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获悉,在昨日(12月17日)大大集团上海总部的投资者说明会上,马申科父亲证实昨日下午已与马申科失联,随后,大大集团发言人确认马申科已被经侦带走。 昨日从上午开始,在上海长泰广场大大集团总部聚集了百名投资者、警察和经侦大队工作人员,此外还有五十多名大大集团的业务员。目前大大集团高层正在接受警方调查,禁止与外界联系。 某租宝事件引发的整个P2P行业信任危机正在进一步扩散。网易财经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大集团或有爆雷风险。 多个消息源显示,大大集团的母公司上海申彤投资集团已经被警方调查,大大集团可能步某租宝的后尘。 大大集团目前已出现资金兑付困难甚至不能按时发工资的情况。流传在大大集团内部的一则通知则显示,该集团试图通过强制员工内部购买公司理财产品来度过危机。 事实上,早于某租宝事件爆发前,大大集团在资金来源、投资标的等多个环节已显示出存在风险问题。在历时一个月实地走访和卧底调查后,网易财经发现,大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同时旗下投资项目盈利模式不清,多个项目涉嫌自融自保。 e租宝事件引发的整个P2P行业信任危机正在进一步扩散。 网易财经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大集团或有爆雷风险。多个消息源显示,大大集团的母公司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申彤集团”)已经被警方调查,大大集团可能步e租宝的后尘。 大大集团内部员工向网易财经证实了公司被查的情况。“公司被查是因为遭到某租宝事件波及。不仅仅是我们,其他同行公司也有这样的情况。”该集团深圳分公司一名郑姓销售人员说。 今年12月15日、16日,网易财经实地走访大大集团上海总部、广州分公司后也发现,公司氛围紧张,均处于紧急开会状态。 网易财经综合多方消息后发现,大大集团目前已出现资金兑付困难甚至不能按时发工资的情况。流传在大大集团内部的一则通知则显示,该集团试图通过强制员工内部购买公司理财产品来度过危机。 “公司人员在周日(12月13日)晚上的时候,得知公司资金出了问题,现在都处于观望状态。除了销售,连行政和技术等岗位的人员都需要内部购买大大宝的理财产品。”大大集团旗下鱼鱼科技公司一名邵姓员工告诉网易财经,“公司让签署过‘签字表态表’的员工,哪怕只投1000元一个月,也能留下来,达不到条件的员工将进行清退。” 尽管事发是因为受到某租宝事件波及,但大大集团内部的资金风险等问题早已危机四伏。事实上,早于某租宝事件爆发前,网易财经已经注意到,大大集团在资金来源、投资标的等多个环节均存在风险问题。 在历时一个月实地走访和卧底调查后,网易财经发现,大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同时旗下投资项目盈利模式不清,且多个项目涉嫌自融自保。 疯狂扩张线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网易财经调查发现,大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申彤集团、迎智集团、茂坚集团、菲阳集团、金领集团、静静集团等公司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发行产品:一是通过线上,销售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大宝”;二是通过遍及全国各地的门店,销售“有限合伙”的私募理财产品。不过,网易财经发现,线下门店销售人员也会在各种社交平台,如贴吧、微博等发布收单的消息。 据业内人士分析,大大集团的发展模式与e租宝非常相似,即大量发展线下公司及员工。同时其发展速度亦与e租宝一样惊人。 大大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截至今年10月,该集团已在全国开设23家省公司、4家直辖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 网易财经掌握的大大集团内部材料显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该集团在上海、北京等国内30个地区的工作人员总数为7.8万人,其中正式员工为3.1万人。 与此同时,大大集团仍在疯狂扩张。网易财经梳理该集团公开发布的招聘信息发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招聘信息一直保持高频率的更新。 从今年11月28日、29日、30日大大集团人员变化表上看,在“缺编人数”一栏,全国总计维持在16.9万人左右,公司呈现人员大量紧缺的状态。