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粗放的“明星驱动”模式正在迎来终结。2025年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变更频繁,截至3月14日,已有超百只权益基金基金经理变更,其中更有多位曾经的百亿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3月6日,广发基金老将张东一正式卸任其管理的全部基金产品。这位曾掌舵超140亿元资产的明星基金经理,在2021年后所有在管产品均亏损,规模缩水超80%,黯然退出广发基金的基金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显示,张东一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变更手续,寥寥数语仅交代了手续合规性,却未提及她的去向——是转身幕后,还是彻底离场?市场猜测纷纭。来源:广发基金公告张东一的离任轨迹,是行业剧变的注脚。张东一从巅峰时期的百亿光环到黯然退场,她的经历折射出基金行业“造星神话”的脆弱性。而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华夏基金的周克平、嘉实基金的洪流等曾叱咤风云的百亿级基金经理,也在今年以“清仓式卸任”淡出舞台,留下业绩滑坡的争议与投资者的质问。“投资者不再为明星光环买单。”一位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如此总结。过去五年,公募基金规模从25万亿飙升至40万亿,广发等机构凭借刘格菘、蔡嵩松等“顶流”迅速扩张。然而,当张东一、邱璟旻、郑澄然等广发系明星基金经理接连折戟,规模与业绩的背离将行业推向拷问:投研体系是否失衡?风控机制是否失效?“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局何时能解?以广发基金为例,其2024年三季报显示,张东一管理的某消费主题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五只个股年内跌幅超30%,但持仓结构却未见显著调整。类似的策略僵化现象,在多家“造星”机构的绩差产品中屡见不鲜。广发基金张东一“清仓式”卸任 已无在管基金3月6日,广发基金发布多条公告称,因工作安排,张东一自3月6日起卸任广发估值优势混合基金、广发睿智两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基金、广发聚优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广发品质回报混合基金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卸任后,张东一已无在管基金。更早的信号发生在去年的12月底,张东一卸任了广发消费升级股票基金,随后张东一在今年2月12日卸任了广发沪港深新机遇股票基金、广发沪港深价值精选混合基金2只产品,这两只基金后续均由李耀柱接任管理。从业绩数据来看,张东一所管理的基金近几年频频亏损,其中广发沪港深价值精选混合A和广发沪港深价值精选混合C在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合计亏损4.26亿元,收取的管理费却高达3249万元;广发品质回报混合A和广发品质回报混合C从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亏损3.5亿元,收取管理费2181万元,广发聚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从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亏损9426万元,收取管理费990万元,其最近卸任的5只基金近三年亏损超10亿,收取的管理费却接近1亿元。张东一早在2008年加入广发基金,曾任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研究员、投资经理,在2016年7月26日开始担任广发聚优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这也是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截至今年3月6日卸任,张东一陪伴这只基金走过了8年225天。虽然广发聚优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在张东一任职期间取得了82%的回报,但从2021年起,这只基金的业绩难言乐观。在最近的2024年,该基金年度涨幅1.41%,虽然勉强收涨,但严重落后同类的基金及沪深300指数涨幅,基金规模也从2019年的40亿元沦落到现在不足3亿元。广发聚优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年度涨跌幅 来源:天天基金网从张东一管理过的全部基金来看,凭借消费与医药板块的重仓策略,在2020年二季度首次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而到了2021年,张东一又接手了广发价值核心混合等多个基金,导致其管理规模在2021年二季度末达到峰值140亿元,但此后管理规模持续缩水,更加引发投资者不满的是,从2021年起,张东一新管理的基金在任期内全部出现负收益。张东一过往管理基金业绩表现,腾讯财经制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张东一所管理基金任职期间业绩最差的是广发价值核心混合基金,其管理业绩接近腰斩,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1月,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在成立之初规模高达76亿元,由张东一担任基金经理,而到了2022年三季度末,受业绩净值大幅下降影响,该基金规模骤降至不到30亿元,或许受业绩压力影响,2022年11月1日,广发价值核心混合基金发布公告,增聘吴远怡为基金经理,与张东一共同管理该基金,到了2023年8月30日,张东一卸任该基金基金经理,任职期间净值下跌48%。来源:广发基金公告购买了张东一管理基金的基民也颇为不满,天天基金网讨论区显示,有基民喊话张东一调换重仓股转变投资风格,希望能少亏点钱。而在去年有基民更是在广发沪港深新机遇股票吧表示,拿了四年还亏39%,对张东一管理的该基金表现怨声载道。来源:天天基金网能够穿越周期的基金经理极少,从张东一管理基金的整体业绩来看,虽然也通过重仓消费、港股龙头股取得一定的业绩,但随着市场风格的转向及对市场调整幅度的低估,未能及时的变换策略,导致其后期业绩持续走低,陷入"成也消费,败也消费"的困局。广发基金业绩规模十年狂飙 明星基金经理口碑崩塌近十年广发基金通过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等营销策略,其管理规模持续走高,2015年,广发基金管理规模在3000亿上下,直到2019年管理规模才一度突破5000亿元,随后开始狂飙,2020年末,管理规模冲到接近8000亿,2021年二季度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到了2021年底,管理规模接近1.2万亿,目前最新管理规模在1.5万亿。虽然广发基金已成功跻身头部公募基金行列,当前位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第三,但随着潮水褪去,广发基金旗下曾经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经理却纷纷跌落神坛。近期另一位广发基金百亿基金经理卸任多只基金的是邱璟旻,2024年10月,邱璟旻卸任广发优势成长股票基金,任期内亏损超60%,该基金因净值跌破0.4元被称为“三毛基”。2024年12月,邱璟旻卸任广发优势增长股票基金,任期内亏损16%,该基金成立时规模达246亿元,但最终缩水70%。到了今年1月9日,邱璟旻又卸任了广发聚丰混合基金,在任职近7年时间里,该基金亏损超35%。目前只剩担任广发新经济混合基金经理,该基金规模已不足10亿。邱璟旻过往管理及在管基金业绩表现,腾讯财经制图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郑澄然也是颇受关注的明星基金经理之一,曾先后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研究员、成长投资部研究员,目前管理规模虽然在百亿之上,但其多只基金业绩已经腰斩,广发兴诚混合基金、广发诚享混合基金、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基金任期内均亏损超50%。