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买的鞋,得物鉴定为假,真假罗生门频发 得物App,一个做球鞋真伪鉴定起家的平台,开创了“先鉴定,后发货”的电商模式,却一再摆脱不了假货的质疑。 多位消费者向《IT时报》记者反映,怀疑在得物App上买到假货,并且已经拿到品牌专柜鉴定或第三方平台鉴定商品为假的证据,但得物始终不承认售假。 更让得物商品真假陷入罗生门的是,有消费者在得物买的鞋,被得物鉴定为假。 得物是以球鞋鉴定和球鞋二手销售起家的平台,原名为“毒”,由虎扑联合创始人杨冰一手打造,“孵化”自虎扑运动装备区和鉴定区,兴盛于“炒鞋”热潮。 得物卖家和买家向《IT时报》记者透露多个得物的“危险信号”:多款球鞋付款人数远超该款球鞋限量发行数量,是否掺假?是否刷单?得物仓库招聘的质检人员中有很多临时工,鉴别质量是否能跟上得物的扩张速度? 不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对得物最大的质疑是鉴定标准。“得物上的假货由谁来监督?得物鉴定出错由谁来判定?得物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得物的真假,难道由得物说了算? 01 消费者投诉 得物买的鞋,得物鉴定为假 得物买的鞋,得物鉴定为假,消费者与得物平台到底孰是孰非? 王女士在得物App以922元购买了一双耐克Dunk Low熊猫鞋,当她想挂到得物上出售时,需要经过一次鉴定,当她将鞋子“原封不动”寄给得物后,得到的鉴定却是“假的”。“防盗扣、证书、鞋盒都是得物原装的,全新未穿,结果客服说,鉴定结果显示是假扣、假证书,还扣了40多元保证金。”王女士说,最后的协商结果只是退还40多元保证金。由于仓库开箱视频为顺丰快递,而王女士寄出用的是京东快递,她怀疑得物鉴定有操作不当甚至调包的行为,所以至今未退货。 如果说这样的罗生门事件尚属个例,那么,更多消费者质疑得物鉴定有误甚至售假的证据则来自于品牌专柜或其他平台。 张先生是一位球鞋潮牌爱好者,今年2月,他在得物App以700多元购买了一件New Era夹克,因为肉眼可见做工粗糙,于是张先生前往专柜比对正品,结果发现多处重大差异,比如衣领处的品牌标签完全贴反,纽约扬基队LOGO走线粗糙等。最为明显的是,衣服水洗标上标注生产地为中国,但专柜扫描条形码却显示“条码不存在”。“得物只认自家平台的鉴定结果,我也尝试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投诉,但都石沉大海,得物始终也不承认是假货。” 张先生最后同意了退货并赔偿500元的解决方案,但对于投诉无门这点仍耿耿于怀。 得物对比专柜(上述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鉴定验证信息仅供参考) 拥有七八十双球鞋的李先生是一位发烧友,时隔一年多后,他才翻出了一双从得物以2800多元购入的麦昆,试穿后发现尺码偏小,于是他便挂到之二、红布林等平台出售,结果两个平台都对此鞋鉴定为假,但是得物复验为真。随后,张先生请一位开二手奢侈品店的朋友鉴定,这位朋友也判定为假货,理由是几处明显的瑕疵:比如真鞋的鞋垫可以抽出来,但得物购入的麦昆鞋垫无法抽出,黏在鞋底上。“得物始终不愿意承认鉴定出错或给出‘假一赔三’的解决方案,由于购买时间太长,连退款都几经波折。”李先生最后只能选择退货以减少损失。 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得物有14万条相关投诉,仅以“得物 假”为关键词搜索,就有1万多条投诉。其中,关于假货的投诉主要分为上述三类:商场专柜鉴定为假,其它平台鉴定为假,甚至得物自己平台鉴定为假,但得物都没有承认鉴定出错并导致假货流通,自然,鲜有消费者获得“假一赔三”。 2020年6月,得物因为假冒伪劣、鉴定费等被中消协点名。中消协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得物App”有关负面信息8735条。2022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电商直播平台,其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是得物,不合格率为50%。得物随后回应,两款问题商品系标识标注方式不符合最新规定,已先行下架商品。 02 鉴定争议 得物是否有鉴定资质? “得物上的假货由谁来监督?得物鉴定有没有出错由谁来判定?得物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多位买家和卖家提出了这一质疑。