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很难用一个词概括燕郊。北京睡城、楼市腰斩、炒房客心碎之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起起落落的年代,燕郊被贴上许多标签,无一不跟房子有关。燕郊本来的样子,这里的老居民,似乎在房价洪流的裹挟下,被悄悄抹除。冬季夜晚,路灯亮起,燕郊破旧的老城区燃起一丝生机。下水道冒出的热气,冲向熙熙攘攘的人流,狭窄的双向道马路,撕开这片土地真实的一角。这里不是北京,只是河北廊坊三河市的一个小镇。规划错乱的老城区,被周边的现代商品房包围,站在五层楼房往外看,眼前是四处交缠的电线,和宛如县城超市的购物中心。一个迷你篮球场、几处健身器材,承载起少年和老人所有的娱乐。带有浓重东北口音的王强,说自己是“燕郊人”。离开东北老家后,他在北京街角开了家迷你超市,生意冷清。偶尔,他会跨城跑出租,把一波波年轻人送往北京,夜幕降临时,再沉入车流挪回燕郊,有时要耗时三小时。谈起房价,王强先是露出一丝不经意的苦笑,然后是漫长的沉默。五年前,燕郊楼市火热时,王强作为刚需入场,然后眼看着房价在调控后一路下滑,至今手中的房子没回到原值。他只庆幸,自己当初没加太多杠杆。真正土生土长的燕郊人,有的变成手握几套房的拆迁户,有的住在老城区等待改善置换,他们的数量,已远远赶不上外来人口的规模。租房的、暂时安家的北漂,成为燕郊最庞大的群体,把这里当作通往北京的“驿站”。复杂的群体构成,让一种魔幻的撕裂感,在燕郊溢出。站在老城区路中央,每隔几秒就有外卖小哥飞驰而过,这并非一个普通小镇的样子。这里还有酒吧、夜店、剧本杀、轻食店......城市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都能在此找到踪迹。实际上,即便房价腰斩,燕郊仍是许多北漂的“造梦之地”。深夜十二点,汽车马达的轰鸣声仍会在燕郊回荡,成群结队的年轻情侣,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融入霓虹灯光中。这些新生力量,为失去房价“神话”的燕郊,提供了更多可能。神话破灭燕郊之所以特殊,根源还在于地理位置。近日出现疫情的通州宋庄,位于北京东部,往东再走五公里,就会来到大名鼎鼎的潮白河。天气晴朗时,潮白河的汩汩水流呈深蓝色,河的一边是通州,另一边就是河北与北京的交界地——燕郊。如果步行的话,一个成年人用时五分钟,便可以从北京“穿越”到河北。两地的界牌,则被大型货车与公交车流所淹没。踏入燕郊,这座小镇开始出现大型商贸城、超级社区。商贸城内,聚集着服装批发和零售商,密密麻麻的店铺,被淘宝当季流行服饰、直播器材、快递盒包围。许多东北女孩在这里开始了“北京梦”,靠北京外溢出的超大人流攒起第一桶金。这些东北女孩,以及数量更多的北漂,也支撑起燕郊疯狂的房地产市场。紧邻潮白河,大型社区“欧逸水岸”在河畔投下稀疏倒影。早在2013年,欧逸水岸开盘售卖,均价一万左右,当时河对岸通州的房子要卖三万。紧邻北京的地理位置、较低的房产价格,让许多北漂看到安家置业的希望,转身奔往燕郊。在北京工作的李薇心动了。当时23岁的她,已经开始跟男友考虑结婚,但北京高昂的房价,让他们望而却步。半是向往半是无奈,李薇决定把工作和买房这两件大事,都放到燕郊完成。燕郊房价还在一万的时候,她和男友在这里有了第一个家。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李薇瞠目结舌。2016年,燕郊房价开启疯狂上涨模式,欧逸水岸最后一栋楼售卖时,均价已经飙到两万多。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按李薇的说法,当时真的是“一天一个价”,热门楼盘今天不去订,明天售价就能涨一两千。支撑燕郊房价上行的,除了李薇这种北漂刚需族,还有很多炒房客。他们在楼市行情火热、置业北京“后花园”、开发商炒作等因素影响下,在燕郊动用杠杆囤房,想靠环京楼市的概念大赚一笔。燕郊这座小镇,也在资金的助推下开始“变形”。最夸张也最典型的项目,要属首尔甜城。北京“9·30新政”出台后,很多北漂青年失去买房资格,于是转去燕郊,燕郊房价也从2015年的1.5万涨到2016年的3万。首尔甜城更夸张,2016年部分房源开售时,价格高达4万,并几乎告罄。看到这种形势,李薇再次蠢蠢欲动,在燕郊楼市爆火时买了第二套房,房子均价逼近三万。她以为,自己能在火热行情中赚到一笔。没想到,接下来的剧情急转直下。2017年,在燕郊楼市近乎不理智的情况下,廊坊市接连祭出严厉的调控政策。6月3日,廊坊市出台购房新政,外地户籍需有3年社保或纳税证明,并且限购一套,本地户籍限购两套。隶属于廊坊“北三县”的燕郊楼市,受到政策直面冲击。“当时想花钱办燕郊社保,都不好弄。”李薇说。就这样,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一夜间失去燕郊买房资格。廊坊这轮限购,直接影响了重仓环京的房地产企业,比如华夏幸福。燕郊楼市疯狂的房价故事,也自此跌落神坛,直到今天都未回暖。安居客数据显示,燕郊2021年12月二手房均价18722元/平方米,许多热门小区的挂牌价,不及当初售价的一半。李薇买的第二套房,也在这轮房价下挫的过程中,至今趴在低谷。曾经大热的项目首尔甜城,则在燕郊房价腰斩后,寂寞地等待有人来“拯救”。12月下旬,记者在首尔甜城三期南区看到,这座早就建好的洋房项目,迎来三三两两的顾客。发旧的红色墙体、早已不流行的室内装修,再不复当年卖四万也有人抢的时刻。断供出现房价下跌的连带影响,在燕郊很多角落都能找到踪迹。走在燕郊老城区内,欧式复古建筑与“百姓澡堂”隔街相望,两种风格迥异的存在,映射出这座小镇曾拥有的疯狂年代。更引人注意的是,每走几步就能看到装饰公司,这些曾趁着楼市火热密集涌出的门店,如今很多生意冷清、少有人光顾。李薇买在高点的那套房,如今二手均价还在两万左右徘徊,算下来房子总值缩水超三成。她尽量不去想这些事,每月月供能还上,日子照过即可。但是,有人接受不了燕郊房价下跌的幅度,更接受不了每月房贷的力度,继而选择断供。张晶是“弃房”离场的人之一。2016年,张晶买入东方夏威夷一套房,并在中国建设银行廊坊燕郊支行办理了贷款,银行发放的贷款总额为164.5万元,借款期限为2016年10月24日至2046年10月24日,张晶还用房产提供了抵押担保。贷款办下来后,张晶按时还了三年贷款,但是从2019年9月开始,这笔贷款出现逾期,到2020年1月21日后,张晶再未偿还过这笔贷款。因没有及时清偿应还本息,银行方面多次催收,不过张晶仍未及时履行清偿欠款的义务。一般来说,按贷款合同要求,如果购房者未按时足额偿还任意一期贷款本息,银行可采取收取罚息、复利,并宣布贷款本息立即部分、全部提前到期等措施。不仅如此,如果发生断供行为,相关全部贷款本金及利息(包括逾期及挪用罚息以及复利)、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及实现抵押权的费用,以及可能发生的诉讼费、律师费、拍卖费用、变卖费、通知借款人费用等,均需购房者承担。此外,因房产办理了抵押登记,如果购房者未按法院判决、按期履行债务,银行有权对享有抵押权的房屋以拍卖、变卖该房产的价值优先受偿。2020年7月28日,法院对银行与张晶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立案后,公开开庭审理,银行方面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席,但被告张晶未到庭参加诉讼。最终,法院判决这笔购房贷款立即到期,判决生效十日内,张晶需偿还银行贷款本金157.87万元、利息5.8万元,罚息1700元,合计163.83万元,并给付自2020年6月12日起至借款本金还清之日止,产生的所有利息及罚息。“东方夏威夷最早在2002年开盘,开盘价6000元左右。均价几千买的人,没有断供的,最近出现的断供案例,都是近两年买的二手房,踩在了燕郊楼市上涨的高点。现在这个小区均价两万多,比高点缩水超三成。”有熟悉当地楼市的人称。走在燕郊大街上,东方夏威夷算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欧式风情的小洋房,与街对面的“鹤岗光头强烧烤”形成鲜明对比。不过,相似之处是,烧烤店已经挂上了锁,东方夏威夷也在燕郊房价下跌的过程中,变成一些购房或炒房者心中的隐痛。近期,还有网友自述称,2017年在燕郊花426万买了套房,四年还了16万本金、64万利息,如今这套房在二手市场跌到235万,于是他选择断供。当初426万买的房子,现在账面缩水191万,加上64万利息、律师费等,亏了超两百万。从这些案例可看出,断供并非是一了百了、让银行收房子那么简单,抛开应该偿还的本息、罚金不说,如果房子被拍卖,所得款仍抵不上房贷,购房者仍要背上一身债务。限购放开?虽然房价起起伏伏,但需要看到,仍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涌入燕郊。90后张晴在北京做销售工作,最近她在考虑到燕郊买房。“很多中介都说燕郊不限购了,我想来看看,买一套均价两万左右的新房,后边月供跟男朋友一起还。要是靠我每月9000元的工资,想要在北京买房,短期和长期都看不到可能。”无独有偶,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立,也打起了燕郊的主意。虽然不愁在京买房资格、工作福利也不少,但较低以及平稳的工资,仍让她感觉在京买房有些吃力。她跟张晴不同,并非要长久定居燕郊,只想将其当作暂时的居所和“跳板”。没有当地社保的张晴和刘立,都把眼光移向燕郊,限购真的松动了吗?据多位当地置业顾问、房产中介称,2020年燕郊新房就已经放开限购,2021年二手房也加入其中。受楼市大环境影响,下半年购房者观望居多,但最近燕郊楼市成交逐渐走暖。不过,三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告诉记者,在燕郊买房需要三年当地社保,没有关于放开限购的官方文件。“可能是他们中介自己宣传的。”虽然限购放开的传言频繁出现、又屡次被否认,但燕郊新房市场确实出现一些“异动”。记者在走访燕郊多个项目时发现,那些打着“地铁房”名号的房子,仍会受到热捧。位于燕郊植物园旁的福成·禧悦里项目,周末晚上售楼处人流涌动,没有冷清之意。每隔几分钟,售楼部大厅便会播报成交信息、传出砸金蛋的声音。