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1. 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生死战,许多企业停产,员工绩效和年终奖都受到影响。2. 今年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许多企业开始降价销售产品,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3. 由于需求不及预期,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利润率较低,甚至面临延期提货或退单的情况。4. 二线及以下的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压力,预计会有一批企业因撑不住而倒闭。5. 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降价成为普遍现象,头部企业相对经营状况较好。短短一年光景,动力电池企业就被市场浇了一盆冷水,行业寒气正传导给每一个人。“我们同事的绩效都打了四折,年终奖也降了很多。公司里级别越高的(员工),绩效下降越多。”日前,蜂巢能源(即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工程师任天豪(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年的绩效加年终奖差不多是好几个月的工资,打折会损失不少钱。”收入的减少,让任天豪产生了跳槽的想法。据他透露,公司里想要离职的人很多,目前已经离开的人差不多在20%左右。不仅是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今年都曾被曝出对员工优化调整的消息。例如,今年3~4月,中创新航常州基地被曝员工已从万余人规模缩减至5000人左右;亿纬锂能也在今年3月被曝出,其亿纬动力制造中心将开展“人员效率化专项”行动,人员效率优化基准人数15966人,各部在此基准人数上,人员效率化目标32%。不过,亿纬锂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有关裁员传闻不属实。公司的动力电池业务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人数规模随着业务增长同步在逐步扩大。“今年确实行情不好,经常看到圈子里的人晒朋友圈,说公司现在停产,被安排了一大堆跟生产无关的事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马朋飞(化名)向记者表示,“我感知到的停产,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中小型公司的很多生产延期。”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扩产潮后,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行业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记者了解到,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通过降价销售产品。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产能与需求已有明显缺口实际上,如今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卷”,与产能过度扩张有一定关系。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与之相对应,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465.5GWh,同比增速达到150.3%。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动能催化下,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扩张产能。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车企抢单保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的扩张步伐。甚至,不少车企因为头部动力电池厂商的“垄断高价”,纷纷开始寻求“二供”,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受此影响,也纷纷开始积极扩张产能。但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回落,但部分车企仍在消化之前采购的动力电池库存,在订单方面并不积极,甚至退掉了之前“超订”的订单。“许多车企因为动力电池原材料的短缺,导致部分车型的提车周期长达三四个月。从2022年年中开始,很多车企为了确保供应稳定,纷纷开始大量囤货,动力电池行业一时间出现大量抢单现象。”东莞市锂电行业协会秘书长、东莞市储能产业联盟秘书长汤利军告诉记者。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在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初至当年7月,50多家电池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也预计,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而出货量仅为1200GWh,产能将明显过剩。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4GWh,同比增长37.3%。其中,7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2.2GWh,环比下降2.0%;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1.7GWh,占总装车量67.2%,同比增长51.1%,环比下降4.7%。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354.6GWh,与累计装车量(184.4GWh)之间的缺口达170.2GWh。即使刨除出口(67.1GWh)的影响,依旧过剩了近103.1GWh的产量。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切甚至是在许多动力电池厂商产能利润率较低的情况下形成的。“今年产能利润率不高,减产延期是全行业性的,现在很多厂商的产能其实根本没开动起来。有很多电池产线本来今年上线的,但由于需求不足也都推迟延期了。”汤利军表示,“某些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也都可能面对延期提货或者退单,这目前在行业中比较普遍。”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卷起“生死战”产能过剩叠加需求不及预期,让动力电池行业卷起了“价格战”。今年年初,宁德时代推出“锂矿返利”计划,表示将主动降价,并向战略客户以20万元/吨的价格结算碳酸锂,这一价格相当于当时市场价格的六折。此后,蜂巢能源也被曝推出10%降价计划。亿纬锂能方面也表示“在利润上将部分让利下游”。上海有色网最新数据显示,8月18日,方形磷酸铁锂电芯(动力型)的报价在0.53元/Wh~0.6元/Wh,均价为0.57元/Wh;523方形三元电芯的报价在0.6元/Wh~0.65元/Wh,均价为0.63元/Wh。根据真锂研究数据,电芯价格从2009年的4.9元/Wh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0.67元/Wh,此后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又回到了0.8元/Wh以上。从上述数据来看,如今电芯的价格再次来到历史性低点。不仅如此,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也正下滑。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冲高到接近60万元/吨后,碳酸锂价格直线下跌。到2023年4月底,碳酸锂价格已跌破17万元/吨,此后价格虽有所反弹,但近期仍保持下跌走势。截至8月18日,碳酸锂均价维持在22.5万元/吨左右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赛也开启了序幕,首当其冲的便是二线及以下的中小企业。从财报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欣旺达、孚能科技两家企业均出现净利亏损,其中欣旺达净利润亏损1.65亿元,孚能科技净利润亏损超3亿元。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资料图)在资本市场中,二线动力电池厂商的处境也难言乐观。中创新航8月21日港股收盘价为15.2港元/股,较招股价的38港元/股跌去50%左右;欣旺达股价则从2021年年末54.61元/股的高点,一路跌至14.57元/股(8月21日收盘),总市值跌去70%;亿纬锂能的股价在今年2月之后也一路下跌,截至8月21日收盘,其股价为53.08元/股,相比去年年中(117.57元/股)下跌约54.58%。“对许多中小企业而言,虽然碳酸锂价格在下降,但企业如果没有自己掌握锂资源,不断降价也基本是赔本赚吆喝,今年底之前预计会有一批中小电芯厂因为撑不住而倒闭。”汤利军认为。转向储能业务或非理想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动力电池价格的走低,储能市场也受到明显影响。“为加速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化落地,到今年底,楚能新能源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价格同比降本约40%。”近日,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德明公开表示,储能锂电池市场将正式进入0.5元/Wh时代。由于储能市场的需求预期较大,而部分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可以实现共用,所以业内有观点称,企业可以将动力电池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储能领域。“跟动力电池相比,其实储能电池对价格的要求更加敏感,近期的国企重点项目招标价都在0.5元左右,集成后价格也才1元/Wh左右,这与动力电池集成价相比要低出很多。”汤利军向记者表示,对于压力本来就很大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转移到储能业务上并不是个理想的选择。据悉,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在技术方面有所不同。公开资料显示,储能电池一般由多个电池模组组成一个大的模块,再由大模块组成体积接近于一个集装箱的储能电池,并需要安装逆变器等零部件。此外,储能电池由于充放电更为频繁,所以对于循环寿命的要求也就更高,一般储能电池寿命要求为3500~5000次充放电循环。“在生产流程方面,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虽然较为相似,生产的都是电芯,但材料体系各方面双方都会有差异,整体工艺及设计不同,相关工艺设备也不太一样,需要重新进行调试或购买。我接触的产线上,整体要改变的工艺流程在30%左右。”任天豪告诉记者,具体的调整周期依据各个工厂产线的条件而定,快的也可能在1个月左右完成,但一般企业并不太愿意调整。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三成都不到。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也显示,今年1~7月,我国储能电池累计销量为35.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为35.2GWh,储能电池累计出口7.3GWh。GGII方面认为,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储能电池产量出现过剩。“储能电池的技术门槛相比较低,各方企业不断入局,大家对这条赛道的预期非常高。去年是家用储能的元年,但今年上半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主要销往国外的户外储能、家庭储能等业务都出现了大幅下滑,许多企业订单骤降,降价成为这些企业的普遍现象。受规模限制,头部企业的经营可能会好一些,而那些品牌知名度较低的中小企业,正面临巨大压力。”汤利军表示。...
