔街大鳄成为了康宝莱的股东,他就是对冲基金之神:乔治·索罗斯!康宝莱已经成为了索罗斯基金最大的持仓之一!股价当天暴涨10%以上,突破了65美元。当然,由于索罗斯个人已经很多年不管投资了,特别是股票方面的投资,这一笔交易非常可能来自索罗斯基金的管理者,Paul Sohn。他管理着索罗斯的几个股票基金产品,包括旗舰产品Best Ideas Fund。事实上,在几周前的一次对冲基金大佬私人晚宴上,Paul Sohn就见过阿克曼了。大家可能知道,在美国对冲基金大佬经常会有一些私人晚宴,每一个头部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会来分享他们最看好的股票。这一天,Paul Sohn就坐在阿克曼的旁边。他早就悄悄买入康宝莱的股票了,但是还是希望能听听阿克曼的观点,做最后的确认。而这一天,阿克曼也给了他最后的确认。那天,阿克曼来推荐的,居然不是对于康宝莱的看空!作为他最大持仓的股票,他丝毫没有提一个字,而是推荐了另外一个股票。当然,大家不会就此放过阿克曼。整个晚上其他对冲基金大佬都在询问关于康宝莱的看法。而阿克曼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你们对于这个公司都没有我了解!没有任何的逻辑,阿克曼更像一个童话故事中的“皇帝的新衣”。Paul Sohn知道,阿克曼对于基本面的理解,并不比普通人多。于是在晚宴后,Paul Sohn下令加码买入康宝莱。一瞬间,全世界似乎都在和阿克曼做对。自从他看空康宝莱之后,公司的股价也从2012年底的20美元大幅上涨。阿克曼不想就此认输,于是他带上了自己最好的一套西装,走向了去往华盛顿的道路。...
(原标题:“短信嗅探”调查:监控你的短信,只要不到30元?)一位手机用户接连收到短信验证码一名黑产设备卖家的QQ空间一位安全圈人士发送给新京报记者的配置好的摩托罗拉C118手机二手平台上有卖家出售短信嗅探采集系统“觉得隐私被泄露了,很害怕。”不久前的一天下午,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小程在学校附近突然接到许多短信验证码。小程不知道的是,她的这次特殊经历的背后,极可能隐藏着一条盘踞已久的黑色产业链。多位安全圈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小程的遭遇可能与一种被称为“GSM劫持+短信嗅探”的技术有关。其实,这并非个例。此前曾发生过凌晨收到上百条验证码,结果发现被盗刷的案件。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项黑产的入门门槛极低,所需代码均为开源。只需要在网上花费不到30元购买一部摩托罗拉C118手机,黑产从业者便可以窥探到用户手机内的短信内容。在此背景下,盗刷银行卡成为可能。更为可怕的是,短信嗅探只是庞大黑色产业帝国中的冰山一角。通过手机号,业内人员还可以利用社工库等手段获悉用户的开房、住址等诸多敏感信息,从而可以轻易勾勒出用户画像。经过记者进一步调查,实际上是2G网络协议的天然缺陷为其提供了犯罪的温床。“准空姐”30秒收29条验证码短信每每回忆起不久前一天下午的遭遇,小程总是眉头紧皱。“觉得隐私被泄露了,很害怕。”那天,正打算去逛街的她刚刚走出校门没多远,一向安静的手机突然提示声音不断,来自各个APP的验证码短信接踵而来。小程是一名“准空姐”。不久前,经过6次和竞争对手的角逐,她终于在南方航空(7.650,?-0.83,-9.79%)的面试中脱颖而出,等待着培训的到来。“看到南航短信验证码的时候像木头人一样,十分害怕会对未来有影响。”除了网贷和一些支付平台的密码外,两条来自南方航空的验证码让小程格外担心。对她而言,所有包含“南方航空”这四个字眼的信息都可以轻而易举触及她的未来。“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为了躲避这些突如其来的短信提示声,小程在愣了不到两秒钟之后,将手机调为了飞行模式。“因为我点开一个看了一下,每个验证码后面都写着有效时间,就本能地这么做了。”事后,据统计,小程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共收到29条验证码短信。小程不知道的是,她的这次特殊经历的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一条盘踞已久的黑色产业链。有类似遭遇的,也并非只有她一个人。不过,其他人不是每个都像小程一样幸运。“通过一种短信嗅探设备,可以直接嗅探到电信用户所有的手机短信。”意图“上岸”的老吕(化名)介绍。“上岸”是黑产从业者中的行话,为了规避风险,一些黑产从业者会在从事一段时间后“金盆洗手”。他表示,“黑产从业者有专门的手机号采集装备,利用采集到的手机号,可以在点卡网等实行找回密码等操作,实现盗刷。但是,这种设备只能攻击2G网络条件下的手机。配合降频设备,也可以强制让覆盖范围内手机网络状态变为2G,从而实现降频攻击。”醒来钱没了,多地发生短信嗅探盗刷与小程类似,去年7月30日,微博网友@-美年达芬奇发现,凌晨她的手机收到100多条验证码,包括支付宝、京东、银行APP等。据介绍,有人使用她的京东账户、支付宝等预订房间、给加油卡充值,总计盗刷了1万多元。当时,多位业内人士怀疑并提及了一项名为“GSM劫持+短信嗅探”的技术。指针拨回到去年11月,武汉市汉阳区警方四天连续接到5起蹊跷案件。受害人起床后发现手机收到大量验证码和扣款短信,银行卡里的钱没有了。其中,损失最多的受害人在一夜之间,卡内1.9万元被人分17次转走。2019年3月7日上午,汉阳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某、舒某某控制,湖北首起利用“短信嗅探”技术的新型诈骗案告破。据报道,自去年9月份以来,两名犯罪嫌疑人实施作案30余起,共获利20余万元。3月27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江西省首起利用短信嗅探设备实施网络盗窃消费的案件,这条黑色产业链也浮出水面。据查明,被告人胡某、李某、何某三人通过QQ、微信认识后,分工合作,共同实施盗窃。胡某为“料主”,利用短信嗅探设备获取方圆500米内可以作案的手机号和机主姓名,后将该信息转发至其上线李某;李某找他人查询该手机号码机主的身份信息以及关联的银行卡信息,再将该信息转发至其上线何某(业内称“出料”);何某利用短信验证的方式通过快捷支付在博彩网站盗刷或者用微信、支付宝在京东商城进行消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被告人胡某伙同李某、何某作案1起、伙同他人作案2起,盗取他人财物共计8671元。值得注意的是,这项黑产技术生命力颇为顽强,虽被多地警方所关注并打击,但仍在重拳整治下生存至今。售价1000元的嗅探技术其实只要30元?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短信嗅探设备易得、操作简便,实际上为黑产从业者设立了相当低的门槛。