置业顾问在谈及限购问题时称,在北京工作的都可以买,无需当地社保,“客户很多都是北京过来的”。低于市场竞品价格、甚至低于周边二手房均价,是禧悦里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而开发商更渲染的一点是,禧悦里紧邻已经动工的燕郊地铁线,距离燕郊潮白大街站一千米。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区域除了几栋封顶楼,其他配套仍在规划状态。一直以来,交通都是让燕郊人头疼的问题,虽然有专线公交可直达北京,但庞大的人流量,加剧了通勤的负面感受。疫情之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进京需要核酸、边界的检查站,使得燕郊的医院经常排起长龙,打工人拿到报告后,踏上漫漫通勤路。燕郊地铁的规划,一定程度上给了他们希望。今年6月26日,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河北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设有燕郊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高楼站4座地下车站,工程建设期为2021年至2025年,燕郊人乘地铁进京有望成为现实。如果地铁如期开通,燕郊楼市会迎来春天吗?可以肯定的是,曾经房价疯狂上涨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限的人口承载量、教育医疗配套待提升,没有北京“户口”的金子招牌,都将使得燕郊房价趋于理性,按自身区域价值找到合理定位。...
“我们不希望新加坡和外部的投资者大举投资房地产,导致房价脱离经济基本面。” 新加坡财长黄循财说。晚上11时30分,不少新加坡人已经进入梦乡,然而就在此刻,新加坡政府突然放了大招:宣布推出一系列房地产降温措施,且从半小时后的16日零时开始执行,让人措手不及。具体的手段包括提升印花税率和降低信贷额度等,如外国人在新加坡买房所需缴纳的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被提高到了30%之高。新加坡支持“居者有其屋”政策,此次新政的出台给当地刚需购房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自疫情以来,如同全世界大多数地方一样,新加坡多种形式的住宅价格节节攀升。新加坡政府表示,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私宅价格上涨约9%;组屋转售价也上升了约15%,此前其已连跌6年。组屋是由新加坡政府所建住宅,带有福利性质。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本来就是各路资金和富豪置业的首选之地。在新冠疫情后,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更让外国投资人感觉到这是资产的安全港,加之全球低利率的刺激,海外买家纷纷涌入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对于新加坡政府在本月15日晚紧急祭出的降温措施,新加坡财政部长黄循财向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中国媒体视频采访团表示:“我们不希望新加坡和外部的投资者大举投资房地产,导致房价脱离经济基本面。这样一来,很多新加坡人可能会觉得房子没办法负担得起。”夜半突袭这次新加坡政府选择“半夜鸡叫”模式公布新政,很明显是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新加坡政府上一次干预房地产市场是在2018年。在当年的7月5日傍晚,宣布提高额外买家印花税,且于7月6日生效。政府本以为市场并无太多时间可以反应,然而实际情况还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购买私房的买家一窝蜂地涌入待售楼盘,房地产开发商也延长办公时间,导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买卖双方迅速草签协议,卖出了超过1000套私宅。政府调控的效果打了折扣。此次新政还按照购买者的不同身份而制定不同的利率水平。新加坡公民的刚需继而得到保护,他们购买第一套房产继续实行零ABSD税率。但外国人购买房产的ABSD税率由20%调高至30%。企业购房的ABSD税率由25%调高至35%。在新加坡购买房产所需要缴纳的税费被统称为印花税金,并具体分为两种,分别为买家印花税金和额外买方印花税金。买家印花税金为购买房产时均需要缴纳的,而额外买方印花税金视购买者身份和持有的房产数量而定。新加坡政府还收紧了总偿债比率(TDSR)的上限,规定每月还贷比例由“不可超过收入的60%”,降低到“不可超过收入的55%”。其他降温措施还有,购房者向新加坡建屋局申请购买组屋的贷款时,贷款与估值比率从90%降低到85%。这意味着购买组屋时需要支付更多现金。除了降低过热的需求以外,新加坡财政部、国家发展部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三部门还联合表示将加大供应,增加公共和私人房屋上市数量,以满足市场需求。新加坡住房供给结构以组屋为主、私宅为辅,政府直接介入供应。82%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仅有不到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国人住在开发商建设的私人住宅中。新加坡组屋的价格由政府定价。由于政府不需要支付土地费用,且补贴建筑成本,因此,其价格比同类商品房至少低50%~70%。就新加坡整体而言,组屋售价相当于购房者家庭年收入的5倍左右。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买房(组屋)压力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为了防止组屋的政府福利被投机者滥用,房主在住满规定年限后,才能够在二手市场转售,但只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满足多种要求后,才能购买此类转售组屋。政府的考虑对于新出台的房地产降温措施,黄循财向第一财经表示,在疫情后,新加坡各行各业都在复苏,但新加坡在房地产领域的考虑有所不同。“我们追求房地产市场稳健和可持续发展,房价要根据经济基本面而定。”他说。在解释的过程中,黄循财反复提到房价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他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有新冠疫情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依然强劲增长。“如果我们不干预的话,我相信房地产价格仍然会继续上升,甚至是远远地超过经济基本面。”他说。黄循财进而表示,新加坡政府认为这一走势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考虑到全球利率未来有可能会上涨”。这是新加坡政府出台降温措施的基本考虑。尽管附有诸多限制条件,截至今年12月,组屋的转售价已连续17个月上扬。12月6日,新加坡金管局发布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显示,以绝对值计算,过去一年里家庭债务增长6.8%,而房贷是家庭债务增长的主要因素。金管局提醒新加坡人,应确保自己有能力承担长期房贷,并在做出庞大开支决定时保持谨慎。对于后续是否还有新的动作,黄循财表示:“新加坡政府会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楼市降温的措施。”新加坡楼市大热的背后今年新加坡经济恢复强劲。黄循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因为已经接近年末,他很确定地表示,今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而明年预计会在3%~5%之间。他说:“这对新加坡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年度增长了。”作为城市国家,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外向型的经济,很多产业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如今外部需求强劲,因此经济整体也恢复得不错。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新加坡在2020年实现了高效的管控,经济保持基本稳定。如今新加坡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了83.4%,政府希望在保护生命和保障生计中取得更好平衡,因此决定在8月率先在东南亚国家中实施“与新冠共存”的防疫政策。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在12月14日公布的最新版《2021年亚洲发展展望》,新加坡以6.9%的年经济增长率在东南亚国家拔得头筹,大幅高于东南亚整体3%的水平。在降温措施出台后,外国人在购买新加坡私宅时,无论是第一套还是多套,一律需要支付30%的ABSD。新加坡媒体分析,较高的税率有助于抑制外资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高端私宅项目。因为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房产价值很难在短期内增加30%。为此,房地产咨询公司纷纷调低了新加坡明年私宅的销售预测。新加坡博纳产业认为,明年新加坡私宅价格整体涨幅为3%~5%,而这恰恰与新加坡明年经济的涨幅一致。...
