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互联网+校园金融”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02-29 08:59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互联网金融被首次写入国家发展五年规划建议,要求“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发展正迈入新时代。而随着各类金融平台的积极发力布局,校园金融发展成为业内新的增长点。运用互联网金融发展校园消费金融产业成为弥补消费金融不足、促进社会消费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拓展新型发展空间、创新普惠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校园金融”的基础属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弥补了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在校园金融服务中的空白,有利于形成更高效的消费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运用于校园金融发展,不仅是创新校园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互联网金融拓展新型发展空间的机遇。学生群体所具有的创新性、流动性、扩散性、成长性等独特属性为校园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互联网+校园金融”具有融性。客体的特征决定了产品需求特征,需求的特征决定了市场、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校园金融的特征,是由学生客群的属性特征所决定的,与互联网金融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的属性基础。学生客群具有创新性思维,消费观念趋于开放,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深入的探索实践。学生客群的这种对于新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形成了互联网与校园金融相互融合的基础。在投资、理财、借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时候,学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校园金融这种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因此,学生群体独具创造性的本质特征从主观上为互联网金融与校园金融融合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互联网+校园金融”具有粘性。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客户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在提高用户体验上,以此增加客户粘性。因此,运用互联网金融,提供各类综合性、个性化的服务,加大培育服务对象的忠诚度,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校园金融模式在缺乏学生客群服务延续性上的不足。在学生群体的不同人生阶段为其设计不同的服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提供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突破大学4年的服务时间限制。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有效地把握客户的需求痛点,为学生打造不同时期所需要的不同金融产品,从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一直持续到其走入社会,减少学生毕业即流失的现象。因此,学生客群的延续性特征与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粘性优势成为发展“互联网+校园金融”模式的重要保障。

    (三)“互联网+校园金融”具有散性。学生群体的流动性是“互联网+校园金融”模式扩大影响范围的关键。学生群体是最具流动性和扩散性特征的年轻消费群体,这种流动性由学生群体的地理、文化构成的复杂性决定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来自同一个地区,受共同的文化、教育影响,群体传染性程度较高,对于校园金融产品在某一特定地域的扩散和流动,具有很好的效果。相对而言,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来自五湖四海,受不同地域影响,群体人员之间相互流动。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高,在完成学业之后可能会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地区,其在校园里所形成的金融消费习惯很有可能会继续影响身边的其他人,并带来良好的金融产品扩散效应。

    (四)“互联网+校园金融”具有恒性。“互联网+校园金融”的恒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信用能力的长期性和恒久性,这种恒性特征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信贷的可行性。互联网时代的信用贷款应该从学生等消费客群的终身角度开展服务。学生信贷和消费金融产品完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了学生信用贷款的可得性。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国家建立社会征信体系的大环境下,考虑到未来的工资收入与消费水平,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当前的少量坏账而影响自身的信用能力。兼之大学生群体整体的高素质水平,学生在长期的教育中形成良好的个人信用观念,往往都具有较强的还款意愿。此外,当前学生家长及学校的社会声誉往往对学生贷款起到了隐性担保的作用。从一生的角度来对学生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判断,是互联网金融时代探索校园金融发展模式的新特征。

    “互联网+校园金融”的发展路径

    面对互联网金融崛起所带来的金融生态环境变化,传统校园金融市场迎来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机遇。明确互联网金融与传统校园金融模式在服务上的互补,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重视被传统金融抛弃的年轻群体。探索与校园金融模式的结合点,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挖掘新兴市场的关键。而发展“互联网+校园金融”新模式的成败则取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人才的思想解放程度和改革力度,注意不同层面的主次之分。

