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镜头和传感器决定了太空望远镜的体型异常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针对这种现状,航空航天公司洛克希德·马丁研发了 SPIDER。 SPIDER是一款用于光电侦查的分段平面成像探测器,日前,洛克希德·马丁发布了第一张由 SPIDER 生成的图像,在官方语境里,SPIDER 虽然厚度仅一英寸,但其成像效果很快能媲美普通的太空望远镜。 据了解,与传统的太空望远镜不同的是,SPIDER 并没有搭载大量体型与成像质量呈正比的光学镜头,而是由数目繁多的“小透镜”收集不同的成像信息,最后在芯片上完成重组。 值得一提的是,在观测层面,SPIDER 的愿景虽然振奋人心,但到目前为止依然只是愿景,正如我们所看见的一样,和原文件相比,这些图像模糊不清。 毫无疑问,“更轻、更小”的“太空望远镜”将大幅降低探索太空的成本,正如洛克希德·马丁所说,他们希望这是一款能让更多用得起的产品。因此在他们看来,SPIDER 一旦投入市场,将有越来越多国家和公司会考虑建立自己的太空瞭望台。 另一方面,洛克希德公司表示,这项技术不仅限于太空探索,在无人机和无人驾驶上,SPIDER 也很有可能取代那些“笨重的摄像头”。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摘要:盲目地压缩互联网家装的历程,以追求效率为至高追求的做法非但无法真正带来家装环节效率的提升,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家装效率的提升造成负面的影响。 尽管互联网家装领域依然在经历着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显然已经没有 “互联网+” 时代来得强烈。很多人会将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归结为资本的退潮、改造的无力、创新的不足、产业链条的冗长,但是互联网家装的本质层面正在发生调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 “互联网+” 的逻辑中,我们只要搭建一个平台,家装相关的元素便会涌入,在打破原有商业逻辑的基础上,家装行业的效率得到了提升,用户体验得到了改善。这便是所谓的互联网家装。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以平台型为主导的互联网家装时代显然并没有给家装行业带来太多实质性的改变,相反可能由于互联网元素的加入,导致了家装行业的很多环节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效率的提升并不是互联网家装的终极追求 很多人会说,互联网家装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家装相关环节和领域都对接效率,让家装行业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进一步促进了家装行业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了不少。这种以效率为主打的全新的逻辑让互联网家装有了存在的必要,然而,盲目地追求效率而忽略质量的互联网家装显然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 盲目追求效率,互联网家装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在 “互联网+” 时代,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尽可能多地让家装的流程与环节产生联系,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提升传统家装行业当中的问题和痛点。设计方案不再打印出来,只需要上传到云端,用户就能够在电脑上进行查看、施工过程不再需要去现场,只需要借助实时监控系统,只需要打开手机就能够实时监控、家装建材不需要在奔波于各大建材市场,只需要在网上就能够轻松购齐…… 所有的这些改变的出现都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改变传统行业当中的一些固有的操作方式,转而以一种更加高效的形式来完成。 在以效率为最高追求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了很多互联网家装公司打出了28天、18天甚至更短的装修周期以及999元、599元、399元甚至更低的装修成本。他们试图通过这种短周期、低成本的营销模式带给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一种冲击眼球的效果,以达到更多转化的目的。 的确,这种营销效果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原本在传统家装的长工期、高成本的泥潭里挣扎的人们看到了摆脱这种困境的出口。 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人们发现家装并不是一个单纯仅仅依靠低价和短周期就能够改变的行业,如果需要长久的发展,互联网家装并不能够单纯地依靠效率的提升。而在盲目追求效率的路上,互联网家装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缩短工期,不断加快进度导致了很多家装的环节并没有彻底完成,导致了很多后续维保问题的出现;为了节省成本,不断压缩建材的营销、运输、生产等方面的成本,导致了很多建材并没有相对应的质量作为保障;为了提升效率,扩大订单,对于装修工人产业化方面裹足不前,导致了很多装修工人依然是传统家装的“装修游击队”…… 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告诉我们,家装行业盲目的追求效率,忽略了家装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的做法并不能够给它带来益处,相反还有可能会对家装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盲目压缩流程,互联网家装可能会走样。由于互联网家装追求效率的提升,所以它通过压缩流程和环节的方式来实现。