郑澄然过往管理及在管基金业绩表现,腾讯财经制图郑澄然管理基金业绩巨亏主要是因为坚持重仓新能源和光伏板块,未能及时调整持仓策略,导致净值持续下滑,在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基金吧、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吧,很多基民晒出了巨亏的截图,有基民要求换掉基金经理郑澄然,还有基民表示后续不再购买广发基金发行的基金产品。来源:天天基金网广发基金最为引人注目的基金经理当属刘格菘。2019年,因为押中半导体、光伏、新能源以及医药等热门赛道,刘格菘一举包揽下2019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前三名,一战成名。随后2020年1月为刘格菘发行了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该基金当时出现了“一基难求”的盛况,募集期间的认购金额超900亿元,而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通过新发基金和持续营销,刘格菘管理基金规模一度接近千亿。刘格菘过往管理及在管基金业绩表现,腾讯财经制图不过随后刘格菘的明星效应也快速褪去,受其重仓板块回调及投资者赎回影响,刘格菘的管理规模已缩水至340亿元左右,而其备受关注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在近4年的管理期间亏损接近50%。很多高位买入刘格菘管理基金的基民在苦苦等待着解套。来源:天天基金网吴兴武是广发基金旗下专注医药领域的核心基金经理之一,2021年三季度末,其管理规模曾达到202亿元,但受医药行业持续调整影响,至2024年末规模回落至百亿以下,缩水超50%,广发医药健康混合基金净值已经腰斩,目前仅为0.48元,有基民吐槽称,“每年收取高额的管理费用,成立至今五年收益率-51%!基金管理人实在难辞其咎。”吴兴武过往管理及在管基金业绩表现,腾讯财经制图张笑天是广发基金从外部引入的基金经理,2021年1月加入广发基金,同年5月担任广发沪港深龙头混合基金、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混合基金基金经理,曾凭借消费与医药赛道红利创造高光业绩,但后续因策略僵化、风控不足导致规模与业绩双杀,2025年2月10日,张笑天卸任所有在管基金,转岗至其他岗位,广发沪港深龙头混合基金在其任职期间下跌52%,目前已无在管公募产品。张笑天过往管理基金业绩表现,腾讯财经制图“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魔咒待打破广发基金凭借权益类产品扩张实现了规模跃升,虽然很多只基金业绩巨亏,但其管理费却赚的盆满钵满。数据显示,2022年广发基金旗下所有基金亏损合计为815.25亿元。而广发基金收取的管理费高达73.56亿元,仅次于易方达基金,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二。2023年广发基金旗下基金亏损332亿元,收取的管理费仍高达66.55亿元,以广发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为例,2022年及2023年,刘格菘管理的产品合计亏损高达365亿元,但其依然给广发基金带来了15.82亿元的管理费用。“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境是行业长期痛点。据经济观察报消息,公募基金改革方案的大致方案已经基本出炉,目前处在优化完善阶段,后续将由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征求意见。改革方案(初稿)对于基金经理所管产品的收益率也提出一定要求:收益低于基准10%或负收益,薪酬降50%;强化延期支付和追索机制。相比基民的亏损,基金公司高管薪酬并不低,2024年5月13日,广发基金公告,公司原董事长孙树明因退休原因离任,葛长伟新任广发基金董事长。公告披露的履历显示,葛长伟曾在广发证券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2024年5月10日任期届满离任,广发证券年报显示,葛长伟2023年从广发证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22.39万元。从高光时刻到如今的业绩低谷,除了广发基金的刘格菘等明星基金经理,张坤、葛兰等光环也逐渐褪色,成也业绩,败也业绩。基金公司不应过度依赖“造星运动”,而是需要加强投研风控能力,公募基金行业亦需要摆脱“重规模、轻回报”模式的困境,打破“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魔咒。...
1.财经钻,十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国内外极具影响力、公信力、权威性!财经钻,十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钻,十年时间持续性支持习近平主席,并取得成果!财经钻,十年时间,没有获得一分钱资金支持,财经钻创始人覃伦洪生活陷入困苦!2.资金方面支持科技、支持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十年来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口号?举国之力,10年一直在强调支持科技、支持创新、支持民营企业;每年数万亿的资金投向这些方向,但是显而易见的一家此类优质企业财经钻,10年来做出贡献的这家优质企业财经钻却没有拿到一分钱投资;窥一斑而知全豹,国家每年的数万亿资金,到底都去了哪里?通过操作进了谁的私人口袋?如此这般,支持科技、支持创新、支持民营企业,10年来是一句空话口号?如果还是如此这般,现在和未来支持科技、支持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还将是一句空话口号?资金落实不到优质民营企业,资金落实不到有企业家精神的创始人覃伦洪手上,对国家支持科技、支持创新,对国家发展速度来说,是否是灾难性的?如果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人员真的支持科技、支持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在国家每年的数万亿资金中拿出一点资金(九牛一毛)支持这家企业(财经钻),让资金落实到这家企业的创始人覃伦洪手上,真的很简单。如果连这点都仍然不愿意,仍然找出一大堆理由搪塞、拒绝或拖延,在国家支持创新、支持科技、支持民营企业,以及在国家发展速度这方面现在和未来真的是.....如果这点资金能快速到位,这家企业(财经钻)和创始人(覃伦洪)所做的贡献将几何级飙升!利国、利民、利社会、利投资方、利.....3.财经钻、覃伦洪持续10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支持习近平主席并持续取得成果,却没有获得一分钱资金,而这中间誓必有其它人在阻挠,导致支持者覃伦洪生活陷入困境等等,这会让国内和国际上的人寒心.....,之前(包括现在)中间是谁在阻挠?阻挠之人意欲何为?对阻挠之人、意图阻挠之人、变相阻挠之人、暗中阻挠之人、资金落实办事不力之人(资金未到达覃伦洪),应予以严惩!资金到达覃伦洪非常简单和快速:直接到账。4.恳请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不要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覃伦洪)在资金方面压榨到极致(导致其生活困苦),不要进行这种套路,也恳请不要让本应该属于覃伦洪的资金被捣糨糊、无所事事、贪腐的人大享其成。5.在资金落实到覃伦洪的过程中,恳请直接联系覃伦洪本人,不要通过各种中间环节(例如各种中间机构、各种中转环节的部门、各种中间人等等)联系,恳请直接联系覃伦洪本人,恳请资金直接到账覃伦洪的账户;避免中间环节出现各种问题,避免资金被拖延、堵截、侵吞、挪用等等,联系人:覃伦洪联系电话:+86 13714673709联系邮箱:cjzvipte@gmail.com 银行账号:中国银行 户名:覃伦洪 卡号:62178608000051603426.恳请资金支持不要通过这种方法联系:例如拨打一下电话然后挂掉,留言一下然后隐身等等,然后假意的代表你们联系过,但是联系不上。当我们回复电话或者回复邮件时,也无法联系你们。恳请快速按照市场估值给予财经钻创始人覃伦洪足额的支持费用,包括补足前10年每年的所有费用,以及往后每年足额的支持费用。7.当财经钻创始人覃伦洪获得足额资金支持,带来的各种回报将是非常巨大且持续的。...