“只需要一部摩托罗拉C118手机就可以实现短信嗅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在网上,可以很容易地买到。”在某电商平台,记者通过搜索关键词“采集C118”后,出现12个名为“C118采集器系统软件全套”的商品。其中绝大多数商品封面或为嗅探成功的系统后台,或为已经改装好的摩托罗拉C118。新京报记者在一个系统后台的封面图片底部中注意到,“您好!您于2018-11-29?18:25:16.使用外部电商平台充值服务为135××××××××号码充值50.00元”这句话被用红线标注。“在线学习,包教会设备和系统,可以监测直径约500米范围的2G短信。”其中一名卖家告诉新京报记者,“全套设备和系统代码共1000元。”新京报记者以买家身份和多名嗅探设备卖家取得联系。为了展示产品的真实性,几乎每个嗅探设备的卖家,都会主动给记者展示大量其设备正常运行的视频。在嗡鸣的风扇声中,他们将改装过的摩托罗拉C118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妥当。登录系统后不久,实验手机接收到的短信内容便会出现在视频中泛黄的屏幕中。然而,对于这项技术而言,其实“并不值1000元”。“那些都是骗刚入行的小白的,这套设备的价格完全等价于硬件的价格,不会超过100元。”老吕告诉记者。据其介绍,硬件上,只需要购买一个不到30元钱的摩托罗拉C118手机,用几个常用电子元件改装便可;而软件上,将修改过的OsmocomBB编译进摩托罗拉C118手机里面,就可以为手机添加嗅探功能。公开资料显示,OsmocomBB是从硬件层到应用层彻彻底底开源的GSM协议实现项目。因为是开源,黑产从业者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该代码,甚至不必大量去学习通信相关专业知识,就能实现并模拟GSM协议,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意更改,添加功能。据安全圈人士于小葵(化名)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除了摩托罗拉C118,还有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的多个机型,均可被用于该技术。但是,摩托罗拉C118却成为众多黑产从业者的不二选择。“摩托罗拉C118兼容性最好,价格便宜,所以也就成为了最合适的手机。”于小葵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平台短信验证码内容的不合理,实际上也间接提供了犯罪的温床。“其实,这个设备只能嗅探到2G短信内容,但并不能嗅探到手机号。”老吕坦言,“用户手机中很多短信内容都包含用户的手机号,用这个手机号登录一些充值平台,然后点击更改密码或者直接充值,就可以技术变现。”在老吕看来,一些平台发送给用户的验证码中直接包括电话号码,实际上也为黑产从业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不过,也有专门的手机号码采集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手机号。”只针对2G信号?从4G降为2G也要小心去年9月17日,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开幕,有展馆展出了多种网络黑灰产作案工具,其中便包括能够悄无声息偷走手机短信的“2G短信嗅探设备”。据介绍,2G短信嗅探设备总材料价格不足100元,但可以做到获取周边任何人的短信内容,危害特别大。基站以广播方式转发到用户手里的加密短信,可被这套设备所截取并破解还原出来,最终被黑产用户实现信息窃取、资金盗刷和网络诈骗等犯罪。此前此类犯罪只针对移动与联通,不针对电信,同时这种犯罪只针对2G信号。“但其实,手机在3G或4G时的特定情景下也有可能被监控到,原因是通过特殊设备压制或者信号质量不佳导致信号降频。”知道创宇404实验室副总监隋刚告诉新京报记者。“2G本来就是开源的,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没有加密。”隋刚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说,在短信嗅探中,C118手机只是扮演着一个伪基站的角色。伪基站又称“假基站”,可以利用移动信令监测系统监测移动通讯过程中的各种信令过程,获得手机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按照通信协议世界的“游戏规则”,谁来先跟你“握手”,设备便会优先作出回应。伪基站启动后就会干扰和屏蔽一定范围内的运营商信号,之后则会搜索出附近的手机号,主动握手,并将短信发送到这些号码上。屏蔽运营商的信号可以持续10秒到20秒,短信推送完成后,对方手机才能重新搜索到信号。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的,却是2G网络的天然缺陷。“2G网络其架构本身就是开源的,其使用的GSM协议也都是明文传输。因为并没有加密,所以在传输的过程中就可以嗅探到。将C118连接至电脑,然后用类似Wireshark的网络抓包工具直接抓包,就可以抓出来通信过程中的所有指令。”隋刚说。其实,听起来骇人听闻的GSM短信嗅探技术并非没有自己的软肋。据隋刚介绍,GSM短信嗅探技术的短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摩托罗拉C118发射功率有限,黑产从业者只有在‘猎物’附近时才能实现嗅探,距离被严重限制;另一方面是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比较单一,只能获取短信验证码,所以只能做与短信验证码相关的事情。”隋刚说:“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U盾等实体二步认证硬件就可以很好地防范这种攻击。”全链条:获取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支付账号新京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GSM短信嗅探攻击已基本实现全链条化。在电信用户的短信验证码、手机号码被劫持的的基础上,黑产从业者可以通过社工库等方式获取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支付平台账号等敏感信息。在一个名为“C118研究社嗅探学习群”的QQ群中,一则与查询个人信息相关的广告显示,“可查卡查证”。有媒体曾在报道中提及,记者花费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包括乘机、开房、上网吧等11项记录。