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021年的尾声,北京已进入深冬。位于北京房山区绿地诺亚方舟的200多户业主正陷入无家可归的艰难处境。一年前,他们支付了全部房款,按照合同约定,今年将陆续收房。到了收房的日子,绿地集团却拒绝交房,甚至将部分业主告上法庭。业主倍感困惑和委屈,交了全款的房子为何不属于自己,甚至还要吃官司?这场裹挟了开发商绿地集团、中介公司中福泰源、我爱我家及业主多个当事人的僵局仍然待解。为了支付房款,部分业主已经押上全部积蓄甚至背负债务,迫切需要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无奈之下,业主们撬开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房子,搬进了没有暖气、断电断水的毛坯房。作为开发商绿地,当前正面临着降负债、股价下跌、评级下调等挑战。企业的困境,对解决业主问题更增添了不确定性。建好了的房子 为什么交不了2020年,北漂多年的张莉(化名)厌倦了不断搬家的繁琐,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北京安定下来。反复思考下,她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的绿地营销中心。在表明购买需求后,绿地的客服表示没有张莉所需要的小户型,但推荐张莉去隔壁的新界柒号门店看看。据悉,新界柒号背后的公司是北京中福泰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简称“中福泰源”)。按照张莉的说法,绿地的销售当时告诉她,绿地将部分小户型尾盘放在了新界柒号门店销售,新界柒号是绿地的代销商。在绿地客服的带领下,张莉来到了距离绿地营销中心约10米的新界柒号门店。随后,新界柒号的经纪人从绿地取出房子钥匙,带着张莉看了几套房源。有绿地销售推荐,看房的钥匙是从绿地取的,张莉丝毫没有对房子产生怀疑,在选中了房山区卓秀北街8号院7号楼的一套房屋后,当天就交了5万元定金。然而,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张莉发现合同上只盖了中福泰源的公章,并没有绿地的公章,顿时觉得不对劲,张莉拒绝签订合同并要求销售退还定金。对于张莉的质疑,新界柒号的销售人员拿出了一份补充协议,证明房子是绿地委托中福泰源进行销售。一份中福泰源给业主的补充协议显示,“以上一套购房款项经绿地集团北京京永置业有限公司委托同意由北京中福泰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代收,并且负责支付给绿地集团北京京永置业有限公司”。张莉认为,这一条款让她彻底放心下来。随后签了合同,付清了余款。按照协议约定,业主在交齐全款后一年内收房,两年内完成办理房屋产权手续。如未按照约定时间交房,由北京中福泰源赔付每日房屋款项万分之一违约金。买下房子的张莉开始憧憬在北京的新家,却不曾想至此掉入深渊,日后会面临房款和房子两空的境地。到了收房的日子,张莉被中福泰源告知无法如期交房,一再延期后,张莉发现,越来越多的业主面临和她一样无房可收的处境。这些业主均是通过不同的渠道购买了新界柒号所售房山区卓秀北街8号院7号楼。据了解,房山区卓秀北街8号院7号楼房子最早叫绿地“诺亚方舟”,背后销售公司北京星原共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星原共创”)因违规销售被查处,后改名“长阳七号”,2020年改名“新界柒号”公开销售。绿地营销中心与新界柒号门店相邻,目前新界柒号已经人去楼空。张莉说此前曾带她去新界柒号门店的绿地营销人员也已经不见踪影。作为国内知名房产中介,我爱我家也卷入其中。不少新界柒号业主表示是通过我爱我家推荐介绍,最终买下了房子,业主中有不少是老年人,买房前对该项目的背景一无所知。一位60多岁的老人表示,2020年8月,他以70多万全款买下了房山区卓秀北街8号院7号楼用于居住,此前我爱我家大肆宣传,称此项目是国企绿地的一手项目,现房,位置好,价格优惠,我爱我家销售人员带领业主去售楼处,由绿地销售(现在才知是中福泰源人员雇佣的销售人员,并已辞退)继续介绍,观看样板间,并承诺一年内交房。到了交房日期,却迟迟不能交房。一对老夫妇称,2020年8月,经我爱我家房地产中介公司介绍,与中福泰源签订了认购协议,并支付了全款。签订认购协议时,中福泰源的销售说,因该房属于商办房,不能个人购买,中福泰源已经帮购房者办好了小公司,可以公司名义购买并会帮购房者办理后续大的公司法人变更手续。根据协议,中福泰源承诺交全款一年后交接房屋钥匙,两年后办理产权证,但是到2021年8月底,中福泰源突然告知无法交房,且不说清楚具体何时交房。经与中福泰源一经理黄准联系后得知,中福泰源在收到购房者全款后,并未将全款交付给绿地北京京永置业有限公司,导致绿地京永置业已于2020年11月、2021年4月、2021年6月分别状告楼盘部分业主,称其未履行完付款义务,要求赔偿违约金及注销网签手续等。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绿地京永置业将卓秀北街8号院7号楼数名业主告上法庭。绿地京永置业请求法院判定解除绿地与业主签订的《北京市商品房现房买卖合同》,判定业主协助绿地办理房屋网上签约注销手续,业主向绿地支付违约金。对于绿地的诉求,一审法院认为,涉案房屋涉及的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依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最终,法院驳回绿地京永置业的起诉。绿地京永置业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但又再次遭到驳回。法院认为,业主与中福泰源签署了认购协议,购买涉案房屋,并支付了认购协议约定的全部款项。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拱辰派出所已受理案涉房屋所在项目部分房屋的认购人举报的中福泰源涉嫌合同诈骗一案,该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有经济犯罪嫌疑。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在补充协议里,中福泰源经济公司明确表明了系受绿地京永置业的委托进行代收,且已完成了网签,所以委托关系很明显成立,故中福泰源签署的合同应约束绿地京永置业和购买方,在购买方已经支付全款的情形下,绿地京永置业应当交付房屋。然而,对于京永置业母公司绿地而言,当前的处境也很艰难。作为一家“大而不强”的地产巨头,业内评价绿地“上不去的股价,下不来的负债”。自2015年上市,市值一度达到3000亿元后,股价便一路下跌,从2015年25元跌至当前的4元左右,市值蒸发近82%。截至2021年9月末,绿地负债规模为1.2万亿元,资产负债率87.7%。2021年10月底,绿地由“红档”转为“黄档”。“三道红线”的压力之下,绿地开始割舍起家的房地产业,转型建筑业。2021年11月13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基建产业的收入占比已超过50%,公司所属行业类别已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即便绿地欲通过转型寻求新的出路,但仍遭到评级机构看空。2021年12月17日,穆迪将绿地控股集团的公司家族评级下调至“Ba3”,同时下调绿地全球投资中期票据计划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评级至“(P)B1”,下调绿地香港公司家族评级至“B1”,并将所有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穆迪方面称,由于业务和融资条件受限,绿地控股集团和绿地香港的房地产销售将在未来6-12个月出现下滑。买房的全款去哪儿了?那么,中福泰源从业主手上收的钱去了哪里?中福泰源黄准告知购房者,他们交的全款仅有20%支付给了绿地,但无法说清楚其余80%房款去向,并表示资金不足无法赔偿。最终,业主无法得到赔偿、追回当时交的全款,绿地以未收到房款为由拒绝交付钥匙、办理房本,我爱我家拒不承担推销不实虚假房源的责任。为了收房,业主们开始找中福泰源沟通解决。2021年10月,中福泰源表示与绿地沟通后,每月解决30套左右,但遭到业主的反对,业主们认为,大家都是付了全款,不应厚此薄彼,不同意分批解决。中福泰源实控人郭述杰表示,会尊重业主意见,争取统一办理。不过,据业主反映,中福泰源私下找到部分业主让他们交10万元装修费,即可保证帮他们拿到绿地的购房发票,办理房产证。业主们证实,目前已经有十几户业主拿到了房产证。一位业主与中福泰源实控人郭述杰对话的录音文件显示,郭述杰称,公司损失了1.6亿元,希望业主努努力,帮忙承担10万或者多支持一些,一起共渡难关。“300个业主,补10万就有3000万,我们压力就会小一些”,郭述杰说。此外,郭述杰表示,新界柒号项目每套房亏了40多万,收来的房款都给了中间渠道商,还有一些钱追不回来,都给了销售,他们都离职了,不可能一个个追去。但在业主们看来,他们已经一次性付房款给中福泰源,中福泰源不把钱交给绿地,与购房者无关。且即便按照中福泰源所说再多交10万,中福泰源可能会言而无信,业主们可能会二次受骗,钱财两空。此外,业主们认为,在这场购房风波中,除了中福泰源外,绿地和我爱我家合作销售楼盘,充当了背书和参与销售的角色。绿地营销中心的工作人员极力撇清关系,“你们购买的是公司,属于投资行为,不是购房子”。该工作人员表示,业主们买房之前如果来咨询,会对他们进行风险告知。“我爱我家肯定有规定,有争议的房产不许卖,2019年这房子就出现问题了还卖,相关部门说你们买的不是房子是公司,商住房不允许你们买,我不懂,为啥中介还带我去呢?”一位通过我爱我家买房的业主气愤表示。他说,在买房时曾一度产生质疑,现房为什么还要在付完全款一年后才交房?卖房的销售说,疫情期间,好多手续没有办完。