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综述 近期,民间借贷问题引发的舆情事件呈高发态势,尤其是9月份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兑付风波爆发后,媒体开始频繁关注、揭露类似高息借贷行为,其中不乏“诈骗”、“非法”等定性指责。当前,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金融活动广泛存在于市场之中,尤其少数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欺骗性较强,容易迷惑公众。而这些金融活动牵涉人数多,一旦发生问题,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处置不善就极易令事态演化、升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法机关应从各自的职能工作出发,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提高警惕,努力将事件纳入法治框架予以处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通过梳理近期发生的三起舆情案例,以政法视角探索此类事件的共同特征以及危机管控策略,以资参考。 二、舆情事件 1.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兑付危机事件 从7月份开始,陆续有网民在多家论坛发帖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通过泛融网售卖的“日金宝”理财产品涉嫌诈骗,在未告知投资者的情况下,突然改变“本金随时出入”的承诺,限制投资者存取资金。7月15日,泛亚发布公告称,“境外敌对势力恶意做空中国稀有金属市场”。 之后,不少重点媒体开始关注此事。证券时报网称此事“牵涉全国20个省份、22万名投资者、总金额达400亿元”,而“日金宝”年化收益13%,如此高收益是其他贵金属交易所的数倍。凤凰网指出,泛亚一直对外宣称全球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平台,其铟、锗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为全球第一。 8月份以后,全国各地开始不断有投资者报案。据中国经营网报道,北京、深圳、广州等地警方均已明确介入泛亚事件的调查。期间,昆明、上海、常州等地投资者曾在当地发生聚集事件,但相关报道并未获得较多转载。据中华网报道,有维权者还将矛头指向中央电视台,称其财经频道曾经多次为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制作专题报道,令不少观众对这间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信心大增。 然而,在交易所、投资方和监管方的多方僵持之下,泛亚风波不断升级。9月21日上午,多名投资者在国家信访局门前集会。下午,超过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泛亚投资人聚集在证监会门口维权。此事被多家重点媒体关注和报道,迅速将舆情推向高潮。 此后,不断有媒体指责该事件是“中国版的‘庞氏骗局’”。同时,一些曾支持泛亚模式的专家也遭舆论指责,新浪网在报道中称,宋鸿兵、茅于轼、郎咸平和吴法天等公众人物均给泛亚站过台。还有媒体对泛亚交易所及其董事长进行起底,称董事长单九良2006年成立过类似的煤炭电子交易公司,后来因煤炭业务发生资金链断裂,主要负责人被判刑。更多媒体将目光转向相关监管难题,以及由该事件引发的行业思考,追问“地方政府和银行是否要担责”的声音逐渐高涨。 9月25日、10月13日和16日,云南省政府和昆明市政府三次对泛亚一事进行通报,称已将其纳入云南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范围,督促其按照清理整顿要求对有关经营业务进行规范整改。之后,舆情趋于平缓,但是追问后续处置进度的声音一直存在。 2.MMM涉嫌传销式金融诈骗事件 6月26日,新浪财经援引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称,警惕金融金字塔MMM,俄罗斯最大庞氏骗局瞄准中国。该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俄罗斯人马夫罗季创建,有数百万计的俄罗斯人曾参与其中,该项目仅存3年时间并于1997年崩溃。2007年,服刑后出狱的马夫罗季,再次按原有模式重操旧业。9月21日,搜狐网报道称,近来,MMM金融互助平台理财赚钱的事情被疯传,该平台宣称每个月的收益就可高达30%。