在另一个名为“短信设备”的QQ群中,一名自称出售短信号码采集器的卖家表示,“通过号码采集器可以采集到一定范围的手机号码。”在这个QQ群里,共聚集着377名黑产从业者。每天,如何“赚大钱”成为群内学习和讨论的焦点。那么,黑产从业者是如何通过手机号来查到多种个人信息的呢?新京报记者发现,通过社工库并不难实现个人信息的查询。所谓社工库,即一个数据资料集合库,包含有大量被泄露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社工库的使用者可以轻易勾勒出一幅用户的网络画像。有接近黑灰产的人士指出,随着国内监管愈发严格,社工库一般只供黑产团伙内部使用。并且,目前灰产从业者有向国外转移的趋势。在暗网上的某个交易市场中,新京报记者发现大量包含“个人信息查询”的交易帖。其中一则帖子中显示,可以查户籍信息、开房信息、婚姻、宽带。在该交易帖中,根据查询信息不同,价位也从0.014BTC-0.15BTC不等。交易信息一览中显示,该商品单价为1美元,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购买数量来满足不同需求。在不可追踪的暗网交易市场中,该服务“颇有卖相”,截至4月28日,该商品显示已被购买1368次。分析短信验证码安全吗?愈演愈烈的黑产,引发人们对手机短信验证码本身是否足够安全的讨论。有关人士表示,现在手机验证码能做到的东西(转账、实名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安全性的范围。据《2018网络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估算,2017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为450多亿元,而黑灰产已达近千亿元规模;全年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而且电信诈骗案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在增长。另据阿里安全归零实验室统计,2017年4月至12月共监测到电信诈骗数十万起,案发资金损失过亿元,涉及受害人员数万人,电信诈骗案件居高不下,规模化不断升级。2018年,活跃的专业技术黑灰产平台多达数百个。那么,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黑灰产,短信验证码是否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呢?对此,隋刚认为,虽然在嗅探的情景下,短信验证码并不安全,但是就目前来说,短信验证码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将短信验证码换成其他的验证方式,无形之中肯定会加大使用成本。”隋刚告诉新京报记者,“安全是相对的,就看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与便捷性相平衡,短信验证码相对合适。安全本身就是提升攻防双方的成本,并没有绝对的安全。”如何防范短信嗅探?那么如何防止被黑产截获短信呢?2018年2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发布《网络安全实践指南——应对截获短信验证码实施网络身份假冒攻击的技术指引》。该指引指出,攻击者在截获短信验证码后,能够假冒受害者身份,成功通过移动应用、网站服务提供商的身份验证安全机制,实施信用卡盗刷等网络犯罪,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指引同时指出,缺陷修复难度大。目前,GSM网络使用单向鉴权技术,且短信内容以明文形式传输,该缺陷由GSM设计造成,且GSM网络覆盖范围广,因此修复难度大、成本高。攻击过程中,受害者的手机信号被劫持,攻击者假冒受害者身份接入通信网络,受害者一般难以觉察。那么,面对GMS短信嗅探的威胁,我们是否真的束手无策呢?有专家建议,用户可以要求运营商开通VoLTE功能(一种数据传输技术),从而防范短信被劫持的可能。“也就是说,不再使用2G网络传输短信,而是让短信通过4G网络传输,从而防范无线监控窃取短信。”也有专家认为,运营商应尽快替换掉2G网络。通信运营商应考虑加快淘汰2G网络技术,以更大程度确保信息安全。据介绍,在国际上,2G网络已被诸多运营商所抛弃。上述指引也建议各移动应用、网站服务提供商优化用户身份验证措施,选用一种或采用多种方式组合,加强安全性:如短信上行验证(提供由用户主动发送短信用以验证身份的功能)、语音通话传输验证码、常用设备绑定、生物特征识别、动态选择身份验证方式等。...
科创板观察一方面,核准制下IPO在严审核的基础上,审核标准将进一步透明,发行环节不必要的窗口干预也将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存量市场在科创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向注册制方向改革的空间和机遇。筹备中的科创板改革,正在对整个IPO市场带来影响。日前,有关“证监会明确发审环节不存在隐形门槛”的讯息在市场间不胫而走,事后证监会并未直接对此否认,回应中仅以“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口径来强调“审核政策没有新调整”;但同一时间,过会率和批文下发速度却在明显加快。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以上现象的发生,是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存量市场(下统称存量市场)的改革速度将被顺势带动的重要征兆;在科创板改革带动下,或有更多存量市场改革契机处于酝酿之中。一方面,核准制下IPO在严审核的基础上,审核标准将进一步透明,发行环节不必要的窗口干预也将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存量市场在科创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向注册制方向改革的空间和机遇。我们认为,深交所的创业板最早有望于2020年迎来注册制改革的历史窗口,并比照科创板制度安排,提高对未盈利或差异化股权结构发行人上市融资的包容度。我们同时认为,存量市场改革的提速,并不意味着对企业质量审核的放松。监管层仍将从公司治理、规范运行、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对首发企业进行严格把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透明、高效的方向在科创板紧锣密鼓筹备的同时,存量市场的改革也在悄然推进。4月25日,一则有关“证监会明确主板、创业板IPO企业发审环节不存在隐形门槛”的消息在投行市场间不胫而走。