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00多家Biotech公司将“消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上世纪70年代,正在读高中的Tom Jacobs在一家药店兼职。货架上摆满了由霍夫曼·拉罗什、西巴·盖吉、华纳·兰伯特、卡特·华莱士等Biotech企业生产的药物。彼时的他对眼前的巨变浑然不觉。殊不知,Biotech一词正在进入科学术语中,专注于Biotech的企业正处于从无到有的开创期。国际上把Biotech(生物科技)定义为: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在内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高技术。时间会让人看清很多事情。30年后,Tom Jacobs成为CompleteGrowthInvestor联合创始人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资深投资人士。他在这30年内,见证了这些企业在上世纪80-90年代初期被泡沫化,而后在90年代中期急转直下,随着第一次生物产业投资狂潮渐渐平息,走进至暗时刻。Biotech在此轮周期的结局先按下不表。讲到这里可以发现,当年美国Biotech的经历与眼下的处境如出一辙。从具有标杆属性的美股纳斯达克生物医药指数(XBI)来看,2020年biotech企业被疫情急速催热,在2021年到达顶点后,如今跌幅超过50%。全球医药投资再次进入至暗时刻。但这一次,比起美国,中国Biotech企业的反应更大。2021下半年以来,中国绝大多数Biotech企业的股价都出现了50%以上的回调。投资者开始拿着计算器估算各家账上的现金还能撑几年。创新药“泡沫”将破,“裸泳者”现身的说法甚嚣尘上。《财健道》在与行业人士交流时,有从业者预估,“2022年可能有一千多家Biotech企业会消失”;也有人表示乐观,“行业风暴还在来的路上,大规模的倒闭潮得到两年后”。01 生死劫:出海、并购,还是“卖身”?Biotech公司的“退潮”还只是个开始。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对《财健道》表示,从客观角度来看,创新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支付环境也比较单一,很多初创期Biotech公司账上很难储备维持两年运作的资金。在宋高广看来,产品本身缺乏竞争力,商业化路径比较远,账上“余粮”不足,这三种企业很可能会是先倒下的一批。医药行业资深人士阿基米德同样表示,今年并非Biotech企业“消失”的高峰期,真正的“生存挑战”是在2年后。港股18A企业的现金储备情况是阿基米德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判断依据之一。对Biotech来说,在资本输血锐减的局面下,现金储备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血够厚——至少能支撑2年以上的研发支出,才有可能熬过寒冬。昂阔医药联合创始人和首席商务官AndyFu告诉《财健道》,在临床前,Biotech公司可能投入不到1000万元就能研发出一个自己想要的分子,一旦进入临床,所需的费用会直接成倍增长。上市、定增、融资、License out都是企业补充现金储备的重要手段。不过,资本市场流动性匮乏的导致其他融资手段困难的情况下,可取得非稀释性融资的License out成为了最优解。但一千多家生物医药公司中,真的能做License out交易的,一年可能不到20家。为了顺利度过“生存危机”,Biotech企业接下来会迎来一波“大鱼吃小鱼”的收购潮吗?在宋高广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内,出海和并购都不太可能是Biotech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创新药历史疲软,10亿元以上的并购案例都很少看到。中国传统仿制药企的成长更多是类工业的,而不是像新一批创新药企一样,从出生就和资本绑定在一起。因此,Biotech行业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大量企业抱团取暖式的整合或者被低价收购。今年2月,石药集团通过收购拥有铭康生物51%股权的珠海至凡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成为铭康生物新的控股股东。这项交易完成后,石药拿下了铭康的核心产品三代特异性溶栓药铭复乐(TNK-tPA),同时该品种开展了脑梗溶栓适应症的探索,是一次Big pharma和Biotech的双赢。为什么类似的并购案例还未大规模出现呢?AndyFu告诉《财健道》,传统药企对创新药的理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关键还是估值。之前这些biotech公司估值较高,收购它们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在AndyFu看来,相比国外,中国Biotech现在所谓的退出渠道只有上市,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健康的。AndyFu指出,在一个成熟的生态环境里,Biotech企业的出路可以简单划分为三条:盈利产品上市后销售盈利,国外的大药企、中国传统药企走的都是这条路。关门没有谁能永远靠融资活着,投资人毕竟还是追求回报率的。卖身欧美等成熟医药市场,大部分Biotech企业结局是被大药企收购。这种退出路径让Biotech公司没必要去讲一个商业化的故事。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Biotech公司诞生即确定的发展路径。被收购或卖身并不意味着进入“死”门,反而,无法做到创新才是真正的“劫”。但在中国,大家都在追问一家Biotech的商业化。浩悦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逸石指出,在一个健康的生物医药行业,更多的公司不应该是因为融不到钱才活不下去,而是应该像美国市场一样,当你的分子进入临床以后没有拿到更好的数据,投资人和公司高管都认为没有必要把管线再往后推,公司自然就解散了。这是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下应该发生的事。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因为研发维持不下去的,是次要原因,因为资本或现金流维持不下去的,才是主要原因。不容忽略的是,随着行业发展往后推移,次要原因很可能会代替主要原因。02 指北针:全球Biotech行业遇冷从高处回落,几乎是全球Biotech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境遇。1993年2月22日,致力于攻克败血症的Synergen公司宣布,Antril(败血症休克药物)III期临床未达到主要终点,预示着实验失败,股价超跌68%。预期被打破不只是发生在败血症这一个领域,它的延展扩至整个美国生物医药领域。BTK生物指数大跌的“噩梦”就此演绎。1995年3月跌至低谷77.56点,而此前1992年1月还是223.92点。这是美国Biotech历史上第一次出现“Bug”。直至2000年,BTK生物科技指数突破700点,才将将回血。20年后,疫情再次点燃了生物医药的热情,2021年初BTK生物科技指数最高点为6000点,涨幅是20年前的9倍。宋高广提到,2018—2019年下半年,资金在医疗领域其实是相对收紧的,但是疫情突然来了,医疗被推到了高光下,当时传统热门赛道受挫,大家一致认为医疗是一个抗风险能力很强的赛道,一拥而入,造成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李逸石同样表示,美国当初Biotech泡沫危机在于,当重组DNA技术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底层技术革新并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时候,人们高估了技术发展速度,而低估了医疗、药物以及整个健康行业在当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没有意识到临床试验的困难以及人体的复杂性。错误把科学当作万能的“阿拉丁神灯”,在短期之内几个临床试验失败带来全行业的巨大失望之后,整个Biotech行业从而一泻千里。将历史拉回现实,我们现在所遇到Biotech危机与历史的一侧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2015年,原国家食监总局推动“7.22核查风暴”,在1622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有超过八成的新药申请被药企撤回,或是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不予通过”。一时间大批临床试验造假、“伪创新”的泡沫被打散。2016年,中国创新药企刚刚拉开初登舞台的序幕。多年以来,无论是IND(新药临床研究)还是NDA(新药上市申请),进口药物在国内创新药的品种中都占得“半壁江山”;但2017年以后,国产IND新药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2021年总体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7%,2021年国产药品更是占比达76%,国产化药、生物的发展势头与往日大不相同。