    (一)以校园消费金融为服务主体,兼顾教育投资市场。从校园金融的两个重要部分来看,互联网金融重点涉入的应是师生消费金融市场,而非教育投资市场。政府作为传统助学贷款双方的引导者,为学校、学生与贷款银行之间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制度,以保证金融资源在非政府性教育投资市场上的合理流动。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用于弥补政府性教育投资缺口而开展的学生助学贷款等金融产品发展已较为成熟。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以一个补充者的身份来开发教育投资市场,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广阔的师生消费金融市场。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客群数量庞大、资金需求巨大以及开发程度较低的优势,以服务学生群体为主体。除提供传统的消费信贷与校园分期产品之外,重点拓展校园周边场景(旅游、课外培训和医疗美容)与毕业后消费场景(结婚、买房装修等)。同时,积极推动学生消费资金供给端的多元化发展,将学生消费债权转让给银行、企业、商家、房企、车企等资金端,以降低学生信用分期费率,更好地满足学生群体低层高频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注重教师队伍的消费需求与资金需求培养。充分认识服务教师群体对于推动“互联网+校园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为教师提供适度廉价、便捷的信贷服务,来提高互联网校园金融产品在社会高端人群中的认可程度。

    (二)以高等教育阶段为主要服务主体,兼顾基础教育。以互联网金融思维来定位的校园金融发展模式,着眼于服务客体终身的角度。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的当前,校园金融服务客户一生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总额不可预测,可能达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的量级。从学生客户一生的角度来设计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就是要针对学生群体具有高成长性的特征,从娃娃抓起,布局基础教育阶段市场,重点发展高端人才市场的互联网校园金融,从而拓展至更广阔的学生毕业消费场景。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市场是一个培养小型用户的基础阶段,而发展高校大学生客群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客户成为企业粘度极高的支柱客户,对互联网校园金融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长期效益。基础教育以义务教育为主,并不适宜开展助学贷款等贷款类产品。而考虑到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适时开展课外培训及生活消费类分期产品,将家长群体引入校园金融的服务领域。有助于学生从小接触校园金融服务,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为企业的持续性经营打下基础。而在更为关键的高端市场,互联网校园金融企业应以高校学生群体为主体客户,发展大学生分期信贷平台、助学贷、易学贷等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入挖掘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以便捷、低廉而高效的金融服务增强大学生消费粘性,为拓展大学生毕业金融场景提供有利条件。

    (三)以普惠金融为主要营销策略,兼顾市场金融。发展校园金融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拓展金融服务的新市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消费及金融潜力的提升和挖掘,通过普惠金融为学生服务。大学生群体是最具发展潜力和成长性的优质客群,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普惠性服务定位在校园金融中,用金融的力量来实现学生的梦想。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小微客户的普惠性对校园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互联网+校园金融模式”,必须首先立足于服务全国高校学子的宗旨。一是注重校园金融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优惠活动,向学生客户适度让利。积极推出针对贫困学子兼职获取学费的勤工俭学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难的问题。二是以提高学生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支持、引导大学生择业、创业。三是积极开展与传统金融机构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的合作,为参与互联网校园金融的每位学子用户提供职业能力、消费能力、信用程度的客观评估报告,积累个人信用,帮助学生进入职场提供权威、透明的参考数据。而在校园金融服务的跟踪阶段,学生步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经验,服务营销模式应转变为以市场化金融服务为主,兼顾普惠金融,积极拓展学生消费应用场景,与学生毕业之后的消费金融服务方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校园金融服务模式的二次转型。

    (四)以产品创新为主要发展模式,兼顾市场营销。目前的校园金融服务提供方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提供的分期购物及信贷平台,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当前校园金融发展缓慢,学生接受程度较低,大多数平台仍以线下推广为主,运营成本较高。加之风控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尽管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行业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进行“互联网+校园金融”模式推广过程中,企业应注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以优质的产品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客户,把握客户的需求痛点,摆脱单靠降低贷款利率及额度吸引用户的传统营销局限。例如,创新“互联网+金融+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金融资源与消费场景,以分期服务为入口,利用沉淀用户和征信数据建立在线购物与各大电商网站一体化的虚拟平台,实现仓储、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统一,并将业务场景拓展至毕业生以及刚毕业的白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房租分期、购房装修贷款等服务。此外,重点拓展精英人群的金融服务,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接大学生兼职平台,桥接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两端用户,挖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商机。而在线下市场推广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要注重节约成本,创新营销手段,多用培训、任务、比赛的管理方式引导大学生团队,培养一批初始用户成为“校园大使”来带动产品推广。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