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线下理财公司频频出事。中晋资产、易乾财富、融宜宝等线下理财公司陆续出现问题,涉及资金规模巨大,参与人员众多。通过对线下财富公司的研究,我们发现,线下理财公司背后呈现出“传销化”的发展趋势。 一、传销和线下理财公司的“传销化”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相比传统的产品传销,金融传销的方式更加多样,不法团体常常打着交易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理财、众筹等幌子进行传销,例如多次被媒体点名的MMM金融互助平台。金融传销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蒙蔽着投资者,使其传销的本质更不易被察觉。但是,无论传销的方式怎么“与时俱进”,识别传销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即缴入门费、发展下线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发展下线获得报酬。 通过分析线下理财公司,发现其员工招聘及拉下线的方式逐步接近传销模式。大部分线下理财公司的员工为了完成理财任务,拉身边的家人、亲朋好友购买理财产品入局,并且线下理财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也往往以此为导向。 二、线下理财公司“传销化”的特性 通过比较问题线下理财公司与传销的运作模式,可以发现它们在公司等级制度、员工绩效构成、包装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1、等级制度 员工等级。在问题线下理财公司里,大部分公司的员工存在等级制度,核定等级主要从业绩量和手下员工量两方面考虑。根据易乾财富的内部资料,可以发现公司内部等级设定十分繁琐。员工按照等级从低到高,主要包含理财经理岗、团队长岗、理财总监、总监代机构负责人和城市总经理岗五个。每个岗位对员工的业绩要求不同,对手下拥有的营销团队数量也所有不同,达到相应的要求,员工便可升级。 团队等级。大部分线下理财公司中,员工的晋升通常从两方面进行考核:一是员工个人和所在团队的业绩;二是员工所在团队的员工数量。团队等级建设是“传销化”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常一个最基础的团队由一名管理者和固定数量的员工构成。在员工数量达到团队限额以后,就会“裂变”出新的更大的团队,每种团队由几个小团队构成均有制度可依。在不同地区间,团队的发展依然可以采取“裂变”的模式。例如大大集团就采取了集团、省公司、市(区)公司、分公司和支公司的“裂变”方式,最后在全国发展了23家省公司,4家直辖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 2、员工绩效 绩效构成。大部分线下理财公司员工的工资由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构成。个人业绩中,由基本工资和岗位提成构成。在曝光的几家问题线下财富公司中,员工的基本工资差距较大,在3000元至10000元之间。岗位提成是员工工资的主要部分,可以大致分成个人业绩提成和推荐员工业绩提成。根据员工所处等级和推荐员工所处层级的不同,提成将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计算。例如中晋系的员工,100万以下为0级,100万为1级,300万为2级,500万为3级,一般3级为团队经理,上面还有4级的部门经理和5级的大老板。 值得关注的是,在团队中,员工在入职后,除了见到自己的直接领导,很少见到跨等级其他领导。同时,为了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员工的绩效里还包括团队提成,这部分薪资是按照团队整体业绩进行计算的。纵观这些线下理财机构的绩效构成,这与传销中发展下线并按照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的模式几乎一模一样。 员工购买理财产品。近期出事的几家线下理财公司中,员工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等情况差距很大,这些公司对员工转正的要求往往只有一个,就是达到业绩要求。员工常常采取购买公司理财产品的方式转正。紧接着,在层级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员工为了达到业绩要求,便开始将亲朋好友都拉进公司,成为员工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据媒体报道,各问题线下理财公司员工购买理财产品的数额在万元到百万之间。最后,在公司即将出现资金断裂的时候,有的公司还有强制要求员工购买产品,否则就会立马开除。例如,e租宝和大大集团均在公司出现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强制员工购买过理财产品,声称要大家一起“共度难关”。这种要求员工购买公司理财产品的模式与传销中缴纳入门费的模式雷同。 3、包装方式 面对可观的收益,初次了解这些理财产品的客户会产生疑惑,担心项目的合规性和资金的安全问题。