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中介费用飙涨30% 互金平台获客成本鬼门关
发布时间:2016-12-16 07:41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暂行办法》出台后,中介机构要求万元以下借款人中介费用调高至150元/人,万元以上借款人的中介费用费率则按3%收取。一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算了一笔账,若按中介机构开出的最新收费标准,平台通过中介渠道获取借款人的实际费用开支约在800元,较以往上涨了约30%。

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令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向消费金融转型,向平台推荐借款人的中介费用随之水涨船高。

业内人士介绍,在8月《暂行办法》出台后,尽管中介费用(主要是平台与借款人达成借款协议后,向推荐机构支付的中介费用)上浮约30%,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依然要求增加借款人导入量做大消费金融业务版图。

“毕竟,只有如此才能加快业务转型步伐。”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李明(化名)直言。不过他意外发现,互联网金融平台转型消费金融热潮不减的多米诺效应,不仅仅是中介费用水涨船高,还有一批具有欺诈性质的借款人开始借助中介渠道混水摸鱼,趁着机构急于转型心理套取资金,无形间增加了平台的风控压力与获客成本。

“这又将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他感慨说。但他最担心的,是近期银行也开始与借款人中介机构开展合作挖掘个人消费金融商机,导致越来越多优质客户转投银行渠道,进一步加重了消费金融领域优质客户争夺战。

中介费用飙涨30%探因

李明直言,从《暂行办法》出台起,他便感受到借款人中介机构的报价日益提高。

以往,双方对中介费用做出两项约定,一是万元以下借款人中介费用,按照固定费率100元/人计算,二是万元以上借款人中介费用,则按最终借款额度的2%收取。

但《暂行办法》出台后,中介机构要求万元以下借款人中介费用调高至150元/人,万元以上借款人的中介费用费率则按3%收取。

他所在的机构内部算了一笔账,若按中介机构开出的最新收费标准,平台通过中介渠道获取借款人的实际费用开支约在800元,较以往上涨了约30%。

“为了加快转型消费金融的步伐,我们只能接受新的报价。”他直言。究其原因,一是直销平台获取的借款人平均成本在1000元左右,中介机构报价依然相对较低;二是平台刚向消费金融转型不久,缺乏足够的业务增量与信贷数据积累,此时借助第三方平台获得足够多借款人贷款申请,对业务拓展与风控模型优化均有好处。

但他私下告诉记者,其实自己非常羡慕中介机构的当前业务模式——无需承担风控与逾期催收任务,只需推荐借款人信息与申请,就能获取不菲的中介费用收入。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则不得不面对日益沉重的风控压力与新型欺诈风险。

所谓新型欺诈风险,即不法分子看中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急于向消费金融转型的心理,加之多数中介机构不对借款人信息进行初步核实与反欺诈审查,纷纷“虚构”身份信息通过中介渠道向平台递交借款申请,以此蒙混过关套取资金。

近期,李明发现不少“奇特”现象,包括多个借款人通过同一台手机发出借款申请,让他怀疑不法分子先收集借款人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再假冒后者名义申请借款“骗取”资金。此外他还发现中介机构所推荐的个别借款人存在手机通信记录稀少状况,他便怀疑不法分子可能用虚假手机号码申请贷款。

为此,他所在机构高薪从银行引入多位风控人员,专门完善了反欺诈风控流程,比如观察借款人在手机上填写身份证号码的时间是否超过7秒——若一个人填写身份证号码所耗时间超过7秒,很可能存在冒别人名字借款的行为。

“但这无形间也抬高了平台的运营成本,若中介机构渠道获客成本高于我们直销成本,我们很可能会改变策略,不再依赖中介渠道。”李明直言。

事实上,这个问题同样被借款人中介机构日益重视。

张建梁向记者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中介机构出现引发市场竞争加剧,纯粹依靠推荐借款人申请与个人信息而获取高额中介费用收入的业务模式未必会持续。

在他看来,中介行业同样需要变革。比如中介机构可以通过共享各个互联网平台的欺诈型借款人名单共享,先过滤存在欺诈行为的借款人,以此减少平台的风控压力;或者由中介机构先对客户分层,针对不同城市地区不同职业的借款人群体设定初步的信用评级,便于平台更精准地进行风险定价。

优质借款人争夺战的多米诺效应

过去数周,李明已经感受到中介机构业务变革所带来的新竞争压力——随着越来越多中介机构与银行开展消费金融贷款合作,大量优质借款人纷纷转投银行渠道。

究其原因,相比互联网金融平台普遍贷款利率设定在20%-30%,银行个人消费金融贷款的利率只有10%-20%,恰恰能满足不少优质借款人要求更低利率的诉求。

这种合作其实是大势所趋。作为借款人中介机构,平台需要为不同类型借款人寻求不同利率水准的贷款产品,才能实现业务持续增长。

“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优质客户的流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面对更高需求的风控与更大坏账风险。”李明直言。他更担心的是,不少中介机构以银行合作为“后盾”,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务谈判趋于强势——若平台存在暴力催收、风控体系不完善状况,中介机构可以随即暂停彼此的合作协议,某种程度加大平台的经营不确定性。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此采取变通方式,通过向银行输出风控技术,一方面寻求低成本银行资金,一方面与银行形成利益捆绑,整合银行的低成本资金与自身风控体系,创造即时性的低利率放贷审批流程,抵御中介机构的新冲击。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