不知道从何时起,“你发量真多”成为对一个人外貌的夸奖。“让人头秃”不再是一句单纯戏谑的玩笑,是实实在在困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棘手问题。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数据,中国已经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之苦,即平均每6个人里就有1个有“头秃”问题。更糟糕的是,脱发问题正在明显趋向年轻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目前中国脱发人群中30岁以下人群占比69.8%,31-40岁脱发人口占比25.4%,脱发人群平均年龄30.1岁,相比于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20年。对80、90后来说,脱发困扰似乎“秃”如其来。“前两年还对自己的发量相当自信,觉得怎么也轮不到我脱发,没想到最后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网友小野表示深深打脸。哪些原因导致年轻人深受脱发之害?脱离苦海真的只有植发这一条出路吗?“脱发经济”背后暗藏哪些商业密码?“挺秃然的”从脱发成因来看,脱发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头发的生命周期通常划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生长期平均为2-6年,退行期约为2-3周,休止期约为2-3个月。一个正常成年人大约有10万根头发,其中10%处于休止期,90%处于生长期。生理性脱发即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的自然脱落。上海市皮肤科医院主任医师袁超指出,成年人每天脱落50-150根是正常现象,休止期结束后头发会重新回到生长期重生新发,因此,进入休止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维持的动态平衡,就能保证成年人头发数量处于正常范围。而持续数月出现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现象,或发现明显发际线后移或发缝渐宽且没有长出新头发,通常可以归为病理性脱发,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更具体的脱发类型。对于有“脱发焦虑”的人群来说,脱发到什么程度需要看医生、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为病理性脱发,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易飞给出一个鉴别是否需要治疗脱发的自测方法:“三天不洗头,伸开五指插入头发根部,手指并拢力度适中,连续往后捋几下,如果手指缝中夹落的头发超过10根,可以判断为病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类型依然众多,明确脱发类型和病因从而对症下药才能实际解决问题。据2014版《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病理性脱发的成因又可详细分为雄激素性脱发(脂溢性脱发)、神经性脱发、内分泌性脱发以及感染性脱发,第一类尤为常见。雄激素性脱发在不同性别人群均有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指出,约九成以上的男性脱发都属于雄激素性脱发,同时由其牵头进行的中国第一个最大规模的雄激素性秃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显示——中国男性的秃发患病率为21.3%,女性的患病率为6%。卫健委数据证实,男性脱发风险高于女性。截至2020年末,中国突破2.52亿人的脱发人群中,有1.64亿男性脱发人群,几乎是女性脱发人群的2倍。雄激素性脱发主要和遗传因素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中53.3%-63.9%有家族遗传史,而且父系明显高于母系,尽管有关致病基因尚未找到,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可以确定的,其遗传特征在雄激素作用下才表现出来。雄激素是另一主要影响因素。雄激素衍生物二氢睾酮会导致脱发,而头顶部和前额头皮中一种活性较高、能够转化生成二氢睾酮的5-α还原酶是“罪魁祸首”。另外,越来越多的外界因素如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等也开始加入脱发发病机制环节,不恰当的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熬夜不规律作息等因素易使得头皮氧化应激并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头皮产生油腻、头屑、瘙痒等问题,容易加重脱发。2.5亿人的脱发焦虑那么,脱发到底能否治疗?业内人士通常认为,需要根据脱发类型成因、治疗是否及时区分讨论。大多数专家持积极乐观态度:绝大多数脱发可以治好,但治疗用药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效果因人而异,切勿盲目用药或听信偏方。对于雄激素性脱发,在毛囊没有完全丧失功能前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止脱以及长出一部分新生的头发。“脂溢性脱发虽然无法根治,但发现及时、调理得当是能够止损的,保证脱发情况不会继续恶化。”一位三甲医院皮肤科医生表示。更普遍的现象是,人们倾向于不辨别具体类型、盲目采取民间偏方给自己做实验,这样自然容易收效甚微,以致“脱发难治疗”似乎逐渐成为共识。事实上,部分流传甚广的偏方或许只是心里安慰,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在小红书上,有超过50万篇脱发相关笔记中称,生姜、黑芝麻等食物治疗脱发“亲测有效”。但是生姜真的能生发吗?专家表示不然。研究测试表明,生姜中的提取物6-姜酚可明显抑制毛发的生长,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导致毛囊萎缩,脆弱的新发还有可能因为反复外力摩擦而折断掉落。关于科学治疗脱发,市场依然有待教育和广泛科普。按照张建中医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测算,中国约有1亿名男性患雄激素性秃发,同时约有2500万名雄激素性秃发女性患者。而据卫健委数据,2020年,诉诸药物治疗的人群仅占患病人群总数的0.22%。北京某三甲公立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徐宏俊坦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秃发有关的商业市场非常庞大,对我们作为‘正规军’的皮肤科医生而言,不仅仅需要宣传秃发的危害性,与各种谣言、伪科普做斗争,也要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压力非常大。”易飞指出,科学防治可以简单理解为三步走“1抑脱发、2促生长、3播种”。第一步,即临床主流疗法——口服药物进行抗雄治疗。对于男性“雄秃”,口服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可以阻断二氢睾酮的产生、保护毛囊,推荐用药时间在半年以上;女性“雄秃”,则可选择对抗雄激素的螺内酯、达英35等。第二步,外用米诺地尔扩张头皮毛细血管、给毛囊供养使其重新长出粗壮的头发。另外,脱发大多能够在规律作息、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心情舒畅后得到改善。第三步,便是非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手段主要为植发,从后脑勺不受雄激素调控的优势供区移植毛囊至稀疏部位补缺,通过毛发移植的方式使毛发密度增加。不过,虽然“别挣扎了,去植发吧”已经变成许多网友不假思索的戏谑用语,落到实际行动上,大多数人还是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植发”的态度。最后的救命稻草植发?假发?对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后天脱发主要归因于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通过调整精神和身体状态,脱发状况有希望得以改善。轻度脱发人群也通常对改善症状抱有积极态度,乐于选择尝试洗护防脱、食用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便捷易行的方式。针对不同需求衍生的防脱、固发、生发洗护产品市场应运而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中国养固市场规模约50亿元。从2021年双十一天猫销量来看,头发护理类目中头皮护理产品销量增速迅猛,销售额位居前列的品牌的热门产品有如馥绿德雅三相防脱发安瓶精华育发液、卡诗元气姜粉精华护发固发防脱液、GrowGorgeous增发精华液等。然而,专家大都表示,几乎不存在具备生发功效的养护产品。目前头发养固市场产品鱼龙混杂且缺乏监管,洗发水商家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普遍。易飞解释道,生发不属于化妆品能够批准的功效,只有防脱可以写进产品介绍。与养固市场相比,规模最大、增长更快的植发赛道显得尤为耀眼——公开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植发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而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7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9%。