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与洞察,让产品避开工作中的一些不必要踩的坑,慢慢的走近用户,满足其需求。 洞察与识别:需求从哪来? 作为产品从业者,经常会遇到以下场景: A:我希望产品加上XXX功能,这样就能解决XXX问题了 B:我习惯性这样使用产品 C:我觉得其他产品这个功能很好,我们能不能做 D:我们要做这个需求,因为这个功能很棒 这些对话的来源可能是老板、同事、终端用户、利益相关者、投资人、产品设计师、程序员etc。 而作为一个产品从业者,核心能力就是能够把最大的资源在最恰当的时机砸到最准确的需求上。 在收集到多方面的需求意向之后,如何管理评估进而实现这些需求,通常是产品从业者花费最大心力的地方。对于错综复杂的需求,一步错则步步错。背后的重构成本和修正成本不言而喻。 要做好这个过程,就一定要从头开始,即需求来源。而需求来源的首要部分就是终端用户。 做好需求来源,我们要做好无非两点:洞察需求和识别用户。
洞察需求:为什么要洞察需求?
脱离开动机,用户的行为就是杂乱无序而毫无参考价值的。只有那些具有强烈动机的动作才值得被我们关注。这是一个我们将动机提炼细化到需求的过程。由此看来,我们想要洞察用户的需求,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用户需求背后的真实动机,而初级的产品从业者,往往都难以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时而迷失在看似饱和的工作和需求沟通中,或变成原型经理,为错综复杂的需求疯狂加班。
能轻易观察到的是冰面,是用户的显性需求。而那些用户说不出来的、甚至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才是隐性需求。用户的真实动机深藏在冰面以下,也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本质。真实需求的洞察也是对人性的洞察,是难点,也是我们产品及用户研究从业者的职责和目标所在。
攀梯术
举一个攀梯术应用的经典的薯片案例:
「需求」从最开始的「蒜香味薯片」到「自尊心」的过程就是攀梯术帮我们将需求洞察明晰化。我们的产品也从「普通产品」变成了「爆破型产品」。人性的把握不但让我们洞察需求,更让我们遇见更大的市场、得到更广阔的资源和视野。
场景分析
识别方法论:如何变成我的用户?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