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月17日,吴氏太极掌门吴公仪和白鹤拳高手陈克夫在澳门约了一架,起因是陈克夫骂太极不能实战,跟广播体操没区别。 宗师约架的消息被香港记者搞成了大新闻,港英政府吓了一跳,那时的香港讲究闷声发财、以和为贵。但喜闻大瓜的港澳同胞早已奔走相告,东南亚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商议过后,比武借了慈善募捐的壳,改到了毗邻的澳门。 比武当天,人口区区十几万的澳门涌进来两万名观众,澳门总督史伯泰夫妇出席,港督葛量洪的夫人剪彩,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父亲何贤担任总裁判长。观众里还有两个《新晚报》的香港记者,一个叫陈文统,一个叫查良镛。 比武原定六回合,但三分钟后两人便双双挂彩,交手过程完全是王八拳互抡,场面尴尬,主办方急忙宣布比武结束,两人 " 不胜,不负,不和 "。 这么一场 " 裤子脱了就给我看这 " 的比武,让围观群众大失所望,香港的武林传说就此偃旗息鼓。而台下那两个 " 看出门道 " 的香港记者却出了名,一个改名梁羽生,一个改名金庸,开始了《龙虎斗京华》与《书剑恩仇录》的创作。 半个世纪后,传统武术再度掀起比武狂潮,现代格斗选手徐晓东单枪匹马掀翻了 " 中国武林 ",被他 20 秒击败一众传统武术大师 ",解释的理由都不带重样的:要么是 " 脚下一打滑 ",要么 " 就是太轻敌了 ",要么是 " 不使内力是怕出人命 "。 说白了,还是徐晓东坏了规矩,当代 " 武术大师 " 驰骋江湖,全凭说学逗唱与赛前报警,您怎么直接动手了呢? 01. 国术盛年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老舍《断魂枪》 如果把中国历史浓缩成一个星期,那么朝廷是一三五禁武,二四六间歇性禁武,周日还搞菜刀实名制。 在朝廷眼里,武术是 " 保家、卫国、造反 " 三合一,极为影响社会管理成本,必须从源头扼制。从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到明清严禁民间比武,表面上是禁武,实际上是防起义。但腐朽的封建社会毕竟管控乏力,民间习武难以从根子上禁绝,偶尔也会出现短暂的繁荣局面。 比如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引发富人们的安防刚需,反而造就了武林盛世。那会儿三只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宗师遍地都是,北有霍元甲,南有黄飞鸿,高手层出不穷,因李小龙誉满后世的咏春拳,还只是佛山地区的冷门小拳种,一场传染病都可能导致它失传断代。 当时行走江湖的硬通货,是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时局动荡、匪盗横行,练武既能强身健体,也能看家护院,再混出点名堂入了官家法眼,就是平步青云了。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宫保森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形意拳泰斗李存义和他师弟宫宝田。宫宝田先后担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近身侍卫,是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真人版本的中楠海保镖;李存义则跟过两江总督,又开过万通镖局,是名副其实的武林扛把子。 太极功夫最纯熟的,则是为端王载漪看家护院的杨氏太极掌门杨露禅。1997 年,吴京主演的《太极宗师》里那位杨昱乾,就是号称 " 杨无敌 " 的杨露禅。而八卦掌一哥当属董海川,他曾经给大清最后的 " 铁帽子王 " 肃王善耆保驾护航。当然,杨露禅和董海川日后经常在横店比武。 左起:杨露禅 李存义 程廷华 孙禄堂 总之,那年头上得了牌面的武林宗师,除了功夫到位,还得吃皇粮有编制,最次也是个厅级干部。李存义的大弟子尚云祥便是其中翘楚,替袁世凯小站练兵,帮李莲英私宅护院,最后去镖局挂靠社保。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李存义率形意门人挺身而出,曾多次与联军主力巷战,曾带着徒弟全歼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的俄军守备,伤害输出完爆清朝正规军队。