从全球范围来看,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于2019年发布的《全球植发市场报告》,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38.8亿美元(约合1709亿人民币),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4%。高流水、高单价、高消费人群的植发赛道似乎拥有更“性感”的想象空间。近日登陆港交所的“中国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的招股书显示,一个毛囊单位价格从10至50元不等,通常单次需要移植超过2000个毛囊,加之术后头皮养护支出,一旦选择“植发”这条路,花费都逃不过万元起步;2020年,超5万名在雍禾医疗接受植发手术的患者中,每人平均花费2.79万元。捷足先登的玩家已完成市场排兵布阵。以雍禾医疗、碧莲盛、新生植发、大麦等为代表的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约占据中国植发市场23.9%份额;综合类民营医美整容机构的植发科室、地方性非连锁专科植发机构和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则分食剩余市场。但植发业务高客单低频,各大植发机构逐渐将目光转向构建毛发服务的商业闭环,将触角伸及医疗养固服务甚至假发领域。对植发企业来说,医疗养固服务是植发医疗服务市场的有效补充。以雍禾医疗为例,除植发外,还提供分别针对轻度脱发、重度脱发、居家养护和术后养固的四类医疗养固服务,最高档花费为3580元。2015年,新生植发也提出“植发-养发-护发”全流程服务。雍禾医疗创始人张玉曾透露:“植发市场份额也就占中国整个毛发市场的1%,雍禾的未来应该着眼于毛发全产业链上。”除此之外,雍禾为补齐“一站式毛发医疗服务”,率先将假发业务纳入商业版图,收购假发品牌哈发达,打造“养固-植发-假发”业务闭环。假发生意也是被“秃头青年”滋养肥沃的一大土壤。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万家经营范围包含假发的注册企业。从性价比和可行性来看,假发确为最省事的懒人方案。尾声尽管脱发形势严峻,众多社畜仍然被迫或主动熬着“代价最高”的夜,“杯水车薪”的防脱养护,显然只能图个心理安慰。丁香医生《关于年轻人脱发的9个真相》指出,4个真正加重脱发的真相分别是扎头发过紧、戴帽子太久、节食减肥营养不良、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倘若实在对脱发放弃治疗了,不如去挑一挑假发吧。...
(原标题:国家鼓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激励科学技术人员)总台央视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审议。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区域科技创新、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等方面增加系列规定。其中,针对加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力度,规定“国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进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改革,探索赋予科学技术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制度”,并就奖酬金提取和完善激励措施提出“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有关规定执行”,“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激励科学技术人员”。...
在广州中院作出一审判决39天后,A股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开始执行。12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投服中心”)获悉,“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投服中心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开始执行,52037名投资者将以现金、债转股、信托收益权等方式获偿约24.59亿元。据了解,康美药业根据广州中院判决的投资者名单及金额,将现金转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证登”),中证登再转至各投资者开户证券公司,最终分配至投资者资金账户。全体投资者共获赔现金约9.765亿元,股票约1.41亿股,信托收益权份额约7070万份。债权金额50万以下的投资者共51730人,占比约99.41%。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大投资者以“默示加入”的方式实实在在拿到了赔偿款,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在短时间内案结事了,深刻体现了证券领域投资者保护的人民性,对资本市场严重财务造假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11月12日,广州中院作出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一审判决。因原告代表人投服中心、原告投资者及各被告均未在法定时限内提出上诉,一审判决已于近日生效。11月26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揭阳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重整计划开始执行。关于证券虚假陈述集体诉讼案投资者债权,50万元以下的债权部分,将全额现金清偿;超出部分将以现金、以股抵债、信托收益权等方式予以清偿。该案中,投服中心作为法定的原告代表人,在网上公开征集50名以上适格投资者申请转换特别代表人诉讼。自2021年4月26日特别代表人诉讼成功转换以来,仅不到8个月时间,诉讼便成功结案并偿付。在市场人士看来,相较于域外集团诉讼动辄数年的漫长过程,在无先例可循且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交叉的复杂情况下,新《证券法》创设的特别代表人诉讼首次实践可谓高效。投服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代表人诉讼常态化,聚焦重大典型案件,围绕重点统筹推进各类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应不以数量为目的,从个案试点逐步扩大到稳步推进,并注重与支持诉讼、示范判决及多元解纷机制相协调。证券公益诉讼、“支持诉讼+示范判决”等还有更大拓展空间,亟待实践推广和破题。...
首阶段目标是在传感器和可穿戴终端的电源等用途方面实现实用化。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本间格和助教小林弘明等人开发出了用3D打印机制作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制作时使用可以自由改变硬度的材料。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制成电池,而且不必实施以往需要的高温工序。试制出来的电池经受住了各种性能测试,具备一定性能,有望对全固态电池的早日实用化作出贡献。电解质是电池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通常为液体状态,但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固体,发生起火事故等的危险性较小。这种电池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可通过层叠电池来增加单位体积的蓄电量。作为可延长纯电动汽车(EV)续航距离的新一代电池备受期待。开发的电解质膜具备类似软性隐形眼镜一样的柔软性(图片由日本北东大学提供)全固态电池的主流是把电极和电解质材料进行强力压合,加热到摄氏数百度后制成。但加热工序需要花费成本,而且存在受热开裂的情况。同时还存在课题,由于电解质较硬,正极和负极随着充放电反复膨胀和收缩时,二者无法紧密贴合,导致电池性能变差。研究团队实施了面向全固态电池制作软性电解质膜的研究。把有利于锂离子运动的特殊液体和氧化硅混合之后,可以形成类似于软性隐形眼镜的玻璃膜。只要改变氧化硅的用量,就能调整柔软度。此次,研究团队把电解质膜中所含的氧化硅量减少一半,使其变成凝胶状。然后再与经过紫外线照射就会凝固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就可以用3D打印机塑造成型。降低电解质中的氧化硅浓度,使电解质变为凝胶状,通过3D打印机制造电池(图片由日本东北大学提供)实验证实,通过把电解质、正极用钴酸锂、负极用钛酸锂等变成凝胶状材料,仅靠3D打印机就能制作出电池。据称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制造出来。只需涂上材料,用紫外线照射即可制作,不需要高温加热,可以大幅削减制造成本。柔性电解质不易开裂,即使构件膨胀和收缩也能柔软地贴合。试制出来的电池可以稳定充放电100次以上。安全性也已通过起火测试等进行确认。本间教授表示,“只要输入数据,大小和形状可以随意改变”。实用化面临的课题是电解质的离子电导性不够高。由于锂离子无法顺利移动,很难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研究团队将调整材料的成分,目标是提高离子电导性。利用开发的电池驱动汽车行驶的实验已取得成功,实验时的最高时速达到30公里。研究人员将反复进行改进,提升输出功率,考虑将其安装在纯电动汽车上。还将大力开发能量密度高的正极材料。首阶段目标是在传感器和可穿戴终端的电源等用途方面实现实用化。...
