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激起千层浪。 12月25日,安信信托收到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湖南高速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下称“高速财务公司”)案件的二审判决书。在这份判决书中,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示,安信信托和高速财务公司签订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补充协议》属于刚性兑付的约定,故该两协议应认定无效。 “28日一早起,不少投资者打来电话询问,此前他们购买的信托产品所涉足的《补充协议》与《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是否不再受法律保护。”一位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不少投资者担心,按照上述判决书的认定,众多信托产品所涉及的带有保本保息承诺安排的《补充协议》与《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都不再有效,之前购买信托产品的收益和本金都变得难以保障。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份判决书浇灭了众多投资者对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信仰”,中国理财投资离“卖者尽责、买者自担”的新时代又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择偶’标准也会发生巨大改变。以往通过抽屉协议实现刚性兑付的操作方式,投资人往往将金融机构视为产品‘担保方’;如今抽屉协议被判无效,他们转而将金融机构视为交易对手,重点考察金融机构的优质资产获取能力、风险资产处置能力。”上述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指出。 “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时代来临 尽管监管部门出台资管新规等多项措施,多次强调打破刚性兑付,但不少投资者至今仍心存侥幸。 此前,不少投资方在认购非标融资类理财产品时,会与产品发行方签订一份《受益权转让协议》或《补充协议》,以抽屉协议形式明确发行方的刚性兑付职责。由于这些补充协议属于合同关系,受到法律保护,因此不少投资者认为刚性兑付依然可以换一种形式延续。 如今,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这份判决书,无疑彻底打破了这种侥幸心理。 对于将《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补充协议》视为违规刚性兑付行为进而判决无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给出了三大理由: 一,如果《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实际履行,会达到委托人从受托人处得到了本息固定回报、保证本金不受损失的结果。其法律关系是名为信托受益权转让,实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安排。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三十四条“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承担支付信托利益的义务”的规定,应属无效。 二,监管部门对安信信托进行了相关调查后书面回复法院,认为安信信托与高速财务公司签订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等一系列操作是保证本金收益不受损失的行为,属于违规刚性兑付行为。 三,《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简称“九民会议纪要”)第92条规定:“信托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人与受益人订立的含有保证本息固定回报、保证本金不受损失等保底或者刚兑条款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条款无效。受益人请求受托人对其损失承担与其过错相适用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实践中,保底或者刚兑条款通常不在资产管理产品合同中明确约定,而是以“抽屉协议”或者其他方式约定,不管形式如何,均应认定无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出,本案中,虽然没有在《信托合同》中直接约定保本保收益的条款,但在《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补充协议》的约定显然是保本保收益的约定,如前如述,属于刚性兑付的约定,故该两协议应认定无效。 “这份判决书的面世,宣告了信托刚性兑付彻底被打破,从政策规范层面延伸到法律判决层面,势必推动国内理财市场向‘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新时代迈进一大步。”上述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指出。 在他看来,这也符合国际理财市场的发展规律。过去数十年间,欧美理财市场经历了刚性兑付——打破刚性兑付——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三大发展阶段。 究其原因,是一系列风险事件的爆发,令欧美投资者与金融机构意识到,刚性兑付短期内看似给投资者财富给予保障,从长远而言却使投资者遭遇更大幅度的财富损失。 1、金融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但刚性兑付令这项实质发生改变,甚至助长“庞氏骗局”的产生。一旦庞氏骗局泡沫破裂,势必触发大量投资者财富巨大损失,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年麦道夫庞氏骗局就造成众多欧美高净值投资者数十亿美元的财富损失。 2、金融投资的运作规则,是风险越高收益越大,但刚性兑付打破了这个运作规则,由此造成资产风险定价与收益预期之间的扭曲,结果是期限错配、资金池业务、自融行为乱象迭起,导致投资者势必面临财富损失的巨大风险。事实上,国内众多P2P机构前些年相继跑路,早已诠释了刚性兑付打破金融运作规则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3、刚性兑付同样导致众多金融机构风控缺失,众多高风险资产被蒙混过关,直接销售给不适合的投资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与财富损失隐患。 “尽管个别投资者担心抽屉协议失效将影响本金利息安全,但多数投资者对此显得相当理性。他们也意识到,刚性兑付的破灭,反而会给投资者的资产带来更大的安全性,促使金融机构作为产品发行方,必须做到勤勉尽责,否则法院同样会会判决机构承担巨额赔偿责任。与此同时,投资者也需树立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不再只看收益高低选择产品,更要关注理财产品底层资产风险系数与收益前景是否对应,对理财产品和理财机构都做到精挑细选。”上述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表示。 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 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