而董海川的衣钵弟子程廷华也放下眼镜店的生意,立起武士身份。单人单刀,看到洋兵就跳下砍死,最终行踪暴露,死于乱枪下。 流传到现在的民间传说,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这些众口相传的丰功伟绩,让习武阶层有了社会声望。民众把他们编进段子往死了吹,官府财团也都真金白银地为其疯狂打 call,孙中山的金牌保镖、张作霖的护卫队长、冯国璋的贴身侍卫,都是武林名家,可谓名利双收。 生于乱世,身负一门绝技俨然成了咸鱼翻身、跨越阶层的一条捷径。一时间,民间拳术登堂入室、裂土封侯,禁武时代被压抑的对象,现在堂而皇之地冠上一个 " 国 " 字,以国术、国技、国粹示人。在这种背景下,实战派高手层出不穷,尚武之风也随之盛行。 《一代宗师》里的 " 两广国术馆 " 1910 年代,新兴武术组织如雨后春笋,如霍元甲的精武体育会和李存义的中华武士会,均有官方加持。中央国术馆在 1927 年成立后,口号是 " 强种救国 ",国术馆很快在神州大地成林立之势。1929 年,扛着 " 北拳南传 " 旗号组建的 " 两广国术馆 ",牵头人则是开国六位副主席之一的李济深。 孕育了水泊梁山的山东省,更是一马当先成为了学武标兵。及至 30 年代,山东仅县级国术馆便建成 107 座,差一座就能凑成一百单八将,武馆学徒有如过江之鲫,各个怀揣练就武艺、护国安邦、发家致富、顺便混个事业编制的远大抱负,跟多年之后扎堆考公务员如出一辙。 武行与政客的特殊关系,加之世纪之交千年未有的变局,使得武术迎来了黄金时代,不仅吃喝不愁,还能博一个好名声。正如李存义所说," 形意拳只杀敌、不表演。叫国术,就要保家卫国 ",除了有底蕴、有排面,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冷兵器还没有销声匿迹的年代,武术有应用场景。 1933 年初,日军兵锋在华北疯狂试探,接连攻占榆关与热河,曾率队抗击八国联军的李存义已然故去,座下弟子尚云祥,扛起了武行抗日的义旗。 02. 北方豪士 形意拳的兴旺年代,龙虎之材都去了部队,评判标准,是简明实效。 ——徐骏峰《武人琴音》 日军侵华促成了国内武术领域的空前团结,自尚云祥开始,武林各派纷纷摒弃门户之见与守秘誓言,研究古拳术的军体化和推广法,方便一线部队能迅速掌握,从而能让战士在肉搏中多一分胜算。《亮剑》中精通少林拳的魏和尚,就是那段峥嵘岁月的朴素缩影。 典型的如卫戍华北的 29 军,这支冯玉祥旧部由于武器装备差,只好演练起格斗技巧,下辖各师、旅、团都有聘任拳师传授刀法(劈挂拳、三皇炮锤、形意拳)的传统。在 1933 年 3 月的长城抗战中,29 军的王长海团敢死队用 " 破锋八刀 ",将擅长拼刺的日军砍得鬼哭狼嚎。 身背大刀的 29 军敢死队员 长城抗战后,日军策略由鲸吞改为蚕食,29 军武艺超群的十万官兵,孑然对抗着侵略者日益膨胀的野心。1937 年夏,一位擅使双刀的陆军中将曾叩响过尚云祥的家门,来访讨招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幼习练八卦掌、喜峰口前勇冠三军、七七事变后牺牲于北平南苑的抗日名将赵登禹。 大战迫在眉睫,日本人也在研究对 " 破锋八刀 " 的反制法,前线部队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对此尚云祥毫无保留。作为报答,赵登禹给他发过几个月的军饷,尚云祥告诉徒弟:" 国家有难,这钱不能要。" 可他刚退回去,部队又给送来。不久后,赵登禹前线阵亡,寄钱的事就断了。 1937 年 7 月 7 日,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打响于卢沟桥。据 29 军老兵回忆,战死桥头的 110 旅何基沣部武术教官,一人手刃了七个日本士兵,他是赵将军的同乡,山东国术馆的螳螂拳底子。 次日凌晨,曾在喜峰口浴血杀敌的 109 旅将士,高呼着 " 寸土不让 " 的口号,在团长吉星文的带领下,由宛平城坠绳而出,以白刃战团灭铁路桥上一支日军中队。活跃在上海的左翼作曲家麦新,敏锐地发觉长城大刀已经成为抗日标志,便写下了那首堪称民族最强音的《大刀进行曲》。 当时尚云祥已年过七旬,未能亲赴前线。他病逝于 1937 年 10 月,此前因拒绝日本人的教拳之邀,失去了四位高徒。一种说法是,这四人上演了《叶问》里甄子丹的剧情,在 " 我要打十个 " 的关头真打死了日本兵,全部遇害;也有人说,他们被带去日本,不知所终。 