但专家指出,该平台并没有实现30%利率的可靠途径,只是靠吸收下线的钱,来给上线支付利息,很可能涉嫌传销。不过,相关报道并未受到较多关注。 之后,凤凰网、中华网等网站出现了多篇宣传和称赞MMM平台的文章,多角度、多层次介绍了该平台的发展历程和运营规则,如“资金不超过6万”、“利息计算以月为周期”等,并称其为“全球最顶尖的互助金融项目”、“世界四大发明之一”。 10月21日,搜狐网继续发文指出,从平台资质和项目盈利模式等方面考查,警惕“MMM金融互助”是个传销骗局,建议大家别抱侥幸心态。23日,央广网刊发追踪报道《金融互助平台涉嫌高息揽储 投资者维权艰难》。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网易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了相关报道,引发舆论对该平台的关注。 与此同时,中华网、深圳在线等网站再次发布《MMM金融互助平台为何被误解为传销》、《MMM金融互助平台写是真的吗?官方负责人答疑解问》等报道,通过专访相关负责人继续为该平台辩白。 11月13日,网易财经发布报道《金融互助模式被疑为骗局+传销 银监会发预警》指出,银监会等部门日前发布相关预警提示,提到的诸多特征与“MMM互助金融社区”极为吻合;15日,搜狐网评论称,中国政府终于出手打击庞氏骗局MMM互联网传销,相关报道被转载282次,持续掀起舆论讨论热潮。 之后,主流媒体不断起底MMM金融互助平台。11月16日、17日,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相继报道称,“MMM金融互助”疑为庞氏骗局,23倍高收益靠瓜分下线本金,引发网民关注。19日,澎湃新闻网发布报道《起底“MMM互助金融”:月收益30% 真正运营者成谜》。此后,不断有舆论声音催促相关部门尽快介入调查。 3.卓达公司百亿融资被指“庞氏骗局”事件 11月5日,无界新闻发布报道称,卓达公司以其3D模块建房技术为亮点,向投资者讲述了一个产销过万亿,并且即将上市的集成房屋产业新星的故事。并以此为由头,推出卓达新材理财项目,年化收益率从20%到30%多不等,目前已吸引近40万人投资。报道还指出“像是庞氏骗局,水泥、陶瓷、钢材都是全行业亏损,卓达50%的利润率有点不靠谱”。 随后,卓达官微回应称,无界新闻恶意诽谤,已决定向公安部门正式报案。6日,卓达官网发布《关于“无界新闻”不实报道的回复》,其中不乏“暴利才是新生产力!暴利光荣!”等措辞,还包括一篇名为《卓达新材:史上最强盈利模式》的文章,署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黄海平”、“北京大学品牌学部主任董彦峰”等人。 之后,有网民开始不断爆料,卓达集团已经限制投资者赎回资金。8日,据无界新闻报道,河北省金融办已经让石家庄市政府进行核查,调查清楚情况。 11日,《环球时报》刊文《国家再不调查卓达公司 恐怕要出大事》,对卓达公司融资行为进行揭露,多个角度指出“卓达公司并没有经营理财产品的资质,却一直在通过理财产品吸纳公众资金,并承诺高额回报。”报道还称,在过去这几个月,卓达公司在河北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宣传造势活动,均出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官。报道最后强调,“卓达公司可能已经吸引了数十万人上百亿的投资。如果国家机关放任不管,一旦该公司发生资金链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12日,央广网等媒体深度追踪卓达事件,质疑卓达宣称的“与俄罗斯6000亿保障房合同”、“有20万亿的建筑市场”等说辞,指出警惕卓达公司可能难以偿付违约资本。当日,卓达发布公司总裁回应的视频,称“1000亿我也还得起”,“还得起”就不算非法融资,并针对俄罗斯保障房一事称“反对我们,就是仇恨党,仇恨普京”。之后,多家媒体发布报道对卓达公司发起诘问,评论不断指责卓达“牛皮吹破天”,是“陆版庞氏骗局”。 三、舆情解析 1.借贷形式缭乱、易涉罪 存在极高风险 泛亚、MMM、卓达等借贷机构因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等问题,存有较大风险,正被媒体置于“聚光灯”下审视,“骗局”、“非法”等字眼不断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令相关舆情呈高热态势。 ■ 超高利息成标识 此类机构在借贷活动中,通常采用远远高于存储利率的利息来吸引投资者,脱离正常范围的投资收益成为其最鲜明的特征。比如,泛亚、卓达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普遍在20%以上,远高于行业盈利的正常标准,而MMM的年化率更是离谱,一年竟高达23倍。