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草根P2P平台相比,银行系P2P算是出身名门,他们有着值得自豪的出身,有着严谨的风控,不用太费劲就能找到相对优质的项目,他们更容易被投资者所信任,也正因此,银行系P2P从出生起就被寄予厚望(2月23日《证券日报》)。 如今,包商银行的原小马bank经过1年多停摆,重新整合升级为有氧金融,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也逐渐自谋出路,平安集团对陆金所持股减少,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也在数月修整后重新定位,在这两年时间里,也有国开行的开鑫贷选择了坚守。 停摆、自谋生路、持股减少、重新定位等,其背后都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罢了。比如,停摆1年多后升级为有氧金融的原小马bank,其实成为了包商银行的直销银行,也等于P2P性质的机构彻底消失了。 本来对银行系P2P寄予厚望。投资者希望可以借助银行的信用背书获取高于市场回报率的安全投资理财产品;融资借贷的中小微企业希望获得虽比银行贷款利率高但却低于民间金融机构和民营P2P利率的融资贷款。从整个宏观融资环境看,希望银行系P2P能够在监管笼子外独辟蹊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当然,曾几何时?也有民营P2P企业担忧银行系P2P企业“崛起”后,对其构成致命威胁,挤压其生存空间。笔者曾经接到一些电话对此表示过忧虑。然而,银行系P2P企业让各界大失所望,经营时间如此之短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