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2.4亿元资管“踩雷”福建闽兴医药应收账款,将闽兴医药与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之间巨额应收账款真实性推上风口浪尖。 “公立医院必然处于强势一方,医院采购的耗材、器械、药品长达两年以上无法回款的情况十分常见,公立医院作为采购方,各个科室负责人和院长与流通商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华南某医药流通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7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下称:福建协和)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福建协和自2016年到2019年5月向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下称:闽兴医药)采购总额仅100多万元,不存在高达上亿元的应收账款,闽兴医药存在伪造医院印章的行为。 医药流通企业与公立医院之间应收账款之瓜葛剪不断、理还乱,坊间对于医药流通商与公立医院实际的纠葛也是迷雾层层。 “有的医院内部领导更替后,继任者可能不认账,医药流通商为了往医院进药品、器械,打点医院采购科负责人、院长的现象颇为普遍。”华南某三甲医院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未解之谜 公立医院和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应收账款“未解之谜”的关键。 “闽兴医药曾与我们接触过,提供过一个其与福建协和的药品购销协议,里面未提及货到后多久付款,对此提出质疑,闽兴的人只说你觉得该是多久就能多久,最好两年,我们就没有做这笔业务。但根据药品购销协议来看,上面确实有医院盖章。据我所知,当时有不少机构为了一点小利最终还是接了。”华东某信托从业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华南某医药流通商也对记者说道:“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做供应链金融转让,是银行或保理与业务双方,所以很少供应商与医院之间直接开展供应链金融转让。涉及医院的话,以前一般是医院红章并由医院财务部确认,具体还得看提供资金方的标准。是否存在造假,医院、医药流通商和银行或保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关键。” 行业内,医药流通企业“带金销售”,疏通公立医院采购科、院长等也成为行业内长久以来的顽疾。 公立医院采购的程序是医生先提交药品、耗材、医疗器械需求,医院通过层层审批联系流通企业采购,由于公立医院回款慢,先供货、再付款成为常态。 其中医药流通企业层层经销“吃利”,医院层面布局医药代表等疏通上下层,也是近年来医改重点打击方向。 “医院回款慢基于医院的运营方式,医院的款项中除涉及自费项目,就是医保、社保支付了。医保局一般会在一年半到两年内复查是否违规,如果违规,可以拒付钱款,正常情况下,医保垫付部分可能一年甚至更久院方才能收到回款。因此,医院给供应商的钱也相应会拖,三个月算快的,一般至少一年到两年。”某公立医院医生对记者说,“供应商为了保有流动性,把对医院的应收账款转给其它供应形成三角债或借助金融机构脱手的情况也颇为常见。近期有的医院为了避免三角债过多,也出现院边药房、便民药房的形式,让病人自费购买,既不占药占比,也不占社保。” 医改大潮 近年来为了挤掉医药流通环节的“水分”,医改大潮持续推动。 2018年起,两票制在行业里全面推行,今年以来“4+7”带量采购持续推进。 “两票制”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意在减少药品层层加价,从而挤掉药价虚高成分。 随着两票制推行,医药流通企业出现变局和阵痛,规模较小的经销商、二级或二级以上代理商淘汰出局,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调拨业务也受到冲击。 相比之下“4+7”带量采购对行业冲击更明显。国家在11个城市公立医院试点的带量采购今年启动。 带量采购范围内每种规格的药品的招标数量都会公布,药品只要是通过一致性评价,不再区分质量层次,每个品种价低者中标,极大地降低了药企销售费用。 上周五晚,一份4+7药品集中采购座谈会纪要在业内流传。透露的信息是,第二轮招标品种仍是先前的25个,但招标的范围要从4+7城市拓展到全国所有省份及地区,包括全部地区的公立医院、定点民营医院、军队医院,并拿出全国用量的70%来招标,但在价格上要求更低。这个变化,给25个品种以外的药企一丝喘息的机会,也给25个品种之内的药企扩大供给量及重新上车的机会。 为应对行业变局,医药流通企业的销售对象,纷纷转向面对医院。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购销差价。药品流通层级压缩了,医药流通企业的销售毛利率提高。但医药流通企业的结算对象,从原来相对弱势的中小经销商变为强势的医院。应收账款账期也相应较长。 对于相关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前述华南医药流通企业人士对记者说:“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新政策,对医药流通企业的运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进入低成本竞争时代。另外,4+7主导降价,基于企业对成本的把控压力,应不会导致更多供应链金融转让需求。” 但从两票制开始,不少传统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如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等开始发展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金融化、证券化便是其中一种方法。 两票制推行一月后,医药商业流通行业中的民营老大九州通便开始尝试应收账款融资,公司股东大会于2016年5月,审议通过了公司拟发行应收账款资产支持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的议案。2019年3月20日,公司宣布应收账款4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立,本专项计划发行总额为10亿元。 前车之鉴 因公立医院与流通商之间扯不清的合同问题,引发的供应链金融“萝卜章”事件也远非闽兴医药一起。 2018年10月,一个“萝卜章”,就让*ST华业(原华业资本)交出了百亿“智商税”,如今面临退市风险。根据*ST华业2019年7月12日发布的公告,目前公司股票收盘价为0.98元/股,低于公司股票面值。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华业资本彼时应收账款存量规模101.89亿元,占总资产51%,全部从恒韵医药受让。其中牵扯到与重庆西南医院、重庆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多家公立医院之间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此前证券时报报道,债务人之一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财务科工作人员曾表示,“恒韵医药系医院供应商,存在应收账款,但债权转让事宜是他们两家公司的事情,和医院没关系,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情。” 此前多位信托人士对记者表示涉及到医院债权转让,流程是需要医院院办公室成员签字盖章才可操作。坊间对于恒韵医药涉及的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真实性,是“院内反腐”而后任领导者不认前账的猜测。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