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壳资源炒作“末日行情” ——专访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 《红周刊》作者 赵康杰 10月底以来,壳资源再掀炒作风潮,ST板块也被游资追捧。2015年“股灾”至今,严监管之下的打击壳资源炒作是否已经出现了方向上的转变?本周,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在接受《红周刊》专访时认为,壳资源炒作将扭曲市场估值体系,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逆向化、劣币驱逐良币等乱象以及财富分配不公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他同时表示,当前市场对于壳资源的炒作只是阶段性的,并购重组政策的“松绑”并没有为壳资源带来太多炒作的空间,渐行渐近的注册制也让壳资源贬值成为大势所趋。 壳资源炒作上演“末日行情” 《红周刊》:您怎么看恒立实业的11个连板? 陈绍霞:最近一段时间,壳资源炒作确实比较厉害,我觉得其中有政策面调整所导致的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实际上,A股市场从年初至今已经低迷了有大半年,监管层可能比较担心触发系统性风险,作为救市“组合拳”,在政策层面自上而下地做了调整。前段时间,证监会出台新规,被否IPO企业再重组上市间隔由此前的3年缩短为6个月。原来相比于重新申报IPO,政策对借壳上市的要求更加严格,现在将两者执行统一标准,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 《红周刊》:本轮壳资源炒作会不会持续下去? 陈绍霞:我觉得当前市场对于壳资源的炒作是阶段性的。2015年“股灾”之后,壳资源持续贬值,其中有很多坐庄的机构被套牢,这次应该是趁着政策面松动寻求出逃的机会。壳资源炒作不太可能会回到2015年之前的状态。 对于A股市场来说,注册制是大势所趋,如果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进展顺利,A股市场其他板块都会效法实施。在未来注册制落地的大背景下,IPO或许就不需要排队了。甚至有可能像香港市场那样,一天有数家公司敲钟上市,壳资源贬值也将成为一个大趋势。同时,被否IPO企业再重组上市与被否IPO企业重新申报IPO的时间间隔调整一致,以及重组上市与IPO上市的标准等同,也意味着借壳不再是有融资需求企业的首选上市方式,壳资源也就无法像先前那样待价而沽。 壳资源炒作扭曲市场估值体系 《红周刊》:壳资源炒作风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陈绍霞:壳资源炒作最大的负面影响是扭曲了市场的估值体系与价格机制。在一个正常的股票市场中,估值体系是唯一的:在持续经营的状态下,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样的股票才是有价值的。但在壳资源估值过高的背景下,A股市场有两个估值体系——企业持续经营的价值,以及壳资源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小市值股票来说,很大一部分价值在于其所拥有的壳资源的价值。 这种炒作风气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很多已上市企业的管理层不是在忙着做好企业经营,而是在忙着玩“忽悠式”重组,配合企业大小非减持;其次,还会导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紊乱——在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与价格机制扭曲之后,价值跟经营脱钩,导致好企业并不一定能融到资,反而是一些盈利能力差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圈几十个亿的资金。像全通教育这种公司,股价炒到数百元,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到很多钱,但融到的资金并没有为股东创造价值,反而毁灭了股东的财富,也导致整个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 炒作包括壳资源炒作还会导致财富分配的不公。很多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可能已经资不抵债,但大小非一减持就套现了数亿元。他们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也没有为资本市场创造价值,大股东的所得与付出就是不匹配的。他们在二级市场炒高股价、减持套现之后,接盘的都是中小投资者,就像那些每股400多元买入全通教育的投资者,现在90%多的财富已经蒸发。 此外,壳资源炒作无形中对于IPO造假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壳资源估值高企对于未上市企业的诱惑力太大了,资不抵债的公司在市场上最少都有几个亿的价值,这会诱惑一些未上市垃圾企业不择手段地谋求上市。所以,只有二级市场壳资源的不合理估值破灭,造假上市的直接动因才会消失。近两年,随着壳资源估值不断下移以及IPO审核严格,很多排队的IPO企业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辛辛苦苦上市,没有业绩,也没有壳资源“光环”的加持,到了股市上也值不了多少钱。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