从创新药融资额度变化情况来看,2021年一级市场创新药融资额超过千亿,多项前沿生物技术获得投资方青睐,包括ADC技术、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实体瘤免疫细胞治疗等。但李逸石强调,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整体发展历史不超过10年时间,在此期间,事实上绝大多数药企一直在复刻国外现成的技术,引进一个国外临床后期的药,或者把国外的分子稍微改改就称为“新药”,但实际上,底层技术并没有任何革新。在港股18A、科创板找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公司是极其罕见的,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线,如果中国的创新药企不做出改变,生存危机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李逸石反问,如果一家Biotech的产品管线、技术、数据,不足以打动几千家风险投资机构的话,又凭什么打动Big pharma和传统药企?产业发展规律并不会因资本的热度而改变。从创新药全球研发上市的进度来看,进入临床的药物中只有约12%的药物能够最终获批上市,每一年都有很多药物止步于临床II期。也就是说,90%多的Biotech公司产品最终是无法获批的,一些小的只有单产品的公司,结局必然是消亡。从这个角度来看,突然暴增的融资额必然催生泡沫的增多。03 闯关“创新”:如何去摘高处的苹果宋高广强调,实际上,不管会不会遇到疫情这种黑天鹅,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都存在。中国此前很多生物药做的是me-better,所以这种现象还不明显,大家对于Biotech的高风险性没有概念。尤其是港股18A和科创板的“接盘”,一定程度上让乐观情绪成为投资主流,忽略了医疗本身的慢周期。但低处的苹果总会被摘光。二级市场的股价趋势压力传导到一级市场的投融资领域,显然投资人的态度愈加谨慎。一位专注于肿瘤创新药开发的行业人士表示,据其所知,不建厂的情况下,一家Biotech公司进入临床后一个月固定成本也就在几百万到一千万之间,但早几年行情火爆,很多公司都建厂了。目前情况下,如果有好的管线,但没有产品出来,那么最好的结局是卖给国际大药企,他们出手会比较大方,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销售预期会比较乐观。现在国内很多大的Biopharma,像信达、百济他们手上有大笔现金,所以出手也算OK。强者恒强,头部创新药企不仅“血厚”,造血能力也越来越强。中尾部企业就没有这么乐观。在宋高广和北极光创投的投资逻辑里,投资Biotech的首要标准是高技术壁垒。高技术壁垒,意味着拥有高的竞争壁垒以及有可能获得国家承认的高价值专利,这是药品获益的根本;其次是创新可能性,能够给投资者以想象空间;最后是一定的市场窗口。很多PD-1药物在临床II/III期被资本早早抛弃,就是因为PD-1赛道竞争太激烈,10名以外的药品已经失去了市场机会。如此筛选一轮,Biotech企业能够价值回归、各得其所。而这场Biotech的生死劫,对行业来说是一次再常见不过的市场调节,是资本回归理性、挤出泡沫的必经之路。有幸存活的Biotech,将带领行业跃迁至下一个阶段,一个产业迅速转型升级,创新难度增加,投资人也更加专业的新周期。04 颗粒度:Biotech行业展望很多人把2016年当成中国Biotech的元年,所以这个行业的发展堪堪才过了6年的时间,“黄金十年”却连第一个完整的周期还没有结束。从长期角度来看,把眼光放到10年甚至20年后,Biotech仍然是一条好赛道。XBI指数从10年前到现在翻了3倍,这反而是比较正常的。当然,行业的调整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公司消失,投资会集中到优质公司身上,资源的分配会更有效率,长期来看是好事。反观美国Biotech第一次泡沫危机,不难看出,制药行业的链条冗长而复杂,资源夯实、专业度又强,即便如辉瑞这样的“宇宙第一医药公司”,都不可能从0-1全部由自己完成。Biotech生态如何能发挥最大优势?答案是站在最合适的位置。美国的制药产业链是分散的,Biotech只做研发创新,大药企向商业化进军。而国内创新药企想要趁着这一波红利期,“一口吃成个胖子”,几百家甚至几千家药企都走向商业化,每家都能卖PD-1?创新药这个产业链,必然会被切割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垂直。AndyFu告诉《财健道》,因为负责BD工作,自己基本每天都会看国内Biotech企业,目前有一些创新药企的项目已经排到全球Top3的地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新型增长还是不容小觑的。美国当初的第一波Biotech潮是由底层技术创新引起的,从转基因技术到重组DNA等,大家对于Biotech有个错误的认知,认为生物医药无所不能,低估了临床和人体结构的复杂性,最终行业发展步伐没有那么快,导致大家期待落空。而中国Biotech这几年来的发展中,真正有技术革新的公司很少,大多都是沿用国外已经做好的模式,将现成的分子,靶点略作改造,然后企图在中国医药行业转型中,利用中国独特的生态系统来赚取一波红利。迄今为止,港股18A也好,通过科创板第五套上市的公司也好,还没有因为流动性枯竭退市的公司。李逸石表示,很期待接下来的一年会出现退市的Biotech公司,因为资本市场这种传导效应,会更有利于行业进行良币驱逐劣币,大家对这个市场的认知才会越来越科学,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健康。站在当下这个时间窗口,让我们回头看看Biotech行业已经发生的故事,有哪个章节留有遗憾,再想想未来,哪段故事会成为下一章的重点?参考资料:【1】港股上空都是医药股的眼泪. 财健道. 张羽岐 杨燕 吴妮.2022.03.15【2】被万人唾弃18A的B面:机构开始暗中布局,哪些Biotech能活下来.瞪羚社.Kris. 2022.04.10【3】美国第一次Biotech泡沫启示录.氨基财经.氨基君.2022.03.17【4】PD-1是国内Biotech的练兵场.医药投资部落. 徐徐有米.2022.04.07【5】Biotech公司的股价催化剂.BiotechVentureCapital. Biotech VC. 2019.09.09【6】裁员,退市,这家biotech没熬过冬天.药事纵横.药圈涛哥。2022-03-12【7】中国新药注册审评研究报告(2021年). 医药魔方.胡红喜 芦晓彤2022.02.22【8】知名Biotech:破产,退市,大跌80%. 药事纵横. 药圈涛哥 2022.04.11【9】国内老牌巨头出手清场:手握90亿现金、两度抄底Biotech、突围mRNA赛道.瞪羚社.2022.04.06【10】生物科技企业“过冬术”:从11仰仗外部融资到转向加速商业化.第一财经.2022.03.27【11】透过世界看中国:美国制药行业60年.长江证券.2008.12.19【12】Does biotech M&A benefit investors.Nature Biotechnology.Tom Jacobs.2004.9.1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4月12日,澎湃新闻从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天津于近日发布《关于购买首套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按照《通知》,职工在天津市购买首套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除职工本人及配偶外,职工及配偶的双方父母也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在提取方式及金额方面,《通知》规定:一是职工购房未使用住房贷款的,购房人中的一人及其配偶、双方父母可以就已全额支付的房款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不超过购房合同或协议签订当月之前(含当月)的住房公积金金额,且合计不超过购房的价款。其中,购买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的,不超过所购住房价款扣除房屋补偿款后的金额。二是职工使用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购房的,借款人中的一人及其配偶、双方父母可以就支付的首付款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不超过购房合同或协议签订当月之前(含当月)的住房公积金金额,且合计不超过购房的首付款。其中,购买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的,不超过首付款扣除房屋补偿款后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期间,借款人及配偶可以按照我市相关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三是职工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购房的,借款人及配偶双方的父母可以就支付的首付款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不超过购房合同或协议签订当月之前(含当月)的住房公积金金额,且合计不超过购房的首付款。