我爱我家的销售在旁边也说,“阿姨叔叔买吧,这(房子)没事。还吓唬我说,你要不买5万块钱就不退了”。郭述杰何许人也?围绕业主房子问题的关键人物,落在了中福泰源实控人郭述杰身上。2017年12月19日,长城传彩和信达振辉从星原共创接手北区4号楼(即新界柒号7号楼),前述两家公司的法人为郭述杰。2020年8月,两家公司的法人由郭述杰变更为赵双生。而作为7号楼的销售公司,中福泰源房地产经纪公司,2021年4月,法人由郑磊变更为彭建。虽然工商信息中并未出现郭述杰的身影。但据业主表示,中福泰源实际控制人正是郭述杰。在业主维权过程中,代表中福泰源出面与业主沟通的也是郭述杰。郑磊与郭述杰存在交集。在郭述杰担任法人的盛裕股权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里,郑磊担任该公司股东,持股30%。爱企查显示,郭述杰在北京润泰洋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东环兴达商贸有限公司、盛裕股权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约10家公司担任法人、股东和高管职务。润泰洋行官网显示,郭述杰身兼多个职务,跨投资、艺术、金融等多个领域。作为润泰洋行创始人,郭述杰还是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华创投家高级学员、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李可柒画院副理事长、中国地金联盟联席主席、当代书画艺术品司法鉴定所总经理、美国纽约Run Star Captial Inc董事长、北京润泰洋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由郭述杰创立并担任董事长的润泰洋行,成立于2013年12月,主营业务为过桥垫资,不良资产收购,楼盘包销,房地产合作开发等相关金融服务。总资产规模已超10亿元。润泰洋行公开的部分合作伙伴中包括泛华金融、住保办、国务院REITs课题组、北京市住宅房地产商会、建设银行、建信信托、魔方公寓、窝趣公寓、铂涛集团、乐乎公寓、恒大地产、渤海汇金、申万宏源、前海开源、文化部培训中心等。倒了三道手的房子公开资料显示,绿地诺亚方舟项目自2017年建成后,就曾遭遇业主追责、违规销售被查等问题,风波不断。其中,绿地、我爱我家以及与业主签订认购合同的公司在销售中充当的角色,和当下新界柒号业主遇到的几乎一模一样。2010年,绿地相继在房山区拱辰街道陆续获得多个地块,并建成综合体“绿地新都会”、纯商办项目“启航国际”和以写字楼、公寓和底商为主的“诺亚方舟”。其中,诺亚方舟位于良乡城铁大学城北站西处,附近有多个高校分校区,如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都师范大学等。资料显示,绿地诺亚方舟开盘时间为2015年,交房时间为2017年。不过,2017年3月26日,北京对商办房出台限购政策,规定新建项目不得销售给个人,银行方面暂停办理贷款。为了出售商办房,开放商们花样百出。最初,开发商在销售商办房时采取代办公司的方式,但被住建部门制止后,曾经有项目被发现以“没有税,无需注册公司”等宣传口径对外销售,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转让公司,同时转让作为公司资产的对应商品房。为了卖房,绿地采取了一种资产腾挪的隐蔽方式。2016年3月30日,绿地京永置业与北京星原共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星原共创”)签署《北京市房山区大学城项目北区2号楼、4号楼、南区4号楼整售协议》。协议显示,星原共创购买此项目部分物业的目的是作为公司内部员工团购所得。房屋平均单价为1.65万/平方米,预测总建筑面积为5.02万平方米,总价款为8.28亿元。2017年12月,星原共创将上述从绿地购得的北区4号楼转让给北京长城传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长城传彩”)和北京信达振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信达振辉”)。北区4号楼共有360套房屋,建筑面积16771.15平方米,成交总价为3.1亿元。这360套房正是本文前述所提及的新界柒号所售的7号楼。星原共创从绿地购得的房子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据媒体报道,星原共创购买绿地诺亚方舟悦公馆231套房屋作为内部员工使用,后其私设销售场所,涉嫌以转让公司股权形式对外销售其所购房屋。星原共创给从绿地诺亚方舟购来的房子注册公司,每套房子挂在不同的公司名下。购房人签约后,星原共创注册的公司直接过户给购房人,再由开发商配合购房人办理正式网签。公司过户转让后,购房人还能以公司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质押股权获得贷款。就这样,在星原共创的掩护下,绿地将商办房卖给了没有资质的购房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中间,我爱我家扮演了牵线搭桥的角色,向购房者主动推销绿地诺亚方舟项目,并表示我爱我家是该项目的代理销售。2019年1月,北京市相关部门对房山区绿地诺亚方舟悦公馆项目进行突击检查,执法检查中发现,位于房山区卓秀北街的绿地诺亚方舟悦公馆项目营销中心实为北京星原共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擅自设置,并非该项目开发企业绿地集团北京京永置业有限公司设立的备案销售场所。执法人员当场关停该营销中心,并要求星原共创资产公司撤出宣传资料、拆除营销标牌。需要提及的是,2017年3月26日,北京对商办房推出限购令、个人不得购买的政策后,曾发生绿地诺亚方舟上百户户业主追责事件。由于政策出台后,个人失去买房资格,部分业主要求退款。按照签订的退款协议日期,星原共创迟迟没有退款。对此,业主找到房山区住建委讨要说法。之后,绿地京永置业与星原共创发布联合声明称,由于各种政策因素,导致通过星原共创认购的绿地开发的房山区大学城项目商品房的部分客户失去购房资格,这些客户要求退还认购款,由于政策原因导致项目销售不畅,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造成未能按约向部分客户退还剩余认购款。同时,绿地京永置业和星原共创给出了具体退款处理方式。从绿地到星原共创再到中福泰源,最后到买房人,已经转了三道手的房子,始终不能正式迎来它的主人。而对于支付全款却收房无望的业主,何时能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未知数。张莉说,买了这套房子很后悔,如果再耐心等一年,她就有北京购房资格了。...
没人想到,活跃在小红书探店里的会员超市,会因供应商“二选一”事件成为焦点。在家乐福首家会员店开业当天,不少供应商迫于山姆会员店压力临时终止合作,有的供应商在退货失败后甚至自掏腰包把商品搬空,消费者只能退卡。盒马也曾直指山姆会员店强制供应商“二选一”,山姆会员店对此一概否认[1]。“二选一”的套路在零售业并不少见,其本质是强势的渠道商逼迫品牌方站队。风水轮流转,入华前十年,家乐福也曾以强势“压榨供应商”,收取各类费用而出名[1]。电商强势崛起后,大卖场的日子也就越来越不好过。2019年家乐福卖身苏宁,如今连苏宁也在等人接盘。线下零售业一片哀嚎声中,以Costco为代表的仓储会员店却在夹缝中壮大,甚至不惧电商的冲击。靠着极致性价比,Costco做到了2500亿美元的市值,是全美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零售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称之为“最值得学习的零售商”,股神巴菲特曾调侃芒格,这是他“到死都不会卖”的神奇超市。难怪大家都抄起了Costco的作业:麦德龙的2家会员店同时开业、永辉超市把35家门店改造成了仓储超市,家乐福的会员首店,就因为“二选一”风波上了热搜。开出3家会员店的盒马直言:我们比Costco更懂中国人的胃。那么问题来了:1. Costco的神奇之处是什么?2. Costco为什么是电商冲击下的“幸存者”?3. Costco模式在国内是条好出路吗?一、模式:会员制催生的“极致性价比”2011年,时任金山高管的雷军去美国出差,第一次见识到了Costco的“魔力”。一下飞机,高管们都涌进Costco采购,猎豹CEO傅盛更是称赞其便宜:新秀丽超大号和大号行李箱在北京卖到9000多,在Costco只要900块。雷军探店归来活学活用,把“极致性价比”变成了小米的标签。在美国,Costco经常收到“排队太久”的投诉。2019年8月,Costco首次登陆中国大陆,由于人流量过大,Costco当天被迫宣布下午暂停营业。让企业家拥护、消费者追捧的“极致性价比”,主要有两层含义:同款卖得更便宜,或者同价质量更高。极致性价比的精品路线,得益于两方面的举措。(1)精简SKU,形成规模-低进货价-低售价的循环Costco的SKU在3700左右,只有沃尔玛(2万)的五分之一。品类虽少,单品规模却高一筹。2019年,Costco单个SKU的销售额超过4000万美元,远高于沃尔玛的87万美元。有这样的销量支持,Costco就有更大的议价权,向供应商提要求。2003年,可口可乐曾想涨价,结果Costco转身就上架了百事可乐[2]。一些品质不够好的供应商也会被剔除。此举换来了Costco的“低价高质”。但精简SKU不是“万能药”。在许多平台,SKU少意味着选择有限,很难刺激复购。京东为了刺激用户买买买,也要从低频的3C产品,扩充到图书、生鲜等更多高频消费品类。关键在于,如何用精简到极致的SKU,覆盖到最高频、最爆款的商品?(2)优秀的选品+爆款引流能力Costco在全球高薪聘请了采购团队。他们要在每个品类中精挑细选出1-2种,还要管理层亲自试用后才能上架。