平安银行至少存在两重难以厘清的角色冲突。自今年1月华夏幸福爆出信用危机以来,杜先生就再也没有睡好觉。杜先生的家人委托他购买的3000余万元至信886九通基业股权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至信886”)3期随后逾期。九通基业是华夏幸福(600340.SH)下属全资孙公司,该产品担保人是华夏幸福。记者了解到,不止杜先生,多名投资者从平安银行购买的华夏幸福信托产品都出现逾期。据不完全统计,平安银行“代销”的华夏幸福系列信托产品共10款、33分项,直至去年12月还在销售。该系列产品由6家信托公司发行,募集资金规模近120亿元。在华夏幸福今年2月2日公告出现第一笔债务违约后,这些信托产品便无法兑付。记者在采访投资者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反映,理财经理反复强调平安集团是华夏幸福二股东,“潜台词让我们觉得平安银行会兜底”。在合格投资者审核过程中,也存在各种违规操作:有的投资者买了数千万元产品,却只是一名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在校生;有的单子,理财经理明知是多人集资,仍然极力推荐。投资人同时对平安银行在系列信托产品中的角色存疑,认为其不仅仅是“代销方”,而有“实质管理人”之嫌。根据投资人提供的信息和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10款信托产品中有9款的保管人、推荐机构、监管银行都是平安银行。而6家信托公司在上述产品的前期推广、售中和售后投诉过程中,始终处于“幕后”,多名投资人也反映,平安银行告诉他们,信托公司只是通道,“平安银行会对客户负责”。一名大学生的3000万投资“冒险”“当时他(理财经理,张某)推荐这款产品说,中国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集团”)是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产品不会出任何问题。”山西太原人杜先生回忆。杜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在平安银行太原某支行认识张某后,凡购买理财产品,他都会选择自己家庭中的某一人新开个账户,这次他们一家选择了没在平安银行开过户的杜先生弟弟。“他告诉我,‘用新开的户购买产品银行会给一些费用,也是替他们完成新的一年里的开门红’”。但问题来了,首先杜弟弟只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风险测评肯定过不了关;其次他的身份证当时过期了。“本来我弟测评出来是R3等级,当时理财经理让重新做风险评估,选择风险评估问题里的C项或者D项,提高到R4,这样就可以买(这个产品)了。”杜先生说。但身份证过期的事儿有点难办,不过这也难不倒经验丰富的理财经理:身份证正面照片用大学生本人的;而载有有效期信息的那一面身份证照片,则用了杜先生的。投资者资格过关后,2020年4月,杜先生在张某的指导下,用平安口袋银行APP操作,购买了逾3000万元至信886产品3期。该产品2020年4月8日成立,产品期限为1年。利率为6.3%。该款产品一共6期,整款产品共发行20亿元。九通基业系华夏幸福旗下100%持股的孙公司。信托合同显示,该信托资金用于向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受让其持有的怀来鼎兴100%股权。华夏幸福以其持有的廊坊京御项目7.5%股权作为质押,并为该信托资金的还款义务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杜先生还发现,至信886在推广时的产品说明材料中,显示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但等到产品违约了,杜先生回过头来在APP中翻看合同,却赫然发现,产品风险等级变成了“中高”。鼎航源家族办公室总经理陶思源向记者解释,“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管理办法》),无论是中等风险还是中高风险,首先,产品的风险等级要和投资者的风险等级适配,银行只能向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理财产品;其次,银行需要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如实披露产品的风险这项重要的信息。”记者致电杜先生所称平安银行太原某支行理财经理张某,对方一直没有接听电话。“我这几天打电话也找不见他”,杜先生告诉记者。记者又致电该支行行长谭女士询问产品购买过程中是否存在宣传不实,以及理财经理是否“主动帮助”投资者满足“合规要求”的情形,谭女士告诉记者,相关事实正在核实中,截至记者发稿前,未收到该行相关回复。杜先生合同生成后,该产品正常付过两次利息,一次是2020年6月,一次是2020年12月,到2021年4月,产品将到期,本息全部付清。不过在此之前,产品就无法兑付了。事涉120亿信托理财记者加入了一个平安—华夏幸福信托产品联合微信群,群中有近50名投资者,反映的问题也大同小异:都是在理财经理强调平安集团是华夏幸福二股东的情况下,购买了这些信托产品,金额都在300万元以上。除了杜先生,群里多名投资者也反映平安银行工作人员指导客户操作,以满足“投资者适格”的要求。投资人联合起来做了一项统计,并给了记者一份资料: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平安系华夏幸福产品,通过陕国投西部信托、民生信托、华澳信托、银河资本和中诚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共发行10款、33种分项信托理财产品,合计募集资金规模118.79亿元。这10款产生分别是:陕国投·九通基业永续债(共6期)、陕国投华夏幸福永续债(共3期)、西部信托江城5号(共4期)、6号(共6期)、民生信托-至信 886 号九通基业股权收益权(共5期)、华澳·臻鑫311号(九通基业)、银河资本-华夏幸福永续投资1号、中诚信托·鼎信华夏幸福1号(以上产品末尾省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字样)等。而华夏幸福的资金危机,自2020年12月就已有显现。目前公开信息可以查到,华夏幸福最早暴露风险是在2021年1月。2021年1月29日,中诚信国际下调华夏幸福评级由AAA至AA+,原因为新冠疫情叠加环京地区房地产调控政策严厉导致公司销售金额及回款同比下滑,经营业绩承压,财务状况恶化。2021年2月2日,华夏幸福正式发布公告,称公司发生52.55亿元债务逾期,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未涉及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随着违约的序幕拉开,截至11月29日,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的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本息合计达1013.04亿元。平安银行是“代销”还是“主动管理”?在出现逾期兑付后,杜先生与平安银行该支行行长、太原销售老总等多人交涉,杜先生提供的多份录音材料显示,相关人员明确表示,他购买的这款产品,民生信托只是个通道,“有啥问题找平安(银行)就行”。那么这些产品平安银行是否超出了“代销”银行的角色,信托公司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致电上述6家信托公司的其中三家客服电话,他们给的答复大多是,“先找平安的理财经理”,但追问谁是主动管理人时,客服都无法给出明确答复。其中,西部信托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平安本来就是华夏幸福的(二股东),所以他们平安银行肯定是最清楚现在项目最新进展的。”记者接触的多位投资人也向记者反映,在产品违约后,平安银行理财经理们的回复大多是,“找信托公司没用,就找平安”,这与他们在产品前期销售过程中的表态颇为一致。上述投资者联合后发现,产品除了销售方为平安银行外,还有的共同特征是:保管人/保管银行都是平安银行有限公司北京分行;监管方也都是平安银行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也就是说,平安银行兼保管人和监管人于一身。摘自《至信886号九通基业股权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合同》记者根据投资者提供的信托合同材料,发现除了平安—华澳—华夏幸福这款产品没有监管银行这个设置之外,其他9款产品的保管人、推荐机构、监管银行都是同一个:平安银行。投资者据此认为,这些项目就是平安银行设计的,“这些信托公司都是通道”。陶思源告诉记者,常见的信托合同,保管人是银行;监管方一般是信托公司。如果信托公司是做主动管理的,一般都由其做监管人。“因为证章照全部是在监管人手上,它同意才能放款。所以一般信托公司会牢牢抓住监管方这个角色。”是否与二股东角色存在冲突根据华夏幸福的公告,2018年7月30日,中国平安(601318.SH)以137.7亿元价格持有华夏幸福总股本的19.7%,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9年4月9日,中国平安再次斥资42.03亿元受让华夏幸福5.69%股权。2020年6月~12月,中国平安开始向华夏幸福陆续注资:6月,华夏幸福向平安养老发了50亿元永续债用于PPP项目;7月,向平安资管发60亿永续债用于 PPP项目;9月,向平安汇通发10亿永续债用于PPP项目;12月,华夏幸福完成与中国平安3.4亿美元一对一私募债发行。作为华夏幸福的二股东,中国平安还不断通过平安养老、平安资管、平安汇通等平台为华夏幸福注资,这使得平安银行与华夏幸福的关联关系越拉越紧,而平安银行“代销”华夏幸福产品的角色,也更加模糊。Wind资讯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国平安直接持有平安银行49.56%股权,并通过平安寿险及其普通保险产品合计持有平安银行8.38%股权。据《理财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与该行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公司发行或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符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和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按照商业原则,以不优于对非关联方同类交易的条件进行,并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对于代销者和二股东角色冲突的质疑,上海公源律师事务所贺宽律师认为,这不是关键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安银行是不是‘实质管理’的受托人,而受托人是否把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放在首位。”他表示,最高法《九民会议纪要》明确了“卖者尽责,买方自负”是这类民法案件实践的处理原则。“根据《信托法》,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如果处理的事项已经存在既有风险,且该风险在未来仍然存在并持续扩大中,则受托人应当进行规避,如果受托人违反了谨慎管理义务,应当责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他告诉记者。让投资人再成为贷款人?杜先生的产品4月份到期后,7月份他去找平安银行太原分行,该分行从行长助理到销售老总,再到理财经理,给出这样一个方案——用购买的华夏幸福产品做抵押,可以贷出所质押总金额的70%,以对冲他未得到兑付的本金,且免两年利息。平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因为资管新规不允许刚兑,目前没有别的办法,所以银行想到这样一个折中的办法。“给我说了好多遍了,硬让贷”。杜先生不是没有资金需求,但他担心这种变相拿回钱的方式,可能会违规。对此,记者致电杜先生购买信托产品的平安银行太原某支行,该支行行长亦表示,如果杜先生急需要用钱,是可以走“私信贷”途径的。记者在上述投资人群里发现,其他投资者也反映,出问题后,平安银行建议让投资人成为贷款人。杜先生告诉记者,在平安银行APP上,买了至信886产品的投资人,可以“无缝链接”至“私信贷”的业务模块。“它是系统内生成的,合同上直接就写投资人的名字。只要我们签字就可以了。”律师制止了杜先生办理“私信贷”的冲动,其理由是,虽然可以拿到部分本金,但从合同条款来看,杜先生每个月都要还款,没有还款就将被视为违约;而且质押的至信886号产品价值“缩水”的话,还要从杜先生其他资产里面拿出一笔钱还。“我不想从投资人的身份,再变成贷款人。”杜先生说。...