其中,购买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的,不超过首付款扣除房屋补偿款后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期间,借款人及配偶可以按照我市相关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解读指出,此次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因为《关于购买首套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公积金委〔2017〕4号)将于2022年4月30日到期,为支持职工购买基本住房,现将《关于购买首套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关问题的通知》重新印发。此次重新印发《通知》是为支持年轻职工购买首套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职工及配偶双方父母住房公积金账户有一定余额的,父母可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支持子女购房,帮助年轻职工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据悉,《通知》为政策到期后重新印发,政策内容不变。《通知》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M2C模式崛起,中间商赚差价的时代过去了?“姐,您考虑一下,我已经给到最低价格了。本来利润就低,如果再赠送,我们就亏钱了。”在一家西餐厅,李文正在和该餐厅的老板进行一场“拉锯战”。作为一家餐饮日用品工厂的区域经销商,他多年来依托地推模式拿下许多餐饮店客户,但是现在却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客户越来越难谈”。“我之前听成你给的价格是20公斤,但现在说是20斤,重量缩水一半,纸巾花纹选择也不多。”西餐厅老板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她说道:“对比下来,我之前在网上直接找工厂定的性价比高很多。”这便是李文的难题:M2C即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模式下,工厂与消费端直接对接,供应链的效率改革潮下,传统的经销商开始失业了。三大电商和两大短视频平台持续加码下沉市场,M2C作为缩短电商时代边缘化的制造轻工厂与消费者距离的利器,成为农业外的又一必争高地。3月23日,淘特总裁汪海宣布淘特上线淘特10元店、淘特100,两个频道内的产品,来自1688超级工厂以及淘特合作工厂。电商在工厂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拼多多将小商品厂家直销的模式玩得风生水起,后起之秀如抖音、快手等新电商也频频出现工厂直播带货的现象,淘特也在工厂端层层加码。“拼多多想要砍掉中间商,最后它才是最大的中间商。”一位经销商评价。“很多客户会去淘宝上拿货,但实际淘宝上也是经销商居多,相对来说质量和供应都不稳定。和他们相比,我们可以去店里把产品现场展示,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李文来说,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工厂直销。“现在很多客户也直接在1688上找工厂拿货,线上电商渠道很多,工厂也开始直销。”据李文介绍,一般来说,在1688上找工厂直接批发,餐饮店需要一次性把货拿完,会占据终端库存。“但如果工厂逐渐零售化,库存问题也将破解,我们更多客户资源将会被分食。”他对这个问题很关注。理想状态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销有机会适当提升工厂自身的利润空间,消费者也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在供应两端实现双赢。据数据显示,在产业端淘特已吸引超200万产业带商家、50万工厂、超30万外贸工厂入驻。其中,13个工厂年销售额过10亿,阿里巴巴2022财年Q2财报显示,淘特来自工厂的M2C订单同比增长达到了400%。工厂直营的价值已经被验证。不过,在时代的转换中,做为核心角色,工厂在变革中并不是一帆风顺。01工厂大变革“一方面,线上销售从图片到直播、导购到游戏互动,过程复杂需要专业化;另一方面,线上销售,订单量不均衡,生产组织能力跟不上,容易拖单,如果多生产容易库存积压。如果订单量大,物流发货管理也跟不上,容易错发、漏发迟发。”一位博主在视频中分享了M2C模式下,工厂自己开网店的难点。对于工厂来说,传统的分销方法简单许多。“工厂自己开网店投入很大,人力、精力、费用等等,不可控因素也比较多,而交给经销商来做操作模式要简单点。”某纸巾工厂的市场负责人林国告诉《商业数据派》,尽管目前工厂已经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直营店,但在决策之初,大家也曾有过很长时间的担忧。“就几个企业(客户)就够我活好几年了,这些电商平台我都知道,但是我们没什么文化不会做运营。”一位生产线用品的小工厂老板也表示,在不确定性的挑战下,许多没有运营条件的小工厂不敢“轻举妄动”。在原有的体系中安稳度日,还是跳出来直面消费市场过复杂的生活?这个问题或许曾困扰一些工厂。然而,疫情的到来,让许多工厂不得不做出选择。比如,一些代工生产外贸商品的企业因疫情订单骤减,国内代工工厂也遇到同样的难题。周洁所在的保定绒宝玩具厂也因为疫情原因,代工订单降低,“三年前,我们做了拼多多,去年又开始做淘特了。”与世无争的桃花源生活,在生存难题下,也会变得激进,工厂端开启了“思变潮”。“我们各个渠道都有做,拼多多、天猫、手淘、淘特、1688等。实际上,对于工厂来说,只要平台没有排他协议,我们肯定考虑多个渠道销售。”义乌市港悦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明透露,电商平台在推动M2C模式,也给了工厂很多机会。“原来工厂直销也就10%左右,现在占比已经达到25%至30%。”“关于M2C这个事情,我们打算全力以赴。运营端会把工作更细分化,流量端做集中规划,我认为今年这件事一定会越做越好。”周洁对工厂直销的前景感到很乐观,这或许是此前的探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痕迹。一方面需要新订单,另一方面也需要清库存,工厂“电商化”需求已经被激发。但M2C的平台如此多,各个平台对工厂来讲又有什么不同?平台如何留下这批擅长生产而运营乏力的工厂?02平台抢夺战中的真实世界抢夺M2C战场,平台们使出浑身解数。淘特提供托管服务,意味着工厂依旧安心管生产,商品的营销、销售、物流、售后全可以交由淘特处理。据数据估计,与天猫平台相比,淘特的直营模式为工厂店降低了20%—30%的运营成本。实际上,淘工厂和淘特10等都可以看作是全托管模式。“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自己发货,后来平台告诉我们可以和云仓合作,快递费更低,发货效率更高,我们也加入这个方式。云仓每天可以发到晚上8点,我们工厂还是做不到的。”王明表示,和淘特合作走云仓发货很省心,一些商品也可以自己发货,这样整合的效率更高。不过,工厂自营和工厂直营,仅有一字之差,工厂端的感受却千差万别。“不想做零售了。我们做生产批发的来做零售,一做都是亏钱的。”张亮是一家日用品工厂的老板,在淘工厂直营店有过血泪史。“产品价格是平台说了算,平台要抽掉十一个点的佣金,今年疫情这么严重,很多地方停发了,这都要罚款。”用张亮的话说就是“一单赚五毛,平台罚五块”。比如,在以淘特10和100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淘特直接与厂商合作,并且商品的标准由淘特制定。淘特运营总经理黄爱珠曾说过,“我们要保证商品品质不输品牌,但价格是工厂价。”所以,尽管直营模式下,工厂可以减少自营路线的运营烦恼,也没有额外的运营服务成本,但是整体是被平台所束缚,而且终端客户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附近的老乡同行也在做淘工厂,卖库存还行,卖常规货都是亏钱的。”张亮对电商零售依然心有余悸。拼多多也曾推出托管助手,是一款在预设时间段和预算范围内对圈定商品自动投放,精准匹配站内流量的广告营销产品。相比阿里的零售全托管服务,拼多多更显著的特点则是聚焦在流量和营销层,更多琐碎的细则需要商家自力更生,这也的确符合拼多多“以量取胜”的风格。“我们不做淘特,因为做不起来。别人不会下载淘特APP用,没有流量。”某工厂创始人秦吴分享了个人的判断。“目前感觉,拼多多的流量表现也更好,不过在补贴层面不如淘特活动多。”从纸巾工厂的市场负责人林国的言语中,也可以看到工厂端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拼多多流量带来的红利。毕竟,在高性价比的小商品领域,拼多多有较深入人心的品牌感知度。“买电子产品上京东,买小型日用品和一些农家水果蔬菜上拼多多,买衣服上淘宝天猫。”一位网友总结出自己的“购买原则”。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声音。