用首席执行官吉姆·辛内加尔的话说:“我们店里不会有市场上最便宜的太阳眼镜,但是会有最便宜的雷朋眼镜[8]。”为增强稀缺性,Costco早在1992年就推出了自有品牌kirkland(柯克兰)。kirkland由供应商代工,一周就能从设计到上架销售[4]。在保质的同时,还比市面同款便宜20%,其保健品已经成为全美第一大健康品牌。至于引流,Costco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拳可以使用。便宜的产品不仅可以是烤鸡(Costco美食广场的4.99美元的烤鸡,一年能卖出6000万只,十年没有涨价),也可以是茅台:Costco上海首店开业,2500以上的茅台只要1499,在两个月内吸引了20万会员。除了超市,Costco也开加油站,而且汽油很便宜。加油+购物的一站式体验成了美国消费者的常规操作。优秀的选品同时提高了客流量和周转率,稀缺的自有品牌又能吸引会员。同时,Costco让消费者形成的“低价心智”,更是让美国的续费率稳定在90%以上。令人惊奇的地方在于,如此低价背后,Costco并不是在赔钱赚吆喝。Costco赚钱不靠买卖的差价,而是会员费。凭会员卡进场消费(以及加油),这一招既筛出了高消费群体,也提前锁定了收益。自1976年Costco就规定毛利率不得高于14%,卖货基本不赚钱。这就催生了其“高质低价”的精品路线。但在连房租都不需要的电商面前,Costco又是如何存活的?二、高效:电商冲击下的“幸存者”强大如沃尔玛,也没能挡住电商的冲击。2016年初,沃尔玛突然宣布在全球关闭269家门店,波及1.6万名员工。虽然只占全球门店的1%,却是近年来最大一波关店潮[4]。卖货本质上是流通的生意。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成本越低、效率和收益越高。沃尔玛需要为租金和工资头疼,电商却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一边是靠给商品涨价覆盖成本的大卖场,一边是连连打折降价的电商,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一众实体零售“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Costco非但没被后浪拍死,还获得了Amazon-proof的标签。因为Costco的流通效率碾压了其他实体超市,一点不逊色于电商。据东吴证券测算,尽管有店租和工资,但Costco的流通效率甚至比京东这种电商平台还高[5]。从下面比价图可知,在Costco有限的电器类SKU中,大多比电商渠道还要便宜,像日立的双开门大冰箱,比京东便宜了将近7000块;而在日用品领域,Costco大包装平摊下来的单位价格也大多比京东便宜。Costco是怎么做到这么高效的?首先,因为SKU少,Costco的存货和资金周转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对比来看,过去三年,Costco的存货周转率是11.5次左右,而高周转的沃尔玛约为8.5次左右,永辉超市约为8.1次[7]。效率也保证了高平效,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周均平效仅有100美元,而Costco有270美元,差不多翻了3倍[2]。其次,Costco从选址、仓储、包装、流通等各环节将成本压缩到极致。相比沃尔玛21.9%的费用率,Costco费用率只要10%。这主要有5点体现:(1)不同于大卖场开在闹市,Costco选址在郊区。将近80%是自有物业,租金更低。(2)仓店合一,减少仓储成本,也节省了装修费。货架下层用来卖货,中上层用来存货,补货只需叉车。因为装潢简单,在美国Costco从拿地到新店开业只需100天。(3)采用仓储式大包装,不需拆包分拣,减少人力成本。像沃尔玛每千平方米需要20-24人,Costco只要12-14人[3]。为此,Costco还会要求供应商专供大包装的产品。(4)精简流通链条。从供应商直采,流通效率更高,也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5)不做广告营销。Costco推广新品,只需给消费者试吃;每个会员赠送的亲属卡,也有利于有口耳相传。这些降本举措构成了Costco“十十二”的营收结构,即用10%的毛利率覆盖10%的费用率,剩下2%的会员费构成净利润。更重要的是,仓储会员店与电商是错位竞争。都是做“大而全”的生意,电商和大卖场高下立判,电商不仅真的有无限货架,卖得更便宜还送货上门。而Costco靠着精品路线,创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家体验,有些进口洋货电商买不到,有的卖的比电商还便宜,自然不受电商辖制。虽然成为了网红,但Costco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并不快。这背后,一定程度反映了会员店在国内“水土不服”的问题。三、演进:水土不服会员店在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想让用户付费并不容易。用户面对几十块的腾讯会员都犹豫再三,更别提几百的会员费。会员店允许有效期最后一天退卡的政策也让消费者有了白嫖的机会(每人最多退2次)。其次,会员店的大包装,主要面对的是以多口家庭为单位的消费群体。有网红探店调侃称“仿佛来到了巨人国”,到处是一盒能胖2斤的甜甜圈,三斤的提拉米苏,比脸还大的苹果派。三口之家买起来真香,单身人士只能望而却步。再者,会员店不像超市那样出门就到。不同于国外喜欢开车采购,国内喜欢就近解决。况且大城市的路况差,车牌难搞,打车又增加了购物成本。最后,会员店面对的是零售业态的激战。跑赢超市不算胜利,还有更艰巨的战斗在后头,生鲜超市、社区团购、乃至送货上门的电商,也都在和会员店抢消费者。具体到两家店的打法来看,Costco甚至没做电商,只能线下采购;山姆做了电商和即时配送。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本土会员店天然有着更接地气的优势。中国人喜欢吃新鲜,盒马就做了唯一卖活鲜的会员店,在选品上也更符合“中国胃”,比如卖崇明大米、鲜肉笋丁烧卖等上海风味。目前,盒马上海的首家会员店开业2个月已经盈利。模式好复制,规模却不好超越。新玩家们要面临选址、选品和抢供应商的三重挑战。1. 选址会员店不止注重面积,更要求超大的停车场。这也使得前期投入很重,新玩家进不来,只是大零售商的游戏。Costco的单店面积往往要1.5万平方米,相当于35个篮球场。而盒马的北京会员店,光商场就占地1.7万平方米,还拥有超4000个车位。2. 选品想拉来会员,就要选到性价比最高、最爆款的商品。光说饮食习惯,中国人对美食更挑剔,口味也更多元,仓储会员超市需要不断丰富。Costco这边有美国风味的烤鸡,盒马就搬出更中国特色的烤鸭。3. 选供应商“二选一”的风波,证明了优质供应商是会员店的稀缺资源。在两大山头面前,新秀能否争取到供应商的独家合作,源自平台是否拥有足够的议价权。而议价权又具有马太效应,往往是强者恒强。相比经营端,会员店水土不服的更大隐患在于消费需求端:国内市场能否容纳这么多会员店?从市场规模看,Costco主攻一二线城市,面向中产阶级家庭。高消费群体的另一面是规模天花板低——2020年Costco创收1630亿美元,而落寞的沃尔玛仍然赚了5600亿美元。从竞争来看,就算中产愿意付费,但会员模式具有“排他性”,大多用户只会为一家付费。比起存量用户,新玩家们更要去挖掘增量用户,争夺中产的第一张会员卡。现在两大山头总共圈了430万会员,新增量已经不好找了。当新秀们开始积极拓店,面临的可能却是中产阶级和家庭用户不够分的尴尬境地。四、尾声在美国大片里,去仓储超市购物往往是这样的场景:周末一家人开着大皮卡或SUV,奔驰在人烟稀少的乡村马路上,一次采购就能囤够一个月的口粮。商业模式植根于当地的社会人文与地理环境中。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极高的汽车普及率以及多人口结构的家庭,孕育出了Costco这样长盛不衰的线下零售之王。而在国内,这种构想或许就变成了拥堵的交通、难搞的车牌。大城市的社畜们忙着加班和相亲,中产们背着房贷还在薅社区团购0.99元的鸡蛋。比起要开半天的车去仓储会员店,似乎不如睡上半天,然后打开手机叫个外卖。...
如今,2021年过去,雪梨、薇娅、张庭等头部主播先后被查,行业合规监管正在趋于严格,门槛逐步提高,明星直播带货的洗牌也将继续。“缎呢绒四件套日常价四位数,双11标价599元,现在299元给你上八件套!”1月2日的年货节专场中,演员杨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家纺老板一把抢过手机,“不能上,不可能上的,我没脸回去见我的员工呀。”谁能想到,2022年,“演戏式”带货依旧在明星直播间上演。不少曾在屏幕上创造经典角色的明星艺人,把演艺事业搬到了直播间,将1元的烤箱、9块9的吹风机等“便宜货”,卖出了商场特价甩卖的气势。2021年下半年以来,除了杨子黄圣依夫妇,辰亦儒、倪虹洁、李金铭、舒畅等明星,也纷纷走进直播间,开启“演戏式”带货。评论区除了对他们塑造的经典角色的怀念,就是“演技吊打小鲜肉”“金鸡奖欠你一个奖杯”等调侃,零星也夹杂着“你把大家当傻子,好感败光”等批评,但明星主播依旧一口一个“宝宝”,希望观众们多停留、多剁手。当活在聚光灯下的明星,入场直播带货、“转行”捞金以来,被人们记住的往往是一幕幕“翻车”名场面,质疑声如影随形。2021年过去,部分明星转变心态、要做专业主播,但受限于团队的专业性,只能继续用“演戏式”直播售卖杂牌低价产品。在一批又一批“走穴式”明星直播带货的“摧残”下,观众在明星直播间的购买欲越发“低落”。此前,快手、抖音等平台,对剧本、演戏炒作式卖货进行过一系列整顿。如今,2021年过去,雪梨、薇娅、张庭等头部主播先后被查,行业合规监管正在趋于严格,门槛逐步提高,明星直播带货的洗牌也将继续。1 明星卖货,热衷“演戏”?