这个发展逻辑是典型的“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因为在这个模式下,去中间化、去中心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互联网家装之所以会称作互联网家装,就是因为它有去中心化、去中间化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如果为了提升效率,盲目地压缩流程,盲目地去中心化,显然将会使互联网家装丧失发展的初衷。 我们都知道,家装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流程,多种工种的行业,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工种都有它的一套标准,都有一套它的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实现周期,如果我们为了提升效率盲目地对这些流程和环节进行压缩,而忽略了家装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那么互联网家装的发展很可能会走样,最终受伤的依然是消费者。 以设计环节为例,很多互联网家装公司通过将设计师与业主进行云端沟通交流来提升效率,甚至将设计环节的一些部分直接进行数据化的处理,减少了中间的很多沟通交流的环节。但是,装修毕竟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门类,如果我们仅仅通过一刀切的方式,将用户的需求强行转变成为几种类型,那么这种操作方式非但无法给家装效率带来提升,反而将会对其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很显然,互联网家装通过减少环节和流程来实现提升效率的方式根本无法带来效率的提升,甚至还有可能让效率大大降低。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用户在装修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加项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了设计环节的很多地方需要重新推倒重来,最终所谓的效率提升的目的非但没有达到,而且可能会因此降低了不少。 因此,盲目地压缩互联网家装的历程,以追求效率为至高追求的做法非但无法真正带来家装环节效率的提升,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家装效率的提升造成负面的影响。我们只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和环节进行调整即可,如果盲目将一些很有必要的流程和环节去掉,那么这种做法非但无法给家装行业带来有益的影响,反而可能因此对用户造成一定的伤害。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效率的提升并不是互联网家装的终极目标。只有遵循家装行业的基本规律,按照家装行业的运作流程,再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满足用户最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效率的提升才是互联网家装的真正发展方向。 试探与突破:互联网家装开始新征程 在那个一切都讲究效率的“互联网+”时代,如果盲目地将效率看做是互联网家装的终极追求,那么势必会因为盲目地追求效率而让互联网家装失去它本身应该拥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装修的质量、用户的满意度、装修的底层进化等多个方面的东西。 当资本的热度逐渐减退,当家装改造的浪潮再起风浪,当新技术的愿景一步步明朗,互联网家装开始了一次全新的试探与突破。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家装进化之旅已经开始。那么,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家装进化之旅中,互联网家装应该追求什么呢?我们又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效率的提升应当是在顺应互联网家装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达成的。“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家装更像是一种外部强加的形式来实现效率提升的,这种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为了效率而忽略甚至放弃了互联网家装本身的发展规律。 比如,设计方面,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就是需要照顾到装修项目本身和业主本身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建材方面,建材的价格就应当包含合理的物流、营销成本;比如,施工方面,装修工人的素质的确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一些新的技术工具对于装修工人来讲仍然是非常陌生的…… 这些都是互联网家装发展本身的规律,我们不能为了提升效率而忽视这些规律,更不能够为了提升效率而对这些原有的规律进行阉割。 同其他行业一样,家装与外部行业,特别是科技行业正在发生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背后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阶段。这个过程和阶段包括行业内部的融合、行业参与者的素质的提升、外部工具的不断优化与更新等。只有这个过程和阶段发展到足够成熟之后,互联网家装本身才能有一种提升效率的力量缓慢发展,最后才能演变成为一个效率提升的存在。 盲目地融合并不代表真正的改变,行业内部元素成熟之后的融合更加有效。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家装的所有环节都或多或少地与互联网技术产生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与其说互联网发展的力量,不如说是强加在家装行业之上。如果我们将这种盲目的融合看做是互联网家装发展的一个主要阶段,那么互联网家装或许已经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因为从家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整个市场还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来承载互联网家装的出现、发展和嬗变。 