保定绒宝玩具厂负责人周洁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去年年底我们发现淘特的流量并不比拼多多少。而且,我觉得淘特比拼多多对商家更友好一些,淘特恶意退款还是比较少。”除了流量,拼多多也在凭借“低成本”笼络人心。“拼多多基本上没有佣金(拼多多针对销售额只收0.6%的支付手续费),淘特佣金各方面和拼多多没办法竞争。”秦吴表示:“如果淘特要和拼多多竞争,那他凭什么佣金收的比拼多多高?”对此,林国也表示赞同:“拼多多的开店成本是低于淘特的。”秦吴在淘特和拼多多的尝试都无疾而终,最后转向了淘工厂。一方面,他认为淘工厂依托在淘宝上,流量更好。“我们花了佣金,排名可以在前面,搜索权重也可以提升。”他觉得从流量成本性价比上来说,淘特并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流量较好的拼多多上却没有更好的运营能力加持。“拼多多,我们没做起来,主要是我们运营没做好。主力还是想在淘工厂,做便宜做不长久,淘系长久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至少有利润产生,不是一味拼杀价格。”秦吴解释道。03倒逼轻工业数字化走出舒适圈,轻工业也需要一场数字化革命。电商席卷零售各个角落,将靠近消费者的下游端搅得天翻地覆,也正是因为电商搅局影响,越靠近消费者的零售端更早融入数字化大潮,相反,一直处于稳定地带的生产工厂却“落伍”了。现在,M2C模式,不仅是电商企业的围城之战,也可以倒逼传统轻工业工厂的数字化升级。与大型制造业更为显著的降本增效需求不同,大部分轻工业工厂尽管规模相对小,产品价格比较低,但是模式简单。通过电商直面消费者后,消费端的快速升级可以推动工厂的生产模式。此前,上游新闻曾报道了一个案例:雅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入淘特后,不再埋头造车,而是按需生产。“以前我们纯粹主打低价,加入淘特后,开始对产品品质、特点、性价比方面进行升级。”该公司的工厂电商业务负责人曾表示:“从最初做代工,到现在完全放弃代工,打造自己品牌。淘特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对于工厂来说,直面消费者后:一是可以在生产端实现“心里有数”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风险。通过消费者大数据的分析反馈确定哪些商品许多生产,哪些商品可以减量,摒弃了传统批量生产完再分发经销商的模式,减少库存积压的压力。二是数字化运营能力得到提升,传统轻工厂离消费者很远,对市场感知度并不真切,严重依赖中间商。但上电商平台后,尽管有全托管服务,但是工厂也必须建立一套配套的人力资源体系。雅沁生物工厂有300多名工人,专门围绕电商做产品的就有200余人。从生产方式和团队构成两方面,电商都可以倒逼工厂数字化升级成现代工厂。Made In China 曾经成就了中国经济,但贴牌代工无出路。随着产业链能力的增强和品牌意识觉醒,逐渐撕掉“代工”这一标签,打造品牌才是轻工业更明确的未来。想要打造品牌,就需要改变此前封闭的生产环境,让工厂直面消费者。据全国工商注册信息,全国共有670万家制造业工厂,但制造业工厂流通数字化的程度还不到20%,工厂数字化潜力巨大。这个缺口也是电商平台的必争之地,淘特、拼多多都在不遗余力地下注。打破发展围城,电商平台和工厂实际上是双向奔赴。*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当地时间周二(4月12日),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再将12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预摘牌”名单,这是自3月以来第四批被纳入名单的中概股公司。具体名单包括:Microvast(微宏)、中汽系统、大全新能源、康乃德生物、金融壹账通、绿图生物科技、传奇生物、搜狐、新濠影汇、新濠博亚娱乐、Logiq和诺亚控股。(来源:SEC官网)SEC声称,上述12家公司提交申辩的截止时间为当地时间5月3日。根据SEC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自披露第一份年报开始计算、且2021年当做第一年)三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理论上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面临立即退市。从市场反应来看,上述12家公司的股价周二并无剧烈波动,走势更多的是与大盘整体相关。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此前发表观点称,维持中美就中概股审计最终可达成协议机会较高的看法。该行认为,中国证监会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是中国发出的重要信号,表达就中美审计纠纷进行合作的意愿。修订后的规则强调,所有相关当事人须自始至终遵守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则,及需要一个正式的协作机制作为未来跨境审计检查的基础。同时,该行期待美国进一步的确认和后续合作细节。在上月举行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上,金融委表示,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殡葬行业的暴利,远超乎你的想象。天价殡葬费的出现,殡葬生意就从“黑色生意”变成了“黑心生意”。天价殡葬费背后的“黑色生意”:一门争议与乱象并存的暴利生意。01 38000多元天价殡葬费近日,“38000多元的天价殡葬费”上了热搜。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市民邓先生的爱人2月中旬在家中离世,亲属将她的遗体送到了家附近的北医三院太平间暂时存放。等待3天后要火化,然而当邓先生去交费用时却发现,总费用居然高达38000多元。其中有一个600块钱的“吃饭钱”,但是他不知道600块钱给死人吃的是什么?还有给死者淋浴SPA费用为5990元。不止邓先生一人有此遭遇,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位郑女士3月底为自己的婆婆进行丧葬时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而且还是同一家医院。邓女士的费用清单中有:5990元的感恩致孝费,800元的鲜花引路费,3000元的综合服务费等。NBS新品略曾在刷短视频时,刷到过一部老电视剧中有类似于上述情节,没想到,电视剧中的情节如今在现实世界中上演了。民政部新闻办官微回应北医三院太平间承包公司涉嫌价格违法,北医三院也在4月11日表示配合调查,按要求坚决整改。天价殡葬费的出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殡葬这个特殊行业的关注和热议。02 暴利殡葬行业很多人认为殡葬服务不是一个很风光,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业,但殡葬行业总给人们一个印象:暴利。据人寿保险机构SunLife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在丧葬上的花费约为37375元,约占年平均工资的45.4%,占比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仅殡仪基础服务的收费就不低了。太平间及殡葬服务企业大多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给逝者“供饭”、淋浴SPA、起灵金光大道、“垫背钱”、“鲜花费”等一系列,被冠以奇葩的名目和花样繁多的服务项目。比如一个裹尸袋的成本只有十几块钱,太平间可以卖到几百元,一件寿衣的价格也会翻倍,更贵的有几千及上万元。骨灰盒的价格也会翻倍,一个成本为两三千元的骨灰盒,售价可以高达数万元。一些殡葬单位还会我行我素,随意抬高殡葬服务及殡葬用品的价格。有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殡葬行业利润率竟然高达2000%,有的甚至更高。港股“殡葬第一股”福寿园的毛利率超过80%,利润打败九成上市公司。殡葬用品有特殊性,去世通常是突发性,时间紧,殡仪馆的选择相对较少,人们通常对殡葬用品的了解也不多,更没有议价空间。还有一点很特殊,殡葬用品通常是一次性消费,殡葬服务机构通常也会抓住人们对逝者尊重的心理,极力推销全套服务及用品。03 万亿殡葬市场中国有传统的殡葬文化和习俗,尊重死者为大,殡葬服务是一项民生需求,正在催生出一个几千亿,未来或可达万亿的殡葬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简单算一下,约每分钟有19人死亡,每秒钟0.3人死亡。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即使按照每年1000万死亡人数,平均消费支出增长8%保守计算,2020年中国殡葬行业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14亿元。而中国殡葬行业协会专家测算产业数据更为惊人,预计到2023年中国殡葬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殡葬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殡、葬、祭”等环节,有殡仪服务、遗体处理、墓地服务、其他产品销售及服务四大部分服务。