(原标题:卖不动了!武汉多项目降价超2000元一平,还有楼盘亏本甩卖)武汉新房成交量仍在下探。据武汉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网数据,继6月环比下跌56.2%后,7月武汉市新建住房网签备案仅4881套,环比6月下降21%,连续两个月大幅下滑,创近十年同期新低。“7月份以来,随着销售市场下滑,企业供应意愿进一步降低,7月最后一周无新增供应,整体供应规模同环比降幅显著,处于较低水平。”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进入8月份,这一情况并未得到好转,截至8月20日,武汉新房成交量仅4092套。为了促进销售,武汉多个热门楼盘项目不得不降价销售,降价幅度大多在2000元/平方米以上,甚至部分非核心区域项目还在亏本销售。亏本甩卖武汉卓越城由卓越负责操盘运营。在第三方平台上,一渠道经纪人王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卓越城于2021年8月首次开盘,推出1、2号楼建面约73-107平方米的毛坯房源,彼时项目均价在9500元/平方米,仅用了一个月蓄客时间就销售了450套,认购金额达4.2亿元,去化率超80%。此后,该项目还连续多次蝉联区域销售套数冠军。但此后,由于行业下行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该项目销售价格和套数持续下滑。“虽然在今年2、3月份市场行情有所好转,叠加武汉房交会影响,项目成交有过短暂回升,但整体情况并不如意。”王亮表示,进入8月,项目价格更是大幅下滑。据王亮提供的渠道销售价格,目前卓越城高层价格最低已来到了6500元/平方米,洋房最低6850元/平方米。如果选择团装,还能赠送车位。公开资料显示,卓越集团于2020年首次布局武汉,并于当年先后拿下了两宗地块。其中一宗位于洪山区青菱工业园区内,总用地面积88678.60平方米,即如今的卓越城项目。彼时,卓越以总价22.1亿元、楼面价4365元/平方米摘得该地块。而整个卓越城项目A、B地块总投资超过62亿元。某头部房企区域投拓负责人8月21日通过微信向每经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当前一个刚需项目的建安成本平均在3500元/平方米,加上税费、设计费、营销费、渠道费等各种费用,按照武汉当前的情况来看,4365元/平方米的楼面价,项目要保本售价至少要保证在8000元/平方米以上,想要盈利售价需要在9000元/平方米以上。再如距离卓越城不到两公里的大华公园城市,项目用地由武汉大华于2020年11月以楼面价6056元/平方米竞得,2021年该项目首次开盘时,精装房源价格为11000元/平方米,虽然目前在第三方平台的挂牌价格(毛坯)仍是8500元/平方米,但“实际线下价格都在7000元/平方米,而且这个价格不是针对个别特价房源,而是拿出了大批量的中间楼层房源都是这个价。”某百强房企武汉区域相关负责人张强8月21日通过微信告诉每经记者。大华公园城市二手房信息 来源:房天下武汉“项目降价后确实吸引了不少客户,一周能卖几十套。”在张强看来,这对于竞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搅动了市场,激活了底层资源,但“这只能是阶段性的。”每经记者在第三方平台看到,大华公园城市的部分二手房源挂牌价格也仅每平方米7千元出头。此外,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包括中国电建地产•泷悦长安、中建•湖北文旅•壹品公馆、中建铂公馆等多个项目近期的降价幅度均在2000元/平方米以上。且今年以来,降价幅度还有扩大趋势。量价齐跌事实上,今年以来,武汉新房成交量犹如“坐过山车”。年初的2-3月,因市场需求集中释放,武汉楼市交易有所反弹;尽管在4月有所降温,但5月借助房交会推出优惠置业政策,武汉新房创下14088套的今年第二高的月度成交量;但到了6月,武汉新房网签量急剧下滑至6172套,环比减少55.46%,同比减少42%;7月,武汉新房网签仅4881套,环比下降20.9%;截至8月20日,本月武汉新房成交量仅为4092套。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7月武汉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57.35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9%;商品住宅成交52.97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3%,同比减少54%。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截至今年6月末,武汉市已批准预售尚未网签的商品住房159914套,面积1831万平方米。按照当前去化速度,去化周期需17个月。据湖北中原地产数据,今年以来,武汉新房销售开盘去化率持续走低,仅为17%,在中西部核心城市中市场表现最差。下滑的不仅是成交量,还有价格。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武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0.3%,这已是武汉新房价格同比16连降;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则已是17连降。“对于今年武汉房地产项目来说,降价是常态,只是降多降少的问题。”张强指出,不过也有部分项目的价格比较稳定,如内环核心板块的高端项目。而像白沙洲这些三环外区域的房价已降回到至少3年前。“短期若无实质性刺激政策和市场信心持续不足,市场还将延续低位波动。”克而瑞分析指出。(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亮、张强均为化名)...
同样的微信头像、微信名称,微信中的“财务总监”大额转账之后却发现不是好友?据警民直通车浦东微信公众号,近日,上海浦东警方接报多起财务类电信网络诈骗案。财务人员微信列表中的“财务总监”,以紧急项目为由通过微信指示财务人员完成多笔大额转账之后却无端消失。警方调查发现,黑客将木马程序植入邮件中,以“发票”“软件财务”等内容诱骗财务人员打开;木马病毒植入后,通过远程操作财务人员的电脑,将其微信中“财务总监”等好友替换,相同的头像、微信名,诱骗财务人员放松警惕完成多笔大额转账。通过邮件传送木马病毒从而完成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并不少见。受访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常生活中强化反诈意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及涉及转账特别是大额转账时,主动电话沟通确认,有助于防范电诈风险。真假财务总监据浦东警方介绍,4月底,上海某公司财务人员黄女士来到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张江派出所报案。称其在上班时接到了所谓公司财务总监的微信指示,因一个项目要紧急推进,让她快速给一“客户”的账户进行转账汇款。由于任务紧急,黄女士迅速给所谓的“客户”打款,之后再按照财务总监的指示,陆续转账900多万元。直至黄女士遇到财务总监本人,经确认后才发现被骗。黄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上海另一家公司负责财务的徐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同样是在“公司财务负责人”微信指示下,徐女士累计转账400多万元后,发觉被骗。浦东分局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据专案组介绍,两名财务在被骗前都曾收到过一份涉及财务知识的陌生邮件并点开查看。电子邮件、诈骗,在木马病毒的作用下联系了起来。何以微信上的“财务总监”和现实生活中的财务总监并不相同?微信上的“财务总监”又是如何与公司财务人员成为好友?陌生邮件成为诈骗成功的关键,警方调查发现,报案公司财务电脑均已遭黑客木马入侵。据介绍,诈骗分子通过木马病毒获得电脑的控制权,在财务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对电脑中的微信做了手脚:删除真实财务总监的微信号,添加一个与之前财务总监头像一样的微信号,以假乱真,最终微信上假的“财务总监”下达了转账指示。长期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陈业炫对记者表示,点击不明邮件中的链接或下载运行附件文件,下载和运行文件的行为使得邮件附件中所包含的木马病毒侵入电脑,诈骗分子得以远程控制电脑。在不主动运行包含病毒程序邮件的附件文件的情况下,相关病毒并不会对电脑造成损害,除非浏览邮件的软件有漏洞。陈业炫提示不用过于担心邮件浏览软件漏洞问题。“现在成熟的邮件浏览软件很少出现病毒利用漏洞入侵的情况,而且官方会及时对漏洞进行修复, 用户及时更新软件即可。”反诈意识需升级据介绍,专案组根据案件中木马病毒的特点,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锁定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张某某,赶赴外省于5月10日在张某某的住址将其抓获。据介绍,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其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没有寻找工作,而是通过境外的聊天软件联系诈骗分子开发用于入侵他人电脑的木马病毒,张某某制作好木马病毒后,即转手卖给诈骗分子,让诈骗分子用其制作的病毒,入侵他人电脑进行诈骗。在对涉案汇款账户深挖后,专案组5月下旬分赴全国各地,抓获高某等29名诈骗犯罪嫌疑人。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因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被浦东警方依法执行逮捕;高某等29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浦东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发后,浦东警方即已止付部分被骗资金,后续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详见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袁椿晖告诉记者,这个罪名平常并不常见,是在原来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一款保障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加。“不管有偿还是无偿,只要你有这个行为,那么我们认为就构成犯罪。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行为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此案中,张某某为诈骗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他的行为在刑法上面有明确界定,因此适用此项罪名。”如此简单的骗术和逻辑链条,如何防范?涉及转账当面确认或主动电话沟通,反诈意识的提升以及规则制度的完善或将有助于企业防范电诈风险。正如浦东警方提示,财务人员一定要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在遇到领导在网络中要求转账的情况,务必打电话或当面跟领导核实,切勿轻易给陌生账户汇款。厦门市美亚柏科首席科学家江汉祥长期从事反诈工作。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同于之前出人意料的AI诈骗,此次诈骗相对较为简单,主要通过技术来实现。“上述案例主要是诱导下载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激活后的木马病毒可以远程控制电脑,这也就意味着对方能够了解你的一举一动,甚至能够操作电脑中的各类信息。”他提示尤其需要警惕免杀状态的木马病毒。“木马病毒可以通过不断升级保持免杀状态,躲过杀毒软件或者是防火墙识别。”在江汉祥看来,一是防护意识要加强,反诈意识要升级,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邮件及其中包含的链接或下载文件,做好电脑或手机的日常安全维护。二是涉及转账,特别是大笔转账,一定不能只相信网络或通信上的沟通信息,一定要主动打电话确认。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严格管理。袁椿晖提示,公司层面,相关领导尽量不要通过社交软件等发出指令,建议使用单独的办公系统,如OA系统,完成相关指令传递。与此同时,相关公司财务审批需要规范,“财务人员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尽量做到财务审批各方确认、纸面留痕,如在紧急情况下则需要二次确认。同时,任何一个公司,其每一笔账目的转出,既要经过出纳操作,还要通过会计指令、领导审批,以完整财务流程确认每一笔款项的转移和支付。”...
