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聚敛征信数据:闪银切入消费金融万亿市场
发布时间:2016-04-10 09:56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目睹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壮大,业务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某大型平台投资任职的支正春发觉,互联网金融还有薄弱环节——在中国,个人征信系统并不健全。

    截至2013年底,在6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有4亿用户的个人征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2亿在银行有信息记录的用户,数据流通并不便捷,这并不利于金融业务的开展。

    因此,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得不组建专门团队来收集个人征信数据。然而,专门组建团队来完成这项重复且庞杂的工作的成本,却让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堪重负。

    然而,这意味着创业的商机。支正春意识到,互联网金融此时并不缺P2P公司,而缺少一家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底层基础设施,能完善个人征信数据的平台。

    这年11月,支正春离职创办闪银——通过用户授权收集征信数据,做出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并同时对接需要用户的借贷平台。

    对于这一不仅能帮C端客户快速找到合适的金融借贷产品,也能帮助B端省去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支出的项目,老东家玖富投资自然不会放过,近水楼台地投资了几百万人民币的种子资金。

    从信用评估到消费金融

    与行业内诸多企业征信服务公司相比,公司CIO李昊认为,个人征信数据的收集更难。在他看来,企业的征信公司,在数据语言上与个人征信数据有区别。

    李昊说,企业先天就有数据公开的义务,而由于个人的信息是被保护的,从数据获取上,对于企业与个人的征信行为所面临的法律上的条款不同。企业可以从网上去搜集各种各样的公开信息来组装加工,但是个人的信息必须通过个人授权。

    闪银的特点是只有业务发生之后,得到了个人的授权,才会去搜集他的信息。

    闪银通过三种方式来获取用户数据:客户授权信息,网络关键信息抓取,以及通过合作机构数据接口获取。

    闪银后台,还将数据经过一系列的清洗、建模,整理出标准化的个人的征信信息,较为核心的数据包括,用户的资质信息、消费信息、社交关系信息,还对用户现有的一些反欺诈的一些检验的数据。

    而基于数据,闪银会在最终信息中,标示出用户的违约风险高低,近期会不会有借贷和套现的风险、建议借贷额度等,而不是简单的原始数据罗列。

    这样,在通过对个人进行信用收集、评估的过程中,闪银不仅帮用户快速找到适合的借贷产品,也因此掌握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型数据。

    对闪银来说,这意味着与B端合作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线上,向企业提供客户信用报告,通过推荐的用户流量,向企业收取相应的费用;在线下,为普遍缺乏IT技术、风控能力,以及资金对接能力的零售商(如大型手机供货商),定制消费金融类的APP,通过用户在其APP上达成的业务量来收费。

    随着消费金融的市场热度逐渐走高,不管是大型电商,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布局分期贷款市场,而为线下零售商定制消费金融类APP正是闪银从千亿市场的信用评估市场,逐步转向消费金融的万亿市场的一步。

    支正春直言,“不论个人征信还是企业征信,如果仅仅定位于我要卖报告或者提供数据的话,市场空间都不会特别大,也容易被取代。但如果自己去做放贷业务的话,平台的性质又会发生变化,征信的公允性将受到影响。”

    他认为,征信公司不能完全依赖信用报告上提供咨询帮助,也不会太深变成一个放贷机构,而是追求深度的和业务的绑定,比如做定制化的产品。

    现在,闪银还在寻求更大的机遇。“公司也正在尝试拓展国际市场业务,不断地寻求新的爆点,令业务持续处于一个指数的增长状态。”李昊说。

    资本的选择与博弈

    没有通过财务顾问,闪银也幸运地完成了几轮融资。种子轮时,闪银接受了老东家玖富投资几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同时,玖富也是闪银做信用评估业务的客户。

    2014年6月,当时已有80多万用户的闪银启动A轮融资,红杉、IDG同时成为最终的候选对象。“IDG投资主要基于对创始团队的信任。而红杉更看重在金融领域的赛道布局。”支正春当时的想法是,“一个主团队,一个主赛道,如果他们都投我们,我们就比较稳了。”最终闪银获得了IDG的A轮融资。

    而IDG在投资闪银后,在人力资源、海外资源对接等方面,给闪银提供了诸多帮助。

    2014年冬,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风口,闪银的模仿者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让闪银感到压力。“我们需要一轮融资来和竞争者们再次拉开差距。”于是,闪银启动B轮融资,在与SIG董事总经理王琼短暂接触后,2015年春节前,双方就敲定了协议,过完春节后,闪银得到了两千万美金。

    SIG闪银项目负责人刘一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SIG曾投过51助手、挖财等互联网金融项目,入手闪银,也再次加深了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

    他表示,“闪银选择了一条发展很快、很有特点的道路。征信市场,中国有较大空白,也没有特别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模式选择上,与其他公司差别比较多。”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为投资人带来价值无非两条路:一是,不断融资,炒高估值;二是,通过亏本快速发展,最后上市变现。而闪银并不希望采取上述两种方式,而是以现金流稳健为核心。据了解,闪银在2015年第四季度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公司拥有300多名员工,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李昊坦言,即便拿到B轮融资,闪银仍需要面临诸多挑战,除了要在业务上寻求更多的爆点,维持公司指数型增长外,公司管理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在进入C轮融资后,公司已经相对成熟,如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他说。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