除了前文所述的殡仪服务及用品外,殡葬产业中的“藏”是产业一大核心环节,其中最火的是墓地,也被市场称为是坟地产。比如在上海浦东新区的福寿园海港陵园,以最便宜的花坛葬价格测算,墓地价格达到25.8万元/平方米。在北京六环外的某陵园,在售墓地中最便宜的是单穴壁葬,0.2平方米售价3.2万元,折算约16万元/平方米。若是想有独立占地墓穴,最少得花8.9万元才能买到0.4平方米的双穴卧碑,折算约22.25万元/平方米。从经营殡葬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殡葬服务是一门好生意。财报显示,2021年福寿园收入23.26亿元,同比增加22.9%;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加16.1%。A股上市公司福成股份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则显示,灵山宝塔陵园经营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10万元,增长了145%;净利润4323万元,增长了312%,殡葬板块几乎回到了疫情前的业绩水平,其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墓位销售、管理、殡葬服务毛利率为81.01%。所以,殡葬行业的高利润率和茅台相差无几。最近几年市场上还出现了科技殡葬的概念,比如出现了殡葬一体化服务的O2O服务平台,殡葬行业在2021年还掀起了一阵元宇宙的热潮。因为殡葬行业的高毛利率,特别是在坟地产板块,更是成为了一种投资产品,甚至有人开始囤炒墓地,多地管理部门不得不出台限制和限购措施。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殡葬服务行业。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业、在业的“殡葬”相关的企业共有9.5万家,今年前3个月注册量是4397家,同比增长30.7%。随着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未来死亡人口会逐年增加,殡葬服务需求将会相应增加。04 争议与乱象并存,行业亟待优化规范殡葬用品价格越来越贵,墓地连年涨价已经买不起,天价殡葬费屡次出现,更是引发了社会争议和质疑。而更让人们摸不透和愤怒的是,殡葬服务行业乱象丛生,服务项目令人眼花缭乱,费用价格不透明,甚至是肆意妄为地涨价。可见,争议与乱象并存的殡葬服务行业亟待加强监管和进一步规范。在NBS新品略看来,殡葬行业的服务监管规范应该多管齐下,不断加强常态化监管。第一,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监管殡葬行业。其实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相关管理部门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比如2018年,北京市民政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殡葬服务收费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该文件,纳入定价目录范围以内的殡葬服务收费包含九类,其中殡葬基本服务收费有四类,殡葬其他服务收费有五类。2021年9月湖南省也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价格管理,明确政府指导价服务项目最高利润不超过15%,并对全省殡葬服务机构开展成本监审。所以行业规范应该进一步规范和透明,在相关场所给予明确公示,殡葬服务机构可以适度提供更为市场化的服务。第二,殡葬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垄断现象。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但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城市或者地区垄断现象。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北医三院涉事公司承接了北京多家医疗机构太平间的殡仪服务,有医院内部人士透露,此类现象并非出现的一家医院。虽然上述涉事公司是通过公开招投标市场获得,但承接了多家医院的太平间殡仪服务,就会出现垄断现象,收费价格自然可以自己定。所以,要进一步推动殡葬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和活跃度。第三,最关键还是在于殡葬服务企业。的确,殡仪服务是一项民生需求,一项社会性需求,地方及相关部门有相应的规范和指引,执行到位还是要看这些殡葬服务企业。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道德文化,更是一种心理尊重,殡葬服务企业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殡葬服务企业提供殡葬服务和售卖殡葬用品,自然应该收取合理的费用。但殡葬服务毕竟是一项情感服务,商业化需有个度,天价殡葬费的出现,就让“黑色经济”变成了“黑心生意”。...
股民哭完,轮到券商哭?白天新股首日暴跌36%,令人崩溃,中签股民哭晕了;晚上就曝出新股高达1/3散户大弃购,券商被迫包销3.95亿元,轮到券商要哭了?4月12日晚间,百元高价新股经纬恒润披露发行结果,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966.75万股,中签投资者弃购高达326.0949万股,占往上发行数量比高达33.73%,达到1/3的弃购。发行价121元,网上投资者弃购金额3.95亿元,网下投资者弃购为0。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包销。本次的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华兴证券,两家券商合称“联席主承销商”。要是上市亏个25%,券商这笔包销就要亏1亿;当然如果大涨也大赚。近日,新股破发不断创造历史,4月12日唯捷创芯暴跌36.04%,上周五4月8日普源精电暴跌34.66%,新股首日破发纪录不断刷新,中签如中刀,一签动辄亏一两万。新股罕见大弃购:34%的散户大弃购网友说,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经纬恒润公告显示,超1/3的网上中签投资者(基本都是散户)大弃购,网上总共发行966.75万股,就有326.0949万股被弃购了,中签了,不要了。不过网下机构为主的投资者,还是没人弃购,0元弃购。本次经纬恒润总共发行3000万股,发行价121元,包括战略配售、网下配售、网上配售。经纬恒润是一家汽车电子领域的龙头公司,这次登陆科创板。公司认为,经纬恒润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优势、智能驾驶全栈式解决方案优势、客户资源优势、长期积累的研发能力优势等多方面。“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优势意味着公司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形成“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行业客户群等方面相互支持、协同发展。招股书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2021年,经纬恒润的营收稳步增长,分别达到15.39亿元、18.45亿元、24.79亿元以及32.62亿元,2021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年达到1.46亿元,同比增长98.37%,不过2019年亏损将近6000万元。2022年1-3 月,预计公司营业收入为66,000万元至72,000万元,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00 万元至-2,000万元,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6,000万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经纬恒润本次发行价格121.00元,公司此前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投资风险特别公告称,发行价对应的发行人 2020 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摊薄后市盈率为 244.87 倍,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平均水平,存在未来发行人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发行人和联席主承销商提请投资者重点关注投资风险,审慎研判发行定价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资。并且虽然经纬恒润发行价121元,但相比原本招股书拟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拟募资50亿元,若要达到50亿元募资,则每股的发行价应不低于166.7元。