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
揭秘P2P暴雷潮背后的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18 09:02 来源:新京报

“从6月下旬开始到现在短短的20天,暴雷的平台从第二梯队的平台延展到第一梯队。圈里都在传,最近一两周,头部的平台、甚至已经上市的互金平台可能也会出现问题?” 一名互金行业高管告诉寻找中国创客。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在运营P2P网贷平台共2835家,上半年消亡721家,其中长时间无法访问的达七成,内容长期不更新、不维护的僵尸网站占11.97%,平台跑路、经侦立案等占9.29%。

而据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统计,在6月1日至7月13日的42天里,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暴雷,日均2.6家。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2015年的867家,这次的“暴雷潮”虽然数量没那么多,但涉及大平台和投资人人数更多,逾期贷款占整个贷款余额比例更大。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紫马财行创始人CEO唐学庆表示:“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夸张的一次暴雷潮,也是振幅和影响面最大的一次。暴雷的数量、暴雷频率、暴雷公司的资金规模和对投资人的影响都是史无前例的。”

备案日期成为悬在头上的剑

多位互金从业者表示,“暴雷潮”首先和去杠杆的大环境有关。目前整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都非常紧张,而这个问题最终会在一个风险最高的地方暴露出来。P2P网贷作为民间借贷的互联网化过程,就成为了整个金融降杠杆过程中风险出口最大的地方。

具体来说,目前民营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吃紧,他们作为互金平台的借款方无法还款,导致大批坏账,而很多平台标榜刚性兑付,垫付资金过多,最终暴雷。

另一方面,P2P平台的备案登记截止时间一改再改,成为悬在P2P平台头上的一把剑。

“经历2015年的暴雷潮之后,本来我们觉得互金行业终于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阶段,但57号文出台后, 2018年6月30号本来作为备案延期的时间节点,最终反而变成了暴雷潮的起点。”一位网贷平台高管李强(匿名)说。

李强提到的57号文,是指在2017年12月8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整改验收后的P2P备案,登记工作大限在2018年6月。无法完成备案登记但依然实质从事P2P业务的机构会受到包括封禁网站、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向其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等处置。

然而,对于各家筹备备案的P2P平台而言,“时间太紧”成为共识。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教授武长海表示,按照57号文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平台还不能达到要求进行备案。

他介绍,监管要求互金平台严格按照信息中介开展业务,但由于前期大部分互金平台缺乏外部监管,内部管理不完善,都或多或少涉及资金池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前期遗留问题。

另外,通过互金平台的借款客户大部分为小微企业或者自然人,这些客户基本上为商业银行筛选剩下的缺乏信用或者没用信用记录者,违约严重。此外,大部分互金平台是伪P2P,需要大量人力线下寻找客户,运行成本高。因此,正在运行的大部分P2P距离理论上的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差距还很大。

到了今年4月,P2P网贷验收备案将延期的消息传出。直到7月9日,央行方面传来声音,侧面指出了P2P网络借贷清理整顿完成时间为一到两年。此外,监管方证实,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清理整顿完成时间节点延长至2019年6月。

“延期消息传出时,大家不知道到底要往后延多久,相当于所有人头上悬了一把剑。等到真正宣布延期日期时,其实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风险传导,投资者信心受很大影响。”李强表示。

多位互金从业者表示,今年二三月时,还没有明显感受到投资人的消极态度。到了三四月,很多投资人持观望态度,倾向于投资1-2个月的短期标的,而不投6个月以上的。延期消息传出时,投资人就更没有了方向。到了6月底的暴雷潮,让很多投资人彻底丧失信心,不管什么样的平台都不会投资。

另一位互金从业者王聪(化名)则认为,备案延期其实是淘汰了一批自身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算是对平台风控能力、运营能力的压力测试。就结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平台不能通过本次测试。

市场恐慌、资金断流,出现了大量借款人逃脱债务、恶意逾期的现象,甚至存在大额借款人主动联合举报互金平台,以期达到逃脱债务的目的。这就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引发互金平台暴雷。唐学庆表示,之前惠州的E速贷,上海的互利网都曾面临此类纠纷。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近期的“暴雷潮”是个别平台倒闭引发的“群体性踩踏”事件。