财富就像焰火,腾空的时候绚烂无比,消失的时候让人心生惆怅,如同经历了一场美丽的幻梦。对于一部分中产来说,他们正站在这场焰火的余烬中。受益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去数十年来的财富积累给了他们昂首挺胸的底气,让他们有尝试过上更富裕、更精致生活的资本,有一种“未来尽在掌握”的安全感。但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昔日的安稳生活,正随着信托理财产品的暴雷而变得岌岌可危。他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在焰火散尽时回归现实。以下是他们的故事:一、我买定融产品的钱里,有给婆婆治癌症的钱口述者:程程,投资额:1150万 这个7月,我知道了自己到期的一笔投资未能及时兑付。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危机所在。很快,我发现,我的所有投资都可能无法兑付。我一下子懵了。我一共投了1150万。这也是我家的全部身家。活到40岁,我第一次遭遇了社会毒打。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在此之前,人生一直顺风顺水。我先生在做生意,前些年生意一直做得很好,我们家的房子从一套买到两套三套,从大平层买到别墅,存款也从五位数累积到了七位数,日子前所未有的好。2019年,我开始买理财产品。当时一个刚从银行离职的朋友找到我,说现在自己供职于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她向我详细介绍了这家公司的理财产品。我们相识多年,彼此之间很信任。当时,除了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和购买少量股票,我没有其他的投资经验,也没有兴趣。民间借贷我更是不敢碰。我们这里是产煤大省,早些年相关行业一本万利,因为资金需求旺盛,民间借贷也很流行——最高的时候,月息可以达到三四分。也就是说,借100万出去,每月到手利息就是3~4万,相当于年利率36%~48%。这个数字相当高。但是我自己就是搞法律工作的,深知高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有很多民间借贷被定性为非法集资,身边也有人因参与民间借贷血本无归。我生活稳定富足,不想去冒险折腾。 仿佛知道我的顾虑,这个朋友说,这个财富管理公司背靠大集团,后者经营了二十几年,实力雄厚,而且还有过硬背景。因为她,我第一次听说了“差额补足合同”这个词,它的意思是,购买的产品如果出现损失,差额补足方会承担足额偿还的义务。朋友信誓旦旦保证,我买的理财产品就是如此。她还说,这个产品跟民间借贷有区别,年化收益也没那么夸张,所以更安全。当时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企业的信息,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当时我还不敢投太多钱进去。抱着赌博的心态,我买了第一笔定融性质的理财产品,金额是100万,年化利率是10%。满了一年,到2020年,这笔钱如期兑付了,100万变成了110万。我于是放心了。接下来,我开始陆续追加投资。2021年,我卖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又买了300万的信托产品。市场上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标的,所以我接着买。当时我就像是着了魔一样,非常不理智,但凡我老公生意上回来点钱、我在股市上赚点钱,我就凑进去买。我买的是长短期混合的产品,当时的想法是,“钱生钱,要把每一分钱都利用起来,变成睡后收入”。2023年初,我家又卖掉了一套房子,之后我又投入400万,买了这家财富管理公司的短期理财产品。到后来,我的投资额变成了1150万。在此期间,这家财富管理公司的产品年化利率一路从10%降到了6%,尽管如此,这个数字也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两倍。公司这些年都在正常兑付,加上本利滚动,我已经习惯了躺平,看着数字不断增长,沾沾自喜于自己稳步进入了流动资产千万级俱乐部。我甚至计划提前退休,靠理财收益做全职妈妈,陪孩子到国外读国际学校。我唯独忘记了风险。仿佛因为一切都太顺利,教训终于来了。7月16日,我当天到期的400万短期理财产品没有兑付。在这之前,我已经从朋友那里听说了这家公司理财产品整体停兑的风声,但我并未意识到会严重到暴雷。我当时天真地以为,过几天就恢复兑付了。现实是残酷的。T+7天过去了,我的理财产品依然没有兑付。网上相关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而来,还有消息称,这家公司的信托产品也被拉下水了。我的心态崩了。我投的400万短期理财中,有一笔100万是从患癌的婆婆那里借来凑数的。她计划8月去上海治病,我借钱的时候,承诺她会在7月20日归还。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告诉她这件事了。现在我们家每个月要支出近3万元车贷房贷,还有一家三口的生活费、先生做生意急需的周转资金、婆婆的医疗费,一个比一个棘手。 我没有办法,只有疯狂地刷手机看新闻,打电话,见朋友,打探消息,寻求外界帮助。食无味,寝难安,我开始头痛,甚至怀疑脑子里长了瘤子。但到了8月,钱还是一分都没有收回来。我一向乐观壮硕的先生已经瘦了近十斤,他还要抽出力气安慰我:“我们还年轻,还能赚回来。”我每天就靠着他的安慰支撑着日常。因为缺乏流动资金,先生的生意项目被迫停滞。他没钱租农机雇工人,错过了今年的秋收。婆婆已经挂出了家里仅存的一套闲置房产,准备凑齐医疗费。但房子很难一下子卖掉,现在的楼市之差大家也有目共睹。儿子九月要上幼儿园了,我们本来想送他去上国际幼儿园,为他未来出国打基础,国际幼儿园一个月的学费将近七千。但现在,这个价格我们家已经支付不起,只能换成两千多一个月的普通幼儿园。但不到三岁的儿子一如往常的快乐——他还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的人生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以前上班都是在混日子,但现在,我这个工作的工资是家里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变成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员工,生怕这个工作丢了,一切就都完了。我有一个朋友,六七年前因遭遇诈骗损失巨大。我向他倾诉,说我自己一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喘不上来气。他说,你看我,都喘不上来气六七年了,不还活着吗?是啊,只能说,至少,我还活着。二、靠理财利息还房贷的我,手头的钱只能撑两个月口述者:王鹃,投资额:近100万在这次无法兑付的投资人里,我和我的同事属于一个非常奇怪的群体——买理财产品不是我们的私人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公司的工会同事组织买的。公司安排一个工会的人来帮大家投资,这件事本身就很诡异。我们公司有自己的金融业务。我们有一个内部理财群,工会同事会在群里卖公司的理财产品。银行存款的年化利率是2%~3%,我们公司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是4%~7%,我们都把这当做一个公司福利。我们的工资挺低的,有人每攒两三万就去买一次公司的理财产品,可以说,除了生活费,能存进去的钱都存进去了。还有人劝说父母,把养老钱也投了进来。大概是2016、2017年的时候,在公司的理财群,工会同事开始卖外部的理财产品了。当时,公司领导安排买这些理财产品的同事与工会同事签了免责协议,以此来说明这些投资是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后来领导换了。慢慢地,工会同事卖的理财产品都换成了外部企业的,新进来的员工也没有再被要求签免责协议。工会同事会在理财群里通知大家:“有一款产品,利率9.2%,300万成立,需要的私聊。”大家还是默认这是公司福利。我们会把钱打到工会同事的账户上,她再打给财富管理公司。合同是她和一位财富管理公司的理财经理签的,我们手上只有和工会同事签署的协议。后来我们才听说,工会同事在多年前炒股时认识了这个理财经理,后来后者跳槽到了这家财富管理公司,就说服了工会同事给自己拉业务。但凡我们查过这家财富管理公司的背景,或者看过原始合同,应该都不敢买。但凡我们多点戒心,仔细看过2022年和2023年与工会同事签署的两份协议,可能也不会买——2023年的协议多了四个字:“风险自担。”此外,2023年,工会同事不再在协议上手写签名了,而是改成了电脑打印签名。律师说,这样的协议是无效的。我们这样的人,一毕业就进了稳定的企业,一直在一个安全的窝里面,太容易相信人了,跟小白一样,走到社会上,会被坑得很惨。我一共投了将近100万,都是父母的钱。我身上背着房贷,房贷比我每个月的工资还高,父母说,把这些钱给我买公司的理财产品,每年的利息给我当零花钱用。所以每年拿到利息之后,我会分到每个月去填平房贷和工资之间的差额,剩下的再用于生活,如果还有剩下的,就继续买理财产品。这件事出来后,网上有人嘲笑说理财产品从来不坑穷人,我觉得很冤枉,我就是穷人。我的其他年轻同事身上大多也有房贷。大家哪怕手里有余钱,也不舍得全部拿去提前还房贷——他们在银行的房贷年化利率是4.5%~5%,买个年化利率9%的理财产品,就可以赚个差价,生活费就有了。大家都是这样想的。而那些年纪大的同事们,想的则是多一个稳妥的投资渠道。据我所知,经过工会同事,我们公司的几十个同事一共在这家财富管理公司的定融产品上投了七千多万,最多的一个同事投了三四百万。过去,在定融产品到期兑付的时候,工会同事会打到我们的账户上。这种兑付经常会延期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所以当这次收到工会同事延期兑付的信息时,我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潜意识里,可能因为感觉这件事太可怕了,所以我一直在暗示自己:“不会的,不会发生坏事情的。”