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钻-基金观察
公募基金业的“内卷”
发布时间:2021-05-08 10:09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2021年,公募加速内卷之势实难扭转。截至4月30日,今年已有高达82位基金经理宣告离职,其同比去年上升10%。而在“被出走”的基金公司中,又以中小型基金为“主力”。

其中颇令人惋惜的是3月份,于银河基金履职18年,一路从研究员,基金经理,投资总监,再做到副总经理的基金圈知名“常青树”钱睿南,在一番写肺腑之言后,仍选择“迎接新挑战”。

而有媒体采访知情人士称,钱睿南的离职大概率是“闭环跳槽”,公募行业或仍将是他的下一个落脚点。

74只基金,18个基金经理,人均“一拖四”,基金业绩则在规模优势与抱团节奏下不温不火——这是银河基金目前的经营状态,也是其他“老小弱”基金公司在最近两年雷同写照。然而,背靠银河证券与中国华融的银河基金尚能自给自足,那些信托系,外资系,个人系的基金,却不得不因各种各样的趋势,政策,甚至是资本实力,被卷入基金马太效应的洪流中。

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

据统计,今年3、4月,共计43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37家基金公司。而1、2月离任基金经理数量为39位。对比来看,最近2个月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更加频繁。

经疏理,截至4月30日,离任基金经理数最多的基金公司包括北信瑞丰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前海开源基金,2021年年内均有3位基金经理离任。其次,博时基金、泓德基金、嘉实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凯石基金、农银汇理基金、银华基金、长信基金等基金公司均有2人离职。

而通过对比,小型基金的发展可谓是“风雨飘摇”。梳理规模排名最后十位的公募基金,分别为合煦智远基金、国融基金、太平洋证券、华宸未来基金、国开泰富基金、申万宏源、天风(上海)证券资管、明亚基金、信达证券、兴华基金。

不得不说,相对于发展稳固的头部基金,中小基金的发展现状堪忧,这或与其人员流动持续频繁关系密切。

事实上,由于薪酬制度和其他激励制度相对完善,大型基金公司中主动离职的基金经理逐渐减少。由此,中小型基金公司“冒尖”的基金经理们,转投大型基金公司的人数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基金”等于“投基金经理”的时代,尤其是基金圈逐渐饭圈化,头部机构的知名基金经理们开始拥有支配流量的能力能够反哺基金。而反之,中小基金在面对基金经理们频繁变动的同时,基金规模和收益也在“双降”。

中小基金的“囚徒困境”

在离职潮中,处于中游基金公司核心人才离职,成为公募圈“闭环跳槽”最常见的风景线。

今年3月以来,中游基金公司相继有前海开源总经理贾红波,东证资管副总经理饶刚,华融基金总经理李骥,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沙骎,中信建投基金董事长蒋月勤等核心高管辞职,其原因多为“个人原因”。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高管离职的“个人原因”无外乎三种原因,募集业绩不达标,被“大平台”挖角,或者对公司现况不满。

顶流基金公司掌握着最强的渠道资源,最充足的渠道预算和言之不尽的业绩背书。甚至于包括ETF基金申报优先权,以及基金投顾资格审批等“政策优势”,也会让TOP基金公司地位牢不可破。

相比之下,即便中小基金公司“空降高管”有充足的业内资源,能靠短期渠道“刷脸”获得基金规模增长,但长期渠道预算与业绩背书的不足,都会让中小基金公司产生所谓的“囚徒困境”。

2017年成立的合煦智远基金,作为最早一批“个人系”基金,是比礼仁投资更早获得高瓴资本参股的国内公募基金。

然而光靠刷脸并不能改变合煦智远基金的命运。

4月,合煦智远金融科技指数(LOF)基金经理潘天奇成为了今年第81个离任的基金经理。在其短暂的管理周期里,潘天奇自2020年7月份合煦智远金融科技指数后业绩一直落后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截至4月28日,合煦智远金融科技指数A类份额年2021年以来净值累计下跌6.96%,在990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912位,近一年净值累计涨幅仅0.04%,较被动指数型基金近一年平均33.96%的涨幅相差甚远。

殊途同归的还包括背靠中航信托的嘉合基金,其今年先后有4名基金经理离职,目前在任基金经理只有7名。在较大规模的人才流失外,基金规模也是停滞不前。

同样排名靠后的“个人系”凯石基金面临着相似的窘境,梁福涛、王磊两位基金经理分别于3月11日、12日离任,此前,两位基金经理分别管理过凯石源、凯石沣两只混合基金。目前凯石源已经因为规模问题清盘了。而根据2020年报数据,凯石沣规模仅0.42亿元。

离职理由多元化

自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迅速从13万亿增加到21万亿,伴随着基金行业的全面爆发,基金高管和基金经理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

而选择既有基金公司阶段性发展目标变化的适应性要求,同时也有对于个人谋求新的发展平台的双向选择,同时由于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千差万别,会面临更多的选择。

同时,也有观点指出,从表面上来看,今年基金经理的离职数量同比略增,但在公募基金产品数量激增、基金经理人数扩容的背景下,若按比例计算,基金经理的离职率其实略有下降。

在此背景下,基金经理中也呈现明显的“二八格局”,业绩分化的加剧也导致部分绩差基金经理被迫下岗,被动增加了基金经理离职的数量。

事实上,大部分基金公司有着不成文的规定,若连续两年业绩同类排名在后1/4,基金经理就会被“劝退”。如果不主动走人,就可能被降职为研究员,两者的年薪是十万级和百万级的差别。因此,大部分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会选择在被降职前主动离开。

2021年2月份以来A股市场风格切换,基金经理业绩承压较大。此外,一季度近七成权益类基金份额缩水,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不仅未享受到过去两年新基金发行市场带来的红利,还一直受份额缩水困扰,也成为基金经理频繁离职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激励机制和“留人”文化不断完善的当下,公募基金行业似乎更需要关注的是高管“离职潮”。

通常而言,绝大部分基金经理是专一沉浸于投资的员工,甚少参与公司治理。而一旦核心高管发生变动,基金公司理念进而发生变化,对基金经理的影响颇为巨大。

事实上,公司治理混乱、内斗严重,基金经理无法适应企业文化而离职的情况在出现高层变动后尤为常见。

而除基金经理外,今年基金行业高管变更同样持续频繁。

据悉,2021年已经出现了103位基金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涉及63家基金公司,其中涉及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的分别达到20人、33人,变动的公司分别为10家、17家。

事实上,基金经理离职也不乏所谓“正面”原因,包括业绩出色被挖角和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被挖角的情况通常出现在薪资竞争力不足的中小基金公司。而在引进人才这件事上,大型基金公司不遗余力。

除此之外,选择创立“个人系”公募或是“奔私”也是基金经理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2021年以来,已有4家“个人系”公募获批,总数量达到20家。而这一派系基金多由原公募优秀投研大佬发起设立。

在2021年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中,东方红资管原副总经理、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林鹏是“奔私”的典型代表。而与之渊源颇深的个人系基金,便是陈光明和傅鹏博共同创立的睿远基金。

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

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

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

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

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

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