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中,直播运营万风偶然刷到演员“黄圣依和杨子”夫妇的直播间,看到评论区一片“太搞笑了”的起哄声,他才发现,“演戏式”卖货依旧有市场。“杨子直播时,黄圣依根本没地方插嘴。”万风形容,在原本节奏就紧凑的直播间里,品牌商们像是打擂台一样,上台和杨子砍价,一番交锋之后往往败下阵来,最后均表现得欲哭无泪,表示“亏大了”,然后换下一个老板上场。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杨子黄圣依夫妇的某品牌家电砍价现场,“剧情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杨子非常亢奋地介绍面前一款空气炸锅市场价499元,电热水壶99元,电火锅199元,电动绞肉机129元,一整套打包价只要699元,给“宝宝们”做福利回馈。正当老板开始讲解售后事宜时,工作人员突然大叫“怎么回事!运营怎么标了299元?”气得老板老板直接离开镜头,说“运营明天不用去公司了,赶紧下架,不能卖”。到了第二回合,杨子把老板重新请上台,让老板用极快的语速讲解每一个款产品的价格,最后说到打包价,老板口误称“299元”,评论区一片“老板被绕晕了”。一唱一和之下,杨子赶紧护住手机,称“老板会懵一次不会懵第二次,699元气势汹汹让我上,现在变成299元,宝宝们赶紧拼手速。这里面没有套路,也没有演戏,马上老板就要反应过来了。”话音刚落,库存抢光。杨子和品牌商砍价现场对于杨子的带货方式,评论区观众分为两派。一派是为了看热闹、看表演去的,一派则持质疑态度,认为“不会有人信吧?明明链接早就做好了。”实际上,这对明星夫妻之外,辰亦儒、倪虹洁、李金铭、舒畅等明星,也在元旦开启了直播专场,并用类似的方式带货。例如,倪虹洁曾拿着一款氨基酸洗面奶称市场价198,今天只要9.88元,“我自己亲自用空了好几管,绝对值得万年回购,小助理上架1000单,速拍”。一旁的小助理喊道:“姐,你这直接减了一个小数点,赔大了,不能这么卖货啊!”倪虹洁一脸严肃,称“我就是想给大家分享好东西,在我直播间买得开心最重要,别废话,快点上链接!”上架1000单瞬间被秒空,倪虹洁大喊,“我自己都没抢到”。倪虹洁直播间售卖5.2元的暖风机为了让直播间的氛围更热闹,背景音乐总是放得很大声,上述明星的直播间里,通常会有多位助理在旁一边齐声倒计时、一边扭动身体,很多时候,明星自己都要大喊“把音乐停一下,先讲货”。用户在社交平台吐槽部分明星直播间“太吵”总结来看,多位明星主播都是在用“演”的方式带货,只不过剧情设计有强有弱,有的是像杨子黄圣依夫妇那样拉上商家一起“演”,有的是直接跳楼式砍价,更有的则用唱歌跳舞等才艺代替砍价剧情。2 1元烤箱、5.2元烧水壶,明星为什么爱卖“便宜货”?雯雯不喜欢明星们咆哮式演戏的卖货方式,她觉得“聒噪且杂乱,堪比喊麦”,但更让她感觉受到欺骗的是,他们直播间卖的便宜货,问题非常多。以黄圣依直播间为例,杨子黄圣依夫妇在1月2日开启了两场“年货节”直播。据飞瓜数据显示,总直播时长近14小时,预估销售额达3476.7万。图源 / 飞瓜数据在这两场直播里,就有前文提到的某品牌售价299元的空气炸锅套装,以及9.9元的电吹风,两款商品贡献了近11万元GMV。而雯雯发现,这两个品牌还曾以同样的套路出现在多个明星的直播间。这些货都被谁买走了呢?据飞瓜数据显示,黄圣依直播间女性用户占比超过8成,18-40岁的年龄区间的用户占比达84%。其中,单价区间在20-100元的用户占比接近50%。“18-25岁左右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冲动消费,而40岁左右的人群有钱有闲,可以长时间停留在直播间。”万风总结道。图源 / 飞瓜数据那么这种福利款商品,究竟是套路,还是真心补贴呢?根据该款商品的评价页面和社交平台上的评价可以看到,不少购买过商品的用户都给了“差评”。有用户使用后质疑货品质量,比如“7元6袋的洗衣液根本不起沫,味道刺鼻”;某电吹风“功率小、风力小”“第一次用就发红断电,没法用”“噪音大”。有用户质疑明星主播的“跳楼价”,“9.9元四块内衣皂,明星说是自己补贴,其实超市也是这个价格”。有用户对比多款商品在其他电商平台的价格后发现,一套同品牌、同型号的空气炸锅、电热水壶、电火锅、电动绞肉机加起来的价格,只要159.3元,比明星直播间的福利价还便宜。当然,更多用户质疑明星们是否如他们介绍的那样,“自己体验过产品”。“9.8元抢的小雏菊唇膏,到手发现只是包装像,难怪主播全程都没往自己嘴上涂。”辰亦儒、倪虹洁、李金铭等明星的元旦直播专场里,不乏11元的加湿器、5.2元的烧水壶、39.9元44瓶的“二裂酵母玻色因冻干粉套盒”、9.9元的儿童拉杆箱等福利款商品。“反复说自己亏本、倒贴,我就不信。”雯雯好奇,明星们为什么热衷卖“便宜货”?直播电商从业者马洋称,这些“便宜货”,主要是一元购或者9块9包邮的福利爆品。据他介绍,直播间安排产品,一般会用“333策略”,其中1/3是福利爆款;1/3是利润品;还有1/3是趋势品或潜力品,用来打品牌和消费感知度,偏营销性质。其中的福利产品,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快速热场、稳固老粉,号召他们购买“利润款”商品,提高直播间销量;二是用福利款进行“憋单”,为直播间引流,延长新入场观众在直播间的停留时长。马洋指出,卖“便宜货”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些明星主播用演戏砍价的方式,销售大量成本和价格本就不高的杂牌产品,以让利的噱头售卖低质商品。不过,他也注意到,随着上述明星开播频次的提升,其选品质量也在逐渐上升。但是,前有潘长江、曾志伟等多名“老戏骨”陷入疑似卖“贴牌酒”的争议而没有得到回应,现有大批量明星下场演戏带货,消费者群体对明星主播群体的信任度,正在持续下降。3 “演戏”带货的红利,明星还能吃多久?明星直播发展至今,部分明星主播几乎没有迭代进化,依旧在用演戏砍价的老套路,卖杂牌甚至白牌产品。马洋认为,说到底,还是因为这种方式有市场、有效果,商家主播就愿意入场。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他们看明星直播带货,目的可能也并不是满足日常消费需求,更多是带着消遣或者娱乐的心理。“当消费需求不明确,明星就更需要靠‘便宜货’去刺激消费者。”万风称。换一个角度去看,带货本身是一种内容形式,把这种内容做得更好玩、更有意思,也是主播的魅力之一。他指出,演戏直播有点类似小品,只要不涉及虚假宣传,一些夸张的演绎其实是被默认允许的,只是能演出创意的明星主播,少之又少。但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到,演戏直播只是一种手段,专注于“剧本”、却忽略货品质量,才是用户吐槽的关键。“这是由于明星在直播带货上的专业性不够强,没办法去拼供应链能力、商品议价能力,只能更依赖于通过低价福利,带来更多GMV和声量。”马洋称。这就带来一些不好的示范效应。尽管有不少明星已经在直播间找到“事业第二春”、逐渐走向专业化,但劣币驱逐良币,反而是那些热衷演戏式带货的明星,有噱头、能吸引短期的流量。2022年,明星直播带货将被进一步洗牌,已成为了行业共识。直播电商行业已经从过去两年的爆发期进入平稳期,尤其是2021年底,雪梨、薇娅、张庭等头部主播接连被罚后,逐步降温、收缩。“明星直播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环节,如果只是演戏式带货,几乎没有理由能把盘子越做越大,但其中一些想长期经营直播事业的明星主播,还是有路径可循、可以把直播做成事业的。”有从业者总结,任何一个明星主播要想成功,和普通的达人主播从零开始、一步步成长为专业主播的路径一样,都必须在人货场方面有专业的团队配合和支持,将直播频次固定,并解决供应链难题。“谁能拿到最多的独家供应链,谁能对明星主播的供应链进行人格化打造,谁就赢了。”马洋称。“现在即使是超头部主播,在产品上新、类目拓展、新品牌挖掘上,都已经出现瓶颈。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个明星主播都能找到跟自己人设相符的产品,价格还有优势。”万风持相同观点。万风还指出,明星在短视频内容上,也还有发挥空间。据他观察,一些明星的短视频内容只发通告相关内容,或者一味重现过去的经典影视剧造型,此类内容与电商带货完全脱节,吸引来的粉丝不是消费型粉丝。他建议,这些明星与MCN机构合作拍摄专业的引流短视频内容。换言之,明星主播的入场门槛变高,要想不失体面地赚钱,明星也需要按照直播电商的规则来。*题图来源于抖音截图。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万风、雯雯、马洋为化名。...
据中国科技网报道,由东南大学、鹏城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国移动等团队联合搭建的6G网络实验室完成了首个360-430GHz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实测单波长净速率为103.125Gbps。通俗来讲,这个数据的含义是网速可以超过25GB/s。在5G网络还没有普及的今天,可能会有网友认为现在研究6G为时过早,但古人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现在就进入赛道,可以确保6G时代来临之时,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不会落后。5G网络近三年才开始普及,可华为、高通等企业早已开始布局,手机厂商OPPO也从2015年开始研发5G技术。至于6G网络能够带来哪些体验提升,暂时还无法得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6G网络速度更快、延迟更低、带宽更高,多设备同时收发数据,也不会出现卡顿、高延迟的情况,更不会争抢带宽。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普及的速度会越来越快,预计2030年左右,一线城市就能用上6G网络。...