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生活比电影还要“精彩”。我发现,接下来的兑付可能遥遥无期了。现在感觉同事们的心态都很复杂。公司正在极力撇清自己跟这件事的关系,公司领导会把参与了投资的部门负责人叫去谈话,要他们不要因此影响工作和公司,慢慢地,他们都退出了理财群。其他同事也去找律师咨询,去派出所报案,但是,没有人敢去告公司——工作现在是你安身立命的唯一保证。钱可能收不回来了,要是工作再丢了,就啥都没有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和财富管理公司的合同不在我们手里。哪怕要去告,你都拿不出证据。而那个拿着合同的工会同事,已经早就不来公司上班了。她拒绝给我们合同,听说她还有半年就会退休。现在,我们真不知道应该去找谁。我手头的钱还够我还两个月房贷,我不敢跟父母说投资可能收不回来这件事,也不敢再跟父母要钱。因为一问,他们就会说:“钱不都在你这里吗?”那我就露馅了。一想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想到他们随时可能都需要钱来看病,我的心里就很难受。我现在压力很大,只能自己慢慢扛着。以前我可以买两三百元一件的衣服,这个夏天,因为这件事情,我一件衣服都没舍得买,几十元也要省下来。我还在想着找个兼职,下班打点零工,这个方式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我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三、直到现在,我也不相信自己会血本无归口述者:林生,投资额:3200万6月底,我确认了自己买的3200万定融产品暴雷的消息。我做了三十几年生意,有一定的家底,这些投资风险我是能承受的。但平白无故掉进这个大坑,有谁会想得开?直到现在,我也不相信自己会血本无归。我是从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二年开始掉进“理财”这个坑的。之前我手里有包括4S店、饭店在内的很多生意,但到了2020年,因为担心疫情对经营的影响,我转让了饭店、出售了4S店,准备放慢节奏,休息上几年。这样一来,我手里就多出了不少现金。当时我还去美国看了刚出生的孙子,回国的时候非常折腾,机票炒到天价还很难买。但考虑到当时的大环境,我不想儿子一家一直在美国待着,想在国内给他们准备一份稳定的收入,吸引他们回国生活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一个理财顾问小姑娘找上了我。她是我一个一起打球的朋友推荐的。这个朋友善于追风口,在前些年P2P刚兴起的时候就入场,鸡生蛋蛋生鸡,获得了一笔原始资金,此后,他又侥幸地及时离场,保住了这笔钱。随后,他开始在一家财富管理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和最初购买P2P一样,一开始,他确实尝到了甜头。他告诉我,理财顾问所在的这家公司经营得很好,在国内属于行业头部,是之前那些P2P公司“不能同日而语的”。因为他的现身说法,我也就没有抗拒购买理财产品这件事。那段时间,那个理财顾问几乎天天和我联系,过节就往家里送水果茶叶,非常热情。她向我介绍了各种产品的底层资产,考虑到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分6笔买了4个信托产品和2个定融产品,合计3200万,年化利率是百分之七点多。我的计划是:每年取出利息,本金不变。这些钱,肯定不能和我做生意时赚的利润相比,但在这几年的大环境下,这些收益也算可观。我没有负债。减少实体经营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朋友打球打牌,还从这家财富管理公司买了一些海外保险,以我们家的消费标准来看,怎么花都够了。那段时间,我的心情非常放松,我欣慰于能持续稳定地往家里拿钱,让家人过上优渥的生活,同时得到家人对我的依赖和认可。可以说,我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了创业的斗志。然而,老虎一打盹就会出事。今年6月下旬,我有500万定融产品到期了,但是钱并没有返还到我的卡里。几天后,我意识到不对劲,于是给那个理财顾问小姑娘打电话。她说,她自己也买了这个产品,也到期了,但是公司整体停兑了,她让我等等消息。我又联系最初给我介绍这家财富管理公司的球友,结果发现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投入近千万购买了信托产品,但是还没到期。7月底,他告诉我,信托产品也出了问题。我都是用的自有资金,但是他加了杠杆,心态已经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我们的鸡蛋是没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篮子放在同一辆车上,车翻了……直到现在,我都没和家里人透露一点坏消息。经商这些年,我的心脏早已被风浪和经历撑大,但是我的家人们就未必了。我爱人身体不太好,尽管我们身家不错,但是她仍然过着相对节俭的生活,很珍惜钱财。如果她知道了,可能会每天坐立不安,而且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件事,我更不会和外人提起——在外人眼里,我一直是个成功的生意人,如果他们发现我被坑了,我会很没有面子。 但完全不去想这事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么大一笔钱可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不见了。我们也是从一穷二白的时候过来的,投进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前半生靠自己双手努力创造出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现在很流行一句话:“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金融确实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可财富管理公司那些专业的人怎么也赚不了钱呢?他们又是怎么把钱弄没的?我以后不会再买任何理财产品了。钱,还是拿自己手里最保险。...
近期,李嘉诚创立的长实集团旗下位于北京东四环外朝青板块的豪宅项目“御翠园”已经拿到预售证,即将开启预售。据北京市住建委官网信息显示,御翠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东里1号院,备案名“逸翠园”,于今年7月18日获得预售证,预售范围包括9栋住宅,准许销售面积为93212.24平方米,最高拟售均价为99744.99元/平方米、最低拟售均价为90672.35元/平方米。“我们现在预售证下来了,等公司通知随时开盘。”“御翠园”项目的销售人员表示,“我们项目是目前五环内唯一在售的新房,目前看房的人还挺多的。而且我们是准现房,房子已经盖完了,高层的玻璃都挂好了。明年年底交房。”开发周期22年公开资料显示,“御翠园”由长江实业旗下和记黄埔地产(北京朝阳)有限公司开发。据多家媒体此前报道,“御翠园”所在的姚家园项目地块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由和记黄埔于2001年时以7亿元的价格拿下,楼面价仅1750元/平方米。然而,该地块出让后,直至2005年6月才开始动工,并于当年11月开盘销售。目前,该地块已有2006年至2013年入市的“逸翠园”和2012年至2013年入市的“御翠尚府”两个项目,此次即将预售的“御翠园”项目则为该地块最后被开发的部分,开发周期长达22年。在贝壳找房平台搜索发现,目前逸翠园的7月参考均价约90545元/平方米;御翠尚府7月参考均价约94439元/平方米。从“御翠园”的平面图来看,“御翠园”项目共26栋楼,包括8栋16~18层楼的高层及18栋低密联排产品。高层住房包括约140平方米和185平方米两种户型;低密联排产品则为约345平方米的地上三层及地下挑高6.6米的户型。此次“御翠园”即将预售的9栋楼包括3栋16~18层楼的高层及6栋低密联排产品。其中3栋高层的拟售均价分别为96465.86元/平方米、99744.99元/平方米和98046.3元/平方米,6栋低密联排产品的拟售均价范围在90672.35~92372.54元/平方米之间,超过拿地价格51倍以上。“御翠园”预售楼盘表。(来源:北京市住建委)售价与周边二手房基本持平从“御翠园”的配套情况来看,该项目距离今年年底将建成的地铁3号线朝阳体育中心站约100米,周围商业配套包括国贸商圈、燕莎三里屯、丽都商圈、朝阳大悦城等。“御翠园”区位图。(来源:网络)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指出,“御翠园”所属的朝青板块成交较为活跃,紧邻CBD和朝阳公园的优越位置,交通四通八达,配套成熟,接受国贸CBD的辐射,属于热门优质板块。从板块内来看,在售项目以二手房为主,单价基本在8~10万元/平。此前入市的长实集团旗下的逸翠园项目单价在9.5万元/平以上,周边还有银谷美泉家园单价在8.5万元/平以上、汇成家园售价在8万元/平以上。贝壳找房平台数据显示,以姚家园地块来看,“逸翠园”目前在售房源38套,单价在8.4万元/平方米至11.2万元/平方米不等;“御翠尚府”目前在售房源13套,单价在8.5万元/平方米至10.6万元/平方米不等。陈霄表示,御翠园是和记黄埔在北京姚家园开发的最后一个项目,虽然此前吹风价达到10万元,但是实际申领销许价格略低,这也是顺应市场形势做出的适时调整,面对市场持续降温之下,开发商适当下调了市场预期。加上该项目地块据悉已经拿地二十年之久,开发周期长,产权缩短。“御翠园”项目的销售人员表示,该项目是目前五环内唯一在售的新房,暂时还不知道会不会特别抢手,但关注的人挺多。陈霄指出,在当前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御翠园下调了价格预期,平层9.8万元/平的单价相较于板块内同类项目价格相当,但是板块内新房项目不多,去化上应该不成问题。