根据上述信息,监管层领导在一次内部沟通上明确,IPO发审将不存在5000万元、8000万元的隐形财务标准,并放宽对企业业绩波动性的要求。事实上,这一隐形门槛出现于第十七届“大发审委”治下2018年3月份——彼时IPO发审窗口形成了近三年净利润总和不低于1亿元,主板、创业板最近一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和5000万元”的窗口指导。(详见本报2018年4月3日《IPO审核新口径“路况”调研:嘉曼服饰等多公司前途难料》)两天后,证监会以答记者问的方式进行了“回应”:“近来,我会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企业进行审核,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的前置条件是“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然而上述传闻涉及的隐形门槛属于窗口调整范围,并不从属于成文的法律法规或规章。21世纪资本研究院因此认为,该回应并非是对上述传闻的否认,而是一种以澄清市场误会为目的的自问自答,主要意图在于防范市场对此出现“监管层放松IPO审核要求”等不加以区分对待的误读。事实上,作为IPO核准制进一步朝透明化方向改革的脚注,“消除隐形门槛”,强化发审制度的公开化、透明化、可预期化正是当前证监会政策的努力方向,例如去年形成的“IPO51条”也于3月底以成文方式被公布,恰是这一趋势的佐证。另一方面,过会率、批文下发速度的加快以及申报企业的增多,也从另一维度诠释了IPO存量改革的新常态。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Wind数据发现,截至5月6日,第十八届发审委治下的IPO过会率已从上一届的55.59%提升至91.67%。存量市场的新增受理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加。Wind数据统计显示,4月25日,9家企业从备案辅导变更为已受理,而今年以来已有不少于46家企业申报在存量市场上市获得受理,其中38家均集中在4月份获得受理。同时出现的变化,还包括企业从过会到拿到发行批文周期的缩短。例如拉卡拉(300773.SZ)3月26日过会后仅9天,就收到来自证监会首发批文;新城市(300778.SZ)拿到批文的4月19日,距离4月11日的过会日期仅距离8天。创业板的2020科创板对于存量市场的影响并不止于效率提高、制度透明等流程维度,发审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也将成为科创板带给存量市场的“重头戏”。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科创板如果能够在多方努力下顺利推出并试点成功,深交所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将有望得以研究实施,届时创业板既具有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性,也具备相应的改革条件。首先,注册制改革与创业板定位具有共同性,并被深交所长期关注。早在2015年,深交所在受访时就表态要抓紧注册制改革契机,推动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及高科技企业上市政策尽早落地。高层提出设立科创板后,管理部门推动创业板改革的信号更是频频出现。今年1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争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2月27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曾在国新办会议上表示,证监会将会认真评估推出科创板以后改革创新的效果,并统筹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改革,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其次,部分发行人具有创业板改革预期,多市场的竞争更能够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更优质的制度环境。我们统计交易所数据发现,目前的100家科创板排队企业中,来自广东的企业数量为13家,而注册地位于深圳的仅有7家,远远少于北京的22家和上海的15家。显然,这一申报情况远远没有呈现出深圳地区企业科创能力的势能,在福布斯中国发布的最具创新力30城中,深圳位列第一;同时深圳也是腾讯、华为、大疆无人机、华大基因等知名独角兽企业的孕育地。之所以来自深圳的科创板发行人数量较少,一个合理的猜测是交易所间的潜在互竞——由于深圳是深交所的“主场”,不排除部分具有潜在上市意愿的深圳当地科创企业,正在观望创业板改革机会,并期待未来“就近上市”的可能。事实上,不止一家交易所在吸收优质企业上展开制度竞赛,有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丰富和完善,更能够让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在不同交易所间进行比较选择。再次,科创板的先行改革,将为创业板改革提供更多参考经验。首批科创板企业申报公示的时间为3月22日,而截至5月6日,科创板申报排队企业达100家,其中已问询数量达79家。考虑到3个月以内的受理审核周期,我们认为,科创板申报企业最快有望在今年7月份实现上市。若科创板在第一个自然年度内实现平稳运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试点的条件也将相对成熟,以此推算我们认为创业板推动注册制改革试点的时间窗口最早可在2020年出现。把握质量仍是重点综上所述,透明化、公开化和市场化将成为存量IPO市场的发审改革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主义在IPO发审过程中大行其道。减少隐形门槛、干预与窗口指导,本是监管部门执行政策过程中进一步敬畏市场、体现法治化原则的重要表现,但依照法律法规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从严把控公司质量显然也是IPO发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无论是存量市场发审效率和透明度的提高,还是创业板可能跟进试点的注册制改革,均不可能以牺牲企业质量、放松审核要求为代价。虽然在注册制改革方向下,资本市场对于发行人净利润等单一财务维度的宽容度会有所提高,但信息披露、合规治理等更多维度从严把关的“防线”也将顺势形成。