毛主席为赵登禹亲属签发的纪念证书 学武标兵山东省在抗战中也不敢落伍,武当太乙门的窦来庚(首届 " 国术国考 " 中比武第一的国士)就在家乡临朐拉起一支义勇军,成为山东保安第 17 旅旅长。这支杂牌军全员牺牲在 1942 年,自戕殉国的窦来庚被追赠陆军中将,并在 1988 和 2014 年被民政部追认为 " 革命烈士 " 和 " 首批 300 位抗日英烈 "。 此外,查拳、蔡李佛、戳脚、太极等门派的传人也都曾在卫国前线出生入死、惩奸除恶、深藏功名。 但武术终究打不过飞机大炮,象征着民族精神的 " 大刀术 " 只能在特殊场景(巷战、夜袭)中迟滞日军一时,却无力改变国力落后导致的国土沦丧。由于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上不去,军队连刺刀都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装备易卷刃的铁刀,其他装备后勤更是全方位落伍。 当时在上海开专栏的鲁迅,就在《以夷制夷》一文中,把武术近战的功效归纳为 " 我斩敌二百,敌斩我二百 ":若沉溺于此种胜利而不能自拔,国运便会更加艰难起来。鲁迅何尝不知道,前线战士用大刀对战实属没有选择的选择,假如有钢枪钢炮,谁愿意用赤手相搏呢? 坦克轰炸机横行的二战,让冷兵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国术也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若干年后,人们只能通过文艺作品,再度窥见它的荣光。 03. 千金难买一声响 保健和医疗作用,是民族武术在今后尚能发挥其延年益寿价值的主要作用。 ——《顾留馨太极拳研究》 抗战虽使武林生态遭到破坏,但在战时,武行不是唯一受害者。针对性的断炊反而是在战后:南京政府困于货币贬值,没钱养武人,转瞬之间,国术馆纷纷倒闭。 1953 年," 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与竞赛大会 " 在武林圣地之一的天津举办,虽然安插了大量表演环节,但 1928、1933 年两届 " 国术大考 " 注重实战的遗风犹在——像民国时期的比武那样,有不少选手在比赛中被打死。这件事情影响深远,最终触发了对传统武术的 " 改良 "。 与此同时,随着几位元勋过早离世,养生保健问题引起了高层注意。经过遴选,拳架舒缓的太极拳成为了改造对象。在 " 练完不累 " 的指导思路下,太极拳完成了钦点套路的编修工作,成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备功法,而其他刚猛功夫如 " 形意拳 " 等,则全面衰落。 紧接着,传统武术被收缩并整顿,对抗环节完全取消,套路表演全面顶替了实战搏击。武术的套路表演叫 " 演法 ",也是传统武术的一部分,但仅是 " 练法 " 与 " 打法 " 的补充,目的是储存武术;而此时的新套路,则根本是将武术做体操化与舞蹈化的处理,只允许具备观赏性。 这一时期,大量简化套路与自选套路应运而生,这些 " 普及型武术 ",褪去了金戈铁马的苍凉,与苏式体操有机结合。1956 年,在北京举办的 "12 省市武术比赛 " 中,改造已颇具成效:武林豪杰变成体操健儿,在同一个圈里比拼谁的腰肢柔软、谁的步伐轻盈、谁的动作复杂。 随后," 技击才是武术本质 " 的观点被抛弃,还将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定义为 " 路线之争 " ——是像兴办国术馆那样对待武术,还是将武术视为活动筋骨的体育项目?1958 年,陈氏太极拳第十代的陈照丕回到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时,村里已经没人会打真正的太极拳了。 抗日期间,陈照丕在 " 豫北别动队 " 范庭兰部统领大刀队,范庭兰与日寇战斗牺牲后,他去往部队驻地教拳。1948 年,陈照丕所在的单位于开封起义,一直工作到这次探亲。村支书告诉陈照丕,自 40 年代初,蝗灾、兵乱、运动轮番肆虐,活命尚且不易,拳就没人管了。 在拳术失传的关头,陈照丕当即向组织提交退休申请,跟同乡陈克忠一起教拳术,村里有 30 多个青年跟他们学,其中就有马云曾经拜师的王西安。 但 " 旧事物、伪国术、大毒草 " 三合一的太极拳还是在时代的浪潮中遇到了挫折,1967 年,74 岁的陈照丕受不了侮辱与折磨,选择跳井自杀,结果在浅井中没淹死,却被竹筒刺穿了一只脚。医生一开始不敢医治,使他整整瘸了一年多,刚兴起的太极拳又冷了下来。 