承销商要哭?包销3.95亿还有1亿战略投资公告称,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包销,联席主承销商包销股份的数量为3,260,949股,包销金额为394,574,829.00元,包销股份数量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部分后本次发行数量的比例为13.2164%,包销股份数量占本次发行总规模的比例为10.8698%。主承销商是中信证券、联席主承销商是华兴证券,两家券商合称为“联席主承销商”。实际上,除了要包销这3.95亿元,如果破发还要承受战略配售的亏损,中信证券这次战略配售还认购了1亿元。这次经纬恒润IPO的保荐承销费用为1.0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弃购被包销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亏损,比如去年底的557.8元发行价的史上最贵新股禾迈股份,也是中信证券承销的,也遭遇了3.63亿的巨额弃购,弃购比例没有这次经纬恒润高,上市首日并未下跌,是上涨的。市场分析认为,今年以来新股破发的市场环境,可能是导致投资者大面积弃购的主要原因,加上经纬恒润是高价新股,一签的绝对额也大,亏起来可能也多。单从绝对金额来看,经纬恒润也在A股历史上排得上头几号,可以比被弃购的大央企、银行巨头媲美了,历史上弃购金额排在经纬恒润前面的只有3家,中国移动、邮储银行、中国交建,弃购金额分别是7.56亿元、6.53亿元、5.52亿元。新股破发不断刷新纪录今年最惨已亏60%近期,新股越来越惨烈,破发幅度不断刷新历史。4月8日新股破发跌34.66%,4月12日就又创造了个36.04%的暴跌,并且同时还有另一只暴跌29.87%。中签如中枪。4月12日破发的唯捷创芯,一股亏24元,中一签500股就要亏1.2万元。而今年以来上市的95只新股,已有51只破发,破发比例超50%。其中最惨的是今年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已经较发行价跌60%,还有多只跌超40%。翱捷科技发行价为164.54元,上市首日就暴跌33.75%,而后一路向下不回头,最新股价64.2元,暴跌了60%。网友:跌麻了随着破发潮,网友们都开始担心中签新股了,也有表示新股首日浮亏说明市场正常化。...
银行机构在不断加大对个人账户线上渠道的管理力度。近期,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包括线上转账限额及网上支付交易限额等。对于调整原因,上述银行客服人员普遍表示,主要是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加强个人账户和卡片管理是大势所趋,未来银行可能会通过提升风险控制及金融科技水平的方式,在业务风险防范与用户使用便利之间获得动态平衡。部分用户线上业务被限额光大银行主要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进行了调整。光大银行在公告中称,自2022年5月12日起,将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进行调整,用户通过各类网上交易渠道消费并通过光大银行支付平台完成的支付交易,默认单笔限额及单日限额统一调整为1万元。农业银行主要针对部分用户个人网银及掌银转账限额进行了调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沙分行、福州分行相继发布关于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的公告称,将根据账户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记者咨询银行客服后发现,多家银行对线上业务采取的限额措施,需看个人账户实际使用情况及所在地区相关政策,才能判断具体限额多少以及是否被限额。例如,农业银行客服称,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限额调整不同,同一省份涉及不同个人账户的具体调整情况也有所不同。以杭州为例,个人存量客户电子渠道若12个月以上未有过交易清单,调整后的对外转账限额则可能为单日1万元;以福州为例,个人存量客户若2年内没有电子渠道交易及交易清单,则可能单日限额为5000元。另外,浦发银行客服称,福州关于非柜面限额限制有两种情况,第一,从2021年9月28日起,各网点在新开个人银行账户后应立即通过交易将新开个人银行账户纳入非柜面交易单日限额5000元管控;第二,为福州分行全辖网点半年以内长期无交易记录客户;有交易且余额低于100元的V0等级客户及余额低于1000元的V1等级客户。“账户进出金额长期异常、长期不使用账户交易或有洗钱嫌疑的账户,均可能成为被银行限额的对象,这是银行加强自身管理风险的手段。”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年来,电信诈骗及个人账户违规交易等情况多发,银行承担账户安全和反洗钱的责任,加大对个人账户线上渠道管理力度很必要。加强个人账户管理是大趋势近年来,银行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从出手清理“睡眠账户”到开始清理“一人超量账户”,后升级至将余额低于10元的银行卡纳入睡眠账户。尤其是针对电信诈骗,多家银行自去年起启动了“断卡”行动。业界普遍认为,此次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是银行针对电信诈骗等风险事件对个人账户管控的再一次升级。目前,线上转账、网上支付等银行线上业务已被用户广泛使用。对银行来说,加强账户管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筑起一道防范电信诈骗的防线。但从消费者层面看,可能会为用户的日常消费和交易带来一些不便。“加强用户账户和卡片管理将是大势所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表示,预计会有更多银行跟进个人账户管理。但如何在客户的便利性和资金的安全性上寻求平衡,将是银行重点考虑的问题。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上述说法也表示认同,她认为,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要关注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为用户提供了如下建议:一是账户盘点意识,用户自己要做好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二是风险管理意识,用户在第三方支付软件中,对不使用的银行卡应及时解绑,对长时间不使用的银行卡要及时注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用户千万不要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或支付账户。...
又有多只基金产品因规模迷你而濒临清盘。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仅4月9日当天,就有6只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先后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究其原因,均与上述产品的基金资产净值连续多个工作日低于基金合同约定的清盘线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年内已有53只基金发布清算报告,较2021年同期增长超两成,除规模因素外,也有部分产品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故而清盘。针对基金清盘的具体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或与产品净值表现不佳、市场环境不好、基金管理者的资产管理能力等因素有关。多只产品规模触及清盘底线近日,多只基金因规模低于清盘线而面临清盘的风险。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仅4月9日,就有易方达、南方、农银汇理等6家基金管理人发布旗下个别产品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而原因均是由于相关产品的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多个工作日低于基金合同约定的清盘红线。具体来看,南方中证互联网指数的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1亿元;易方达中证物联网主题ETF、建信中证物联网主题ETF、中银中证800ETF均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山西证券中证红利潜力ETF、农银汇理中证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1-5年指数的基金资产净值则分别连续35个、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易方达中证物联网主题ETF、建信中证物联网主题ETF、中银中证800ETF、农银汇理中证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1-5年指数等4只产品的基金资产净值若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低于5000万元情形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的,将自动清盘。