联排别墅产品在四环内也是属于稀缺性产品,入市也能获得一定的青睐。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连续三个月下降从北京市场整体情况而言,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 今年7月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规模为50.9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2.8%,同比下降8.9%。2023年1~7月,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累计成交387.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中指研究院指出,整体来看,受房地产市场下行、预期不明朗、前期推盘力度不足等影响,北京楼市持续承压,商品住宅成交量连续三个月下降,成交规模降至近5月的最低位。从价格来看,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北上广深二手房房价全部下降,其中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下跌0.6%。新建住宅价格方面,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北京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44767元/平方米,环比微涨0.04%,涨幅扩大0.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39%,涨幅收窄0.23个百分点。综合1-7月来看,北京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19%,较去年同期收窄0.46个百分点。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库存量约为1135.56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1.1%;去化速度进一步放缓,带动出清周期回升至18.3个月,环比提升1.9个月。此前新闻李嘉诚在香港7折卖房,626套引来3万人次争抢“相当于7年前的楼价,被新闻形容为‘炸弹’般震憾。”截至8月10日晚8时,香港九龙观塘区油塘板块的亲海駅II首轮推出626套住宅,总认购量达到3.06万次,超额认购48倍,相当于每49人抢一套房。该项目认购率刷新2021年6月由新世界与港铁开发的柏傲庄III保持了两年多的新盘票王纪录,成为香港史上认购量最多的新盘。油塘亲海駅选楼排队现场。(来源:星岛网)据中原地产官网信息,亲海駅II由长实集团(HK01113,股价43.15港元,市值1550亿港元)投资开发,第三次加推的128户,折合平均尺价14806港元(约合人民币14.8万元/平方米),比首批单位均价14997港元还要低1%。亲海駅II的整体均价为过去7年内香港市区(港岛、九龙)新盘最低,甚至比周边的二手房均价还便宜30%,将于8月12日正式开售。亲海駅II在8月3日-9日间,分4次公布售楼价单,累计推售626户。据中原地产,亲海駅II首次推出132户以后,因“平爆价”而大受市场欢迎。首两天录得逾5000组客户认购登记,比总推售房源254户超额逾19倍。上周末,大批准买家排队等候参观位于尖沙咀港景峯商场的示范区,其中不乏准买家弃二手选一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认购登记的图片和视频看到,市民排成长队挤在走廊间,有人带着资料袋,有人在看手中的宣传单,墙上写着楼盘的推广名字。长实集团营业经理陈咏慈表示,8月5日-6日,公司安排四条专车由黄埔、观塘、将军澳及太古等地,来往港景汇商场,以方便参观人士到售楼处。营业部首席经理郭子威表示,接获的票源当中,近2成属于正居住或申请资助房屋,整体票源有逾7成来自东九龙区。由于预计发售当天销情火爆,到达现场的买家会超过5000人,故限制当日每组客户连代理的组合人数为3人。项目由三座住宅大楼组成,位于香港地铁油塘站附近,距离海岸最近只有约15米,从推广名可以看出“亲近大海”,“駅”是车站的意思,反映了项目临近地铁站点。不过,项目附近以公屋和老旧住宅小区为主,临海主要用作工业发展的地区被规划成私人住宅区域,却还存在零星的工业大厦。吸引大批看房群体的主要原因无疑是价格,几次推盘均以平价入市,甚至有轻微降幅。在8月7日最新加推的新房源中,实用面积210(约23.3平方米)-707平方呎(约79.7平方米),售价353.6万-1306.7万港元,呎价15957-20008港元;折实后售价介乎289.952万-1058.427万港元,呎价13805-16406港元。长实集团在发送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邮件里,透露了长实集团主席李泽钜对该项目的看法:“我们一向奉行以市价或低于市价促进销售,亲海駅II的定价的确吸引,相当于7年前的楼价,被新闻形容为‘炸弹’般震憾。”香港一家房地产咨询机构的人士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因为这几个月大部分楼盘都卖得不好,所以长实减价促销。其实之前恒基地产已开始减价,但没有这次狠。“早降价总比晚降价要好”亲海駅II项目“7折”卖房的消息,令香港首富李嘉诚和长实集团冲上了热搜。8月8日,恒隆集团、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在内的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企业降价属于市场行为,不要把事情复杂化!”对于亲海駅II项目降价销售,陈启宗表示,主要是长实集团对房地产市场的脉搏把握准确,经过敏感判断反应快速,做这个决定一定是有其理由的。对企业来说,早降价总比晚降价要好。在近日长实集团举行的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李泽钜也谈到了目前的香港楼市。他认为,不论在香港还是内地,过去房地产周期均曾出现物业售价及成交量显著高于现在的情况。如果市民想置业自住,又有负担能力,现在的入市时机比3年前好。“当人人都看好市场而利率又低时,或者利率上升机会较大时,也许应该较小心谨慎;但当每个人都看得差而利率又高时,市场风险多数会较低。与3年前相比,现时利率下跌的可能性较高,走势较为明确。”李泽钜表示,目前,地价已跌至接近政府的成本价(包括基建成本)。李泽钜还表示,购房者应该在逆周期买地或置业,现在置业时机比3年前更稳。在市况较为明朗时,长实集团也在积极买地,去年便完成了数宗交易。从行业层面来看,今年上半年,香港住宅市场增长动力已然趋缓。仲量联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上半年,香港房地产市场最坏的情况过去,但复苏之路依旧漫长。原因在于,中小型住宅价格在第一季度上升4%后,第二季按季回落1.2%,豪宅价格微升1.3%。仲量联行香港主席曾焕平表示,香港楼市正经历自2008年以来最长的调整期,且尚未见底。根据以往对下行周期的观察,他认为当前市况不能支持楼价持续回升。“中小型住宅价格下半年将下跌5%-10%,豪宅价格则跌幅会限于5%之内。”曾焕平预测。抄底出险房企据观察者网6月28日报道,就在房地产行业风险加速出清的关键时刻,日前,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频频与汇丰银行接触,希望接手龙光集团与合景泰富两家出险房企此前共同开发的香港凯玥豪宅项目的相应债权。有知情人士向观察者网表示,龙光与合景泰富曾以凯玥项目作为抵押担保,从汇丰银行等银团获取102亿港元开发贷,因此被后者获取债权。但如今恰处在于两家房企重组的关键时刻,一旦失去该豪宅项目的增信和造血,龙光与合景泰富的债务重组将严重受阻,影响巨大,因此两家房企极力阻止该场并购,并称长实集团“趁火打劫”。不过亦有行业人士认为,这仅仅是商人常规的商业行为,而不应当附加其他道德负担。据观察者网了解,香港著名豪宅项目“凯玥”位处港岛南区显赫地段,背山面海,规划总建筑面积超76万平方英尺(约7万平方米),为迄今罕见的全新国际级度假式海景临海大型市区住宅项目。该项目由龙光与合景泰富在2017年以约168亿港元的总价联合竞得,刷新香港保持了20年的地价纪录,为香港地王,总地价较市场最高估值(约110亿港元)溢价53%,目前总货值超过300亿港元。不过,项目面世后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回款缓慢,且开发商龙光与合景泰富出现实质性债务违约,凯玥项目便被汇丰银行等债权人摆上了货架。同时,龙光、合景泰富主动进行债务管理,推动境外债展期,将包括凯玥项目在内的优质资产纳入资产增信范畴,作为支持企业展期与重组的重要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该地块公开出让时,长实集团也参与了竞标,不过因龙光与合景出资更高而失之交臂。时隔6年,在该项目被债权人作为抵押物准备折价出让时,长实集团终于再度出手。事实上,早在去年恒大香港总部大楼被债权人摆上货架时,长和系就曾打算出手,报价90亿港元。但或许债权人考虑到,恒大2015年从刘銮雄手中购得该项目时价值125亿港元,90亿港元的报价相当于在不考虑时间成本的前提下打了7折,最终交易并未达成。此外,在2022年5月的广州首轮集中供地出价记录里,长和系也罕见现身,而长和系上一次在内地拿地还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12年,尽管最终并未成功购入地块,仅小小“试探”了一把,仍旧让整个行业津津乐道。2023年5月,长和系旗下企业再次参与广州土拍,同样仅报价一轮后便再无“动作”,最终空手而归。有了前面三次试探性“回归”,此次李嘉诚亲自现身广州,促成此次交易的意图更为强烈。因此业内普遍猜测,长和系释放的“抄底”信号已经十分明显,至少说明其看好香港豪宅市场,毕竟李嘉诚过去几十年早已证明自己独到的投资眼光和时机把握能力。...
