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钻-基金观察
基金界“乌龙”事件牵扯大V江湖恩仇录:耳鬓厮磨、分道扬镳、因爱生恨...
发布时间:2023-05-15 11: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期基金界的一桩“乌龙”事件,牵扯出大V和投顾合作后的种种风波。

曾经,一句“发车”口令,就能吸引数以万计的粉丝跟投,大V掌管的基金组合可谓风生水起。直到监管出台规定,许多大V集体拥抱了持牌投顾机构。

一年多过去,有人分道扬镳,有人“带着镣铐跳舞”。“大V+投顾”,还好吗?

号召力惊人

一桩“乌龙”事件背后,基金大V的号召力一目了然。

5月10日,因一位大V助理的“乌龙”操作,误在5月“发车计划”中,列出了某只基金的场内和场外代码,导致大量投资者涌入,该基金场内价格应声起飞。当晚,大V所在投顾平台官方微信号发布致歉信,推送20分钟后,这篇文章阅读量便突破5万,最新阅读突破10万。

风波逐渐平息,但大V的号召力却着实令人惊叹。在这场“乌龙”事件中,4个数字为大V的影响力做了注脚:15分钟内百万资金进场,20分钟内点击5万+。号召力和影响力,俨然是大V的立身之本。

2021年11月被视作大V投顾的分水岭。监管规定,持有基金投顾牌照的机构才能从事相关业务。重锤落下,投顾与大V迎来火热的“牵手潮”,不少大V直接将自己的组合移交出去,也有大V选择入职持牌机构。

在市场看来,这是一桩双赢的好买卖:机构为大V提供了栖身之所,大V为机构带来了资金。

“牵手潮”之后,大V和持牌机构有的耳鬓厮磨,有的则嫌隙渐生。

许多大V习惯了自己做投资决策,在进入持牌机构后有诸多不适应。一位大V向记者吐槽:“很多公募投顾和FOF部门是共享基金池的,准入方面要求比较严格,调仓限制很多,流程非常复杂。”这令大V很头疼。

在牵手机构的头部大V中,已有一位率先离职。今年2月,“基金教主”正式告别华安基金,转战第三方投顾平台,担任且慢投研总监。

另一位入职基金公司一年多的大V,看着自己逐渐下降的管理规模,哀叹“心如死灰”。

更令大V感到煎熬的是,擅长扮演意见领袖角色的大V,在入职后却失去了部分自主发言权。不少大V已将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社交媒体账号移交给公司。“你们最近看到的一些微博,实际上不是我发的,而是运营模仿我的风格来编辑的。我仍然保持着对行业密切观察,不过现在更多地在同行群聊里发表观点。”一位入职机构不久的大V称。

合规是关键问题

除了磨合期出现的诸多不适应之外,双方合作中更关键的合规问题浮出水面,这从一件小事中就可见端倪。

据一位知情人士表示,2022年四季度,国内债券市场一度遭遇大幅调整,就在赎回潮发生的前一周,其关注的一位大V在微博上建议粉丝赎回债券和银行理财产品。然而,此举被所在公司定义为“不当言论”,受到了严厉处罚——要求其永久关停旗下自媒体账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顾理应帮助客户做资产配置,给出投资建议。这位投顾主理人本意是提示市场风险、降低客户损失,但此类提示性言论却与合规要求直接冲突。

“基金公司对投顾业务的考核目标之一,仍然是规模保有量,投顾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帮客户挣钱,这两者天然存在矛盾。”一位基金投顾业内人士表示。

另一位大V告诉记者,在投顾这一新业态下,不少合规空白尚待填补。比如,基金公司对于持有甚至是提及别家产品有比较大的限制,但是在投顾业务的实际操作中,在全市场选择基金是相对高效的做法。因此,入职后的大V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这位大V表示:“作为员工,与所处机构的关系会十分微妙,在配置比例上可能难以做到完全中立,但这与投资者的利益是相违背的。”

对于机构而言,在现有的合作模式下,一些大V将持牌机构视为合法合规的策略输出方,背后的投顾机构实际上并没有客户黏性。据了解,许多公司对大V采取个人事业部制,大V日常并不需要坐班,拥有较大话语权。

“基金投顾非常考验直销能力,这是不少公司的短板。所以,虽然存在一旦大V离职就可能带来客户快速流失的风险,但对于这种合作模式,投顾机构依然乐此不疲。”上述基金投顾业内人士表示。

合规性问题受到投顾机构高度重视。某大型券商表示,大V带领团队入职后,公司按照团队成员不同职责进行了相应分工和任务安排。为了确保合规,公司将基金投顾业务融入到公司整体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在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合规风控管理制度。“投”的方面,公司建立了基金投顾投资决策委员会,基金投顾业务的基金池、投顾组合策略生成等,都需要经过投决会通过。“顾”的方面,公司基金投顾业务面向客户发布的内容,都需要经过合规部门审核,内容发布也有备案流程。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合规部门参与。

不论是在耳鬓厮磨,还是已经分道扬镳乃至因爱生恨,大V和机构的“恩仇录”还在续写。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