正如证监会在日前答记者问中所述,将“主要从公司治理、规范运行、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对首发企业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审核进度服从质量”。我们认为,这一表态意味着IPO发审审核关注重点的转变,是IPO核准制改革的再进一步,并不意味着IPO审核尺度的放松。而在试点的科创板审核过程中,监管部门也并未放松对企业质量的关注。例如五一节后的首个工作日5月5日,上交所就公布了第五批共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的问询与回复内容;而截至当天亦有27家企业披露了问询及回复内容,涉及问题总数多达1308个,涵盖领域包括并不限于财务情况、股权结构、业务情况等诸多领域。从上交所针对科创板企业问询的“事无巨细”足以管窥,即便在发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企业上市的从严审核原则不但未发生改变,而且是IPO改革过程中的重点方向之一。...
摘要:深圳市金融办今日发布通知,点名71家以自愿退出且声明网贷业务已结清网贷机构以及27家失联网贷机构,均为第一批名单。5月6日,深圳市金融办官网发布《关于发布深圳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第一批自愿退出且声明网贷业务已结清网贷机构名单的通知》以及《深圳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第一批失联网贷机构名单的通知》,并附以自愿退出且声明网贷业务已结清网贷机构名单(第一批)涉及71家平台以及失联网贷机构名单(第一批)涉及27家平台。在深圳金融办发布的自愿退出名单中,香港卫视以及上市公司深圳华强(000062)、康达尔(*ST康达 000048)、中兴通讯(000063)、领益智造(002600)关联的网贷机构均在列。深圳前海港视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平台“港视金融”,该平台2015年成立于深圳前海,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戴凌翔为法定代表人。香港卫视旗下深圳市香港卫视前海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为第一大股东。除了港视金融,天眼查信息显示,香港卫视集团还持有深圳前海金太平洋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40%股份,该公司运营平台“乐饷吧”,公开信息显示,乐饷吧在去年已停摆,目前官网已无法打开。薪乐宝由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兴网信”)运营,工商资料显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中兴网信90%的股份,该公司在09年5月成立,实缴资本1亿元,深圳市征鸿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10%股份,法人俞义方是中兴通讯原中国区总经理。网贷之家信息显示,薪乐宝于2014正式运营,截至17年6月平台交易额突破50亿。华强易信运营主体深圳华强易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此前由深圳华强(000062)控股子公司旗下电子商品交易中心全资控股。2018年5月,深圳华强发布公告称将华强易信股权转让给关联方华强金控。企查查数据显示,深圳前海华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华强易信股东,持股100%。丰收贷运营主体深圳市康达尔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企查查数据显示丰收贷大股东为*ST康达(000048)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康达尔前海投资有限公司。18年8月13日晚间,*ST康达发布公告称,于当天上午收到深圳市公安局的信息,公司董事长罗爱华因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采取刑事拘留。此外,红粉金服关联深交所中小板A股上市公司领益智造(002600),该平台由深圳前海钱柜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广东江粉金服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系领益智造全资孙公司。国资背景平台也在名单之中,开乾金融由深圳开乾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运营,重庆市开州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重庆开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该平台。另外,深圳前海同路共创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平台“满标资本”,其法定代表人赵清莎同样担任实控人,持有79%股份。同时,赵清莎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世能科泰(OC:832790)担任监事,持股0.26%。中天易贷运营主体深圳市中天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官网介绍称其为中天金融集团旗下成员之一。企查查信息显示中天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永生为中天易贷法定代表人,中天金融集团业务范围包括信托与财富管理业务、证券期货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基金业务、信贷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担保业务等。目前中天易贷官网已暂停发标。...