1969 年,《人民日报》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 " 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 看到 " 太极拳 " 三个字,陈照丕垂死病中惊坐起,拿着报纸就去找徒弟:" 毛主席号召打太极拳了,打太极不犯法了!" 对陈照丕来说,这是传拳的新契机;但对武术来说,却是另一场 " 寿则多辱 " 的误会。陈照丕练的,虽然也叫太极拳,但已不是提倡的那种太极拳——以反关节、擒拿、摔法著称的 " 太极黑手 ",已被埋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广受流传的则是那些没有实战用途的花架子。 在内地国术向 " 养生拳 "" 杂耍拳 "" 反修拳 "" 语录拳 " 渐变的独特经历之外,40 年代末的另一个平行世界,一批武人奔赴港台与海外,为千年绝学留灯待人。" 佛山王思聪 " 叶问,几乎与吴公仪同时在香港开馆授徒,就在 " 吴陈比武 " 的 1954 年,14 岁的李小龙正式拜在叶问门下。 据说王家卫拍《一代宗师》的最初构想,便是在香港的一条武馆街,五湖四海的门派汇聚于此,各怀绝技、各安天命。街两侧有咏春的 " 八斩刀 " 与 " 六点半棍 "、有形意的 " 大杆子枪 "、有八卦的 " 子午鸳鸯钺 ",还有一位八极高手 " 打人如挂画 " 的撑捶顶肘。 张震饰演的 " 一线天 ",是霍殿阁、刘云樵、李健吾的结合体 电影中,王家卫花了大量镜头演绎张震使出的八极拳,八极拳为清代禁军所习,与形意拳一时瑜亮。溥仪保镖霍殿阁、蒋介石侍卫刘云樵,均为八极同代门人。结果电影上映,不少观众居然怀疑,王家卫是不是把 " 太极 " 的 " 太 " 字打错了,武术的改造效果可见一斑。 20 世纪后半叶,武术跟其他 " 泥菩萨过河 " 的文化遗产一样,无力给后世一个妥帖交代,却提供了滋生传奇吉光片羽。从 " 邵氏 "、" 嘉禾 " 到 " 新艺城 ",从张彻、胡金铨、楚原到袁和平、徐克,香港武侠片能在 60-70 年代迎来井喷式发展,不仅是人才的优秀,更是题材之卓越。 1972 年,太极宗师陈照丕溘然长逝,同年香港公映的《精武门》里,李小龙扮演的霍元甲徒弟陈真,一脚踢碎了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的招牌。 04. 最后的武林 百年来我们习惯了自我诋毁,虚无了文化、艺术、政治、人种,近年在虚无武术。 ——徐皓峰《坐看重围》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武术得到平反。 1979 年,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数年内整理出 129 个 " 自成体系 " 的武术流派,成绩斐然。但实际情况不如数据乐观,挖掘出来的各类 " 武术 ",绝大多数属于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强调过的 " 脑子瓦特 " 才练的简化套路,可以说都是花架子。 《通知》出台之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的是廖仲恺之子、时任港办主任的廖承志,他向香港中资影业的负责人廖一原倡议道:" 香港和海外观众都喜欢看武侠片,你不也可以拍一出少林寺或者太极拳吗?" 一开始担任导演的,是对传统武术缺乏敬畏的香港人陈文。被他选来当演员的剧团武生,只能骗骗媒体记者与影评人,却瞒不过一同被请来试片的武术家。在 " 没有一点少林拳的味道 " 的鉴定下,项目领导愤怒地烧掉了拷贝片,还罚了 " 糊弄国家 " 的陈文 5000 港币。 经历了 " 临阵换帅 ",著名导演张鑫炎不敢怠慢,这次的选角目标,落在了藏龙卧虎的北京什刹海体校。日后成名的李连杰、甄子丹、吴京等人,也都出自这所 " 打星的黄埔军校 "。 《少林寺》波兰版海报,1983 年 1982 年,《少林寺》公映,这个隋末 " 十三棍僧救唐王 " 的小众故事,在一举打破华语电影票房记录的同时,引发了社会对于传统武术的空前关注。很多人五遍十遍地看,影票最紧俏时,可拿它去饭店抵账。《少林寺》以平均 0.1 元票价揽入的 1.6 亿总票房,约等于今天的 200 亿。 当时另一个选题 " 太极拳 ",在 90 年代也入驻了国人的集体记忆。在《太极张三丰》《太极宗师》《功夫小子闯情关》等剧作的字幕栏,陈氏太极的后人们已经成为动作指导与武术顾问。