近期,金价持续呈现高位震荡。3月11日,周大福、六福珠宝等品牌金足金饰品零售价均徘徊在880元/克左右,相比此前逼近900元/克的价格下降不少。市场观望情绪依旧浓重,投资者在囤货待涨与出货套现之间犹豫。据第一财经报道,持续走高的金价带热了“以旧换新”业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无论是黄金门店还是银行网点的黄金回购渠道的回购者寥寥。以旧换新业务真的划算吗?黄金回收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多品牌“以旧换新”需添金20%-50%,“一口价”回收贬值较大尽管金价已连续数天下跌,但其依旧处在高位。相比直接购买黄金饰品,“以旧换新”显得要更加划算。但记者咨询多家品牌金店了解到,各品牌以旧换新规则存在差异,综合添金、工费、熔炼、损耗等费用,消费者在换购时仍需承担一笔不小的费用。以周大福、老凤祥、老庙黄金为代表的品牌都提供了“添金换新”政策,添金幅度在20%-50%左右。所谓添金换新,指的是新首饰的克重要比就旧首饰重,重的部分按今日牌价计算。此外还需要加上按件计算的工费,部分品牌还需要计算旧首饰的熔炼费。(工费依产品不同各有差异,从一两百到数千元不等)以老凤祥为例,其添金标准为30%,熔炼费为25元/克。若旧首饰克重20克,新首饰则必须重约26克,总共需要再支付500元的熔炼费和5280元黄金差价(按今日金价计算)。即便不算工费,消费者还需要支出5780元。周生生、周大福等部分品牌金店也支持“不添金换新”,并未限定新首饰的克重。但这种换购并不是1:1换金,而是先以换金价/增值服务费旧首饰的价格,再以今日金价计算新首饰的价格,消费者需要支付其中的差价和工费。除此之外,非本品牌金一般会计算2-5%的损耗,店员称需视验金情况而定。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口价黄金饰品,购买和置换时需要格外慎重。“一口价”是指黄金首饰不按照克数,而是按照定价向消费者销售,它们常见于品牌金产品,本身有一定品牌溢价在。但这类按克重单价算远超当日金价,置换时存在限制。有回收商报价超大盘100元!业内:谁会亏钱收二手首饰?受金价持续走高影响,黄金回收生意一度迎来热潮。有黄金回收商向记者透露,今年来回收黄金的客户会多一些;也有店家表示,生意总体和以往持平,因为有人想套现有人还想增值,黄金整体上还是一个长期投资。围绕黄金回收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回收过程中的各种套路。黑猫投诉上,以“黄金回收”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近2000条投诉,多以虚报高价、损耗折价、变相放贷等为主。有消费者momo向蓝鲸记者爆料,她在社交软件上刷到了某家宣称免费上门的黄金回收商,回收价基本与大盘持平,咨询的时候说没有任何其他费用。但师傅上门后称的克重比实际要少,还坚持扣除500多元的涂层费。momo所遭遇的可能是最常见的回收骗局,即收取不合理费用和压价。黄金回收压价的手段各异。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不良商家会在会在秤上做手脚、使用王水清洗来偷减克重;还有些会首饰上加东西,导致黄金过火后变黑。“说是你的黄金成色不足,在原先报价上打个七八折,他们就是这么赚钱的。”有黄金回收人士介绍,现在很多收回商会投一些竞价广告,宣传全国各地可免费收金/上门回收,他们的报价一般都高于大盘价。“但是黄金的利润很低,广告费也很贵,哪里来那么高的回收价呢?”蓝鲸记者以黄金回收为关键词搜索点某回收广告,多家回收商给到的黄金首饰价格在776元-780元左右,而今日的黄金大盘价为676元/克。前述上架的报价比大盘价还要高出100多块。业务员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有自己的柜台,不影响二次出售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当成品销售的,所以价格给的有优势”。然而多位业内人士提醒称,实体店黄金回收一般按大盘金价每克减5-15元回收,再转卖给上游厂家或交易所,差价即利润。总体毛利在5-10元每克,毛利率不足15%。受市场内卷影响,部分商家的报价会稍高,但基本不会超过大盘价。如果报价高于国际金价,很可能商家会以纯度不够等为由折价回收。“高于大盘价去银行买金条都买得到,谁会亏钱收二手旧首饰?” 业内人士坦言,针对宣传免费上门的高价回收商,消费者需要尤其警惕。“如果回收价只比大盘少2、3块,连上门的人工费都覆盖不了,我白干吗?”此外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不良商家会在验金过程中融金,消费者被迫无奈只能回收。实际上,对于品牌金有钢印和发票就可以;非品牌金也不需要全融,过火检查或者融一点点就行,“全部熔掉的十有八九是骗人”。业内人士提醒称,消费者在选择黄金回收应谨慎考察商家资质,注意口碑和真实性。黄金消费与回收总体上价格透明,对于明显价格异常的交易,消费者或许不必以身犯险。金价高位震荡背景下,更应该谨慎做出选择。...