12月LPR报价备受市场关注。虽然12月MLF利率不变,但此前因为7月、12月两次降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有市场人士预计12月1年期LPR会降,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LPR不会降。从实际报价看,一年期LPR出现下降,五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上个月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与上月持平。这是一年期LPR时隔20个月后再次下降。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12月MLF利率保持不变,但今年两次降准叠加6月存款利率报价改革推动银行资金成本下降,为12月LPR报价下调提供了空间。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后,下调LPR有助于稳增长。5年期以上LPR是房贷利率的基准,此次调整未变意味着房贷利率不调整,符合地产调控、政策调结构的需要。而1年期LPR下降有助于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也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对债市则是偏利空。为何下降?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简言之,LPR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目前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体系向央行融入中期基础货币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从政策利率看,1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了5000亿元MLF操作,期限1年,利率为2.95%,持平于上次,这表明12月LPR报价的参考基础未发生变化。同日,1.2万亿降准资金落地,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市场高度关注12月LPR报价走势。从历史上看,在MLF利率不变时降准,五年期LPR均未变。一年期LPR有时降、有时不降:降的情况有一次(2019年9月),不变的情况有五次(2019年10月、2019年11月、2020年1月、2020年3月、2021年7月)。降的时候只有2019年9月,当时正是LPR报价改革次月。当月MLF利率未变,但央行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150亿,一年期LPR下降5BP,五年期LPR未变。此次LPR下降既有降准的因素,也有LPR改革成果的因素。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2019年三季度发布会上对LPR报价利率有过专门回答:这里主要体现为MLF的加点幅度的收窄,因为MLF利率保持了平稳,加点幅度的收窄更多地体现了风险溢价变化的因素。因为报价行在考虑报价的时候是在MLF利率上面加点,加点的幅度受到自身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因素的影响,会有一个调整。“前期的市场利率我也多次讲到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下行,关键的问题在于怎么降低风险溢价。9月6号人民银行宣布了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且对只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额外降低1个百分点,这样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成本,也有利于降低风险溢价。”孙国峰说。而此后几次LPR均未变,比如2020年1月,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当时解读称:1月份很可能部分银行已经根据资金成本变化下调了自身报价,但尚未达到使LPR整体下调的阈值。这就涉及新LPR的计算规则。新LPR采取向0.05%整数倍就近取整的计算方式,也就是说,同业拆借中心在收到18家报价行的报价后,需要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作算术平均,并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得出LPR的最终报价。“这种以5个基点为最小调整步长的计算规则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它使得LPR不会因为个别银行报价的随机变化而出现1、2个基点的忽上忽下,而是需要足够多银行报价同向变化,并且累积到一定的幅度,才会发生至少5个基点的调整。这样,LPR一旦调整,就有比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马骏称。自今年7月15日全面降准以来,LPR连续5次保持不动,一个直接原因是此次降准带动的银行边际资金成本下降幅度较小,尚不足以促使下调LPR。另外,在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附近背景下,商业银行下调LPR的动力不足。而在12月15日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落地后,两次降准累计为金融机构直接降低资金成本每年约280亿元,积蓄LPR下调的动力已足够充分。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从历史上看,由于LPR报价以5BP为最小调整步长,单纯一次降准较难导致LPR利率下调,但今年两次降准叠加6月存款基准利率机制改革对资金成本下行的累计影响或足够推动LPR调整幅度达到最小步长,触发LPR下调。明明续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表达了较强的稳增长诉求,并对货币政策提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要求,因此适度下调LPR报价以释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信号符合政策部署。今年三季度贷款利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贷款利率与LPR的点差较低,表明在LPR保持不变的背景下,银行自主额外压降的点差空间较少,因此需要降低LPR报价水平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发展。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全面降准之所以能够触发LPR下调,一个重要原因是6月初存款利率报价方式做出调整,即由此前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改革后银行存款成本整体上出现下行,也为银行下调LPR报价提供了动力。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成效显著,其中存款利率发生明显变化,短中期存款利率基本平稳,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下降,存款市场竞争更加有序。具体而言,9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2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前的5月下降0.28个百分点。其中,2年、3年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5月分别下降0.25个、0.43个和0.45个百分点。市场影响几何?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推进,LPR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金融机构绝大部分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基准定价,即“贷款利率=LPR报价+点差”。其中,5年期以上LPR作为住房抵押贷款的定价基准。本次1年期LPR报价下调,有望结束三季度企业贷款利率边际上行局面。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0%,环比6月上升0.0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9%,环比6月上升0.01个百分点。“1年期LPR降低后,对公贷款利率会适当下调,这符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改革方向。但是房贷利率和对公贷款利率不一样,房贷利率要服从国家房地产调控大局。”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表示,“一年期LPR下降,而5年期不动,符合地产调控、政策调结构的需要。”王青认为,本次5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变,主要源于当前“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基调未发生改变,而监管层正在着手推进房企融资环境回暖、居民房贷发放加快等措施。若未来房地产市场继续承压,不排除在后续LPR报价下调过程中5年期LPR报价与1年期LPR报价同时下调的可能。对于债市而言,明明认为,MLF利率保持不变而LPR下调将利空债市。一是LPR下调将削弱短期内进行MLF降息的必要性,后续货币宽松必要性降低。二是LPR报价下调表明政策仍然聚焦于宽信用和支持实体经济。“LPR下调将推进宽信用进程而非宽货币,考虑到2022年银行信贷环境较好的预期,LPR下调或将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因此宽信用冲击将利空债市。”明明称。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则表示,LPR下调或只是开始,持续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才能更好激发实体活力。对股票而言,降低实体成本,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改善基本面需求等,有利于基本面驱动定价。眼下至2022年,货币流动性环境或类似2015年至2016年的状态,“资产荒”的情形仍将延续,债牛基础牢固、股市结构深化。12月13日,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表示,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王青表示,基于2022年稳增长政策将适度靠前发力的预期,明年上半年降准将会延续,也不排除小幅下调MLF利率的可能。这样来看,2022年上半年LPR报价还有小幅下调的空间。...