只是盲目的融合,而没有行业内部元素的发展与之配套,互联网家装的发展只会是越发艰难和无序。所以,未来的互联网家装的真正改变和创新一定是发生在家装行业内部,对于家装行业有着很深的了解,已经具备了新技术引用的基础和能力的企业身上。“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持续难以破局,以及当下很多深耕家装行业的公司以“整装”的概念对家装行业进行深度的改变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尽管有很多先进技术,APP,管理系统等配套设施,但是这些配套设施对于互联网家装公司的中上层来讲还是理解的,等到真正推广到基层的一线操作工人的时候,一些操作工人对于这些技术工具、APP、管理系统基本上都是不了解的,对于操作更是一知半解。 如果这个阶段就说用这些东西提升家装行业效率的话,只能是黄粱美梦罢了,只有等到一线工人的素质真正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能够和中上层的管理者一样了解和能够应用这些东西,这样的互联网家装或许才能真正实现提升效率的目的。 新技术能否成为改变当下互联网家装的利器,还要看它的适用性。很多人会说,新技术不是应该将“实用性”吗?为什么这里会是“适用性”?其实,我们讲的新技术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因为所有的新技术一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基本上都是实用的。 但是,这些技术是否真正适用于家装行业就尚未可知了。所以,互联网家装在试探与突破的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关注的应该是它的适用性。 当下,人工智能、智能科技等新技术不断出现,大有成为下一次科技浪潮的态势。很多人开始畅想,这些技术是不是能够与家装行业产生联系。其实,既然这些技术开始出现,并开始应用,百度、谷歌、Facebook、苹果等公司也不断加注这些新技术,从它们的实用性基本上来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这些技术是不是适用于家装行业呢?这还是一个问题。 因为实用性与适用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家装行业有了适用这些新技术的土壤,或许它们才能成为改变当下互联网家装的利器。如果这些技术无法适用于家装行业,我们硬生生地将这些技术加入家装行业的话,那么可能会产生与互联网技术同样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对家装行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伤害。 盲目追求效率的提升显然并不是互联网家装的终极目标,因为很多互联网技术可能无法适用于家装行业。只有等到家装行业有了丰沛的阳光雨露,有了肥沃的土壤,外部元素才有可能有成长的可能。在这一片肥沃的土壤上,才有可能有新生命的诞生,并具备茁壮成长的条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8月6日报道,8月2日,微博实名认证为榆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员的网友@看透Rxin,通过其微博举报说,他花近1900元通过京东自营购买了一款Gucci(古驰)男款太阳镜,但收到货发现,原本Gucci的英文缩写变成Gucc。 该网友为此吐槽京东说:“我很郁闷,在京东直营还能买来假货,gucc 那个i呢?被你吃了啊。”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联系了微博当事人冯先生,他告诉记者,经他举报后,京东已安排其快递人员将问题商品取走,至于为什么少了个i,京东客服没有解释,只是一再称“京东承诺所售商品为正品”,还劝其将货退到北京总部,说下周给处理方案。 Gucci变Gucc,消费者微博吐槽京东售“假” 7月31日,陕西省榆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冯先生从京东商城Gucci直营店花1859.67元购买了一款Gucci眼镜。 冯先生说,三天后收到货拆开一看 眼镜左腿Gucci的英文缩写只有四个字母(gucc)少个i。冯先生提供的照片显示,该眼镜外盒并未有异常,但眼镜框上的Gucci的英文缩确实少个i。 冯先生供图 8月2日14:59,冯先生通过其实名认证的微博@看透Rxin吐槽说:“大伙儿看看吧,千万不要被蒙骗。没错这就是我收到的gucc。京东啊京东造假水平不行啊,有所欠缺。我很郁闷在京东直营还能买来假货gucc 那个i呢?被你吃了啊。” 冯先生微博截图 随后,冯先生又发了一条微博并@京东客服及多家媒体举报说:“口口声声向消费者声明说京东不卖假货是正品!gucci能造出来gucc?你这京东是搞什么?我花1900就买这样的gucc?”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天20:42,微博认证@京东客服在冯先生的微博留言道:“您好,非常抱歉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将您的相关订单以及联系方式私信到@京东客服 ,我方收到后为您核实处理。” 冯先生微博截图 消费者:京东未解释原因,举报后货已下架 冯先生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他微博举报后,京东方面就联系了他,至于为什么眼镜上gucci的英文缩写会少一个i,客服没有做解释,只是强调“京东承诺所售商品为正品”,还一直劝我将眼镜退给他们,会给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 冯先生与客服的对话截图(冯先生提供) 冯先生提供的京东商场“交易账单详情”显示,他购买的商品是Gucci古驰2017男款太阳眼镜 墨镜GG0044SA002黑色框绿色镜片53mm;价格为1859.67元;交易时间为2017年7月31日10:08:54。 冯先生说,他举报后不久,再打开这款眼镜在京东商城的页面,显示该商品已经下架了。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在京东商城通过多次检索,确实未找到这款眼镜的销售页面,而冯先生向记者提供的该款眼镜的销售页面截图显示: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冯先生称,8月3日,京东已经派人把眼镜拿走了,说要把物品退还到北京的总部,下周给他处理方案。 