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火爆传导至新三板市场,成为新三板市场低迷气氛中不多的火光。 围绕着拟科创板标的,新三板市场形成了范围有限的活跃市场。在科创板开市前后,多家被市场认为未来有望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成交量持续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多家企业仍采用做市转让方式,因此在科创板确定预期的烘托下,新三板做市成交回暖,市场低迷情绪缓解。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券商的做市部门甚至开始逆势布局新三板企业。“做市成交回升,有量如有粮”。国信证券新三板分析师张子恒认为。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需冷静看待科创板预期传导效应的有效期,市场已屡次证明这样的传导机制具有极强的不可控性和周期性,做市业务和做市商的回暖仍要依赖于新三板市场自身改革推进。 逆势加码 近年来有关新三板做市的新闻大多是“撤退”、“裁撤部门”等,但科创板首批企业股价的暴涨却让做市商体验了一回“估值”火箭。 在前几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中,有数家企业来自新三板。这其中,部分企业就有长期陪伴的做市商,如西部超导携着超过10家的做市商一起在科创板完成上市。因为绝大部分做市商获取企业股权的成本不高,这样一飞冲天的案例让各家做市商大赚一笔。 因此,在大部分券商做市业务部门的方针仍以撤退为基调的情况下,有一些券商却逆势入场布局。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的数据显示,从科创板企业受理至今,即3月22日至今,有35家挂牌企业有新晋做市商。 记者梳理这35家企业的情况发现,绝大多数均为新三板的头部企业,且有强烈的“转板”预期,如颖泰生物、成大生物、圣泉集团等。 “现在还有新晋做市商的企业都是充分经过市场检验的企业,是新三板市场的头部企业,即便不去科创板,未来也会有稳定的精选层预期。”新三板资深投资者黄璞告诉记者。 事实上,“进”是一项市场活跃的标志,事实上“退”同样也是。 尽管一直以来做市商在大撤退,但近期出现的一些退出案例有了不一样的地方,即一些做市商在一些拟科创板或拟分拆上市的新三板标的上实现了高位退出。 例如,作为被新三板市场认为是“分拆第一股”的成大生物,在最近35个交易日,股价涨幅高达78%,就在股价高点38元左右,其重要做市商广州证券公告退出成大生物的做市服务,实现了新三板市场近年来少见的做市商高点退出。 类似这一情形的还有优炫软件。这家公司也被市场认为是潜在的科创板做市标的,因此股价也在今年录得不错收益。就在9月18日股价达到近期高点时,其做市商中信建投宣布退出其做市服务完成高点退出。 “很长一段时间做市商的退出或者换仓都是‘带血’的,即便当时获得库存股筹码的价格很低,但这两年糟糕的行情也击穿了很多做市商的成本价,且长时间低于成本价,因此今年部分标的因为科创板预期成交活跃股价回升,做市商能够在高点退出也是做市业务回暖的体现。”北京地区一位从事做市业务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等待“黎明” 近几年做市商的日子难过,部门缩减裁撤合并,从业人员转行放弃已是常态。除了外部市场的积极因素刺激市场回暖外,监管层也一直在为做市商提供更多支持。 2018年10月底,全国股转公司出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评价办法(试行)》,在现有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基础上,建立单独的做市商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对优秀做市商给予交易费用适当减免等,引导做市商积极、合规做市。目前该办法已经实施了数个季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做市商的成本。 今年3月1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实施了新修订的《做市业务管理规定》,允许做市商与挂牌公司股东就做市库存股进行回售、转售约定,让做市商持有库存股的压力减少,让做市商更好发挥组织交易和提供流动性的作用。 “全国股转公司也意识到新三板做市制度和做市商遭遇了很大困难,做市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活力都在近两年降至低点,目前出台的这些政策都是为了给做市商减负,激发做市商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市场。”前述北京地区新三板分析师表示。 但上述这些政策并不“解渴”,做市制度以及做市商的问题就是新三板市场本身,新三板做市业务回暖仍需建立在新三板市场回暖的基础上。 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指出:“做市商遭遇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做市制度本身,而是市场低迷,没有赚钱效应的情况下鲜有增量资金入场,同时市场交易不活跃,做市商没有足够的对手盘。如果增量改革有效果,有增量资金流入,很多做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近期,全国股转系统屡次释放改革信号,其中甚至包括了投资者门槛降低问题,在这样强烈的改革预期下,如今仍在坚守的做市商是否已经捱到了黎明前的黑暗?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