全国100个城市中,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增加。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均价均环比下跌,并且下跌城市数量均有增加。其中,二手房均价跌幅扩大,十大城市中,深圳二手房均价跌幅最大。另外,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多个省会城市新房均价每平方米不到一万元。业内人士认为,受“二手房成交参考价”等政策叠加影响,深圳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展望2022年,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现“三稳”目标下,各地方政府预计将进一步落实“因城施策”,部分市场降温过快的城市或将加快扶持类政策的出台。百城中,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增加百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继续下跌。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房均价为1.62万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2%,跌幅较11月收窄0.02 个百分点;二手房均价为1.6万元/平方米,环比下跌 0.09%,跌幅较11月扩大0.01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增加。新房方面,39个城市环比上涨,58个城市环比下跌,3个城市与上月持平,下跌城市数量较11月增加5个。二手房方面,27个城市环比上涨,71个城市环比下跌,2个城市与上月持平,下跌城市数量较11月增加3个。中指研究院指出,新房价格方面,除珠三角环比微涨外,其余各主要城市群房价环比均下跌。具体来看,徐州、扬州和长沙环比分别上涨0.79%、0.76%和0.51%;廊坊环比跌幅较大,为0.76%;太原、三亚环比均下跌0.69%。二手房价格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受昆山、杭州等城市带动市场有所恢复,环比由跌转涨,其他主要城市群仍继续下跌。具体来看,泉州、昆山等6个城市环比涨幅超过0.5%,其中泉州最高,为0.82%;南通和湘潭两城市环比跌幅超过1.0%,保定、唐山等17个城市跌幅在 0.5%(含)-1.0%之间。深圳二手房价环比跌幅最大从十大城市房价情况看,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十大城市新房均价为2.93万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4%,跌幅较11月收窄0.03个百分点;二手房均价为4万元/平方米,环比上涨 0.09%,较11月由跌转涨。具体来看,新房方面,广州、武汉均价环比分别上涨 0.38%、0.16%;重庆(主城区)、天津、深圳和南京环比涨幅均在0.1%(含)内,其中深圳、南京涨幅最小,均为0.05%。下跌城市中,上海环比下跌0.17%;成都、杭州、北京跌幅则均在0.1% 以内,其中北京环比下跌 0.03%,跌幅最小。二手房方面,杭州涨幅最大,环比上涨0.57%;其次为南京,环比上涨0.49%;广州、北京和上海环比涨幅均在0.1%-0.3%之间。下跌城市中,深圳跌幅最大,环比下跌0.38%;其次为成都,环比下跌 0.32%;天津、武汉和重庆(主城区)环比跌幅均在 0.1%以内。对于深圳二手房价跌幅最大的原因,中指研究院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二手房成交参考价”等政策叠加影响,深圳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2021年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除11月出现短暂回升外,其他各月持续下滑,表明购房者入市信心不足,市场观望情绪仍然较重,价格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较大,12月深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进一步下跌。东北省会城市均价不到一万/平从四个一线城市的新房均价来看,2021年12月,北京为 4.43万元/平方米,上海为5.15万元/平方米,广州为2.43万元/平方米,深圳为5.42万元/平方米。从四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均价来看,2021年12月,北京为7.34万元/平方米,上海为6.23万元/平方米,广州为3.85万元/平方米,深圳为7.52万元/平方米。从全国100个城市来看,2021年12月,新房均价每平方米不到1万元的有50个,其中包括多个省会城市,如长沙9314元/平方米,呼和浩特8660元/平方米,兰州9183元/平方米, 乌鲁木齐8199元/平方米, 特别是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均不足1万元,其中,哈尔滨为9660元/平方米、长春为9218元/平方米、沈阳为9998元/平方米。此前,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分析了2021年前11个月全国31省份的房地产行情,多项房地产相关指标显示,黑龙江、吉林普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其中,黑龙江房价跌幅最大,为10%;吉林房价跌幅7%,与青海并列第二。为提振市场信心,近期吉林在全省层面提出购房支持政策。2021年12月22日,吉林省发改委官网发布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实录。实录中,吉林省发改委主任李 国强表示,明年要推动房地产市场运行再稳健一点,包括鼓励和引导各市县开展购房补贴和贷款贴息工作,支持农民进城购房;长春市落实好重点高校毕业生安家费以及国家级领军人才购房补贴政策,提高进城农民购房补贴标准,有关支持政策有效期延长至2022年6月30日等内容。此外,哈尔滨、沈阳也出台了购房支持政策。其中,哈尔滨对符合条件人才购首套房发放购房补贴,最高可获10万元;增加公积金广度,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房龄年限至30年。沈阳提高人才首套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给予首套商品房人才购房补贴。...
回顾时会惊觉中国休闲零食行业已经演进了三十余年,零食企业的发展轨迹也几经更替。鸡肉薯片、魔芋吐司、胶原蛋白软糖、海苔鱼脆、蛋白棒、低卡奶昔、虎皮凤爪、蛋黄酥、酸奶水果麦片……当代年轻人在吃上愈发讲究。不同于之前的大白兔奶糖、上好佳薯片,甚至连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都隐隐“变老”。新品牌抓住新一代消费者想吃又怕胖的的心理,在无人区领域开辟全新的品类。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我国休闲零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至2020年我国休闲零食行业规模已达11200亿元,预计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11562亿元。零食赛道品牌万千,热闹非凡。回顾时会惊觉中国休闲零食行业已经演进了三十余年,零食企业的发展轨迹也几经更替。而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消费趋势的步步升级,以及零食企业因产品、渠道变革而发生的俯仰沉浮。01 零食1.0时代:量大为王中国第一代零食巨头普遍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在千禧年最潮单曲“改革春风吹满地”中成长起来的80、90后们,便是零食市场的初代拥趸。当年制霸校园的,不是那个拥有全套干脆面味儿水浒英雄卡的四眼王子,就是那个能在春游时不经意间掏出Lonely God(浪味仙)的钢牙少女。而这些光怪陆离的零食包装袋背后,正是彼时休闲食品界的两大台资巨头,统一和旺旺。统一集团于1990年来到大陆市场,凭借超前营销,统一旗下的小当家、小浣熊等干脆面产品在休闲食品界风行一时。几乎同时,旺旺集团开始在大陆建厂,经过几年的产品和渠道摸索,就靠着浪味仙、旺旺仙贝、雪饼、旺仔牛奶等几款零食爆品打下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于1996年登陆资本市场。还有一家不容忽视的台企同期生徐福记。从1992年成立到1998年稳居国内糖果界头把交椅,徐福记早已和中看不中吃的金币巧克力、曾志伟的鸭子叫一般的笑声逐渐融为一体。直到今天,80、90后们依然会在听到过年BGM时条件反射一般浮现出它的音容笑貌。百花齐放的时代,本土零食品牌也不遑多让。曾经在70年代被当作“国礼”送给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大白兔奶糖最不屑于重复的一处闲笔。这个从1993年起便有“中国驰名商标”傍身的上海老牌糖厂,甚至一手担负起了“反西方革命”的历史使命。喜之郎在1993年仅凭40万元的原始积累就杀入了果冻产业,5年后即实现了领域垄断。“喜之郎”、“水晶之恋”、“CICI果冻”等无一例外成为了当时果冻布丁行业的产品头牌。1998年,“棒棒冰”之父陈先保瞄准了盛行于老家安徽的瓜子生意,经由一番香料草药水煮的新工艺调配,洽洽瓜子诞生了。披上一身红色的牛皮纸包装,洽洽从以散装为主的同业中脱颖而出。创立于1989年的福建达利则在21世纪初盼来了一个翻身的机会,彼时,达利推出了价格低于好丽友1/3的达利园蛋黄派,一举冲击了这家韩国食品企业在中国连续4年的销量垄断。随后,达利又如法炮制出了可比克和好吃点两款爆品,让业务线遍及全国。那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大”时代——“大单品+大生产+大渠道+大零售”的模式催生出这些1.0时代的“零食大王”,他们针对大众需求和市场特点,着重研发少数的SKU商品,然后通过将其大规模量产,再借助成千上万的经销商,最终将商品触达到全国的消费者。他们也是把营销做得最早、最大也是最好的一批企业。当代流行的鬼畜广告、明星代言、IP联名、定制包装无非都是当年的概念翻新。作为中国零食市场的原教旨主义,丰厚的利润和经验沉积让他们在身后长达20年都困在了荣光带来的错觉中。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曾经那些不像样的对手,已经在他们四周竖起了难以逾越的高墙。02 零食2.0时代:品牌连锁2000年以后,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零食大王”们相继在领域里挖到了第一桶金。大白兔奶糖的营业额达到了6亿人民币、洽洽瓜子开启了销售额超过15亿的高速增长、达利则直接迈入了100亿俱乐部,并一举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即便这些资深企业在财务表现上已经进入头部行列,也远不足以填满中国既宽又深的零食市场,一些后来者逐渐崭露头角。2002年,好想你不再局限于枣片产品,用红枣醋饮、奇特香枣、红枣人参茶等补全了“枣系零食”的细分版图;2005年,从食品小作坊长起来的盐津铺子,正式踏上了漫长且辛苦的自研食品之路。2004年,刚出道的香飘飘在速溶杯装奶茶市场上几无对手,一路向“环绕地球两圈”的销量目标高歌猛进;而2007年才创立的有友食品,也很快用一根泡椒凤爪在垂直品类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事实证明,虽然这些零食企业大致还是走了前辈们的老路,但这些专注做产品的追随者后来都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而几乎是同时,还有一种零食业的新模式正在悄然出现。