客服行业因人员需求量大和准入门槛低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打工者。然而,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高等问题也导致其流失率居高不下。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和应对业务波动,客服用工企业大量采用灵活用工和外包模式。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早在2019年,客服行业的灵活用工岗位渗透率已达34%。以乐优聘为代表的灵活用工平台,利用AI和大数据精准匹配企业与临时客服人员,能有效应对季节性需求高峰,如旅游旺季和电商大促。此外,许多企业将客服业务外包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异地用工故而成为行业常态。随着外包模式的普及,客服园区应运而生。这些园区的企业大多以客服外包为主营业务,其用工乱象层出不穷。雇佣未成年人在某些园区已成常态。在江苏某客服园区,17岁的小吴已在此工作半年多。他表示,园区内比他年纪更小的同事不在少数,且许多人因为工作强度过大,一两个月就离职了。小吴的岗位是接线客服,没有底薪,按接电话数量提成,每接一个电话能获得0.7元。熟练的员工每天可以接两三百个电话,每月收入四五千元。他每天工作8.5小时,刚来时只能接到一百多个电话。园区的主要招聘方式包括线上平台(如BOSS直聘、58同城)、当地招工微信群和中介介绍。后者已形成了一种“奖励机制”:中介每介绍一个人来工作,只要对方领取了工资,介绍人即可获得300元奖励,奖励会持续三个月,金额逐月递增,到第三个月可达800至1000元,具体金额依据岗位和实际工资计算。园区内的大部分员工都是通过中介过来上班的,而中介为了确保自己能顺利拿到奖励,通常会通过各种手段让员工至少待满两个月。部分中介采用软硬兼施的方式,既通过画大饼来诱导,也通过没收身份证等手段控制员工。由于许多被诱骗来工作的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被中介唬住。在园区内,劳动权益保障近乎空白。大多数员工入职的第一个月不会签订劳动合同,若工作未满一个月,员工将无法领取任何工资。客服工作需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需求,若工作中出现言语冲突或不当言辞,承包公司需要赔偿甲方一万元,而这笔费用往往会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如果有员工“跑路”,公司则会追究中介公司或介绍人的责任,因此中介在岗前培训上往往非常“用心”,以防止发生类似问题。以小吴在园区内的室友为例,他是一位个人中介,每月收入超一万元,介绍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不会“跑路”,原因是他通过“放贷”的方式来控制刚来上班的年轻人。室友通常筛选初中刚毕业且手头拮据的少年,借款一至两千元给ta们,称这是“预支工资”,并要求少年签借条注明利息,比如,借款1000元,借条上会写1200元。很多借款的少年还没发工资就又没钱了,只能再找中介借钱,债务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了每个月都先借钱,发工资后再还给中介的恶性循环。由于大部分少年工人来工作都是瞒着父母,且害怕家里知道自己欠债,因此ta们都不敢不还钱,只能继续在园区内工作。据了解,园区内有不少中介都是通过这种“借贷控制”的方式谋取暴利,月收入甚至可达2万元以上。从诱骗未成年、无合同用工到违规借贷,一系列问题不仅暴露了园区管理的失范,更揭示了整个行业在追求低成本运作的模式下,对劳动者权益的忽视。当下,AI客服技术迅猛发展,对客服行业的工作模式和发展必然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然而,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我们看到的不是劳动者处境的渐进改善,而是愈加脆弱和压榨性的工作环境和生存境况——撑起变革性技术进步的背后仍然是最传统和血汗的劳动价值榨取?...
中国北方一名患有认知障碍的男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村民全天候直播,意外走红网络,但此事也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和残障人士权益保护的担忧。62岁的冯殿武被称为“民哥”,住在河北省沧县的一个村庄。他患有智力障碍,声带也据称因在年轻时为保护朋友而受损。他独自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生活困顿。他的走红起源于2022年,村民“二峰”拍摄的一段影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走红。影片中冯殿武深夜走在马路上。他神情迷茫,嘴里嘟囔着,手里拿着一捆据称是从邻居家偷来的白菜。该影片获得了超过百万点赞,冯殿武因其“喜感”的回应意外收获了很多粉丝的青睐。“二峰”和其他村民随后开始持续拍摄他的生活,并上传到社交媒体。在许多影片中,拍摄者经常突然出现,大喊“民哥”来吓唬他。在另外的影片中,他也会放声歌唱,甚至被人安排参加“婚礼”。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其他慕名而来的内容创作者来到冯殿武家中拍摄,甚至在他的家里安装了摄像头。从他躺在床上到喂鸡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赵官村一名村民对BBC证实了事件的真实性,并称有时村子里的围观者能达到上百人,“村口都站满了人”。冯殿武本人没有社交媒体账户,但关于“民哥”的话题在抖音上已累计有超过8亿次浏览。BBC无法独立核实冯殿武是否对自己被拍摄知情,但许多网友认为他不知道自己被直播,因此将他的经历比作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据《南华早报》报道,“二峰”和他的朋友将许多直播收入用于改善冯殿武的生活条件,但具体收益金额并未公开。他们还带冯殿武去做美容、看电影,甚至去夜店玩乐。但许多批评者认为,这无法掩盖事件本质是对一名认知障碍人士的欺凌、取乐和利用,他的隐私权也被侵犯。目前,“二峰”的账号已被抖音封禁,而赵官村的村民表示冯殿武已被亲属接走,暂时离开了该村庄。...
证监会发出东方集团(600811.SH)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定论后,该公司的造假手法受到市场关注。清流工作室调查发现,在农产品贸易板块,东方集团可能与上下游串通,形成贸易闭环推高业绩。近年来,东方集团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主要业绩收入,2020年至2023年该板块收入高达153.6亿元、150.35亿元、110.91亿元及58.83亿元。然而,这些百亿规模的销售额,大部分来自有关联关系或完全重叠的上下游,其真实性存疑。事实上,监管已多次对东方集团的客户及供应商重叠存在关联关系提出问询,东方集团也对部分问题做出解释。东方集团承认,与良运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及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均存在既采又销业务,但其表示这些采购和销售交易合同独立,货款结算独立,相关交易具备商业合理性。清流工作室发现,东方集团披露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东方集团可能隐瞒了部分客户及供应商的关联关系。据清流工作室梳理,东方集团多家客户及供应商申报的企业电话、企业邮箱相同,更有部分客户及供应商注册于同一地址、由同一批股东或高管管理。其中,在东方集团2021年前十大客户及供应商中,有至少7家公司可能与良运集团存在密切关系,这些公司贡献的营业收入超过18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方集团控股子公司中就职的高管,也同时就职于东方集团的供应商或客户。如此看来,这些所谓的供应商或客户究竟受谁控制,又是一个新的疑点。