唐学庆介绍,端午之后,以唐小僧为首的民间高额返利平台突然崩塌,引发媒体对P2P行业的关注。报道加重了普通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他们在正常经营的P2P平台集中提现,造成平台资金被掏空,最终引发了互金平台的群体性踩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随着“暴雷潮”,一批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的平台也被市场淘汰,例如7月初被曝光的P2P平台惠盈理财,因涉嫌非法集资遭经侦调查。

网贷平台背后现上市公司身影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发现,大量提现困难或停业的P2P平台背后,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身影。

兆易创新、珈伟股份等上市公司否认与上述“暴雷”平台签署投资协议

资料显示,目前有16家出现问题的互金平台有上市公司参股。其中,2家平台在2016年爆出问题,7家在2017年爆出问题,2018年爆出问题的平台达到8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爆出的三家问题平台都与一家叫做“投融长富”的上市公司相关,而这三家平台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是李振军。

公开资料显示,李振军是杭州投融长富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不过,7月12日,投融长富董事会回应集团并未开展营运在线融资资讯服务平台的业务。

另一家近期暴雷平台“投之家”曾发布《投之家获上市公司母公司4.09亿元B轮融资》文章,称此次融资规模达到4.09亿元,上市公司平台(珈伟股份母公司灏轩投资)以2.11亿元收购原股东35.24%的股权,同时通过增资1.98亿元,获得19.76%股权,直接或间接持有投之家总共55%的股权,获得平台控股权。

而珈伟股份7月13日发布澄清公告称,经征询公司股东阿拉山口市灏轩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灏轩投资”)了解到,灏轩投资未与“投之家”签署任何投资协议,且从未对其进行投资。

7月16日,珈伟股份以6.94元/股的跌停价收盘。7月17日,珈伟股份再发公告称,就灏轩投资被变更为“投之家”股东工商登记之事宜,整个变更过程灏轩投资毫不知情。投之家宣称获得“珈伟股份母公司”B轮融资的信息为虚假信息。

公司为什么要入股P2P平台?

多名互金从业者称,互金平台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前几年就存在。有的互金平台和上市公司、国企“换股”,以期得到大公司的“站台”。今年情况的特殊之处在于,在“钱荒”的背景下,一些公司股价下跌已经到了质押平仓线,为了自融,它们选择投资互金平台,而不是仅仅是“站台”。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很多P2P平台在去年12月之后觉得备案无望,想把平台卖掉。另一方面,一些公司收购互金平台,并不是为了布局借贷业务,而是为了自融。

按照规定,P2P平台不允许有资金池,资金要存管到第三方银行。正常情况下,收购互金公司并不能挪用其资金用于自融,但是不排除部分平台不规范,使用了虚假的第三方。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P2P发展监测报告》,上半年新发现违规P2P平台近280家,其中涉嫌标的和自融的有89家。

“当务之急是活着”

“暴雷潮”之下,网贷平台该何去何从?

近日,深圳、广州、上海等地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接连发声,要求各网贷平台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对网贷限额等监管要求,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以化解可能造成的风险。

其中,7月13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通知,要求网贷平台要积极稳妥应对舆情,及时消除公众误会,如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应该及时上报。

7月16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相关通知称,出现项目逾期时,不得跑路、失联,第一时间与出借人做好沟通工作,确保电话、网站、APP等正常运作、办公场所正常营业。同日,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也召开网贷机构座谈会。

但是,多位业界从业者表示,目前去救这个行业、挽回投资者信心,无论是常规的还是非常规手段都是非常难的。

李强说:“之前有业界和监管层曾想过把互金好的品牌和不好的平台把划开分类处理,想办法保住好的平台。但是,监管层不可能给互金平台信用背书,这种方法不太现实。”

他表示,有可能的方式是限制提现速度,像余额宝那样。真正的P2P应该是点对点、借款人和出借人直接对接的关系,但是目前大部分平台都有所谓的“类活期”、“类定期”的产品,P2P产品形态或者业务流程各有差别,背后的玩法很复杂,很难标准化。因此,限制提现速度这种方式短期内难以落地。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

分析人士认为,在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引导下,P2P平台未来会逐渐回归理性。

唐学庆认为,互金行业、网贷行业的存在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理财和资金融通问题,比传统借贷效率高,这是有市场的。未来平台要做的是合规经营,让投资人重新建立信心。而当务之急是“活着”,“我们还活着,活着就已经非常好了。”

在这轮暴雷中,逾期、自融、假标、恶意逃废债等关键字时常出现。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