文章摘要1. 赣中北回乡见闻:房价贬值,就业歧视严重2. 房价下跌,楼盘冷清,烂尾楼盘孤零零地矗立在那3. 就业形势严峻,打工工价下跌,年龄限制也增加了4. 大学生就业困难,城里上班的人也面临裁员危机5. 扶贫效果不持久,农村贫困户生活再次降低由于工作实在太忙,我最初只写了个草稿,一直没时间系统地写,今天抽空完成。时间:2023.06.21~06.25地点:赣中北回乡见闻一、房子及房价(1)房子:这次回去,去省城和现场几个售楼处转了转,冷冷清清,和2017~2018年人声鼎沸的场景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卖房砸的金蛋碎壳还是2021年的,这是还在建的楼盘。之外,不少烂尾或按期交不了房的楼盘,孤零零、瘦骨嶙峋地矗立在那。有勉强交房的,由于入住率很低,晚上基本见不到人,跟鬼城一样。(2)房价:新房房价受政府指导价影响,就不说了。举个实例,讲下房价,二手房(特别5年内次新的二手房),跟踪过一套南昌红谷滩的三居房子,从2018年购房(110万),2020年交房拿房本,2021年挂牌110万,2022年上半年挂100万,2022年下半年挂90万,2023年五一挂83万(可谈),未来还有下探空间;以上挂牌价均是业主定价;房价从2018年110万购房,到现在83万可谈,跌去27万,还不算贷款利息,要是加上利息,估计有35万左右跌幅,业主买房2018年到现在,直接损失31.81%。就不具体展开讲了。二、就业及收入(1)打工就业:今年不少过完初五就出去打工的,本以为今年疫情放开,可以放开来干,可进城一看,僧多粥少,工价下跌不少。就这样,还有限制年龄的,过了35岁不要,或过了40岁不要。进城打工也不像以前那样,去就能找到活,不少人在村里和城里隔三岔五来回跑,基本没怎么赚到钱。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压力就比较大;没有往年那种朝气向上的表情。春节在家刷抖音的那句口号:“2023年就是搞钱”。看来都是泡影。(2)大学生就业① 早些年村里有上过大学的,在城里上班的,这两年也面临35岁就业危机。端午在家碰到几个城里上班裁员的人,没找到工作,在村口池塘边钓鱼。② 这几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由于农村出身,家里没啥关系和背景,有几个在努力考老师编制和考公。其他二本和高职大专的人,要不在家啃老,要不跟着父母出去做生意或打工。父母都感叹道,现在读大学一点用没有,还花费家里10多万块,早知道这样,不如初中毕业出来打工,或跟着做生意。(3)老年人就业往年村里不少50多和60多的老年人,在城里从事低端岗位(环卫、饭店洗碗、保安、苦力、工地工人),现在都碰到60岁就业歧视。岗位满60岁不要了。这些人不得不回村种地,没有打工收入,这些人收入较往年锐减,生活方面捉襟见肘。中央去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防治规模性集中返贫”,看来是提前预见了这种情况。中年人有35岁就业歧视!老年人有60岁就业歧视!各有各的难!更惨的是:老人打工遭遇60岁就业歧视,儿女考大学进城上班,遭遇35岁就业歧视。三、农村和农业由于今年打工难,端午过节农村比往年人多了不少,都回来了。过了60岁在城里打工不要的,都回村种田了。以往都承包给别人种的田都要回来自己种了,往年因集中承包修的机耕道因占了老表的田,都被挖了。种地种得也不多,就自己有口粮就行,另外种点蔬菜,自种自吃。四、婚育现在农村女孩子少,男孩子想找对象很难,彩礼依然很高。另外,年轻人也不愿结婚,都想多玩几年。五、养老目前农村养老以子女养老为主,主力是儿子养老,女儿逢年过节回娘家看看、给点钱。(1)国家方面:农村老人过了60岁的,国家每月发160元;过了80岁,每月200元。(2)家庭方面:农村老人养老还是以子女养老为主,养儿防老体现得淋漓尽致,往年过了60岁能进城打工补贴养老,现在不行了,国家发的那点不够养老,只能伸手问子女要,现在钱不好赚,子女也没赚到钱,老人就可怜了。走访过几个老人,都表示问儿子要,得看儿媳脸色,问女儿要,得看女婿脸色。伸手问别人要钱的日子不好过。农民辛苦一辈子,晚年没有退休金,国家给的养老金不足以养老,晚年不能体面的养老;试着询问过几个老人,多少钱能自主体面的养老?大约是1000~1200每月就行了,自己种点粮食和蔬菜,钱主要用来看病和买肉。六、反腐村主任用扶贫的名义修水泥路,谎报拆迁工程量,被村民举报。在镇里调查下,他主动承认单就村里水泥路一项就贪了10万,在骑摩托去镇里配合调查的路上,还因车速过快,把同村老人腿撞折了。七、花絮(1)村里小学退休校长,手机看黄色片段,不小心发到村里微信群里,被村里笑话死了,名誉扫地。虽然他退休金6000多,但整天灰溜溜的,抬不起头。(2)男单身汉找媳妇难,发生不少起勾引有夫之妇的狗血事情。八、关于小孩教育和未来养老人到中年,面对未来大家一致看法是:①小孩教育:由于双减,学校啥都不教,孩子教育不能靠学校,该花钱花钱,该报班报班。高考在,竞争就在。以前上个一般大学就能有份不错工作,现在是竞争985或211里的就业优势专业。②未来养老:我们80后这一代,老了后,儿女那时候也有他们那代人的压力,现在80后基本到了40左右年纪了,要开始自己准备养老的钱,要不然“老来返贫”,是可以预见的。...
作者胡恩威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要搞旺香港夜市,谈何容易。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说:香港人生活改变了,喜欢回家吃饭或吃饭后回家。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其实,香港夜市是香港政府一手搞烂的。如何搞烂?香港的夜市本来十分繁盛,但是九十年代开始,香港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把香港整个夜市歼灭。陈茂波司长说搞旺夜市前,要先想清楚怎样搞?搞旺怎样的夜市?香港政府真的有能力和决心去搞好吗?这方面要细化说清楚。随便说一句“搞旺夜市”只是口号,他真的能兑现这张政治支票吗?陈司长有没有研究过为什么香港夜市一蹶不振?其实主要有几大原由︰第一,1996年立法局废取了租务管制,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决定,把保护租客的条例完全拿走。突然之间,租客被抹黑成租霸。香港目前不能发展产业,就是因为租务管制被取缔。取缔租管令业主拥有绝对权力,所谓地产霸权,就是由1996年开始。之前仍有租管的时候,你去开一家酒吧、桑拿浴室、酒家,可以立长期租约,租下了之后有基本保障,商户愿意花钱去装修,装修之后商户知道回报期是五年还是七年。现在一年生约一年死约,租客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商户很多时候要很快回本,快回本就要不重“质”而重“量”。所以大家到香港的酒吧看看,基本上都是“劈酒场”,很少有像东京、京都的酒吧或食肆的那种精致,因为实在承受不起这种经营方式。第二,香港越来越走向高收费路线。在这种浮夸高收费的情况下,整个餐饮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趋势,就是很贵很贵。什么三星两星食肆都配合这种高消费餐饮文化,把价钱越推越高。脚踏实地做好质素的菜馆餐馆极度难以维持,因为整个生态在变化。传统大酒楼一家一家结业,传统的小菜馆一家一家离场。而这些大酒楼小菜馆,曾几何时就是香港夜市的中流砥柱。第三是规模越来越小。八、九十年代尖沙咀海洋皇宫夜总会,有美食有表演有唱歌。这正是夜市需要一种规模,但这种综合型大规模的饮食场地已经不再风光。大家现在喜欢到深圳、澳门玩,就是因为它有有规模的食肆和夜市场所。现在香港租金太高,根本上无法开设这类大型娱乐场所。与此同时,政府没有做研究做规划,只懂收紧规管,形形色色的排污费、酒牌、走火通道与食物安全监管,都导致餐饮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第四,缺乏政策配套。餐饮业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例如厨房空间、楼面空间。政府根本没有做政策研究,结果是香港夜市里面最重要元素——中式香港风格餐饮业正慢慢地消失。香港政府的管理只有“管”而没有“理”,而食环署的运作模式非常僵化落后,脱离现实,公务员人数多但效率存疑。试问全世界还有哪一个政府会每年花二十亿元去消灭小贩,而不是发展小贩呢?新加坡把小贩和街头小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却把它看成了一个负累。很多时候小贩要偷偷摸摸,农历新年才能走上街做一些小生意。小贩其实就是香港精神,消灭小贩等于消灭香港。但是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比西方殖民地更“殖民”,厌弃和中国相关的香港文化,例如霓虹光管。香港夜市最重要的特色是霓虹光管。大家在YouTube翻看纪录片,八、九十年代香港夜市霓虹吐艳。但政府用尽方法立例,彻底消灭在香港街头所有的霓虹光管,投票通过这些条例的议员也是同犯,他们同意把香港霓虹夜景消灭。第五,消灭夜市市集。1995年港英政府订定了消灭小贩政策,不再签发小贩牌。现在特区政府继续“阴干”小贩,庙街、西洋菜街、摩罗庙街等夜市市集,十年后二十年后会完全被消失。