玉米贸易闭环近期,证监会发布通告显示,已初步查明,东方集团披露的2020年至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清流工作室查询发现,东方集团有两个板块的业务,分别是农产品加工销售及房地产开发。不过,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受地产下行影响,东方集团地产板块的年均收入不到5千万元,相较于集团百亿营收规模,地产板块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四年间,东方集团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销售板块,该板块囊括大米加工销售、油脂加工销售及其他农产品销售,其中以其他农产品销售的业绩贡献最大,最高峰可占销售业务的七成以上。那么,东方集团究竟和什么人进行农产品交易呢?清流工作室发现,东方集团近年的前十大客户及供应商之间,存在隐秘的联系,不少客户和供应商可能隶属于同一个集团。2021年,东方集团向吉林省恒昌新创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恒昌公司”)销售了玉米4.68亿元。根据东方集团的公告,其销往恒昌公司的玉米,是从上游供应商公主岭市富邦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富邦公司”)等购入。而财报也显示,2021年东方集团向富邦公司采购了4.3亿元玉米。工商信息显示,富邦公司和恒昌公司的关系密切,二者不仅共用同一个企业座机号码,申报的企业邮箱也一模一样。且两家公司的历史股东,出现大量于氏及魏氏的人名。富邦公司的早期的高管及联络员于晓波,也同时在吉林省恒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恒昌农业开发”)担任高管及联络员。而据东方集团公告,恒昌农业开发的创始股东魏玉峰,同时也是恒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笔订单给东方集团2021年的业绩增色不少,却给2022年的财报埋下地雷。2022年,恒昌公司实际控制人魏玉峰因涉及司法案件,处于失联状态,导致相关业务销售回款出现逾期,东方集团对其1.32亿元的应收账款计提了50%。在公告中,东方集团更承认,因粮仓业务管理存在控制不严、额度混用的情形,该笔订单的赊销金额超出规定额度5千万元。账款逾期后,东方集团不再与恒昌公司进行交易,而原本的玉米供应大户富邦公司,也在东方集团此后的前十大供应商名单中同步消失。种种迹象显示,富邦公司与恒昌公司关系匪浅。那么,东方集团将玉米从富邦公司购入,又销售给恒昌公司,是否一场“左手倒右手”的贸易游戏?在东方集团最初发布的财务报表版本中,将这些农产品销售全部以“总额法”进行核算。即,东方集团认为在所有业务中,公司自第三方取得商品或其他资产控制权后再转让给客户,公司在转让商品之前或之后承担了该商品的存货风险。然而,在2023年的自查中,东方集团推翻了此前的核算结果。东方集团承认,在部分业务中,东方集团其实并未完全承担对应商品的存货风险和价格风险,只是向部分业务下游客户与上游供应商提供了农产品供需、数量及价格信息适配等代理服务。这部分业务应当采用“净额法”核算,即需要从总收入中扣除支付给其他合作方的价款或成本,仅将净额确认为收入。将部分业务从“总额法”调整到“净额法”核算并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之后,东方集团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减少了7.6亿元、14.59亿元、17.12亿元及8.32亿元。也就是说,东方集团承认对部分业务只充当“代理人”身份,中间并未取得货物的控制权。那么,以富邦公司和恒昌公司为例,若业务的供应商和客户隶属同一个控制方,这些所谓的“农产品供需业务”又是否真实存在过?7家供应商、客户存在隐秘联系如富邦公司及恒昌公司的模式,在东方集团多年的业务中,并非个例。2022年,东方集团向客户吉林省隆裕粮油经销有限公司(下称“吉林隆裕”)销售了玉米3.01亿元。同年,东方集团向供应商大连良运集团粮油购销有限公司 (下称“大连良运”)进货2.42亿元的玉米。清流工作室发现,上述客户及供应商,存在隐秘关系。吉林隆裕与大连良运在2023年申报了同样的企业电话,又与多家良运集团旗下公司申报了同一个企业邮箱。而工商信息亦显示,吉林隆裕2018年设立时的创始股东是注册于香港的“良运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穿透后由注册于维京群岛的股东控制。也就是说,吉林隆裕与大连良运均疑似良运集团的关联方。而东方集团向良运集团旗下公司购货的同时销货,且商品均为玉米,是否具有真实性?同样与良运集团关系密切的,还有东方集团2021年的另外两家供应商——大连和益粮油有限公司(下称“和益粮油”)及大连美亚航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美亚航贸易”)。和益粮油在2020年申报的地址,是“中山区五五路12号”,与注册于中国内地的良运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一致。美亚航贸易则注册于中山区五五路32号,且与和益粮油申报了同一个企业电话。还有一家大连闽丰贸易有限公司(下称“闽丰贸易”),也与美亚航贸易、和益粮油共用同一个企业电话,且注册于中山区五五路32号。这家公司早期的投资人、法定代表人为林淦。而东方集团2021年的客户深圳闽安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闽安”)、福建闽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福建闽航”),也均由自然人“林淦”控制。此外,林淦还控股一家“福清永隆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福清永隆公司”)。清流工作室获得一份债权清单显示,东方集团供应商福州平安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福州平安”)的债务是由福清永隆公司及曾任该司董事长的自然人“王青安”做担保人。在至少两起金融借款纠纷中,深圳闽安、福州平安及福清永隆公司一同列入被告席。上述共计7家公司,或是东方集团的供应商、或是东方集团的客户,互相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又与良运集团有着隐秘的关系。若以2021年的购销业务计算,四家供应商和益粮油、美亚航贸易、福州平安及大连良运共计向东方集团销售了玉米及大豆高达18.31亿元;而同时,东方集团又向四家客户深圳闽安、福建闽航、吉林隆裕及大连良运总计销售了玉米合计18.23亿元。而在2020年中,东方集团从和益粮油购入10亿元玉米,又向深圳闽安、福建闽航及隆裕粮油销售了玉米达22.22亿元。同时,大连良运也为东方集团贡献了4.12亿元的营业收入,当中包括物流配送服务费、大豆、期货豆及玉米。东方集团曾在交易所追问之下,在2024年中回应客户与供应商重叠问题,但其仅对大连良运的问题表示,同大连良运购销的采购和销售交易合同独立,货款结算独立,相关交易具备商业合理性。不过,东方集团在披露客户及供应商重叠或存在关联关系时,并未谈及上述其余6家与良运集团关系密切的公司。这些动辄数亿的交易,又是否合同独立、结算独立、具备商业合理性呢?更值得注意的是,东方集团还与王青安设立有合资公司——东方集团大连闽航粮食有限公司(下称“东方闽航”)。在这家公司里,还出现东方集团上下游的高管。东方闽航的监事孙纲,同时在供应商美亚航贸易担任执行董事,又在客户福建闽航担任联络人。另一个细节是,和益粮油、美亚航贸易的企业电话,与东方闽航2020年申报的企业电话一致。这意味着,这些供应商或客户,与东方集团也存在某种联系。这些客户或供应商究竟受谁控制?这给东方集团的贸易业务又罩上一层迷雾。2月28日晚间,东方集团公告了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况。不过,公告亦称,目前,公司经营活动和业务正常开展。截至该公告披露日,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尚在进行中,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公司将每周披露1次风险性提示公告,说明立案调查进展情况。东方集团,是否也会就上述农产品贸易中诸多疑点进行说明?...
