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603288,SH),你可能不熟悉这家公司,但你应该用过他们家的海天酱油,2018年海天味业仅酱油的营收就超过百亿元,达到了102.36亿元。 在资本市场,海天味业成了明星股。9月5日,海天味业的收盘价为112.96元/股,总市值达到3050亿元,超过了A股所有地产板块的上市公司,如万科A、保利地产等。如果从上市开始算,海天味业股价累计涨幅达到了564.8%。 任何事物都有AB面。海天味业的A面,属于资本市场——业绩增长稳定、资金充裕、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分红比例高、前十大股东质押率低;B面则属于酱油为主的调味品主业——营销拿手,全国撒网,狼性竞争。 超市里的海天酱油。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在屡屡走高的股价和市值背后,却有两种态度,一是追逐它股价的腿,二是高呼“泡沫”的嘴。截至今年6月30日,有441个基金产品持有海天味业的股票,在刚过去的二季度有363个基金产品“抢筹”。一年卖出上百亿元的海天味业如何撑起3000亿元市值? A面:最像茅台的消费股 海天味业的A面,是资本市场一颗耀眼的明珠,由于同为消费股,业绩稳字当头、持续增长,又在经销模式上有些相似,海天味业被比作“调味品界的茅台”。与茅台不同的是,海天味业的产品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唯一性产品,它的不可替代性没有茅台高。 掌舵者庞康是海天味业的见证人,1982年他就在海天味业的前身珠江酱油厂出任副厂长,参与了这家调味品企业的多次改制。 海天味业很早就在谋划上市,并与一些壳资源传过“绯闻”,但2012年1月6日,来自湖南的酱油企业加加食品(002650,SZ)捷足先登,抢走了“酱油第一股”的名号。两年后,稳坐行业龙头交椅已10多年的海天味业才正式于上交所主板上市。 在正式上市前,海天味业就已经惹得资本竞相追逐,新股申购时网上网下冻结资金高达913.56亿元。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业在正式上市那一刻市值就达到460亿元,超过前3年的营收之和。之后的5年半时间里,海天味业享受着资本市场的无限高光。小小的调味品滋养了一只市值超过3000亿元的股票,海天味业也因此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羡慕对象。 更让同行羡慕的是,海天味业的市值从1000亿元变为3000亿元,只花了一年时间。记者发现,2019年至今,海天味业股价涨幅已经达到约68%,市值增长的绝对数接近之前4年的水平。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海天味业报收68.04元/股(前复权),总市值为1837.08亿元,较4年前上市时增长约1377亿元。2019年9月5日,海天味业总市值达到3050亿元,今年已累计上涨1213亿元。 来源:wind 在东阿阿胶、涪陵榨菜等消费股的白马神话爆雷后,海天味业股价走势更加引人关注。在这只股票的各种股吧里,长期存在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看多者认为这是价值投资,唱衰者呼吁投资者不要做“接盘侠”。 B面:调味品江湖与一枝独秀 海天味业的另一面,属于调味品行业。2018年年报显示,海天味业的酱油收入102.36亿元,毛利率为50.55%,调味酱、蚝油收入分别为20.92亿元、28.55亿元,三者合计收入占总营收的89%。 作为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的定价能力、渠道覆盖和品牌拉力都处在行业领先位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海天味业、中炬高新(600872,SH)、加加食品、千禾味业(603027,SH)等多家调味品上市公司年报后发现,海天味业的全国网络布局优势明显。 2018年,海天味业在西部地区的收入为17.17亿元,是公司区域营收榜上最低的一部分,但已经足够“秒杀”其他同行。对比之下,四川本地调味品上市企业千禾味业在西南地区收入为5.69亿元,加上西北地区也不到5.96亿元;中炬高新中西部区域合计收入6.3亿元;加加食品西南、西北区域合计3.94亿元。而在其他区域上,3家企业的总和也难敌海天味业。 注:数据均为2018年情况,3家公司对销售区域表述的方式略有不同,加加食品、千禾味业年报中的表述为: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本表中西北西南已合并,海天味业年报中的表述方式为:东部、南部、中部、西部。 海天味业的产品主要面向餐饮和家庭两类终端。海天味业董秘张欣今年上半年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酱油市场占有率方面,海天大概是18%,而第二到第五名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仅约15%。 另据多家券商研报中提供的草根调研数据显示,公司主打产品在餐饮渠道的占比位于六到七成之间。 一家调味品企业负责西部市场的总监张女士透露,海天味业有两方面优势:一是产品研发投入大,餐饮业注重酱油上色后的效果,海天的产品与时俱进、上色也很好看;二是经销商队伍下沉很深,管理也非常狼性,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一个区域不设总经销,把市场交给多个经销商分销,产品完全一样,让经销商之间互相竞争;此外,海天的销售经理、产品和研发都能跟得上市场变化,这是很多厂家难以做到的。 海天味业在市场推广上确实非常卖力。可以看出,庞康是较早就具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家。