而在电商“双十二”当天,申彤集团旗下的迎智教育科技集团放出“入职即转正”、“入职狂欢”等大招,总计入职3565人,比前一天足足多了3000人。 另据网易财经了解,大大集团的高管、普通员工比例维持在1:20左右,“通常是一个‘总’,带20人的团队。”该集团一名员工说。 除超大规模的员工数量之外,大大集团对外宣传的薪酬之高让人侧目。 高薪员工自费“创造”业绩 前述招聘信息显示,集团对业务员、客户经理学历要求总体偏低,甚至初中文化水平即可,但薪酬却一直维持在每月6000-15000元的较高水平。 不过,诱人的“高薪”背后,是压人的“业绩”。据网易财经了解,员工受高薪诱惑加入大大集团后,若无法完成业绩指标,需要自己花钱买业绩。有不少员工因不愿购买公司产品而“被离职”。而留下来的员工,大多成了公司金融产品的投资者。 “在(今年)7月的时候,集团就向江苏省地区下发过通知,要求内部工作人员每人购买公司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大宝1000元,期限是1到3个月。”大大集团江苏省分公司的前任高管赵伟(化名)告诉网易财经。 赵伟透露,他在大大集团任职期间也曾自掏腰包“创造”了业绩。虽然现在已经离职,不过他仍握有集团承诺在今年12月11日和明年1月兑付的共计20万元的理财产品。其中,原本预计于12月11日兑付的产品,并未能如期兑付。 而在12月14日,全国各地的大大集团业务员,都收到了“普通员工购买1000元起的大大宝理财产品、老总级别则要5万起”的通知。集团方面称,这是“对员工忠诚度的考验”。 根据上述通知,再结合今年11月30日大大集团全国员工总数7.8万人来计算,则大大集团此次仅内部募集资金,总额最高或达2.6亿元。 除了要求员工购买公司理财产品,网易财经近期以应聘者身份对大大集团广州分公司暗访时,还发现了该集团对新员工更为“直接”的要求。 “我们希望你能带单入职,5万起。新员工一进入公司会有两个星期的考核时间,如果不能通过就要劝退,我们想招的人不是过来混日子混底薪的。”面试官如此要求。当应聘者提出能否先办理入职手续再开展业务工作时,对方强硬表态:“你身边的人愿意拿钱出来投资吗?你什么时候能拿到5万过来,我就什么时候给你办入职!” 在上海悦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廉婧禹看来,大大集团让应聘人员“带单入职”募集资金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廉婧禹对网易财经表示,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一是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规向社会(尤其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如未经批准吸收社会资金、未经批准公开或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二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 此外,廉婧禹提醒,传销一般是有关组织要求客户或者人群缴纳一定的费用,并且再去发展下家。“而像大大集团这样,要求员工拉家人、朋友、客户进来投资,再往下发展的话,就属于传销了。” 来自网贷第三方的数据显示,大大宝平台最早数据时间出现在今年6月30日,最晚数据时间在12月11日,平均期限2.9个月,平均利率达到8%,累计贷还金额达到1.4亿元。 网易财经尚未能掌握大大集团理财产品中占比更高的线下理财产品的资金募集情况。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巨额资金流向的是一些匪夷所思、盈利模式不清的投资项目。 盈利模式成谜 在被问及公司资金流向时,大大集团江苏省分公司前高管赵伟评价说:“大大产品也别管它是什么产品,反正就是资金池。大大的项目要么就是没投(资金),要么就是很少投入(资金)到项目里。项目只是一个募集的名义,一个噱头。” 据网易财经不完全统计,大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目前发行的诸多“有限合伙”的私募产品项目,包括CTC全国大学生创业就业实战营投资基金(一期)、浅深休闲酒店投资基金、西藏矿业发展专项基金、靖江吉祥寺固定收益基金、上海中融碧玉蓝天大厦项目固定收益基金(一期)、东金所等。在项目推介资料中,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13.5%,投资期限从30天到一年不等。 网易财经以投资者身份咨询大大集团销售人员时发现,该集团甚至还“承诺收益”。“推介材料的PPT里不会说明,但是如果确定投资签合约的时候,会有个回函给你签。”该集团一名销售人员说。 而在前述高额的年化收益率背后,却是谜一样的盈利模式。