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钻-财经视野
资本成动漫行业春药 国漫雄起表象之下潜藏隐患
发布时间:2017-09-19 16:45 来源:歪思妙想

摘要:在频繁商业炒作、资本运转以及IP热潮下,动漫产业的“崛起”除了有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作为支撑,其兴盛局面又有几分真假呢?


资本已经成动漫行业春药,国漫雄起表象之下潜藏隐患


一朝退步,数十年追赶,我国动漫曾错失自由生长、大国竞逐的黄金时期,以致于整个产业长期陷于一种难以名状的萎靡和困顿,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借力互联网和资本浇灌所带来的些许起色才显得弥足珍贵。

客观上讲,巨头扶植和资本涌入确实是惊醒国漫市场的一个引爆点,很大程度上改观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仅此一点就足以成为国漫重新起航的最大功臣。

不过在频繁商业炒作、资本运转以及IP热潮下,动漫产业的“崛起”除了有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作为支撑,其兴盛局面又有几分真假呢?尤其是原创能力、作品产出和产业链协调运作等根本性问题,在资本的刺激下真的找到了解决之法吗?

这个答案很可能是不。

衍生品公司成主导,动漫正成为副业

通常一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虽彼此协调,但所起到的作用差别不言而喻,尤其是上游公司通常占据主导地位而获得极高的话语权,然而我国近几年动漫产业链的变化走向,却呈现出相反的结果。

据动漫产业的定义所述,狭义概念通常仅仅指动漫产业的内容模块。在产业链上,动漫设计、制作公司为上游,版权代理公司、动漫发行公司为中游,与庞大的动漫受众和消费群体直接接触的动漫产品销售和播映渠道,则构成了内容产业链的下游。

而动漫衍生品的产业链与之并行不悖,是广义上动漫产业延伸的部分。虽然这部分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是一条新的产业链,但不可否认其围绕的核心依然是内容模块,基于这种根与源的固有关系,也可以将衍生品归属于动漫产业的下游领域。

因而,按照理论来讲,动漫设计和制作必然是整个产业的核心,对中下游及衍生品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我国显然是个例,漫长的“中世纪”黑暗笼罩导致动漫制作和发行停滞不前,反而衍生品链条凭借自主设计或是海外授权渐趋壮大,奥飞娱乐、美盛文化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相对畸形的发展形式在资本助推下进一步放大,并集中表现在产业链上的变化。

其一,产业链下游企业成为上市主体的中流砥柱,传统动漫制作公司的地位被取代。数娱梦工厂近日统计了30家在A股、新三板挂牌的动漫公司的业绩情况,根据这份表格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半以上的公司皆由动漫衍生品起家,而且这部分业务撑起了公司主要的盈利,致使以奥飞娱乐为首的衍生品公司成为动漫产业最有实力的一批企业。

与之相反,像河马股份、银河长兴等最初聚焦原创作品的老牌公司,基本上都陷入了长期亏损的困境,而逐渐扩增新业务的尝试也正是集体挣扎的写照。

其二,上游公司逐渐沦为附属。一方面,众多衍生品公司扩大后,开始布局全产业链运作,为此大量并购上游公司,包括漫画公司、平台以及新兴的专业动漫制作公司,这点在奥飞娱乐的泛娱乐化扩张中尤为突出。而另一方面则是巨头疯狂砸钱,通过持股的方式以更大范围、更强力度控制中上游公司,甚至与其长期合作的动漫制作公司,也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巨头的威压。

其三,中游的专业版权代理或发行公司本身在我国就极为稀少,如今在IP热潮的驱动下,主流动漫公司和几大巨头都开始积累各自的版权,使得相关公司生存堪忧、开始插手上下游及衍生品开发。比如杰外动漫,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增加动画节目的投资制作业务,加大自有版权的项目投入。至于动漫发行,光线传媒以此为突破口并购了大批动漫公司,成为该行业的又一有力竞争者。

纯动漫制作或发行公司的利润不足以维持运营,是我国动漫产业链有如此演变的根源,如今资本的驱动使得这种趋势进一步强化。虽然大体上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状态,但如果为目前过度吹捧的行业繁盛所蒙蔽而忽视其中的潜在威胁,那么这一波资本青睐显然并不能解决国漫的顽疾。

为什么说是畸形:过度屈从于资本

承认资本引导动漫市场重振的前提下,不得不提防其中的隐患,就像以上提及的产业链演变,一定程度上是畏于生存压力下的不得已做法,但从长远来看,会对整个动漫行业的良性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畸形的原因。

