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起底华兴源创发家史:“科创板首富”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9-07-23 09:14 来源:叩叩财讯

导读:有媒体按华兴源创招股书中透露的陈氏夫妇简介粗略拼凑脑补出了一段“男主角21岁时以小技术员身份出道,人到中年开始创业,妻子也辞去工作全力支持,拼搏15年,把一家小作坊做成大公司”小人物逆袭成首富式的感人励志故事。但“首富”的故事真的如此吗?

从苏州市中心往东20余公里便是苏州工业园区,这是一片始建于1994年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创新综合实验区域。青丘街便是位于这片工业园区内的一条南北向的大道。几个月前,恐怕连常在园区内拉活的出租车司机也鲜少有人知道,沿着青丘街再往里走还有一条名为青丘巷的小道,在这条不起眼的小道里,隐藏着一家将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的企业。

当出租车转入巷口,很快两栋五层高连体的白色大楼便映入眼帘——这是一家在园区内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企业,毕竟在经过25年的发展后,苏州工业园区内已经大大小小分布着2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和7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却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成为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焦点,除了其最终将“科创板第一股”的光环戴至头顶外,科创板首富更是悄然“诞生”于斯。

这里是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的总部。

7月22日,举国瞩目的科创板正式开板交易,以“001”编号为代码的华兴源创(688001.SH)虽然并未录得当日科创板中的最大涨幅,但最终高达128.77%的涨幅和报收于55.50元/股的价格,依然牢牢为其实际控制人——陈文源、张茜夫妇守住了科创板首富的“江山地位”。

国内资本市场的造富能力向来是毋庸置疑的,在科创板开市这一历史性重大时刻的加持之下,人们再一次见证到了资本的魔力。

公开资料显示,陈文源、张茜夫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华兴源创83.83%的股份,以当日华兴源创收盘价格计算,陈氏夫妇身价已高达186.57亿元,也就这仅仅一天时间,陈氏夫妇的身价便已经暴涨超过100亿。

显然,外界对于这对在一朝一夕之间便登顶科创板首富之位的夫妇知之甚少,翻遍整个国内互联网网络,即使在如今信息已经如此高度发达的当下,有关陈文源夫妇的信息除了华兴源创招股书中披露的只字片语外,其他也几无踪迹可寻。

那么陈文源夫妇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登顶科创板首富之位的呢?

有媒体按华兴源创招股书中透露的陈氏夫妇简介粗略拼凑脑补出了一段“男主角21岁时以小技术员身份出道,人到中年开始创业,妻子也辞去工作全力支持,拼搏15年,把一家小作坊做成大公司”小人物逆袭成首富式的感人励志故事。

但“首富”的故事真的如此吗?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华兴源创一墙之隔的地方,则是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作为首批被上交所受理的科创板拟IPO企业,江苏北人的运气却远远不如华兴源创,虽然早华兴源创递交IPO申请,但时至今日,华兴源创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屡创科创板记录,但江苏北人却依旧还在接受上交所的“问询”之中。

1)隐秘而关键的“泰科系”

据华兴源创招股书显示,华兴源创成立于2005 年6 月15 日,由陈文源及其妻子张茜共同出资100万设立,法定代表人为陈文源,为一家检测设备与整线检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平板显示及集成电路的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应用于LCD 与OLED 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行业。

据公开披露的陈氏夫妇简历显示,陈文源,1968年11 月出生。1989 年至1992年任苏州精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1999 年至2002 年任爱斯佩克环境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业务经理,2003年至2005 年任泰科检测设备(苏州)有限公司(下称“泰科苏州”)副总经理,2005 年至今任华兴源创总经理。

张茜,1971 年10 月出生。2002 年1 月至2005 年6 月任苏州市耐得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苏州耐得”)行政部部长,2005 年6 月至2015 年7 月任华兴源创行政经理,2018 年5月至今任华兴源创董事。

从简历上看,陈文源与张茜在设立华兴源创时的确已经是人到中年,而原本在苏州耐得担任行政部长一职的张茜,似乎也的确为了支持丈夫创业而毅然决然辞职。

但据叩叩财讯调查获悉,事实上并非如此。

实际上,早在陈文源成立华兴源创的数年之前,其便开始了创业之路,只是在创业最初,技术员出身的他,尚还未涉足平板检测行业,而是与人共同成立了一家网络通信技术公司。

这家网络技术企业便是苏州耐得。

据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苏州耐得成立于1999年4月,由陈文源、陈大雷和谢红兵三人出资设立,其中陈文源持有50%的股份,另一位陈大雷则是陈文源的亲属,其持有25%的股份,法定代表人谢红兵持有剩余的25%的股份。

作为跟随陈文源早期便一起创业的谢红兵,在设立苏州耐得之前,曾历任苏州科达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和中国网通苏州区经理。