冯先生提供的京东服务单号显示,其申请时间为8月3日11:10:43秒,显示取件已完成。该服务单的审核留言称:亲爱的客户,很抱歉商品出现这样的问题,京东配送将在1-3天内为您上门取件,请备好商品、包装、附件及发票交给配送人员。收到的商品如核实完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安排处理。 在“问题描述”一项中显示:您好,客户反馈商品英文标注错误,请及时安排退货处理,谢谢。 京东客服:进货渠道不便透露 对于冯先生反应的问题,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联系了京东客服。京东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经查询,冯先生的订单正在处理中。对于LOGO中的英文缩写为何少一个字母,客服解释说,可能是厂商少打了一个,但具体还不清楚,正在联系厂商,等有了结果才会知道。 对于商品为何被下架,客服人员说:“因为有消费者反映商品存在问题,京东方面在与厂商联系的同时,会将商品先做下架处理,等有了结果再说。” 据冯先生说,他与Gucci中国的总代理商联系过,对方明确表示从未授权京东销售这款眼镜,因此他怀疑京东售假。对此,京东客服解释,这款产品确实是京东自营的,只不过也是从厂家进货后,再对外出售,因此,京东可以保证是真品。 当记者提出Gucci古驰的厂商应该在国外,京东是哪进的货,所谓货源“厂商”又是谁,服人员表示,对于进货渠道京东不便对外透露。 Gucci中国客服:通过京东购买无法提供售后服务 为进一步了解,记者联系了Gucci古驰中国,其客服人员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他们也不知京东的进货渠道来自哪里,目前,Gucci古驰中国并没有在京东或淘宝开设销售点,所以,无法甄别京东所售Gucci古驰产品的真伪。 同时,该工作人员还说,通过京东或非其授权指定的销售点购买的Gucci古驰产品,出现任何问题只能去找售货的销售商,Gucci古驰中国区无法提供售后服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今年的双创活动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活动将设上海主会场和北京会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步举办。上海主会场和北京会场活动由中国科协和上海市、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部委活动由组委会成员单位承办,地方活动由各级政府承办。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中重点提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通报了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总体考虑,并表示要全力做好双创活动周各项筹备。这是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第一次设在上海。 双创周背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沿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 其后,李克强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 据发改委发布的《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筹备工作的通知》介绍, 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定于9月15日-21日举办。 本届双创周空前值得期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顶着 “中国互联网保险第一股” 光环的众安保险,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申请在港上市。 作为一家明星公司,由蚂蚁蚁金服、腾讯及平安“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联合投资创立的众安保险,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关注。不过就在众安上市的关键时刻,“干爹变心” 让众投资者捏了一把汗。 原因无二,作为众安保险第二大股东的腾讯开始开小差了。近日,台湾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兴表示,富邦金控正与腾讯合作在深圳成立合资公司,由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财险开发或引进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在腾讯的微信平台进行销售。据称,目前正在向监管机构申请牌照,有望尽快开业。 腾讯要用微信卖保险 股东转身成对手 一直以来,众安保险凭借大股东支付宝平台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再加上与阿里系电商业务的紧密结合,在初期众安保险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作为与支付宝同样重量级的 “入口”,甚至比支付宝流量更大的微信平台,其互联网保险业务却一直不温不火,显然腾讯也意识到了这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 “金矿”,在微信平台卖保险,无疑有着 “复制” 众安保险模式的潜力。 腾讯2016年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8.893亿,正式超越QQ的8.685亿;移动支付月活跃账户数超过6亿,日均支付笔数也超过6亿。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腾讯显然没有把“鸡蛋”只放在众安保险这一个篮子。今年,腾讯明显加快了在保险业布局的步伐。1月,腾讯与英杰华集团、高瓴资本达成协议,腾讯、高瓴资本收购英杰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交易完成后,腾讯持有英杰华人寿保险的20%股份。 2月,保监会批准和泰人寿开业。