2001年,休闲食品连锁品牌来伊份正式诞生,事实上两年之前,它已经在上海拥有了第一家小店。最初的来伊份主要经营当时还未兴盛的炒货生意,其中单品“蜜制核桃”的销量尤其拔尖。或许是感念这带有浓郁年代色彩的“核桃发家史”,来伊份上市之际直接把一头驮着核桃的牛牵到了上交所门口。后来随着生意的不断做大,来伊份的炒货品类不断增多,直至覆盖了肉制品、豆制品、果干果蔬、糖巧果冻、糕点、进口食品等零食全品类。单从起步阶段的发展思路来看,来伊份可谓是有意无意的启发了当今不少零食新贵。学得最有模有样的一个,便是杨红春创立的良品铺子。2006年,刚从科龙电器辞职不久的杨红春,拉上几个旧相识和从亲戚朋友那借的60多万,踏上了创业之路。初出茅庐的良品铺子,不止是连锁店铺的经营模式,就连依靠干果炒货在同业里出圈的思路,都和来伊份如出一辙。不过不同于来伊份在品类方面的后知后觉,良品铺子一创立就动了“要把各地美味的零食汇聚在一家店铺”的念头;在扩张方面,良品铺子对加盟店的宽容也有别于来伊份对直营店的执着。于是,继2006年在武汉开出第一家门店之后,一套“先竖样板,再招加盟”的打法推动着良品铺子的疾速扩张。从2007年的28家店、2008年的88家店,再到2012年的近千家店,良品铺子单从店铺规模来看,不输先行7年的来伊份。这样显眼的成绩自然引来了资本关注。2010年12月,今日资本以5100万元入股,共计获得良品铺子近30%的股份。总体而言,相对于传统零食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大包大揽,以来伊份、良品铺子为代表的休闲零食全品类连锁店开辟了一种“轻资产运营”的思路。生产方面,他们的产品由众多代工厂代工,同时不执着于研发少数产品,而是力求承载尽可能齐全的零食SKU;销售方面,这些企业依靠自建渠道,且多以中小型的街边店铺为主。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都决定了连锁品牌的竞争壁垒,在从产品研发能力转向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因此,与其说他们是善于营销的品牌商,不如说他们是掌控力强大的零售商。值得一提的是,良品铺子和来伊份亦步亦趋的发展壮大,让人很容易忘记当时夹在二者之间的百草味。2003年生于来伊份隔壁的杭州,学着良品铺子的样子兢兢业业搞扩张的百草味,并没能成为第三个2.0时代的模式样本。2009年才勉强开出100家店的百草味,即因陷入扩张瓶颈而不得已在连锁时代止步。好在,百草味的成就并不在此。03 零食3.0时代:全民线上2012年是休闲零食行业的又一个分水岭。这一年,以旺旺、统一为代表的传统食品巨头,纷纷逼近市值的最高点,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即将到来的巅峰就是他们最后的荣耀。因为就在这一年,零食业下半场的竞争形态雏形初现,而第一个成功的试水者就是在连锁品牌时代不得志的百草味。2010年底,遭遇扩张瓶颈的百草味在阿里巴巴的力邀下涉足线上,似乎是看到了互联网的无限潜能,创始人蔡红亮选择完全抛弃线下、专心线上。故而在2012年,当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刚在线上起步的时候,百草味就已经斩获了1.4亿元的线上销售额。良品铺子几乎是零食连锁零售店里反应最快的。2012年,豪言要在全国开5000家门店的杨红春携良品铺子触网,陆续登陆天猫、京东、1号店等几十个线上电商渠道。事实证明,直到今天,良品铺子依然只有2000多家线下店,但不妨碍线上业务每年给公司贡献几十亿元的营收额。当然,当年最引人注目的零食品牌还是号称“第一家网生零食”的三只松鼠,毕竟它的发迹带着那个时候特有的故事性——模式颠覆和资本狂热。创始人章燎原是创业文章中喜闻乐见的那类商业天才,他早在2010年初就率先嗅到了电商B2C的机遇,并启动了一个在网上卖山核桃的项目,这个叫“壳壳果”的网店仅用了1年就实现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而在章燎原“三年两亿”的销售目标被所有“保守派”嘲笑后,他决定自立门户。2012年,“纯线上+高端坚果+萌宠IP”的网生品牌三只松鼠一经上线,就得到了执迷于捕捉风口的资本的青睐。当时还供职IDG的李丰和已经投了良品铺子的徐新先后与章燎原接洽,先后奉上了共计超过2100万美元的融资。资本宠儿三只松鼠也不负众望,一举在当年双十一中斩获了766万元的销售额,而这个数字在2016年直接突破了5个亿。至此,零食行业进入了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第三个时代。线上的繁荣给刚好成长为市场消费主力的80、90后们更丰富的选择,也让品牌商有了更多能力消化剩余产能,以及更近距离的接触消费者。在这个线上当道、产品即营销的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与互联网的适配性。因此,一开始就生长于斯的三只松鼠和百草味,以及尽早谋求深度接入线上渠道的良品铺子得以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形成鼎足之势。相较之下,依然倚重线下老路的旺旺们,无可避免的开始为错过一个时代而买单。2014年,旺旺、统一、康师傅的市值集体登顶,产业积累虽然保证了他们在财务上的体面,但也毫不留情的吹响了由盛转衰的号角。财报显示,康师傅和统一的饮品和方便面业务在2014年进入停滞期;洽洽食品和达利集团营收增速放缓,旺旺则在2014-2017连续四年陷入负增长,市值更是跌去了将近一半。直到2017年,对“全渠道”的敬畏才在这些企业的组织架构层面显现。只是那时,三只松鼠、百草味和良品铺子已然位列零食产业市场占有率的前三甲,其中,百草味更是借助好想你的收购案风光上市。而1.0时代的他们,除了疲态尽显的业绩,还要遭受被当年成就他们的“小朋友们”淡忘的命运。04 零食4.0时代:健康为王在你纠结买三只松鼠、百草味还是良品铺子的时候,年轻的Z世代们,已经开始抛弃它们。有数据显示,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的市场占率下滑,从2020年Q1的35%,下降到2021年Q1的23%。最近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这三家零食届的BAT业绩纷纷出现下滑,并负面营销频出。当零食进入“健康”4.0时代,年轻人到底在吃什么?元气森林带领食品饮料行业集体进入0糖0脂低卡时代;ffit8,一根蛋白棒一年卖出了一个亿;王饱饱、欧扎克等麦片和wonderlab开启了科学代餐;玻尿酸软糖、buffX更是开启了功能性食品的大门……“以前的食品工业对现在的年轻人是有需求缺失的,在整个生活方式升级里,存在着重大机会。”ffit8创始人张光明对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表示,“生活中的各种零食、饮料等,这些品类都可以用健康化的逻辑重新做一遍。年轻化的包装、视觉和沟通语言重新去做营销。”在很多次的对话中,张光明都表示,ffit8想要做的是让未来的年轻人吃的更健康,而非简单的ffit8产品。于是,继蛋白棒之后,益生菌蛋白粉、蛋白质代餐奶昔、蛋白质饼干等等,「蛋白质」有了更多可能。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健康零食是消费者带着需求来主动寻求产品的市场,这也给行业带来了迅速爆发的红利。具体来讲,以“健康成分”为例,更高阶的健康可以用三个加法和三个减法概括:第一种加法,是现代痛点让经典食补原料再成时尚,现代痛点加经典心智成分就成了新式养生法,如桂格五黑麦片;第二种加法,是成分创新,食品是年轻人的“新保健”选择。把零食功能化,或者功能零食化;第三种加法,直击细分人群痛点,成分添加让成熟品类再获新机。针对不同的人群,找到切入点,如儿童的生长需求,青壮年的美容美颜等等。第一个减法,是减糖风。极简配方,绿色代糖,科学代糖风口;第二个减法,是精准控盐。天然咸鲜,或称为健康管理下一个风口;第三个减法,是科学代餐,营养管理。代餐不等于减肥,还有很多其他功效和场景,如运动人群能量补充,上班族营养补充等。国潮之下,新锐国货层出不穷,老字号升级焕新,这背后代表着新潮流、新品质和新价值,是更多维度的情感、更多元的感官、更高阶的健康。仔细研究当下网红产品会发现,它们的拼配不是过度猎奇,而是旧元素和谐碰撞下的新灵魂;网红的新味与趋势品类相遇是新爆品的灵感。“新品牌最惊喜的区别是,这一代新品牌从上一代的侧重销量转为更加注重品牌塑造。他们通常对营销、产品研发与设计环节有着深刻的认识,熟练使用数字营销工具,掌握与消费者沟通的技巧和方式。”阿里研究院新消费研究中心主任吕志彬曾表示。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喜好,如今要满足消费者必须要从五官开始满足。对食品生鲜来说好吃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更多顾及消费者的嗅觉、味觉、听觉、视觉,甚至是触觉感知。当下,消费者跟产品的互动和体验,是全方位、多维立体的。05 殊途同归从90年代至今30年时间,零食行业已经大体经历了三轮模式创新,并开启了第四轮更迭。时至今日,行业内格局基本成型的同时,新的挑战也已然袭来。1.0时代的零食大王们经历了三年左右的调整反思,纷纷发力布局线上。2014年,盐津铺子追随互联网潮流成立电商公司;2016年,好想你将线上零食新贵百草味纳入麾下;2017年,旺旺在将重点转移到了全渠道的深入布局。除此之外,在国潮风行、营销当道的3.0时代,向来擅长宣传的初代巨头无一例外开启了情怀主题的新营销道路。于是,旺旺织起了毛衣,大白兔卖起了冰淇淋和香水,徐福记和颐和园联名推出糕点礼盒,试图撬开当代消费者封印已久的记忆和钱包。目前来看,多元化战略让上述企业的财务数据略有起色,但“船大难掉头”,在零食领域山头林立、流量分化的今天,想要回归当年的市值巅峰必将步履维艰。2.0时代没有及时转型的来伊份双管齐下,一手补欠下的线上作业,一手提升线下门店的购物体验。2018年,来伊份以较上年同期增长7.01%、营业总收入38.91亿元的成绩,紧随良品铺子成为零食行业市场占有率第四的品牌。不过仅仅1026.55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9.87%的净利润还是让这位后进生显得力不从心。3.0时代的“三巨头”,也在快速发展期同时遭遇了线上渗透率的停滞和明里暗里的价格斗争,模式和产品的渐趋同质化一度模糊了其品牌辨识度。白热化的赛道竞争迫使他们无一例外走上了集体转型之路。对纯线上的三只松鼠和百草味来说,转投线下是获取流量增量最实在的方法。2018年末,三只松鼠宣布将在2019年线下开150家店;专营线上的百草味则在时隔8年之后,重新依靠好想你的线下优势拾起了实体店业务。而原本就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良品铺子,则在线下已经拥有超过2000家门店的情况下继续加快线下布局。可以看出,虽然各家战略、路径各有不同,但全渠道、多元化、差异性却成为了当下所有零食企业的生存共识。在产业环节越来越紧密、畅通的当下,传统企业放下身段、网生企业回归实体,所有参与者的发力核心,都在向消费者的本质需求回归。就行业机遇而言,1.0时代的市场洼地再也不会有了,3.0时代的底层轮动短期内或许也不会出现,零食领域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产业时期。就企业格局而言,良品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都大而全,品类多,没有特色的记忆点。各细分领域崛起的新品牌的产品更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但即便如此,所有资本市场的头部加起来,也不过只有百亿级别。这意味着对还留在其中的玩家而言,能否做成、能做多大,全看企业能耐。毕竟,中国的零食市场就像小孩子的零食口袋,永远都有位置留给更好的后来者。...