被外界误以为因支持丈夫创业而在中年离职的张茜,实际上一开始就在其丈夫创业的企业中任职。

但显然,这家以网络通信技术为主业的企业最后并未获得成功,直到2003年,陈文源跳槽进入泰科苏州。

泰科苏州便是一家从事LCD相关检测设备及老化系统的研制、组装,相关软件的开发的企业,其股东为萨摩亚泰科与日本泰科。据企查查工商资料显示,萨摩亚泰科集团为台湾人邱昱蓁全资持有的企业,其持有泰科苏州56.69%的股份,持有剩余43.31%股份的日本泰科则属于泰科集团旗下公司。泰科集团为日本人竹村猛秀家族于1985年成立的企业,是日本第一批致力于提供液晶面板相关检测设备的公司。

邱昱蓁与竹村猛秀之间又关联颇深,在泰科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企业——台湾泰科公司中,竹村猛秀持有90%的股份,邱昱蓁则持有5%。

“泰科系”有关企业的出现可谓是陈文源能在今日登顶科创板首富的关键所在。

在华兴源创招股书中曾介绍陈文源称其“从事平板检测技术工作十六年”,按此推算,其正式接触从事平板检测技术则正好是在2003年进入泰科苏州之时。

在泰科苏州工作刚满两年,也就是其刚刚涉足平板检测技术仅两年时间之时,陈文源似乎便再一次找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于是同样以平板检测为主业的华兴源创应运而生。

事实上,在华兴源创这十余年的发展史中,“泰科系”企业一直在陈氏夫妇身后或明或暗扮演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关键性的角色。

华兴源创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承认,华兴源创成立之初,泰科集团便与其开始业务往来,至今合作关系良好。

在2016年至2018年的报告期内,泰科集团也一直稳居其前五大客户之列,其中2016年度来自于泰科集团的销售收入达2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38.84%,在2017年和2018年也依然以2883万元和1.357亿元分列前五大客户的第五和第三位,分别为当年贡献了2.03%和13.52%的营业收入。

泰科集团除了在报告期内为华兴源创的前五大客户外,还同时是其前五大原料供应商,在2016年和2017年,其分别向泰科集团采购金额为9167.55万元和1.316亿元,皆为前五大原料供应商之首。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也证明了华兴源创及陈文源与“泰科系”企业之间的匪浅关系。

据企查查工商资料显示,泰科苏州在2018年年报之前,其工商注册电话与电子邮箱皆与陈文源早期创业企业苏州耐得相同,华兴源创的工商注册电话虽然与上述两家企业不一,但注册的电子邮箱却相同。华兴源创的官方网站网址为www.hyc.cn,该工商资料显示的电子联系邮箱后缀则刚好为为@hyc.cn。

据叩叩财讯查证,出现在泰科苏州和苏州耐得中的工商注册电话为一手机号吗,其机主为一名为邓灵珍的女士,出现在泰科苏州、苏州耐得和华兴源创工商注册信息中的联系电子邮箱,也皆为邓女士所有。

邓灵珍的真实身份则是华兴源创现任行政部部长,其于2006年3月进入华兴源创,几乎是最早一批员工。

2)核心员工多来自于“泰科系”

除了与“泰科系”多年来一直保持大量的业务往来外,华兴源创的诸多核心员工和高管皆来自于“泰科系”公司。也就是说,这些年,“泰科系”为华兴源创的发展可谓操碎了心,出钱又出力。

在华兴源创4位非独董事中,除陈文源、张茜夫妇外,董事钱晓斌曾担任泰科苏州营业部科长。

监事会主席江斌也曾在在泰科苏州担任8个月的工程师一职后被“调至”华兴源创。

研发总监殷建东曾在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在泰科苏州担任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曹振军于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泰科苏州担任结构工程师一职;而研发工程师赖海涛,也同样在2007年7月之前在泰科苏州任技术员。

在华兴源创的招股书中,其表示公司共有核心技术人员5名,也就是说,除陈文源和上述三名工程师外,华兴源创仅有1名核心技术人员不是直接来自于“泰科系”。

虽然简历显示,陈文源早在2005年便从泰科苏州卸任副总经理一职,但实际上,十余年来,陈文源还一直悄然担任泰科苏州的董事直到2016年6月。

陈文源夫妇的成功显然不是白手起家,在“泰科系”一路辅佐下其走到了如今科创板首富之位。但在这背后,“泰科系”真的只是扮演着“活雷锋”的角色吗?为陈文源夫妇的成功,全然不顾自身利益,任由曾经的员工挖其“墙角”、争夺其商业资源,并双手奉上人力和财力,“泰科系”自己真的只是俯首甘为他人成功的垫脚石?这背后的故事恐怕只有如今的“首富”夫妇自己知道。

不过,如果没有华兴源创的出现,即使泰科苏州经过十余年来迅猛发展,作为日资企业,实际控人为竹村猛秀家族,其也很难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并由此享受到资本红利。日企控股公司至今尚未有在国内A股成功上市的先例,泰科苏州原本的股权结构是基本不可能获准在国内上市,最好的解决办法显然则是另起平台,在股权结构通过一些“潜规则”的方式有所安排以此规避有关红线。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