和泰人寿注册资本15亿元,腾讯旗下独资子公司出资比例达15%。此次腾讯与富邦金控深度合作消息的爆出,可以说给正在IPO关键时刻的众安保险来了一次“釜底抽薪”。不仅是腾讯,众安大股东蚂蚁金服同样也非“一心一意”的主,2016年7月,蚂蚁金服出资8.33亿元,认购国泰产险51%的股份,“众安保险是干儿子,而国泰变成了亲儿子” 的传言一度让资本市场对众安保险的信心动摇,“干爹们变心” 俨然成了当下众安保险亟待解决的一场危机。 利润连续下滑成隐患 众安IPO需脱下 “皇帝新衣” 与严重依赖 “三心二意” 的股东相比,众安保险的另一个软肋恐成其赴港上市的重大隐患。在净利润和收入方面,2016年,众安保险实现净利润为937万元,同比2015年下滑近80%,2017年一季度甚至亏损3.17亿。2014年公司业务收入约为8亿元,2015年公司收入为23亿元,2016年该收入为34亿元,三年来,其业务增速从近200%降至50%。 其次,其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盈利能力堪忧。从财报来看,其利润主要靠投资收益,承保利润亏损。其五大险种承保利润之和为负数,从2014年到2016年,众安保险的赔付率虽然从77.82%下降至42.02%,但是其费用率却从32.28%上升至63.37%,综合成本率一直在105%以上,其中2014年为110.10%,2015年为127.32%,2016年为105.39%。 虽然有着利润下滑、成本居高不下的巨大隐患,不过“带病”上市的众安保险却在营销上打着一手好牌,顶着“中国互联网保险第一股”的光环,众安保险在估值方面让业界大吃一惊。有相关消息指出,众安保险本次赴港上市,拟募集资金12亿-16亿美元,假设全部通过发行新股筹得及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的10%,众安保险市值将达120亿-160亿美元(约800亿-1000亿人民币)。 不过正如监管层警告的那样,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曾公开表示,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创新重点应由以保险公司和销售为中心,向客户和服务为中心转变。 从目前来看,披着 “互联网保险” 外衣的众安保险,在互联网创新上并未有过多建树,除了成立伊始创立 “退运险” 以外,近年来众安在其他险种的创新上乏善可陈。反而,众安把很多精力投入在依靠股东的互联网流量,与传统险企争 “蛋糕” 上了。 显然,仅靠 “互联网保险” 这个金子招牌不能说服投资者,面对资本市场的拷问,众安必须脱掉“皇帝新衣”,靠互联网创新才能赢得市场信任。当然,众安还得学习“独立成长”,如何摆脱对股东流量的依赖也是影响众安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毕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的大戏在资本市场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农夫山泉” 的百度指数是3451,“可口可乐” 则是2941,这能说明农夫山泉的品牌价值,已高于可口可乐吗?当然不是,因为没人会无故去搜 “可口可乐”。那么为什么,广告主会把百度指数当付钱指标呢? 1 7月31日,“农夫山泉” 的百度指数是3451,“可口可乐” 的百度指数是2941。 实际上,从2016年以后,“可口可乐” 的百度指数,几乎一直比 “农夫山泉” 少。 这么看来,“农夫山泉”的“品牌价值”已经在“可口可乐”之上了吗? 你觉得呢? 2 问题出在哪? “百度指数” 并不能真的和 “品牌价值” 画等号,实际上,它顶多只是 “品牌价值” 的一项 “代理”。 比如,你想知道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做一份英语考卷。在这种情况下,试卷上的“分数”,就可以看作他真实水平的一种“代理”。 意思是,它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相关的、有效的。但它也有局限性。比如,我们都知道,很多说英语的人,做中国人的英语试题,反而拿不了高分。 “百度指数”的局限在哪呢?其实它的帮助文档里写得比较清楚: “搜索指数是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 你没事会去百度上搜“可口可乐”吗? 百度指数的局限性在于,它很难用来衡量存在时间较长、有长期价值沉淀的品牌。它反映的是一种大众的好奇心和搜索信息的 “需求”(而不是对品牌或者商品本身的需求)。 其实 “百度指数” 是不是就能和 “好奇心”、“需求” 划等号呢?其实也不是。比如 “可口可乐 ”这样的老品牌,没人会感到好奇,但是指数还是会波动。5月份的时候,有一天指数特别高,那一天是因为有人曝出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品牌博物馆里,把“台湾”和“中国”并列。这种新闻热度就反映在公众的搜索行为上了,但是这和品牌没什么关系,对企业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样的指数还不如低点好。 “百度指数”是关于搜索行为的指数,是大众对某个品牌好奇心的 “代理”;而好奇,又是 “品牌价值” 的一种 “代理”。 说到底,凡是 “数据”,都是某种抽象的 “代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 用 “考试分数” 来 “代理”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一定会有 “应试技巧” 的出现。 对于“数据”这种“代理”某种也是一样,凡是有“代理”,都会有钻空子,取巧的方法。 淘宝的卖家信用越高,说明卖家越有信用吗?点评上的分数越高,说明用餐体验越好吗? 都不是。不管在哪个平台上,高分都属于那些愿意并且能够在 “获得高分” 上持续投入资源的组织。 “百度指数” 于是也是一样。因为这个 “代理” 的设计原理,造成做品牌、做公关的人特别需要也特别渴望 “搞事情”,而且是持续地搞事情,否则指数上不去。 比 “搞事情” 更加 “应试” 一点的,就是发通稿,人看不看不重要,机器看到了指数就会涨。 比如7月份,对 “农夫山泉” 这个关键词指数贡献最大的网络稿件里,有两条分别是《员村二横路全丰公寓农夫山泉桶装水热线电话》和《嘉禾黄边南路7号农夫山泉桶装水订水电话》——有人能知道为什么吗? 但是这样的东西,可能比你辛辛苦苦想出来的很多好创意,对 “指数” 的帮助还要更大。 诸如此类的现象,是 “指数” 这种东西会在很多时候 “失灵” 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也是因为这样,它催生了一个和品牌、公关相关的很大的产业。 