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钻-基金观察
监管治理“一拖多”乱象 基金公司响应暗降上限
发布时间:2019-09-13 11: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丹

公募基金行业因为以老带新、挂名、人才短缺等问题,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非常普遍,也因此,尤其是在市场低迷,基金业绩不振的情况下,该现象经常饱受投资者诟病。

这种局面或将改观。

21世纪经济报记者日前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正预期就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产品进一步规范,对“一拖多”数量设定顶格上限。

至于上限多少,目前获知到的版本不一,有的说考虑到市场和行业实际情况,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可以同时管理10只产品,被动型基金经理可同时管理的数量稍微放宽一些,可达到15只。

按照基金人士多方反馈的信息,目前上述数量限制还是过多,监管层后续应该会持续进行调整,而对新发基金,会要求更严格,目前,不少基金公司在注册新产品时已自动设限最多“一拖三”。

监管规范关注投资者体验

“今年大家都有一个较为深切的感受,监管层对公募基金行业的规范监管,出发点更注重改善投资者体验,着力解决投资者诟病的问题”,日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制定201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时就提到“正视行业问题,再塑资管行业辉煌”。

基金经理“一拖多”虽然在前四五年开始就已经出现,并越来越多,但近年来,随着基金产品数量不断增长,迷你基金大批出现,“一拖多”甚至只是“挂名”的情况着实凸显出一些矛盾来,譬如同一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即使设定的风格不同但仍同质化严重;基金经理“厚此薄彼”引发投资者关于利益输送的质疑等。早前就有一位资深基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过她对基金经理过分“一拖多”的诟病,“基金经理很难根据不同的风格配置不同的基金,如果他管理的基金最后同质化,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外,管理一只100亿的基金和同时管理10只10亿的基金工作强度是不一样的,基金经理忙不过来,必然顾此失彼,导致基金业绩不行”,她说。

今年7月,监管部门曾就基金经理“挂名”问题出台政策,要求基金公司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不存在“挂名”的行为。同时,就已经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也需补充这一材料。当时,有不少行业分析人士都表示,这是对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大有裨益的举措。

而对于上述提到的“一拖多”将设定上限的监管措施,这些行业分析人士看来,是对之前举措的进一步明确,旨在有效解决基金经理“一拖多”带来的投资者体验负向问题。

事实上,近段时间,一些基金公司已在悄然调整基金经理过分“一拖多”。9月11日,中融基金发布公告称,李倩因工作安排,于2019年9月9日离任中融日日盈A/B、中融融安混合二号、中融鑫起点混合A/C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虽然公司方面表示,李倩的这次变动系正常的工作安排,但从其履历上看,不难发现,她也是一位“一拖多”的基金经理。此次,即便她放手三只基金,但仍同时管理其他6只固收产品。

而从其放手的3只基金看,一只交易型货币基金,两只偏股混合基金,目的上分析,应该是为了更专注于固收主动类投资,但并不排除也是响应监管层规范基金经理“一拖多”的趋势。

悄然缩减“一拖多”

中融案例并非个案。无独有偶,今年9月5日,永赢基金旗下6只产品也发布公告,称乔嘉麒于前一日因公司内部工作安排离任了永赢丰利债券、永赢瑞益债券、永赢永益债券、永赢恒益债券、永赢润益债券、永赢货币的基金经理。在此之前,乔嘉麒同时管理着22只固收类基金,此番卸任后,还管理着16只。

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3日,全市场正式运作的公募基金有5587只(主代码口径),在任基金经理2022人,即人均管理基金数量为2.76只。

而在2022位基金经理中,管理3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有232人,占比11.47%,管理4只的有218人,占比10.78%,管理5只及其以上的基金经理各自占比均不到10%,合并统计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的基金经理有335人,合计占比16.57%。有13个基金经理名下管理的基金数量在20只以上。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得出结论,总体来看,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较为普遍,管理3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占比高达7成,管理5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占比近5成,管理10只以上基金经理数量高达335人。

其中包括指数基金、量化基金等非主动操作管理基金批量管理的情况,同时也有混合基金股、债等不同资产分别配置基金经理管理的情况,也有挂名管理情况。不过,有多位基金公司高管亦向记者表示,基金爆发式增长、投资人才捉襟见肘,是基金经理“一拖多”的主要原因,目前市况下完全规避“一拖多”并不现实。

同时,也不能武断地说,基金经理“一拖多”就一定不靠谱,投资者不能只是从表面上看这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少只基金,而是应该看他能不能同时管得过来,也就是工作量是否超过其能力上限。

日前,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给出了客观看待“一拖多”基金经理的策略,包括首先看其管理基金的规模,同时管理5只5亿元的基金和只管理 1只50亿元规模的基金,难度对个人来讲并不确定,同时,有一些基金经理喜欢集中持仓,这种“一拖多”相当于只管1只基金,因此属于降低难度。其次是看基金类型,同样管理5只基金,管理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肯定比管理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轻松,所以,“一拖多”管理的都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精力也不会被过分分散。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