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3月16日消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王金(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王金,男,汉族,1973年10月生,省委党校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中共党员。他曾任佳木斯市委常委秘书室主任,同江市委副书记,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副书记,同江市市长、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职,2020年任同江市委书记。2021年1月,王金任佳木斯市副市长,后同时担任市委常委。官网显示,王金负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商务、外事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
3月12日,澎湃新闻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悉,该院在异种移植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3月6日,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指导下,西京医院泌尿外科秦卫军主任团队及全院二十余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将一个多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术中移植肾脏恢复血流后,色泽红润,随即产生尿液。窦科峰院士,泌尿外科马帅军副教授、韩士超副教授修整肾脏截至目前,已进入术后第六天,多基因编辑猪肾在患者体内状态良好,血肌酐已恢复正常水平。西京医院介绍,此次手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实施,为亚洲首例、全球第五例。这是西京医院继今年1月7日开展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原位全肝移植取得成功后,在异种移植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临床突破,将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开辟新路径。这名患者今年69岁,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药物服用史已有30多年,8年前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终末期。考虑到患者合并症较多,且为肾移植高致敏患者,没有适合配型要求的肾源,因此她只能通过每周三次的透析维持。刚开始透析时,效果还比较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透析并发症接踵出现,3年前她又发生脑梗,导致脑梗后遗症,之后又发生心梗,使病情雪上加霜。得知西京医院开展系列异种肾脏移植研究的消息后,患者来到西京医院求医,窦科峰院士、秦卫军主任等专家教授细致讲解手术方式后,患者与家属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尝试。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和支持后,西京医院移植团队在结合既往动物实验及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进行突破性探索。临床研究开展前,历经学术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器官移植委员会、动物委员会等多层面严格论证审核,并邀请国际知名异种移植伦理专家指导论证。术后家属陪护患者做呼吸锻炼专家团队从科学价值、伦理道德、技术可行性等多维度考量,确保整个过程符合国际异种移植规范要求,充分保障患者权益与手术科学性。此次手术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密切配合,到术后全方位监护,共有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肾脏内科等20余个科室参与。专家团队在前期临床前和亚临床异种肾移植研究中发现,术中如何保证基因编辑猪肾脏充分灌洗至关重要,团队借鉴既往经验,结合术前腹部血管超声检查,自制与基因编辑猪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管径相近的灌注管道。在肝胆外科陶开山教授、杨诏旭副主任,泌尿外科杨晓剑副主任等专家默契配合下,团队顺利完成供肾获取手术,基因编辑猪肾灌注良好。本次使用的DPF医用基因编辑猪,由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由于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移植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有生命危险。此外,基因编辑猪肾动脉和静脉管壁相较人体肾脏更为细薄,完成基因编辑猪肾血管和患者血管的吻合,需要极为高超的血管吻合技术。术中,秦卫军主任团队根据基因编辑猪肾动脉和静脉管径大小,选择最优吻合方式。血管吻合完毕,开放血流后,移植肾脏颜色变红润、质地良好,随即产生尿液。超声显示肾脏血流灌注良好,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患者已进入移植术后第6天,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肾功能良好,24小时尿量最高达到5468ml,血肌酐术后第三天已降至正常水平,由术前的706umol/L已降至90umol/L,尿素由术前的23.91mmol/L降至10.01mmol/L,标志着手术取得初步成功。据秦卫军主任介绍,异种肾移植的开展,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它不受人类供肾数量限制,显著扩大了供体来源范围,使更多在绝望边缘挣扎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望得到及时救治。目前患者处于移植后早期阶段,下一步,团队将持续监测患者和移植肾脏的状态指标,并结合前期预案,进一步做好免疫排斥、凝血障碍、病原感染等难关攻克。窦科峰院士说:“此次突破性研究,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救治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证实异种移植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异种移植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转机。”据悉,我国目前约有1.3亿慢性肾病患者,其中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有望成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难题的有效方式。2016年以来,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先后开展及参与多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肾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研究,并在2024年3月实施多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为异种肾脏移植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财经贝EHZ,十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十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EHZ White Paper (Detailed Description):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官方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cjzvipze@gmail.com ehz@cjz.vip...