0随着团贷网倒下,红岭创投宣布清盘,2019年的P2P行业又不安稳了。2019年4月28日,母公司金诚集团实控人韦杰等33名高管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带走,这家号称资产规模超700亿的公司轰然倒塌。如果是我的老读者应该非常清楚,近3年来,对于国内的P2P市场,我始终秉持的态度就是普通人对于谨慎碰,最好是不要碰,这个行业是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当然这么公开讲P2P是有代价的,每一家被我公开怼过的P2P都给我发过律师函乃至起诉书。但这十几张律师函是我的光荣。因为他们中没有一家活到跟我的官司开庭,其中离我最近的是团贷网,差了4个月,白白让我花了很多律师费,可惜了。这段时间监管开始推进P2P的备案,高标准,严要求,务必保障投资者权益,这轮备案结束后,这个市场将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巨头存在,大多数中小机构会被清退离场,这个行业确实是需要高门槛。可以说P2P的游戏已经到了终局,谁会获胜仍未可知,但可知的是,活下来的机构,数量不会多。而自2007年到2019年这12年间,围绕P2P产生的爱恨情仇,利益纠葛,无数家庭的幸福与破碎,无数投资者的高潮与坠落,无数机构的高光与死亡,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讲。这篇文章,将是对于整个P2P行业乱象的梳理与记录,以及为什么P2P模式在中国不能完全成立的逻辑论证。是对P2P系统性风险的阐述,也是对那个狂热年代的祭奠。1P2P最早的起源有多个版本说法,有的说是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版本,有的说是英国的Zopa版本,还有的说是美国的Lending Club版本,这其实不重要,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指向同一件事。P2P,Peer to Peer。不完全是人对人,P2P的真实含义是,点对点。真正的P2P平台,本身只是一个中介机构,作为一个桥梁,连接借款人/机构与出借人(投资人),撮合双方的交易,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承担部分审核风险的工作。P2P本身只是辅助,真正的投资决策是投资人做出的,其中的收益与风险,全部由投资人承担。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理解就是,房产中介。房东和购房者互相不知道信息,且不信任对方,中介出面协助双方交易,所有资金都放在银行的三方账户,中介监督双方完成交易。一个标准,且合规的P2P,应该是下图这样的构造。独立的三方资金管理,清晰的借贷双方,点对点的权责厘清。这个模式本身从理论上是没问题的,由于模式完全都是点对点,平台不触碰资金,所以理论上不存在挤兑这个概念。每一笔资金都有定向的去处,所以每一个债权都有对应的标的,即使所有人一起兑付,由于债权和资金的一一对应,也不会出现问题。害怕挤兑的根源是资金出口不明晰,合规的P2P不存在这个问题。这种点对点的,高效的金融交易,曾经是每一个金融从业者的梦想,甚至其去中心化的思路要比区块链早很多很多。可惜梦想只是梦想,残酷的现实没有给梦想留下余地。2理想中的P2P模型,在撞到现实时,会遇到2个悖论,这直接导致标准P2P是活不下去的。第一个悖论是,投资人只接受收益,不愿承受风险,而P2P本身并不是刚性兑付的业务。按照标准的P2P模型,交易是点对点的,应该是投资人自己决定投不投借款人,投了之后,钱一旦要不回来,风险应当自己承担,平台作为撮合方,可以协助追讨,但本身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兜底。其实就是那句说烂了的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是真理,但在我国不是。因为投资者本质上都不是合格投资者。在国内大多数投资者眼中,投资从来就是一件只有赚没有赔的事情。一旦出现了赔钱,他们不会去想着会是自己看走眼,而是觉得机构黑了他们的钱,会去搞死那个机构。这件事情从炒房上就能看到,房子降价了会去打砸售楼处,但是房子升值了从来没人去给房产公司送钱。说穿了就是严重缺乏市场教育。这不怪投资者,国外的成熟投资者,都是经历过多次大磨难的市场教育,最终形成市场共识。这个过程可能历经百年,而我们欠缺的,恰恰是时间。这个时候,P2P作为中介平台,就很尴尬,投资人不接受亏损,亏损就来砸公司,而投资本身是必然有赚有亏的事情,这是自然规律。虽然刚性兑付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敢于违背刚性兑付的机构,会被投资者淘汰。这是一个不合理的需求,是一个畸形的循环。并且刚性兑付本身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投资有风险是国家宣传了几十年的标语。一头是刚兑不合规,一头是不刚兑就会死,这是P2P的第一个悖论。3P2P的第二个悖论是,高投资收益与风险的逆向筛选矛盾。银行活期/定期存款,0风险,年化1到5个点之间,与时间有关。。银行定期理财,基本无风险,年化3到5个点收益,与期限有关,往往有投资门槛,1到10W不等起始资金要求。以余额宝为代表货币基金,风险无限趋近于0,年化收益是3到4个点,有点是随用随取和0资金门槛。以上为超低风险投资的真实收益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国外的投资收益率,和这个差不多。信托,存在一定风险,年化6到10个点,期限较长,投资门槛较高,50W起,不允许刚性兑付。企业债,存在一定风险,年化3到10个点,每天有专门市场交易,容易出黑天鹅,最近各类上市公司频频暴雷。以上为存在明确风险的真实收益率,童叟无欺,且往往有真实资产做抵押风控,出事也是小概率事件。一个典型的庞氏,持续了20年,金额500亿美金的麦道夫骗局,让华尔街大佬疯狂的投资产品,年化收益是多少?也不过10到12。以上为明确的庞氏骗局的收益率,从一开始就注定完蛋的骗局。而P2P呢?年化8到30个点,高于10个点的比比皆是,期限较短,1元起投,往往对外宣称无历史逾期,实质性刚性兑付。P2P凭什么做到这个收益率?他们在优质资产上抢不过银行信托,资金成本更是银行的好几倍,他们凭什么给出这么高的收益?是神仙操盘吗?神仙操盘的结局往往是仙人跳。一般P2P给到投资者的收益在8个点以上,高的十几个点甚至几十个点的也有,再加上获客成本,运营成本,工资支出,资金通道成本,保证金等等一系列成本,P2P平台的资金成本基本都在15%以上,更高的也有。那么问题来了,P2P平台以15个点以上的成本搞来的资金,需要以多少的价格放出去才能有的赚?考虑到部分坏账的情况,这个数字应该是20%以上的年化。如果对企业融资这个领域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个融资成本,正常企业是承受不起的,连毛利都不够,肯接受这种费率的企业,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或许一些个人借款可以接受这个费率甚至更高点,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借这个钱?他们为什么不能从银行借更便宜的钱?