网络直播税收秩序规范迎来新拐点。12月20日下午3点55分,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官网接连发布了三条黄薇(网名:薇娅,下称薇娅)偷逃税的公告,公告显示,经税收大数据分析,薇娅涉嫌偷逃税款,依法对薇娅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目前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截止发稿前,#薇娅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款13.41亿元#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近12.5亿,此外#薇娅偷逃税款6.43亿元#、#薇娅的违法事实有哪些#、#薇娅道歉#等微博话题也有近亿的阅读量,可谓是“直播界的大地震”。合伙企业注销,早有倪端根据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的公开说明显示,薇娅在2019年-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其从直播平台取得的佣金收入虚假申报偷逃税款;通过设立上海蔚贺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上海独苏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多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虚构业务,将其个人从事直播带货取得的佣金、坑位费等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企业经营所得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收入,未依法申报纳税。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税务调查过程中,薇娅对其隐匿个人收入偷税行为进行自查并到税务机关提交补税申请,能够配合调查主动补缴税款5亿元,占查实偷逃税款的78%,并主动报告税务机关尚未掌握的涉税违法行为,具有主动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情节。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浙江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薇娅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其中,对隐匿收入偷税但主动补缴的5亿元和主动报告的少缴税款0.31亿元,处0.6倍罚款计3.19亿元;对隐匿收入偷税但未主动补缴的0.27亿元,处4倍罚款计1.09亿元;对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偷税少缴的1.16亿元,处1倍罚款计1.16亿元。日前,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已依法向黄薇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事实上,薇娅此次偷逃税被罚其实早有倪端。今年12月初,#薇娅夫妇合伙企业注销#就冲上微博热搜第一。据天眼查显示,杭州谦壹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状态从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该企业去年末成立,合伙人包括薇娅(本名黄薇)、其丈夫董海锋、黄韬(薇娅弟弟)等。而据企查查显示,截止目前薇娅有18家关联公司,在12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职务,且在2021年7月、8月接连注销2家公司。雪梨被封杀,薇娅的下场呢?目前薇娅及其丈夫董海锋皆在微博发布了致歉信,同时记者注意到原定于今晚的淘宝直播预告已取消。事实上,在今天上午,网友还能在微博的开屏看到薇娅关于年货节的预热。而薇娅微信公众号在昨天还发布了关于年货节的预热(目前该推文已被删除);在薇娅的粉丝群里,其助理在昨天下午也发布了12月20日彩妆小课堂/12月21号年货节部分预告抢先看的超前剧透。一直以来,薇娅和李佳琦作为淘宝的两大“巨头”,堪称是直播界的“天花板”。在今年的双11首日,据飞瓜数据显示,薇娅的观看人数达到了2.31亿,带货GMV预计达到了90.73亿。同时薇娅也一直作为正面人物、以及优秀青年女性代表人物,被各大平台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薇娅曾被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成为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在去年末,薇娅还被颁发了“2021年度网络诚信宣传大使”聘书;今年7月,再次获得了网络诚信宣传大使。而在该活动中,薇娅还作出网络诚信倡议——《尼山倡议》。而该倡议中指出了“电子商务,须守法经营,不刷单炒信,不制假售假,捍市场秩序,展责任担当。”结合如今的偷漏税被罚13.41亿,多少有点讽刺。事实上,在薇娅被罚的前一个月,朱宸慧(微博ID:雪梨Cherie)、林珊珊(微博ID:林珊珊_Sunny)两名网络主播,也被爆出存在偷漏税的行为,分别被罚了6555.31万元和2767.25万元。随后雪梨和林珊珊的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淘宝直播账号等多个平台账号被封。不知道此次事件后,还能否在直播中看到薇娅,但是有媒体报道,薇娅公司已通知员工回家休息,工资照发。网络直播行业监管趋严,千人补交税款据毕马威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报告显示,2021年直播电商规模将扩大至2万亿元。但是随着直播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标准却还未完善和落实。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许生在接受新华社报道时就表示:“网络直播收入来源五花八门,收入性质划分存在模糊地带,较难从传统渠道获取其上下游业务的准确数据,客观上造成税收征管难度大,也助长了从业人员的偷逃税行为。”而从薇娅此次事件,也可以看出有关部门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的决心和力度。事实上,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行业乱象。5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其中明确,直播营销平台应当提示直播间运营者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或税务登记,如实申报收入,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直播营销平台及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9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就发布了《加强文娱领域从业人员税收管理通知》,明确指出,要定期开展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的“双随机、一公开”税收检查,依法依规加大对文娱领域偷税逃税典型案件查处震慑和曝光力度。同时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印发通知,明确网络主播2021年底前能够主动报告并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据了解,目前已有上千人主动自查补缴税款。而在薇娅的事情爆出以后,业内就有人点名“李佳琦”“罗永浩”可能会是下一个。李佳琦和罗永浩先后因此事登上了热搜。网友表示“雪梨、林珊珊、薇娅的税务处罚结果陆续出来了,接下来看看李佳琦、辛巴、罗永浩的情况吧。”李佳琦的微博下,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哥,别偷税漏税”“你可千万别干违法的事”“赶紧去补交税,千万别凉凉”。而李佳琦美one公司对此回应表示“老老实实经营,本本分分直播,一切经营正常。”但是事实究竟如何,法律会说明一切。相信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这场直播界的大地震,没有谁能够幸免。...