面对超高利息的诱惑,不少公众往往会忽视其中风险,失去理性判断。对此,专家多指出,离谱的收益往往是通过扩大下线来偿还上线利息,最终难逃“庞氏骗局”的套路。 ■ 多打“创新”口号 当前,此类机构理财产品名目繁杂,多依托互联网平台,频频打出“金融创新”的旗号,制定的规则也令人眼花缭乱。比如MMM自称靠“诚信”互相赠与增加财富,并规定了“资金不超过6万”、“利息计算以月为周期”等条件;泛亚则以稀有金属交易为主打品牌,通过泛融网售卖“日金宝”理财产品;卓达以推广自己3D模块建房技术为噱头吸引投资者。 ■ 善于宣传造势 此类机构擅长运用媒体渠道造势,在宣传上颇具煽动性。比如,卓达公司一直在河北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称自己在国内拥有20万亿的建筑市场等,即便被媒体曝光后,依然强辩“1000亿我也还得起”、“暴利才是新生产力!暴利光荣!”。MMM金融互助平台也频繁在商业网站露脸,宣扬其竞争优势、精英团队、传奇之路,被指“涉嫌传销”后,还组织专人通过媒体进行回应。而泛亚曾多次与央视财经频道合作,推介其互联网理财产品。泛亚危机爆发后,泛亚在多个场合公告称“境外敌对势力恶意做空中国稀有金属市场”,博取投资者同情。 ■ 打造权威形象 这些机构特别注重打造国际权威形象,如泛亚自称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MMM更是自称“全球最顶尖的互助金融项目”、“世界四大发明之一”;卓达曾广泛宣传其与俄罗斯政府签订6000亿合同,还称“反对我们,就是仇恨党,仇恨普京”。 这些机构还善于邀请知名专家、业内人士甚至官员为其“站台”,暗示其掌握丰富资源,给人一种正规、权威的感觉。比如,泛亚多次邀请宋鸿兵、茅于轼、郎咸平、吴法天等公众人物“力挺”其产品,而卓达的相关报道里也“巧妙”出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官,面对舆论质疑,卓达则拿出满是头衔的专家署名文章作为回击。 ■ 前科劣迹斑斑 媒体起底泛亚等机构的前尘往事,发现无一例外都有过“黑历史”。据媒体报道,泛亚董事长曾因煤炭业务发生资金链断裂,主要负责人被判刑;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MMM金融互助平台”创始人马夫罗季就曾因建立该平台涉嫌诈骗被俄罗斯警方判刑;卓达也曾在2008年因涉嫌假按揭被警方介入调查。 ■ 普遍缺乏资质 虽然自称权威,但据媒体报道,泛亚、卓达和MMM公司均不具备对公众开展投资理财业务的牌照和资质。此类机构多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普遍缺少基本的金融资质,因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等问题存在较大风险,可能成为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的温床。 2.涉众型事件波及面广 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此类借贷活动往往具有涉及人数众多、地域广泛、金额异常庞大等特征,再加上具有一定隐秘性,导致危机潜伏期时间长、舆情波及面广。一旦事发,各地投资者因利益诉求的一致性,极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缔结,组织形成维权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寻求舆论关注,并呼吁政府部门出面解决问题。期间,投资者可能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容易和政府部门发生冲突,一旦处理不当,会令事件演化、升级,引发群体性维权事件,泛亚就是典型样本。所以,如果不积极防范此类金融风险,其后果危害之大,波及范围之广,远远超过其他行业风险。 3.处置衔接、协调难度大 或累及政府公信 在此类事件中,因法律规定不足、监管权限不清、执法手段有限等因素,政府部门在后续处置中衔接、协调难度较大,必须通过金融监管、司法等多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化解矛盾。期间,可能出现处置进度缓慢、时间跨度较长等情况,与投资者拿回资金的迫切心理出现矛盾。一旦出现投资者合理诉求受阻等情况,投资者不满情绪就会爆发,会对政府公信和司法公正产生怀疑,为后续处置增加阻力。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5年第44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王灿 实习生 吴燕博)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