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浙江方面披露的数据,当地多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铁索连舟、如履平地”本是互保、联保制度设计的初衷,但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反而成了“火烧连营”的导火索。由此,浙江区域的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的症结仍未有效破解,关注类贷款可能劣变的风险仍然较大。 浙江增量破纪录解剖 今年一季度,浙江区域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920亿元,同比多增1329亿元,增量破了近五年同期最高记录。 而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全国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在大幅增长,规模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93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 浙江的社会融资规模中,贷款贡献较大,占比77.5%。而表外融资则受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下降拖累,出现负增长,净下降188.3亿元。 贷款增长较快。一季度,浙江全省各项贷款新增3121亿元,同比多增1004亿元。3月末,浙江全省各项贷款余额79586.8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去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 “G20峰会将于今年9月在杭州举办,6年后还要举办亚运会,在这两个重大国际盛会的推动下,杭州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资金需求旺盛。同时,杭州的房地产市场销售也在回暖,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信贷需求也在增长。”浙江一位银行业人士解释银行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 今年3月末,浙江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79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部贷款3.2个百分点。除银行信贷之外,直接融资增速也较快。一季度,区域内直接融资增加977亿元,同比多增657亿元。 从债券市场看,一季度,浙江区域内共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716亿元,同比增长93.7%。同时,公司债发行快速增长,一季度发行30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零。这主要是因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利率较低,企业发债积极性较高。 今年4月18日,浙江省政府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定向发行1500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全部用于置换银行贷款,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至4月20日,各项贷款比上月减少1447亿元。 一季度,浙江省新增个人住房贷款642.3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1.8倍,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0.6%,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在贷款猛增的背后,银行也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工具拓展资金来源。 一季度,浙江全省31家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257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35家机构试点发行大额存单21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发行量。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同业负债规模10670.4亿元,同比增长40.4%,一季度新增1743.4亿元,同比多增782.2亿元。 同时,商业银行资金配置多元化趋势明显。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途径趋向多元化,经营方式逐步从传统信贷向债权、股权、期权等全资产型转变。 一季度,浙江全省金融机构债券资产和股权投资分别增加925.2亿元和1136.3亿元,同比分别多增721.3亿元和82.8亿元。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债券资产余额6561.7亿元,同比增长47.7%;股权投资余额8850.6亿元,同比增长75.7%。 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历史“次低” 虽然浙江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在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但多位当地金融界人士均认为,下阶段仍有较多不确定和不利的因素。首先就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金融层面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形成的一个恶性循环,也就是银行授信更趋谨慎。 一季度,浙江省制造业贷款负增长,净下降39.3亿元。而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的银行家问卷调查也显示,一季度,浙江省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42.61,同比下降6.52,为历史次低。 截止今年3月末,浙江省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4.55%,比年初上升0.14个百分点,并高于全部贷款不良率2.16个百分点。 3月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901亿元,比年初增加92亿元;不良贷款率2.39%,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从浙江省内几个重点区域看,金华和宁波一季度信用风险继续上升,其中金华3月末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0.48个百分点。 对此,浙江一位地方金融监管人士表示,不良贷款率继续攀升的背后,是浙江省后续贷款“劣变”压力仍然很大。 一季度,浙江省关注类贷款余额3702亿元,比年初增加312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4.66%,比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 另外,部分行业“去产能”和“去杠杆”,也会波及一些企业贷款。比如浙江省印染行业的整治行动,就对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形成了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针对浙江互联互保贷款占比过高的情况,浙江省政府提出“力争5年内全省企业信用贷款占比提高到15%以上,保证贷款占比下降到30%左右”的目标。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