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同一个,那就是银行和大机构不愿意与这些企业或个人发生业务,认为他们风险高。高风险群体的收益,必然不高,P2P公司很清楚这笔账。但是不给投资人高收益不行,不给高收益,投资人就去别的给高收益的机构了,这将直接导致机构资金流入不足,同样会完蛋。一头是要给投资人高收益,一头是投资标的高风险,这是P2P的第二个悖论。4如果你认真读到这里,你就会得出一个和我一样的结论,正规的P2P业务模式在当前的环境下,是活不下来的。资金成本比正规机构高,投资标的比正规机构质量差,投资人要求必须刚性兑付,政策监管要求又不允许刚性兑付。此路不通。但不疯魔,不成活。为了活下去,很多P2P机构纷纷开始了种种疯魔操作。让所有人的不合理的要求都被满足的操作,本身一定也是不合理的,甚至不合法的。面临生存威胁时,每一个P2P机构都红了眼。既然没有办法保证每一笔点对点的投资都0风险,那干脆把所有资金都聚在一起,用新流入的资金覆盖历史坏账。既然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个投资标的都是优质资产,但是又需要一些资产来吸引投资人入金,那干脆就人为创造优质资产。大量P2P公司,就此走上资金池和虚假标的不归路。他们的命运,在老板做出决定的那个时间就已经决定了,接下来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出问题而已。5所谓资金池,就是把资金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空间,通常用在集资投资,房地产,或是保险领域。简而言之,就是先把钱收进来,存在一个池子里不动,池子的另一端是投资标的,在这里面可以形成投资期限错配,用新投入的资金还老人的本金利息等一系列操作。如下图所示。资金池的好处是,作为平台方,拥有对资金的绝对掌控和分配权,这样可以玩出一系列超越经济规律的操作,最基础的就是用新投资人的钱还旧投资人的钱,不需要考虑标的物的风险。更常见的操作是,挪用资金,把投资人的钱挪去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投资,或者干脆私吞挥霍掉。E租宝的老板当年可是买空了中国所有奢侈品门店的奢侈品,随手送给红颜知己的就是1.2亿的新加坡别墅。全都是投资人的血汗钱。当对大额的资金有了无限的掌控权,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这种资金池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首先是违背了P2P点对点的精神,其次是只要资金池一开,P2P平台连投资标的都不需要找了,直接玩儿资金击鼓传花就好,靠借新还旧过日子就行了。这种东西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庞氏骗局。或者,非法集资。这是国家重点打击对象。6资金池是用来管控资金的工具,而假标,则用来立资金流入的名目。我当时在E租宝最如日中天的时候发文说他们是骗局,然后被搞的很惨。为什么我敢说他们是骗局?因为按照他们公开的说法,E租宝的钱是投到了生产设备融资租赁领域,而这个领域的市场是非常透明成熟和稳定的,一般平均费率在8%,而E租宝给到投资人的收益是平均14.6%,并且还给销售团队返佣,累计成本20多个点,这是非常滑稽的一件事,要么他们做生意是来送温暖的,要么就不是来做生意的。如果不是做生意,那么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呢?还有就是E租宝公开的很多借款标的,用公开数据一查(天眼查,启信宝,企查查之类的工具),就能发现2个特征,一个是这些公司实际是由高管交叉持股的,另一个是这些公司的注册资本在近6个月出现异常变动,从小额变为大额,为的就是能吸收更多资金。甚至仔细看他们的标书,都能发现大量重复的标书。正可谓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甚至很多实业公司有资金困难,看到P2P这么来钱,都纷纷成立P2P给自己搞自融,有实业担保的旗号,反而卖的更好。如果现在你还在买P2P,建议你也认真查一查你买的这家公司,投出去的标,到底是什么货色。如果是号称某某集团旗下的公司,你也认真想想,到底是集团实力给P2P担保,还是集团就靠着P2P自融续命?这个很重要。7很不幸的是,我国很多投资人不仅贪婪,而且天真,天真到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步。他们在拿高收益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凭什么。凭什么,这么多实业家辛苦一辈子,也没有这么高的利润,这么多的上市公司一年的净利润还不到P2P的零头。这些P2P公司,凭什么给到这么高的收益。P2P的谎言过于具有迷惑性,投资人又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相信了P2P的一些宣传。所谓国企入股,很多地方都有一堆僵尸国企,P2P主动上门送上钱和一小部分股份,就成了所谓国企股东。所谓的上市公司,整个市场上有无数快要完蛋的上市公司,不需要很多钱就可以收购,对于非法集资的P2P而言,这并不困难,例如团贷。所谓银行监管,银行只保证这个钱是到了标的公司,但是没法保证这个标的公司是不是P2P某个高管的某个亲戚私人控股的,这个超出了银行的业务范围。所谓保险承保,只是保险保证这个资金在流转过程中安全的问题保险公司负责,不是说保险公司为坏账兜底,保险公司傻吗,为P2P兜底,好处给P2P拿了。所谓实业集团担保,其实是实业集团活不下去了,没有正规机构给他们放款了,需要从民间吸钱来续命。所谓的银行级数据库,只是恰巧机房和当地银行租在了同一个楼。或许不能说P2P说了慌,只能说是他们没有把真话说全。有时候真话不说全,就够了。在这种误导的大环境下,再加上所谓互联网金融的光环,很多人都把一生的积蓄投了进去,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诉求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在那个年代,什么阿猫阿狗都去做P2P了,反正投资人傻,只要树立一个概念就会投钱,甚至很多投资人不是傻,是太聪明,是吃准了这家公司要借新还旧,自己投入越早,后面的人会给自己接盘。但是市场是公平的,大量虚假标的和概念堆出来的击鼓传花游戏,不可持久。2015年,2017年,2018年,历经了3次P2P跑路潮,每次都会产生大量哭天喊地的投资人。雷潮来了,一地鸡毛。8玩假标的公司,死了。不玩假标的公司,迟早也会死,因为实在是没有优质标的。原本P2P行业,在2017年初就该全员覆灭了,因为那时候坏账频发,且由于早期P2P都是大额投资标的,一个标的出风险,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个平台爆炸。