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钻-私募观察
“不作为”子基金被清退压缩 政府引导基金需防套利、转职能
发布时间:2019-09-20 09: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植

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清理子基金及缩减子基金规模,正引发行业多米诺效应。

“今天我们也收到一家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口头通知,若年底前无法完成约定的首期募资额度,他们将收回相应的承诺出资额。”9月19日,一家国内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他承认,在年底前实现首期募资额绝非易事。“我们已多次向企业LP发出缴款函,但得到的回复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与去杠杆效应发酵,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相当紧张已无力履行承诺出资额,希望改成按项目出资’。”

近期,不少PE机构都遇到类似的募资困境。

上述创投机构合伙人担心,一旦政府引导基金决定撤资,这些企业LP更可能拒绝履行承诺出资额。

“我们理解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清理子基金及缩减其规模的初衷。当前不少PE/VC机构表面上在借助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当地经济转型发展,实质上在围绕政府引导基金出资套利。”上述创投机构合伙人指出。比如,部分VC机构在无法吸引其他社会资本的情况下,直接用政府引导基金出资额进行项目投资,使其几乎承担所有的投资风险;更有甚者拿了政府引导基金的钱却迟迟不投资,坐收管理费;还有少数PE/VC基金凭借拿到政府引导基金,专注与地方政府部门“拉关系”获取优质项目资源,却用旗下其他基金进行投资获利。

这些乱象不但令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预期难以实现,还使政府引导基金出资额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被清理子基金或压缩子基金规模的PE/VC基金可能很难再获得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青睐。此举有助于遏制PE/VC基金的各种套利行为,有助于行业优胜劣汰。”一位PE机构负责人认为。

套利乱象隐现

一位PE基金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企业与个人LP出资能力大幅下滑的压力下,政府引导基金出资一度成为维系部分PE/VC基金运转的救命稻草。

“过去一段时间,有的机构主要依靠获取政府引导基金出资,获得管理费,并使用这笔资金进行投资。”上述PE基金人士指出。通常政府引导基金出于撬动社会资本的考量,会约定5年后保本退出,将投资收益“无偿”转让给其他LP与GP,由此不少PE/VC基金都以此抬高基金预期回报率,向企业与个人LP募资。

但目前此举收效不高。因为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很多企业“囊中羞涩”,即便有较高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也不为所动。

“这也影响到一些PE基金的投资决策,甚至形成多种围绕政府引导基金出资的套利行为。”上述PE基金人士透露,比较常见的是,少数机构拿了政府的资金却不做投资,坐收管理费,基金到期后政府出资不受损失;更有少数拿了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承诺却不签订基金合伙协议并完成工商登记,而是以此为由“套取”其他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出资额,扩大自己的管理费收入但不做任何投资。

一位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政策目标不但没实现,反而沦为“被套利者”。比如,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希望子基金能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聚集,但少数子基金非但没能做好这项工作,反而将资金投向其他地方企业项目,造成“肥水流向外人田”。

项目投资地域受限之困

面对子基金可能被清理或压缩,PE/VC机构人士也有难言之隐。

“不是我们不想开展投资,而是当地可投资的项目并不多,基于投资安全的考量,不得不放缓募资与投资步伐。”一位PE/VC机构人士解释。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在承诺出资的同时,通常要求子基金必须将30%-40%基金募资额投向当地企业项目。但在实际运营中,有的子基金对当地企业的投资额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当地缺乏优质企业值得投资,二是有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会要求投资的当地企业项目,创投机构又“看不上”。

如今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开始着手清理“不作为”子基金,也给这类进退两难的子基金“解脱之道”。

一位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人向记者直言,目前能满足PE/VC机构投资眼光的当地企业并不多。

“我们内部估算过,向子基金推荐的项目里,只有8%最后能拿到投资意向书,其中主要是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产业等。其他地方所推荐的项目平均投资率不到4%。”上述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人透露。

在清理与压缩“不作为”子基金规模的同时,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职能也需相应转变,一方面需协同当地政府制定更具差异化与竞争力的资本扶持、企业引进措施;另一方面需放宽政府引导基金对项目投资地域的部分限制,让子基金拥有更大的项目投资决策灵活度,通过个性化的产业政策扶持措施吸引优质企业。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