(原标题:国家网信办:拟规定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控评)记者获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2016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1月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应用程序提供者(APP)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征求意见稿指出,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征求意见稿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围绕个人信息保护,征求意见稿要求,从事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公开处理规则,遵守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的有关规定,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在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名称、图标、简介、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等进行审核,发现与注册主体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特别是违规使用党和国家形象标识或者假冒国家机关名义的,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发现含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存在数据安全风险隐患、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或者损害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要求,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应用程序监测评估机制,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效能,坚决打击网络黑灰产,防范下载量、评价指标等数据造假行为,不得以虚构下载量、编造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新年伊始,金融领域一次重要的技术升级来了!在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数字人民币APP迎来重要升级,从此前“测试版”正式升级为“试点版”。目前,试点地区的用户均可以注册成为白名单用户。这也是数字人民币APP第一次上架各大APP应用市场。就记者体验来看,此次升级对于视觉交互、功能流程以及可扩展性进行了优化,同时招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也正式入列数字人民币运营商。试点地区的用户可自行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到2020年,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个试点测试地区。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形成“10+1”试点的格局。此次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可以直接在手机端应用市场进行下载,同时也可以将原有数字人民币APP测试版进行升级,这让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参与度大大提升。移动支付网佘云峰表示,此次更新是从内测到试点的一个飞跃。此前更多是定向邀请,此次开放上架后,试点地区的用户都可以自行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从安全角度而言,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据悉,安卓系统和苹果手机均支持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本,居民可以在多个APP应用市场进行下载。通过此次升级,数字人民币将迎来一个新阶段。界面设计全新升级此次升级最大的改变来自两方面:设计理念变化和运营商的增加。此次升级设计理念发生很大变化,整体上更加突出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功能,同时将此前分布在各个运营商端口的商户子钱包进行了归集。进入APP后,页面分为“首页、服务、我的信息”三大板块,在视觉交互、功能流程、扩展性方面均有优化和提升。首页依旧是数字人民币钱包页面,保留了之前经典的滑动屏幕收款、付款的设计,但是较之前更突出“碰一碰”和“扫一扫”功能,置于页面右上角进行显示,界面也更加友好,符合可视化的用户偏好。服务页面中,共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子钱包、红包和贴一贴的功能。子钱包是数字人民币服务功能的主要体现,用户通过添加子钱包,可以在相关商户消费场景界面进行数字人民币使用,拥有很强的扩展性。此外,APP在个人信息页面对于个人账号与安全、隐私等内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信息。在支付设置领域,可以设置生物支付功能。同时,在帮助和反馈栏目下,可以及时与客户互动对话,可以采用图片反馈问题。此次升级的另一大变化是九大运营商悉数亮相,招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正式入列。《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央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同时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目前,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包括了国有六大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和招商银行。微众银行和招商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在此次升级前一直处于尚未激活状态。此次升级意味着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和以“微粒贷”而知名的微众银行均参到数字人民币测试之中。此前,交通银行与京东合作通过“发红包”模式吸引居民使用数字人民币。据悉,这一设计也更加简洁,将分布在九大运营商页面下的消费场景进行了归集。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渐趋丰富不断完善APP功能的同时,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也渐趋丰富。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将消费场景分为购物、出行、生活、旅游以及其他等分类。京东商城是率先试点数字人民币消费的商家,在其购物平台,居民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苏州、深圳、海南、上海等多地均采用发放红包模式对数字人民币进行了推广。如今消费场景覆盖了多个领域,更加丰富多彩。首先是多地政府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去年末,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签署《推动数字人民币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决定在福田区共同打造首个数字人民币示范区,加速优化数字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探索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北京海淀区表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开展工作,其中,将开展数字人民币推广活动,以卫生等领域为重点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此前,雄安新区住房管理中心联合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成功办理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交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务。目前,中国邮政微邮局公众号中的“微商城”已支持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使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订阅《参考消息》享受九折优惠。其次,不少金融场景也开始使用数字人民币。去年末,在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证监局和大连银保监局指导下,邮储银行大连分行、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和安粮期货东北分公司共同完成了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参与的“保险+期货”项目落地。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拟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16个项目名单,其中包括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美国研究人员用青蛙细胞创造了能够自我复制的活体机器人。美国哈佛大学和塔夫茨大学机器人专家、博士后研究员山姆·克里格曼近日接受了该媒体记者采访并介绍了更多相关信息。现将文章摘编如下:设计这样一个机器人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个项目起初是发育生物学家与机器人专家之间的协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建造有类似能力的机器人来了解动物是如何生长和再生的。我们用硅胶制造了第一批机器人,它们可以改变形态和体量,以模拟生长过程。我们从中探究和发现最有意思的科学问题,好奇心促使我们提出了用生物细胞建造机器人的想法。具体而言,我们使用的是取自非洲爪蛙(Xenopus laevis)的细胞,因此我们的机器人得名xenobot。所以,你们首先用计算机模型设计出了xenobot的外形?没错。我们构建了一个模型,试图预测细胞在排列成不同结构时的表现。如果你看一下模型内部,就会看到一个虚拟的培养皿,里面装有若干虚拟的xenobot,每个xenobot都有自己的设计和独特的行为。我们在模型内部运行了一个试错进化过程,以便找到合适的xenobot设计。计算机通常会提出人类没发现的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人类的认知局限和偏见完全有可能阻止我们手工设计出真正有用的xenobot。但是,由于有计算机软件在为我们设计xenobot,我们有无限的可能性。为什么选择用青蛙心脏细胞制造xenobot?我们之所以选择青蛙心脏细胞,是因为我们实验室有青蛙细胞。这些青蛙一次产下数千个卵。第2天,这些蛙卵只有一天大,我们从中取了一些来制造xenobot。当时,蛙卵内部没什么东西,只是软乎乎的一团——干细胞尚未形成,没有任何神经元或感觉器官存在。因此我们觉得这在伦理上是负责任的获取制造材料的方式。我们引导这些细胞发育成2种组织——心脏肌肉和皮肤,因为这足以制造出非常简单的xenobot。例如,我们制造的第一批xenobot可以利用心脏细胞行走,心脏细胞会像活塞一样收缩和膨胀,并沿着培养皿底部推动xenobot。我们最新的一批xenobot完全是由皮肤组织构成的。青蛙皮肤组织上有一片片被称为纤毛的纤细毛发。这些毛发像灵活的桨一样来回摆动,推动xenobot向前,并让它游动起来。青蛙细胞的一个良好特性是它们预先装载了能量(类似鸡蛋中的蛋黄),可以让它们维持生存数周,无需补充能量或喂食。那么,你们是如何用细胞制造出xenobot的?任何人只要有一只稳定的手,就可以按照我们在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详细说明的步骤来制造xenobot。你真正需要的只有显微镜、尖头钳子、青蛙卵、盐水和一个培养皿。首先,我们从一天大的青蛙卵中获取特定细胞。如果我们让足够多的细胞彼此接触,它们就会粘在一起,紧缩成一个球体。然后,我们可以用减法来雕刻出计算机设计的身体形状。具体方法是,用尖头钳子和微刻蚀仪轻微烧灼组织,使其保持理想的形状。由此产生的xenobot直径不到1毫米,比一粒沙还小,但作为一颗微粒是肉眼可见的。每个孩子都梦想着用乐高积木做出某个东西,它可以神奇地变成一个会走路、会说话的生物。因此很多书籍和电影都探讨了这种想法。比如电影《冰雪奇缘》中的雪宝、《姜饼人》《木偶奇遇记》等。我们的这种迷恋可以追溯到有关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的古代文学。每个xenobot一开始都相当于数字计算机比特——电子游戏中的一个虚拟生物。如果它在电子游戏中表现出有趣的行为,我们真的会赋予这些计算机比特生命。是不是很酷?所以你发现这些xenobot可以制造一代接一代的复制品?我认为这恰当地描述了正在发生的情况。我们或许会说它们在繁殖,但自然界的繁殖意味着从一颗种子、一枚卵子或母体的一个碎片开始生长。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把离散的干细胞撒进xenobot的培养皿,xenobot就会把这些干细胞堆叠成一个个细胞团。包含至少50个细胞的细胞团会发育成xenobot的孩子。当我们把xenobot的孩子放进新的培养皿时,它们的行为就像它们的母体一样——四处游动,把离散的干细胞堆叠成一个个细胞团,细胞团再发育成xenobot的孙辈。xenobot的孙辈再制造出xenobot的重孙辈,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知道,这个过程可能听起来像是派对上的把戏,但我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这是生物学中一种过去不为人知的自我复制形式,它提出了各种新问题。你是如何让它们以这种方式复制的?你还不能把USB线插进xenobot。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它们的母体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进行编程。正如你可能预料的那样,有些体型比别的体型更适合堆叠。由于xenobot的复制能力与它们将细胞堆叠成较大细胞团的能力相关,所以可以更好地堆叠细胞的xenobot,就能成为较好的复制者。我们所知道的最佳复制者非常简单——它看起来就像上世纪80年代电子游戏中的“吃豆人”——圆圆的造型,侧面缺的一角是它的嘴巴。你是否在考虑未来的应用?鉴于我们对xenobot的了解——它们自带能量、可生物降解、体型很小、可以在水中生活,我们可以想象,未来xenobot可能投入水下应用,也许可以用于清除湖泊中的微塑料或其他粒子。它们还可能应用于医学方面。你现在绝对不想在体内注入青蛙细胞。但原则上,我们可以用人类细胞而不是青蛙细胞来制造xenobot。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么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也可以吞下xenobot,把它当作智能送药工具。当然,制造有用的微型机器人医疗装置并非易事。如果这种机器人看起来像是外来入侵者,那么它们将引发人体试图消灭它们的免疫反应。器官移植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患者的身体可能发生排异反应——这是医学上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用人类患者自身细胞创造出定制机器人。...