红岭创投的清盘,与早年大额标的的坏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他们自己公开承认的。红岭创投算是大额标的的代表公司。但更要命的是,大额标的,玩不转了,那个时候要求P2P限制标的规模,企业标的不能超过100W,个人标的不能超过20W,限期整改。鑫合汇和草根就是那个年代囤积了过多的大额标的,导致历史包袱过重,合规无望,终局已注定,这是给我寄律师函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有P2P公司都在纠结。如果假标玩不下去了,资金池没那么容易了,还得保证资产是符合国家要求的小额资产,并且还要保证刚性兑付,应该怎么玩儿?答案只有一个,高利贷。绝大多数现在还没倒下的P2P,都是靠搞高利贷在维持。9上文提到过P2P本身存在的问题,那么能够支撑一个有问题的需求走下去的业务,会是什么状态?只能是,更疯狂的业务。每一家P2P公司,都是有历史坏账的,而高利贷的利润,夸张到可以填上这些坏账。2017年,一个神奇的物种兴起。互联网小额高利贷。那个时候还不是714高炮,而是1000到3000元,1到3个月,月费率6%到15%的普通小额高利贷,又叫现金贷。大量资产慌,且资产不合规,且资产有问题的P2P公司,开始转做现金贷,P2P筹集来的钱,都拿去放现金贷了。那个时候,现金贷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获客成本不高,坏账不高,收益不低,并且由于额度小,恰恰好满足了监管的小标的人对人的要求。大量P2P公司,在现金贷的第一波红利中,赚的盆满钵满,当时做的好的公司,一个月的净收益,是放贷总额的10%。一头是P2P吸纳来的高额现金,一头是月10%收益的现金贷资产,印钞机开起来了。很多现在还屹立不倒的P2P公司,都是趁着那个红利期放现金贷,把自己P2P大额标的中的坏账窟窿给填上的。后来由于参与高利贷的公司越来越来多,底层人民的多头负债越来越严重,这形成了另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谁放款的费率高,期限短,砍头息多,谁才能赚到钱。借款人本身只是待宰的猪。而P2P公司的屠刀早已挥下,砍头息,暴力催收,生命威胁,各种乱象频发,大家都急着榨干他们的最后一滴血,趁热吃。可以说,是底层人民的高利贷血汗利息,养活了很多表面高大上的P2P机构,以及那些享受着P2P高收益的所谓【高净值人群】。很多所谓金融独角兽,吃的是血。投资人拿到的收益,是带血的钱。10但是血馒头,也吃不长了。315曝光了714高炮,大量公司收缩了高利贷业务,大量相关机构被打掉,警方直接把套路贷定义为违法。但高利贷不死,只要有利润,就一定有人冒着风险去做。尽管开动印钞机需要鲜血。但只要不是自己的血,谁在意呢?放贷者不在意,投资人更不在意,真正在意的人,又不掌握话语权。315之后的第二个月,高利贷市场就在回暖,贷款超市的流量就在涨价,大量三方数据公司的调用量就在回升。大家换了更多的壳公司,继续放高利贷。但我说了,血馒头,吃不长了。警方打击高利贷套路贷的决心是非常强硬的。这次,警方的重点打击对象,不再是那些壳公司和贷款超市,这治标不治本。他们打击的,是不合规的催收公司,催收,才是高利贷的命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敢来借高利贷的,没有几个是善茬,大多数都是走投无路的人或者陷入赌博等不良嗜好的人,他们的一大特点就是,还款率低,潜逃率高。公司想吸他们的血,他们也想黑公司的钱。所以催收公司的手段自然就比较血腥,电话轰炸和语言威胁只是基础,很多催收公司甚至将借款人的照片P到黄图上进行散播威胁,还有的直接伪造律师函,甚至还有伪造公安通缉证明的。为了钱,他们敢于践踏一切。这轮打击中,业内最大几家的催收公司(包括为银行做催收的巨头)都被警方调查过,抓了很多人,整个催收行业都在瑟瑟发抖。如果催收力量不再充足,将直接摧毁高利贷的根基,再高的利息,收不回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没有高利贷的暴利顶着,很多P2P公司拿什么来给投资人收益?游戏再一次玩不下去了,吸不到底层的血,P2P就开始吸投资人的血了。这个历史重演过很多次,这次也不例外。11自然规律的一大特点是,不管短期你怎么践踏他,从长期来看,你最终都要为自己做出的一切作出偿还,甚至加倍偿还。违背自然规律产生的一系列畸形P2P,已经进入到了需要还债的周期。这一次的雷潮,不止是几家公司,而会是行业大部分公司。太多公司在玩儿资金池,没有真正搞点对点,而资金池怕的就是投资者信心崩溃。或者说挤兑。挤兑的威力,不需要我多嘴。一家倒下,会导致剩下的人去恐慌性挤兑还活着的公司,从而导致暂时安全的公司也迅速陷入危险,然后会波及更大的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就像传染病。当前的所有P2P,都在面临资金池问题,资产坏账问题,高利贷无法持续问题,以及合规备案的实缴门槛压力。这次的雷潮,和之前不一样,之前是1到2个问题爆发,这次是4个问题一起爆发。4个问题同时爆发,必然会引发投资者信心崩塌,进而踩踏。这就是我说的系统性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没有知名度和实力的中小型P2P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们抗风险的能力极差,甚至我知道很多中小公司都认清了自己没法通过备案的事实,准备清盘或者跑路。不要再相信这些公司吹嘘的实力雄厚了,最近黑市洗钱业务特别热闹,有多少是他们呢?而现在广告打得凶的几家巨头中,有几家是心虚的吆喝呢?团贷倒下的前一天,还在不停铺广告,无数大V给他们站台;去年好几家头部P2P倒下前,还在公布自己的融资信息;甚至所谓的P2P权威评测网站,旗下的P2P都跑路了,老板被抓进去了;这个整个行业里,如果严格按照合规来算,没几家是彻底干净的,这都不算是秘密,是行业内的共识。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不需要了解到这么深,只需要知道的是,这个行业不安全,这个行业的根基正在被动摇,新一轮踩踏和挤兑可能会发生。所以我不建议在这个节点投资在P2P上了,因为一场大洪水即将到来,在洪水中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凤凰,才是值得投资的存在。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而等待,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在这个年代里,储备现金,留存实力,过冬,才是正确的选择。蛰伏,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起风了,希望我们都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