与传销相似,这类线下理财公司会对客户“洗脑”,强行将合规性存疑、收益得不到保障的理财产品包装成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并且,公司多采取强拉多方“背书”的方式。 项目合规性。线下理财公司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服务,代销其他机构的产品。分析近期出事的几家线下财富公司可以发现,在理财产品的类型上,线下理财机构代销的产品大多为债权转让产品和私募产品。在债权转让产品中,担保方和项目方往往是关联方,无法做到转移风险。在私募产品中,购买这些产品的投资者中,绝大多数不符合证监会对私募基金“合格投资人”的要求,私募产品涉嫌私募拆分,并且大多私募产品也并未登记备案,项目的合规性得不到保障。在资金的投向方面,大多数产品将资金投向了线下理财公司所属集团的关联公司,项目真实性存疑。 外部 “背书”。大部分线下理财公司偏爱繁华地段,通过买下或者租下整层甚至整栋楼作为公司的办公场所,并配上豪华装修,以此显示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同时,公司会采取邀请明星和金融界著名人士为公司站台、赞助电视节目、购买飞机、疯狂铺广告等方式增加公司知名度,营造一种不差钱的假象。有的线下理财公司所属集团,十分热衷于资本运作,用参股和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知名度。例如,e租宝及中晋分别所属的钰诚国际和国太控股就采取了投资香港“仙股”企业的方式来显示公司所谓的“实力雄厚”。 三、线下理财公司“传销化”发展存在的危害性 线下理财公司发展的“传销化”对公司员工、其他投资人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身心俱疲,人财两失。传销对员工的心理伤害和财产伤害极大。“传销化”的线下理财公司通过门店聚集员工,一改传统传销机构松散的局面,变得更有纪律,组织性更强。员工在“传销化”线下理财公司工作的过程中,被利益绑架,通过不断的洗脑,满脑子的发财致富梦,可以说是“走火入魔”。在高额工资的诱惑下,不少员工不仅搭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还去拉动家人、亲朋好友的流动资金、房产首付款和棺材本等投入到这些所谓的线下理财公司,甚至有员工在别的机构借款投资公司理财产品,赚取差价。 当“传销化”的线下理财公司倒闭后,员工不仅要面对金钱的损失,还要面对财产损失后带来的家庭矛盾,离婚和断绝关系的情况时时发生。同时,将他人的金钱陷进“传销化”理财产品中,员工的亲情和友情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原本关系很好的亲朋好友可能变得形同陌路,部分员工还将面对亲人和朋友的指责和讨债。 第二,涉及面广,多方受累。出事的“传销化”线下理财机构,通常涉及资金规模大,参与人数多。如表1所示,近期出现问题的几家线下理财公司中,涉及资金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由于公司设定的“裂变”规则需要大量人员的不断加入,问题线下理财公司涉及的人数大多在万人以上,并且在某些区域有大量的线下门店。这些线下理财公司的倒闭,不仅使大量投资者遭受大额损失,还会对金融体系及区域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这些问题线下理财公司的倒闭,给理财和借贷市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一些正常运营的平台因为这类理财公司的倒闭,无端受牵累。其中,P2P网贷平台成为“最惨背锅侠”。部分媒体和个人错误地把线下理财公司归为P2P网贷平台并大肆报道,导致P2P网贷名声受损,部分人谈P2P网贷色变。 第三,维权艰难,耗时耗力。当“传销化”线下理财机构倒闭后,维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爆雷后,部分情绪激动的投资者,会采取围堵公司、殴打员工等过激行为。其实,投资者最有效的维权方式是保留好相关证据并且报案,让公安机关介入和调查,帮助投资人追回损失。但是,由于此类线下理财公司案情涉及的金额大、人数多,即使公安机关工作迅速,也可能会耗时多年,受害投资人也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收集证据、报案以及等待不可知的偿付结果。 总结 诚然,上述出现问题的线下理财公司目前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销,但许多线下财富公司已经开始有向传销发展的趋势,在员工等级、团队等级、升级要求、绩效构成、员工自行购买产品、强拉外部机构和个人为公司背书等方面已经具备传销的特性。这类线下理财公司带来的危害极大,员工及其他投资人将面临资产和情感的双重损失,社会可能面临金融体系及区域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不得不引起多方的重视。投资者应当理性面对产品的收益,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而不考虑产品风险和合规问题;政府机构也应当加强监管,将线下理财公司“传销化”的趋势扼杀在摇篮中。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