2020年以来,疫情持续冲击叠加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我国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中长期战略;2021年,在此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其重点是通过加强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商业秩序深度重构的一年。2021年12月23日,一场寒潮突袭郑州,气温骤降至零度。郑州南四环外的南龙湖区域一处售楼部显得愈加冷清,七八位销售顾问三两围坐,商量着最新的销售话术;激荡的音乐回响在售楼处,购房者却不见踪影。对于这里的销售负责人林枫(化名)来说,如此萧条的场景已经见怪不怪。“(去年)上半年市场刚有起色,就赶上郑州暴雨和疫情,购买力大幅削减。接着遇到恒大、蓝光爆雷这一系列行业问题,担心买了烂尾楼,客户的购房意愿就更低了。”地产寒冬凌烈,当外部融资渠道几被斩断,仅剩卖房销售这唯一回款方式维系开发商存活时,林枫们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除了降价吸引客户外,中介渠道商成为开发商们不得不依仗的选择。他们布局了大量依托社区的中介门店,后者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经纪人团队,直接绑定客户匹配楼盘项目。贝壳作为规模最大的新房分销平台,2021年前三季对新房交易额突破1.25万亿。其创始人左晖曾打过一个比喻:“渠道也是开发商的夜壶,市场不好拿出来用,市场好了就放回去。”显然,在当下的市场寒冬,渠道的“夜壶”效应更为明显——贝壳、58爱房、天猫好房等中介平台们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提高佣金费率、缩短结佣周期已成标准动作。在局部地方市场,反向要求开发商降价,并提前预付佣金,也并不罕见。“分销现在就是你憎恶它,但你离不开它。”林枫对作者无奈地表示,即使营销费用猛增,现在也顾不上了,只要能活下来就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则是,当开发商频频爆雷,现金流日趋紧张时,一旦大规模拖欠渠道商佣金,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渠道商背后数万间门店及经纪人更难续命,他们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筛选开发商。市场未及暖春,双方博弈就更难止休。“要想卖房,除了降价,就是做分销”林枫负责的楼盘项目,位于郑州近郊的南龙湖板块。这里在售项目多达30个,楼盘均价普遍不足万元,主要承接刚需客户,购房门槛低,乃开发商必争之地,价格战也最为惨烈。去年下半年,区域均价从每平米8000-9000元,普遍下跌1000元以上,零首付、首付分期、送车位、送装修等促销手段也频频上线。“要想卖房,除了降价,就是做分销。”他对作者坦言,除了置业顾问主动拓客、老客户介绍新客户、自然到访外,中介给自家项目带来了超过6成客户。“这已经算很低比例了。周边大多数项目,新房分销渠道带客占比超过9成。一套总价百万的房子,渠道费至少四五万。”即使如此,林枫的全年卖房任务仅完成不足六成。与之类似,一位北方省会城市远郊文旅项目营销总对作者称,从2019年开始,分销带客占比从50%上升至现在的80%。降价之后,老带新是很难做的,另外,越是远郊项目也就越依赖分销,客户大多来自地市,“比如我们把县城的经纪人全部召集起来,用大巴拉到项目做推介会,顺带送点礼品”。“一套总价七八十万的高层,渠道佣金高达5万。按照费率来算,得有七八个点了。”上述营销总表示,强势的渠道方同时还会要求降价、首付分期等政策优惠,以及成交一套再额外奖励3000元购物卡或一部手机等等条件,“这些成本最终都是由开发商来买单”。一般而言,开发商品牌、项目位置、配套,短时间去化压力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佣金费率的高低。易居研究院统计称,上海、杭州渠道占比不足20%,多数城市占比在50%-60%,天津、南宁、昆明等城市占比高达70%以上。“关键一点是,现在市场上分销的项目多了,客户群体有限,渠道愿意帮谁卖,其实还是看开发商开出的让利条件。”一家头部中介品牌董事长对作者坦言,现在内部统计,渠道费率整体上涨了30%以上,开发商自己能算得清总账。一位武汉规模中介品牌新房业务负责人则对作者表示,去年下半年,分销项目覆盖到全市六成以上,国企央企开发商也开始用分销获客,市场整体费率从2.5%上涨到3%以上,三环外项目普遍在3.5%以上。“融创现在去化压力大,一般能比市场行情高0.8~1.5个点。”预付上千万佣金,“要的就是回款”高渠道费可能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对于中介渠道商而言,除了关心费率之外,结佣周期长短更为紧要。业界曾戏言,“分销一时爽,结佣火葬场”。按照业界默认的游戏规则,中介拉来的客户交完首付款,完成网签备案后,开发商应予结佣。但在银行按揭批贷周期拉长的大背景下,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往往会拖欠佣金,短则三五月,长则一两年,甚至形成坏账。恒大、蓝光、佳兆业等房企爆雷,则愈发加剧了市场佣金回款的压力。“我们对新房回款及时性的要求,一直大于我们对规模和其他指标的要求。回款安全度大于佣金费率,严格落地全流程风控。”贝壳董事长彭永东在三季度财报会表示。即使如此,贝壳也面临踩雷风险。财报显示,其2021年三季度计提了一笔2.5亿元的优化准备金,对来自包括恒大在内的几家有风险房企的渠道费用进行了计提。拥有天猫好房的易居(02048.HK)则更悲惨。其2021年中期财报显示,由于个别房地产开发商客户的信贷质素恶化,客户未偿还贸易相关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损失的金融资产亏损拨备同比猛增35.83倍,达到19.37亿元,导致公司上半年净亏损15.63亿元。拖欠佣金之外,当开发商话语权强势时,贝壳这些中介平台往往被迫垫佣予门店和经纪人。但现在,这一形势发生逆转。“开发商也开始预付佣金,都是主动付,还不是我们要来的。前年还都是零星出现,2021年格外多。”上述武汉中介人士对作者表示,开发商按照货值及分销预期成交量,预付三成左右的佣金,一般100万到300万之间。上述头部经纪品牌公司董事长则称,目前20%-30%的开发商愿意预付佣金,一般是销售业绩或者公司现金流压力大的开发商居多,我们收到最大一笔预付佣金有上千万,来自TOP5房企,“他要的是销售回款,保证速度”。从结佣周期来看,网签备案后,随着银行按揭批贷加快,经纪人现在普遍2-3个月能拿到佣金,以往拖佣至半年以上的场景鲜有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上述北方城市开发商人士直言,即使现金流紧张,现在也不敢拖欠佣金,“否则口碑不好了,经纪人不再给你带客户”。拿房抵账的条件,现在也难以被渠道商接受。一位58爱房区域城市负责人对作者表示,现在市场下行,一旦抵房就会折损,比如一套房子佣金2万,我卖50套房才能抵你一套总价100万的房子。我着急卖就得降价,交给经纪人做分销就是一笔渠道费,再算上资金成本,最终可能就赔钱了。“除非闹到要走法律途径,否则大家都不愿意抵房。”新房增长难抵二手房下滑,中介也难过度依赖分销,甚至形成绑架之势,开发商并非没有警惕,此前纷纷自建销售渠道,并推出全民营销工具。恒大此前甚至资本联姻上百家中介机构,重组房车宝平台,借此对抗贝壳等新房分销平台。市场骤冷、客户难觅,这些尝试似乎有些徒劳无力,新房渠道商依旧很强势。浙江义乌一家品牌开发商营销总对作者表示,项目是否好卖,前期拿地占比七成,比如对于市场研判、产品定位定价等。“地一旦拿错了,后续怎么努力都不行,去年上半年高价拿地的项目,现在最难受,整个市场连个来访都没有,营销也是无米之炊。”与此同时,即使全力上了分销,如约达成销售目标也并非易事。一位郑州近郊楼盘营销总对作者透露,自己和一家规模新房分销平台签订了独家协议,双方约定400套销售任务,完成不了每套要罚2万元,最终只完成340套。“本来都要完成,谁知道市场一下子凉起来,罚款之后这一单可能就赚不到钱。这种情况在当地很普遍。”“2020年聚焦10个项目,说一个周末卖100套就能卖100套。到了2021下半年,10个项目只有两三个项目达到销售预期,即使开发商给到的专属促销奖励很到位。”一位中部城市分销平台负责人对作者表示,之前贝壳、58、易居等平台互相排他“二选一”、搞独家的恶性竞争现象,现在也很少见了,大家都没有太大把握保证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易居CEO丁祖昱在2021年跨年演讲中就表示,2021年渠道占比并没有降下来,下半年有54%的城市在继续加大渠道使用率,但渠道效果在递减。开发商们在2021年日子很难过,指望卖房回款解渴现金流这唯一办法也难以奏效。克而瑞研究统计,2021年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同比下降3.5%,增速罕见出现负增长;规模房企平均目标完成率不到90%,明显低于近年105%以上的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12月末,有逾8成房企未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以恒大为例,其首次TOP 3龙头阵营降至第五位,合约销售金额从2020年的7232.5亿元大幅下滑至2021年的4430.2亿元。“展望2022年,房地产市场难言乐观,预计全年成交规模或将同比下降5%-10%。”该研究报告预测称。对于中介而言,从整体来看,随着去年下半年市场转冷,新房分销业务有所抬升,作为基石的二手房业务却面临腰斩。上述武汉经纪品牌机构负责人统计称,去年下半年市场供应量大,分销楼盘多,我们新房业务增长20%,二手房业务下降40%多,整体业务还是在下滑,经纪人的流失率一度达到12%,现在回暖至7%。从贝壳2021年三季报来看,其二手房成交额为3782亿元,同比下降34.3%,新房交易额为4101亿元,同比仅下降2.5%。一位长期关注中介行业的分析师对作者表示,尽管开发商对渠道依赖度增加,但新房分销业务的增长难以抵消二手房业务的大幅下滑。“一个是批发,一个是零售,虽然难以抵消,但对于平台公司而言,短期内通过发展新房业务做一些缓冲,这个空间还是挺大的。”开发商尚未迎来市场的春天,与之休戚相关的中介行业也正举步维艰。贝壳、字节旗下的幸福里此前均有业务及人员裁撤;拥有58爱房的安居客也暂停了赴港上市脚步;主营新房分销业务的居理买房也陷入卖身传闻,正在寻求新的融资方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