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得物的鉴定标准不透明,得物是否有鉴定资质等话题上。 2021年,得物与唯品会陷于“真假腰带”之争,唯品会Gucci腰带被得物鉴定为假,消费者将唯品会告上法庭,但结果是消费者败诉。广州市互联网法院认为,消费者提交的得物鉴定报告不足以证明该商品为假冒,相关鉴别意见或者“鉴定报告”并非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当事人未提交证据证明上述第三方平台具有鉴定资质,以及鉴定人员具备鉴定能力。 关于是否具备鉴定资质这一点,得物在回应《IT时报》记者时表示,2022年,得物与中检集团达成鉴别战略合作,成立国内首个鉴别联合研究团队。 在得物App卖家须知中,其鉴定服务商是睹煜(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睹煜参与起草的《化妆品鉴别指南》《运动鞋鉴别通用要求和判定方法》《钟表鉴定团体标准》为团体标准,是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并非强制标准。 中检集团上海公司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中检集团不直接参与得物的鉴定,只帮得物鉴定少量 的疑难商品,往往是得物无法鉴别的,或者是针对高危品牌,合作研究检测标准,帮得物进行鉴别人员培训拿证等。得物不是品牌方,所以它出具的鉴定证书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03 商家质疑 销量超限量发售数? 刷单助长“炒鞋”之风 得物开创了“先鉴别,后发货”这一模式。消费者在得物App下单后,卖家不会直接发货给买家,而是发货至得物仓库,经过得物检验后发给卖家,得物对卖家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包装服务费、查验费、鉴别费以及转账服务费。这是得物的主要盈利模式,也是得物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根本区别。 对得物来说,正品就是生命线。 然而,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质疑得物平台商品售假的声音从未停歇。多位球鞋发烧友甚至得物卖家向《IT时报》记者指出了得物的“非正常现象”:很多球鞋显示的付款人数远高于该款球鞋的限量发售数量。 “耐克倒钩等爆款球鞋,在得物上显示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人付款,远超过其全球出货量。”球鞋发烧友大陆(化名)说道,3月7日,耐克发了一双与蒂芙尼的联名款板鞋,中国境内的发售量应该在2000双以内,除去留下自己穿的,市场上流通的数量应该维持在1800双是正常值,但目前得物上此款鞋显示“2000+人付款”。 “不排除有假货的可能性,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刷单造成的。”一位得物前卖家向《IT时报》记者透露,得物刷单成本低,只要下单付款就算一笔销量,都不需要发空包,瞬时刷单量暴涨还能被锁定为爆款推荐。 得物给买家以30分钟“冷静期”,在30分钟内可以免费取消,而这也给刷单行了方便,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跟风下单,反倒助长了“炒鞋”之风。 得物App抽取卖方成交价的7.5%~9.5%作为佣金,而鉴定费一般按件收费,30元左右。上述商家透露,对月销售额上千万的大卖家来说,需要付给得物的佣金和费用总计占总销售额的30%左右,“这已经高于实体门店的租金占比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卖家的成本会转嫁到买家身上。” 04 模式争议 质检人员多为临时工? 除了资质以外,鉴定能力更能说明问题。一位得物大卖家向《IT时报》反映,得物鉴定主要看做工,标准是没有线头等,普通质检工作多由工资日结的临时工来完成。 《IT时报》记者联系多个得物委托招工的劳务公司和得物临时工后发现,得物昆山仓库就刚结束一波临时工招聘,得物仓库一线质检人员流动十分快,甚至有工作2天就离职的情况。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