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来,随着内容创业的大热,也带动了女性社群的火爆。女性社群的创业方向也五花八门。今天魏旭秋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女性社群里一个细分方向——女性运动社群是否有投资价值。
俗话说,女性能顶半边天。“女性+运动+社群”这三个维度放到一起,理论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女性用户量不必多说,女性运动人群也不能算少,女性社群又是大火的概念。但这三个维度合在一起产生的不是各种“放大”的“物理效果”,而是发生了“本质变化”的“化学效果”。
提到女性运动社群,大家自然就能联想到一群有钱有闲的美女们体验各种运动,比如摩托车、皮划艇、帆船、马术、游泳、搏击、瑜伽等各种或野性、或温柔,或高端、或亲民,或危险系数高、或老少皆宜的运动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垂直的女性运动社群聚焦在了女子竞技领域,有单独的女子篮球、女子电竞、女子搏击、女子赛车等等。
虽然女性运动群体不能算小,但总的来看,它有几个突出问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第一,女性群体单个运动项目忠诚度很差。
第二,女性群体在运动中的变现能力“非常弱”。
第三,女性运动群体核心人数太少。
通过上面的分析,相信很多人对于“女性+运动+社群”有了更深的理解:女性运动社群其实不是“女性”+“运动”+“社群”三个概念的交集,而是比这个交集要小众的多的多的一个群体。不管是在体育行业里做这个概念,还是在社群思维里做这个概念,都会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事,很难掀起大的波澜。
不过,在体育行业和社群思维里机会渺茫,但并不意味着女性运动社群就真的没有机会。“女性”+“运动”的“拉拉队”模式深受观众喜爱背后已经深深的说明了问题。“女性+运动”更像是一个“文化话题”,它是那些男性观众们消费女色,内心里的“虐待欲”和“野性刺激”充分发作的非常好的题材。不管是“爸爸去哪儿”和“极限挑战”的虐明星,尤其是“女明星”;不管是斩妖除魔的“赤裸特工”还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我的野蛮女友”,背后其实都是这种把“女性+运动”的组合来呈现“虐待欲”和“野性刺激”来引爆男性荷尔蒙市场。而“女性+运动+社群”就是天然提供这种文化现象的专业内容的最好的“弹药库”,它有着天然的IP属性。所以,最重要的结论就是:把“女性运动社群”内容化,形成一个知名IP,再通过IP的力量重塑社群,这或许才是女性运动社群最好的归宿。
所以,在笔者看来,女性运动社群的机会不在体育行业,更不在社群领域,而在内容领域,在IP。尽管这条路对于绝大多数体育行业的女性创业者而言有巨大的艰难险阻,但到目前来看,这条路或许才是最可能走通的路线。还好,很多女性运动社群创业者经过付出了高昂的学费之后,都已经走在了IP这条道路上。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