基于现有产业链的一些基础性变化,有两个相当明显的要素不容忽视。一则,内容模块产业链和衍生品产业链、上中下游公司之间的错位,使得整个行业的运作依旧不协调。相较于衍生品制造公司逐渐确定主导地位,内容创作在整个行业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式微。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的现状并不是因为两者营收的差距决定,而更多的是内容开发和制作的发展步伐,本来就是长期落后于衍生品生产,资本的介入并没有改变这个症结。

据日本动漫产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动漫核心内容产值和衍生品营收的差距是这一产业的特色。比如,2011年日本动画播映市场的规模为1581亿日元,而广义的动画产业市场规模则达到了13393亿日元,美国也是如此。

这说明上下游利润差距并不是造成内容创作核心地位丧失的原因,就像日本的产业化运作,因为各个环节同步发展、彼此利益相关,因而衍生品制造公司即使贡献了行业大部分收入,依然离不开上游企业的持续供给。

我国则与之相反,衍生品制造公司在动漫创作尚未成熟之时,就已经独立发展,尽管如今它们普遍加码上游的内容模块,但原始基因一定程度上使得这条路进展缓慢。

二则,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动漫公司在资本的驱动下,都开始了业务相互延伸、跨界的趋势,再加上互联网巨头和影视娱乐企业纷纷将触角延伸到动漫行业,这种表面看似兴盛的状态,实则是一种同质化走向。更关键的是泛娱乐战略下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在使每个大型动漫公司形成一座座孤岛、闭门造车,从而导致难以形成产业链条上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关于这方面,日本动漫是个很好的例子,制作委员会引导下的各产业环节的公司,在其专业分工领域精耕细作,通过市场互动和快速回收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我国,一个动漫公司囊括了漫画创作、发行平台、动画制作、衍生品开发甚至是影视化业务,是极为普遍和平常的状态,但实际上风险急速增加。

如今不管是有实力的还是没有实力的动漫公司,都开始趋向这个战略发展,这本身已经有些盲目屈从,而过度分散的业务未来很有可能使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竞争,毕竟每个环节都因为彼此插足而构成竞争关系,何谈合作共赢、风险与共。

资本逐利,动漫公司只满足于赚快钱?

资本带动的直接效益是近几年国漫重焕生机的核心要素,与之相应地,动漫产业也要承担资本加持背后的风险和压力。

一般情况下,舆论对国漫发展的宏观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媒体渲染的影响,即使通过某些代表性作品来直观感知国漫崛起的趋势,也往往因为从零到一的跨越而产生过度期待,尤其是巨头投资带动各方主体频频动作,以致于似乎营造了无限生机的成长环境。

但实际上这是某种信号误导,一个公司并购或投资动漫产业,就可以以此为噱头宣布进行业务重组、资本操作,某个玩具厂商扩展了动漫制作的业务,就敢美名其曰动漫公司去拉投资,跨界搞动漫创作、影视化运作的企业,照样打着泛娱乐的大旗忽悠投资人,这足以说明动漫产业的泡沫化日趋严重。

与依旧受追捧的热潮相反,通过上半年30家动漫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四成亏损、21家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一旦资本退潮,动漫产业很可能重新陷于停滞。这不是不可能,毕竟动漫获得资本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IP运作的商业前景,而目前经典IP的影视化或游戏化,已经显现出过度消耗IP价值、精品难出等弊端。

作为经典IP源头之一的动漫,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盲目逐利所造成的负面作用影响,且不说大规模扩张给动漫企业带来负债危机等问题,就连因作品贡献而备受赞誉的动漫制作公司,也逐步在资本裹挟下有沦为赚快钱工具的可能性,以绘梦动画为例。

绘梦动画的生产模式几乎都是本土做动画前期、企划,中间的原画、动画外包给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而IP则来自阅文集团,由此可以实现中日市场同时盈利。短时期内,绘梦动画的产能和作品质量大大提升,这种切实有效的模式也得以适用于其它公司。

但是从过程运作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其中的问题,就是中方由制作者变为了所谓的监督方,而国人最在意的原画、动画创作能力依旧被转嫁到日本公司手中。这种类似买办的形式,实际上造成了诸多隐患,最关键的是培养我国优秀的制作团队沦为一句空话,同时意味着真正的技术和实力积累远没有得到历练。

另外,从资本层面讲,一旦投资方热衷于绘梦模式、调转投资方向,很有可能引起大批国内动漫制作公司效仿,届时只会用钱收买日本动漫制作公司效力的国漫,又何谈崛起?总而言之绘梦依靠的这种商业模式毁誉参半,在资本刺激下更有可能丧失对长远利益的考量。

对我国动漫产业而言,资本是外力,原创才是动力,当外力凌驾于动力之上可能也就意味着话语权的丧失,换句话说,在利用资本助力的机遇之时,也应当适当考量盲目逐利给整个产业链及各环节主体带来的隐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