网易财经调查发现,大大集团多数项目盈利模式存疑,且涉嫌借新还旧。 一款由大大集团旗下的“上海仁亚投资管理”发行的,名为“宁波第五医院固定收益”的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下称“宁波五院项目”),折射出大大集团的理财产品项目隐含极大风险。 根据推介材料,宁波五院项目于2014年4月推出,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11%,产品期限为3个月和6个月。还款来源有太仓项目一二三期销售收入、宁波第五医院营业收入、宁波春天宾馆营业收入以及项目方的其他合法经营收入。 但融资方宁波第五医院未能按期偿还借款,基金管理方上海仁亚投资管理因此还将宁波第五医院及其关联方告上了法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今年2月11日的一则公告显示,宁波第五医院被要求归还实际融资款3000万元,以及相应利息、罚息、复利,同时支付原告为实现债权而支付的费用70.33万元。 网易财经调查发现,宁波第五医院的经营状况堪忧。该院曾因长期拖欠电费在2014年被媒体曝光。而宁波市镇海区卫生局副局长黄建华也曾公开表示,“第五医院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是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很高,巨额的财务成本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运行和管理上的原因,开业两年多来业务收入不是很理想”。 虽然未能按期偿还借款,但蹊跷的是,宁波五院项目并未被曝出兑付危机。网易财经从大大集团内部人士处获悉,该项目是按期兑付完毕的。既然融资方未能偿还借款,那么大大集团兑付给投资者的资金是从何而来的? 不仅是宁波五院项目,大大集团目前正在发行的“CTC全国大学生创业就业实战营投资基金”(下称“大创基金”)亦让人生疑。 推介材料显示,大创基金由大大集团旗下的迎智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为融资主体,申彤集团作为基金管理人,募集金额高达30亿元,投资期限从30天到360天不等。 大大集团称,大创基金的收益,来源于项目的股权收益回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补贴、政府科研项目经费、平台投放广告收入、实战营合作企业管理费收入、迎智教育科技集团的经营性收入等。 但令人疑惑的是,创业项目的股权收益一般需要较长时间,且创业的成功率较低,大创基金为何能在最快短短一月之间获得投资收益? 网易财经以投资者身份向大大集团工作人员提出上述疑问,该员工解释称这叫“推垫”:“这在国内很流行。有限合伙是有限定人数的,你投资的钱几个月就到期了,资金退出获得收益,然后后来的投资者再把钱补充到项目中去。” 多个项目涉嫌自融自保 除了多个项目盈利模式存疑、涉嫌借新还旧外,网易财经通过梳理大大集团对外发布的项目推介材料发现,在“中融碧玉蓝天大厦”、“浅深酒店”等项目上,大大集团还涉嫌自融。 《中融碧玉蓝天大厦项目固定收益基金一期》推介材料显示,该项目融资主体为上海谊策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谊策实业”),上海金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绽投资”)发起并担任基金管理人。申彤集团、谊策实业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中融碧玉蓝天大厦项目的融资主体与基金管理人同属申彤集团,推介书上的“风控措施”栏标明,基金管理人向项目方派驻财务总监,监管委贷资金的使用,而项目方所有银行账户进行预留印签和网银管理,大额资金流出需经基金管理人审批。 网易财经调查发现,谊策实业的投资方即为申彤集团,两公司法人代表均为马申科。马申科同时也是大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金绽投资则是大大集团下属基金管理公司。 由此可见,中融碧玉蓝天大厦项目从融资主体、基金管理人到担保方,都为一套人马。 同样的情况也在浅深酒店项目上重演。《浅深休闲酒店投资基金项目(三期)》推介材料显示,该项目的融资主体为上海怡然浅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资金管理人为金绽投资。网易财经调查发现,怡然浅深投资的股东亦为申彤集团。 此外,浅深酒店项目甚至未标明担保方。 网易财经梳理大大集团旗下私募产品推介材料时发现,无任何产品有第三方监管资金专款专用。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