继“盲盒”火爆后,“盲卡”正在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如今,直播间拆卡正在成为主流消费手段迅速收割着大批“00后”甚至“10后”消费群体。标准不一的卡牌评级公司是否在推波助澜?生产厂家所谓的卡牌分级规则是否合理?……伴随拆卡直播间的嘈杂火爆,一些消费陷阱也随之浮出水面。“疯狂”直播间拆卡“宝宝们,包开门的”“紫悦抽到,恭喜毕业”“欧气满满”……在主播颇有节奏的互动下,直播间消费热度高涨,5包、10包甚至有人直接“抬箱”(下单整箱),只为抽出稀有卡。主播口中的“包开门”意思是保证能抽到级别较高的卡。“恭喜毕业”则是恭喜抽到隐藏款;“欧气”是指抽到高级别卡的运气。因主播拆出紫背卡、黑背卡的概率大,“团团爱拆卡”直播间有着不小的人气。“团团爱拆卡”每晚七点开播,北京商报记者随机进入直播间观看,点赞人数接近3万。“主播包欧气的”“黑背浓度嘎嘎高”等诱导性话术不断出现在直播间。在“欧气”保证下,直播间下单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社交平台中像“团团爱拆卡”这样的拆卡直播间不少,而概率保证、欧气保证已经成为这些卡牌拆卡直播间的必备营销手段。在“狗剩爱拆卡”直播间,“疯狂大胃王挑战全网,抽出SSR,追加3包,无限续”的吸引下,有近2000人在线观看,点赞人数超4万。同样,在“拆卡曼曼”的直播间,为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入下单,直接标注“趣影三,一次性下单10包,保底一张黑背”“大胃王三包不出SSR,再宠一包”。除了各种各样的诱导性话术,在多家卡牌拆卡直播间下单界面标注着“同意拆不退不换”的选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如果消费者想要下单,必须同意拆且接受不退不换的条款,没有第二个选择。另外虽然直播间明确标注了未成年人禁止购买,但没有相应的核验机制。当直播间弹幕飘过“某某就是一个小女孩”“边写作业边看”等评论时,主播也没有做出提醒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举动。在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看来,拆卡直播间通过概率预测、叠加玩法、保证抽出隐藏款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违背了商业伦理,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等法规的可能性。此类诱导行为利用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赌博心理,尤其是未成年人,容易引发过度消费和沉迷,损害其身心健康。不过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则有自己的看法:“对于类似的营销方式,本身并非‘不可行’;但是任何营销,还是要遵循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单从抽卡、盲盒等营销方式的‘概率’逻辑来看,的确存在一定的‘擦边球’属性;因此,运营方需要明确一些‘边界’。”此前,社交平台就对直播间拆卡行为有过提示和进行专项治理工作。2024年2月,抖音短视频平台发布《关于直播间拆卡涉赌专项治理公示》称:“平台发现部分达人在直播间拆卡存在涉赌行为,具体表现为通过拆低价卡命中稀有卡或拼图卡等,诱导消费者继续拆卡,直至命中高等级卡奖励,使拆卡行为成为赌博套利方式。针对拆卡过程中出现的‘加菜’‘实物奖励’等行为,平台将视其为以小博大的涉赌行为,对违规店铺及法人进行清退、扣除所有违规所得等处罚。”评级机构“权威性”遭质疑消费者疯狂抽卡瞄准的是基于卡牌“稀有度”特性所拥有的收藏价值和溢价空间。而稀有卡所谓的高价值却也被频频质疑。根据卡牌游戏二手交易平台千岛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卡牌成交价格排行榜前五名分别是火影忍者的名忍纲手卡以及四张来自小马宝莉的高罕卡牌。这五张卡牌的最终成交价格均在4000元以上,最高的火影卡成交价为7000元。北京商报记者在千岛平台发现,这些成交的卡牌中,大部分都拥有来自所谓的专业卡牌评级机构的评分和卡壳包装。所谓卡牌评级,是消费者将自己持有的稀有卡交给专业卡牌评级机构进行鉴定评分。如基于外观品相、墨迹字迹(签名卡限定)、卡牌新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和评分。有了评级,这些卡牌的身价就会开始飙升,根据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不同,卡牌的价格在随后的交易中,可以翻几倍甚至几十倍。值得一提的是,当评级机构的鉴定成为卡牌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同一张卡牌送去不同公司出现不同分数现象,正在瓦解评级机构的权威性。“玛卡巴卡陈少董”在二手平台购买了一张评级为6分的小马宝莉卡牌,送去藏卡评级CCGrading机构评级,评分为9分,足足高出了3分。“玛卡巴卡陈少董”不明白这些机构的评分标准到底是什么。在小红书、抖音平台,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同一张卡牌送去不同公司,出来的分数都不一样。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较热的卡牌评级公司有重庆卡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卡藏”)、南京保粹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保粹”)等。根据公开信息,重庆卡藏成立于2022年,核心业务是卡牌真伪鉴定与成色评定。重庆卡藏合伙人冯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藏卡评级完成了超过200万张卡片的评级鉴定工作。是目前国内在卡片真伪鉴定方面最受玩家信赖的机构。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关于卡牌评级的相关正式标准,评级公司执行的标准更多是参照2024年出台的企业团体标准。2024年6月,由中国中检深圳公司所属中检检通(深圳)实业有限公司主导编制、中检广东公司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所属深圳分中心、重庆卡藏等14家企业参与编写的《集换式卡片质量评级规范》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集换式卡片质量评级规范》全面覆盖了集换式卡片的多个关键维度,包括表面瑕疵、中心偏移、颜色鲜艳程度、边缘完整性和修补情况等,确保了对卡片质量的全面评估。关于为何出现同卡不同分的情况,冯畅有着自己的看法。“卡片是近代的标准化工业生产品,由于机械生产的缘故,相同的卡片,在不同的生产车间、不同的生产区域,乃至生产运输过程中会存在天然的磨损。同时由于生产设备的日渐成熟,这样的瑕疵问题又会被解决。以现在的眼光看,20年前的小浣熊,30年前的球星卡,它们都是存在严重瑕疵的。所以,评级鉴定过程中,面对不同年代的卡片、不同厂商的卡片,我们会采用更符合当时生产环境的眼光去看待鉴别。因而评级本质上是一个高度依靠人力、经验的工作。”冯畅如是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个高度依靠人力、经验的工作,评级师却存在着鱼龙混杂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卡牌鉴定师在筛选考核方面却没有明确的官方标准。稀有卡追逐背后的“有意为之”繁荣市场背后,一些卡牌生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卡牌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1000家,2024年新增企业已超700家。资本加持下,网络已经有声音传出疯狂的稀有卡追逐背后,是卡牌游戏公司的“有意为之”。据了解,市面上的卡牌游戏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分级规则。卡片原本是一种集收藏、游戏和社交一体的普通文化产品,但通过商家经营包装导致溢价,诱惑消费者上瘾并进行循环消费。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钟铮拟提出《关于整治卡牌盲盒乱象,防止未成年人“集卡成瘾”的建议》表示,生产企业利用了卡牌的设计机制,推出低概率隐藏款,形成一种成瘾机制。其建议生产企业公开设计机制,降低卡牌稀缺性和流通价值,减少未成年人投机心态。实际上,部分卡牌生产企业也针对线下门店销售发布了相关公约,如“规定未满8周岁顾客,在门店内发生的一切消费行为必须在监护人陪同下进行;8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顾客,单次消费超过200元需征得监护人同意,月累计消费超过1000元,需有监护人在场等”。但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家卡牌零售门店发现,大批量的未成年聚集在门店,购买两三盒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并未出现销售人员提醒或者阻止消费的情况。在走访过程中,记者遇到读初二的小影带着四年级的妹妹在线下门店选购小马宝莉的卡牌,小影告诉记者,同学之间很流行收集小马宝莉的卡牌,甚至他们中间流行着一种鉴别隐藏款的秘诀。“你看,包装底部封口处黑边窄的抽出的黑背几率更大”,小影向记者介绍道。技巧归技巧,小影最后还是选择了几率更大的方式——端盒。“一盒180,两盒360”,在门店结账人员的报价下,小影带着妹妹顺利付款带走了两盒卡牌。...