平静的湖水泛起了阵阵涟漪,世茂集团(000813.HK,简称“世茂”)财务状况牵动各方。2021年10月底至11月初,短短几天内,该公司债券从投资级跌落垃圾级。11月5日,一则世茂与陆家嘴信托违约的虚假传闻,引爆当天世茂股债双杀,由此揭开了世茂流动性危机一角。与此同时,世茂旗下上海世茂终止出售浦城路小区110套房源,也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一个多月来,世茂集团债务违约传闻不断,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世茂目前还没有在公开市场发生实质性违约事件,且一直如期兑付中票本息与商票。12月20日,世茂系公司股价表现不佳:世茂股价收报5元港币,跌8.59%,市盈率1.24,总市值189.9亿;世茂股份微涨1.88%至3.25元人民币;世茂服务则较上周五收市价持平,收报5.12元港元。与此同时,境内债有轻微上涨。但溯源世茂短期流动性危机,可以看出当下房地产行业大环境已经对房企资金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房企发展模式面临重塑。市场噤若寒蝉“1105”股债双杀之前,世茂在投资人眼中可谓是优质投资标的。今年4月8日,标普将世茂调级为“投资级”,这意味着,这是继碧桂园、龙湖后,第三家跑进安全屋的民企。随后穆迪也跟进了。7月7日,穆迪更新看多信用报告,为年底将世茂调整为“投资级”做准备。计划不如变化快。“1105”之后,世茂董事局副主席兼执行董事许世坛当天已召开投资者线上会议解释公司并未实质性违约,多笔信托与境外债也在谈展期。但由于市场氛围每况愈下,投资者对于世茂有太多猜忌与疑问。一个多月之内,世茂股债面临深度调整。12月13日,世茂再度面临“股债双杀”。当天世茂股价报收7.08港元,跌12.16%;境内以世茂股份(600823.SH)、上海世茂建筑有限公司为发行主体的公司债均出现大幅下跌,多只债券出现临停。外界一直不明确境外投资者抛售世茂债券的原因在哪里,一说是机构做空,一说是世茂债务存在违约风险。但这两种情况均没有实质性证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世茂实际情况并非外界传闻那般恶劣。从该公司准时兑付商票以及偿还一笔3000多万中票本息也可见,近期世茂流动性危机正在缓解。一名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手中持有几百万世茂商票,世茂在12月已经准时兑付了一半;剩下一半则要到明年上半年才到期。作为供应商,他体会到世茂资金问题正在缓解,自己一个月前的焦虑心态也逐渐淡化了。除了大环境的变化,世茂或许正是房企高周转模式与当下的行业调整趋势冲突的一个案例。从世茂2021年半年报可见,世茂有息负债为1645.1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以下的短期借贷为346.49亿元人民币,一年内到期的债券为97.94亿元人民币。短债占比约为27%。日前,某国际评级机构发表评论指出,世茂表外负债规模达到1200亿人民币,这是增加该公司前景不明朗因素的一个重大原因。世茂方面则没有公开过表外负债的数据。表外负债规模疑云世茂的表外负债有多少?或许可以从近期一位投资名人的离世溯源。12月18日,中植系领军人物解直锟突然去世,引发广泛关注。外界的关注,也暴露了世茂此次流动性危机的其中一个原因。中植系刚在今年7月份以16.45亿从乐视手中买走世茂工三项目。世茂工三是由世茂股份斥资30亿元打造的集商业、酒店、写字楼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2015年,乐视控股以29.72亿元的价格从世茂股份手中获取工三项目100%股权。2016年9月,乐视开始全面接管世茂工三并计划对其改造。然而乐视很快就陨落了。今年7月2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显示,中植系旗下北京卓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16.45亿元从乐视控股手中拍下世茂集团高端地标综合体世茂工三。中植系与世茂的资本联系远不止于此。12月18日晚间,中植集团公布了解直锟治丧委员会名单。作为生意伙伴,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赫然在列。2020年4月26日,中植系投资平台中海晟融通过官方微信披露,其已收购北京市东城区工人体育场西路公寓项目,并以40%权益引进世茂集团合作。世茂体系不少合联营企业之中,出现了中植系“中植创信投资有限公司”的身影。包括深圳市樾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樾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荣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茂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樾晟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晟世善居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荣晟善居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升丰盈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融晟丰盈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晟丰盈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融丰盈实业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企信宝显示,这11家合联营公司均是世茂系关联公司与中植创信各持股50%注册而成。穿透股权结构,记者发现这其中部分公司引入了金融机构资本,不排除明股实债的可能性。比如2020年9月1日,深圳市樾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由中植创信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穆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穆庭投资”)各持50%股权投资成立,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穆庭投资由厦门市穆隽股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穆隽股权投资”)持股100%,穆隽股权投资由贵州嘉诚创铭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与上海妙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妙霖”)各持股50%。而上海妙霖则是苏州世茂置业有限公司100%持有的子公司。苏州世茂是由BONUS BOOM LIMITED(博希有限公司)全资持有的外资公司。查询工商信息可见,BONUS BOOM LIMITED是许世坛与许荣茂共同持有的一家港资企业。如果说中植系公司与世茂仅仅是股权合作关系,那么贵州嘉诚创铭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资金结构也透露了世茂表外融资路径。贵州嘉诚创铭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由贵州茂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0%,贵州泰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0%。贵州茂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同时也是贵州泰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换言之,贵州嘉诚创铭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就是贵州泰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贵州泰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什么来头?这家公司是摩根大通全资子公司中嘉富通(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与贵阳观台泰产业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持股50%成立的,贵阳观台泰产业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贵阳市观山湖区发展和改革局持股87.7193%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资子公司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持股12.2807%注册成立。作为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介入一家租赁行业公司,显然要发挥其金融属性。而贵阳市观山湖区发展和改革局与农行的介入,不排除这家公司已有抵押担保贷款之类的动作。从工商资料可见,前述11家公司均为2019年、2020年左右成立,时间节点与世茂收购福晟集团切合。一般而言,合联营公司不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对象。那么,世茂通过成立合联营公司引入资金的模式,不失为一个表外负债的隐秘通道。合联营公司在世茂体系内的数量庞大,据世茂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中报披露,2020年,世茂一共有85家合联营公司,相比2019年年报披露的96家,减少了11.5%;2021年中报显示,世茂为合联营公司垫资超过50亿。世茂2021年中报里披露过一桩司法诉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合联营公司的债务风险:一家银行对上海世茂提起诉讼,称上海世茂须代上海世茂的联营公司杭州世茂世纪置业有限公司(“杭州世茂”)偿还借贷本息共计约3.9亿元人民币。乃由于杭州世茂陷入财务困难,而上海世茂为其借贷提供担保。世茂在中报中指出,2021年中报不得不为此计提损益约5321万元人民币。等待救赎与自救目前为止,世茂反馈给投资人的信息是正向的,自从流动性问题出现之后,世茂积极展开自救,包括在股市展开一连串融资、大股东质押资产融资、出售项目股权回血等一系列动作,也表明了世茂有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与资产实力。12月17日,世茂公告,出售西南九龙荔盈街6号及荔盈街8号维港汇项目22.5%权益,总代价20.86亿元,买方为爪哇控股(00251.HK)及会德丰及信置(00083.HK)两家合作方。出售所得款项净额预期用于业务发展、偿还公司债务及用作一般企业用途。世茂预期这次交易将导致2021年年报就出售事项计提亏损约7.7亿港元。公开资料显示,这是2017年由会德丰、信和置业、嘉华国际、世茂房地产以及爪哇控股联合拿下的总价172亿港元项目,一度成为香港特区最贵地块。不久前,世茂大股东许荣茂家族将旗下3层中环中心物业抵押给星展银行,取得14.05亿港元贷款;世茂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的总部大楼上海世茂大厦抵押融资,金额不详;世茂大股东以每股8.14港元的价格配售1.45亿股所持有的股份,相当于已发行总股本的3.97%及经认购事项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的3.82%,融资约11.73亿港元。早在危机出现前,世茂系公司就开始频繁融资。10月20日,世茂服务控股公告配售及发行可换股债券,筹资48.2亿港元,其中80%明确用于并购。很快,世茂服务分别以2.46亿元、996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苏州天翔物业70%的股权、湖南吉立物业70%的股权。12月13日,世茂服务再以超16亿人民币收购关联公司世茂股份的物业管理业务相关公司、资产、负债和业务等,有业内人士将这一关联交易解读为“另类输血”给世茂系。12月15日,世茂股份完成旗下到期中票付息兑付资金3135万元资金划拨。实际上,世茂流动性危机出现之后,有业内人士质疑过公司大量超高层项目沉淀过多资金。今年6月,深圳前海世茂大厦开售启动6.18折优惠;此外,福州世茂108大厦超500米高度被喊停,降至360米。能否成为第一家自救成功的房企,世茂还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