在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的崇武岁月,去少林寺、陈家沟、武当山拜师学艺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时间进入 21 世纪,在《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西方市场对 Chinese Kongfu 的接受度开始反弹,曾在好莱坞一路绿灯的东方武术突然遇冷," 中国式 " 的动作设计,也均被 " 特工式 " 的拳拳到肉所取代,中华国术在影视维度的信任危机,悄无声息地拉低了它的现实风评。 更大的打击其实来自于内部:网络上那些以劈砖、点穴、拍西瓜、隔空打人为核心的功夫展示,使得先前沦为体操的武术,彻底从体操变成玄学。 2012 年,堪称 " 太极乔碧萝 " 的一代太极 " 伪大师 " 闫芳横空出世,揭开了传统武术 " 群魔乱舞 " 的新篇章。拿闫大妈的 " 太极推手 " 来说,完全是掌风击人,几米外随便一抬手,做配合的人像后背生了吸铁石一样连滚带爬。此情此景,上次见还是 1990 年的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 朱时茂:我还没打,你怎么就倒了? 陈佩斯:这不是你说的吗,只要掏出枪来一抬手,我就倒下嘛! 朱时茂:那我还没开枪呢! 陈佩斯:哎呦,这不显得您枪法准嘛! 群众的眼睛很雪亮,却总有人蒙上自己当大家都瞎。后被 " 逐出师门 " 的闫芳,在过去就是一个连 " 记名弟子 " 都算不上的拳混子。至于二代太极 " 伪大师 " 雷雷,会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太极操,自然不是身为李连杰、吴京校友的业余格斗选手徐晓东的对手。 2017 年 4 月 27 日,在成都的那场约架中,职业是散打教练的徐晓东,将广场舞保健级的雷雷打得满地找牙。此后数月,又有几个习练简化套路与伪拳术的格斗门外汉惨败于擂台,这批人 " 拳软嘴硬 " 之间形成的落差,给予娱乐生活本就单调乏味的广大网民以深刻印象。 传统武术就这样跌进了洗不清的黄河。在网上,大众甚至分不清武术与骗术的区别,这对于曾经不惜用命为武术留存火种的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伤害。 与此同时,在港台和海外,系统完备、传承良好的国术却遍地开花:在油管上,洋师父言传身教的长短视频,分门别类、应有尽有;在美国,咏春 " 八斩刀 " 的报价,一刀学费要一万美金;在 UFC 的 " 八角笼 " 与源自东欧的 " 全甲格斗 " 赛场,也都活跃着传统武术的身影。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传统武术,在国内的症结与乱象,归根结底在于它未能像泰拳、跆拳道与空手道那样,围绕 " 格斗 " 二字做现代化的转型,而健身、表演、养生这些已经成熟的商业价值,其实是远超 " 格斗 " 这个品类的。武林人士们愿不愿意转型,其实不难猜到答案。 因此,今天我们见到的武术,早已不是它原来的样子,毕竟在当代,武林宗师们的真正需求,是上春晚,进编制和卖光盘。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祝周末愉快,请顺手点个 " 在看 " 吧 ~ 参考资料: [ 1 ] . 断魂枪,老舍,1935 年 [ 2 ] . 刀背藏身,徐皓峰,2013 年 [ 3 ] . 电影动作设计,桑林,2017 年 [ 4 ] . 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李仲轩(口述),徐皓峰,2009 年 [ 5 ] . 坐看重围,徐皓峰,2015 年 [ 6 ] . 武人琴音,韩瑜(口述),徐皓峰,徐骏峰,2014 年 [ 7 ] . 高术莫用,李帼忠,徐骏峰,2014 年 [ 8 ] . 《一代宗师》纪录片:《宗师之路》,王家卫,2012 年 [ 9 ] . 《刀背藏身》武术纪实:《心思刀理》,何思思,2017 年 [ 10 ] . 《师父》武术纪实:《挟刀揉手》,何思思,2017 年 [ 11 ] . 徐晓东一定输,X 博士,2017 年 [ 12 ] . 抗战中国军队轻武器史料,火器堂堂主,2009 年 [ 13 ] . 一个家族和一门绝艺:陈氏太极拳 400 年的传承与断裂,戴志勇,2013 年 [ 14 ] . 对抗日战争期间 " 破锋八刀 " 的研究,耿绍玮,2010 年 [ 15 ] . 六十年来,中国功夫心心念念,只想变成体操,短史记,2017 年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