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阿肯色州的一起谋杀案因一款智能音箱的参与而变得与众不同。嫌犯家中所使用的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具有“随时待命”(always-on)特性,意味着设备麦克风可能监听到了对破案有帮助的声音文件。这件糅合凶杀和高科技产品的案件引发了人们关于电子家居设备隐私的热议。 上周,以保护隐私为由迟疑良久的亚马逊公司终于作出决定:同意提供被告人Echo设备的录音。 上周五,被告人詹姆斯·安德鲁·贝茨(James Andrew Bates)由于坚信自己无辜,表示允许亚马逊向检察官提供录音。法庭记录显示,亚马逊公司在当天晚些时候提交了相关录音文件。 11月的一个周日上午,警察在贝茨家后院发现了被害人柯林斯(Victor Collins)的尸体。警方记录显示,柯林斯的尸体泡在浴缸里,左眼和嘴唇有淤青和肿胀。 屋主人贝茨在发现尸体后拨打了911报警。贝茨告诉警方,前一晚他和包括柯林斯在内的几个伙伴在家里看球畅饮。当晚有两位同事留下过夜,贝茨自己也上床睡觉。不想第二天发现柯林斯已经死亡。 警察在贝茨家中发现有打斗的痕迹:破碎的酒瓶以及浴缸周围的血迹,遂认为是斗殴致死。几天后,法医鉴定柯林斯系他杀。随后警方持搜查令在贝茨家中发现一个Echo音响。 贝茨是智能家居爱好者。家里除了Echo,还有Nest恒温器、无线天气监控系统以及霍尼韦尔报警系统。警方没收了Echo,相信Echo可能监听到了凶杀当晚的声音。并向亚马逊公司提出分享录音文件的请求。辩方律师对警方这一要求表示惊讶,认为是对其客户隐私的侵犯。亚马逊也拒绝合作。 一起普通的凶杀案因Echo的参与而变的意味深长,智能家居设备所能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体现出来。 虽然警方早就开始使用计算机与手机等现代设备来办案,但这起案件还是引发了亚马逊Echo和谷歌Home等智能家居设备侵犯隐私的争论。这些以“随时待命”做噱头的设备,换句话说也是在全天候地监听你的隐私。 Echo内置7个麦克风,能实现十分优异的收音效果。官方声称隔着房间也能对话。当Echo收听到唤醒命令——“嘿,Alexa”——时便会将这一时段前后的录音发送到亚马逊服务器,并获得反馈。 这些录音文件储存在亚马逊Alexa应用程序中,需要手动删除。于是警方认为或许Echo有可能“听到了”当晚的某些情况。 “我们的义务是调查所有可用的证据,无论其最终是否有用。”检方律师Nathan Smith说。 亚马逊公司代表特别出面解释Echo的工作机制。称在平常Echo只是监听但不会记录这些录音,只有包含关键词的那一段录音才会被上传。意即Echo所记录的音频文件也有可能对案情一无所用。 在得到亚马逊合作之前,侦探们只得寻求当地公共事业部门的协助。一家城市公共事业收费经理告诉侦探,柯林斯死亡当晚,贝茨家在1点到3点之间用水量异常增多。 最近个人电子设备的隐私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本周,维基解密曝光了CIA黑客项目。文件显示CIA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攻破任何iPhone、PC甚至三星互联网电视。并详细描述了一个名为“垂泣天使”的工具可将电视调成“假关闭”模式,在不知不觉中监听房间声音。 此前亚马逊面对警方的强硬态度,令人联想起了去年苹果与FBI的“解锁iPhone”大战。当时FBI要求苹果帮助解锁凶手的iPhone以搜查手机内的信息,但遭到苹果严词拒绝。不过最终FBI还是请第三方黑客组织解锁了iPhone。 当时贝索斯对苹果的立场表示声援,称亚马逊也在寻求更安全的隐私保护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免遭政府力量的威胁。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