4 一个标准,有这么多的局限和“漏洞”,为什么还是被大家当作标准呢? 原因也很简单,就像 “明知道会有高分低能的人,为什么还是要考试” 一样,因为没有更好的反映 “品牌价值” 的其他指标了。 衡量 “品牌” 的价值,衡量 “品牌工作” 的效能,其实是一个在营销技术上从来没被解决过的问题。 但是放在以前,这个问题没有那么显眼,原因在于,对于大部分企业行为,可能都不存在什么清晰可见的考察方式。 但是 “品牌” 会让做相关工作的人很焦虑,有些公司的管理者会要求她们搞出一些可以横向纵向比较的硬标准来。 找来找去,有些人就落在了“XX指数”上面,很多时候,被 “XX指数” 误导,误导企业品牌/营销推广、误导企业战略,甚至误导企业生死存亡。 5 为什么 “品牌” 这么难以衡量呢? 从根本上说,营销工作中大部分是“行为管理”,而 “品牌” 这样的工作,属于 “认知管理”。 怎么区别呢?比如一家企业宣布自己推出了某种新产品,或者对某个旧有商品进行打折销售。那么她们在期待的是消费者的具体行为,比如对新产品进行体验,或者跑去有销售折扣的地方购买便宜的商品等。企业会期待一个非常确定和清楚的“投入产出比”,比如我每花100块的广告费,会有一个新用户来尝试,或者会产生一个销售。这不意味着企业广告费一定都能赚回来。 那么“认知管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你可以想想,下面这几件事,哪一件是经常发生的: 1、你看到可口可乐的电视广告,马上跑出门买了一瓶喝; 2、你家要来客人了,你出门买了几瓶可乐回家; 3、你家要来客人了,你出门买了几瓶从来没听过的饮料回家。 “认知管理” 从定义上就意味着,你不会知道它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作用——可能是今天、明天,保不齐是后天,也保不齐是下个月、明年…… 从根本上说,你是无法精确度量这种工作的价值的,至少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上不可能。 但你心里知道,它是很有价值的。 6 但是没办法。这是一个人人都期待“精确”、“可度量”,并且对此抱有信心的时代。而且在大多数领域,这种信心的确也没错,得到了实践的支持。 但也有不少时候,这种“信心”实际上演化成了一种“迷信”——或者精确地说,两种“迷信”。 第一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数据的原理、规律,也不知道数据的局限性、漏洞,盲目地把数据当作工作的目标本身。 第二种,是清楚地知道数据和目标不是一回事,但是因为 “做数据” 比较简单,并且根据 “数据” 做决策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所以选择一味相信数据。 在 “品牌” 工作的领域,这两种 “迷信” 就很多。 那么,对于具体做这个工作的人,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有一段非常出名的祷文来形容这样的情况很合适: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得知道: 1、品牌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它; 2、百度指数(或者其他什么指数)到底是什么,需要看透表象; 3、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在美国销售额又一次没达到预期后,优衣库开始用自动售货机在机场卖衣服。 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本月将会在美国纽约、休斯顿等10个城市的机场和商场推出自动贩卖机来卖衣服。消费者可通过机器购买优衣库LifeWear系列产品,包括T恤、保暖内衣、超轻便羽绒服等基本款产品。 自动售货机是其在美国战略转变的一个缩影。优衣库曾经对于美国市场野心勃勃,计划在2020年由45家实体门店增至200家,但由于业绩一直亏损,营收和成本的双重压力让优衣库放弃了开实体店扩张的想法。 优衣库美国营销总监Marisol Tamaro表示,自动售货机销售的都是基本款和一些轻便服装,放置在机场尤其能吸引到着急赶飞机但是又忘记带一些衣物的乘客们。此外,以自动贩卖机的形式卖货要比实体店的成本更低。优衣库未来会将重心放在快闪店和自动贩卖机这样新兴的渠道上,来试探美国市场。 优衣库并不是美国第一个在机场用自动贩卖机卖东西的零售公司。在线下实体店“破败不堪”的时候,零售商们纷纷瞄准了旅游零售市场和自动贩卖机这个渠道。 根据一份全球免税零售报告,预计在2021年以前,全球旅游零售市场年均增长幅度将超过8%。 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的国际游客数量也将在今年上涨3.3%。在机场这个旅游连接点,零售商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 以自动贩卖机的形式销售商品,对于零售商来是成本较低的扩张模式。自动贩卖机的占地面积要远小于实体店铺,在租金上就能够节省一大块。自动贩卖机器本身的成本也要低于店内的装修、聘请售货员所需的费用。即使卖不出去东西,也可以当做一块鲜明的广告牌。 自动贩卖机也比较符合机场的节奏。很多人可能是商务出差,或者短途旅行,在打包时粗心大意忘记拿一些贴身衣物,在赶飞机时间比较紧急的情况下,相比较逛免税店,从自动贩卖机买件质量不错的内衣是个挺好的选择。 将基本款或其他必需品放在自动贩卖机里,品牌根本就不需要去推广,消费者有需求,自然就会选择这种便利的途径购买。NPD集团零售业分析师Cohen Marshal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便捷的购物途径,优衣库的自动贩卖机实验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美国知名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就是机场自动贩卖机的忠实爱好者,旗下的183个卖消除噪音的耳机等电子产品的自动贩卖机大部分都放在了机场里。公司称,这些自动贩卖机带来了数百万的收入。知名美妆品牌Benefit也曾在机场尝试过这种方式卖彩妆。 但也有业内的专家不看好自动贩卖机的,尤其是在时尚行业。数字服务公司ObjectWave的创始人Sam Cinquegrani认为,自动贩卖机只能满足刚需,而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去逛商场或者刷手机淘宝,看到美美卖家秀,就剁手了。