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机会窗口将逐渐减少。”熊猫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李论在近日36氪的创业交流会上给出上述观点。 近期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出,对行业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监管的不断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不似以前野蛮生长阶段,与之相伴随的是创业机会窗口正在逐步减少,因此对于创投者来说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尤为重要。 虽然窗口正在不断缩窄,但是从投融资角度来看,市场仍然处于热络期,好项目依旧被追捧,被投项目数量虽然有所下滑,但是单笔投资金额却在不断上扬。 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共发生投资案例248起,披露金额案例数210起,总投资金额达77.36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3119.22万美元。 案例数环比减少24.6%,金额环比增加13.66%。案例数同比减少50.40%,金额缺同比暴增51.4%。 2016年3月共发生投资案例338起,在披露金额案例数295起,总投资金额达58.16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1720.79万美元。案例数环比增加120.9%,金额环比增加37.0%。案例数同比减少14.9%,金额同比增加30.5%。 李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互联网金融创业要想突出重围可以关注四个方向:将金融与交易场景相结合、很强的资金端能力、垂直聚焦资产端、拥有足够数据沉淀。 金融是一种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服务。“90%的B2B创业都在投资交易环节,而交易并不是依赖交易本身发生的,交易是依赖于服务而发生。”李论认为,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当中,纯粹进行现金放贷的模式中机会已经很少了,不仅风控难操作,而且可实现的社会价值有效利用率较低。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首先将更多的和交易场景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B2B的交易场景,还有B2C的交易场景。 第二个方向是增强资金端的能力。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已经到达整合、兼并,往更高方向转化的机会,有大量的上市公司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拿到更便宜的资金。 “互联网金融公司创业的早期阶段应该具有资金端的能力,但并不代表将所有的精力放在资金端。”李论指出,比资产端更为重要的是做出具有自己特色和挖得够深的“护城河”以及拥有足够高的竞争壁垒的资产能力。 垂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将是未来的大方向。“巨无霸平台在未来很难产生了,通过构建足够垂直的资产端,挖深投资类目才有可能奠定足够强的竞争能力。”李论表示,进行互联网金融创业最需要构建资产端的能力,中国市场非常大,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百亿级的市场。 比如在农村给农机、养殖户做授信房贷,给大学生做授信房贷。目前这个时点互联网金融的创业,不在于要做大而全的平台,真正的机会是深耕某一门类的资产端。 最后,互联网金融公司要有一定数据沉淀,只有足够多的数据沉淀才能将竞争壁垒、门槛做得足够高。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1.0阶段,大量的数据处于信息孤岛阶段。”李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的P2P市场中,超过65%的人口是共贷的,一个人在一个平台借完钱之后又去别的平台借钱,大额的数据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打通。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都希望自己平台的数据更多、更全、更丰富,希望 “护城河”更高,现实中,也有大量的数据沉淀在民间和各细分平台,都是孤岛。“说白了,金融的工作就是数据的工作,没有数据也没有太多的核心竞争能力。”李论说。 利用数据进行线上获客、放贷已经逐渐成为改变传统的线下获客、信贷员技术因流程繁琐和高度依赖人力把控而渐渐陷入成本困境、征信困境、风控困境的牢笼中的重要措施。 “通过分析小微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订单、纳税、流水等明细数据,可综合判断小微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最终判断出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业内人士表示从IT时代到DT时代,新的大数据技术将为小微信贷业带来更加高效的借贷基础设施。 微贷技术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IPC技术和数据化技术,IPC更多通过客户经理和借款人的面谈采集软硬信息。而数据化技术则是在海量数据源的基础上,包括法院、公积金、银行流水、POS数据、社交媒体、移动运营商等等。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