一DeepSeek甩不掉AI幻觉,女生逃不掉货不对板。北京天气一转暖,媳妇又开始搞换季收纳,把冬装收起来,把春装翻出来——我很疑惑这个操作,把衣服分类放好,到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不就得了。果然,我把事情想简单了。如果把她的四季衣服都挂出来,至少还需要再买三个衣柜——实在是太多了。一条没见她穿过的黑色长裙,她从床底收纳箱里扒出来,比划一番,又放了回去。那是2年前网购的。当时媳妇还穿S码,但这条裙子的S码明显太小,她得憋气吸肚才能勉强套上。她还不服气,坚信自己会继续瘦,没退货。结果,两年长胖8斤之后,裙子变成了围脖,卡在她肩膀上就再也下不去了。尺码不对只是小事,我在网上还刷到过更多离谱的货不对板图片。网络上货不对板的离谱案例算法捕捉到我对这类话题的兴趣,又给我推荐了更多信息流。看起来,全世界女生都躲不开两件烦心事:大姨妈、货不对板。站在电商卖家的角度看“货不对板”的话题,很有意思。我们珠宝玉石行业也有类似情况,一些卖家会用“灯光+后期”,打造出仙图的效果,吸引买家下单,但也很容易带来货不对板的争议,甚至是退货。我倒是没有这种担忧。一位客户曾经给我评价:店里的商品图拍得很一般,但收到实物反而有惊喜。这样的评价,让我感觉挺无语,好像我是故意拍丑图,制造反差感做营销,其实是本人拍照水平有限,实拍图不等于丑图。但坚持用“实拍图”确实是我的经营思路——降低退货率。玉石属于非标品,不太受季节甚至是流行趋势的影响。我每到一座城市都喜欢去逛博物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玉镯,跟我们现在的审美都没有太大差别。南京博物馆藏品首都博物馆藏品:李莲英的翡翠扳指女装就不同了。今年春天流行的元素,到秋天就变成过时之物。这也就逼迫女装卖家们,不仅要准确判断当季流行,更要在有限的窗口期,卖掉尽可能多的货,回流资金。爆款打法就成了法宝。在我看来,这也是现在女装货不对板的重要推手。二说到爆款,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电商平台上销售10W+的标识、长达1个月甚至更久的预售时间、铺天盖地关于质量的吐槽……在互联网语境中,它已经算不上褒义词,商家对它的态度也逐渐多元化。这里举个我自己的例子。今年春节过后,我有一款和田玉黄口手串出现了小爆单。由于库存不多,它很快就售罄了,于是,我开始疯狂找渠道补货,但我发现:短期找不到同品质的现货,但品质差一些的倒是很多。我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利用难得的爆单机会,先卖品质差一些的,多承担一些退货成本。要么,就此下架,放弃一次赚钱的机会。我最终选择了“下架”。我不希望因为品质问题影响店铺的口碑——我经营的不仅商品,还有客户。我没打算赚快钱。相比爆款带来的惊喜,我更想要细水长流的快乐。当然,我这种古典卖家不是电商行业的主流。在女装行业,尤其是快时尚类目,爆款是一切努力的核心。这就是为什么Zara会追着时装周出版,作为快时尚二代目的SHEIN,更是通过小单快返的模式,把爆款打法玩到极致。但很有可能,爆款带来的是幻觉式赚钱,甚至是赔钱。其中的关键在于退货率。如果品控没做好,爆单越多,意味着退货也就越多。对于商家来看,爆款——货不对板——高退货率,这三件事情是高度关联的。一位服装卖家在小红书分享过自己爆单1万件,倒亏20万的故事。一方面,供应商以棉花涨价为由,每件提价5元。同时,这1万件衣服里有3000件线头歪、碎花色差大,导致退货率奇高。当然,从他的复盘来看,这种亏本也是必然:他卖的爆款是抄来的。花99块钱从网上买素材图,稍微改改领口袖口,就上生产线。这几乎是行业共识。一些服装电商的入门教学贴会直接写:第一步先学会抄爆款,然后把几百块钱的衣服卖到59.9包邮。用户如果还嫌贵,就降价到49.9。小红书用户分享的电商改款这种价格,不靠偷工减料,估计很难做出来。这样做出来的商品,自然更容易货不对板。由SHEIN、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做起来的“小单快返”模式,现在已经被很多服装同行采用。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整个行业货不对板的现象。因为“小单快返”的一个关键词是“快”。接单的工厂需要快速生产和交付,就可能导致品控不严。一位号称是SHEIN供应商的网友在今年2月发帖称:SHEIN以前查货很严,但现在宽松多了。他已经没有做一件件质检,而是直接贴码发走了。此外,小单生产需要频繁换款,这本身也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在爆款打法中,一些卖家已经不是基于服务消费者、卖好货的思路在做生意,而是玩资本和流量。爆款经常被当作是引流产品,质量无所谓,价格足够便宜就行。他们甚至会把提前退货带来的大量隐性成本,比如快递、人工、包装费等,纳入到经营成本里。换而言之,没有退货的客户要为退货的客户买单。从消费者视角来看,这像不像是欺负老实人?三最后想聊聊爆款打法产生的“炮灰”。平台和品牌从来只会告诉你爆款有多香,而不会告诉你炮灰有多惨。那些没卖出去或者被退回来的女装,很多都流向了库存尾货市场。我在义乌逛过专门的服装尾货街,一件T恤只要几块钱,一条牛仔裤只要十几块,但要求按堆买,不单卖。当时流行年轻人夜市摆摊,我媳妇还大手笔收了几百条裤子,摆了一次摊,一件没卖掉,现在都堆在地下室,成了我家想扔又不舍得扔的“垃圾”。除了线下的尾货市场、库存街以外,网上这种货源也很多。小红书上就有不少清尾货的,首页图经常是堆成山一样的包装袋。一些有心的卖家还会单独给产品拍照,附上疑似官方的商品图。这些货会经由各种线上、线下渠道,卖到中国消费者手里。北京的大柳树市场,就有不少外贸尾货的摊位,贴着各种各样牌子的衣服就像垃圾一样堆满在柜台,最离谱的价格是:春夏装5元两件。也是在这个市场,媳妇看到过某快时尚品牌的衣服。当时我开玩笑:美国人不要的垃圾,想回流给咱们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从这门生意的逻辑来看,这些货只是“爆款”之下的“炮灰”。因为被爆款抢走太多流量而滞销;跟风抄了爆款,但质量不好,没有通过质检或者被退货——我相信这两种情况,在这些库存尾货里应该不少。而一件货不对板的女装,其实在生产线上被制作出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会成为垃圾。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对于社会,这是浪费与负担。批评的声音一直都存在:时尚产业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污染制造者,每年全球有超过1500亿件衣服被抛弃。至于流行周期只有35天的快时尚,产生的碳排放量比传统产品要多出400%。当然,作为小商家,我更心疼其中被浪费的成本。回想起我在义乌的服装库存街时,看到大堆小堆的衣服、包堆在地上等着被挑捡,心里想到的不是生意,而是我媳妇的衣柜,忍不住感叹——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