而南方中证互联网指数若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山西证券中证红利潜力ETF连续4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的,也将触及清盘。另据近期发布的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上述6只产品中,有2只产品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50%。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农银汇理中证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1-5年指数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94.26%,而中银中证800ETF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也达75.19%。据了解,基金产品规模缩水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赎回行为有一定关系,对于机构持有者占比越高的基金产品,则越可能出现大额赎回,导致基金产品规模低于“红线”,进而宣告清盘。年内已有53只基金黯然离场事实上,开年至今,已有超50只产品因规模迷你等多种原因黯然离场。据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年内共有53只基金产品发布清算报告,较2021年同期的43只同比增长超两成。而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当前,年内已有十余家基金管理人旗下有2只及以上的产品清算。其中,九泰基金、兴业基金旗下已有4只产品在年内发布清算报告,同时,新疆前海联合基金旗下也有3只产品在年内发布清算报告。此外,还有民生加银基金、新华基金、宝盈基金等9家基金管理人旗下有2只产品在年内发布清算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九泰基金在年内清算的4只产品,以及兴业基金在年内清算的4只产品均是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后,决定终止基金合同有关事项。与此同时,新疆前海联合基金旗下的新疆前海联合永兴纯债、新疆前海联合泓旭纯债1年定开债发起式也是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后清算,而新疆前海联合泳盛纯债债券则是由于基金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而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对于基金管理人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后终止旗下部分基金产品基金合同的情形,北京某公募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这一措施通常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也是公司为了提升用户投资体验而做的战略安排。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基金清盘或受产品净值长期表现不佳、市场环境不好等因素影响,同时,基金清盘也可能与基金管理者的资产管理能力有关。在近期市场经历了一轮调整过程后,也加速了整个行业优胜劣汰的效率,使中小型机构更容易陷入大额赎回、集中赎回,甚至净值大幅降低等情形。针对上述情况,郭施亮建议道,投资者在挑选基金产品时,应该注重基金品种和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能力,尽可能回避挑选单一机构集中申购或者规模过小的基金。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4月9日,湖南邵阳的刘先生反映,2016年他被当地疾控部门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可5年后他到同一机构检测,HIV抗体确为阴性,他怀疑自己当年被误诊为艾滋病。蹊跷:相隔五年检测结果相反9日上午,39岁的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有吸毒史,2016年他因担心自己染上艾滋病,所以当年就到邵阳市疾控中心做了检测,结果阳性,这让他很绝望。去年12月份,他再次到该中心做检测,可检测报告显示他没有艾滋病。五年间,他并没有做针对性治疗,他不明白两次检测结果为何不一样。2016年11月29日阳性结果报告2016年的检测报告刘先生已经遗失,但他出示了一份邵阳市大祥区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的电脑档案记录。这份记录显示,刘先生所患疾病是HIV,而且被分类为确诊病例,最有可能感染途径是注射毒品,而报告单位是邵阳市疾控中心,报告时间为2016年11月29日。2021年12月24日阴性结果报告2021年12月24日,邵阳市疾控中心出具的一份HIV抗体筛查检测报告单则显示,刘先生HIV抗体阴性。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也问过疾控中心,为何两次结果不一样,但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邵阳市疾控中心官网显示,该中心建有全市唯一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当事人:准备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刘先生称,早在2019年他就怀疑过自己并没得艾滋病。他告诉记者,2019年他到贵州去玩,结果当地警方发现他吸毒,于是对他进行处理,并带他进行艾滋病检查,但那次的检测结果显示他并未患病。警方随后对他进行强制戒毒。强制戒毒结束后,为了确认自己到底是否患病,他于2021年11月到一家医院抽血检测,检测结果仍然是HIV抗体阴性。直到去年12月底,他再次前往邵阳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同样得到了抗体HIV阴性的结果。刘先生表示,他将上述情况向邵阳市疾控中心以及当地卫健委进行过反映,要求疾控中心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但目前双方没有达成一致。9日,刘先生所在社区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刘先生曾经向社区反映了上述情况,他也看到过刘先生最新的一次检测报告,他也不明为何与5年前的结果不一致。社区有居民知道刘先生有吸毒史和艾滋病,所以居民一般不愿意与他交往。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5年前他也曾交过女朋友,但因为被查出患有艾滋病,双方就分手了,至今他仍旧单身。受此影响,他还放弃了装修生意,还一度轻生过。下一步他打算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专家:检测出错概率很小9日,一位专业从事艾滋病治疗的医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实验室在检测样本时,检测结果出来后,还要对结果进行复核,出错的概率非常小。同时,目前还没有艾滋病自愈的案例。这位医生还告诉记者,两次检测结果不一样很蹊跷,事情存在多种可能性。有可能是检测机构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导致结果错误,但也不排除检测对象自己造假所致。有的检测对象出于某些目的,在检测过程中,自己去办理挂号等手续,等采样时让身患艾滋病的人替他抽血,故意导致检测结果阳性,这种案例他就遇到过。另外一位传染病治疗方面的专家表示,在实际的检测中,首先要对样本进行初筛检测,初筛检测为阳性后,还要进行确诊检测,而确诊检测由两人分别对样本进行检测,然后才给出最后的结果。但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这与被检测的样本,以及检测所用的试剂等有关系,不过这样的概率很小。按照规定,对于检测的样本,实验室会保留一段时间。刘先生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9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多次拨打邵阳市疾控中心电话,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邵阳市卫健委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刘先生曾经向该委反映情况,他们也要求疾控中心对此进行调查处理。...