政府不发牌,没有承传,这些档摊没有继承人,便出现畸形发展。东宝小馆因在食环署熟食街市的牌照出问题而要搬迁,也是因为政府政策僵化。很多香港政治人物说风凉话,而市民看在眼里只会觉得政府缺乏意愿去令民生做得更好。夜市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需要落地解决。设立关爱队没有作用,因为香港现在需要的不单只是关爱,而是大刀阔斧、实牙实齿地去改变政府过分监管的情况。过分监管令整个社会失去了活力,政府曾经在曾俊华担任财政司司长期间进行小贩政策检讨,但是当时候反对派和建制派均没有什么反应,认为小贩政策很麻烦。搞夜市也是非常麻烦的,然而,麻烦也要去做,而不是怕麻烦就不做。夜市由一个生态圈组成,不单只是不回家吃饭,而是吃饭之后各适其适的娱乐文化项目,它本身就是旅游文化的一个核心。以前香港很旺盛,就是因为有空间、有人才、有市场、有那种文化去形成。例如桑拿浴室需要空间很大、需要技师、需要维修、需要很大投资。若果政府拿走了租管政策,没有其他政策去支持投资者的话,试问如何能够维持香港曾经辉煌一时的桑拿浴室文化呢?第六就是过度扫黄。扫黄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很多地方不扫黄?作为一个娱乐大都会,声色犬马,马照跑,舞照跳。现在舞不能跳,因为舞厅全部结业了,只留下马照跑。香港传统夜总会舞厅消失,夜生活文化也随之消失,令人悲哀的地方。陈茂波司长开了这张政治支票,说要搞旺夜市。他真的要说清楚搞旺夜市是什么意思?怎样才是夜市?怎样才算旺?如何才能够真正搞旺夜市?什么官员负责什么工作?真的是有官员去负责,还是把责任外判出去?不要像垃圾分类政策一样,外判出去,把垃圾回收分类的责任推给市民去做。目前香港最大困局就是香港当权者开出的政治支票,很多时候都不能兑现。香港有很多各类型的专员,申诉专员、隐私专员、体育专员,等等。那么搞夜市是不是由旅游专员负责?旅游专员归属文体旅局,其官阶是否有绝对权力去统筹各部门、指挥各部门。真正担当有兵将军去把夜市搞旺呢?我相信可能性非常之低,你看看美食车便知道,当时由旅游专员负责,到头来出了奇怪的食物货柜车,根本做不出多元化的美食车。美食车政策失败,也反映出香港的专员无法发挥应有功能,不像当年廉政公署首任廉政专员姬达爵士(Sir Jack Cater),手握实权,领军推动反贪。现在这些专员很多时候只是出席一些活动,剪彩拍照。他们没有实质的权力和资源去推动、去改变现实。当然,由财政司司长领军就可行,因他掌控香港的财政资源和政府用钱的审核权。若果财政司司长真的有决心去领军搞旺夜市,就可以做出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也能够改善政府形象,对内可以令香港人觉得政府有能力搞好民生,对外亦可以给香港一个新的亮点。所以,陈茂波司长开了这张政治支票,期待他真的能够兑现,真的把香港夜市搞旺。...
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星期天(8月20日)在公众微信号发文,引用不久前通报被开除党籍的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厅长陈平案件,强调退而不“休”搞贪腐,一样难逃纪法惩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星期一(14日)通报,江西省纪委监委对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党组书记、厅长陈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并决定给予陈平开除党籍处分。这份通报指陈平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滥权妄为、退而不“休”,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严重败坏党的形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星期天的文章中介绍,这里的退而不“休”,指的是领导干部退休后利用在职时的影响力行贪腐之事。文章列出在今年被通报退而不“休”的一些落马厅级干部,如广西财经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席鸿建,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潘贻明,以及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厉德才。对于退而不“休”,何以存在,文章称,“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并说有的领导干部留恋在职时的位高权重,习惯了权力带来的繁华美好。“退下来以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心里难免空虚失落。对权力和利益的贪恋,驱使他们流连官场‘发光发热’。”文章强调,权在手中时,必当如临如履;离开权力后,亦应慎终如始,方能行稳致远。...
58集团近日被曝假借招聘之名收集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并收取佣金,后者则联系求职群体卖课转化客源,双平台以用户个人信息为连接点非法牟利。倒卖简历只是网络招聘黑灰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行业内多个平台此前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个人信息泄露和违法买卖似成内部“潜规则”。随着就业环境变化,招聘企业核心业务缩小,便开始将目光瞄准个人数据,部分平台释放出早已停止招聘的岗位、诱导用户填写简历,同时私下倒卖用户信息,涉及违法犯罪。对于此类问题,仅靠平台自查自纠远远不够,更要充分发挥“他律”作用。目前,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已经有法可依。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有法可依还不够,必须做到违法必究。在实践中,部分企业为牟取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监管机构“打游击战”,手段花样层出不穷。确保手握海量个人信息的企业平台履行保护义务,是监管难点也是重点。对此,相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完善制度体系,督促招聘平台履责,让扮演中介角色的招聘网站回归信息流通本质,营造更加规范安全的求职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更大力度打击诱导填写简历、倒买倒卖等非法产业链条。求职简历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贩卖简历决不能成生意。在招聘平台守土有责的基础上,加强内外联动,通过法律实行外部震慑,筑牢个人信息保护屏障。...
文章摘要1. 大学生因实习难而倒贴2万3,面临困境2. 疫情后的暑假,大学生实习竞争激烈3. 实习生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和焦虑就业越难,实习就越卷。每年暑假,都是大学生实习的兵家必争之时。今年是疫情开放后的第一个暑假,这条赛道上挤满了清澈稚嫩的大学生。能越过龙门的总是少数,有的早早开始败兴而归,有的初出茅庐备受打击,还有的看似得偿所愿,背后还有更大的陷阱。“没找到实习的暑假,我就像一支砸在自己手里的股票。”一、“每年都难,但今年的状况完全不一样了”开学就要大三的阿星,切身体会了这种痛。今年年初,阿星放寒假时,北京正值疫情快速过峰期,学生不敢在北京多待,她的同学们都回家了。阿星是北京人,只能驻守老家,阳过以后她顺手投了几个简历后,居然轻松地收获了几个offer。而等到了今年暑假,状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她从五月投到八月,某某直聘和邮箱一天进进出出八百次。招聘软件上要么是“未读”,要么变成了灰色但是没有下一步,一直迟迟没有人联系她。“想来是人太多了,疫情终于结束,大家都在疯狂补实习。本来在北京上大学的人不走了,别的地方的大学生都来北京找机会;还有原本在国外读书的学生,这也是他们第一个能回家的暑假,有些人也想回来找找实习。”1年前,甚至有一家头部公关公司主动联系她来实习,当时她因为太忙、太累、不想去,放弃了那次机会。这次她再投,别说进面试,就连自己的简历也已经递不进别人的备选人才库里。阿星的研究生准备申国外的学校,她需要实习经历,在今年暑假之前,她做过三段实习,而这只是同学们的平均数。“之前的都不算高质量,所以这次都投的是头部公关公司,后面,发现怎么还没联系我呀?人一焦虑,标准就会下降,降到最后自己投的也是不想去的地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对于广告专业的走走同学来说,这个夏天也是她的一道坎。有一句话叫“大三还没有一份实习就废了”,这在即将升大三的走走眼中,无异于一条“死线”。她之前从来没有实习过,但今年恰好撞上了最难的一年。