1999年,海天味业成了第一个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打广告的品牌,2014年又聘请知名主持人汪涵任代言。最近两年,海天味业更是冠名了多款综艺节目。 上市之后的海天味业,市场推广投入的手笔更大,一年的销售费用甚至超过同行的收入。2014年上市后,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就迈入了10亿元的门槛,增速比往年都大。之后,公司一次次刷新纪录,2018年销售费用已达到22.36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113%。这样的推广费用让同行望尘莫及:2017年海天味业促销和广告费用8.48亿元,是第二名的15倍;2018年接近10亿元,是第二名的23倍。 一家调味品上市公司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味品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对品牌非常依赖,对一种品牌形成忠诚度以后很难替换。所以电视节目经常穿插调味品广告,就是为了增强品牌曝光度,强化消费者印象。 李兵是一位与海天打了11年交道的小老板,他的档口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大型粮油批发市场临街的位置。这种传统的零售业态,比拼的就是位置。李兵说,市场上的人都知道海天好卖,虽然单件利润比不上一些品牌,也没什么返点,但名气大,顾客自己就会找上门。 海天酱油。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晓庆 摄 记者发现,这个市场中有近百个调味品批发摊位,每个档口都有一个小型展示货架,上面堆放的就是海天的产品。 “品牌曝光对消费者影响很大。”上述调味品上市公司高管表示,以前大部分酱油是散装售卖,只有小部分有标签,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酱油品牌,但偏低端。李锦记、海天进入这些区域后,把酱油细分为生抽、老抽、味极鲜,品牌也逐渐做大。 在同行眼里,海天既撑起了整个中国调味品市场,也让其他对手难以抗衡。最近华中一家调味品企业打算进入餐饮渠道分一杯羹,该公司负责营销的高管对记者坦言,餐饮市场比家庭消费的想象空间大太多,董事长希望在餐饮渠道有所开拓,但他们知道很难。 海天味业为数不多未能称雄业界的指标,是研发投入虽大,但占营业收入比并不算第一。2018年,海天味业“费用化研发投入”4.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9%,研发人员362人,占总人数的7.07%。但中炬高新研发投入达到1.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研发人员557人,占比12.14%,虽然中炬高新的业务比较丰富,但2018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07%的原因是美味鲜公司研发投入增加。 超50倍市盈率,是资本泡沫还是价值投资? 海天味业细水长流式的稳健增长,是机构坚持力挺的重要原因。但同时有不少私募投资者认为“酱油公司”难以支撑百元股价和超过50倍的动态市盈率,同期的股价、市值涨幅也超过了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这种观点几乎每次海天味业市值创新高时都会被人提出。 正如前文所述,2019年至今海天味业的股价涨幅可观。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海天味业报收68.04元/股,今年8月30日,股价再次创下新高达到115.29元/股,市值突破3100亿元。 同时,海天味业的基本面并无异常,业绩稳健增长。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0亿元,同比增长22.34%。 记者发现,机构在二季度再次疯狂追逐海天味业,6月底有441个基金产品持有海天味业4420万股,对应市值46.4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64%,其中,有363个基金产品是在第二季度才加入“打酱油”的行列。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投资人对记者表示,海天味业的市盈率长期在40倍~50倍,建议观望。公司的大多数筹码在前十大股东和高管手中,股价高的情况下,小额的买卖也能影响股价。 确实,高管多年稳定持股、筹码集中,是海天味业的主要特征。海天味业前十大股东中,庞康、程雪、潘来灿、赖建平、王力展等也是海天味业第一大股东海天集团的股东。截至2019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前十大股东合计持有上市公司83.27%的股份。实际上,这种结构从海天味业上市时就已经存在,当时前十大持股比例已经达到78.79%。以海天味业如今的股价计算,庞康等5名自然人股东身家均已过亿,而且股份质押率很低。 而在过去的二季度,海天味业的股东名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面孔。截至6月末,海天味业股东总数3.081万人(户),比一季度增加60%,人均流通股8.76万股,人均持股金额920万元。 上述私募人士表示,这说明有很多散户进场。海天味业这几年的稳定增长得益于餐饮行业的发展,未来两年业绩增速可能会放缓,单品的增长空间有限。与茅台的稀缺性不同,调味品可替代性强,如果只有渠道和议价能力支撑这么高的股价和市盈率,一旦业绩增速不达预期就会引起机构出逃。 对于近期股价和市值的新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向海天味业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