这几年,上半脸审美兴起,逐渐成为颜值经济的风向之一。作为“眼部口红”的美瞳更是成为美妆黑马,市场甚为火热。美瞳的本质是隐形眼镜,只不过加了色素层,可以有不同的花色和瞳色,这也刚好迎合了青年一代追求个性和颜值的消费刚需。这个微小的改变,竟然爆发出一条新的商业赛道。据青山资本数据显示,近5年,中国美瞳行业复合年均增长值高达41%,2020年终端销售额超200亿。相较于欧美国家高到30%以上的渗透率,中国美瞳市场渗透率仅7.5%,还拥有着至少4倍的成长空间。据Mob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彩瞳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另据《2021年中国美瞳隐形眼镜行业分析报告》分析称,2020年我国近视患者将达7亿,其中16岁~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而根据CBNData数据,购买隐形眼镜的消费者中约有70%会购买美瞳。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美瞳市场潜力可期,增长空间巨大。如果说行业增长的A面是繁荣,B面必属于野蛮。截至目前,我国现有1500家美瞳相关企业,其中约84%成立于近5年。这还是台面之上的数字,台面之下则属于美瞳代理们,从业人数难以统计,业务规模更难统计,质量问题更加堪忧。大多数美瞳企业成立于近几年。/企查查进击的资本市场 泛滥的地下丛林当今的美瞳市场,用鱼龙混杂来形容最合适不过。虽然没有哪家的市场份额能够占据显著优势,但你方唱罢我登台,各大品牌都想让自己的销售额和名气拔得头筹。以2009年才成立的美瞳新势力Moody为例,其不到3年时间就完成了5轮融资。4iNLOOK也几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完成了两轮融资。Moody融资历程,成立3年内融资5次。/企查查根据《天猫隐形眼镜行业人口洞察白皮书》发布的相关数据,相比口红20%的复购率,美瞳的复购率高达30%-50%。供不应求,成为这个行业的基本市场格局。但另一方面,由于美瞳贴近眼球,本质上属于医疗器械,生产美瞳的厂家不仅要具备相关资质,也要具有相当的研发实力。这意味着,美瞳的产能十分有限。目前相对成熟的美瞳供应链企业,主要分布在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内地有资质的代工厂很少。这就导致美瞳新势力们货源单一,很难从产品研发上走差异化路线,不得不通过价格战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目前,许多品牌的日抛类美瞳,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单价甚至低至10元左右。批发价就更低了,如此低的成本价,很难想象其质量能否达标。这还是台面之上的,台面之下,水就更浑了。由于正规美瞳产能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美瞳代理应运而生。据《法治日报》报道,有号称“三证齐全”的美瞳代理团队,在消费者质疑其销售的产品资质时,一律用同一张“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截图来应付。至于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消费者没有这个专业能力去识别”。有行业知情人士表示,为了推销产品,瞳代们往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许多会打着明星同款的旗号来销售,这已经是最基础的操作。高阶操作则是在朋友圈立人设,如发宠物领养帖吸引眼球,营造“有爱心”的人设,这样能和潜在客户建立心理认同。在销量优先策略之下,货源地乃至货品质量都被抛之脑后。瞳代们往往宣称手上的是进口货,可据资深从业人员透露,其经手的所谓进口美瞳,实际上都是从国内发货的。此前,有媒体曝光过扬州一家美瞳小工厂,在没有任何资质的前提下,4个多月卖出120余万副假美瞳产品。知乎上一位从事美瞳行业多年的店主表示,国内贴标的仿品,成本价才2-8元不等。市场沉渣泛起之下,美瞳之于消费者只关乎美,之于商家则只关乎钱,至于其医疗器械属性,却无人提及,仿佛毫不相关。美瞳不仅关乎美 更关乎医学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美瞳终端市场大致经历了“发展三部曲”:从医疗用品到消费品化,从消费品化到快消品化,从快消品化到美容美妆化。如今,显然已经演进到美容美妆化的阶段。但美容美妆只是表象,美瞳本质上还是属于医疗器械,为什么呢?因为它紧密贴合你的眼球,而且是最为敏感的角膜,哪个指标不合格,都有可能引发眼部疾病,甚至失明。据广东电视台报道,2019年有一位大连的吴小姐,连续戴了两年美瞳,有时候睡觉都忘记取,结果导致角膜过度磨损,成了“毛玻璃”一样,看东西都是糊的。还有睡了一觉美瞳转到眼球后部威胁到视网膜的,以及美瞳碎在眼睛里要手术才能取出来的。当然,这些事例都是不当佩戴美瞳所致,尤其是睡觉时没有取下造成的祸端。那么是不是只要睡觉时及时取下美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非也。由于美瞳紧密贴合眼部,许多指标都关乎用眼健康。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指标就是透氧量。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角膜就是眼睛的窗户。角膜是一层透明组织,正因为透明,因而内部没有毛细血管分布。换句话说,角膜细胞的呼吸只能靠直接接触空气来完成。如果美瞳的透氧量不达标,就会导致角膜细胞呼吸不畅,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角膜病变,诱发失明风险。许多瞳代在宣传所售卖的美瞳时,往往会忽略透氧量,而使用含水量混淆替代,实际上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另外,美瞳的色素层在什么位置也很重要。如果色素层就在美瞳表面,那就意味着色素会直接与角膜接触,从而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而使用了色素包裹技术的美瞳,则可以避免色素层与角膜直接接触,会相对健康一些。最后就是要关注美瞳的基弧,也就是弯曲程度,基弧越大,镜片相对越扁平,佩戴时可能会容易脱落;而基弧越小,镜片相对越弯曲,戴起来又容易有异物感。如何来确定镜片的基弧是否适合自己呢?当然还是要接受正规的医学检查,才能知道自己的角膜曲率和角膜直径。可见,美瞳并不像涂个口红那么简单,而是一款非常专业的医疗器械,因而需要十分严格的监管政策。监管就位 球到了消费者这边事实上,中国的监管不可谓不严格。目前,我国已经将美瞳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监管,销售者须持有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才可合法经营,如果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还需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所谓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同属此类的还有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CT设备等。鉴于美瞳的医疗设备属性,早在2015年实行的新《广告法》,就已经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这四类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这使得美瞳的销售渠道不得不转向社交媒体,而为了避免平台成为地下灰黑产的聚集地,许多社交媒体对美瞳广告也有着严格的限制——主流短视频平台均不允许美瞳品牌做直播、B站挂链接会被限流、小红书的美瞳商户需要开白名单……另一方面,进口方面也有诸多合规门槛。事实上,各国针对美瞳出口也有着很严格的限制——日本法律严格禁止销售月抛以上的隐形眼镜,而禁止售卖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长期佩戴会导致眼角膜缺氧甚至导致失明。并且,韩国、美国也早就意识到了年抛的危害性,几乎不会售卖。全球范围内的严格监管,本该将美瞳市场导向正轨。奈何市场强劲,消费需求旺盛,紧缩的供给和蓬勃的市场之间,瞳代们破土而出,将美瞳交易变成了一种私下里的行为,从而为监管带来了巨大的难度。违规出售医疗器械,是违法行为。/微博截图一方面,社交平台应当践行主体责任,对于违法销售“三无”美瞳制品的瞳代账号,应当及时清查封禁。但另一方面,堵不如疏,一味封堵终非长久之计。既然消费需求旺盛,那么也可以说,球已经到了消费者这边,毕竟自己的眼睛自己要爱护。有的健康失去了还能逆转,比如胖了可以减肥;但眼睛问题不是小事,不可一时短视坏了一生。对于监管而言,在强力惩治灰黑产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合规厂商进行技术突破,以国货之光补足产能缺口,这样也能抑制瞳代的野蛮生长,让市场回归健康。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