她原本还算有信心,她的专业是全国第一,而且她也不打算海投——曾经她在学校参与过一个潮玩品牌合作的比赛,这次还打算投他们。对方的面试分为几轮,筛选简历、参与笔试并完成两份策划、通过之后才能拿到面试邀请的入场券。面试那天走走特意和老师请了假,和对方聊了半个小时,结果大跌眼镜:“我觉得我们谈得还挺愉快的,但我最终也没拿到offer,因为他们认为我没有实习经历。”第一份最有希望的实习突然猝不及防消失了,假期还没有着落,她赶紧给手机上下了3、4个app,按着“一键投递”的按钮,开始疯狂投简历。中间也有一两家公司看到了简历,愿意从人群中把她扒拉出来要请她参加笔试,但是能进入面试的一个都没有了。受挫的走走向师哥讨教,对方告诉他,自己从大二上就开始实习了,但是今年暑期也尤其困难,对方是投了30份,才能最终确定这个暑假能去哪里。走走突然感觉,自己哪怕才大二,在社会时钟里,她已经迟到了——在她们系,有的人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开始实习的;还有同学更是自从来北京以后假期就没有回过家,每个假期都在北京各大公司当实习生;上课时间撞上的话,他们会翘课去,偶被老师抓到就会找借口圆过去……“大三找不到实习就完了”的威胁言犹在耳,走走像填高考志愿的18岁一样焦虑,然而这次,生活已经不能给她标准答案了。她最开始还会用PS做简历,针对每一家简历进行针对性修改,排版,投递邮箱。然而一次次地失败、拒绝、“简历未被查看”的话,都让前面的努力变成了精心制作的废料,走走开始痛苦,甚至自我内耗。到最后,不停地修改自我认识使她的标准已经无限下降了:“我的标准已经下降了,从能有一个实习变成能有公司让我参加他们的面试了。”二、一份实习,面试3次,笔试1次比起被crush吊着,更痛苦的是被工作漠视。而这往往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课。“不合适的28份,待处理的13份,被查看的4份……每天都这样,但是我习惯了。”学计算机的陆浔自从找实习开始,就在收藏夹里嵌好了每一个招聘的网站。最开始这些是想要攻占的KPI,后来投来投去,就大多变成了落败的标的物。直接被拒还算干脆,习惯打电话邀约面试的大厂才会令人神情紧绷:“因为他打的电话是单向的,接不到就打不回去,为了等这个电话,我需要一天都开着手机。”他投简历的大厂,哪怕是暑期实习、不保证有留人机会,也大多数都要足足经过一轮笔试和三轮面试,一共四轮,每一轮都需要好好准备。然而同时投递,大家反馈的时间又十分接近,A厂一面叠着B厂的二面,通过考核的快乐只是一瞬间,来不及好好准备很快就需要投入到下一场强度更高的专注力测试中。最恍惚的时候,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最想去的公司给了他一个笔试机会。他以为笔试时间2小时,在这天答完就行,但其实人家有规定的集中时间,等他点开网站链接的时候,只剩一个小时了。“答得稀烂。”时间像一个被卷在两场面试中的车轮,受挫和压力令他整个人又疲惫又焦虑:“我既害怕电话来得太快,没准备好就面试,又害怕他电话永远都不来。”所有的岗位,和陆浔竞争报名的都有三四十个人,清北、C9、国外的名校在这里能做连连看。所有人都在虎视眈眈,等待一个能从天而降的机会。毕竟这届年轻人已经被分成了两个流向,在“最好的工作”这个命题里,一边人流向了体制内的铁,另一些人选择了大厂的卷。只是在默默之中,大厂已经不再是当年最风光时候的模样,但仍然有人往这里涌来。身边的人和他一起抗压。往年投了就能就去的岗位,陆浔说今年连简历初筛都过不了;有人实在找不到大厂的实习机会,就索性去了外包公司,这是他们大一大二就能找到的工作,现在五年过去了,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研究生即将毕业,却又回到了原地。某大厂广告部门的一位知情人士说,这两年实习生的名额已经被砍掉不少,他所在的组从去年暑假就没有实习生了。“流量红利没有了,早些年扩招招人太多,现在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缩紧队伍。”然而,整体的痛苦是虚幻的,身为个人的受挫却是切实的。准实习生们只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强大,毕竟就算名额再少,总有人能成为“挤破头”的那一个。如果实在太难,有些人已经开始在迫不得已下,寻找新的“门路”。在一所普通一本大学读金融本科的小鹿,暑假根本找不到实习的去处。他原本觉得自己只是“没那么拔尖”,但是放在整个金融实习市场上,简直完全“不够看”。“我想去的地方只要985和两财一贸,要有投行经验,要能加班,要考过CPA。”然而这样的地方,给予的却极其“吝啬”——有的地方招来的只是“小黑工”:不签合同,不给钱,让你干活;有的地方没有实习证明;而有些是众所周知的“只要男生”。然而因为含金量高,要求再苛刻,也能每年招到心甘情愿的实习生。“我自己是海投,那top10和海外qs前50也肯定海投啊,像我一样的人可太多了。”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鹿的简历,一出手就石沉大海。焦虑、内耗、自我否定,压力像空气一样将他裹得密不透风。最后,小鹿决定另辟蹊径:“直接花钱找付费实习吧,反正投来投去都会碰壁,我不想再接受打击了。”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哪怕同一个职位,在市场上也有不同的价格,有的付费中介卖几千,有的卖几万。“那种保证下全职offer的要几十万,我都吓得没敢多问。”在金融圈,付费实习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小鹿听说自己有个学长,靠机构推荐有了第一份实习,靠这份敲门砖越走越好,最后去了三中一华。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最后一根稻草的执念,咬咬牙花了2万3,在学长走的那家机构挂上了名。然而这个动辄上万的“名利场”,中间也有很多的弯弯绕绕。博主“大力如山”曾经科普过,付费的金融实习,要么是空手套白狼,他们手里根本没有内推机会,要么只是“小黑工”。我提醒小鹿小心受骗,对方也很无语:“我知道这些付费的没那么靠谱,他们的保证就像偏方保证生男孩一样,但万一呢?毕竟我也没别的办法。”三、“只有在收到offer的那一刻高兴”有人说过,实习生的至爽时刻,是收到offer的一刹那;而至暗时刻,是除了那一刻的所有时刻。小鹿比较幸运,他信任的“工作室”没有立刻拿钱跑路。他甚至在一个月后就拿到了一份颈部券商的工作实习机会,有offer有协议,而且“支持背调”。小鹿开始变得很忙,工作内容也不完全是他喜欢的,但是思考了一下后,他很快释怀了:“有一份活干就行了,这不是我自己想要的吗?”不过最近,听到越来越多人付费实习被查出来了,直接在入职的时候就被pass掉了,他有一些紧张:“这份结束了我再自己找找实习吧,最好把简历洗一洗,好看一点,到时候争取这份花钱的不用出现在我的简历上。”很难说对于一个没有经济独立的人来说,花2万3获得一份未必能写在简历上的实习会不会后悔。但是对他来说,它已经是自己焦虑时候最珍贵的药了。人一旦降低标准和期待,一切好像变得很容易解决。比如走走,她最初的理想是获得一份4A、公关、甲方或者互联网大厂的实习。但是当被现实无限打击过后,她在学校大群里看到一份视频剪辑的工作,觉得也不错,她像往常一样投了简历,后来这成了她第一份实习。“我找到这份已经投了20次了,虽然和我期待的不一样,但是这是我第一份实习。大家都说第一份实习很难找,万事开头难,后面就会好的。”即使已经有了着落,她一直还在复盘,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利用疫情在北京的时期多找找机会,也不至于现在这么捉襟见肘。“就怕一步错,步步错。”我问走走,她觉得自己现在算不算“上岸”,走走苦笑一声说,现在还不算,直到确定了下一个实习吧。我追问如果这一段结束,能去到一个4A公司,那样的话算不算上岸,走走想了一会:“那也只算阶段性地上岸,因为我发现了和别人的差距,要走的路太长了,很多事情都没有做。”陆浔折腾到最后,褪了几层皮,总算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厂实习。但是从另一面说,他的代价也很大——他正在跟着导师在做项目,实验室要打卡,项目进度一般,但是他还需要每天出学校上班。时间冲突,只能二选一,他和老师争取了一番,中间差点遭遇“退学警告”。最后斗争的结果是,他退出了项目组。那么在最后一个学年,他除了找工作以外,还要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他说现在自己的生活是在“最厉害的互联网大厂里整理文档”,他拥有了留下来的可能。但是当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组长带头熬夜加班到一两点,又令他掐断了想去大厂就业的心:“干不完,活多的根本干不完。我现在觉得生活还行是因为我是实习生,但是正式入职这样连实习期都过不了,我怕被毕业。”他的理想工作从大厂变成了国企。下半年快秋招了,他要一边实习、一边毕业、一边找工作。“我只有在找到实习,和辞职的那两刻是快乐的,其他时候都是迷茫的。”时间和人生好像变得很简单,被一条条名为“目标”的线分割,摸不到这条线,就永远在冰冷的水里。所谓的“上岸”,也离陆浔很远,大概要游好一阵才能到。“可是什么又算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