但是简洁的自动贩卖机没有这个购物体验,也就不会让人冲动。看似在机场的自动贩卖机可以接触到更多人流,但其中急需购买衣服的究竟有多少,这个可不好说。 此外,自动贩卖机也存在没有实物展示、无法试穿的情况,而且优衣库在美国还不是那么知名(假设是优衣库在中国搞了个自动贩卖机,可能又是另一番情形了),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品质如何,一旦不合适就要涉及退换服务。尽管自动贩卖机有退换货的服务,但不如电商与实体店那么便利和直接,后续的消费者体验可能会大打折扣。 机场里摆着这么一台自动贩卖机卖衣服,品牌还是比较陌生的,你会买么?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你的肠道能传达什么信息?事实上很多。一家名叫Viome的创企专门队肠道里的活性生物体进行RNA分析,日前,该公司获得1500万美元投资。Viome通过识别、定量肠道里的微生物,为客户创建独一无二的分子档案。这里说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酵母与真菌。 客户只需要提供一份粪便样本,Viome就会进行分析。他们还提供新陈代谢测试上门服务,客户需要填写一份有关健康的问卷。 Viome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这些结果,了解肠道里的活动。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Naveen Jain表示,如果肠道里微生物不平衡,可能会导致慢性疾病。 “虽然外面也有别的公司可以分析你的肠道微生物组,但他们使用的是16S测试,所覆盖的只是一部分细菌,分析的成分有限(任意两个人肠道微生物组的成分95%都是类似的)。”Jain说,“我们细致分析到菌株水平,并且能够读懂这些细菌的活动。” Jain透露,Viome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公司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合作的成果。 由于测试结果准确性高,因而Viome团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比较私人化,也能够以此为基础给出健康和营养建议。Jain透露,目前数千名客户正在使用这项服务,这也是他们的测试项目。 Viome测试的起步价为每月59美元,如果一次性购买一整年,则可以享受折扣价599美元。客户每年有两次测试机会,通过Viome的应用,还可以获取最新的饮食和健康建议。 从今年9月开始,Viome将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和中东地区客户提供肠道分析服务。 自从2016年成立以来,Viome已经融资共计2100万美元。此次新一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开发产品,扩大研发工作。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带领你的员工渡过难关 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处在哪一发展阶段,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独善其身,维稳不变。为了不被后来者赶超,很多创业公司格外强调“创新”,进行战略或架构等方面的调整…… 好的改变能够使公司革除弊病,激发全新活力;当然变革之中也会隐藏一些被我们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内部改革降低了员工对既有事物的把控能力,从而引起某种失落感;领导的冷漠和环境的压力,更加剧了员工的情感创伤。这些负面情绪都将成为公司变革中的巨大阻力。 那么,如何化解这种阻力呢?首先,公司必须建立完整的运行系统,帮助员工抒发自我的悲痛感。其次,员工们的“伤痛”要在公司内获得广泛的认同和重视。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工作环境。以下,Enjoy: 01、理解失落感 “公司本身不害怕改变,员工才害怕。”华盛顿大学商学院 James R.Bailey 和 Jonathan D.Raelin 两位教授在探讨公司变革中员工的情绪管理时,提出了这一观点。原因在于,人们对变革本身没有情绪反应,真正能够引起员工失落感的是隐藏在变革中失去的事物。这种失落感会进一步引起人们处在危机环境中的焦虑感。 通常来说,较为具象的失落感来源于员工收入的改变,较为抽象的是员工对于自我价值的失控。现在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人们失业后的反应,却没有注意到“幸存者”的个体情绪。 02、理解悲痛感 失落情绪的下一阶段是悲痛感,这种情绪会加剧更深层的焦虑。尽管悲痛的情绪十分常见,但是悲痛感之间也是有强度和持续时长差异的。对公司中变化事物的留恋感越强,悲痛情绪就越强。 举个例子来说,在公司变革期,流露出反感情感是公司的忌讳,因为这很容易会被人解读为“固步自封,不愿改变”。公司领导的冷漠和环境压力容易造成人们的情感创伤,在许多人的眼中,这种悲痛感是懦弱,甚至是无理的。因此,许多员工担心自己的情绪流露会被他人错误解读。在这种情况下,主观压抑和被动压抑成为人们最后的“发泄”渠道,导致她们根本不可能全心投入变革,甚至影响身边的人也变得郁郁寡欢。 根据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研究表明,以裁员为例,从根本上说,这带给员工强烈的不安、怀疑、背叛感。这些情绪会导致他们无法专注工作,甚至离职。这被称为“幸存者综合征”。结论表示,留在原岗位的员工和离开员工体会到的焦虑等负面情绪在程度上并无差异。 03、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这一张图表。 这张图表描绘了员工在不同类型的公司变化中的情绪反应。其中,中间灰色部分为存在性缓冲,也就是在变化中员工可以依靠的,维持不变的事物。公司改革分为如上三种:操作性改革、业绩评估、公司价值观。图中灰色的部分,代表着员工们认为变革中会带来的损失。 操作性改革影响了员工对周遭事物的理解能力,这是人们处理未知事物,重新架构认知的基本能力。实际上,就是员工的熟悉感。这种熟悉感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解决公司问题,适应环境,但也容易成为改变过程中的一大壁垒。 第二种变革是业绩评估方法的改变,会让人担心“标准及公正”受到影响,由此引发对个人竞争力的怀疑。最后,公司价值的改变,会极大程度导致员工对自我的深度怀疑。 以上所有的情绪都会成为变革中的巨大阻力。 因此,管理层不能自己幻想员工可以自愈,老板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并且帮助自己的员工“渡过难关”。 首先,公司必须建立完整的运行系统,帮助员工抒发自我的悲痛感,对过去抒发一下自己的怀念。同时,员工们的“伤痛”要在公司内获得广泛的认可。互相分享这种失落感能够为自己的悲伤“去污名化”,这就好比被裁员的人从曾经共事的人那里再次获得认同一样,能够帮助人们重拾自信。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分享行为要在一个温馨、安定的环境中进行。斯坦陵布什大学的教授曾经进行了一个案例研究,将公司高层和员工聚集在一起分享关于公司改革的感受。分享结束后,连高层都感到对未来更加笃定、自信。实际上,理智地来说,一次分享活动不能改变任何本质,但是能够给员工很强地心理暗示,鼓励大家走下去。 给员工创造安定感,这样以后他们就无须在走廊、饮水机、茶水间中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了。 Reference: 《“Survivor syndrome”—a management myth?》 作者/Yehuda Baruch,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K and Patricia Hind, Ashridge Management College, UK 《Organizations don’t resist change, people do: Modeling individual reaction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rough loss and terror management》 作者/James R. Bailey& Jonanthan D. RalinSchool of Busines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USA 《Healing emotional trauma in organizations:an O.D.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作者/Mias De Klerk,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虽然成功率只有10%,但这是一个从 “不可能” 到 “可能” 的过程。 编者按:在科幻电影中,宇航员需要经过几百年的航行来到达宇宙某处,这时候他们就会进入冷冻装置,开始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中,宇航员不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不需要太多的营养补给。实际上,对于人类的太空探索来说,人体冷冻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家日前成功进行了一项实验,或许使得我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本文编译自纽约邮报原题为“We’re one step closer to freezing our bodies and waking up in thefuture”的文章。 想要永远活着吗?还是旅行到未来的一段时间?现在,科学家在低温冻结方面有所突破,或许让我们离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 人体低温冻结技术最明显的用途是太空旅行。宇宙广阔,不管去哪都会耗费大量时间,更别提还需要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能量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宇航员冰冻起来,进入深度睡眠,也就是保留身体和大脑的一小部分活动,相当于处于暂停状态的视频。 科学家已经成功为个别细胞做到了这一点。 然而,让生物体从冰冻中恢复常态,这已被证明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直到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些进展。 科学杂志ACS nano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成功地解冻了一个斑马鱼胚胎。这个成果非常重要,因为60年前,类似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问题的核心是冰晶。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因此,扩张的冰晶会把细胞给撑破。 用防冻液代替身体的一部分液体,这早已被认为是可能的解决方案。 防冻液填充的斑马鱼胚胎(选择这种生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半透明而易于研究)在液氮中迅速冷冻至-321F,并已经存放了几十年。可是一直无人敢解冻。 研究人员写道:“大尺寸的卵黄仍然阻碍了快速冷却和变暖,从而在冷冻保存期间产生致命的冰晶。”即使使用激光器产生的毫秒级闪光灯,也不能足够快速地提高它们的温度,并且足够均匀,以避免冰晶的出现。 解决方案似乎是原来防冻剂的另一种添加剂: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这些微小的金属碎片会传导激光的热量。这使得激光加热过程可以得到平均分配。 该研究描述了如何将快速冻结的斑马鱼胚胎进行解冻。在将其充满新的防冻剂之后,在-321°F保持几分钟,然后研究人员进行了激光快速除霜处理。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快速变暖过程导致了冰层溢出,这可能会损害胚胎。” 大约10%的胚胎幸存下来,并再次开始成长,重新生活。 这不是一个很高的幸存率,但已经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这很可能是一项伟大技术的开始。 原文链接:http://nypost.com/2017/08/02/were-one-step-closer-to-freezing-our-bodies-and-waking-up-in-the-future/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